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土耳其 » 古代土耳其地圖怎麼畫

古代土耳其地圖怎麼畫

發布時間: 2023-05-26 00:05:07

『壹』 古代時候的地圖怎麼畫出來的

古代地圖主要採用計里畫方法繪制。

「計里畫方」之法,是為使地圖圖形正確縮小尺寸而設計的按比例繪格網的方法。

1、先在圖上布滿方格,方格邊長代氏粗表實地里數。

2、派人到處按照一定的標准採集各方面的數據。

3、收集完數據然後按方格之框定繪制地圖內容。

(1)古代土耳其地圖怎麼畫擴展閱讀:

晉代的裴秀(公元223-271年)展出一套繪制地圖的理論並據此繪制《禹貢地域圖》,他的理論可以概括為「制圖六體」,即制圖時要考慮的六方面因素: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道路里程)、高下(地勢高低)、方邪(角度)、迂直(彎曲度)。

「制圖六體」成為中國傳統制圖理論的重要依據,計里畫方之法則是基本搏伏操作法,雙雙沿用1500餘年,歷代著名地圖都少不了計里畫方,裴秀之後,還有唐代賈耽的《海內華夷圖》、北宋沈括的《天下州縣圖》以及元代朱思本的《輿地圖》。

歷朝所改良處主要在緯度及里程測量的精準度以及折算的比例。

宋朝普遍使用「水平」(水準儀)、殲銀鎮「望尺」(照板)、「干尺」(度干)等儀器來測量地勢的高低,沈括又以「互同」取代「道里」,可能就是現代的等高線標記。

『貳』 人類未解之謎的土耳其古地圖

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普托卡比宮,保存著16世紀奧斯曼帝國海軍司令比瑞·雷斯繪制的地圖,時間在1513年至1528年,比瑞·雷斯在附記中寫到:為繪制這幅地圖,我參照了20幅古地圖。專家們驚奇地發現,這些地圖絕對精確,從地中海到死海,從南美到北美,甚至連南極的各大山峰河流都准確無誤地標明在地圖上,可是歷史記載,南極大陸是在1820年才被證實存在,最令人驚奇的是,地圖上的山脈直到1952年才被科學家發現。今天的南極大陸一片冰天雪地,既無河流也無海灣,然而,人們卻從1532年奧龍基。菲斯繪制的南極地圖標出的河流海灣位置真的發現了深藏於冰雪下的冰河。專家推斷這些地圖應繪制於南極大陸還未被冰雪覆蓋的年代,時間為距今6000年至15000年以前。此外,專家們還發現了1502年的賈米五世界海圖,地圖上的非洲撒哈拉大沙漠變成了擁有眾多湖泊河流城市的肥沃大地,現代科技證明遠古時代的撒哈拉的確是地圖上的樣子。這些地圖的坐標非常准確。科學家們推測這些地圖應是用精密的大地測量儀器從高空拍攝的。最初是由遠古時代的某個航海發達的民族繪制出來。

