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為什麼不從土耳其南下
⑴ 二戰時德國為什麼沒有攻擊土耳其
熟悉二戰的朋友們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德國的戰力可謂是十分強大,依靠強大的空軍作為後勤支援,配合以“閃電戰”的思想,在地面機械化部隊的牽引下,得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攻陷了大半個歐洲,將戰車一直開到了英國附近,有包括法國和波蘭在內的歐洲大國被德國征服,此時的德國戰力可謂是十分強大。而土耳其位於亞洲西部的小亞細亞半島和巴爾干半島的色雷斯東部地區,地跨歐亞兩大洲,扼守土耳其海峽(黑海海峽),其戰略位置極為重要,歷來是各國戰爭時期的紛爭之地。而在整個歐洲都陷入一團戰火的狀況下,身為歐洲邊境的土耳其卻一直保持著中立的態度,而德國也貌似沒有對土耳其動手的行為,這不禁讓人產生了疑問。因為拿下土耳其德國軍隊既可以直接進軍中東,直取印度,又可以完成對蘇聯的戰略包圍,那麼為何一直到二戰結束都始終未見德國對土耳其動手呢。
最後也是德國自身的的原因,我們知道在一戰之後德國的軍工體系被肢解,但是其之後默默的悄然建設軍隊力量,這其中效果最為顯著的就是空軍,其次是陸軍,但是海軍卻一直是德國的弱項,由於海軍艦艇建設動靜太大,德國一直無法有效將其隱蔽,因此德國海軍水面艦艇的力量在歐洲來說是戰力比較弱的。而德國想要攻擊土耳其就必須要經過地中海,雖然英國戰力有損,但是海軍是其強項,而地中海也一直處在英國的保護之中,因此德國並沒有足夠的力量在海上去與英國抗衡,這也是不攻打土耳其的一個主觀原因的所在。
⑵ 問:二戰期間納粹德國為什麼沒有攻擊土耳其
土耳其其實和納粹的關系不錯,甚至差點加入軸心國。這樣怎麼興兵攻打?
原因是1據「考證」,他們都有雅利安人的血統。2土耳其因為近代史中的經歷跟西方的感情不好。不過德國當時是後起之秀,所以沒怎麼參與那些事,它是個例外。一戰之後,「同病相憐」的它們反而更有了惺惺相惜之感。
再一個,二戰爆發後,土耳其是中立國中對納粹抱有好感的少數國家之一。它有不少資源對納粹有利,而英國等在它周圍的軍事力量和國內的反納粹勢力讓他不敢加入軸心國。而土的中立國地位對納粹是有很多好處的。因為,納粹在中東沒有足以制衡英法等的力量(地中海的制海權始終在英國手裡)。那麼如果土加入了軸心國,英法蘇很可能就在中東會師了。而土不加入,中立國的地位使得同盟國勢力無法接壤。一旦大戰全面爆發,北非戰場和高加索戰場被割裂。這對人力資源等相對同盟國來說較弱的軸心國好處更大。所以,土中立未必不是好事。那麼納粹沒必要再要它加入。
⑶ 請問,為什麼德軍二戰時未進軍中東
如果不進攻蘇聯,如果有一個 明智的和理智的智囊團進行戰略策劃的話。德國人可能會留一半精銳分手東西線此時大英帝國一片惶恐可以說毫無戰鬥力,同時調集一半身經百戰的精銳部隊西調後南進,幫助西班牙打贏內戰,奪取直布羅陀海峽,從此南下從陸路進入北非西部。並且沿地中海東岸南下北非東部控制埃及的運河從兩端截斷盟軍在地中海內部的補給線,並且牢牢控制住地中海,把盟軍在北非消滅。如果希特勒能稍微可知自己的種族主義那面原本對英法殖民者就極度不慢的阿拉伯人很可能直接站在軸心國一邊。(能和義大利和日本結盟就足以說明希特勒還是有一點理智的尤其是和日本結盟;從戰爭爆發其當地的阿拉伯人在心裡對希特勒是沒有反感的,對猶太人也沒什麼好感,結盟也不是不可能)
同時以阿拉伯地區為跳板直接對印度支那發起進攻,奪取女王頭上最燦爛的寶石。此種情況下盟軍根本不可能在此地組織像樣的抵抗。這也就斷了大英帝國的唯一的海外資源產地。同時可以增加美國的壓力,因為大英帝國沒有了自己的資源產地。
上述的整個行動對於當時的第三帝國來說可以說是兵不血刃。
完成如此的戰略布置後就可以反過頭來解決英國和美國,海軍上的差距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彌補的,但是擁有西歐和北非的港口後狼群的打擊力量足以延遲大西洋上運輸航線的運輸效率。面對精銳的帝國軍隊恐怕無力發起諾曼底似的強大登陸戰役。
對於蘇聯來說與第三帝國的和平條約可能好像廢紙,但是同英美的同盟就比廢紙強么?恐怕也不見得就多牢固。同事在強大的軍事壓力下其可能保持與帝國的和平條約。
再來說東方,如果其取得上述的戰果那麼中國的國民政府肯定也要考慮其自身位置,其實明智的來說德國在東方的盟國與其選日本,還不如選中國,如果中國是德國的盟友的話恐怕現在地球的歷史就要重寫了。
⑷ 德國離中東有多遠,二戰的時候為什麼不向中東進軍
在陸路上有土耳其相隔,土耳其在二戰中是中立國,但是親德。所以陸路不通。在海路方面,德國在北非和英國膠著,無力東進。另外德國的陸地主要戰場是蘇德戰場。中東不是德國主要作戰方向。而且當時的中東還沒發現大量石油。所以戰略地位沒有今天重要。
