土耳其和軸心國哪個強
Ⅰ 如果二戰有土耳其參戰,軍力等於德國,加入軸心國,軸心國會不會勝利
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土耳其,而是美國,美國才是掌握著勝利鑰匙的人。
美國政府當時的主流意見是反法西斯的,就算不發生珍珠港事件,美國不直接參戰,也會堅決地做反法西斯國家的兵工廠,持續地為英國、中國等反法西斯國家提供援助,無非是戰爭拖延的久一些,但最終的勝利必然是反法西斯國家的。
不過,如果如你假設的話,那麼軸心國以土耳其為跳板,而可以兵進中東,威脅甚至奪取英國在中東的殖民地,會嚴重打擊英國的戰爭潛力。
軸心國不打蘇聯,但蘇聯能不打軸心國嗎?如果土耳其加入軸心國,會對蘇聯在高加索地區的油田和工業區造成嚴重威脅。何況蘇聯也對中東地區虎視眈眈,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蘇聯和軸心國的戰爭終究不可避免。
Ⅱ 一戰中聯合德國對抗沙俄的土耳其,在二戰中卻長期保持中立,為什麼
一戰中聯合德國對抗沙俄的土耳其,在二戰中卻長期保持中立,沒有信心。因為打不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負已經決定,雅爾塔三巨頭會議提供了最後的「懺悔機會」(1945年3月1日是土耳其參加戰爭的最後期限,否則它將不被允許參加聯合國)的壓力下,2月23日,土耳其大國民議會一致通過決議「立即」向軸心國宣戰,並宣布土耳其的「戰。
土耳其參與戰爭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產生了巨大影響。當時,如果英美盟國想向蘇聯提供物資和彈葯,基本上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前往北冰洋,北冰洋速度很快,但有被德國空軍和潛艇攻擊的危險,另一種是很長的距離。他們從英國向南繞過好望角,將物資運往中東,然後進入蘇聯。從地圖上可以看出,從中東進入蘇聯並不困難(最好在1991年之前找到一個,並且看清楚)。然而,如果土耳其加入軸心國陣營,將對中東產生巨大影響,即使沒有能夠招募優秀士兵的軍隊,它也可能發揮威脅作用。
720年前的1299年,奧斯曼帝國成立。它是土耳其人建立的多民族帝國。它是以奧斯曼一世的創始人命名的。在最強大的時期,它的力量可以到達亞洲、歐洲和非洲三大洲。1453年拜占庭帝國被消滅後,奧斯曼帝國建立了首都君士坦丁堡,並更名為伊斯坦布爾,是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因此,奧斯曼帝國的君主蘇丹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和伊斯蘭文化,東西方文明融合在其中。16世紀蘇萊曼大帝統治期間,奧斯曼帝國日益繁榮。其領土在17世紀達到頂峰。
Ⅲ 二戰軸心國與同盟國國家分別有哪些
軸心國陣營:
德意志第三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匈牙利王國、保加利亞王國、羅馬尼亞王國、斯洛伐克(傀儡政府)、克羅埃西亞獨立國(傀儡政府)。
同盟國陣營:
美國、蘇聯、英國、中華民國、法國(自由法國臨時政府)、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聯邦、英屬印度、挪威、丹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希臘、土耳其、南斯拉夫、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智利、古巴、海地、巴拉圭、烏拉圭、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秘魯、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厄瓜多、多米尼加、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瓜地馬拉、玻利維亞、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菲律賓聯邦、伊朗、沙烏地阿拉伯、敘利亞、伊拉克、黎巴嫩、埃及、衣索比亞、賴比瑞亞。
原本是法西斯軸心國陣營的義大利、芬蘭、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在退出了法西斯軸心國陣營後也加入了反法西斯同盟國陣營。
