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土耳其 » 丘吉爾為什麼進攻土耳其

丘吉爾為什麼進攻土耳其

發布時間: 2023-05-27 00:50:11

㈠ 英軍戰斧作戰計劃,丘吉爾為何對北非戰場視如本土,戰略緩沖地帶

都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在二戰北非戰場上,名不見經傳的隆美爾憑借兩個裝甲師的微弱兵力,打敗了英軍的非洲軍團,從而斬獲「沙漠之狐」美譽。實際上,他能取得這樣簡局的戰果,與英軍和丘吉爾的戰略布局有很大的關系,如果沒有丘吉爾急於解決後院起火的焦慮,也不會過早讓隆美爾脫穎而出,英軍制定的「戰斧行動計劃」似乎就是給隆美爾量身定製,沒有戰斧行動就沒有隆美爾的未來。

北非側翼陣地,既是英國的殖民地,也是丘吉爾敢於對德宣戰的底氣,失去這個陣地就失去了英軍的戰略緩沖

丘吉爾上台,正是二戰爆發後英國處在戰爭中心的關鍵時期,由於前首相張伯倫的綏靖妥協,致使英國上下民怨很大,內外交困。1940年5月,丘吉爾組建戰時內閣並接任首相,接手了上任就要打仗的這個亂攤子。

由於丘吉爾是個主戰派也是強硬派,他上任即提出了與德國戰斗到底的決心,為此,德意軸心國軍隊不僅加強了對英倫三島的遠程轟炸,還對英國的殖民地北非進行有力打擊,希望斷了英軍的後路。

丘吉爾之所以敢對德宣戰,不僅在於英國是歐洲的核心大國,也在於英國有較強的戰爭基礎支撐,更有北非這塊殖民地的戰略緩沖。因此,當墨索里尼妄圖在北非搶奪地盤與德軍遙相呼應時,英軍在北非將意軍打得潰不成軍,德軍為避免失掉戰略盟友只好派隆美爾前來增援。

對德軍的增援,丘吉爾自然是很不高興的,他不僅派出了精兵強將,還准備發起「短促行動」計劃,期望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德軍攆出北非。

「戰斧作戰行動」,是英軍「短促行動」失敗的補救,也是丘吉爾企圖迅速解決北非戰爭的焦慮之舉

隆美爾組建北非軍團時,正是德軍准備對蘇聯進行閃擊戰爭關鍵時期,元首並沒希望他能在北非打出一片天地來,能將意軍從英軍的包圍圈中解救出來,穩定住北非戰場形勢就非常不錯了。而隆美爾2月份登陸沙漠,中間又遭受到托卜魯克戰役的失利,5月份就要應對英軍的「短促行動」,實在是有些力不從心。

由於前期對北非戰場形勢掌握的不準確,和對英軍的作戰樣式了解得不全面,致使隆美爾在托卜魯克遭遇滑鐵盧。但這次失利也讓隆美爾清醒了許多,他變主動進攻為積極防禦,以等待第15裝甲師的登陸北非。

面對隆美爾變進攻為防禦,丘吉爾卻等不及了,他認為這是英軍擊敗德軍的最好時機,在5月份,英軍相繼增兵北非,派出了4艘艦艇,運去了238輛坦克,其中比較先進的馬蒂爾坦克就有135輛,這可是英軍中最先進的裝備。

在壓倒性的優勢面前,英軍前線司令官韋維爾卻放鬆了對隆美爾的防備,雖然德軍面臨全部被包圍的危險,但隆美爾卻從英軍的進攻中找到了漏洞。當5月15日英軍發起「短促行動」開始後,德軍的哈勒法亞隘口就被英軍佔領。5月22日,隆美爾發現這個隘口據守的英軍並不多,只要重新奪回這個隘口,德軍就可跳出英軍包圍圈。5月27日,隆美爾指揮主要突擊力量迅速奪回了哈勒法亞隘口,還繳獲了一大批戰利品,迫使英軍「短促行動」計劃失敗。

對這次行動失利,丘吉爾自然是非常惱怒,他命令英軍西線沙漠作戰司令皮爾斯迅速制定新的作戰計劃,要趁德軍立足未穩再打一次殲滅戰。而丘吉爾的設想也是基於隆美爾手中的兵力不足,只有趁德軍的第15裝甲師沒有到位前迅速解決戰斗。

但英軍才從「短促行動」中緩過神來,從英國本土重新運來的238輛坦克也要耽誤一些時間,所以戰役行動推遲了幾天。不巧的是,就是這幾天等待,隆美爾的第15裝甲師全部到達北非,無形中增強了德軍的進攻力量。

戰機稍縱即逝,與英軍的猶豫等待不同,隆美爾從「短促行動」結束就開始部署迎戰英軍的下一次進攻,因此,當英軍重新發起「戰斧行動」時,德軍已經占據了有利地形,加上15裝甲師的到來,戰場形勢已經有了新的變化。

英軍求勝心切,德軍卻避其鋒芒,隆美爾利用裝甲快速機動優勢實施反包圍,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為他一戰成名打下基礎

英軍之所以對隆美爾增派的第15裝甲師視而不見,還是因為英軍的兵力優勢作怪運輪。「戰斧行動」計劃,英軍擁有坦克300輛,戰斗機116架和128轟炸機,而攔悄讓德軍僅有150輛坦克,60架戰斗機和79架轟炸機,火炮的數量明顯少於英軍,僅從數量上看,英軍是兩倍於德軍。

但隆美爾也發現了英軍在部署上的漏洞,由於隆美爾天生喜歡冒險,他在部署這次行動時,將主要進攻方向放在包圍托卜魯克上,從而使德軍的側翼暴露出了一個很大的空檔,如果英軍從側翼進攻,德軍就要放棄進攻托卜魯克以防攔腰切斷。但英軍並沒發現這個側翼,給隆美爾從容調動部隊打開了方便之門。

另一方面,英軍所倚仗的是馬蒂爾坦克,戰鬥打響後,隆美爾利用夜晚效果奇襲成功,一舉擊潰英軍馬蒂爾坦克,使英軍的裝甲力量大打折扣。

16日夜晚,隆美爾利用黑夜掩護,發現英軍並沒對德軍側翼加以關注,命令第15裝甲師放棄卡普諾與第5裝甲師匯合後一起插入英軍的側翼,打它個措手不及,並直接向英軍的哈勒法亞海岸進軍,消除英軍在這里設置的包圍圈,最重要的是切斷了整個英軍的後路和補給線。

對隆美爾這一奇襲成功,英軍到了太陽出山才發現上了當,德軍兩個裝甲師已全裝到位,英軍來不及應戰,慌忙查找退路。這次大膽的穿插行動,不僅成為隆美爾成名之作,還使英軍將領韋維爾解除了職務。

英軍「戰斧行動」計劃的失利,是丘吉爾急於求成帶來的結果,他不僅促使隆美爾迅速得到德軍重視,提升他為上將,還迫使德國陸軍司令部設立了非洲裝甲兵團,專門負責北非戰場。從一定程度上講,由於「戰斧行動」帶來的一系列後果,西線戰場才真正走進二戰地圖。

