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曼土耳其為什麼崛起
⑴ 解密:奧斯曼土耳其是怎樣在近東地區興起的
奧斯曼部是突厥語民族,是原來的塞爾柱所屬羅姆蘇丹國下屬的一個小型部族。這個部族在安納托利亞半島逐漸定居,早期與拜占庭-希臘民族多有融合與戰爭,通過在拜占庭帝國和其他安納托利亞突厥語民族的遊走與斗爭,奧斯曼部日漸興盛,現代土耳其人就來源於此。
自羅姆蘇丹國於1300年左右滅亡後,位於黑海和地中海間的安那托利亞大陸上,分裂出多個獨立國家,統稱為安那托利亞侯國(Anatolian Beyliks)。
奧斯曼土耳其人原本居住中亞阿姆河流域,實際上就是烏茲別克共和國花剌子模地區,屬於西突厥烏古斯人卡伊部落,在當時為花剌子模沙王朝的臣屬。自古從事游牧,逐水草而居。
13世紀時,蒙古人開始向西擴張,迫使他們遷移。最初他們依附於塞爾柱土克曼人建立的羅姆蘇丹國,在和拜占庭帝國相鄰的薩卡利亞河畔得到一塊封地。部落酋長埃爾托格魯爾死後,他的兒子奧斯曼(1258~1326年)繼位。繼其父擔任部落首領,1299年,奧斯曼趁塞爾柱羅姆蘇丹國分裂,正式宣布獨立,稱號「加齊」,奠定了奧斯曼國家的雛形。
1326年,奧斯曼之子奧爾汗(1326~1360在位)繼位後,改稱總督,建立了常備軍,吞並了羅姆蘇丹國之大部分地區。於1331年,打傷了拜占庭帝國國王,並攻佔了尼西亞城,並遷都於此。
1354年,奧爾汗率軍渡過達達尼爾海峽,佔領了加利波利半島,並把這里作為進攻巴爾干半島的橋頭堡空拿。奧爾汗對內確立國家行政組織,中央設立迪萬,任命維齊爾(即大臣),向各地派行政軍事長官和卡迪鑄造統一錢幣,成為奧斯曼國家的真正締造者。
1360年蘇丹穆拉德一世(1360~1389在位)繼位後,向東南族尺歐擴張取得決定性的進展。1362年,採取大規模軍事進攻,佔領埃迪爾內,並以此為都。接著又征服西色雷斯、馬其頓、索菲亞、薩洛尼卡和整個希臘北部,迫使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統治者稱臣納貢。
1389年在科索沃戰役中大敗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匈牙利聯軍。這一勝利震動了歐洲各國的統治者。歐洲各國為了拯救拜占庭帝國,派出了援軍。
蘇丹巴耶塞特一世(1389~1402在位)在1396年的尼科堡戰役中,一舉打敗了匈牙利、法蘭西、德意志等國的聯軍,將近一萬名十字軍被俘,除了用鉅款贖回300名貴族騎士外,其餘的幾乎全部被殺。從此,歐洲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奧斯曼帝國擴張。拜占庭帝國危在旦夕。但就在此時,中亞的突厥人帖木兒強大起來,並開始向小亞細亞擴張。
1402年,在安卡拉戰役中,帖木兒軍大敗奧斯曼軍,奧斯曼蘇丹巴耶塞特被俘。這一事件暫時挽救了拜占庭帝國,使之又勉強存在了一段時間。因為巴耶塞特蘇丹的四個兒子之間開始了爭奪王位的戰爭,新征服地區的人民也趁機掀起反抗運動,奧斯曼帝國處於嚴重的危機之中,不得不推遲了向歐洲的擴張。
蘇丹 *** 一斗穗搭世(1413~1421)結束分裂局面,收復帖木兒征戰時喪失的領土。1444年,穆拉德二世(1421~1451在位)在瓦爾納戰役打退了歐洲基督教王國的反撲。
⑵ 奧斯曼帝國是哪個民族建立的他們鼎盛時期有多強大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土耳其語:Osmanlı İmparatorluğu)為土耳其人建立的一個帝國,創立者為奧斯曼。17世紀也叫奧托曼帝國。土耳其人初從屬於羅姆蘇丹國,後在土耳其獨立建國,日漸興盛。極盛時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領有東南歐、巴爾干半島之大部分領土,北及匈牙利和斯洛維尼亞。自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於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爾,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文化。
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曾壓過西班牙,取得地中海地區的優勢。土耳其是15世紀到19世紀地中海地區重要強國,並在16到17世紀和西班牙、法國、奧地利等同為該地區最強的國家之一。不過在17世紀的巔峰期之後,土耳其日趨衰弱,不敵崛起的奧地利和俄國。
日前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一度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人物。作為土耳其共和國的掌舵人,埃爾多安一直夢想帶領土耳其人,恢復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榮光。在土耳其民族的歷史上,奧斯曼帝國絕對是一個大書特書的時代。奧斯曼帝國在鼎盛時期,橫跨亞非歐三大洲,軍事上既無對手,對當時的世界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奧斯曼帝國是當時世界上最繁榮富庶的國家之一,伊斯坦布爾也成為繁華的世界之都,來自世界各地的商人穿梭在奧斯曼帝國的土地上,帶來了世界各地的商品。由於奧斯曼帝國控制了歐亞大陸的交通線,歐洲人為了開拓新的商道不得不向海洋發展。當時歐洲的海上強國葡萄牙和西班牙先後派人遠洋,開啟了歐洲大航海時代的來臨。
