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土耳其 » 土耳其什麼時候能登月

土耳其什麼時候能登月

發布時間: 2023-05-17 11:52:54

㈠ 中國什麼時候能有像火星五號一樣的大推力火箭中國登月計劃中,直接將載人飛船送到月球軌道。

中國5年內大推力環保火箭升空 先探月再探火星
未來五年我國將啟動實施以月面采樣返回為目標的月球探測任務
12月29日,國務院發布我國第三部《航天白皮書》,對2006年以來中國航天的進展和未來5年的任務作了說明。白皮書明確指出,在未來五年內,我國將發展新一代運載火箭,實現「長征五號」、「長征六號」、「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的首飛。此外,我國還將在未來5年發射空間實驗室、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突破和掌握航天員中期駐留、再生式生命保障及推進劑補加等空間站關鍵技術,為空間站建設進行技術准備。

國家航天局新聞發言人張煒昨天上午對《航天白皮書》進行了介紹。晨報記者昨天下午也采訪了航天專家、《國際太空》雜志執行主編龐之浩,對白皮書中的部門內容進行解讀。

新《航天白皮書》現三大特點

和2000年與2006年的兩部《航天白皮書》相比,最新發布的白皮書更加具體詳盡。對此,國家航天局新聞發言人張煒表示,這部白皮書在繼承了前兩部白皮書的框架和語言風格的基礎上,同時具備三個特點。

新的白皮書明確提出了和平發展的原則,表明中國和平發展航天事業的立場和決心。當今世界,和平、發展、合作是時代潮流,和平探索、開發和利用外層空間是人類共同追求,中國在這部白皮書中再次重申了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的發展宗旨,並且把它作為一個原則明確地提出來。

新的白皮書重視空間基礎設施,強調航天技術在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應發揮更大的作用。構建空間基礎設施框架,發展對地觀測衛星、通信廣播衛星、導航定位衛星及其相應的地面應用系統,進一步提高航天技術的服務能力與應用水平,將會更好地促進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服務於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

新的白皮書豐富和細化了空間技術內容,對過去成就與未來任務的描述更加系統。考慮到空間技術汪桐在廣度和深度上都已經有了進一步的擴展,這部白皮書對空間技術相關內容作了進一步細化。在闡述過去進展與未來任務時,按照航天運輸系統、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深空探測、航天發射場、航天測控、空間應用、空間科學、空間碎片等九個方面分類進行了闡述。

[過去5年]

「長征」火箭5年發射67次 共將79個航天器送入軌道

昨天發布的《航天白皮書》首先分9個部分,回顧了中國航天自2006年至今取得的成就。自2006年至今,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共完成67次發射任務,把79個航天器成功送入預定軌道,其中包括74顆不同類型的人造地球衛星(含4顆國外研製衛星)、2顆月球探測器、2艘飛船和1個目標飛行器。

國家航天局新聞發言人張煒在昨天上午的發布會上,將過去5年取得的成就歸納為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及空間科學三個方面。

在空間技術方面,中國繼續實施載人航天、月球探測、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新一代運載火箭等重大科技工程,建設由對地觀測、通信廣播、導航定位等衛星組成的空間基礎設施框架,並開展載人登月、重型運載火箭、深空探測等專項論證。

在空間應用方面,進一步完善了對地觀測、通信廣播、導航定位衛星應用服務體系,繼續推進在國土、農業、林業、環境、氣象、海洋、災害監測、遠程教育、遠程醫療、電力、通信、交通等各行業、區域和個人應用,擴大衛星應用規模和水平。

在空間科學方面,積極開展日地空間探測、月球科學研究、微重力科學與空間生命科學實驗,空間環境探測與預報研究,提升空間科學研究水平,加強空間科學科普教育。

張煒表示,經過五十多年的發展,中國航天事業取得了以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等為標志的輝煌成就,為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國家安全和科技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未來5年]

大推力環保「長征」火箭首飛將開展對太陽系行星的探測

昨天發表的白皮書指出,「十二五」期間薯春,我國將增強現役運載火箭的可靠性和發射適應性,發展新一代運載火箭和運載火箭上面級,實現「長征五號」、「長征六號」、「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首飛。我國將開展深空探測專項論證,推進開展對太陽系行星、小行星和太陽的探測活動。

新「長征」環保又「大力」

據白皮書介紹,「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將完全採用無毒無污染推進劑,並具備近地軌道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14噸的運載能力。

除了「長征五號困手坦」之外,同樣採用無毒無污染燃料的「長征六號」和「長征七號」也將在未來五年實現首飛。根據白皮書介紹,「長征六號」運載火箭是新型快速發射運載火箭,具備700千米高度太陽同步軌道不小於1噸的運載能力;「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將具備近地軌道13.5噸、700千米太陽同步軌道5.5噸的運載能力。

白皮書透露,我國還將開展重型運載火箭專項論證和關鍵技術預先研究。

文昌發射中心3年內可啟用

據悉,「長征五號」大推力運載火箭有望最早在2014年於在建的海南省文昌衛星發射中心首飛。白皮書透露,在未來五年,將進一步提高航天發射場設施、設備的可靠性和自動化水平,增強航天發射場綜合能力,滿足發射任務需求,完成海南航天發射場建設並投入使用。

航天專家、《國際太空》雜志執行主編龐之浩告訴記者,和我國目前在用的三個內陸衛星發射中心相比,海南文昌基地更加理想。因為它的緯度更低,發射地球靜止軌道衛星時,能更好的利用地球的自轉力,節省火箭燃料;其次,運輸也更方便,可以通過海上運輸,解決大推力運載火箭的運輸問題。「大型的『長五』火箭,直徑很大,無法通過鐵路或公路運輸,海上運輸就沒有問題。」

此外,在海南建發射場更加安全。火箭發射時會掉下一些殘骸來,海南面對大海,殘骸掉到海里,不會對居民安全帶來不利影響。

除了月球,目標還有火星

2007年10月24日,我國成功發射第一個月球探測器——「嫦娥一號」,這是中國航天走向深空的第一步。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月球探測器升空,為深空探測後續任務的實施奠定了基礎。中國將加強關鍵技術攻關,為載人航天後續任務的圓滿完成奠定基礎。2012年將發射「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飛船,與已在軌飛行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進行無人或載人交會對接。

同時,中國將發射空間實驗室、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突破和掌握航天員中期駐留、再生式生命保障及推進劑補加等空間站關鍵技術,開展一定規模的空間應用,為空間站建設進行技術准備。開展載人登月前期方案論證。