㈡ 從日不落帝國到美國二流跟班,超級敗家子丘吉爾如何拖垮英國

「你們問,我們的目標是什麼?我只能用一個詞來回答:勝利!不惜一切代價的勝利——蔑視一切恐懼的勝利——勝利,不論道路多麼漫長,多麼曲折。只有勝利才能生存!」

這是英國著名的政治家丘吉爾在第一次當選首相時的發言。

此時正值二戰時期, 面對著德軍的炮火,丘吉爾賭上了英國的全部家底。

雖然贏得了戰爭的勝利,但是英國從此跌落「日不落帝國」的神壇。

丘吉爾的一生,經歷豐富,世人評價不一:多次殖民戰爭、兩次世界大戰、曾是四位國王的臣民。

然而,丘吉爾看似輝煌的一生,卻是 將英國一步步地帶入了深淵,硬生生地將昔日的「日不落帝國」打造成了美國的「二流跟班」。

那麼,丘吉爾是如何使英國人低下昔日高貴的頭顱,甘心成為美國的小弟呢?

在丘吉爾卸任後,英美兩國的關系又將何去何從呢?

丘吉爾出身顯赫,其祖先是英國 歷史 上極為重要的戰略家——第一代馬爾博羅公爵約翰·丘吉爾。

其祖父對他的影響頗大,丘吉爾一直將約翰·丘吉爾視為畢生的追求與偶像。

在上世紀的二十年代,丘吉爾如願以償,擔任英國海軍部大臣和英國軍需大臣。

然而,正是在這段時期,貴族出身的丘吉爾把英國海軍帶得一塌糊塗,使得曾經橫行於大洋的英國海軍被打得一蹶不振。

而使得英國海軍盛名不再的關鍵性戰役,就是丘吉爾力主的 加里波利戰役

在丘吉爾初入政壇的這段時期,正是西方大國圍繞東方問題博弈的新階段。

在丘吉爾的強烈建議下,作為歐洲傳統強國的英國、法國協同俄國開始共同密謀對奧斯曼帝國進行瓜分。

奧斯曼帝國控制著要地達達尼爾海峽。而達達尼爾海峽戰略位置重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波斯帝國大流士一世進軍巴爾乾地區、亞歷山大大帝東征以及後面的十字軍東征都是通過達達尼爾海峽進行的。

達達尼爾海峽是黑海沿岸各個國家和地區與外界進行貿易的必經之路,歐洲大國在海峽周圍地區都有很重要的經濟利益。

從19世紀末開始,以英國、法國和俄國為代表的歐洲大國開始圍繞衰落的奧斯曼帝國的海峽,進行了長達一個世紀的斗爭。

英國人始終堅信,從土耳其人手中奪取這條路便能贏得世界大戰。

德國著名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在其著作《戰爭論》中認為:

戰爭是由政治產生的,政治是戰爭產生的土壤,戰爭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

丘吉爾上任海軍大臣之後,依然自顧自地沉浸在「日不落帝國」的輝煌美夢之中。

他對奧斯曼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加入與英法俄三國敵對的德奧同盟一事深感不滿, 便藉由事端挑起戰爭,想要奪取達達尼爾海峽的控制權。

擔任英國海軍部大臣的第一年, 傲慢自大的丘吉爾就明確地提出了這樣的戰術方針:

要憑借英國海軍的實力打開達達尼爾海峽,然後在加里波利半島登陸,直取奧斯曼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

這般天方夜譚的想法,遭到了約翰弗倫奇將軍的極力反對。

他認為,英國以武力佔領達達尼爾海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極易使英國失去埃及這一戰略要地,建議最好讓海峽掌握在奧斯曼土耳其手中。

然而,丘吉爾一意孤行。

在他的強烈要求下,英國議會批准了他的決議,英法兩國合力組建聯合艦隊。

整支艦隊由16艘戰列艦、20艘驅逐艦、30艘掃雷艇組成,艦隊共配備178門大炮。

其中的大部分炮比土耳其堡壘的炮先進、炮火猛烈,射程更遠。

毋庸置疑,丘吉爾進攻土耳其的選擇是出於英國的利益考慮。

但是,在戰爭過程中,丘吉爾完全以自己的想法為准則,對諸多將領的建議置之不理。

戰爭打響一周後,西線戰壕便陷入了僵持。

國內的主戰派在議會上提出:要在其他地區另闢戰場,以攻擊敵人戰略性側翼,這樣才能打破僵局。

然而,丘吉爾反對在海洋之外開辟任何新戰場。

他堅信強大的英軍艦隊可以在西線取得勝利,對於開辟新戰線的看法持不屑的態度。

就這樣,西線的英國海軍暴露在土耳其軍隊集中的炮火轟擊之下,土耳其軍隊的榴彈炮對軍艦的甲板產生重大的殺傷。

英法戰艦的甲板起火後,產生了滾滾的濃煙。

這使得艦隊根本無法瞄準目標進行攻擊。

英軍將領只得命令艦隊撤退。

然而丘吉爾不斷地發電報催促各部繼續進攻。

一艘德國潛艇於1915年5月,在加里波利半島附近的海面擊沉了英國戰列艦「歌利亞號」,造成470名英國海軍死亡。

之後,英國戰列艦「勝利號」被土軍軍艦的魚雷擊沉,570名士兵被淹死。

德國潛艇在加里波利半島附近海域的出擊給英國政府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德國潛艇數次擊沉英軍引以為傲的戰列艦,使得英國政府高層震動不已。

身為海軍大臣,丘吉爾擔心「伊麗莎白女王號」被擊沉,在國際上使得英國海軍的聲譽再受打擊,向前線將領基欽納提出最後通牒:

迅速將「伊麗莎白女王號」從地中海撤回。

基欽納堅決地反對這一提議。

他向首相阿斯奎斯報告說,假使海軍准備放棄達達尼爾海峽的行動,則所有的陸軍部隊也許就該調往埃及,否則滯留在奧斯曼大地上的英軍難以回到英國境內。

然而,阿斯奎斯和丘吉爾早已嚇破了膽子,怎麼會聽從基欽納的建議,把「伊麗莎白女王號」留在茫茫大洋之上呢?