『叄』 土耳其古地圖的介紹

比瑞·雷斯在地圖附記中寫道:「為繪制這福地圖,我參照了20幅古地圖。」附記中還說明,所參照的古地圖中,有8幅是繪制於距今2400年前的亞歷山大時代。也就是說,實際勘測和繪圖的不是他本人,他只是一個收集和整理者。
幾經輾轉,地圖到了美國地圖學家阿爾林頓·赫馬勒利手中。他研究後認為,地圖中的數據齊全,但沒有標在正確的地方。這是怎麼回事呢?赫馬勒利找到美國水文地理局的繪圖員瓦爾特斯幫忙。他們首先設計了讀圖的坐標網,然後把地圖復制在一個現代地球儀上。復制出來的結果使他們大為震驚。原來,比瑞·雷斯的地圖精確地描繪出非洲西海岸、南美洲東海岸和南極洲北海岸。地圖不僅顯示了這幾大洲的輪廓,同時還精確地繪制出它們的山脈、山峰、河流、高原和島嶼等。不過,比瑞·雷斯地圖上顯示的竟然是尚未被冰層覆蓋以前的南極洲海岸,就是說,是「冰層下的地形」。但是,南極洲是在1818年被歐洲人發現的,也就是說,在他繪制地圖的300多年之後,南極洲才被歐洲人發現。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1957年,古地圖被送到波士頓大學美國西部天文台台長、曾親自參加過南極探險的丹尼爾,里納亨處,經過仔細研究,這位著名的制圖專家認為,圖中繪制出了南極一些直到現在都很少探測的地區,其中包括直到1952年才被現代科學家發現的南極山脈。古地圖的繪制者究竟是怎樣知道厚達1000~4000米的冰層下面有山脈的呢?
比瑞·雷斯的地圖不但相當完整地呈現出南極洲的地形,還勾勒出西部的安第斯山脈,而當時歐洲人根本就不知道有這座山的存在。地圖顯示,亞馬孫河發源於這座尚末被歐洲人探測過的山脈,向東流人大海。研究人員發現,比瑞·雷斯在第一次描繪亞馬孫河時,把河流經的路線一直畫到帕拉河河口,而瑪拉荷島卻並未出現。而第二次描繪亞馬孫河時,瑪拉荷島卻出現在地圖上,而且畫得極其精確。福克蘭群島於1592年才被歐洲人首次發現,但它卻緯度正確地出現在1513年。比瑞·雷斯還描繪出位於南美洲東邊大西洋中的一座大島,它的位置剛好坐落在赤道北邊大西洋中部的海底山脊上,距離巴西東海岸700英里。據考證,公元前10000年左右,隨著最後一個冰河時代冰層迅速消融後,海平面上升,今天這座想像中的島嶼早已不復存在,成了突出在水面上的兩座礁石。面對著這些古代地圖,人們只能得出以下的推測:一、比瑞·雷斯的地圖是依據20多份不同年代的原始文件繪制而成。二、比瑞·雷斯依據的原始文件,可能具有15000年的歷史。三、遠古時代地球上曾經出現過一個神秘的文明,他們不但在冰封之前勒探過南極海岸,同時在幾千年的漫長歲月中,曾對改變中的地球面貌持續進行勘探和測繪,而比瑞·雷斯使用的不同年代的原始地圖藍本,或是這個文明遺留下來的文件。
1958年是「國際地球物理年」,隨著地質科學家們對南極展開的全面性地質調查,這些神秘的地圖也越來越引起世界各國地圖製作者的關注。比瑞·雷斯的這些地圖又被送到美國休斯頓天文台台長兼海軍制圖專家萊恩·哈特手中。萊恩·哈特經過仔細研究後不得不說,這些地圖標記得如此精確,其中有的地區甚至連我們現代人都幾乎沒有探索過。
有一幅古地圖土注有「1380年」字樣,這幅地圖名為「澤諾地圖」。此圖被認為與古代日尼斯人的格陵蘭航行有關,可能是一幅供航海使用的地圖。地圖上的挪威、瑞典、丹麥、德國、蘇格蘭等地的准確度和島嶼經緯度的精確度,竟達到了令人吃驚的地步。
還有一幅羊皮紙做的殘破古地圖,上面沒有經緯線。圖中有幾個小圓形圖案,向四周發出許多放射狀直線,還畫有帆船、鹿、人等。從地形上看,大概是大西洋和包圍著它的南、北美洲大陸、歐洲的一部分地區和非洲的一部分地區。可是,陸地的形狀卻歪斜著,而海岸線尤其歪斜。為什麼要繪制這樣一幅陸地形狀和海岸線都歪斜的地圖呢?一些學者經過再三的分析和研究發現:這幅古地圖竟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空軍採用正矩方位作圖法繪制的軍用地圖非常相似。這種用空中作圖法繪制的地圖,由於是在地球表面上飛行的飛機里,從空中看地面,因而就有陸地和海岸線歪斜的現象。把用這種空中作圖法從北非上空繪制的地圖跟這幅古地圖作比較,幾乎完全吻合。不久,專家們又發現,美國登月飛船上所看到的地球陸地和海岸線,也與古地圖上的形狀相同。
有關人員把現代的地球衛星攝影圖片與比瑞·雷斯的地圖原件相對照,又有更加驚人的發現,這些原件可能是從極高的天空中拍攝而成的。
如果一艘宇宙飛船在埃及上空將攝影鏡頭直對下面拍攝,在攝影鏡頭8000千米的范圍內一切都精確地重現出來。但因為它們直接處在鏡頭的下面,而地球的形狀是球體,所以照片上的部位離中心點越遠,失真就越大,遠離中心點的地方給人以「往下沉」的感覺。從高空拍攝的南美洲照片會在縱向上以特有的方式失真,這與比瑞·雷斯地圖上的情況一模一樣。也就是說,這些地圖是根據從高空中拍攝的圖像製作的,這些地圖原件的製作者必定具有在高空飛行的能力,具有像現代的宇宙飛船或能在空中飛行的飛機那樣的工具,同時,還具備必須在空中拍攝的器具和技術。然而要想拍攝到南極洲,至少是在6000年前。而歷史知識告訴我們,當時的古代人類既沒有飛機,也沒有飛船;既不具備勘測南極大陸的能力,更不具備在空中拍攝的器具技術。
有些學者猜測,這些古地圖可能是外星的高等生物乘坐宇宙飛船在地球上飛行時繪製成的,後來又經過地球人多次按照原圖臨摹、復制,才流傳至今。
眾所周知,要想製作一幅精確地圖,至少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偉大的探險歷程、高超的數學和繪圖技能、精良的經線儀。
18世紀以前,科學家一直沒有能力發明這種測量經度的精密儀器。直到1720年,英國鍾表匠約翰·哈里森開始設計航海計時器,他花了好多時間,終於在1773年發明了第一具精密的經線儀,而因為這項突破性的新發明,才使得制圖家們從此能夠精確地給出經線。比瑞·雷斯繪於1513年的地圖,怎麼竟然將美洲和非洲放置在准確無誤的經度上。有關專家認為按照傳統的分析:如果沒有非常先進的精密儀器,如果不對整個地球進行全面勘探和測繪,如果沒有高度的數學知識,以當時的科學技術而言,這在理論上根本是不可能的,更何況,比瑞·雷斯坦承他的地圖是依據更古老的東方圖籍畫成的。那麼,他的地圖中那些異常精確的經線,莫非也是取自古老的圖籍?