當奧斯曼帝國從鼎盛時期到解體,歐洲有希臘、保加利亞等巴爾干國家獨立,中東地區有英屬伊拉克、法屬敘利亞等地區獨立,亞洲有土耳其、亞美尼亞和黑海地區國家的獨立。這些獨立的國家和地區,都是當今世界局勢關注的熱點。通過從奧斯曼帝國獨立出來的大量國家看,奧斯曼土耳其對當時世界格局的影響之大。這也是為什麼土耳其,一直想恢復奧斯曼帝國榮光的原因。
⑶ 奧斯曼土耳其崛起後為何要遠征歐洲為何不遠征亞洲
奧斯曼帝國是古代土耳其人所創造的強大帝國,其領土跨越了歐亞非三塊大陸。在奧斯曼帝國所存在的600多年的時間當中,對東歐以及地中海沿岸國家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奧斯曼帝國的皇室的祖先原本是生活在中亞地區的游牧民族,當年蒙古西征的時候,奧斯曼家族為了躲避戰亂,於是便舉族開始西遷。經過了多年的跋涉之後,奧斯曼家族進入到了小亞細亞半島,成為了當時的羅姆蘇丹國的僱傭軍。
經過歷代酋長和蘇丹的努力,奧斯曼家族在小亞細亞半島站穩了腳跟。當羅姆蘇丹國衰落之後,奧斯曼家族的領袖奧斯曼一世成功擺脫宗主國的統治,並且將征服之劍指向了日薄西山的拜占庭帝國,奧斯曼一世率領驍勇善戰的游牧戰士不斷對拜占庭帝國作戰,當奧斯曼一世的生命走到盡頭之時,土耳其人征服了拜占庭帝國在小亞細亞半島最後一個據點布爾薩城,這座城市的陷落為土耳其人進軍歐洲掃平了道路。
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奧斯曼帝國的土耳其人很少參與東方的事務,他們一直執著的向歐洲進軍,奧斯曼一世去世之後,他的兒子奧爾汗在精心准備後率軍渡過達達尼爾海峽,土耳其人首次踏入了歐洲的土地。通過奧爾汗、穆拉德一世和巴耶塞特一世三代人的努力,奧斯曼家族佔領了巴爾干半島的許多土地,而土耳其人的迅速擴張則讓歐洲的居民驚恐不已。
直到公元1453年,土耳其人在穆罕默德二世的帶領下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宣告滅亡,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標志著奧斯曼帝國開始放緩對歐洲的入侵,帝國的蘇丹開始將注意力放在東方的伊朗高原和非洲北部的土地。不過奧斯曼帝國對東方的入侵遠沒有他們入侵歐洲時順利,奧斯曼帝國曾和伊朗的薩法維王朝以及阿夫沙爾王朝進行了兩百多年的持久戰,結果以兩敗俱傷而告終。
當奧斯曼帝國的蘇丹明白自己無法在東方佔到太多便宜之後,土耳其人便開始重新進入歐洲戰場,可是此時的歐洲人以及開始強大起來,他們在1683年的維也納之戰中重創奧斯曼帝國的軍隊,這場戰爭成為了奧斯曼帝國命運的轉折點。而奧斯曼帝國之所以要堅持入侵歐洲,《奧斯曼帝國和現代土耳其》的作者斯坦福·肖曾這樣解釋:「在奧斯曼帝國初期,土耳其人發現他們入侵歐洲要比對付東方的鄰居更容易,東方的那些強大國家總能讓奧斯曼帝國吃到苦頭。」
確實,在十七世紀之前,對於土耳其人來說,帝國東方的鄰居要比西方的鄰居更加強大,他們在西方作戰時往往戰無不勝,在東方作戰時卻嘗試到了屈辱的滋味。在奧斯曼家族剛剛崛起的時候,蒙古人在伊朗建立的伊兒汗國仍然存在,在這段時期,土耳其人是不敢挑釁伊兒汗國的,雖然伊兒汗國也已經衰落,但是相比於拜占庭帝國,奧斯曼家族則更畏懼成吉思汗的子孫。
到了公元1402年,讓歐洲人嘗盡失敗之苦的奧斯曼蘇丹巴耶塞特一世開始挑釁東方的帖木兒,此時的土耳其人已經被在西方的勝利沖昏了頭腦。巴耶塞特一世的挑釁直接導致中亞之王帖木兒率軍來襲,面對帖木兒強大的軍隊,巴耶塞特一世雖然英勇奮戰,但是仍然成為了安卡拉之戰的失敗者,他本人也在被俘後鬱郁而終,奧斯曼帝國進入了「大空位」時期,這場戰敗險些使奧斯曼帝國亡國,直到公元1421年才結束分裂。
在十六世紀初期,「冷酷者」塞利姆一世曾發動了三次東征,其中有兩次都是針對伊朗的薩法維王朝進行的。在塞利姆一世和薩法維王朝的戰爭中,奧斯曼帝國的軍隊雖然在戰場上戰勝了薩法維軍隊,但是卻無法徹底摧毀薩法維王朝,薩法維王朝的統治者伊斯瑪儀一世被塞利姆一世擊敗後,便利用遼闊的國土對奧斯曼帝國的軍隊進行消耗,結果導致奧斯曼帝國無法擴大戰果,在佔領薩法維王朝西部的一些土地後便開始回師。
塞利姆一世在滅亡埃及的馬穆魯克王朝後,曾打算繼續征服薩法維王朝,但是由於自己病情的惡化,才使薩法維王朝逃過一劫。塞利姆一世去世後,他的繼承者蘇萊曼一世繼續對薩法維王朝作戰,但是蘇萊曼一世遇到了和父親一樣的問題,雖然蘇萊曼一世佔領了巴格達等地,但是始終無法深入薩法維王朝的腹地,伊朗高原惡劣的天氣讓土耳其人苦不堪言。
蘇萊曼一世去世之後,奧斯曼帝國和薩法維帝國開始進行消耗戰,在那段時期,兩個國家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直到十六世紀末期,薩法維王朝的中興之主阿巴斯一世順利登基,在阿巴斯一世的帶領下,薩法維王朝開始對奧斯曼帝國進行反擊,阿巴斯一世經過近十年的殘酷戰爭,成功擊敗了土耳其人,並且收復了曾經被奧斯曼帝國佔領的許多土地。
⑷ 奧斯曼帝國的強盛與衰落
前面我們已經講過奧斯曼帝國成為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並且在穆罕穆德二世時一舉攻破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滅亡,奧斯曼帝國強勢崛起,並且牢牢控制了歐亞之間的商業貿易線。
那麼奧斯曼帝國後來又如何了呢?它能一直強大下去嗎?