最終,加里波利戰役以英法俄的撤退而結束。

英國陣亡2.8萬餘人,受傷的士兵達到20餘萬人。

此役過後,英國再也不能從正面對奧斯曼帝國造成威脅,英國政局也因此發生變化。

英國國內要求改變戰爭的政治方向的呼聲越來越高,前保守黨首相鮑爾弗乘機打擊自由黨在決策層的勢力。

保守黨的領袖們在議會上正式表達了他們對於丘吉爾的不信任,在使得英國海軍的名譽一落千丈之後,丘吉爾正式下台。

可以說,丘吉爾第一次的政壇表演就深深地「震撼」了世人。

但事實上,他的表演才剛剛開始。

善於鑽營的丘吉爾很快地回到了政壇,家族的威望使得他擔任財政部部長一職。

恐怕誰也沒有料到的是,丘吉爾的這次回歸竟然使得英國的經濟從此一落千丈——他力主推行的「金本位制」為英國經濟帶來了大崩盤。

在18、19世紀時期,英國經濟的迅速發展與金本位政策的推行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

英國的物價和匯率的波動在穩定的金本位政策下逐漸趨於平穩。

這給英國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打下了基礎。

與此同時,資本市場和對外貿易不斷擴大使得英國的經濟規模越來越大。

到了 19世紀中葉, 「近乎全世界的商業活動都為倫敦匯票所左右,並在很大程度上通過倫敦來融資,英國的信貸向全世界提供資本」。

19世紀70年代,倫敦正式成為國際金融交易的中心,英鎊成為了國際上最重要的儲備資產。

直到一戰的爆發,金本位制才告一段落。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仍然可以把自己稱作「日不落帝國」,英國的殖民地仍然遍布在全世界的各個角落。

但維持這一龐大帝國的經濟基礎卻在一戰中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包括商船在內英國的財物損失達到了5.7億英鎊。

一戰給英國造成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損失,英國執世界經濟之牛耳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這樣巨大的落差,使得丘吉爾難以接受。

戰前,英國金融繁榮的政策基礎源自金本位政策下英鎊擁有很高的信譽。

當時不少人心中,英鎊就如同黃金一般。

但是,一戰最先摧毀了這一根基,戰爭期間歐洲的黃金大量流入美國。

這讓英鎊的穩定性受到了沖擊。

戰爭期間,美國黃金儲備增加最多,而英國則是戰勝國中黃金儲備損失最多的國家。

金儲備大量集中於美國的事實,使得英鎊極有可能無法及時地兌換黃金。

這沉重削弱了英鎊的信譽,也就從根本上動搖了英國金融賴以生存和繁榮的政策基礎。

此外,英國在戰爭期間背負了大量的債務。

這讓戰後英國金融的運轉背上了沉重的負擔。

雖然嚴格意義上來說,英國在戰後仍算是債權國,英國的盟國總計虧欠英國17.4萬英鎊。

但戰後英盟國大多因政局交替或經濟困境遲遲不履行還款義務。

在戰爭中獲利的美國,在戰前拖欠英國近5億英鎊,但是一場戰爭過後,英國竟是倒欠美國近9億英鎊。

這些外債實實在在地給英國施加了沉重的負擔,丘吉爾面對著一筆筆的壞賬焦頭爛額。

黃金儲備的流失,債務情況的惡化,再加上海外投資的損失,三重打擊給英國的金融運轉造成了巨大的麻煩。

戰後英國的金融運作不得不需要觀察大平洋彼岸美國的眼色。

這極大地削弱了英國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

隨著國內國際形勢的變化,1925 年3月,恢復金本位制的政策被野心勃勃的丘吉爾提上了日程。

但是這一提案剛剛透露風聲,就遭到了極大的反對。

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極力反對的理由是:

當時英鎊的價值被明顯高估,恢復金本位制將使得英國在調整生活成本、工資成本方面面臨極大的壓力,進而大大增加英國出口行業所面臨的困難。

報業大亨比弗布魯克更是在《每日快報》上發起一場批判恢復金本位制的運動。

他還特意發表文章點名批評英國財政部,認為丘吉爾的政策偏袒金融業而損害工業。

然而,自命不凡的英國財政部長丘吉爾不顧大多數經濟學家的反對,選擇貿然出擊,在倉促之間宣布恢復金本位制。

這一舉措為英國經濟帶去了深重的災難。

在跌跌撞撞中維系了短短四年之後,英國經濟大崩盤。

在紐約股票市場,1929年10月24日這在一天之內跌幅超過 10%,引發了迄今為止人類 歷史 上影響最為深遠的一次經濟大危機。

危機在美國迅速向全世界蔓延,世界范圍內的經濟不景氣也開始初露端倪。

而這就意味著, 英格蘭銀行在捍衛金本位的同時,不得不兼顧著刺激經濟發展的重擔。

為了刺激經濟發展,英格蘭銀行開始不斷下調貼現率。

貼現率的下降再次引發了英國黃金的外流。

到1930年5月,英格蘭銀行的黃金儲備降至令人震驚的1.29億英鎊,遠遠低於坎利夫所說的維持金本位制的1.5億英鎊黃金的最低限額,英國經濟瀕臨崩潰的邊緣!

翌年,奧地利最大的商業銀行——奧地利信貸銀行宣布破產,而英國在這家銀行至少有500萬英鎊的存款。

兩個月後,近億英鎊的英國貸款因為德國達姆施塔特銀行的破產而被凍結。

迫不得已,英格蘭銀行在同年9月20日,正式宣布再次暫停金本位制。

力主恢復金本位制的財政大臣丘吉爾遭到了同僚們的批判:

「財政大臣應該被控以不作為或過失的罪名,他必須受到指摘。」

1925到1931年間英國的恢復金本位政策,恰恰處於大英帝國從興盛走向衰亡的關鍵結點。

這一消散的政策被深深烙上了時代的烙印。

同時,人們對這一政策,也進行了無情的批判和指責。

在短短六年間,大英帝國幾百年的黃金儲蓄付諸東流,很大原因在於丘吉爾的武斷。

可以說,丘吉爾以一己之力將英國拉下「日不落帝國」的寶座,英國再也不復昔日的輝煌。

但是,丘吉爾的表演還未結束。

在一戰後,英國舉國上下都不想再捲入世界大戰,因為戰爭會進一步掏空英國空虛的國庫。

時任首相張伯倫自認為是「從靈魂深處愛好和平的人」。

英國上上下下都忽略了法西斯主義在德國的興起,將和平視作最大的追求。

英國外交部 20年代制定的一份備忘錄提到:

「我們唯一的目的便是保持我們所有的東西,並和平地生活。」

在1935年還強調:

「英國今後幾年不應捲入戰爭,這是最為重要的。應該抓住一切機會盡可能長久地避免戰爭風險,無論是在遠東還是在歐洲的戰爭風險……對於這一點,無論我們怎樣強調也不會過分。」

基於此,英國推行了綏靖政策,對於德國軍工企業的發展坐視不管,甚至還會提供資金支持。

然而,英國政府的錯誤戰略並沒有填飽德國人的胃口,反而完全刺激了德國侵略的慾望。

德國在1939年閃襲波蘭,英國的綏靖政策徹底失敗,在毫無准備的情況下倉促地捲入了戰爭之中。

二戰時期,德軍的進攻使得張伯倫黯然下台,丘吉爾在二戰時期繼任英國首相。

強硬的丘吉爾上台伊始,便宣布了全民抗戰的戰略,表示將會不惜一切代價抗擊德國。

從世界反法西斯的角度來看,丘吉爾的戰略無疑是偉大的。

但是對於英國人民來說,同樣是致命的打擊。

為了能夠抗衡德國,丘吉爾大手一揮,和美國簽署了驅逐艦換基地的協議。

內外交困的英國選擇將自己環大西洋的8個軍事基地租借給美國99年。

而換來的,不過是50艘超齡服役的驅逐艦。

而縱觀整個二戰期間,丘吉爾除了成功領導了敦刻爾克大撤退,便再無建樹。

面對著戰爭的巨大開銷,丘吉爾苦不堪言。

而他最終的選擇,竟是向英屬的海外殖民地借取大量的資金。

為了能夠獲得足夠數量的資金,丘吉爾開出了各個殖民地國家難以拒絕的條件:戰爭勝利後承認各國的獨立。

這樣一來,大量的殖民國家民族意識覺醒,紛紛展開獨立斗爭。

而損失慘重的英國軍隊再也無力管控海外。

英國雖然贏得了二戰,但是失去了大量的海外殖民地。

對於英國人而言,英國祖先數百年的基業在丘吉爾手中毀於一旦。

英國徹底地從「日不落帝國」,跌落為世界上的「二流島國」!