『肆』 古人的地圖是如何繪制出來的

第一種方法:以山川為基準

以自然地理情況為區別做圖,這也是古時候繪制地圖最常見,也最便捷的一種方式。繪圖方法是:最先把所需繪制的縣里畫在中心,隨後再把縣里旁邊的山川河流,相對性於縣里在什麼位置,尺寸怎樣用特殊標記表明出去;最終再把縣里與山川中間的路面繪制出去就可以。

說白了的佔比為基準便是大家常說的比例尺精度,大家如今機械制圖和cad制圖用的十分普遍。便是在地圖里繪制上滿滿的格子,一個小格子意味著一個穩定的長短,例如1:1000,就表明圖上1小格子表明1千米。隨後依據具體精確測量實體尺寸,方向用比例尺精度的方法變小在地圖上。那樣就變得很精準了。

前二種方法盡管精密度不高,可是應用性還能夠的。耗費的精力也很大,必須大家參觀考察,憑直覺去分辨方向,尺寸。第三種方法也是消耗精力,繪制一個地圖乃至要花很多年的時間

『伍』 古代是怎樣繪制地圖的

現在由於科技迅速的發展,繪制地圖已經不是一件難事了。有衛星,有飛機。而古時候,繪制一張地圖,可能要耗費一個人半生的心血。

古時候,人們只能靠駕車,騎馬去慢慢一步步的探索未知的地方。所以古時候的地圖不叫地圖,叫輿圖,為什麼叫輿圖呢櫻沖。因為輿代表車廂和車輛的意思。碧頌空古人繪制題圖只能靠自己人一步步探索,一次次對未知領域的進進出出,憑借著幾種簡單的定位裝置,和自己的印象來繪制地圖。

『陸』 土耳其古地圖有多精確

撲朔迷離的土耳其古地圖,給我們增添許多的神秘感。

1929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托普卡比宮,發現了一張用羊皮紙繪制的古代航海地圖,地圖上有土耳其海軍上將皮里·雷斯的簽名,時間是1553年。

皮里·雷斯是一位著名的船長,同時又是一個旅遊制圖家和收藏家。據他在自己的著名的地圖集和這幅地圖的說明中說,該圖是根據前人的20幅地圖繪制的,這20幅地圖中有曬是繪制於距今2400年前的亞歷山大大帝時代。

這張地圖被送到美國鑒定,美國海軍水文局繪圖專家沃爾特斯和馬利給地圖畫上坐標,同現代化的地球儀進行對比研究後,宣布了一個轟動一時的發現。這張地圖絕對精確,不只是北美和南美沿岸,甚至南極洲也被准確地勾畫出來,這張地圖不只畫了各大陸的輪廓,而且還標出了內陸地形、山脈、高峰、河流、島嶼和高原,都標畫得清清楚楚。

這幅地圖還准確地標識了南北美洲的相對經度,而南北美洲的相對經度是直至18世紀才確定的。

這幅地圖還准確描繪了南極大陸,而南極大陸直至1818年才被發現,繪製成圖則是100年以後的事了。地圖中的山脈幾百年來一直被厚厚的冰層覆蓋,肉眼無法看到,直到1952年,人類依靠地震回聲探測儀才發現它的存在。

不久前,一艘宇宙飛船飛經開羅,攝下了一張高空照片,以開羅為圓心的周圍8000千米內的地貌非常准確,但是,因為地球是個球形,所以8000千米以外的大陸好家在下沉,而且被奇怪地拉長了。令人驚異不安的是,皮里·雷斯的地圖正是如此,美國的月球探測器拍攝的照片也是如此!

除了這張地圖之外,其他的一些古代地圖也同樣叫我們感到驚詫。奧尤斯·菲瑙斯的一張1532年以前繪制的地圖,在南極洲上標有河流和河流注入的海灣,根據這張地圖的標記,居然發現了一條在厚達3.22千米的冰川之下,向大海緩緩移動的冰河。

土耳其的另一張標明時間為1559年的地圖上,有一條橋梁一樣的狹長地帶把亞洲的西伯利亞和美洲的阿拉斯加連在一起,而根據地質學家的研究,這一地帶曾經存在,但至少消失了1萬年,沒人能畫出萬年前的地貌。

繪制這樣的地圖,需要准確地知道地球的大小、形狀,還要在數學測量中應用球面三角學和超現代的制圖投影術,在大洪水後不久,在冰川匯集兩極之前,沒人能繪制這些奇妙的地圖。

『柒』 在古代的時候,沒有衛星,人們怎麼去繪出世界地圖呢

在科技並不發達的古代,古人們都認為地球是平的,地球就像一個巨大的平面,而日月星辰都圍繞著地面旋轉。

該發現不由得讓人震驚,古人在沒有衛星的幫助下是如何完成地圖的,更何況,當時的南極洲還未出現歐洲人,又或者,這一切和史前文明有關。

『捌』 托普卡比宮的古代地圖是怎麼畫出來的

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托普卡比宮珍藏著一張奇特的古代地圖。這張古地圖是18世紀初發現的,看樣子是一份復製品。地圖上,只有地中海地區畫得十分精確,其餘地區,如美清余巧洲、非洲都嚴重變形。然而,當科學家毀碰們進一步深入研究時,驚訝地發現,這張古地圖其實是一張空中鳥瞰圖。同阿波羅八號飛船所拍攝的地球照片相比,土耳其的這張古地圖就像是它的翻版一樣。地圖上美洲、非洲的變形輪廓線,同阿波羅飛船拍攝的照片完全重合。尤其令人驚訝的是,古地圖上還繪出了南極洲冰層覆蓋下的復雜地貌,同南極答鍵探險隊在1952年用回聲探測儀對南極冰下地形的探測圖毫無二致。是什麼人在遠古時代就已掌握了太空航攝的高技術。