白皮書透露,未來5年,我國將選擇有限目標,分步開展深空探測活動。按照「繞、落、回」三步走的發展思路,繼續推進月球探測工程建設,發射月球軟著陸和月面巡視勘測器,實現在月球的軟著陸和巡視探測,完成月球探測第二步任務。啟動實施以月面采樣返回為目標的月球探測第三步任務。

張煒表示,國家航天局正在組織深空探測的專項論證,這個論證方案中包括探測火星的內容,目前這個方案還在論證過程中。

「長征五號」還不是重型運載火箭

昨天下午,航天專家、《國際太空》雜志執行主編龐之浩向晨報記者介紹說,和過去的「長征」系列火箭相比,「長征五號」具有環保、大推力和模塊化的鮮明特徵。

龐之浩表示,「長征五號」是一個系列、兩種發動機、三個模塊。 「一個系列指『長五』,兩種發動機是指液氫液氧,都是無毒無污染的環保燃料,三個模塊是指大型、中型和小型,其中大型的能將14噸的航天器打到地球同步軌道。 」

「『長征五號』首飛之後,將是我國運載能力最大的運載火箭,但還不是重型運載火箭,因為重型火箭的運載能力要達到60噸以上。但重型火箭一般只用於載人登月甚至登火星,建設空間站還暫時還用不著。 」龐之浩昨天告訴記者,目前只有美國和俄羅斯掌握了重型火箭的相關技術。

今年9月份,美國國家宇航局宣布了其新式重型運載火箭的設計方案。美國國家宇航局長查爾斯·博爾登表示,新式火箭與當年的阿波羅火箭有相似之處,都是用液態氫和液態氧等液體燃料推進,一次性使用,而不是像太空梭那樣用固體燃料推進,反復使用。新火箭動力更大,能抵達更遠的空間軌道,體積也更大。

新火箭初期計劃搭載77噸到110噸重物,並用「獵戶座」多用途太空艙搭載6名宇航員,最終將可搭載143噸到165噸重物,而登月用的「土星」只能搭載130噸重物。此舉意味著美國政府將太空探索目標瞄向火星探索,而不是重登月球。

根據美國國家宇航局的計劃,最早的無人試驗預計於2017年進行,2021年進行首次搭載宇航員的飛行,2025年宇航員向附近的小行星進軍,最後目標是2030年代繞火星飛行,並在火星著陸。

中國航天投入和國民經濟適應

根據《航天白皮書》,從2006年以來,中國發射了70多顆衛星。在昨天的發布會上,有媒體問及中國航天投入多少經費,以及和普通老百姓生活之間的關系。

對此,張煒表示,中國開展航天活動,主要還是根據國情、國力,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適度進行投入。當前,中國航天活動的投入與國民經濟發展是相適應的,也保障了航天事業的又快又好發展。

張煒還詳細解釋說,作為高科技的航天,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明顯,與民眾生活密切相關。

他表示,應用衛星和衛星應用,使航天活動可直接服務於社會進步。比如「風雲二號」氣象衛星,自1998年投入運行以來,對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生成的近300個台風、登陸我國大陸的近百個台風監測無一漏網,明顯減少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損失。此外,航天技術在通信廣播、導航定位、遠程醫療、遠程教育等方面也有許多的應用。

其次,航天技術通過成果轉化與應用,為國民經濟建設作出貢獻。比如我國正在大力發展的光伏產業,其關鍵技術是來自於空間太陽能電池技術的二次開發。再比如2008年奧運會火炬傳遞和主火炬的點火,其核心技術也是由航天技術,特別是火箭發動機燃燒技術轉化而來的。

張煒還表示,航天重大科技工程帶動了相關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動了物理學、化學、現代力學、地球科學,以及材料、工藝、製造等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了我國科學技術研究水平的提升,帶動了一大批高新技術的發展。

中國造衛星已出口多個國家

作為一個航天大國,中國的航天產品在國際上享有盛譽。《航天白皮書》透露,在未來5年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將重點推進衛星商業發射服務、衛星整星與零部件進出口、衛星地面試驗設備進出口、衛星地面測控和應用設施建設及服務等。

國家航天局發言人張煒昨天表示,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越來越多的國家希望利用航天技術服務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衛星製造與發射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

根據國家航天局初步掌握的數據,截至12月25日,全球今年共進行了83次航天發射,121個航天器入軌正常工作。

在過去5年當中,中國的衛星已經向多個國家出口。張煒透露,2006年以來,在衛星出口方面,中國已經向奈及利亞、委內瑞拉、巴基斯坦出口了通信衛星,與玻利維亞、白俄羅斯、印尼、寮國等國家簽署了通信衛星出口合同,與委內瑞拉簽署了首個中國遙感衛星出口合同,這些合同目前都在執行當中。

在商業發射服務方面,中國成功為歐洲通信衛星公司的W3C衛星提供了商業發射服務,正在執行亞太7號通信衛星發射服務和亞太7號B通信衛星發射服務合同。同時簽署了土耳其GK-2衛星發射服務,土庫曼通信衛星發射服務,以及盧森堡的兩顆小衛星搭載發射合同。

張煒還表示,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中國在航天領域的實力和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中國的航天產品技術成熟,可靠性高,性價比好,中國願意在和平利用、互惠互利的前提下,為更多的國家和地區,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提供產品和服務。

■用5年的努力為載人登月准備

[相關新聞]

俄羅斯仍未放棄搶救「螢火一號」

今年11月8日,我國第一顆火星探測器「螢火1號」跟隨俄羅斯的采樣返回探測器一起發射升空,開啟了中國探測火星的第一步。 11月9日,俄方宣布福布斯-土壤號火星探測器變軌失敗。

國家航天局新聞發言人張煒昨天上午透露,俄羅斯的運載火箭由於在飛行過程中出現意外,未能按計劃實現變軌,俄羅斯同行到目前為止一直在進行積極搶救。中國航天局與俄羅斯航天部門保持著密切聯系,一有新的消息將及時向社會公布。

㈡ 土耳其與美企簽署協議,將土首位航天員送入太空,此舉有何意義呢

土耳其將首位航天員送上太空,將會促進土耳其太空事業的發展,同時還會加強土耳其在太空領域的存在感,除此之外,還能夠讓土耳其加強與其他國家的合作。

在看到土耳其藉助美國企業的幫助後,將首位航天員送上太空的消息時,很多網友都會關注起土耳其的太空事業發展,由於土耳其是一個貧窮的國家,所以在發展太空事業方面,土耳其必須要得到其他國家的幫助。