按理說,丘吉爾已經敗完了祖宗的基業,也該消停了吧。

然而,丘吉爾之後將英國的未來也賠了進去。

為了止住不斷下跌的國際地位,丘吉爾轉向美國尋求幫助,這一次,英國人膝蓋在美國人面前徹徹底底地軟了。

二戰爆發後,英美兩國之間的聯系更為緊密,更是出現了「特殊關系」一說。

兩國的親密關系除了意識形態和 歷史 文化傳統的相同、 社會 制度和經濟制度的相似外,還有一致的國家利益。

後者實為根本原因。

對於經濟上窘迫的英國來說,美國的幫助尤為重要。

二戰極大地削弱了英國的國家實力。英國政府損失慘重,負債累累;

近三成的國民財富在戰爭中消耗殆盡,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折損。

二戰後的美國情況與英國大相徑庭,雖然和英國等國同為二戰參戰國,但美國是二戰中所有交戰國里唯一一個本土沒有遭到重大損失的國家。

而且在戰爭期間,美國向同盟國提供大量武器及戰爭物質,大發戰爭財。

二戰後美國已經成為最大的債權國,經濟實力躍居世界首位。

丘吉爾為了彌補英國的慘狀,積極向美國示好,希望從美國那裡得到經濟援助。

所以在丘吉爾的執政時期,英國對美國是亦步亦趨,全然地把自己當成了美國的「二流跟班」。

日落西山的英國因為急需要一位強大的盟友來保護其國家利益,所以頻頻向美國獻殷勤,急於建立一種「特殊關系」。

那麼,如日中天的美國買英國的帳,又是為了什麼呢?

不少學者表示,英美「特殊關系」大部分還是英國的一廂情願,英國比美國更加在意這種「特殊關系」。

這種說法雖然不無道理,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從 歷史 發展來看,美國同英國的關系確實不同於與其他國家的關系,特別是有別於其他西歐國家。

雖然當時的英國實力已經大為下降,但是在歐洲地區,英國仍然是影響力最大的國家之一。

美國將英國視為「一個無法替代的強大同盟」。

在丘吉爾的主張下,英美兩國在1951年簽訂《共同安全》條約:

美國將向英國提供設備和防衛支持,而英國本土就是美國重要的軍事基地和物質中轉站。

在北約的歐洲成員國之中,英國是唯一擁有戰場核力量、戰略和力量和常規力量的國家。

這對美國的全球戰略有著重要的意義。美國需要利用英國來掌控歐洲局勢。

面對著丘吉爾的殷勤,美國自然是不要白不要的態度。

美國於1950年9月,在三國外長會議上提出了建立一支包括德國部隊參加的歐洲防務部隊的建議。

威脅說,如果這項建議被否決,美國將會退出歐洲軍事一體化的進程。

丘吉爾對於美國的政策哪敢說不?

迫於英國此時對美國立場的支持與合作,對德國武裝最為反對的法國也不得不妥協。

而丘吉爾此舉,無疑是讓遭受戰火的國民深惡痛絕,紛紛指責丘吉爾是「欺騙了歐洲的同胞」。

法國、義大利、比利時、荷蘭和聯邦德國於1952年5月,簽訂《歐洲共同防禦》,決定建立一支包括西德在內的歐洲軍隊。

但法國仍然擔心德國會借機重新發展武裝,威脅自身安全,因此在 1954 年對條約進行否決。

這使得美國大為不滿,威脅要對西歐政策作出重新的評估。

美國在對歐外交上面臨著極大的挫折。

此時,丘吉爾又站了出來,授意時任外交大臣拜登提出:

以布魯塞爾條約組織為框架,吸收西德和義大利,成立西歐聯盟,並對西德的武裝進行限制。

最終,英國的建議被所有《布魯塞爾條約》的締約國所接受。

美國對於自己的這個「跟班」更是越看越順眼。

在丘吉爾的帶領下,英國放棄了騎士的榮光,被心甘情願地打造成了美國的「二流跟班」。

英美間的「特殊關系」,建立在兩國二戰時期和二戰之後兩國親密而特別的關繫上。

它本身是英國地位下降和美國地位上升的產物,因而「特殊關系」從一開始就是不平等的。

相對於英國對美國的依賴,美國對英國的關系可以說是非常曖昧。

在公開場合,英美兩國彷彿兄弟一般共同進退。

但在私底下,兩國間的利益不可避免的產生了沖突。

在希思繼任英國首相之後,開始暗中脫離美國的影響。

英國政府摒棄了丘吉爾時期極力討好美國的政策,重新審視歐洲一體化的進程。

而美國同樣的降目標轉向了歐洲大陸。

德國地位的不斷上升使美國開始拉攏德國,並且表現出對歐共體的支持,希望能夠擺脫英國獨立直接的和歐洲大陸對話。

隨著英美關系的變化,英國開始偏離了當初的初衷。

由於外交基石的變動,英國外交開始陷入了一種茫然的狀態。

英國不願意失去美國這位「特殊」夥伴,但是又不得不融入歐洲。

英國和美國這種若即若離的態度。也使得歐洲對英國大為不滿。

同時。英聯邦對於英國加入歐共體的做法也頗有微詞,英國的外交陷入了一種困境。

在多極化趨勢不斷加強的今天,英國與其一直抱著美國「特殊關系」的腿不放。

實際上,英國不如想辦法成為多極世界中的一直中堅力量——放下日不落帝國的身段,加強與歐盟內部成員國的合作,使歐洲一體化得以最終完成。

也許只有成為多極中的一極,不再受「特殊關系」的左右,英國才能擺脫這種外交上的困境,英國也才能彌補丘吉爾執政時期帶來的困境。

參考資料:

《丘吉爾大戰略思想研究:駕馭暴力與激情的戰略/政治領導藝術》 於海峰 中國人民大學

《論英國綏靖政策的錯誤和教訓——兼論二戰的不可避免》 李懷順 肇慶學院 旅遊 與 歷史 文化學院

《英國政黨政治史中「異常現象」瑣議》 閻照祥 北京師范大學高研院史學研究中心

責編:Thalia

㈢ 適時轉身的反面事例。

適時轉身的反面事例

韓信當年受到一群人的羞辱。有一個屠夫對韓信說:你雖然長得又高又大,喜歡帶刀配劍,其實你膽子小得局咐乎很。有本事的話,你敢用劍來刺我嗎?