『玖』 古代地圖怎麼繪制的

古代的人怎樣繪制地圖?都使哪些工具?步驟如何?
古代地圖的發展——古代地圖的發展歷史具有東、西方各不相同的特點。 據記載:中國的黃帝同蚩尤打仗使用過地圖。夏禹時期,大禹鑄造九鼎圖。周代的《周禮》中曾有」天下地圖」、」土地地圖」等記載,可見當時已有了用於肢租生產和土地管理等方面的地圖。自從黃河流域產生了農業,黃河的中下游平原便是古代東方的文化搖籃,可以說,中國地圖的發展出於農業生活與戰爭的需要。春秋時代,出於農田水利和軍事工程所需,出現了以數學計算的新方法。雖然當時的地圖沒有流傳下來,但不難想像,地圖已被廣泛應用了者飢旦。例如,孔子看到了從事土地測量和戶口統計人員,就在車上向他們打招呼以表敬意;荊柯為謀刺秦王,假借呈獻地圖之名義求見。這說明當時的地圖已是統治者手中的重要工具。據記載,中國古代已有土地圖、行政圖、軍事交通圖、天下大勢圖以及礦山、墓地分布圖等。現在所能見到的中國最早的以實測為基礎的古地圖是1973年在長沙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三幅圖,它們於公元前168年入墓的,分別是地形圖、駐軍圖和城邑圖。圖中包括的范圍與湖南、廣東、廣西三省相仿,內容和表示法與現代地圖大致相同。這些地圖在地圖發展史上享有極高聲譽。 西方地圖的發展,比較確定的是在古埃及尼羅河沿岸開始有農業時,春季的河水氾濫淹沒了農田,沖毀了田塊邊界。為重新確定土地,便產生了具有數學意義的、用圖形表示土地輪廊和數量的地圖。古希臘、羅馬時代,因手工業的發達使地圖的發展從農業轉向海上貿易和軍事戰爭,他們學習了埃及的幾何學與地理知識,編制出具有大、小比例尺寸,大范圍、精確的航海圖和世界地圖。 在古代地圖科學史上,有兩位世界公認的地圖學家。一位是希臘的托勒密(公元90—168年),他曾研究了怎樣在平面上描繪地球球面首擾的問題,提出了兩種世界地圖的畫法,一種是把經緯線繪成簡單扇形,一種是繪成球形,叫做地圖投影學。這是很重要的基礎,也是早期西方對地圖學最主要的貢獻之一。托勒密在他的著作《地理學指南》中論述了地球的形狀、大小、經緯度的測定方法,並選定經過大西洋中的費羅島的子午線。這一方法一直沿用到1884年。他是第一個用普通圓錐投影繪製成世界地圖的人,他的作品在古代西方地圖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稱之為地圖科學的奠基人。另外一位是中國西晉的裴秀(公元224—271年),他編制了《禹貢地域莆》和《地形方丈圖》,前者為歷史地圖,後者為簡縮的晉國地圖。他提出的」制圖六體」: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即地圖繪制上的比例尺、方位、距離等方面的原則,奠定了中國古代制圖的理論基礎。他採用的計里畫方法長期影響著中國古代地圖繪制的格局,受到了後世著名的地理學家的尊重。 據上述,中國古代的地圖繪制無論是實踐和理論,並不遜色於西方,而且有獨於西方的概念,應當發堀整理,而不應妄自菲薄,自辱於洋人.鄭和是我國明代著名的航海家。他出生於1371年,原姓馬,名和,小字三保。12歲時被抓入宮中給燕王朱棣當侍童。朱棣當皇帝後,被升為內宮監太監,並賜姓鄭,又稱「三保太監」。 朱棣為鞏固他的統治地位,擴大其政治影響,恢復了元代中斷的海上交通。鄭和懂 *** 語,受到朱棣的重用,派他率船隊七出西洋。那時所謂西洋,是泛指我國南海以西的廣大地域,包括印度洋及沿海地區在內。鄭和多次統率水手、軍卒、醫官、買辦等約兩萬人,分乘寶船百餘艘,浩浩盪盪,比起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的三艘載重不到百噸的船,規模大得多。從1405年到1433年,七次航行前後用了28年時間,歷經37個國家。鄭和是我國第一個橫渡印度洋到達非洲東岸的人,比1492年哥倫布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1471年葡萄牙人達迦馬沿非洲南岸繞好望角到達印度洋,要早......>>
古代時候的地圖怎麼畫出來的?
我國古代就有地圖的繪制,以下是三國時期到元代的幾個代表性演進史。由敘述中可以得知古人測量繪制地圖的方法。