一、土耳其將航天員送上太空,將會促進土耳其太空事業的發展。

雖然土耳其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但是土耳其也有著自己的太空夢想,如果能夠發展自身的太空事業,那麼對於土耳其的未來必然會帶來相當大的幫助。因為很多人都覺得太空才是未來必須要搶占的空間,所以為了提前布局,土耳其才會選擇藉助美國企業的幫助,把首位航天員送上太空。

㈢ 踏足月球,實現載人登月,中美俄誰能佔得先機

中美俄三國中,從技術能力上看,本世紀其實最有能力實現載人登月的國家,當然是美國。但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角度透露出了載人月球探測的計劃,從國家力量發展的角度來看,本世紀最先載人登月的也有可能是我們中國。俄羅斯,在這方面還是有所欠缺。綜上所述,踏足月球,實現載人登月的計劃,雖然美國有登月的底子,但是並不妨礙中國去發現航天技術的路子脊扒悶,我們要對我們的國家充滿自信。

㈣ 世界第一人上天的是誰

問題一:世界第一個升上天的人是誰 俄羅斯航天員加加林以1小時48分鍾的時間繞地球飛行了1圈,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實現載人航天的國家,從此開始了世界載人航天的新時代

問題二:世界上第一個登上天空的人是誰 世界上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是 俄(國)宇航員尤里・加加林。

問題三:全世界第一個想到用火箭上天的人是誰?屬於那個國家? 中國,明朝,萬戶。人們為了紀念他,還把月球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萬戶環形山」。
記得採納啊

問題四:世界上第一個坐火箭上天的萬戶叫什麼名字 有個官員叫陶成道,據說因功被朱元璋以元制授他萬戶官。晚年,陶成道把47個自製的火箭綁在椅子上,自己坐在上面,雙手舉著2隻大風箏,然後叫人點火發射。想利用火箭的推力,加上風箏的力量飛起。不幸火箭爆炸,萬戶也為此獻出了生命。這可以算「世界航天第一人」吧。
所以萬戶是官名,因余冊為現在大家記住的是都是萬戶這兩個字,反而漸漸忘記了他的本名。

問題五:世界上第一個成功飛上天的宇航員阿姆斯特朗,他乘坐是什麼飛船 他乘坐的是阿波羅11號飛船。
阿波羅11號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羅計劃中的第五次載人任務,是人類第一次登月任務,三位執行此任務的宇航員分別為指令長阿姆斯特朗、指令艙駕駛員邁克爾・科林斯與登月艙駕駛員巴茲・奧爾德林。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與奧爾德林成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類。

問題六:世界上第一個開飛機的人是誰 萊特兄弟

問題七:誰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試驗乘火箭上天的人 尤里・阿列克謝耶維奇・加加林(1934年3月9日―1968年3月27日) ,世界第一名航天員,蘇聯英雄,蘇聯太空人,蘇聯紅軍上校飛行員,是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地球人. 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時間上午9時零7分,加加林乘坐東方1號宇宙飛船從拜克努爾發射場起航,在最大高度為301公里的軌道上繞地球一周,歷時1小時48分鍾,於上午10時55分安全返回,降落在薩拉托夫州斯梅洛夫卡村地區,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載人宇宙飛行,實現了人類進入太空的願望.他駕駛的東方1號飛船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載人進入外層空間的航天器,就在他的108分鍾的飛行過程中,加加林由上尉榮升為少校. 載人豎兄宏航天技術發展過程中,蘇聯總是走在美國人前面,後來美國人跑到了月亮上,而蘇聯人搞出來一個空間站.不要認為美國的科技發展總比別人強,似乎任何成績都是美國人第一.

問題八:世界上第一個飛上天的是哪國人? 第一個飛上天的人是土耳其人。17世紀一個叫切來比(Hezarfen Ahmed ?elebi)的人利用兩個翅膀從加拉塔(Galata)塔上滑翔,並越博斯普魯斯(Bosphorus)海峽飛到距離總長為3358米遠處的烏斯庫達(Usküdar)著陸。

問題九:中國明代的官員誰是世界上歷史上第一個試驗場火箭上天的人 萬戶是第一個火箭上天的人。
元末,陶成道以火器神技藝助還是吳王的朱元璋開天下,朱元璋以元制授他萬戶官。明初,陶成道第一個想到利用火箭飛天的人,被稱為「世界航天第一人」。
晚年,陶成道把47個自製的火箭綁在椅子上,自己坐在上面,雙手舉著2隻大風箏,然後叫人點火發射。設想利用火箭的推力,加上風箏的力量飛起。不幸火箭爆炸,萬戶也為此獻出了生命。
為紀塵衫念萬戶,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以這位古代的中國人命名。

㈤ 人類什麼時候能夠登月球

截至2019年2月20日,中國還沒有人登上月球,目前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曾經有宇航員登上月球的國家是美國。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發射世界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登月艙降落到月面,開始了人類有史以來的登月活動。從載人航天到載人登月是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有很多技術難題需要攻克,我國目前還需要突破一系列的難關,比如說宇航員的出艙、飛船的對接、大推力火箭的研製等等,都不是短期內能解決的。根據中國已經確定的計劃,中國目前首先要完成的是探月工程。整個探月工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期工程為「繞」,二期工程為「落」, 2017年進行的三期工程為「回」,之後再進行載人登月計劃。(5)土耳其什麼時候能登月擴展閱讀: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左右,中國成功發射了嫦娥一號月球探測器。嫦娥一號的發射成功,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第五個成功發射月球探測器的國家。嫦娥一號將運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圓形極軌道上,工作壽命1年,計劃繞月飛行一年。執行任務後將不再返回地球。2019年1月3日上午10點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東經177.6度、南緯45.5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此次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開啟了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參考資料來源:百鋒早腔度網路-登月
截止2020年,還未有中國人登上月球,但是中國已經有,嫦娥一號,探測衛星到達過月球背面,現在正在月球上
還沒呢,目前為止,只有美國人上去過,俄羅斯還沒能上去,中國、日睜衡本、印度現在都有上去的野心。但是中國有政治決心,但是缺技術;印度缺技術;日本缺錢,但是一心不讓中國超過;美國銀衫也缺錢,但是美國上去過了,所以有經驗。我堅信第二個上去的是中國航天員