如果不敢,就從桐悉我的褲襠下鑽過去。韓信自知形單影只,硬拼肯定吃虧。於是,當著許多圍觀人的面,從那個屠夫的褲襠下鑽了過去。史書上稱「胯下之辱」。

感悟分析

河流在流向大海時,一定會遇到坎坷、困難。那些礁石等著莽夫來撞它,這些河流也許會被撞疼一次兩次,但它們並沒有一味地撞擊礁石,而是適時轉身,完美地從那石頭兩邊流去,不耗一點力氣。

鳥不會因前面有堵牆而向上撞,鳥會改變方向簡笑飛,魚也不會因水中有塊大石頭而不向前游,而會以迂迴之策繞過去。大自然都能如此,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強大的困難時,又為何不能「適時轉身」呢?

生活中會有很多困難,而繞過困難也是一種智慧。遇到困難難以克服時,我們要學會「適時轉身",也許你會發現,你轉身時,身邊會多出一條新的道路,那也是通往成功的道路。

㈣ 二戰期間為什麼要在非洲開戰

最初的原因比較簡單,就是搭救不爭氣的義大利。防止英國佔領義大利在北非的殖民地。使得義大利乃至巴爾干半島這一歐洲(丘吉爾的名言)直接暴露在英國的威脅下。
後來,隆美爾打得比較順的時候,德國的企圖和野心就進一步膨脹,想要攻佔埃及,截斷蘇伊士運河,不但迫使英國被迫繞行好望角來維持與印度和遠東的聯系。同時,可以以埃及為基地,進入西亞中東,策動本來就有反猶親德情緒的阿拉伯國家和波斯倒向軸心國,誘使土耳其參戰,威脅印度,策應日本,開辟對蘇作戰的南線戰場等等。
綜上所述,德國還一時談不上對整個非洲的佔領,基本上就是局限在北非。

㈤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一戰處於哪方為什麼他被摧毀

土耳其的陸軍親德,而海軍則是親英,不過總體來說,德國對土耳其的影響力要比英國大得多。到了開戰之前,海軍大臣丘吉爾認為一旦英德開戰,土耳其必然倒向德國,而自己為土耳其打造的海軍戰艦也會變成遏制自己在地中海作戰的掣肘,因此扣押了土耳其在英國訂購的戰列艦「奧斯曼蘇丹五世」號,劃入了自己的海軍作戰序列,並重新命名為「阿金庫爾」號戰列艦。此舉徹底激怒了土耳其,而德國則水順推舟,宣布將剛剛逃命到地中海的德國海軍戰列巡洋艦「戈本」號「賣給」土耳其。至此,土耳其徹底倒向了同盟國,而宿敵希臘則投向了協約國。土耳其人在達達尼爾海峽戰役中給了英國人一個狠狠的教訓,直接導致海軍大臣丘吉爾辭職調往法國前線,費舍爾勛爵辭去了海務大臣的職務離開了海軍。隨著同盟國的戰敗,土耳其也不免受到影響,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直接解體,歐洲數個小國在原土耳其的版圖上成立,奧斯曼帝國徹底土崩瓦解

