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土耳其 » 土耳其的泛什麼主義

土耳其的泛什麼主義

發布時間: 2023-04-02 07:36:37

① 土耳其人信仰什麼教派

伊斯蘭教。

土耳其人是屬於歐羅巴人種,是地中海原始居民東羅馬帝國遺民與突厥的混血後裔,使用土耳其語,屬歐洲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烏古斯語支。1928年改用拉丁字母。信奉伊斯蘭教,多屬遜尼派。

土耳其人系西突厥的混血後裔。7世紀西突厥滅於唐後,其扒純中烏古斯部塞爾柱人自中亞遷至西亞、歐洲,同當地波斯人結合。1919年,在凱末爾領導下開展民族解放武裝斗爭,推翻封建王朝,擊退外國侵略,於1923年建立土耳其共和國。

(1)土耳其的泛什麼主義擴展閱讀:

伊斯蘭教派主要包括什葉派、遜尼派和蘇菲派三大教派。

1、遜尼派

遜尼派(Ahl a1—Sunnah),英文名:Sunnite,伊斯蘭教主要教派之一,全稱「遜奈與大眾派」。人數約佔全世界穆斯林的85%以上,與什葉派並稱為不同的兩大政治、宗教派別。

2、什葉派

什葉派(阿拉伯語:شيعى)是伊斯蘭教的第二大教派。 「什葉」,阿山渣拉伯語音譯,意為「黨人」、「派別」。又譯作「十葉派」。什葉派與遜尼派、哈瓦利吉派、穆爾吉埃派並稱為早期伊斯蘭教的四大政治派別,是伊斯蘭教中除遜尼派外人數最多的一個教派。

3、蘇菲派

蘇菲派(al-Sufiyyah)伊斯蘭神秘主義派別的總稱。亦稱蘇菲神秘主義。「蘇菲」(Sufi)一詞系阿拉伯語音逗此悄譯,其詞源有多種說法。一說是阿拉伯語「羊毛」的意思。

② 土耳其到底是世俗主義還是宗教主義

請參考以下文章:

土耳其修憲中的世俗主義觀念之爭[ 來源:中國民族報 | 發布日期:2016-05-10 |
□ 周少青

日前,土耳其大國民議會議長伊斯米爾·卡拉曼宣稱,要從土耳其憲法中剔除世俗主義內容。卡拉曼是在一個與復興伊斯蘭文化相關的主題會議上作這番表態的。
卡拉曼對在場的伊斯蘭學者和作家說,「我們是一個穆斯林國家,應該有一部宗教化的憲法。」他還表示,「新憲法中將沒有世俗主義的位置。」由於卡拉曼是國會
修憲的主要負責人,此言一出,立刻引起土耳其國內外強烈的反響。批評者擔心此舉會破壞土耳其現代國家的世俗主義基礎。

卡拉曼是土耳其正義與發展黨黨員,他的發言遭到最大的反對黨共和人民黨主席吉利達羅格魯的強烈譴責。後者在社交媒體上說,「中東混亂的局勢恰恰就是你
這種思維造成的,這種做法是將宗教變成了政治的工具。」吉利達羅格魯一針見血地指出,「正是因為世俗主義的存在,每個人才能自由地踐行自己的宗教!」卡拉
曼的發言同樣也引起了屬於其同一政黨陣營的土耳其總理及總統的不安與被動。土耳其總理達武特奧盧表態說,新憲法將繼續採納世俗主義原則;土耳其的世俗主義
和民主特性「不容爭辯」。他還進一步解釋說,「新憲法將確保公民的宗教和信仰自由。保證國家對所有信仰群體一視同仁。」與此同時,宗教情節比較濃厚的總統
埃爾多安也向外界公開表示堅持世俗主義價值觀。同為正義與發展黨議員,國會憲法委員會主席穆斯塔法·森拓普也表示,正義與發展黨並沒有討論世俗主義價值的
問題。

土耳其社會世俗主義程度比較深的精英群體和廣大民眾也對卡拉曼的「去世俗化」言行表達了強烈的不滿。一些地區甚至出現了反對去世俗化的街頭遊行和抗
議。尤其是那些長期深受世俗化和西方化熏染的年輕人,更是明確地表達了對去世俗化的不滿。一名大學生表示,「伊斯蘭教在現代土耳其政治中不應有一席之
地」。