有,嫦娥

㈥ 目前世界上有哪些國家有能力登月

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俄羅斯和中國有登月的能力。但目前為止人類登月成功的歷史只有美國。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拉開了人類航天時代的序幕.1961年4月12日航天員加加林乘「東方號」宇宙飛船,用108分鍾環繞地球一圈,寫下了人類航天飛行的新篇章。

俄羅斯將發射一個小型月球軌道站,再從軌道站向月球發射各種探測器,研究月球內部化學結構及物理特性,開發核燃料「氦-3」。歐洲打算分四步實施探月計劃:研製月球探測器、研製長期在月球上工作的機器人、初步利用月球資源和建立人類月球基地.日本下了很大的決心,其中「月亮女神探測計劃」已型陸進入設計與開發階段,還有軌道器、著陸器和中繼衛星三個航天器在研製中.印度在探月方面已制定詳細計劃,預定在2007年前發射月球探測器,可卜慶頃環月飛行數年。

㈦ 月球一號只是騙局,美蘇到底誰先登月成功

20世紀60年代,美蘇兩大強國之間的競爭日趨白熱化,美國咄咄逼人,蘇聯不甘示弱。在50年代末尾,美國人又給蘇聯找了一點麻煩,在臨近蘇聯的義大利和土耳其部署橋睜了中程彈道導彈,直接威脅著蘇聯國土的安全。蘇聯如坐針氈,決心扳回一城,於是也在美國的鄰國古巴部署了導彈,從而引發了古巴導彈危機。

1969年7月20日,巨大的「土星5號」火箭載著「阿波羅11號」飛船從美國肯尼迪航天中心點火升空,開始了人類首次登月的猜虧太空征程。全球有5.3億觀眾見證了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邁出「人類的穗消神一大步」,這一步也讓阿姆斯特朗成為人類歷史上的登月第一人。

㈧ 月球距離地球僅有38萬公里,但為何迄今為止只有美國登月成功過呢

眾所周知,與土星和太陽系其他行星不同,它們有許多衛星圍繞著它們旋轉(金星和水星沒有衛星),而月球是地球上唯一的天然衛星。每一顆衛星都會按照既定的軌道周期性地繞行星運行,比如永遠面向我們同一側的月球。宇航員在登月出名的同時,登月對他們的危害也逐漸顯露出來。作家英國安德魯史密斯曾經采訪過9名活著的登月宇航員,在他的書《月亮塵土:尋找那些掉向地球的人》中,他披露了一個驚人的內幕:美國幾乎所有的登月宇航員在返回地球後都無法應對突如其來的名氣和登月事件帶來的超感官心理沖擊。

為什麼至今沒有一個國家登上過太陽?在月球亞平寧山的一塊岩石上,發現了一塊有著45億年歷史茄櫻、被稱為“起源石”的水晶。當時,歐文覺得這塊“起源石”似乎在那裡等待著他的到來。回到地球後,歐文開始信仰宗含納橡教。他成立了一個名為“高飛”的宗教組織。他兩次率領探險隊去土耳其的阿拉拉特山尋找諾亞方舟的蹤跡。1991年,歐文死於心臟病。很多人認為美國在月球上發現了外星人基地,所以沒有提到登月。但其實沒那麼復雜。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停止登月的原因是因為資金問題。你可能不太了解,但事實上,每次登月都要花費巨額資金。因此,在多次登月後,美國沒有錢了。

㈨ 登上月球的資料!!!要多長有多長!!!最好很詳細!!!