01
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之前,只有阿拉伯帝國和蒙古帝國對歐洲國家呈現攻勢。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是最後一個由東向西由南向北擴張,對歐洲採取攻勢的國家。在此之後,歐洲多個國家強勢崛起,亞洲或東方國家再沒有西進北上征伐歐洲國家的能力了,甚至只剩下被歐洲列強宰割的命運。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強盛時疆域達歐亞非三大洲,它的國土包括歐洲的巴爾干半島,中東及北非之大部分領土,向西直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沙特的一部分也被佔領。向北到達現在的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向南到達今天的蘇丹與葉門。
據不完全統計,蘇萊曼一世時期,也就是公元1600年前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擁有大約450萬平方公里的遼闊國土,以及1400萬人口。而這時的西班牙僅有500萬人,英格蘭僅有250萬人。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首都伊斯坦布爾,在全盛時期擁有50萬以上的人口,非常繁華,規模比當時任何歐洲城市都大。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武力使之能長期掌握中西文明的孫磨陸上交通線以及相當多的海上交通線,時間達六個世紀之久。
伴隨著向外擴張,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促進了伊斯蘭教在世界的第三次大傳播,顯赫一時的阿拉伯帝國灰飛煙滅。
奧斯曼帝國則成為在15至19世紀當之無愧的世界伊斯蘭盟主。說到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強盛,除了前面我們所講的攻陷君士坦丁堡的穆罕默德二世,後來於1520年繼承王位的蘇萊曼一世功不可沒。
02
蘇萊曼一世武功
26歲登上蘇丹寶座的蘇萊曼,是一位精力旺盛、多次親自帶兵征戰的君主。根據史料,蘇萊曼一世為了擴張疆土,曾13次親自征戰沙場,戰場遍及西亞北非和歐洲。
1521年,在舉世矚目的貝爾格萊德戰役當中,蘇萊曼親自率領了10萬大軍,動員了數萬頭的駱駝和馬匹,帶足了戰爭所需要的糧草和軍事用品,一路斬殺經過3個星期的猛烈炮火襲擊,最終於當年的8月佔領了一直被視為能擋住奧斯曼人進攻的驕傲之城。
1522年,蘇萊曼再一次聚集了3000艘的戰艦和10萬精兵,浩浩盪盪地進攻位於地中海的羅德島。羅德島被認為是歐洲的門戶,這里駐守著人數不多但十分善戰的6000名士兵,還有機動靈活的海軍配合作戰。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軍隊雖然十分強大,但持續圍攻了半年,仍然沒有攻下羅德島。最後,在蘇萊曼的堅持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軍隊繼續進攻。終於在1522年的聖誕節這一天,羅德島軍隊有條件投降,奧斯曼軍隊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掃盪了進軍歐洲的兩個障礙之後,蘇萊曼率領大軍繼續進攻,一路掃盪,攻入匈牙利。打造當時強大的奧匈帝國領土,並於1526年的8月佔領匈牙利的大部分領土。
1529年,蘇萊曼率軍穿過多瑙河河谷,兵臨維也納城下,雖然沒能消滅奧匈帝國,但也足以讓歐洲人膽戰心驚。
百餘年的時間,幾乎所有的伊斯蘭國家都被奧斯曼所征服。只有摩洛哥和阿曼仍獨立於奧斯曼帝國之外,但也只能以藩屬國形式存在。
對西亞北非同樣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也沒有手軟。在蘇萊曼一世強力打擊下。很多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都成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附屬國,必須向奧斯曼帝國納貢稱臣。
在東面,奧斯曼在波斯人手裡奪取了巴格達,得以掌控美索布達米亞及波斯灣,奧斯曼的擴張,也波及到了阿拉伯半島。佔領葉門,巴林,控制阿曼則盯斗,征服伊拉克與哈薩。
03
蘇萊曼一世的文治
美國國會大廈眾議院會客廳則拆的大理石浮雕上,居然有蘇萊曼的頭像,伊斯蘭世界最有影響的蘇丹為何會在西方包括美國在內的國家受尊重呢?這主要是因為蘇萊曼對法治建設的貢獻和法律制定的影響力。