很長一段時期里,世俗主義和反世俗主義是土耳其最敏感的社會斷層線。自上世紀20年代土耳其國父凱末爾放棄建立「國教」、強力推行世俗主義價值觀以
來,世俗主義者和反世俗主義者的斗爭一直沒有間斷。但至上世紀40年代末,隨著民主化的逐步推行,土耳其社會的宗教勢力迅速復興,並逐步對凱末爾確立的世
俗化政治秩序提出挑戰。不過,在議會、司法尤其是軍方力量的制衡和牽掣下,宗教勢力始終沒有形成具有威脅性的政治力量。即使是在宗教根基十分深厚的正義與
發展黨執政後,宗教勢力也沒能從根本上撼動土耳其的世俗主義根基。

進入21世紀後,伴隨著土耳其社會城鄉差別、人群分層的日益擴大以及國際范圍內宗教保守主義勢力的興起,原本就保守的正義與發展黨為迎合廣大農村地區
及弱勢人群試圖通過復興宗教文化而改善自身境遇的訴求。同時,也為了謀取更多的政治權力,逐漸加快了「復興」伊斯蘭文化的步伐。正義與發展黨主導的政府和
議會先是通過一系列法律法規,取消對伊斯蘭教法的限制。近兩年,又相繼取消了婦女在學校和政府部門的頭巾禁令,限制酒類銷售,並嘗試關閉公立大學的男女生
混合宿舍。

特別需要強調的是,盡管自2002年以來,宗教情節較深的執政黨正義與發展黨採取了一系列有利於伊斯蘭教信眾的政治和法律措施,但從本質上看,這些舉
措不能單純地解讀為土耳其當局試圖建立「伊斯蘭政權」,或者簡單地說土耳其的世俗主義「在倒退」。從國內情況來看,土耳其延續了近1個世紀的世俗主義國策
在大部分時期都是靠軍方的強制性力量維持的。這種世俗主義模式的一個最大不足是缺乏民主的合法性。通過民選上台的正義與發展黨看到了這一不足,並且試圖通
過修改憲法而對其進行某種程度的矯正。從這個意義上說,土耳其政府新推行的修憲改革實際上是世俗主義框架內的一次理念上的變革,其核心在於將傳統的軍人威
權體制下的國家強制式的世俗主義,轉化為現代條件下尤其是土耳其徹底民主化後的「自由的世俗主義」。

關於這一點,總理達武特奧盧說得很清楚。他認為,在自由的世俗主義理念下,虔誠的穆斯林不會受到歧視,「我們的憲法將為自由的而不是威權化的世俗主義
理念留下空間。」威權化的世俗主義也被稱為「積極的世俗主義」,其主要特徵是國家通過積極的立法等手段,強制推行宗教與教育、經濟等領域的分離。自由的世
俗主義也叫做「消極的世俗主義」,它的主要特點是國家在各種宗教信仰之間嚴守中立,既不禁止或限制某種宗教信仰,也不鼓勵或提倡某種宗教信仰。前者比較有
代表性的國家是法國,後者比較典型的是美國。

從外部環境來看,土耳其跨歐亞兩個大洲,歐盟的和順、繁榮與中東的動亂與破敗給土耳其提供了兩個截然相反的案例。在處理宗教問題上,究竟是追隨歐盟,
還是步中東諸國的後塵,土耳其人實際上已經給出了明確的答案——他們熱切地希望加入歐盟,認真地承諾其將踐行的「自由的世俗主義」價值觀以《歐洲人權公
約》為基準。

當然,也要看到,土耳其的這種世俗主義範式的轉型成功與否,不僅取決於憲法及相關法律對「自由的世俗主義」如何界定和設計,而且取決於土耳其政府能否
妥貼地處理一系列相關問題。這些問題擇其要有:實施全面發展戰略,努力消除地區和人群之間的經濟和社會差異,最大限度地避免邊緣化的地區和群體用復興伊斯
蘭教的做法來改善其處境;引導民眾樹立正確的宗教觀,讓民眾知曉「榮耀」伊斯蘭教的正確途徑是國家保障公民個人的宗教信仰自由,而不是通過國家干預來實現
某個宗教的尊崇地位;引導民眾正確認識歐美國家「妖魔化」伊斯蘭教的現實,而不要將其理解為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之間的對立;正確處理政治體制改革與宗教的關
系,杜絕利用民間伊斯蘭教勢力來推動議會制向總統制的過渡,如此等等。