我國在宋代也有航海圖繪制的能力,當然,元代之後的科學更是發展迅速(比如說,混天地動儀,可測量天文)。而在同時期的外國科學發展也是很神妙的…(比如說,荷蘭人駕船繞行台灣繪制的台灣全圖)。

第一部測算專著——《海島算經》

《海島算經》是三國時期(西元三世紀)的數學家劉徽所著。他在為《九章算術》作注時,寫了《重差》一卷,附於該書之後。

唐代數學家李淳風將《重差》單列出來,取名《海島算經》,並列為我國古代的數學經典《算經十書》之一。該書全部9個算例均涉及測高望遠及其計算問題。9個算例分別是:測量海島的高度(望海島),測量山上的松樹的高度(望松),測量城市的大小(望邑),測量澗谷的深度(望谷),居高測量地面上塔樓的高度(望樓),測量河流的寬度(望波口),測量清水潭的深度(望清淵),從山上測量湖塘的寬度(望津),從山上測量一座城市的大小(臨邑)。

為解決這些問題,劉徽提出了重表法、連索法和累距法等具體的測量和計算方法。這些方法歸結到一點,就是重差測量術。重差測量術是藉助矩、表、繩的簡單測量工具,依據相似直角三角形對應邊成比例的內在關系,進行測高、望遠、量深的理論和方法。在劉徽之前,趙爽在為《周髀算經》作注時曾作日高圖,首先提出了重差測量理論。而劉徽在《海島算經》中活用重差理論,巧妙地提出了多種具體的測量和計算方法,把重差測量理論推廣開來。

《海島算經》是一部影響久遠的測算專著。它所詳細揭示的重差測量理論和方法,成為古代測量的基本依據,為實現直接測量(步量或丈量)向間接測量的飛躍架起了橋梁。直到今天,重差測量理論和方法在某些場合仍有借鑒意義。

什麼是「制圖六體」

制圖六體,是晉代制圖學家裴秀提出的繪制地圖的六條原則。

裴秀(西元224~271年)字秀彥,河東聞喜(今屬山西省)人,晉武帝時官司空,後任宰相。他根據「六軍所經,地域遠近,山川險易,征路迂直」,校驗了魏國留下的舊圖。

由於舊圖繪制粗略,加之地名改變,他在門客京相璠的幫助下,編制了我國最早的地圖集——《禹貢地域圖》、《地形方文圖》。他總結了前人制圖經驗,提出了地圖制圖的六條原則,即「制圖六體」:一為「分率」,用以反映面積、長寬之比例,即今之比例尺;二為「准望」,用以確定地貌、地物彼此間的相互方位關系;三為「道里」,用以確定兩地之間道路的距離;四為「高下」,即相對高程;五為「方邪」,即地面坡度的起伏;六為「迂直」,即實地高低起伏與圖上距離的換算。

裴秀認為,制圖六體是相互聯系的,在地圖製作中極為重要。地圖如果只有圖形而沒有分率,就無法進行實地和圖上距離的比較和量測;如果按比例尺繪圖,不考慮准望,那麼在這一處的地圖精度還可以,在其他地方就會有偏差;有了方位而無道里,就不知圖上各居民地之間的遠近,就如山海阻隔不能相通;有了距離,而不測高下,不知山的坡度大小,則徑路之數必與遠近之實相違,地圖同樣精度不高,不能應用。

這六條原則的綜合運用正確地解決了地圖比例尺、方位、距離及其改化問題。所以制圖六體成為我國明代以前地圖制圖學理論的基礎,在我國和世界地圖制圖學史上有重要地位。

計里畫方

「計里畫方」,是按比例尺繪制地圖的一種方法。繪圖時,先在圖上布滿方格,方格中邊長代表實地里數,相當於現代地形圖上的方里網格;然後按方格繪制地圖內容,以保證一定的准確性。據文字記載,此法始於我國晉代裴秀提出的 「制圖六體」原則,他曾以一寸折百里的比例編制了《地形方丈圖》。

唐代......>>
古代人用什麼方法確定疆域的邊界並繪製成地圖的
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戶曉,據《史記》記載,他「左准繩,右規矩」,手執測繪工具,「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據傳說,黃河之神河伯曾送給大禹一塊刻著黃河流域地圖的石板。這些都是當時地圖測繪的反映。賓士洪水後,大禹巡行天下,劃華夏大地為九州,並調查各地的物產與土地,以此確定貢賦,由此形成了先秦地理名著《禹貢》。從此之後,「九州」成為中華大地的代稱,「禹貢」則成為地理著作的專稱。

要畫出地圖,首先要進行測量,古人的測量方法由簡到繁,發展出諸多辦法。

據《春秋緯》說,五帝之一的炎帝,為了度量大地而遠涉幾十萬里。大禹也曾派遣太章從東到西、豎亥自北至南步量國土,可見當時步量(踏勘)是大地測量的基本方法之一,以至於幾千年之後,還有人把地圖命名為《禹跡圖》,意即大禹的足跡。

依據西漢劉歆《西京雜記》記載,當時有一種記道車,可以計算行路里程,東漢張衡將其改進後稱為記里鼓車。這種車利用差速齒輪原理,行車十里則敲鼓一次,敲鼓滿十則敲鍾一次,大大提高了里程測量速度。