阿波羅計劃(Apollo Project),又稱阿波羅工程,是美國從1961年到1972年從事的一系列載人登月飛行任務。美國於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初組織實施的載人登月工程,或稱「阿波羅」計劃,它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者弊項成就。工程開始於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結束,歷時約11年,耗資255億美元。在工程高峰時期,參加工程的有2萬家企業、200多所大學和80多個科研機構,總人數畢友超過30萬人。
航天員名單輔助計劃運載火箭試驗飛行飛船結構登月飛行各次任務登月方案四個方案直接起飛地球軌道集合月球表面集合月球軌道集合真假分析綜述由來質疑依據反駁展開簡介計劃詳解航天員名單輔助計劃運載火箭試驗飛行飛船結構登月飛行各次任務登月方案四個方案直接起飛地球軌道集合月球表面集合月球軌道集合真假分析綜述由來質疑依據反駁展開
1969年7月16日,巨大的「土星5號」火箭載著「阿波羅11號」飛船從美國肯尼迪發射場點火升空,開始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太空征程。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巴茲.奧爾德林、邁克爾·柯林斯駕駛著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跨過38萬公里的征程,承載著全人類的夢想踏上了月球表面。這確實是一個人的小小一步,但是整個人類邁出的偉大一步,他們見證了從地球到月球夢想的實現,這一步跨過了5000年的時光。
阿波羅是古代希臘神話傳說中的一個掌管詩歌和音樂的太陽神,傳說他是月神的胞弟,曾用金
人類首次登上月球(1969年7月21日)箭殺死巨蟒,替母親報仇雪恨。美國政府選用這位能報仇雪恨的太陽神來命名登月計劃,其心情可想而知。
阿波羅計劃[1]於六十年代早期在艾森豪威爾執政時被提出,作為水星計劃的後續計劃。水星計劃使用的航天器只能進入地球軌道,只能搭載一名宇航員,而預想中的阿波羅航天器不僅能搭載三名宇航員手嫌槐,也許還可以登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經理阿伯·西爾弗斯坦當時選擇以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命名此計劃。雖然航空航天局已經開始進行計劃,但艾森豪威爾對航天計劃似乎並不熱衷,阿波羅計劃的經費始終沒得到落實。
1960年11月,競選時承諾要使美國在太空探索和導彈防禦上全面超過蘇聯的約翰·肯尼迪當選總統。雖然對太空計劃較為熱衷,他在當選總統後並沒有立刻決定開始登月計劃,肯尼迪對航天事業並不十分了解,太空探索需要的大量資金也使他不敢輕易做出決定。當航空航天局局長詹姆斯·韋伯(James Webb)要求年度財政預算增加百分之三時,肯尼迪支持加快發展大規模推進器的研發,卻沒有支持其他更大的項目。
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尤里·加加林成為了首次進入太空的人,加深了美國對在太空競賽中落後的恐懼。次日,在與白宮科學委員會的會談中,許多議員希望能夠立刻開始一項太空計劃以保證在於蘇聯的競賽中不至於落後太多。肯尼迪對此事卻較為謹慎,不願意立刻進行任何重大舉措。4月20日,肯尼迪給副總統林登·約翰遜(Lyndon B. Johnson)發去備忘錄,詢問他對於美國太空計劃的意見,以及美國追趕蘇聯的可能性。在翌日的回復中,約翰遜認為「我們既沒有盡最大努力,也沒有達到讓美國保持領先的程度。」約翰遜還提到未來登月的計劃不僅可行,也絕對可以使美國在太空競賽中獲得領先地位。
肯尼迪發表這段演講前一個月,美國剛剛將第一個宇航員送入太空,還沒有進入地球軌道。這種不利局面使一些航空航天局的工作人員對登月計劃並不十分樂觀。
航天員名單犧牲維吉爾·格里森(阿波羅一號)
愛德華·懷特(阿波羅一號)
羅傑·查菲(阿波羅一號)
登月尼爾·阿姆斯特朗(阿波羅十一號)第一個登上月球的美國航天員。曾是一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宇航員、試飛員、海軍飛行員,以在執行第一艘載人登月宇宙飛船阿波羅11號任務時成為第一名踏上月球的人類而聞名。尼爾·阿姆斯特朗的第一次太空任務是1966年執行的雙子星8號的指令長。這次任務中,他和大衛·斯科特一道完成了第一次航天器的對接。阿姆斯特朗的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太空任務就是著名的1969年7月的阿波羅11號。在這次「人類的一大步」中,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在月球表面進行了兩個半小時的月錶行走(邁克爾·科林斯在指令艙中環繞月球)。
巴茲·奧爾德林(阿波羅十一號)
阿波羅計劃(4張)皮特·康拉德(阿波羅十二號)
艾倫·賓(阿波羅十二號)
艾倫·謝潑德(阿波羅十四號)
埃德加·米切爾(阿波羅十四號)
大衛·斯科特(阿波羅十五號)
詹姆斯·埃爾文(阿波羅十五號)
約翰·楊(阿波羅十六號)
查爾斯·杜克(阿波羅十六號)
尤金·賽爾南(阿波羅十七號)
哈里森·斯米特(阿波羅十七號)
未登月但接近月球佛蘭克·伯爾曼(阿波羅八號)
詹姆斯·羅威爾(阿波羅八號,阿波羅十三號)
威廉·安德斯(阿波羅八號)
托馬斯·斯塔福德(阿波羅十號)
邁克爾·柯林斯(阿波羅十一號)
理查德·戈爾登(阿波羅十二號,原定在阿波羅十八號再次執行任務,但被取消)
傑克·斯威格特(阿波羅十三號)
弗蘭德·海斯(阿波羅十三號,原定在阿波羅十九號再次執行任務,但被取消)
斯圖爾特·羅薩(阿波羅十四號,原定在阿波羅二十號再次執行任務,但被取消)
阿爾弗萊德·沃爾登(阿波羅十五號)
肯·馬丁利(阿波羅十六號)
羅納德·埃萬斯(阿波羅十七號)
成名後生活從1969年7月到1972年12月,先後有12名美國宇航員乘坐「阿波羅號」太空船,登上月球。之後,美國就再無登月行為。現在「舊事」重提,不由讓人想到那些曾經的登月者,及眾多宇航員們返回地球後的「人間生存」。特別是不久前,法國首名女宇航員,也是歐洲空間局迄今唯一一名女宇航員,曾經出任法國科技部長克洛迪·艾涅爾。功成名就後,卻不幸患上了抑鬱症,服葯自殺未遂,此舉讓法國舉國震驚。也激起了人們對這些「上天」又「落地」者生存狀態的關注。而通過調查,步入後太空時代的他們。有的成為成功商人,有的像艾涅爾一樣,從政,繼續為航天事業作貢獻。還有的,卻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像艾涅爾那樣,功成名就又伴有「精神問題」……在人們的想像中,從太空返回地球,宇航員們的生活中,時時都充滿掌聲與笑臉。其實也有不同。
英國作家安德魯·史密斯曾采訪9名活著的登月宇航員後,在其書《月亮塵土:尋找那些掉向地球的人》中,披露了驚人的內幕:幾乎所有美國登月宇航員回到地球後,都無法應付突如而來的名聲和登月事件造成的超感官心理影響。他們有的精神崩潰,有的成了酒鬼,有的沉浸在沮喪中……英國《衛報》等媒體報道說,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獨一無二的12人「高級俱樂部」,哪怕是億萬富翁出巨資,也無法加入——他們就是地球上唯一登上過月球的12名宇航員。安德魯·史密斯就是采訪了他們中的9位,得出上面那個結論的。
美國前總統約翰·肯尼迪在1961年宣布,美國人要首先登上月球。這個大膽的夢想,連當時NASA的局長都不知道該如何實現。令人驚奇的是,從1969年夏天到1972年12月,先後有12名美國宇航員乘坐「阿波羅號」太空船,使用比現代手機還「原始」的導航科技登上了月球。