總之,伊斯蘭教對於正義與發展黨來說,猶如一個熊熊燃燒的火炬,把握得好的話,可以收到照亮自己、溫暖和籠絡占國民97%的信眾的效果;處理得不好,也可能引火燒身,陷國家以及伊斯蘭教於不利的處境。

③ 為什麼所有的土耳其語系的國家不聯合起來成為一個強國

你的這個提問非常好。這個問題過去不是沒有人設想過,也不是沒有人實踐過。這個設想被稱之為「泛突厥主義」Pan-Turkism,在俄羅斯等相關國家眼中這是一個高度敏感的話題,也是一個多國強力部門需要高度警惕、嚴防死守的政治議題。

早在19世紀末的時候,土耳其和中亞的一些知識分子和政治精英就開始考慮你的這個問題——全世界操土耳其語(也就是突厥語)的民族,無論是語言,還是文化、社會風俗、宗教信仰,甚至是相貌,都高度類似,為何不能組成一個獨立的民族國家呢?

19世紀末,恰逢歐洲民族主義思潮的興起,這股民族主義的思潮很快向東方傳播,泛突厥主義的思潮就是受歐洲民族主義思想的影響。

在當今的世界版圖,操土耳其語(突厥語)的國家真不少,包括土耳其、哈薩克、亞塞拜然、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烏茲別克等。如果能貼一個地圖就好了,大家會這個突厥語系國家基本是串聯在一起的。

上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中亞出現政治真空。土耳其曾試圖趁機在中亞的突厥語國家獲得更大的政治影響力和話語權,因此土耳其官方當時大規模推崇泛突厥主義。不過土耳其中亞的競爭對手包括俄羅斯和美國,它的競爭力自然不行。

現在土耳其領袖埃爾多安,在這方面野心勃勃。外界曾注意到一個特殊的細節:埃爾多安在新總統府接待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時,他的身後居然站著16名武士,土耳其官方解釋說,這代表了歷史上的16個與突厥有關系的政權,分別是:匈奴、南匈奴、匈人帝國、白匈奴、突厥汗國、阿瓦爾帝國、可薩帝國、回鶻汗國、喀喇汗國、伽色尼王國、塞爾柱帝國、花剌子模、金帳汗國、帖木兒帝國、莫卧兒帝國、奧斯曼帝國。

如果未來突厥語國家真的組成了一個統一的突厥國家,他的國力能否比美國俄羅斯強大暫且不提,他一定會對相關國家的版圖造成嚴重破壞。歷史已經進入21世紀,民族獨立運動已經不再像二戰結束後的那個歷史階段,已經失去了其正當性。

所以說,泛突厥主義的危害非常非常大,有關國家必須高度警惕土耳其等國在這個問題上的一舉一動。

④ 土耳其的宗教信仰

土耳其人信仰伊斯蘭教。

土耳其民族源於中亞西突厥烏古斯人的游牧部落聯盟。7世紀中期至8世紀,阿拉伯人征服中亞後,一部分突厥人歸信了伊斯蘭教,10世紀塞爾柱土克曼人實現了伊斯蘭化。居民約98%信奉伊斯蘭教。官方語言為土耳其語。

(4)土耳其的泛什麼主義擴展閱讀:

1299年,首領奧斯曼一世蠶食拜占庭帝國領土,定都耶尼謝希爾,宣告獨立,奠定了奧斯曼帝國的雛形。伊斯蘭教遂在小亞細亞得到廣泛傳播,當地原信奉基督教的部分希臘人和亞美尼亞人改宗了伊斯蘭教。

在蘇丹穆拉德一世(1360~1389在位)和巴耶茲德一世(1389~1402在位)統治時,定都埃迪爾內,先進軍東南歐,佔領色雷斯和馬里查河流域,後征服以南的巴爾乾地區,初步統一了小亞細亞突厥人建立的各埃米爾公國,伊斯蘭教開始傳人巴爾乾的基督教地區。

賽利姆一世(1512~1520在位)和蘇萊曼一世(1520~1566在位)統治時,以伊斯蘭教遜尼派為國教,實行政教合一制參推行哈乃斐學派教法,制定法典,設置各級伊斯蘭法庭,組建伊斯蘭長老委員會,大力發展伊斯蘭教育和文化,倡導泛伊斯蘭主義。蘇丹以伊斯蘭世界的「哈里發」自詡,促進了伊斯蘭教在世界的第三次大傳播。