立桿測影是利用測量日影的長度推測距離、位置的方法。具體方法是:在同一天的中午,在南北方向兩地分別豎起同高的表桿(通常高8尺,相當於1.88米),然後測量表桿的影子,並根據「寸影千里法則」(日影差一寸,實地相距千里)推算南北兩地距離,並把夏至日的影長為1.5尺的地方視為方形大地的中心。據《周禮》記載,這個地點在陽城(今河南登封),這也反映了古人「天圓地方」的觀念。

「寸影千里」是相當粗略的經驗值,後來被南朝天文學家何承天、隋代天文學家劉焯和唐代天文學者僧一行、南宮說等的理論和實測所否定。

早在西漢的《淮南子》中,就記載了測量太陽高度的基本方法,到三國時,吳國人趙爽在為《周髀算經》作注時,繪制了日高圖。日高圖是利用雙桿測量日影推算太陽高度的示意圖,利用相似三角形邊長成比例的原理測得太陽高度和兩地的較遠距離,為間接測量提供了方法。數學家劉徽說:「凡望極高,測絕深,而兼知其遠者,必用重差。」他流傳至今的《重差》有9個算例,包括測算海島、山松、樓房的高度,測算城池的大小,測算澗谷的深度,測算河口、湖塘的寬度等。

漢代以後,先後發明了渾天儀、覆矩、牽星板等測量工具,天文測地活動更加活躍,方法更為精密,先秦常用的步量、丈量、立桿測影方法也仍然具有生命力。到了明代萬曆十年(1582年),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來華,帶來了西方的天文測地方法。為了編修歷法,在禮部侍郎徐光啟的主持下,崇禎二年(1629年),成立了由西方來華人員參加、採用西方測算方法的西局,並與採用中國傳統天文測量方法的中局一起,共同進行天文觀測。經過5年的准備,製造了象限大儀、紀限大儀、平懸渾儀、列宿經緯天球、萬國經緯地球、候時鍾、望遠鏡等10種新式儀器,並開始實施以測時刻、定方位、測子午、測北極高度為內容的實際觀測,西法取代中法的趨勢已經顯露出來。清代前期與後期兩次全國性地圖測繪,都採用了近代西方天文測繪方法。

《固原州輿圖》

方向、圖例、比例尺:古人怎樣畫地圖

明末彩繪本《固原州輿圖》非常奇怪,整個地圖呈放射狀,繪圖者立在中央,地圖呈現的是其面向四方看到的情景;而且與現在常用的上北下南方向不同,此圖是上東下西左北右南。據國家圖書館古籍館副館長蘇品紅介紹,依古代的科技水平,很容易確定方向,但古人繪制地圖經常根據現實需要來確定方向,有時會標注,有時不標。

明代羅洪先編的《廣輿圖》被一張方格網均勻分割開來,像是現代的經緯線。據介紹,這是古代按比例尺繪制地圖的輔助線,稱為「計里畫......>>
古人使用什麼技術畫地圖?
太長自己看sinomaps/ke/20031021

地圖,在現代人們日常生活中已十分普及了,甚至到了出門必帶地圖的地步。那麼,中國何時開始有了地圖呢?

地圖的起源,有人推測比文字的起源還要早。因為原始地圖跟圖畫一樣,把山川、道路、樹木如實地畫進地圖里,是外出狩獵和出門勞作或旅行的指南。

千百年來,在我國民間就廣泛流傳著《河伯獻圖》的神話故事。傳說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精神感動了河伯。河伯是黃河的水神,禹為治水踏遍山川、沼澤,忽一天看見河伯從黃河中走來,獻出一塊大青石,禹仔細一看,原來是治水用的地圖。禹藉助地圖,因勢利導,治水取得了成功。「傳說」雖然不能證實地圖起源的具體時代,但從側面說明,約在四千年以前,我國先民已經使用地圖了。

據史籍記載,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以前,我國就誕生了地圖。《漢書.郊毅志》中有:「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像九州」的記載。《左傳》中有:「惜夏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像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意思是說,在夏朝極盛時期,遠方的人把地貌、地物以及禽獸畫成圖,而九州的長官把圖和一些金屬當作禮品獻給夏禹,禹收下「九牧之金」鑄成鼎,並把遠方人畫的畫鑄在鼎上,以便百姓從這些圖畫中辨別各種事物。文中的「百物而為之備」,很明顯說明是供牧人、旅行者使用的圖。可惜,原物流傳至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因戰亂被毀而失傳。

據宋代思想家朱熹推斷,後來的《山海經圖》是從夏代九鼎圖像演變而來的,也是一種原始地圖。在《山海經圖》的「五藏三經圖」上,畫著山、水、動物、植物、礦物等,而且注記著道里的方位,是較規范的地圖形式。由此可以說,中國在夏代已經有了原始的地圖。
古時候的地圖是怎麼繪制出來的?
據記載:中國的黃帝同蚩尤打仗使用過地圖。

夏禹時期,大禹鑄造九鼎圖。

周代的《周禮》中曾有」天下地圖」、」土地地圖」等記載,可見當時已有了用於生產和土地管理等方面的地圖。自從黃河流域產生了農業,黃河的中下游平原便是古代東方的文化搖籃,可以說,中國地圖的發展出於農業生活與戰爭的需要。