他繼承王位後不久,便網羅當時奧斯曼帝國內外的著名法律專家修訂和改寫已有的法律,頒布和執行新的法律。
1566年,《蘇萊曼法典》問世,這部法典除了對奧斯曼帝國的統治秩序作出規范外,更重要的是契合了當時市場經濟的發展,對市場、對金融業、對商業主體等都用法律形式明確界定。對商業行為也有了法律意義上的規范。後來,西歐國家的經濟規范發展和法律建設,從這里吸取了不少養分。所以說,蘇萊曼在新西方國家被譽為蘇萊曼大帝。
蘇萊曼本人就是一位著名的詩人,有些詩篇至今還在流傳。他每天堅持寫日記,後人根據這些日記編成了《戰爭日錄》一書。蘇萊曼提倡藝術的發展,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文學藝術有很高的成就。
04
奧斯曼帝國的衰落
奧斯曼帝國的大擴張,主要是在蘇萊曼一世在世時進行的。1566年72歲,在位46年的蘇萊曼一世去世。他逝世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領土擴張逐漸衰落。
1683年5月,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軍事力量遭到毀滅性的打擊。不得不簽訂了《卡洛維茨條約》。這是奧斯曼帝國由盛轉衰的標志。
1699年,奧斯曼帝國與荷蘭、俄國、奧地利、威尼斯、波蘭在貝爾格萊德以北的卡洛維茨(Karlowitz)談判,並簽署《卡洛維茨條約》。根據《卡洛維茨條約》,匈牙利和特蘭西瓦尼亞歸奧地利,泰梅什堡歸奧斯曼帝國,奧地利和奧斯曼帝國以蒂薩河、薩瓦河和翁納河一線為新的邊界。達爾馬提亞、伯羅奔尼撒半島以及愛琴海上的重要島嶼歸威尼斯,勒班陀和艾因納馬夫拉歸奧斯曼帝國。波多利亞和烏克蘭劃歸波蘭。根據《卡洛維茨條約》和1700年的俄國與奧斯曼政府之間的單獨條約,俄國取得了亞速海和德涅斯特河地區。
這樣一個幾乎無敵於天下的奧斯曼帝國,為什麼在蘇萊曼一世去世後,一百多年就逐漸走了下坡路呢?
首先,是奧斯曼帝國的體制阻礙了國家的進步和發展。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實行的是宗教政權和軍隊領導權一體的政教合一制。蘇丹既是宗教領袖,又是政權的皇帝,還是軍隊的總司令,權力高度集中,蘇丹說一不二,這個體制在戰爭期間優勢明顯,同時對蘇丹本人的素質和領導能力也有極高的要求。
蘇萊曼一世這樣的君主,可遇不可求,一旦失去,很難再度擁有。換句話說,這是一種不可持續的人治。由於權力過大,覬覦者眾多,奧斯曼帝國皇室的爭權奪利以血腥殘酷聞名,內斗不止。
國家經常處於一種不安定之中,奧斯曼帝國的經濟發展拖了這個軍事強國的後腿。
雖然有較為強大的軍隊和十分繁華的城市,但是奧斯曼沒有大力發展工業,長期仍處於典型的農業社會,絕大多數的人口生活在鄉村。自給自足的農業生產構成奧斯曼帝國經濟生活的基礎。農民普遍沿襲著修耕和輪種的農作技術,採用家庭耕作的傳統方式,農具簡陋,技術落後,粗放經營,自給自足。
換言之,這樣的經濟結構不足以長期支撐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擴軍備戰,更不要說武器裝備的現代化了。另一方面,武力擴張,並沒有給多數民眾帶來財富和幸福生活,對戰爭的支持力度肯定會下降。可以說,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官僚體系日漸臃腫,整個國家經濟乏善可陳。無論是商業,手工業還是農業,都舉步維艱。而新興的大工業則無從談起。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統治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由於本身人口和武力的限制,奧斯曼對很多地區實行的是委託治理,特別是原來的西亞阿拉伯國家很多實際的權力掌握在當地的王公貴族手裡,他們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忠誠度是有限的。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動搖,這也導致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統治基礎並不牢固,稅收不穩定。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軍事優勢就逐漸喪失了。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興盛之初,是以軍事力量強大聞名的,他的軍事裝備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奧斯曼帝國最早使用了火槍和加農炮,是熱兵器時代的開拓者,但是在他屢戰屢勝,天下無敵時,奧斯曼帝國的軍事技術停滯不前。甚至重新大量使用騎兵和馬刀,而與之敵對的歐洲勢力大力發展熱兵器,大力改進和普及火槍和大炮。在戰場上,奧斯曼帝國逐漸被歐洲大陸的軍事技術超過。所向無敵已經成為了過去式。