㈥ 達達尼爾海峽之戰的經歷

1914年,日後的英國首相當時英國的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下了一招臭棋,他以一戰爆發為由把兩艘土耳其人已經付清全款的超無畏艦在交付當天「徵用」走了。雖然英法兩國曾經的克里米亞戰爭中幫助土耳其抵抗過死敵俄國,但如今這三個國家都在協約國陣營,土耳其蘇丹正犯愁是要摻和這場群架還是當圍觀群眾的時候英國人卻來了這么一出背信棄義的鬧劇--兩艘價值七百七十萬英鎊的超無畏艦是土耳其舉國上下勒緊褲腰帶省吃儉用搞來撐門面表達發奮圖強理想的形象工程,英國人這么干讓土耳其人的臉丟到太平洋去了。同年八月,德國的地中海分艦隊被英國人追得走投無路,一腦袋躲進伊斯坦布爾,而後精明德國人居然順水推舟把包括戈本號戰列巡洋艦在內的數艘軍艦連人帶船送給了土耳其海軍,徹底把蘇丹的芳心打動了。土耳其人後來不但加入了同盟國陣營,更是大方地把相當一部分的軍隊指揮權交給了德國人。可以說,正是丘吉爾先生和德國人一起把土耳其推進了同盟國陣營。1914年10月,土耳其封鎖了協約國通過達達尼爾的航線,跟英國人徹底翻臉。為了兩艘超無畏艦把擁兵百萬的土耳其推到對手的陣營,海軍大臣丘吉爾先生的智商是需要不少人重新認識的。
估計在土耳其倒向同盟國之前,丘吉爾就考慮要拿土耳其人開刀了---徵用土耳其的寶貝軍艦正是為了給自己的計劃找個好借口。他在1914年9月就向首相提交了從海路進攻土耳其的計劃,建議奪取加里波利半島,而後殺進馬爾馬拉海,直接威脅伊斯坦布爾,或者叫做君士坦丁堡--這個名字更合基督子民們的胃口。但當時整個英國只有他一個人對土耳其有這么濃厚的興趣,其他的英國人都把目光盯在西線和德國的鏖戰中。直到另一頭的沙皇尼古拉二世發來求援信--這個俄國的末代沙皇是個很徹底的敗家仔,戰爭一爆發,他便響應英法的召喚向德國發動進攻,卻忘記掂量自己有多少斤兩,第一批出發的俄軍甚至有拿著冷兵器的。結果體制和裝備都處於劣勢的俄國人被新銳的德國陸軍在坦能堡一頓胖揍之後領著追兵把戰火燒到境內來了。同時,俄國在高加索和土耳其也打了起來。兩線作戰的沙皇撐不住了,寫信要求協約國對自己「英勇」進攻德國的舉動給予「報答」,信里飢不擇食地說明這種報答是「某種對付別處土耳其軍的牽制行動,海軍的或陸軍的都可以。」
英國人是有求必應的,尤其是這種引狼入室的要求,丘吉爾本來被束之高閣的計劃被迅速付諸實施。這個計劃的關鍵就在於加里波利半島,它猶如一隻土耳其人從東北方向伸進愛琴海的靴子,從鞋底開始到小腿部分與小亞細亞半島之間的形成了細長的達達尼爾海峽,最窄的「鞋跟」部分僅有不到兩公里寬,通過達達尼爾海峽之後便進入了土耳其的內海馬爾馬拉海,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爾就建在馬爾馬拉海和黑海之間的博斯普魯斯海峽之上。一旦加里波利半島失手,伊斯坦布爾就將暴露在英法海軍的艦炮射程之內。英國人這份熱情高漲的計劃終於把沙皇從飢不擇食的狀態中拉了回來,斷然拒絕了丘吉爾提出的南北夾攻土耳其的建議---伊斯坦布爾又名君士坦丁堡,信奉東正教的沙皇們歷來自稱是拜占庭帝國的繼承人,是第三羅馬,君士坦丁堡可是東正教徒們嫡出正溯的聖地,讓新教徒或者天主教徒染指君士坦丁堡都將是對「第三羅馬」最大的侮辱。撇開宗教單從地緣政治上考慮,與其讓如日中天的英國人分享君士坦丁堡日後威脅自己富饒的南方,俄國人不如讓老邁的奧斯曼帝國繼續在這里苟延殘喘。
即使北邊的俄國人按兵不動,丘吉爾仍然堅持要單干。但這個固執的英國人只是個政客,他只是從國家戰略的角度看到了加里波利的價值,至於如何奪取它,他是一竅不通的。更可悲的是前面講到過---除了丘吉爾,之前英國人對這里沒有興趣,包括英國的將軍們。雖然對達達尼爾海峽和加里波利半島的情況兩眼一抹黑,英國地中海艦隊司令薩克維爾.卡豋上將依然覺得只要協約國的海軍力量一出現在加里波利,土耳其人將不戰自潰。
在卡豋上將的指揮下,由11艘戰列艦、1艘戰列巡洋艦、4艘輕巡洋艦、16艘驅逐艦、7艘潛艇、一艘飛機運輸艦組成的英法聯合艦隊在2月19日就殺到達達尼爾海峽入口處,炮擊這里的土軍炮台,並派了數量有限的步兵上岸毀壞了部分土軍撤離後留下的岸炮。雖然第一天的進攻沒有遇到太多的抵抗,但由於沒有派飛機校對目標,布置在縱深區域的土軍堡壘並沒有被摧毀,在卡豋准備進一步擴大戰果的時候遇到了麻煩,土耳其人鼓起勇氣反擊了。
第一個倒霉的是最前沿的掃雷漁船,或許是日不落帝國的榮耀讓這些人腦袋不清醒,這些英國漁民駕駛拖網漁船徑直殺向了海峽的蜂腰處--土耳其人重兵防守的恰納卡萊。結果可想而知--英國漁夫們的自殺式裸奔受到了土耳其大炮的熱烈歡迎。而後埋伏在半島沿岸制高點的土耳其士兵突然開火,前面上岸的英國登陸部隊恰好正在攀岩毫無還手之力,很快就被擊潰退回海上。土耳其人並不準備束手就擒,況且他們身後還有德國人---由德國顧問團指揮的土耳其第一、第二集團軍已經開赴海峽兩側,而海峽里則按照德國顧問的計劃密密麻麻地布置了十道由300多顆水雷組成的封鎖線---在達達尼爾海峽這種狹長水道中水雷是最有效的非對稱武器。
卡豋上將在發現大英帝國的米字旗沒能起到他想像中那種讓土耳其人望風而逃的威力之後立刻就病倒了,據記載是因為「長時間緊張」。丘吉爾先生一定沒有想到這位大英帝國的海軍上將體質這么差,但上將不行了就換中將上,約翰.羅德貝克中將接過了指揮權。很快,不到一個星期,事實就證明卡豋上將病得是多麼急流勇退且恰到好處。3月18日,羅德貝克同志把艦隊開進達達尼爾海峽繼續和土軍用大炮對轟。一開始順利得不得了,因為有飛機進行火力校對,僅一個早上沿岸的土軍炮群就被打啞了,畢竟這些幾萬噸的大傢伙不是吃素的,為首的伊麗莎白女王號戰列艦擁有十五英寸(381毫米)的主炮,沒有任何土軍堡壘能受得了這種怪物的轟擊。然而到了下午情況忽然急轉直下,英法艦隊不知不覺跑進了土軍的雷區,雖然之前掃雷艇清理過這一帶,但一條土軍小木船在前一天又來這裡布了一批水雷。更不幸的是走在艦隊前面的掃雷漁船在遭到土軍炮擊之後竟然自己掉頭跑了,估計是前些天在雷區受的驚嚇太大,英國漁夫不準備再為那些躲在厚鋼板後面皇家海軍當替死鬼。法國人率先中標,老式戰列艦布韋號在返航的時候觸雷,難以理解的是它觸雷後並沒有停下來,而是邊開邊沉,最後帶著艦長和六百餘名船員一起沉沒了。之後觸雷的是英國人的不屈號和不可抗拒號,達達尼爾海峽艦隊的旗艦不屈號戰列巡洋艦觸雷後撤出戰場擱淺在博茲加島附近,老式戰列艦不可抗拒號則在沉沒前拉了一個同伴墊背,同為老式戰列艦的海洋號在試圖去拖帶它時觸發了第四枚水雷,兩艦則相繼沉沒。人們都沒有料到布韋號、不可抗拒號和海洋號三艘前無畏艦在水雷面前居然如此外強中干。相反不屈號戰列巡洋艦倒是體現出了比較強悍的生存能力。但不管怎麼說,用幾萬噸鋼鐵數百萬英鎊打造的高科技大傢伙被這么幾顆猥瑣而便宜的老式水雷弄得如此狼狽,大英帝國的臉丟大了,為了避免剩下的面子也跟著沉到海里去,羅德貝克趕緊下令倖存的艦只撤回愛琴海。
不過倔強的英國人並沒有因此放棄,他們發現單純依靠海軍無法奪取海峽之後決定海陸一起上,搞一次陸海軍聯合戰役。但從加里波利半島的什麼位置登陸?英國陸軍部沒想好,他們任命的登陸部隊統帥伊恩.漢密爾頓爵士是個著名的詩人,在詩歌方面造詣頗高,詩人一接到任命就激情四射地行動起來,他沖進書店買了一本君士坦丁堡的旅遊指南,跟一本1912年的土耳其陸軍操典一起放進包里就走馬上任了。和手忙腳亂的詩人將軍一樣,他的部隊也是陸軍部七拼八湊來的,七萬八千名來自英國、紐西蘭、澳大利亞、印度和法國的士兵陸續抵達戰區,其中以紐西蘭和澳大利亞兩國的軍隊被稱為澳新軍團。這兩個英聯邦國家的軍隊在兩次世界大戰中表現得非常驍勇,比本土的英國陸軍厲害多了。如果沒有這些勇敢的士兵,英國人會輸得更加難看。
協約國艦隊休整和集結登陸部隊用了四十八天,期間隔海相望的希臘主動找上門來,表示願意出動三個師協助英法進攻加里波利。這份熱情立刻招致沙皇俄國的強烈反對,沙皇不但自己不肯出兵策應加里波利的英法聯軍,而且絕不容許希臘染指土耳其。說來也在理,希臘這么一個幾十年前剛剛脫離奧斯曼土耳其獨立的東正教小國萬一真跟著英法混成君士坦丁堡的征服者,沙皇做為「東正教的庇護者」面子往哪擱?為了沙皇的面子,兵力本來就不足的聯軍還是回絕了希臘的熱情,不過他們依然相信少了希臘這點兵力並不影響自己摧枯拉朽般地奪取眼前這個小小的半島。