⑤ 土耳其是突厥建立的嗎

土耳其人就是突厥人,只是音譯的不同罷了。

⑥ 曾經最熱愛現代社會的土耳其人,為什麼又走回了伊斯蘭教懷抱

我們彷彿進入了一個新時代,這是過去幾個月到半年被一直重復的話。頭一次,人們開始懷疑起普世價值,開始擔憂起民粹和保守,開始對未來感到疑惑。但這篇文章想告訴你的是,西方世界的這些問題,充其量只能算是煩惱。而在土耳其,全球化的反彈、精英和民眾的撕裂、前途的渺茫,一切都在真切地、劇烈地發生著。

奧斯曼帝國曾是東西文明的結合點,掌控亞歐大陸交通六個世紀之久。16、17世紀當它處在鼎盛時期,它的疆域跨越亞歐非,還是地中海上的霸權。19世紀它推行泛伊斯蘭主義,將哈里發制度載入《奧斯曼憲法》,鼓舞全世界的伊斯蘭信徒團結起來,捍衛復興信仰,以此來抵制西方列強。

⑦ 什麼是泛民族主義

「民族主義」,即指以自我民族的利益為基礎而進行的思想或運動。美國學者漢斯·科恩認為:「民族主義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應該被看作是一種思想狀態。」英國學者愛德華·卡爾認為:「民族主義通常被用來表示個人、群體和一個民族內部成員的一種意識,或者是增進自我民族的力量、自由或財富的一種願望」。
民族主義可自我表明為官方的意識型態或群眾(非政府)運動,並以公民、人種、文化、宗教、或意識型態上的言詞加以表述。民族的自我定彎余義用於區別民族主義的種類。然而這樣的區分並不全然互斥,許多的民族主義運動在不同程度上結合若干或全部的區分元素。民族主義運動亦可以范圍與地區作為區分的准則。
若干政治學家主張,區分民族主義的型式為假議題。在任何型式的民族主義中,大眾都相信自身擁有共同的文化,且文化也不能全然外於種族淵源(ethnicity)。例如說,美國的貨幣與效忠誓詞(Pledge of Allegiance)上都有「上帝」,並明定出若干被認為促進文化偏向的法定假日。美利堅合眾國具有身為美國人的種族理論(即本土主義,nativism),甚至在眾議院中成立委員會(House Un-American Activities Committee)以調查非美國人的各種活動。

公民民族主義
公民民族主義(Civic nationalism,又稱civil nationalism)為國家由公民主動參與,產生「全民意志」而取得法統(political legitimacy)的民族主義型式。此論一般認為源於盧梭,特別是自其1762年的著作「社會公約」(The Social Contract)而得名的社會公約論(social contract theories)。公民民族主義來自理性主義與自由主義的傳統,在民族主義上與種族民族主義(ethnic nationalism)相矛盾,因其認為公民國家(民族)之成員身份應從自決而來。公民國家(民族)理想化了美法等國之代議政治(representative democracy)在發展中所具有的影響力。

種族民族主義
種族民族主義(ethnic nationalism)以種族來定義民族。種族以先人的血緣世系為要素,也包含群體成員與其祖先之間文化共享、語言共享的觀念。
民族之成員身份為自遺傳而來。國家政府因為是種族群體之祖國、有能力保護國內族群、以及促進文化與社會生活為一體而取得法統。族裔觀念極為古老,但現代的種族民族主義受約翰·戈特利布·菲希特及提倡人民 (德語:Volk)觀念的約翰·戈特弗里德·馮·赫德的影響極深。種族民族主義現為主要的民族主義型式,通常就被直接簡化為「民族主義」。學者安東尼·史密斯使用「種族民族主義」一詞當作非西方觀點的民族主義,以對照出西方以地理范圍定義民族的的觀點。(此處的volk除一般意義上的人民外,尚有基於鋒鬧洞地緣與血緣關繫上的意義,中英文皆無對等詞彙,日譯基礎集團。