和蘇萊曼的天下無敵相反,後來的奧斯曼帝國敗戰不斷,割地賠償不斷,國土不斷萎縮,人口不斷減少,甚至被媒體嘲笑為西亞病夫。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結局
最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雄霸歐亞非三大洲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只剩下了土耳其這一小塊地方,土耳其開國英雄凱莫爾總算保住了奧斯曼帝國最後的面子,沒有徹底消亡。
⑸ 奧斯曼的歷史影響
從歷史來看,在奧斯曼時代,他的國家尚為一個小亞細亞半島上的小國,而且剛剛進入穩定的國家階段。那個地跨三大洲的世界性大帝國是他的後繼者們不斷努力的結果。但這並不能否定奧斯曼的影響,沒有奧斯曼這個開創者,就沒有後來的這一切。
奧斯曼帝國的崛起,使自阿拉伯帝國崩潰以來四分五裂的伊斯蘭世界又有了主心骨,而且由於奧斯曼帝國堵住了東西方交通的陸路,使西歐人不得不從海上尋找新的交通線,於是有了後來的大航海時代。由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崛起的巨大影響,奧斯曼顯然應在本排行榜中居顯要位置。
奧斯曼的國家處於兩大宗教交界處,是四戰之地,但奧斯曼將劣勢化為最大的優勢,他高舉「聖戰」的旗號,使自己成為整個伊斯蘭世界矚目的英雄和寄託宗教情感的對象,既擴充了領土,又凝聚了穆斯林的人氣和精英,且能容人用人,厚待人才,使本國愈戰愈強,愈強愈戰。
⑹ 奧斯曼帝國是怎麼興起與滅亡的
奧斯曼帝國的建立者是游牧於裏海東南部呼羅珊一帶的突厥人。13世紀,蒙古人的擴張迫使這支突厥人不斷遷移。最初他們依附於羅姆蘇丹國,在和拜占庭相鄰的薩卡利亞河畔得到一塊封地。1242年,羅姆蘇丹國在蒙古人的打擊下瓦解。於是這支突厥人獲得了充分發展的機會。部落酋長埃爾托格魯爾死後。他的兒子奧斯曼繼位。1300年,奧斯曼開始自稱蘇丹,宣布他的部落為獨立的伊斯蘭國家,國名愛米爾。1301年,奧斯曼侵佔了富庶的卑斯尼亞平原。1326年,奧斯曼奪取拜占庭在小亞細亞的重鎮布魯薩,控制了馬爾馬拉海峽,並把首都遷到布魯薩,這一新的國家稱為奧斯曼帝國。
公元1453年4月,土耳其人攻下君士坦丁堡。隨後奧斯曼帝國遷都於此,並把君士坦丁堡改名為伊斯坦布爾,即伊斯蘭教的城市,著名的聖索菲亞教堂也被改為清真寺。奧斯曼帝國繼續擴張,在巴爾干。征服了摩利亞和雅典公國;在愛琴海上,攻佔了威尼斯人和熱那亞人佔有的島嶼。1459年又征服了塞爾維亞全境,1463到1465年問征服了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1479年佔領了阿爾巴尼亞。此外,土耳其人奪去熱那亞人在黑海岸邊的殖民地及重要商業城市卡法,克里米亞汗也被迫臣服於奧斯曼帝國。
此後,奧斯曼帝國暫時把侵略矛頭指向東方。蘇丹塞里姆一世統治時期,開始了與伊朗的長期戰爭,但是以失敗告終。受阻的奧斯曼帝國又把矛頭指向了南部,並在很短的時間內,奪取了地中海的東岸和紅海要道,佔領了麥加和麥地那。
蘇里曼一世統治時期,帝國達到了鼎盛。他繼位不久就開始向歐洲全面進攻。先攻佔了當時屬於匈牙利的貝爾格萊德,隨後在摩哈赤戰役中擊潰了匈牙利國王的軍隊,攻陷布達。以後數次進攻奧地利,甚至打到了維也納。但在歐洲碰到了神聖羅馬帝國的全力抵抗,進攻的勢頭被遏止。此後。蘇里曼開始大舉進攻阿拉伯半島地區和北非。到16世紀中期,奧斯曼帝國已經成為一個龐大的帝國,版圖囊括了以前存在過的阿拉伯和拜占庭兩個帝國的大部分地區,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稱雄一時。
1571年,奧斯曼帝國的海軍在勒班多戰役中被西班牙和威尼斯的聯合艦隊打敗,失去了對地中海的控制。從此,奧斯曼帝國開始走上了下坡路。
⑺ 奧斯曼帝國如何建立起來的呢
世界歷史上曾有六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上古時代就有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和羅馬帝國,中古時期拜占庭帝國和阿拉伯帝國接踵而至,近代最後一個帝國是土耳其的前身奧斯曼帝國。
與羅馬等帝國相比,奧斯曼帝國顯得神秘陌生。這個橫亘東地中海六百餘年的帝國是如何崛起的?今天筆者就來講講這個故事。
奧斯曼一世
如果奧斯曼只是垂涎長老之女,那他就只是一個凡夫俗子。奧斯曼拜訪的目的是希望長老為其解夢——明月穿過自己的胸膛,大樹拔地而起直插雲霄…...
