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是什麼教派
1. 聖索非亞大教堂是什麼教的宮廷教教
聖索非亞大教堂是基督教的宮廷教堂。
聖索菲亞大教堂是位於現今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宗教建築,有近一千五百年的漫長歷史,因其巨大的圓頂而聞名於世,是一幢「改變了建築史」的拜占庭式建築典範。
聖索菲亞大教堂在希臘語里的意思是上帝智慧。其拉丁語名稱則為Sancta Sophia,解作「上帝聖智教堂」,教堂供奉在正教基督教神學里的耶穌。大教堂稱為「聖索菲亞」,是特別獻給天主聖智的那一位,即聖三中的聖言。這種對耶穌的稱呼可能源自保祿從(保羅)對基督的描繪。
「基督卻是天主的德能和天主的聖智。在該教堂佇立的地點曾經存在過兩座被暴亂摧毀的教堂,公元532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建造第三所教堂。在拜占庭雄厚的國力支持之下,由物理學家米利都的伊西多爾及數學家特拉勒斯的安提莫斯設計的這所教堂在公元537年便完成了其建造。剛竣工時的聖索菲亞大教堂是正教會牧首巴西利卡形制的大教堂,在1519年被塞維利亞主教座堂取代之前聖索菲亞大教堂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2. 土耳其是伊斯蘭國家還是世俗國家
土耳其是伊斯蘭國家。
土耳其居民中99%信奉伊斯蘭教,大多數屬遜尼派。1%的人口為亞美尼亞東正教,希臘東正教,猶太教,天主教和其他。
土耳其提供6-14歲的義務教育,總共有大約820所包括大學在內的各類教育機構,學生總數大約為一百萬。
15所主要的國立大學位於伊斯坦布爾和安卡拉。非義務教育主要由土耳其高等教育委員會負責,並由政府資助。從1998年開始大學被賦予更多的自治權,並積極和當地的商業機構合作以提高大學的基金。
(2)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是什麼教派擴展閱讀
伊斯蘭國家首腦會議、外長會議和常設秘書處是伊斯蘭會議組織的主要機構。首腦會議是伊斯蘭會議組織的最高權力機構,每3年舉行一次,必要時可舉行特別首腦會議。自1969年以來,伊斯蘭國家先後舉行過10次首腦會議(不包括特別首腦會議)。
外長會議每年在成員國間輪流舉行一次。秘書處設在沙烏地阿拉伯吉達市,現任秘書長為土耳其人埃克梅勒丁·伊赫桑奧盧。
伊斯蘭會議組織還設有伊斯蘭開發銀行、耶路撒冷委員會、阿富汗問題委員會、伊斯蘭和平委員會、伊斯蘭法庭、伊斯蘭發展基金會和伊斯蘭經貿常設委員會等重要機構。1972年通過的伊斯蘭會議組織憲章對該組織的目標、原則、組織機構、成員國資格等作出規定。
2008年3月,在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舉行的第11次伊斯蘭國家首腦會議對該憲章中有關成員國資格和民族自決等重要內容進行了修改和審定,被譽為「伊斯蘭會議組織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至2008年3月,共有57個成員國,遍及亞洲、非洲和歐洲,擁有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和70%的油氣資源。
3. 關於土耳其的宗教信仰
洗劫君士坦丁堡時,土耳其還在東羅馬帝國統治下。後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擊敗了東羅馬,於15世紀攻陷君士坦丁堡,並佔領了巴爾干半島,滅亡了東羅馬帝國。土耳其將其回教信仰帶至土耳其半島,但巴爾乾的東正教徒卻大部分堅持下來了,並未改宗。但阿爾巴尼亞人和少部分塞爾維亞人(今波黑的穆斯林)改奉回教。
4. 伊斯坦布爾是一個擁有什麼樣文化的城市