第二次世界大戰介紹:
第二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I,簡稱二戰,亦可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和匈牙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保加利亞王國等仆從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戰爭范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英國、中華民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3)土耳其和軸心國哪個強擴展閱讀
軸心國介紹:
軸心國(Axis powers),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結成的法西斯國家 聯盟,領導者是納粹德國、義大利王國和日本帝國及與他們合作的一些國家和佔領國。
名稱源於1936年11月1日義大利法西斯獨裁者墨索里尼在與納粹德國達成協調外交政策的同盟條約。 後不久對此評價的一次演說:「柏林和羅馬的垂直線不是壁壘,而是軸心」,因柏林和羅馬在同一經度線上,因此,後人就把法西斯同盟稱為「軸心」,參加國稱為「軸心國」。
反法西斯同盟介紹:
反法西斯同盟,1942年元旦,中美英蘇等26個國家在華盛頓舉行會議,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最終形成。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形勢發生變化,是反法西斯戰爭取得最後勝利的決定性因素之一,並為聯合國的成立奠定了基礎。
德國、義大利、日本將法西斯戰爭和法西斯暴政強加於歐亞各國人民,促使反法西斯國家同盟統一戰線建立與逐步發展和加強。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的當天,英國首相丘吉爾發表廣播演說,宣布對蘇聯給予力所能及的援助,齊心協力打擊敵人。美國政府也發表了願意援蘇的聲明。1941年7月3日,斯大林發表廣播演說,表明蘇聯衛國戰爭「將同各國人民爭取他們的獨立、民主自由的斗爭匯合在一起」,結成「統一戰線」。
主要國家:美國、英國、蘇聯、中華民國。
其他盟國包括:法國、波蘭、加拿大、澳大利亞、南斯拉夫、衣索比亞(稱為衣索比亞)、希臘、挪威、土耳其、荷蘭、比利時等。
Ⅳ 為何阿根廷土耳其西班牙1945年1-2月對軸心國宣戰
二戰後,大量的納粹分子在阿根廷逃過了審判。而大量的小道消息也聲稱希特勒沒有自殺,而是乘坐潛艇來到了阿根廷,然後隱居起來。
阿根廷自稱是希特勒的老人,當然,她的夫人聲稱他是精神病人。不過無風不起浪,若不是一直以來流傳民間的傳言,也不可能有阿根廷自稱自己是希特勒。
至於土耳其,在一戰中由於參加了德國陣營,慘遭解體,若不是凱末爾革命最終迫使協約國妥協,土耳其險些亡國,但是土耳其依舊還是簽訂了極為苛刻的條約,喪失了全部的境外土地。二戰中,土耳其顯然聰明了很多,在相當長的時間里保持著中立狀態。由於土耳其的地理位置比較重要,軸心國和同盟國都是積極拉攏土耳其的。土耳其雖然最終參加了同盟國,不過基本上成功的避免了二戰對土耳其的破壞。
阿根廷和西班牙長期中立,主要是因為自身就是法西斯專政政權,而土耳其則是從本國利益出發,左右逢源,最終都站在了同盟國一邊,可謂是識時務者為俊傑!
Ⅳ 若土耳其在二戰加入軸心國,對軸心國戰局會有怎樣的影響
對軸心國戰局有著很重要的影響。
從伊朗-伊朗地區向北穿過澳大利亞的高加索地區,新印度與北部路線和被遺忘的太平洋路線一起到達俄羅斯西部,連接英國和蘇聯。從印度向南到達好望角,再向北返回弗里頓,再至直布羅陀,再到英格蘭南部,將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連接到大英帝國,馬來西亞和英國以及非洲的西部。這三條路線是將海軍艦船從歐洲調動到印度洋戰區的唯一方法(否則,它們必須先到達美國,然後繞過兩條大洋的運河),並從資源豐富的印度運輸資源。 澳門,紐西蘭和西伯利亞,再到英國和俄羅斯的主要工業區。一種重要的方式,許多資源是不可替代的,例如橡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