浪漫民族主義
浪漫民族主義(Romantic nationalism)(又稱有機民族主義(organic nationalism)、身份認同民族主義(identity nationalism))為種族民族主義之一型,政府因自然("有機")結果與代言(expression)國內民族而取得法統。浪漫民族主義反映浪漫主義的理想,反對理性主義,強調符合浪漫理想的種族文化,民俗發展為浪漫的民族主義概念。格林兄弟受赫德著作之激勵,創作出一連串理想化的傳說,標明為德國人的故事。史家朱爾·米舍萊以之為法國浪漫民族主義者之前例。

文化民族主義
文化民族主義以共享的文化定義民族主義。作為民族一員之身份既非自願(文化無法傾刻而得),亦非遺傳(民族成員之子弟若成長於其他的文化中,會被視為外族)。中國民族主義為文化民族主義之一例,部分是因為中國境內有許多的少數民族(中國民族主義者包含身處台灣內部,反對大陸政府的統治而主張反攻大陸的人士)。

國家銀枯民族主義
國家民族主義為公民民族主義之變形,通常與種族民族主義結合,意味著民族為貢獻於國力與國家主張者之共同體。義大利的法西斯主義為最佳範例,體現於墨索里尼的口號中:「一切為國家;無所自外於國家;無可反對於國家。」。其與自由主義中,個人自由的觀念以及自由民主之原則相左並不令人意外。雅各賓俱樂部(Jacobin Club)之建立單一且中央集權的法國政府通常被視為國家民族主義之濫觴。弗朗西斯科·佛朗哥時代的西班牙,以及現代的凱末爾主義(Kemalism;土耳其民族主義)則為新近的例子。
然而,「國家民族主義」一詞通常用於民族主義發生沖突時,尤其是分離主義運動發生於已建立的民族國家時。分離主義者的說法是,國家民族主義因較不可信與較不民主而敗壞國家的合法性。法蘭德斯(Flanders)分離組織稱比利時民族主義為國家民族主義。巴斯克分離組織與科西嘉分離組織同樣分稱西班牙與法國為國家民族主義。反過來說,這些國家則稱這些分離組織為恐怖主義。其間沒有無可爭議的准則來判定孰是孰非,而其結果通常為人民因效忠對象不同而分裂。

宗教民族主義
宗教民族主義(Religious nationalism)以共同的宗教來定義民族。政府若因嚴守教義而取得法統,就比較是神權國家而非民族國家。其實,有些種族民族主義與文化民族主義在若干方面具宗教特徵。宗教為群體認同的標志,而非主張民族主義之動機。愛爾蘭民族主義與天主教教義相關,且近一百年來的愛爾蘭民族主義領袖們皆為天主教徒,但其早期的(18世紀)許多民族主義者則為基督教徒。愛爾蘭民族主義從未如以神學區分宗教變體、聖母瑪利亞的身份、與教宗的超卓地位等。但對北愛爾蘭的若干基督教徒而言,這些宗教改革之前的學說實際上是愛爾蘭文化的一部分。與之類似的是,盡管有猶太復國主義(Religious Zionism)存在,其主流卻較為世俗,以種族及文化為基礎。自從英屬印度分割後,印度民族主義即與印度教相關。在現代印度,現代印度民族主義(Hintva)已明顯地有包含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BJP)與民族衛隊(Rashtriya Swayamsevak Sangh,RSS)在內的追隨者。

海外民族主義
海外民族主義(Diaspora nationalism)(或如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所說的「長程民族主義」)一般指感覺流離失所(diaspora)的民族主義者,如在美國的愛爾蘭人與美非兩洲的黎巴嫩人[1]。安德森稱此型的民族主義為,想要有民族連系,卻又不願離開寄居地者的「幽靈根基」("phantom bedrock")。