這段時間里土耳其人在德國人的指導下有充裕的時間來布置它的防禦體系。為了此次戰役土耳其組建了擁有八萬四千人的第五集團軍,並將原來的第一集團軍駐扎在半島區域內的兵力也劃歸第五集團軍,全部由德國名將奧托.利曼.馮.桑德斯指揮,桑德斯敏銳地判明了協約國的進攻方向,利用加里波利半島多山的復雜地形挖掘了大量的壕溝工事,並增強了炮兵火力。而此時英國人卻連一張加里波利准確的地形圖都還沒搞到。
鑒於本方對戰場地形極度不熟悉這個客觀現實,詩人將軍漢密爾頓異想天開地布置了一個充分發放前線官兵主觀能動性的的登陸計劃,他只大致安排了登陸方向—澳新軍團從北路、英軍從南路、法國部隊則佯攻海峽另一側,具體登陸場由前線指揮官「自由選擇」。於是數萬登陸部隊在只有大致方向不知道登陸地點和登陸時間的情況下被派了出去。北路澳新軍團的指揮官威廉.伯德伍德爵士認為夜間發動進攻能夠起到奇襲的效果,而南路的亨特.維斯頓將軍卻覺得白天進攻比較有利於艦隊的火力支援。在無線電已經普及的1915年,這兩位指揮官卻在相隔僅有幾十公里的兩個地方各自為戰,在沒有通知友軍的情況下按照自己的想法開始登陸。4月25日,澳新軍團在位於加里波利半島的鞋尖位置賽迪爾巴希爾登陸,由於夜間光線嚴重不足,大批登陸部隊在還沒有到達海灘前就開始迷路抓瞎,土耳其人這個晚上卻沒有打瞌睡。伯德伍德爵士即興選擇的登陸場居然是一塊兩側都是懸崖的狹窄絕地,登陸兵力無法展開,大批人員和物資被限制在不到兩平方公里的狹長灘頭。土耳其人居高臨下的炮擊從澳新軍團登上海灘的那一刻起就開始了,盟軍的偷襲變成了強攻,澳新軍團擁擠的灘頭陣地成了一塊巨大的活靶子,每一發土軍炮彈都能捲起不少士兵的血肉。天亮前整個登陸場已經堆滿了屍體和傷兵,所幸的是海上擁有絕對火力優勢的英法艦隊在天亮之後壓制了土耳其人的炮火,緩解了澳新軍團的困境,一些傷兵得以撤離灘頭,同時也給土耳其人造成了一定的傷亡。到黃昏時分,雙方的死傷人數就超過了五千人,其中澳新軍團的傷亡佔了其中的一半。之後這塊登陸場成為了整個加里波利戰斗最慘烈的地方,上萬澳新軍團將士埋骨於此。英勇的士兵和慘烈的傷亡讓兩國人民難以忘懷,十年之後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兩國都把登陸的這一天定為法定假日,稱為「澳新軍團日」。
到了第二天,已經有一萬六千多澳新軍團的官兵登陸,但由於土耳其人占據了制高點,聯軍沒有能力擴大登陸場,反而是得到增援的土耳其人加強了炮擊力度,登陸部隊只能就地尋找山洞和彈坑來躲避炮火,傷亡人數不斷上升,戰線卻推進得極慢。當面的土耳其軍隊是由穆斯塔法.凱末爾上校指揮的第19師,凱末爾應該是很多中國人唯一認識的土耳其人,他因後來領導了凱末爾革命被稱為「現代土耳其之父」,如今土耳其但凡有閱兵或者遊行,第一個抬出來的就是他的畫像。凱末爾當時雖然已經參加了反政府組織,卻沒有在國家被入侵的時候倒打一耙,反而在抵抗侵略的戰爭中贏得了極高的聲譽。他的第19師在後面的幾天里與澳新軍團開始了以不斷死人為代價的僵持,雙方一邊用大炮對轟一邊努力挖掘工事,傷亡數字不斷攀升。由於土軍占據了有利地形,雖然火力遠不如有艦炮支援的澳新軍團,但傷亡卻和對手差不多,基本上一個換一個。這個結果對於聯軍而言是徹底的失敗,當年的八旗兵在八里橋如果能跟英法聯軍取得這樣的交換比,別說圓明園不會被燒,指不定到1915年都滿清能混成列強了。
5月5日,桑德斯覺得在炮彈橫飛的沙灘上已經趴了十天的聯軍應該精神崩潰了,於是命令土軍發動反攻,但沒有想到這些來自南半球的牛仔們在挨了十天炮擊之後依然精神抖擻,脫離防禦工事的土耳其軍隊顯然不是澳新軍團的對手,反攻的土耳其人被迅速擊潰,但澳新軍團在第二天乘勝追擊的時候又被躲回工事的土耳其人擋了回來,雙方不得不回到幾天前的狀態。
海上的戰斗也很熱鬧,這里的主角是德國潛艇U21號,它在愛琴海兩天之內搞掉了兩艘英國戰列艦。這條潛艇是德國海軍歷史上的一段傳奇,它之前曾經闖進大英帝國的內海愛爾蘭海一連擊沉三艘商船之後旁若無人地開到海岸邊上,用艇上的艦炮轟擊岸邊的一個英軍機場,大膽程度讓交戰雙方都大跌眼鏡。5月25日U21長途奔襲4000多海里,在夜裡偷偷溜進位於希臘角的協約國海軍錨地,等到天亮才升起潛望鏡挑了艘最大的英國戰列艦凱旋號下手,僅用一條魚雷就把凱旋號擊沉。而後U21居然沒有見好就收,反而潛行到沉沒的凱旋號旁邊坐底等候,英國人的巡邏艇、驅逐艦在錨地折騰了一天都沒有找到它。待到第二天U21又浮上來挑了另外一艘戰列艦尊嚴號發射了艇尾的魚雷,把尊嚴號也擊沉了,至此U21才趁亂離開。在英軍重重警戒的海軍錨地,U21用兩天時間兩條魚雷擊沉了兩艘英國戰列艦後全身而退,徹底羞辱了大英帝國的海上霸權,U21的艇長奧托.豪森也成為了德國海軍的偶像。當然,英國潛艇也曾經有過戰績,在達達尼爾分艦隊到達土耳其之前的1914年12月,英國潛艇B11曾經成功穿越達達尼爾海峽入口處的土軍封鎖線,擊沉了土耳其人的古董鐵甲艦馬蘇迪號,不過從軍艦價值上看,馬蘇迪號已經下水40多年了,十艘馬蘇迪號也比不上一艘凱旋號戰列艦。
在遭受U21重創之後,英國海軍終於承受不了這樣巨大的艦船損失。之前的5月12日巨人號戰列艦被土耳其魚雷艇偷襲得手,再加上U21的戰績,協約國在達達尼爾海峽共損失了六艘戰列艦。而後來跟德國公海艦隊的大決戰日德蘭海戰也才損失了三艘戰列巡洋艦和三艘巡洋艦。5月底,海軍這些大傢伙們徹底沒了繼續呆在達達尼爾的勇氣,撇下還在灘頭苦戰的陸軍灰溜溜地離開了。也在這個月,海軍大臣丘吉爾下台。
雖然丘吉爾下台後自願下放到法國前線體驗生活,但其實丘吉爾先生最應該去的是他魂牽夢繞的加里波利,在那裡,他倡導這場「海陸軍聯合」奇襲登陸並沒有隨著他的下台而結束,而是演變成和西線一樣的戰壕戰,雙方的步兵連續數月在堆滿屍體的爛泥里毫無意義地反復廝殺,所有的進攻和反擊在到達對方的戰壕跟前時都是乏力的。雖然8月份英軍在蘇弗拉灣開辟了一個新的登陸場,但仍只得到了一條無法推進的戰線和一連串新的傷亡數字。很難理解協約國為什麼在艦隊撤離之後不但堅持將登陸部隊留在半島上繼續傷亡,而且還不斷向半島加派軍隊。任何人都清楚:離開了艦炮的火力支援,協約國奪取半島的希望比原來更渺茫了。戰壕中的士兵已經明白這是一場沒有希望的消耗戰,僵持期間雙方逐漸變得不那麼以命相搏,很多距離僅有幾十米的戰壕時常心照不宣地停火數天,甚至還互相朝對方的戰壕內投擲香煙和牛肉罐頭等補給品表達友誼。但地中海乾熱的夏天讓遠道而來的協約國軍隊苦不堪言,痢疾等傳染病開始迅速在戰壕中傳播起來,而艦隊的離開也削弱了灘頭陣地的醫療救治力量,戰場上發生了大量的非戰斗減員。隨之而來的秋冬季節則是長時間的暴風雨天氣,充沛的雨水甚至沖塌了雙方的臨時工事,數百名士兵被塌方的戰壕活埋。僵持的戰線和惡劣的氣候讓加里波利半島變成了一個不斷吞噬生命和物資黑洞。在1915年結束之前,陸續登陸的50餘萬協約國軍隊傷亡了59%,而土耳其方面則有25萬人傷亡。
到了1915年底,所有的跡象都表明丘吉爾先生的戰略意圖已經完全沒有實現的可能了。協約國在達達尼爾海峽的笨拙表現先是把旁邊的保加利亞惡心到德國那邊去,而後德國和保加利亞在巴爾乾的聯手又把做為協約國前進基地的希臘搞得意亂情迷,也有了倒向德國的苗頭。擔心後院起火的協約國被迫撤離戰場。詩人將軍漢密爾頓對從這個原本應該讓他獲得史詩般勝利的戰場中撤離顯得非常不滿,他認為「撤離將會損失一半以上的部隊」。很明顯,漢密爾頓准備轟轟烈烈敲鑼打鼓地「體面撤退」。所幸陸軍部派了查爾斯.門羅將軍來接替他指揮部隊撤離。近代史告訴我們,英國人在撤退方面的天賦是無人可以企及的,從12月19日開始,在門羅將軍的指揮下,21天的撤離行動有條不紊無聲無息人員傷亡極少,土耳其人在幾天後還在向空無一人的協約國陣地開炮開槍和扔手榴彈,全然不知對手已經坐船遠去。這些應付了事的炮彈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下半年半島上的戰斗是多麼乏味無聊和缺乏目的性,以致土耳其人在開火前根本不想知道准心裡有沒有敵人。
1916年1月9日,當最後一船協約國士兵離開加里波利半島,這場傷亡總數超過50萬的無謂屠殺終於結束了。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它結束得比一戰早得多。
整個事件都是丘吉爾海軍大臣拙劣的表演啊,損失了2個國家+6條戰列艦+25萬大軍......德國人只是送出去2跳軍艦給了盟友做「軍援」而已!