春秋時代,出於農田水利和軍事工程所需,出現了以數學計算的新方法。雖然當時的地圖沒有流傳下來,但不難想像,地圖已被廣泛應用了。例如,孔子看到了從事土地測量和戶口統計人員,就在車上向他們打招呼以表敬意;荊柯為謀刺秦王,假借呈獻地圖之名義求見。這說明當時的地圖已是統治者手中的重要工具。據記載,中國古代已有土地圖、行政圖、軍事交通圖、天下大勢圖以及礦山、墓地分布圖等。現在所能見到的中國最早的以實測為基礎的古地圖是1973年在長沙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三幅圖,它們於公元前168年入墓的,分別是地形圖、駐軍圖和城邑圖。圖中包括的范圍與湖南、廣東、廣西三省相仿,內容和表示法與現代地圖大致相同。這些地圖在地圖發展史上享有極高聲譽。

在古代地圖科學史上,有兩位世界公認的地圖學家。一位是希臘的托勒密(公元90—168年),他曾研究了怎樣在平面上描繪地球球面的問題,提出了兩種世界地圖的畫法,一種是把經緯線繪成簡單扇形,一種是繪成球形,叫做地圖投影學。這是很重要的基礎,也是早期西方對地圖學最主要的貢獻之一。托勒密在他的著作《地理學指南》中論述了地球的形狀、大小、經緯度的測定方法,並選定經過大西洋中的費羅島的子午線。這一方法一直沿用到1884年。他是第一個用普通圓錐投影繪製成世界地圖的人,他的作品在古代西方地圖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稱之為地圖科學的奠基人。另外一位是中國西晉的裴秀(公元224—271年),他編制了《禹貢地域莆》和《地形方丈圖》,前者為歷史地圖,後者為簡縮的晉國地圖。他提出的」制圖六體」: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即地圖繪制上的比例尺、方位、距離等方面的原則,奠定了中國古代制圖的理論基礎。他採用的計里畫方法長期影響著中國古代地圖繪制的格局,受到了後世著名的地理學家的尊重。
古代人是怎麼畫出精確的地圖的?
古代應該是沒有精確地圖的,至少是沒有現代意義上的精確地圖。精度,維度,比例尺,等高線啥都沒有,怎麼可能很精確呢
中國歷史地圖 古代地圖怎麼繪制的
劉徽《海島算經》。

《海島算經》是三國時代魏國數學家劉徽所著的測量學著作,原為《劉徽九章算術注》第九卷勾股章內容的延續和發展,全書共9題,全是利用測量來計算高深廣遠的問題,首題測算海島的高、遠,故得名。《海島算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測量數學事著 ,亦為地圖學提供了數學基礎

裴秀(224—271)字季彥,魏晉期間河東聞喜(今山西省聞喜縣)人,西晉大臣、學者。歷官三國魏散騎常侍、尚書僕射,晉光祿大夫、司空,封鉅鹿郡公,作《禹貢地域圖》,開創我國古代地圖繪制學。

裴秀在地圖學方面做出的最大貢獻是他在《禹貢地域圖》序中提出的「制圖六體」,即繪制地圖的六項原則。

制圖六體:

一為"分率",用以反映面積、長寬之比例,即今之比例尺;

二為"准望",用以確定地貌、地物彼此間的相互方位關系;

三為"道里",用以確定兩地之間道路的距離;

四為"高下",即相對高程;

五為"方邪",即地面坡度的起伏;

六為"迂直",即實地高低起伏與圖上距離的換算。

註:「六體」中的高下、方邪、迂直三條,後人解釋不一。一般認為,按原文並考慮到測制地圖的基本法則,應理解為:將兩地間的道路長度(包含道路起伏、彎曲而引起的誤差)改化為水平面上的直線長度的 3個因素和方法。

在此基礎上,裴秀主編完成《禹貢地域圖》18篇,它是中國目前有文獻可考的最早的歷史地圖集,「制圖六體」即出自本書的序言,可惜此書早已散佚。

裴秀提出的這「制圖六體」,是當時世界上最科學,最完善的制圖理論。除經緯線和地球投影外,現代地圖學上應考慮的主要因素,他幾乎全提了出來。

賈耽(730~805)師承裴秀六體,繪制了世界上著名的《海內華夷圖》。賈耽是唐代地理學家、地圖制圖學家,他採用裴秀制圖法,在55歲時組織畫工,花了17年的時間,繪製成了《海內華夷圖》巨幅唐代中國全圖。《海內華夷圖》幅面約10平方丈,比裴秀的《地形方丈圖》大10倍,可見唐代制圖事業之規模。

《海內華夷圖》是繼裴秀之後中國又一著名地圖作品,在中國和世界地圖制圖學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它最主要的特點是注重歷史地理的考證,古今地名分別用不同顏色繪注,從而開創了中國沿革地圖的先例。