伊斯坦布爾是土耳其最大城市和港口,也是土耳其的文化、經濟和金融中心,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繁華的國際大都市之一。伊斯坦布爾除了是土耳其最大城市和前首都之外,還一直是土耳其經濟生活的中心,因為它地處國際陸上和海上貿易路線的交界位置。伊斯坦布爾也是土耳其最大的工業中心。
5. 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土耳其帝國都信什麼教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羅馬帝國跨度很長,在帝國的早期,猶太教已經出現,但是很長一段時間都屬於帝國的異端受到打壓~在東西羅馬分裂之前,猶太教分支基督教的影響得到了擴張,從異端成為主流信仰,4世紀成為羅馬國教並且產生了教派教義的分裂。這本身也對羅馬的分裂構成了影響。
東西羅馬分裂,東羅馬即拜占庭帝國,信奉東正教;西羅馬信奉羅馬公教(天主教)。後者維持不到百年皇帝被迫退位,開了「野蠻人」輪流做羅馬皇帝的先河~後來的天主教廷也頻頻拿神聖羅馬皇帝的頭銜來忽悠世人~一段時間內,這個頭銜屬於法國國王,後來又歸屬德意志皇帝。西羅馬仍然是一個奴隸制國家,它的滅亡標志歐洲古代史的終結。
拜占庭帝國亡於奧斯曼土耳其之手,後者當然是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使徒~但是土耳其僅僅是攻佔,偉大的首都璀璨的文化都毀滅在十字軍第四批次上~~~~這是一段奇葩歷史~~~~
後來教廷給這群亡命之徒死不要臉的解釋之一是東正教相對於天主教是異端,西羅馬人是墮落的教會分裂罪人~~~雖然伊斯蘭是更大的異端~~~雖然教皇曾經承諾要援助君士坦丁~~
其實你說它們亡於腐敗恐怕有失公允,整個歷史背景是武力爭斗和宗教博弈交織,所以東西羅馬兩個古老帝國多少都是亡於內部民族平衡失敗和本身軍事力量的衰弱。西歐各民族的崛起使這種滅亡的趨勢走到了終點站。
奧斯曼土耳其是一個遠離了上述背景的帝國,它雖然出發於這個時代,但卻屬於近現代國家,我認為不應該放在一起討論。
共同點是它也定都君士坦丁,和東西羅馬一樣,雖然有信奉的主要宗教,但是對其他宗教是寬容包容的態度。
回頭我找到能粘貼的材料再補充下,自己手打好累啊
總體而言,我的意思就是:宗教絕大多數時候不過是一個背景甚至是借口,用來給赤裸裸的民族沖突和領土爭奪的掩飾罷了
6. 土耳其人信仰什麼教派
伊斯蘭教。
土耳其人是屬於歐羅巴人種,是地中海原始居民東羅馬帝國遺民與突厥的混血後裔,使用土耳其語,屬歐洲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烏古斯語支。1928年改用拉丁字母。信奉伊斯蘭教,多屬遜尼派。
土耳其人系西突厥的混血後裔。7世紀西突厥滅於唐後,其扒純中烏古斯部塞爾柱人自中亞遷至西亞、歐洲,同當地波斯人結合。1919年,在凱末爾領導下開展民族解放武裝斗爭,推翻封建王朝,擊退外國侵略,於1923年建立土耳其共和國。
(6)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是什麼教派擴展閱讀:
伊斯蘭教派主要包括什葉派、遜尼派和蘇菲派三大教派。
1、遜尼派
遜尼派(Ahl a1—Sunnah),英文名:Sunnite,伊斯蘭教主要教派之一,全稱「遜奈與大眾派」。人數約佔全世界穆斯林的85%以上,與什葉派並稱為不同的兩大政治、宗教派別。
2、什葉派
什葉派(阿拉伯語:شيعى)是伊斯蘭教的第二大教派。 「什葉」,阿山渣拉伯語音譯,意為「黨人」、「派別」。又譯作「十葉派」。什葉派與遜尼派、哈瓦利吉派、穆爾吉埃派並稱為早期伊斯蘭教的四大政治派別,是伊斯蘭教中除遜尼派外人數最多的一個教派。
3、蘇菲派
蘇菲派(al-Sufiyyah)伊斯蘭神秘主義派別的總稱。亦稱蘇菲神秘主義。「蘇菲」(Sufi)一詞系阿拉伯語音逗此悄譯,其詞源有多種說法。一說是阿拉伯語「羊毛」的意思。