長老很快意識到,奧斯曼和他的族人會飛黃騰達,他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奧斯曼。「奧斯曼」的本意是「嚼骨頭的人」,以他本人名字命名的帝國會在軍事領域有著卓越的表現。
作為一名出色戰士的奧斯曼,帶領他的族人開始了偉大而持久的擴張。安納托利亞的西北部被他們攪得是天翻地覆,拜占庭人的城鎮相繼被奧斯曼人攻陷。
⑻ 奧斯曼帝國崛起背景是什麼
在上一篇文章中,談到了奧斯曼帝國崛起的三大法寶,不過,任何事物都是內因和外因促成的結果,特別是要建立一個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帝國,除了打鐵還得自身硬之外,外部環境的作用也相當地重要。那麼,在奧斯曼帝國的崛起中,與之相鄰的拜占庭與歐洲的情況又是如何成就了奧斯曼帝國的擴張的呢?奧斯曼帝國崛起之三大法寶
一、出色的外交家奧爾汗
奧爾汗是奧斯曼的第二位首領,是奧斯曼一世的兒子,不過那時候奧斯曼的首領還不叫蘇丹。奧爾汗在位30多年,是奧斯曼帝國崛起之路上的一位開拓者,但他的主要功績在於建立了帝國內部的統治制度和文化,同時打開了向歐洲進軍的大門。
在對外擴張方面,奧爾汗更多地是用自己高超的政治和外交手腕達到目的。他幫助拜占庭的篡位者坎塔庫尊登上了皇位,同時娶了他的女兒,而拜占庭的另一位共治皇帝是他的連襟,保加利亞的沙皇是他的老丈人。要知道,當時的拜占庭是基督教千年帝國,而一個基督公主嫁給一個穆斯林的國王,這還是在之前幾次歐洲十字軍東征之後,而這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拜占庭已經衰落得不行,不得不依靠異教徒奧斯曼國的保護。
事實正是如此,奧爾汗利用拜占庭帝國與東歐各國的矛盾,充當拜占庭的僱傭軍對抗巴爾干國家的進攻,同時還參與義大利商業城邦威尼斯和熱那亞之間的內斗。在這些一系列的戰爭中,奧斯曼帝國的勢力慢慢滲透進了東歐巴爾乾地區,同時也獲得了大量的金錢與土地,因為僱傭軍可不是白當的,往往是以土地和對戰爭地區平民的掠奪為報酬的。
二、拜占庭帝國與歐洲的衰落
拜占庭帝國的衰落與歐洲十字軍的入侵有很大的關系。十字軍的東征伴隨著領土的擴張與對財富的渴望,沿路打劫更是家常便飯,而隨著拜占庭東正教與西歐羅馬天主教的矛盾日益激烈,在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時攻打了君士坦丁堡,並血洗了這座城市,就像當年對待耶路撒冷的異教徒一樣,屠殺持續了三天。之後還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建立了一個拉丁帝國,不過這個國家只維持了60年就滅亡了,拜占庭又死灰復燃復了國。
英法百年戰爭
同時,蒙古人帶來的黑死病使歐洲社會人口大量減少,對教廷的不信任感也日益劇增,農民起義頻繁發生。在義大利地區,由於黑死病的肆虐和東方貿易的中斷,使以前資助十字軍東征的銀行家族遭到了毀滅性打擊,再也無力用金錢支撐十字軍的反攻。
奧斯曼帝國在開國幾任蘇丹的領導下,實行開明的政治統治和積極擴張的戰略,迅速佔領了東歐巴爾乾地區,並將各個種族,各個宗教信仰的人們統一在奧斯曼的旗幟之下。後來,在攻佔君士坦丁堡之後,奧斯曼帝國的擴張一直延伸到了維也納城下,而歐洲在經過大航海時代的開疆拓土,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的浴火重生下,終於在維也納阻擋了奧斯曼帝國的擴張,形成了東西方的力量均衡之勢。
⑼ 土耳其帝國的興起有何關系為什麼新航路開辟的根本
因為奧斯曼土耳其滅亡東羅馬帝國,定都君士坦丁堡,正好處於東西方經貿交往的連接點,出於宗教、意識形態等原因,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對來往自歐洲的商隊徵收重稅,嚴重阻礙了歐洲國家對東方印度、中國等國家的經貿往來,所以他們才迫切需要開辟一條海上新航路
⑽ 「征服者」賽利姆一世:奧斯曼土耳其的崛起之匙
賽利姆一世(Salim I,1467~1520) 是奧斯曼帝國第九任蘇丹(1512~1520)。又譯薩利姆。全名賽利姆·本·巴耶濟德·本· *** ·本·穆拉德。第八任素丹巴耶濟德二世之幼子,因以嚴峻手段治國被稱為「冷酷者」(the stern)。
早年生活
塞利姆的生母艾謝皇太後,是安納托利亞高原上的土耳其部落之一杜勒卡迪爾的酋長之女。據史料記載,他本人身材高大魁梧,早年受過良好的教育,武藝和政略都十分出眾。1520年,塞利姆娶喬治亞族的後宮女奴艾謝·哈夫莎(1479~1534)為妻,後者即蘇萊曼大帝的母親。
按照奧斯曼帝國的傳統,塞利姆成年後到京城以外任職。巴耶濟德二世曾先後派他往特拉布松和巴爾干半島的斯梅德雷沃任總督近30年,還曾命其出征波斯什葉派薩法維帝國。這次成功的軍事行動為塞利姆博得「耶烏茲」(即勇士、剛毅者)的稱號。
王位之爭