大多數登月宇航員在上世紀50年代都是美國空軍試飛員。60年代,身為飛行員的他們捲入了NASA的阿波羅登月計劃。在那個充滿太空狂熱的年代,他們都認為自己在為人類的未來而冒險。然而,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隨著「太空熱」的逐漸衰退,12名登月宇航員也遭遇了一連串混亂的「塵世生活」。NASA的宏偉計劃崩潰了,但大多數登月宇航員卻發現很難在地球上找到自己的奮斗目標。
登月的那種「神秘感覺」,深深地折磨著「阿波羅15號」登月艙駕駛員詹姆斯·歐文。歐文在月球的亞平寧山的一塊岩石上,發現了一塊有著45億年歷史、被稱做「起源石」的水晶。歐文當時感到,這塊「起源石」彷彿正在那兒等待他的到來。歐文返回地球後,開始信仰宗教。他建立了一個叫做「高飛」的宗教組織。他曾兩次帶領探險隊到土耳其阿拉拉特山尋找諾亞方舟的痕跡。1991年,歐文因心臟病去世。
「阿波羅14號」飛船登月艙駕駛員埃德加·米切爾,從月球返回太空艙時,有一種被某種東西注視的奇怪感覺。他感到自己和宇宙中的智能生命產生了一種心靈的接觸。回到地球後,米切爾開始研究神秘的超自然現象。他在加利福尼亞建立了一個「抽象科學協會」,專門研究人類意識和各種超自然事件。
歐文的登月同伴查爾斯·杜克同樣無法應付登月事件帶來的巨大心理震撼。返回地球後,他開始酗酒,並且經常虐待自己的孩子。杜克是活著的登月宇航員中最年輕的一個。他後來皈依了宗教,將登月事件稱作「我生命中的灰塵」。
「阿波羅12號」指令長阿蘭·比恩,是第四個登上月球的人,他後來成為著名的畫家。然而,他的繪畫主題永遠只有一個:他總是用混合著月亮塵土的油彩,描繪著他看到過的月球表面場景。那些月亮塵土都是他從月球上帶回來的。比恩說,當他從太空返回地球時,曾向自己發誓:「如果我能回到地球,我將做自己喜歡的事。」
新書披露,盡管登月宇航員們遭遇過人們難以想像的危險,但沒有一個「月球漫步者」因為他們的探險經歷和名聲而暴富。他們仍然都是按照自己的軍銜等級從NASA領取每年大約17000美元的年薪。
此書還披露,第一個踏上月球的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返回地球後,就無法應付潮水一般隨之而來的名聲。他曾感慨道:「到底要花多少時間,別人才不把我當做一名宇航員看?」
無所適從的他們,曾希望有朝一日重返月球。
輔助計劃為登月飛行進行准備的4項輔助計劃是:
①徘徊者號探測器計劃(1961—1965年):共發射9個探測器,在不同的月球軌道上拍攝月球表面狀況的照片1.8萬張,以了解飛船在月面著陸的可能性。但探測器曾多次發射失敗。
②勘測者號探測器計劃(1966—1968年):共發射5個自動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軟著陸,通過電視發回8.6萬張月面照片,並探測了月球土壤的理化特性數據。
③月球軌道環行器計劃(1966—1967年):共發射3個繞月飛行的探測器,對40多個預選著陸區拍攝高解析度照片,獲得 1000多張小比例尺高清晰度的月面照片,據此選出約10個預計的登月點。
④ 雙子星座號飛船計劃(1965—1966年):先後發射10艘各載2名宇航員的飛船,進行醫學—生物學研究和操縱飛船機動飛行、對接和進行艙外活動的訓練。
運載火箭「阿波羅」號飛船使用大推力的「土星」號運載火箭發射。運載火箭研製分兩個階段進行:
①研製「土星」1號和1B號,用以獲取大型運載火箭的研製經驗並進行「阿波羅」號飛船的 飛行試驗。
②研製「土星」5號巨型3級運載火箭作為飛船登月的運載工具。
試驗飛行1966—1968年進行了6次不載人飛行試驗,在近 地軌道上鑒定飛船的指揮艙、服務艙和登月艙,考驗登月艙的動力裝置。1968—1969年,發射了「阿波羅」7、8、9號飛船,進行載人飛行試驗。主要作環繞地球、月球飛行和登月艙脫離環月軌道的降落模擬試驗、軌道機動飛行和模擬會合、模擬登月艙與指揮艙的分離和對接。按登月所需時間進行了持續11天的飛行,檢驗飛船的可靠性。1969年5月18日發射的「阿波羅」10號飛船進行了登月全過程的演練飛行,繞月飛行31圈,兩名宇航員乘登月艙下降到離月面15.2公里的高度。
飛船結構「阿波羅」號飛船由指揮艙、服務艙和登月艙3個部分組成。
指揮艙宇航員在飛行中生活和工作的座艙,也是全飛船的控制中心。指揮艙為圓錐形,高3.2米,重約6噸。指揮艙分前艙、宇航員艙和後艙3部分。前艙內放置著陸部件、回收設備和姿態控制發動機等。宇航員艙為密封艙,存有供宇航員生活14天的 必需品和救生設備。後艙內裝有10台姿態控制發動機,各種儀器和貯箱,還有姿態控制、制導導航系統以及船載計算機和無線電分系統等。
服務艙前端與指揮艙對接,後端有推進系統主發動機噴管。艙體為圓筒形,高6.7米,直徑4米,重約25噸。主發動機用於軌道轉移和變軌機動。姿態控制系統由16台火箭發動機組成,它們還用於飛船與第三級火箭分離、登月艙與指揮艙對接和指揮艙與服務艙分離等。
登月艙由下降級和上升級組成,地面起飛時重14.7噸,寬 4.3米,最大高度約7米。
①下降級:由著陸發動機、4條著陸腿和 4個儀器艙組成。
②上升級:為登月艙主體。宇航員完成月面活動後駕駛上升級返回環月軌道與指揮艙會合。上升級由宇航員座艙、返回發動機、推進劑貯箱、儀器艙和控制系統組成。宇航員座;艙可容納2名宇航員(但無座椅),有導航、控制、通信、生命保障和 電源等設備。
登月飛行「阿波羅」11號飛船於1969年7月20-21日首次實現人登上月球的理想。此後,美國又相繼6次發射「阿波羅」號飛船,其中5次成功。總共有12名航天員登上月球。
「阿波羅」11號飛船登月飛行1969年7月16日由「土星」5 號火箭運載「阿波羅」11號飛船升空。第三級火箭熄火時將飛船送至環繞地球運行的低高度停泊軌道。第三級火箭第二次點火加速,將飛船送入地—月過渡軌道。飛船與第三級火箭分離,飛船沿過渡軌道飛行2.5天後開始接近月球,由服務艙的主發動機減速,使飛船進入環月軌道。宇航員N.A.阿姆斯特朗和E.E.奧爾德林進入登月艙,駕駛登月艙與母船分離,下降至月面實現軟著陸。另一名宇航員仍留在指揮艙內,繼續沿環月軌道飛行。登月宇航員在月面上展開太陽電池陣,安設月震儀和激光反射器,採集月球岩石和土壤樣品22千克,然後駕駛登月艙的上升級返回環月軌道,與母船會合對接,隨即拋棄登月艙,起動服務艙主發動機使飛船加速,進入月—地過渡軌道。在接近地球時飛船進入載人走廊,拋掉服務艙,使指揮艙的圓拱形底朝前,在強大的氣動力作用下減速。進入低空時指揮艙
阿波羅計劃飛船(20張)彈出3個降落傘,進一步降低下降速度。「阿波羅」11號飛船指揮艙於7月24日在太平洋夏威夷西南海面降落。
「阿波羅」12-17號飛船從1969年11月至1972年12月,美國相繼發射了「阿波羅」12、13、14、15、16、17號飛船,其中除「阿波羅」13號因服務艙液氧箱爆炸中止登月任務(三名宇航員駕駛飛船安全返回地面)外,均登月成功。
各次任務綜述阿波羅計劃中包括11次載人任務,從阿波羅7號一直到阿波羅17號,全部從佛羅里達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阿波羅4號到阿波羅6號都是無人測試飛行(正式地講沒有阿波羅2號和阿波羅3號)。
阿波羅1號飛船1967年1月27日。宇航員維爾基爾-格里森、 愛德華-懷特和羅傑-查菲在當晚一場大火中身亡。當時這場大火吞沒了他們的阿波羅1號飛船。原計劃2月21日飛船發射並把他們送上地球軌道14天,就在進行這次發射的模擬演習中,他們死於地面。
國家航空與航天管理局官員說,大概是一個電火花點燃了阿波羅飛船座艙的純氧。這三名宇航員如同真地飛行那樣並肩坐在肯尼迪角第34號發射架上的「土星」 1號火箭頂部,就在這天下午6點31分,發生大火。
他們被卡在關閉的艙門後面,無法使用阿波羅安全系統,因為被導彈拖車擋住了。急救人員試圖接近他們,卻被艙內滾滾冒出的濃煙阻擋。空軍及國家航空航天局收集了所有與火災有關的資料。官員們說:「人員和飛船的損失給阿波羅登月計劃以嚴重打擊。面對預算削減的困難,阿波羅計劃一直努力奮斗以求在60年代末實現登月。
阿波羅7號飛船阿波羅7號飛船第一次載人太空飛行 (1968.10.11)
經過幾次不載人的地球軌道飛行之後,1968年10月11日阿波羅7號終於載著3名宇航員繞地球飛行了163圈。7號飛船任務是,測試(指令艙上的)登月艙對接系統。
阿波羅8號飛船阿波羅8號飛船首個抵達月球的人造飛船(1968.12.21)