7. 請問土耳其人是基本上都信伊斯蘭教嗎請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土耳其就一直是不同種族和文化的熔爐。從公元11世紀起,突厥民族從東部進入,他們帶來了地中海蒙古人混血人種的新成分,對這個國家的人種構成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土耳其語是該國86%以上人口的母語。其他主要少數民族有庫爾德人和阿拉伯人。庫爾德語是庫爾德人的母語,大約有1l%的人口講此種語言,主要通行於東部和東南部的農村地區。講阿拉伯語的人口大約占 2%,主要在安納托利亞的東南部。
幾乎所有土耳其人都是穆斯林,以遜尼派為主。少量的基督教徒和猶太教徒主要居住在伊斯坦布爾、安卡拉和伊茲密爾。
土耳其雖然人口出生率高但死亡率並不很高,人口增長率相對較高。全國將近40%的人口年齡不足15歲。
人口6200萬(1997年11月)。土耳其人佔80%以上,庫爾德人約佔15%。土耳其語為國語,99%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其中85%屬尼派,余屬阿拉維派。
來自網路。才發現原來土耳其也應該算是伊斯蘭世界國界,可是他卻為了打擊庫爾德而對伊拉克大打出手(跨境打擊)。他卻沒進入阿拉伯世界而對以色列進行軍事敵對。
8. 土耳其人信仰什麼宗教
土耳其人信仰絕大多數信奉伊斯蘭教。
土耳其人是土耳其共和國的主體民族,絕大多數信奉伊斯蘭教,源自奧斯曼帝國時期。該民族主要分布於土耳其、德國、法國。
及其他一些國家如伊拉克、亞塞拜然、北塞普勒斯、希臘、俄羅斯、保加利亞、喬治亞、馬其頓、科索沃、波斯尼亞、羅馬尼亞、奧地利、英國、荷蘭、比利時、列支敦斯登、澳大利亞、中亞、北美等地。
他們使用的語言為土耳其語。他們的血統,多數是安納托利亞的安納托利亞人、希臘人、高加索民族、庫爾德人,以及古代的赫梯、呂底亞人與後來巴爾干半島的居民的血統。
土耳其人最早是與拜占廷希臘人混血。1071年之後,開始在安納托利亞建國,後蒙古伊兒汗國時代大量烏古斯人進入,是真正奠定時代。
(8)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是什麼教派擴展閱讀
伊斯蘭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產生於公元七世紀初的阿拉伯半島,創始人是穆罕默德。約公元570年,他在麥加出生,屬於麥加古來氏族的哈希姆家族,也就是今天約旦的王族。
他祖父是哈希姆家族的族長,但是他年青時很窮,參加商隊去過敘利亞等地。25歲時,與富孀海底徹結婚。
約公元610年,穆罕默德稱得到「天啟」。從此開始傳教,伊斯蘭教創立。但是,伊斯蘭教不認為穆罕默德是創教人,而認為自己是古已有之的「伊布拉欣的宗教」。
伊斯蘭教承認基督教、猶太教的先知,承認兩教的教徒是「有經人」,古代個別伊斯蘭教的教派還曾把新舊約作為常用經典。
伊斯蘭教規定,可以與兩教人通婚,可以吃他們宰殺的動物。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猶太教都主張世界由真主(或名上帝)主宰,好人上天堂、壞人下火獄,還有末日審判。
在基督教、伊斯蘭教的經典中都有一句話,意思是說富人進天堂比駱駝穿過針眼還難。所以,從學術上看,猶太、基督、伊斯蘭三教是姐妹宗教。
伊斯蘭教在歷史上的進步作用穆罕默德在宗教宣傳中把麥加人呼喚的主神「安拉」定為獨一的真主,宣傳信主獨一,反對多神崇拜。
他反對部落政治,提倡全世界各民族、種族的人民都是真主創造的,所以都有平等的權利;他反對為富不仁,主張提高婦女的地位,保護弱勢群體。
伊斯蘭教適應了當時部落紛爭、相互仇殺的阿拉伯半島社會走向統一和穩定的客觀需要。所以,伊斯蘭教在歷史上起到過進步的作用。
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半島上的勝利公元622年,由於當時麥加人的迫害,穆罕默德率領信徒從麥加遷徙到麥地那,史稱「希吉來」。
17年後,哈里發歐麥爾決定以遷徙年作為伊斯蘭紀元的開始,現在是伊斯蘭歷1423年。到麥地那後穆罕默德從一個宗教領袖變為一個政教合一社會的領袖。