宋朝是我國地圖歷史上輝煌的年代。北宋統一不久就根據全國各地所貢的400餘幅地圖編制 成全國總圖《淳化天下圖》。在當今的西安碑林中,有一塊南宋紹興七年的刻石,兩面分刻 《華夷圖》和《禹跡圖》。右圖是《禹跡圖》的一部分,計里畫方,從長江、黃河的圖形 可看出,該圖具有相當高的精確度。宋朝的沈括(公元1031~1095年),做過大規模水準測量 ,發現了磁偏角的存在,使用24方位改裝了指南針。他編繪的《守令圖》是一部包括20幅地 圖的天下州縣地圖集。他還著有科學著作《夢溪筆談》。
古代沒有GPS,地圖是怎麼畫出來的
測量地圖一般由古代人游離劃定,延續上朝代的繼續侵佔或減少而測量
古人怎樣畫比例大的地圖?
古代劃分地界邊疆,國與國之間主要是軍事實力和軍事價值,內部主要是風俗習慣劃分,或者說開發程度,古時地圖沒有等高線,比例尺這一類的東西,地圖主要就是這地方有什麼明顯的地標山川河流之類的,在什麼方位,距離是多少,距離不是多少里而是步行或騎馬幾天,畢竟地圖除了軍隊沒別人用它,古時候的地圖現在來看更像是戰略大地圖,只是說明這帶有什麼城池地理大概是什麼情況,
古代人是如何製作地圖的?
我國在宋代也有航海圖繪制的能力,當然,元代之後的科學更是發展迅速(比如說,混天地動儀,可測量天文)。而在同時期的外國科學發展也是很神妙的…(比如說,荷蘭人駕船繞行台灣繪制的台灣全圖)。

第一部測算專著——《海島算經》

《海島算經》是三國時期(西元三世紀)的數學家劉徽所著。他在為《九章算術》作注時,寫了《重差》一卷,附於該書之後。

唐代數學家李淳風將《重差》單列出來,取名《海島算經》,並列為我國古代的數學經典《算經十書》之一。該書全部9個算例均涉及測高望遠及其計算問題。9個算例分別是:測量海島的高度(望海島),測量山上的松樹的高度(望松),測量城市的大小(望邑),測量澗谷的深度(望谷),居高測量地面上塔樓的高度(望樓),測量河流的寬度(望波口),測量清水潭的深度(望清淵),從山上測量湖塘的寬度(望津),從山上測量一座城市的大小(臨邑)。

為解決這些問題,劉徽提出了重表法、連索法和累距法等具體的測量和計算方法。這些方法歸結到一點,就是重差測量術。重差測量術是藉助矩、表、繩的簡單測量工具,依據相似直角三角形對應邊成比例的內在關系,進行測高、望遠、量深的理論和方法。在劉徽之前,趙爽在為《周髀算經》作注時曾作日高圖,首先提出了重差測量理論。而劉徽在《海島算經》中活用重差理論,巧妙地提出了多種具體的測量和計算方法,把重差測量理論推廣開來。

《海島算經》是一部影響久遠的測算專著。它所詳細揭示的重差測量理論和方法,成為古代測量的基本依據,為實現直接測量(步量或丈量)向間接測量的飛躍架起了橋梁。直到今天,重差測量理論和方法在某些場合仍有借鑒意義。

什麼是「制圖六體」

制圖六體,是晉代制圖學家裴秀提出的繪制地圖的六條原則。

裴秀(西元224~271年)字秀彥,河東聞喜(今屬山西省)人,晉武帝時官司空,後任宰相。他根據「六軍所經,地域遠近,山川險易,征路迂直」,校驗了魏國留下的舊圖。

由於舊圖繪制粗略,加之地名改變,他在門客京相璠的幫助下,編制了我國最早的地圖集——《禹貢地域圖》、《地形方文圖》。他總結了前人制圖經驗,提出了地圖制圖的六條原則,即「制圖六體」:一為「分率」,用以反映面積、長寬之比例,即今之比例尺;二為「准望」,用以確定地貌、地物彼此間的相互方位關系;三為「道里」,用以確定兩地之間道路的距離;四為「高下」,即相對高程;五為「方邪」,即地面坡度的起伏;六為「迂直」,即實地高低起伏與圖上距離的換算。

裴秀認為,制圖六體是相互聯系的,在地圖製作中極為重要。地圖如果只有圖形而沒有分率,就無法進行實地和圖上距離的比較和量測;如果按比例尺繪圖,不考慮准望,那麼在這一處的地圖精度還可以,在其他地方就會有偏差;有了方位而無道里,就不知圖上各居民地之間的遠近,就如山海阻隔不能相通;有了距離,而不測高下,不知山的坡度大小,則徑路之數必與遠近之實相違,地圖同樣精度不高,不能應用。

這六條原則的綜合運用正確地解決了地圖比例尺、方位、距離及其改化問題。所以制圖六體成為我國明代以前地圖制圖學理論的基礎,在我國和世界地圖制圖學史上有重要地位。

計里畫方

「計里畫方」,是按比例尺繪制地圖的一種方法。繪圖時,先在圖上布滿方格,方格中邊長代表實地里數,相當於現代地形圖上的方里網格;然後按方格繪制地圖內容,以保證一定的准確性。據文字記載,此法始於我國晉代裴秀提出的 「制圖六體」原則,他曾以一寸折百里的比例編制了《地形方丈圖》。

唐代賈耽,以每寸折百里的比例編制了《海內華夷圖》。北宋沈括,以二寸折百里編制了《天下州縣圖》(又稱《守令圖》)。元......>>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8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29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5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0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57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09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6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61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86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