巴耶濟德二世晚年,他的兩個兒子艾哈邁德和塞利姆都已經成年,並且經過長年的外放任職和領兵出征積累了豐富的政治和軍事經驗。父親遠沒到卧病不起的地步,塞利姆兄弟已經秣馬礪兵,准備為爭奪王位同室操戈了。
1509年9月14日,伊斯坦布爾發生地震,帝國首都受到嚴重破壞。恰逢此時,塞利姆的哥哥艾哈邁德剛剛擊敗了卡拉曼(土耳其部落)和波斯薩法維帝國的頌握聯軍,從小亞細亞班師回朝。巴耶濟德二世深恐兒子挾兵篡位,禁止艾哈邁德及部隊入城。塞利姆發現局勢對自己不利,在色雷斯起兵叛亂,但被巴耶濟德二世打敗,只得逃往克里米亞。1512年,卧薪嘗膽三年的塞利姆得到了禁衛軍的支持卷土重來,同哥哥一決高下,這次的失敗者是艾哈邁德——他本人也在戰亂中被殺死。其後塞利姆挾勝利餘威武力奪取埃迪爾內(奧斯曼帝國的舊都),迫使其父禪位。巴耶濟德二世見大勢已去,於1512年4月25日退位並立刻離開伊斯坦布爾前往其出生地色雷斯,他計劃在那裡度過餘生。不料在即將抵達目的地之際巴耶濟德突然身亡,距其退位僅一月,有史學家懷疑塞利姆一世指使巴耶濟德的隨從將其暗殺。
塞利姆即位後執行了祖父野念慶 *** 二世訂立的「弒兄法」,清除所有可能威脅其帝位的人物。他派軍追剿殘余的皇室男性成員,翌年他的另一位兄長考爾庫德以及5個侄子均遭殺害。
穩固王位
塞利姆一世在繼位之前最大的敵人是他的兩位哥哥艾哈邁德和考爾庫德,當時為了成為蘇丹,他和加尼沙里軍團結成了同盟,後來也確實在該軍團的幫助下成為了蘇丹。當時他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感謝該軍團的軍官們,而是清除他們,換上自己信任的班底。這一事件,已經確立了塞利姆殘暴的形象。
塞利姆成為蘇丹後,艾哈邁德和考爾庫德因怕被指仍心懷王位而逃跑。塞利姆卻表示兄長們完全是多心了, 並邀請他們回到國內。兩位兄長相信了他回到了帝國,塞利姆冊封了艾哈邁德為德科尼亞總督,考爾庫德為馬尼薩總督。不過數月之後,他便派兒子阿勞德丁進攻兩位兄長,同時把兩位在兄長留在伊斯坦布爾的直系親人全部屠殺。
考爾庫德和艾哈邁德相續戰敗被殺,至此塞利姆才放心的坐在蘇丹之位上。
對內對外戰爭
賽利姆對內鎮壓異己,僅在1513年末,即有什葉派突厥人凱高並茲萊巴什(Kizilbash,即紅頭巾)支派的4萬餘人被斬首。對外繼續用兵,擴張帝國版圖。1514年8月,他在幼發拉底河東岸的查爾迪蘭戰役中,大敗波斯人建立的薩法維帝國軍隊,攻佔其首都大不里士,並先後把安納托利亞庫爾德人和土克曼人的一些公國並入帝國版圖。1516年8月,他在敘利亞阿勒頗以北的達比克草原戰役中,擊潰埃及馬穆魯克王朝的軍隊,繼而於1517年1月攻佔開羅,滅馬穆魯克王朝,並俘獲該王朝控制下的阿拔斯王族後裔、傀儡哈里發穆泰瓦基勒(1466~1543),從其手中獲取哈里發職位,從而成為 *** 教正統派的領袖。原馬穆魯克王朝統轄的埃及、敘利亞、希賈茲、巴勒斯坦成為帝國屬地。麥加的世襲統治者謝里夫專程前往開羅,向賽利姆贈送聖城鑰匙,表示臣服。從此,帝國屬地各 *** 寺伊瑪目在每星期五聚禮的「呼圖白」中,開始增加了為賽利姆祈禱、祝福的內容,稱其為「兩地(即奧斯曼帝國位於亞洲和歐洲的領土)的主人」、「兩海(即印度洋、地中海)的蘇丹」、「兩聖地(即麥加、麥地那)的僕人」、「勝利的皇帝」。
性格及施政
賽利姆性格暴躁,因為自己對軍政事務嫻熟而對臣下要求十分嚴格,動輒罷免甚至處死官員,例如一個宰相就因為在御前開了個不謹慎的玩笑惹來殺身之禍。不過總體而言塞利姆是一個賞罰分明的君主,他對大臣的封賞十分慷慨,因而官員們雖然深感「伴君如伴虎」,仍然願意冒隨時被殺頭的風險繼續侍奉他,朝廷的活力由此得到保持。
塞利姆重視以法治國。他不僅將哈乃斐派定為官方教法學派,還以 *** 法院為基礎,建立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完善的司法制度。
另外,和他的祖父和父親一樣,他愛護學者,鼓勵學術研究,經常隨侍其左右的不乏哲學家、史學家和文人學士。他本人也是一位詩人,有用波斯語創作的詩集傳世,其作品1904年曾在德國出版。塞利姆的詩作中有一句令世人印象深刻:
「一張地毯足夠兩個蘇菲派信徒棲身,這個世界卻小得容不下兩位國王。」
立儲
奧斯曼帝國始終未能解決皇位繼承製度建設的問題,盡管歷代蘇丹中不乏雄主,但無不在身後事上昏招迭出,做出許多令後人匪夷所思的舉措。塞利姆解決皇位繼承問題的做法也很是讓人瞠目結舌:一生殺人如麻的他把屠刀揮向了自己的親生兒子——在仔細考察二十多個皇子的綜合素質以後,塞利姆選定艾謝·哈夫莎哈通所生的蘇萊曼為皇太子,其他人全部處死。這一回 *** *** 很給塞利姆面子——蘇萊曼不僅健康地活到了父親去世以後,而且成為了被歐洲人冠以「the Magnificent「尊號的偉大君主。
死亡
1520年春,賽利姆患病,同年秋在出征羅得島前夕去世,年僅55歲。關於他的死因,目前史學界仍有爭論,多數學者認為他由於頻繁出征需經常騎馬,可能感染了炭疽。這種疾病可能直接導致他的死亡,也可能使皮膚病變遷延不愈最終轉化為皮膚癌。另有少數學者認為當時的宮廷御醫曾給予塞利姆有害的葯物致使他患嚴重的皮膚病甚至中毒死亡,但這種說法尚未有證據支持。