邁出載人月球探測第一步的是阿波羅8號,由Frank Borman、James Lovell與William Anders所組成的阿波羅8號團隊,12月21日搭乘土星5號火箭升空,它從繞地球軌道進入繞月球軌道,1968年12月21日,阿波羅8號宇宙飛船的成員從地球飛到月球後又安全地回到了地球。任務是測試阿波羅指揮艙系統在地球和月球軌道之間的太空及繞月軌道上的性能,包括通信、跟蹤和生命保障各個方面。評估宇航員在開展繞月軌道任務期間的表現。
阿波羅9號飛船阿波羅9號飛船載人登月艙在地球軌道首飛(1969.3.3)
阿波羅9號在繞地球軌道上進行了長時間飛行,並對登月艙進行進一步檢驗。任務是測試人類在太空環境中的反應和失重狀態。
阿波羅10號飛船阿波羅10號則飛入繞月球軌道,並使登月艙下降到離月球表面15公里以內,以檢驗其性能。
阿波羅11號飛船阿波羅11號飛船人類的一大步(1969.7.16--24)1969年7月阿波羅11號終於在月球著陸,使逐步推進的阿波羅登月計劃達到高潮,阿姆斯特朗也成為登陸月球第一人,美國在月球探測中取得了最為輝煌的成果。此外對帶回來的月球岩石和塵埃的研究也起了很大作用。NASA已公布了阿波羅登月計劃的十大發現。
阿波羅12-17號飛船「阿波羅」12-17號飛船從1969年11月至1972年12月,美國相繼發射了「阿波羅」12、13、14、15、16、17號飛船,其中除「阿波羅」13號因服務艙液氧箱爆炸中止登月任務(三名宇航員駕駛飛船安全返回地面)外,共有12名宇航員均登月成功。
阿波羅13號飛船 最輝煌的失敗(1970.4.11--17)阿波羅13號(Apollo 13)是阿波羅計劃(Project Apollo)中的第三次載人登月任務。發射後兩天,服務艙的氧氣罐發生的爆炸嚴重損壞了航天器,使其大量損失氧氣和電力;三位宇航員使用航天器的登月艙作為太空中的救生艇。指令艙系統並沒有損壞,但是為了節省電力在返回地球大氣層之前都被關閉。三位宇航員在太空中經歷了缺少電力、正常溫度以及飲用水的問題,但仍然成功返回了地球。事後,阿波羅13 號飛船機組人員洛弗爾回憶說:我們終於活了下來,但是很懸。我們的任務失敗了,但我更願 意把它看作是一次輝煌的失敗。
編輯本段登月方案四個方案直接起飛或者地球軌道集合的設想圖在登月成為主要目標後,阿波羅計劃的決策者們開始面臨如何才能盡可能安全、經濟、簡單地將宇航員送上月球。曾有四個方案被考慮:
直接起飛此計劃提出由一個巨大的新型火箭攜帶一艘航天器,直接飛往月球;火箭在月球降落,任務完成後再次起飛,飛回地球。
地球軌道集合此計劃需要兩艘只有土星5號一半大小的小型火箭將登月航天器的不同部分送入地球軌道,集合並對接。整個航天器降落在月球表面。由於當時在軌道中集合多艘航天器的經驗較少,且地球軌道拼裝航天器是否可行也是未知數,所以此計劃未被採納。
月球表面集合此計劃需要兩艘航天器被發射:一艘自動航天器攜帶推進系統,先期登月;載人航天器晚些發射。推進系統在月球表面被移至載人航天器上,然後返回地球。
月球軌道集合這個方案由約翰·C·霍博爾特的團隊提出。這種方案是一艘較大的航天器,稱為指令/服務艙,攜帶一艘裝載宇航員的登月航天器,稱為登月艙。指令/服務艙攜帶從地球到月球並返回的燃料和生活必需品,以及進入地球大氣層所需要的隔熱板。進入月球軌道之後,登月艙與指令/服務艙分離,並降落在月球表面;指令/服務艙留在月球軌道。3名宇航員中的1名留在指令/服務艙中。登月完成之後,登月艙重新起飛,與指令/服務艙在月球軌道集合,並返回地球。
與其他幾個方案不同,月球軌道集合只需要一艘很小的航天器降落在月球表面,使返回時在月球上起飛航天器的質量大大減小。通過將登月艙的一部分留在月球上,登月艙起飛質量得以再次減小。
登月艙本身分為兩部分,包括降落部分和起飛部分,前者用於在登月時降落,後者在任務完成後起飛與指令/服務艙會合並返回地球。由於航天器質量減輕,一次任務只需要一次單獨的火箭發射。當時的顧慮是次數較多的對接和分離所提出的技術難度。
包括論證飛船登月飛行軌道和確定載人飛船總體布局。從「阿波羅」號飛船的4種飛行方案中選定月球軌道集合方案,相應地確定由指揮艙、服務艙和登月艙組成飛船的總體布局方案。
編輯本段真假分析綜述2000年7月中旬,墨西哥《永久周刊》科技版刊載了俄羅斯研究人員亞歷山大·戈爾多夫發表的題為《本世紀最大的偽造》的文章,對美國31年前拍攝的登月照片提出質疑。不僅許多報刊紛紛轉載了這篇文章,而且立刻引起了廣大讀者的密切關注。一時間,沉寂了一陣的關於阿波羅登月真偽的討論再次熱火起來。據美國一家權威的社會調查機構統計,竟有10%(約 2500萬)的美國人認為:所謂阿波羅登月,是美國宇航局製造的一個大騙局。奇怪的是,迄今為止未看到美國官方對此有任何正式反應。現年69歲(現已故)的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依然健在,為何不讓他出來澄清事實?是美國對此根本不屑一顧,還是確有難言之隱?各國新聞媒體頗有要對此進行一番調查采訪的勢頭。
由來按照被普遍接受的觀念,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在航天競賽中處於劣勢的美國人決心不惜一切代價,重振昔日科技和軍事領先的雄風。1961年,美國總統肯尼迪正式宣布,美國要在60年代末實現把人送上月球的目標。這就是舉世聞名的「阿波羅登月計劃」。
1969年7月16日上午,巨大的「土星5號」火箭載著「阿波羅11號」飛船從美國肯尼迪角發射場點火升空,開始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太空飛行。參加這次飛行的有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埃德溫·奧爾德林、邁克爾·科林斯。在美國東部時間下午4時17分42秒,阿姆斯特朗將左腳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面,這是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接著他用特製的70毫米照相機拍攝了奧爾德林降落月球的情形。他們在登月艙附近插上了一面美國國旗,為了使星條旗在無風的月面看上去也像迎風招展,他們通過一根彈簧狀金屬絲的作用,使它舒展開來。接著,宇航員們裝起了一台「測震儀」、一台「激光反射器」……在月面上他們共停留21小時18分鍾,採回22公斤月球土壤和岩石標本。7月25日清晨,「阿波羅11號」指令艙載著三名航天英雄平安降落在太平洋中部海面,人類首次登月宣告圓滿結束。
質疑但時隔30多年,戈爾多夫卻公開發表文章對美國拍攝的登月照片表示懷疑。他認為,所謂美國宇航員在月球上拍攝的所有照片和攝像記錄,都是在好萊塢攝影棚中製造的。他強調,他是在進行了認真的科學分析和認證後作出這一結論的。其主要理由如下:
1.沒有任何一幅影像畫面能在太空背景中見到星星;
2.圖像上物品留下影子的朝向是多方向的,而太陽光照射物品所形成的陰影應是一個方向的;
3.攝影記錄中那面插在月球上的星條旗在迎風飄揚,而月球上根本不可能有風把旗子吹得飄起來;
4.從攝影記錄片中看到宇航員在月球表面行走猶如在地面行走一樣,實際上月球上的重力要比地球上的重力小得多,因而人在月球上每邁一步就相當於人在地面上跨躍了5至6米長;
5.登月儀器在「月球表面移動」時,從輪子底下彈出的小石塊的落地速度也同地球發生同一現象的速度一樣,而在月球上這種速度應該比在地球上快6倍。
戈爾多夫表示,他質疑30多年前美國宇航員「拍攝」的登月照片和攝像記錄,並不是否定當年美國宇航員登月的壯舉。他認為,美國宇航員當時是接近了月球表面,但因技術原因未能踏上月球。由於當時美國急於向全世界表功,因而偽造了多幅登月照片和一部攝影記錄片,蒙蔽和欺騙了世人幾十年。他說,美國著名工程師拉爾夫·勒內、英國科學家戴維·佩里和馬里·貝爾特都對他的這一質疑表示贊同。
無獨有偶,自稱參與了阿波羅計劃工作的比爾·凱恩教授曾寫了一本名為《我們從未登上月球》的書,書中對阿波羅登月計劃也列舉了一些疑點,甚至認為:載有宇航員的火箭確實發射了,但目標不是月球,而是人跡罕至的南極,在那裡指令艙彈出火箭,並被軍用飛機回收。隨後宇航員在地球上的實驗室內表演登月過程,最後進入指令艙,並被投入太平洋,完成整個所謂的登月過程。