國家主義
民族主義運動者在達成建立民族國家之目的後,民族主義並不會就此消失,而是成為國內刺激政黨與政治運動的力量,通常以民族主義者或民族主義政治家形容之,使用國家主義(nationalistic)一詞或較為精確。民族主義於此種意義上所從事的政治運動為:
鞏固國家團結,包含危機出現時拯救國家的運動。
強調國家認同,受文化保守主義(cultural conservatism)及仇外(xenophobia)情緒所影響,排除外來作用。
在民族的生存空間上限制他族,尤其是移民。在極端的例子中,成為種族清洗。
並吞其認為屬於祖國之一部分的土地,通稱民族統一主義(irredentism),源自義大利淪陷區(Italia irredenta)運動。
經濟民族主義,即以經濟政策,尤其是保護主義(protectionism)與反對自由貿易,以促進國家利益。
民族主義政黨與政治人物通常會極其強調國旗等民族象徵。
民族主義一詞也有延伸或隱喻性的用法,以描述某些促進群體認同的運動,特別是在美國,在文化上用於黑人民族主義與白人民族主義。此種用法或與民族主義的古典義意重疊,如黑人分離主義與泛非洲主義(pan-Africanism)。
民族主義者對自己國家明顯有正面看法,盡管這並不是民族主義的定義。情緒性訴諸於民族主義即使在穩定的民族國家中都清晰可見。民族的社會心理學包含民族認同(個人對群體的歸屬感)與民族尊嚴(與群體成功的自我連系)。民族尊嚴與民族文化與政經力量的影響息息相關,盡管其影響或言過其實。最重要的因素為共有的情緒。在民族主義與運動上,若國家隊輸掉比賽,全民會有共同的失落感。
情緒影響亦可為全然負面:共同的危機感可鞏固民族。戲劇性的事件,如戰敗,可影響民族的認同。德國因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凡爾賽條約的屈辱、以及經濟危機與惡性通貨膨脹(hyperinflation),產生極度仇外心理、復仇主義(revanchism,一種外交政策,主要動機要收回失土)、以及納粹主義的興起。1914年,之前以威廉二世為民族之父的堅實中產階級愛國者,不再能有所作為。

美國主義
九一一襲擊事件在美國掀起一陣表達民族主義的浪潮。在國際上譴責暴行的狂潮及對美國的公開支持後,美國的民族主義變得令外人難以接受與理解。在二戰後的西歐,尤其是法國、英國、與德國三國境內,許多美國人認為炫示國旗為過激行為。
許多人相信這場民族主義的沖擊帶起美國國家政策上的許多重大改變。於2001年10月26日簽署成為法律的美國愛國者法案(USA PATRIOT Act),雖(許多人表面上相信)是為反恐而設計,但被許多人認為系機構性地妨害公民自由(civil liberties)。這場沖擊可能也幫助喬治·沃克·布希的執政,導致美國入侵阿富汗與美伊戰爭。
跟其他所戰爭一樣,沖突自身在任何國家都會挑起民族主義情緒,非僅止於美國。例如說,包含加拿大人在內的反美民族主義情緒自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後戲劇性達到高峰2006 Liberal Canadian Press Room。隨著傷亡增加,反對繼續佔領並重建阿富汗與伊拉克的意見持續高漲,並使美國眾議院通過法案促使美國自伊拉克撤軍。2005年末的民調顯示布希總統的聲望為有史以來最低者之一,導因於高漲的反戰聲音。其他人認為這場「戰爭」已成為戰後的佔領,需要長期穩定的警政管理,以及阿富汗與伊拉克的民主化。這項由雙方提出的主張有似於60年代美國捲入越戰時的民心凝聚。其主要的差別在於美國於越戰是逐步擴大規模,而未能完全驅逐北越的反西方政府。
許多擁戰者將反對這場戰爭與/或重建過程者視為不切實際的理想主義者、自以為是、偽善。反戰者則引用對民心凝聚的爭論,令人聯想到美國於19世紀昭昭天命的觀念。有些人指控反戰者不愛國,甚至於叛國。若干擁戰的評論員表示,覺得新聞對美國的負面報道因破壞美國軍隊達到反恐戰爭的最終勝利而助長敵人氣焰。因反戰者對此種指控感到憤恨,這項政治爭端造成彼此持續對立。
盡管軍事主力在兩國徹底獲勝,持久自由行動(Operation Enring Freedom)在改革阿富汗政治與重建伊拉克上進展緩慢。盡管兩國於2006年一月邁出民主政治改革的第一步,朝向奠定長期和平、穩定、正義的基礎Afghan Parliament Convenes, Impending Iraqi Nationwide Elections。許多在911後美國情緒高漲的民族主義者們擁護這些未完的改革與重建程序所可能帶來的長期利益。在此緩慢的進程中,關於產生這場國家重建的軍事行動的真正動機,與在倫理方面的爭議,仍在持續,而關於民族主義的爭議為此中關鍵。例如,美國所領導的軍事行動究竟是否構成帝國主義,或為審慎互利的新型世界主義。這些爭議的激烈程度與撕裂性或因媒體偏差(Media Bias)導致恐懼的文化(culture of fear)而起。媒體朝向遮掩兩國境內的暴力行為,尤其是伊拉克因反對外國佔領者與「通敵者」所產生的暴動。
許多反對美國與其盟國入侵伊拉克與阿富汗者將這些軍事行動稱為帝國主義,以「石油之戰」之名提醒世人石油帝國主義(Oil imperialism)之說。擁戰者們認為這些主張荒謬,他們視這些軍事行動為國際合作打倒阿富汗的塔利班與伊拉克復興黨(Baath Party)等專制獨裁政權;支持者們更認為這些入侵與佔領為在所謂恐怖主義與護教聖戰(jihad)猖獗之地改革社會政治背景的必要手段。論戰於冷戰期間的反共政策立場互異的鷹派與鴿派之間激烈展開,論戰的中心為權衡美國及其盟國在民族認同、國家安全、國家主權上與其他國家之間孰輕孰重。
因伊拉克與阿富汗兩國社會政治的發展(選舉、法制改革等)仍在持續,要歷史學家評斷孰是孰非或仍過早。支持兩國戰後重建者以現代西歐與日本的歷史例示中東地區歷經國際託管後可能的結果。盡管曾於二戰後經歷英裔美國人(Anglo-American)實質上的軍事佔領與重建達數十年(參見馬歇爾計劃),法、日、德等國後來自美國白人的佔領下獨立,今日已成為具國際影響力的頂尖經濟強權。