⑸ 二戰中,瑞典,瑞士和土耳其是怎麼保持中立的德國為什麼不侵略它們
瑞典屬於早期的中立國之一,國土居於北歐,礦產豐富,資源豐富,軸心國同盟對其只是資源的需求,並未對其進行打擊,況且對於沒有太大威脅的國家,那些本國的政府統治起來會更好。
瑞士,早期中立國,即使荷蘭,比利時等地中立失敗,但是瑞士保留了下來,原因在於瑞士的實力以及經濟上的優勢,軍隊沒有威脅,正好作為保留的好工具。
土耳其,一戰戰敗國之一,對蘇聯並不依附,且沒有大量的軍事實力以供消耗,所以不必擔心這一點。
總的來說,還是本國的統治機構統治起來會更好,至少相比軍事佔領,還是有極大的優勢的。
尤其是作為統治的工具,會減少兵力的分散,這樣還是很好的選擇,因此德國並未閃擊這些國家。
⑹ 二戰時土耳其為什麼不參戰
土耳其吸取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十次俄土戰爭的教訓,不敢再次輕易捲入戰爭。
土耳其人從此開始了對自己政務的管理,他們進一步鞏固安卡拉,並將其設為首都,廢除了伊斯蘭教君主政體。穆斯塔法·凱末爾成為新建立的世俗共和國的總統以及共和國人民黨。之後,他被授予「土耳其之父」的姓氏。阿塔爾圖克建立起民主政體。
阿塔圖爾克的繼任人,伊斯梅特·伊納尼小心翼翼地不讓土耳其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但戰爭結束後,土耳其卻發現自己成了美國的同盟國。
當時亞美尼亞邊境就是蘇聯邊界的標志,由於土耳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它成為對抗蘇聯的前沿陣地,故隨之開始接受美國援助。後來土耳其軍隊參加了韓戰,與美國的關系就更加密切了。此後不久,土耳其成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成員。
(6)德國為什麼不從土耳其南下擴展閱讀
土耳其共和國建立後,土政體始終為議會共和制,總統是象徵性的國家元首,並無太多實權。總統授權獲得議會多數席位的政黨領袖為總理,總理作為政府首腦,掌握行政權。
2017年4月16日,土耳其舉行修憲公投。計票結果顯示,支持修憲的比例為51.4%,修憲獲得通過,土政體將由議會制改成總統制,土耳其總理職位將被廢除,行政權完全移交給總統。總統可直接任命包括副總統和內閣部長在內的政府高官,還可以繼續擔任政黨主席。
此外,總統還可任命最高司法機關「法官和檢察官最高委員會」的多數成員。總統可以不經過議會批准頒布法令和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
⑺ 二戰時德國為什麼不通過進攻中東和西亞來獲取石油資源
希特勒不進攻中東和西亞,我認為有這么些理由:
1.德國進攻北歐國家,如挪威、瑞典,已經獲取不少石油資源。
2.德國進攻蘇聯,為了石油只是其中的很小一部分原因,主要還是為了奪取重工業基地,摧毀蘇聯工業,避免形成納粹德國和蘇聯的東西對峙。
3.中東和西亞,尤其是阿拉伯國家是反對猶太人的,他們和希特勒是盟友,會提供一部分石油資源給德國,用不著搶奪。希特勒不會為此失去這個盟友!
4.隆美爾帶領軍隊去了埃及,也是為了石油。
5.地中海的英國海軍容易進攻阿拉伯國家,隆梅爾和義大利軍隊正是為了掃除這個障礙!但最終失敗了!
6.德軍指揮部的目標是從埃及攻入西亞一部分國家不加入軸心國的國家,控制住波斯灣地區,最後和東線德軍在高加索和伊朗中部會師,可由於德軍非洲軍團在阿拉曼戰役中的失敗和克里特島空降的傘兵損失慘重,被迫轉為防守,無力繼續進攻西亞。
⑻ 石油儲量嚴重不足的德國,二戰時卻不進攻中東奪取石油,為什麼
石油儲量嚴重不足的德國,二戰時卻不進攻中東奪取石油原因:
1、雖然中東的石油可望而不可即,在當時的情況,遠沒有直接入侵蘇聯,獲得其石油資源來得實在。然而德國進攻蘇聯,為了石油只是其中的很小一部分原因,主要還是為了奪取重工業基地,摧毀蘇聯工業,避免形成納粹德國和蘇聯的東西對峙。
3、中東的石油,主要是運不過來,中間的戰略要地被英軍控制,隆美爾的北非軍團就是要幫助義大利去拔掉這顆釘子,都打到了敘利亞了,最後被蒙哥馬利打敗了,義大利軍隊不堪一擊,因為沒有撬棍打不開彈葯箱都投降,給德軍拖了後腿。
所以歷史沒有給予第三帝國征服世界的機會。希特勒把其對納粹主義意識形態的狂熱和偏執壓倒性地置於第三帝國的國家利益之上,這是導致德國難以產生深謀遠慮的大戰略,最終不得不坐視「失去的勝利」的最根本原因。這是希特勒的第三帝國之「不幸」,卻是包括德國人民在內的整個人類之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