㈩ 人類為什麼不再登月了美國宇航員道出真相

1969年7月16日,美國的「土星5號」火箭載著「阿波羅11號」飛船從美國肯尼迪航天中心點火升空,開啟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太空征程。三名美國宇航員駕駛著阿波羅11號飛船,承載著全人類的夢想踏上了月球表面。在美國阿波羅計劃(1961-1972)期間,累積進行了11次載人航天任務,共計24名宇航員進入太空,12人踏上月球土地。

美國人類科學學者Michael Delp教授曾對已故的7名美國登月宇航員進行了死亡原因分析,結果表明有3人死於心血管疾病,這一比例達到了近地軌道宇航員患心血管疾病概率的4-5倍(但樣本數量較少)!隨後,Delp教授通過與月球相同的輻射照射實驗小鼠6個月(約合人類20年),小鼠也表現出了類似的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與宇航員的經歷幾乎相同。

2018年的一項研究結果則顯示,月球塵埃對人體細胞具有超強的「毒性」。月球塵埃不僅可以改變細胞DNA,粒徑最小的指芹微米級月塵對人體細胞的致死率更高達90%以上。1972年,執行阿波羅17號任務的宇航員哈里森·施密特成功登月,在進行短暫的月球漫步時卻無意間吸入了一點點被帶入船艙的月塵。此後整整一天里,施密特雙眼溢淚、喉嚨奇癢且持續打噴嚏,這一症狀在後來被稱為「lunar hay fever」。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2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6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570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33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190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4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70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378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18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