並開始了與麥加人作戰。他於公元631年攻佔麥加,進入麥加的萬神殿克爾白,掃除了數百偶像,確立了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半島上的崇高地位。
9. 土耳其為什麼信伊斯蘭教
土耳其民族源於中亞西突厥烏古斯人的游牧部落聯盟。7世紀中期至8世紀,阿拉伯人征服中亞後,一部分突厥人歸信了伊斯蘭教,10世紀塞爾柱土克曼人實現了伊斯蘭化。
11世紀下半葉,以塞爾柱人為首的突厥部落開始征服並遷居小亞細亞各地,在科尼亞建立了羅姆蘇丹國(1077~1308)。
13世紀初,蒙古人大舉西侵。居住在中亞阿姆河一帶的烏古斯突厥人的卡伊部落,12世紀已信奉伊斯蘭教,在首領埃爾圖格魯爾帶領下被迫西遷,進入小亞細亞西北部的瑟於特定居,依附羅姆蘇丹國。
1299年,首領奧斯曼一世蠶食拜占庭帝國領土,定都耶尼謝希爾,宣告獨立,奠定了奧斯曼帝國的雛形。伊斯蘭教遂在小亞細亞得到廣泛傳播,當地原信奉基督教的部分希臘人和亞美尼亞人改宗了伊斯蘭教,並同突厥人開始融合。
奧斯曼帝國的真正締造者奧爾汗統治時期(1324~1360),遷都布爾薩。後又攻佔尼西亞、尼科美迪亞、斯庫塔里,勢力達於馬爾馬拉海及加利波利半島,他信奉遜尼派教義,修建清真寺和宗教學校,支持蘇菲派毛拉維教團和拜克塔什教團的傳教活動,促進了該地區伊斯蘭文化的傳播和發展。
(9)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是什麼教派擴展閱讀:
伊斯蘭教在土耳其:
土耳其擁有7400萬人口,其中99%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大多數屬遜尼派。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當天在伊斯坦布爾出席了米馬爾·希南清真寺啟用慶典活動,並祝全國人民齋月愉快。
齋月是穆斯林的重要宗教活動和節日,土耳其許多城市都搭起露天帳篷,向穆斯林提供免費齋飯。伊斯坦布爾艾米諾努街區的巨大帳篷可向5000多名市民提供免費開齋飯。
伊斯坦布爾省長海珊·穆特魯當天也來到帳篷里,和市民共享開齋的快樂。土耳其穆斯林的傳統開齋飯包括椰棗、清水、湯、烤肉、烤餅、乾果、酸奶和甜點等。
10. 伊斯坦布爾
伊斯坦布爾
地跨歐亞兩洲的伊斯坦布爾,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最大的港口、工商業中心和主要的旅遊勝地。伊斯坦布爾省省會。全市面積 254平方公里,人口 548萬,98%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公元前658年始建於巴爾干半島東端、博斯普魯斯海峽南口西岸,位於金角灣與馬爾馬拉海之間地岬上,稱拜占庭。公元330年改建為羅馬帝國首都,名君士坦丁堡,別稱新羅馬。1453年土耳其人作為奧斯曼帝國首都後,始稱伊斯坦布爾,但西方國家仍習稱君士坦丁堡。1923年土耳其遷都安卡拉,伊斯坦布爾成為正式名稱。現市區已包括海峽中、南段兩岸以及與之相連的馬爾馬拉海北岸地段,包括海峽東岸的於斯屈達爾,成為地跨歐、亞兩洲的大城市。1973年築成跨越海峽的博斯普魯斯公路橋。有紡織、食品、陶瓷、玻璃、機械、汽車製造、船帕修造等工業。也是重要漁港。有蘇里曼尼耶清真寺等名勝古跡。
伊斯坦布爾之所以聞名於世,主要原因之一是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在亞洲大陸最西端的黑海與地中海之間,有一條至關重要的「黃金水道」,它把亞洲和歐洲大陸分割開來,其中間部分是馬爾馬拉海峽,南端叫達達尼爾海峽,北端叫博斯普魯斯(伊斯坦布爾)海峽,總稱黑海海峽。此「黃金水道」是黑海通向外界的咽喉要地,伊斯坦布爾就坐落在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南端。