第一次東征
兩位兄長死後,塞利姆發動了首次東征,目標的波斯、亞塞拜然地區的薩法維帝國,作為一個什葉派 *** 帝國,薩法維帝國一直和遜尼派的奧斯曼帝國處於敵對之中,但是塞利姆的父親巴耶濟德二世更多注重內部的發展,是以雖然有對薩法維帝國進行戰爭,但規模不大。塞利姆不同,他首先和馬穆魯克王朝結成同盟,然後在帝國內部屠殺了大批什葉派教徒,之後才率軍出征,他與薩法維帝國的皇帝伊斯瑪儀一世親自率領的軍隊在安納托利亞東部交戰,伊斯瑪儀大敗撤退,塞利姆一路追擊。伊斯瑪儀為了阻止塞利姆的追擊,不得不沿路採取焦土政策,也就是拆除沿路所有的城市,以使塞利姆無法補給。
伊斯瑪儀的辦法取得了成效,塞利姆軍隊的糧草逐漸不續,每個士兵能分到的食物,每天都在減少,他們開始鼓噪,要求返回伊斯坦布爾,但是塞利姆不同意,他處決了所有反對繼續東進的人。1514年8月,塞利姆的軍隊,到達薩法維帝國的首都大不里士,伊斯瑪儀退無可退,只好再度與塞利姆交戰,結果死傷上萬,自己也受了重傷。大不里士並攻佔,當地的學者、藝術家、手工業者和商人,被塞利姆強遷至伊斯坦布爾。不過大不里士同樣沒有糧食,而隨著冬季的來臨,塞利姆決定退出該城,退至高加索地區的卡拉巴格過冬。這里曾經是成吉思汗和帖木兒西征時選擇的過冬之地。不過這一年的冬天尤其寒冷,許多士兵被生生凍死,塞利姆無奈只得再退一步,進入安納托利亞的阿馬西亞。此時薩法維帝國派人來求和,結果被囚禁。顯然塞利姆希望天氣轉暖後繼續攻打薩法維帝國。這讓士兵們再度爆發不滿,結果依然是很多反對者被屠殺,此次還牽涉進了當時的大維齊爾,他被塞利姆以不能保持軍團的穩定處決。
1515年初,塞利姆見軍團士氣確實太低,終於放棄了東征。此時他意識到要征服薩法維帝國,必須先控制其與奧斯曼帝國之間的那些小國,以沿長補給線。
第二次東征
第二次發生在1515年6月,塞利姆率軍進攻奧斯曼帝國與薩法維帝國之間最小的一個國家杜爾戈地爾,杜爾戈地爾的一位王子在戰前投靠了塞利姆,幫助他攻下己國首都。接著塞利姆開始攻打庫爾德斯坦,不過這個國家位於烏爾米耶湖至幼發拉底河之間,地形復雜。塞利姆反復考量後,認為要征服該地需要大量的兵力,於是最終改而要求這個國家附庸奧斯曼帝國。庫爾德斯坦的首腦很快答應了塞利姆,周邊一些部落也隨之歸降。這讓塞利姆控制了從安納托利亞進入波斯的路線,他很快切斷了西方到薩法維帝國的貿易。
第三次東征
第三次東征發生在1516年,也是這次東征使塞利姆成為了世界上永遠不會被人們忘記的君主。這次東征之前,他考慮了很久,是要攻打薩法維帝國還是馬穆魯克王朝。此時馬穆魯克與葡萄牙在紅海已經進行了十餘年的戰爭,爭奪的是紅海進入地中海的陸地路線。
1516年春天,塞利姆在還沒有完全作出決定的情況下便領軍從伊斯坦布爾進入安納托利亞,他的行動引起了馬穆魯克的警覺,馬穆魯克的首腦加里想到與其被動的防守,不如主動的進攻,於是他出兵從埃及向安納托利亞進發,不過他這一舉措,反而幫助塞利姆下了決定攻打馬穆魯克。很快加里戰敗,奧斯曼帝國的軍隊挺進馬拉迪亞,此時馬穆魯克各地的軍官竟然向塞利姆寫信,表示願意幫助他。所以塞利姆能以驚人的一年時間就佔領了在埃及和敘利亞統治了三百餘年之久的馬穆魯克王朝的大部分土地。
到1517年初,馬穆魯克僅保有埃及地區的土地,此時其首腦不再是加里,而是圖曼貝伊,他想盡辦法組織了一支軍隊在西奈半島抵擋奧斯曼帝國的大軍,但只一天便戰敗,二萬五千名馬穆魯克士兵被屠殺。之後塞利姆只用了三天時間就攻佔了開羅。此後不久亞歷山大落陷。塞利姆仍然像當初攻佔大不里士時一樣,將能人們遷入伊斯坦布爾。
埃及全境很快進入塞利姆的統治范圍,塞利姆也自稱為埃及的哈里發,成為奧斯曼帝國與埃及的最高統治者。
征服者
征服馬穆魯克王朝以後,塞利姆的身體開始迅速惡化,所以沒有了第四次東征,這也使薩法維帝國倖免於難。
不能再作戰,塞利姆便開始專注於內政,他的成就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設立了專門的軍官訓練學校,為帝國培養更多優秀的軍事人才;二是,建立新的王宮:亞里考茲克宮;三是擴大巴耶濟德二世時期建立的海軍隊伍。
1520年,塞利姆從伊斯坦布爾出發去埃迪爾內,沒有人知道他行動的目的,歷史學家們推斷他應該是要准備進軍匈牙利或者塞普勒斯。當年9月他進入一個叫錫爾特的小村,在此病情驟然惡化,於9月2日病逝。
塞利姆從做王子時就一直在對外作戰,那時周邊的國家無不驚恐,擔心第二個「飲血者」 *** 二世(1451年—1481年)的出現。成為蘇丹後他又擊敗了薩法維帝國,把帝國的勢力拓展到安納托利亞的最東端;又征服了強大的馬穆魯克王朝,將埃及並入帝國的統治,但是他僅僅統治了八年便即去世,沒有成為第二個飲血者,但人們給了他更鏗鏘的稱號——征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