種族主義
民族主義並不一定具有本國高於他國之信念,但實際上許多民族主義者的確這么想。偶爾會有認為他國可作為本國範例的情形,參見親英派(Anglophile)。幾乎所有的民族主義運動中都有某種種族主義的影子,通常針對鄰國與種族團體。
種族主義亦為19世紀末大行其道的殖民主義之特徵。嚴格說來,成立海外殖民地有悖於民族國家的原則,因殖民地所在並非該民族的祖國,而其後裔很明顯既非其種族,也不說相同的語言,沒有相同的文化。實際上,民族主義有時是歐洲自決與亞非殖民化之結合。
明確的生物性種族理論自19世紀末大行其道。民族主義與法西斯主義於20世紀前半常以此種面目出現。納粹可說是史上與種族思想最相符合的思想,納粹德國各方面的政策都受種族觀念所影響。納粹德國之敗及其種族滅絕政策,包括猶太人大屠殺(Holocaust),於1945年後大大地敗壞種族理論與種族民族主義。
然而種族主義持續影響民族主義。種族清洗通常被視為種族主義與民族主義兩者共同的特徵。國家為民族而存在是民族主義的法則之一,但不是所有民族國家皆驅逐境內之少數民族。新近的種族清洗知名案例於1990年代的南斯拉夫戰爭期間發生;其他的例子有1950年代伏爾加德意志人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以及1915年鄂圖曼帝國的滅絕亞美尼亞人。

⑧ 土耳其為什麼甘當美帝走狗

在18世紀中後期到二十世紀,奧斯曼帝國慘遭歐美國家的欺辱和肢解,早就沒有對抗西方的勇氣了,也從一個地跨三洲,橫斷歐亞的巨型國家淪為一個蜷縮一隅,仰人鼻息的中等國家。後來凱爾末改革確立了脫亞入歐的發展方向。俄土世仇把土方推向了歐洲的懷抱,俄國赤化又刺激土爾其西化,冷戰將土爾其進一步綁在歐美的站車上,加入北約向西方靠得更近······土耳其親西方由來以久,延續至今
更重要的是土耳其處於歐洲巨大的陰影之下,不在政治上與歐美靠攏,不但不能從歐美的經濟中分一杯羹,並且難在夾縫中生存。而入伙西方不但能免受其欺壓,還嘗到狐假虎威的甜頭,何樂而不為?美國獨步全球的影響力和歐盟成效顯著地一體化不但提攜了土耳其的經濟,還能為這個北約第二大軍事實體在中東,乃至全球帶來超出自身實力的話語權。甚至能夠讓西方在庫爾德和北塞普勒斯問題上少說閑話。
今天,土耳其是泛突厥主義的主要股東,以突厥人領導者和解放者自居,公然支持jiang勢力,煽動民族仇恨,收容jiang分子,很大程度上是出於迎合西方,充當反華急先鋒,從中魚利。這在敘利亞和利比亞更明顯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7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19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33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9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48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0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5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38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75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