從這里出發向北從海上直達黑海沿岸各國;向南接著地中海,從海上可通歐、亞、非三個大陸;站在伊斯坦布爾的高處向西望去,歐洲大陸近在咫尺;向東雖有帕米爾高原阻隔,但200O年間絲綢之路上商賈不斷往來。這種優越的地理位置,不僅使其成為洲際交通樞紐,而且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歷史悠久的古國名都伊斯坦布爾建於公元前668年,舊址是古希臘的城邦國--拜占庭,後來經過戰爭和重建,成為東羅馬帝國的首都,於公元330年改名君士坦丁堡,別稱新羅馬;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人取得該城以後,才開始叫伊斯坦布爾。從那時起一直是土耳其帝國的首都。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遷都安卡拉,但伊斯坦布爾仍然是土耳其經濟、文化的重心所在。
伊斯坦布爾不僅地理上橫跨兩洲,而且還兼收並蓄歐、亞、非三洲各民族思想、文化、藝術之精粹,從而成為東西方思想文化的一個重要交匯點,隨之遺留下許多源遠流長的名勝古跡。伊斯坦布爾現有40多座博物館、20多座教堂、450多座清真寺。這些美麗的建築本身及其收藏的大量文物,都是東西方交匯點的生動見證。在古代東方博物館展有蘇美爾人的頭像、巴比倫人的瓦器、亞述人的浮雕等,這些都是兩河(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和小亞細亞地區各民族史前時期的文物。在考古博物館有大量古希臘、古羅馬時代的文物,其中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的巨大石棺,是公元前4世紀希臘藝術的傑作。在考拉教堂,有大量關於聖母、基督和使徒的壁畫,是拜占庭藝術的代表作。在蘇萊曼尼耶清真寺,雕梁畫棟、鏤金刻銀,有許多奧斯曼時期的藝術珍品。在市內西岸舊城區里,歷代各帝國時期遺留下的石砌古堡、城垣、塔樓、渡槽隨處可見。
最能說明伊斯坦布爾是東西方文化藝術交匯點的名勝古跡是阿亞索菲亞博物館、蘇丹阿赫梅特清真寺和托普卡珀博物館。
阿亞索菲亞博物館是羅馬帝國時期的基督教堂。它是一個氣勢宏偉的長方形石頭建築,上面巨大的穹頂,直徑31米,離地面55米。底部四周有40個大玻璃窗,4座雄偉的拱門,是典型的拜占庭建築。1453年,拜占庭帝國滅亡後,信奉伊斯蘭教的土耳其人在教堂外修建了4座宣禮塔,將這座千年歷史的大教堂改為清真寺。1935年,土耳其共和國建立後,將它改為博物館。
蘇丹阿赫梅特清真寺建成於1616年,與一般清真寺不同的是它有6個宣禮塔。由於它的四周牆壁鑲嵌著兩萬多塊藍色花瓷磚,使得大廳里光線顯得格外柔和、靜謐,故又稱「藍色清真寺」。據傳燒制這些瓷磚的工匠是從波斯招來的,所以它展示了奧斯曼建築藝術和東方建築藝術的淵源關系。
托普卡珀博物館建於1478年。這里除了收藏著土耳其歷史上許多珍貴文物和文獻以外,還收藏著1.7萬多件中國古瓷器,上至唐宋,下至明清,據說僅次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和德累斯頓藝術博物館,為世界第三位。
伊斯坦布爾市分成三個區:位於歐洲的舊城區和貝依奧盧商業區,以及位於亞洲的於斯屈達爾區。1973年建成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橋,橋長1560米,一橋飛渡歐亞,天塹成通途。該市是土耳其最大的港口城市,轉運全國57%的進口和11%的出口貨物,生產全國1/3的工業品。伊斯坦布爾不僅海上運輸發達,鐵路運輸也相當發達,這里是歐洲「東方鐵路」的終點,又是「巴格林鐵路」的起點。商業繁榮有其悠久的歷史,位於西岸歐洲的貝依奧盧區有個商場建於1461年,佔地3萬平方米,內有16條街巷,3000多家店鋪,出售著各式各樣的商品。
風光秀麗、古跡繁多、交通便利、商業發達,使伊斯坦布爾成為一座世界著名的旅遊城市,也是歐亞兩大洲共有的一顆明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