㈦ 二戰時期的土耳其

他開始是中立的,後來傾向於同盟國了
當時隆美爾入侵埃及時一直希望土耳其的炮群象英軍艦隊開火,如果真是那樣英軍本來就不妙的處境將更糟糕了,但是土耳其一直沒有這樣做~~

㈧ 奧斯曼帝國在一戰時兵力有多少,參加過什麼戰役

曾經輝煌一時令歐洲人聞之色變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一戰前已經淪為「歐洲的附庸」。其腐朽的政體和日漸衰敗的國力已經難以同工業革命後「筋強骨壯」的歐洲國家一較高下。1908年7月土耳其裔改革派組成的青年土耳其黨武裝起事奪得政權。該黨上台後將君主獨裁製改為君主立憲制,同時對帝國的各個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雖然未觸及帝國統治的根基,但該黨的改革還是取得了一些成果。1914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青年土耳其黨似乎又看到了重振帝國的機會,在權衡了各方利弊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加入了同盟國一方。這樣德國和奧匈帝國等就多了一個戰爭夥伴。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部分領土位於歐洲巴爾干半島的東端,正好處於俄國的南面。因此,這時俄軍不僅要在東線和德、奧匈軍隊作戰,還得抽出兵力來對付奧斯曼土耳其帝國。1915年1月,俄軍總司令請求英國出兵進攻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他的理由很充分:五個月前,俄軍為了減少英、法在西線的壓力,在東線用幾十萬兵力進攻德國,現在輪到英國來報答俄國了。英國海軍大臣丘吉爾,竭力主張報答俄國的支持,進攻土耳其以便控制達達尼爾海峽,切斷德、奧匈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聯系。最終英國政府決定答應俄國的請求,採取這一軍事行動,並且要求法國協同作戰。2月19日,由18艘英國主力戰艦、四艘法國戰列艦以及各種輔助船組成的聯合艦隊駛入達達尼爾海峽。指揮這支艦隊的是英國海軍上將卡登,他准備在海峽歐洲一邊的加利波力半島登陸。 加利波力半島有90多公里長,6~20公里寬。半島上荒蕪多山,只有一條泥土公路縱貫全島。俯視達達尼爾海峽的許多山脊和陡坡為土軍提供了優良的防禦陣地。但是擁有15英寸口徑大炮的聯合艦隊,藉助猛烈的炮火很快打啞了土軍的炮台。艦隊隨即派出突擊部隊登陸,當突擊部隊向海峽旁的山峰攀登時,卻遭到了炮火的襲擊。原來,土軍有堅固的防禦陣地隱蔽在懸崖後面,艦隊向土軍陣地盲目的開火,以致沒有獲得什麼戰果,到3月3日登陸部隊被擊退。 卡登海軍上將原以為只要他的艦隊在達達尼爾海峽一出現,土軍的鬥志就會消失,因此根本沒有制訂具體的作戰計劃。這種冒險的軍事行動,結果遭到了失敗,使他大為懊喪。卡登吸取了教訓,決定改變方式指揮第二次進攻。這次,他准備把重型艦只駛進達達尼爾海峽,沿著這條水道轟擊土軍在半島沿岸設置的炮群。由於他突然生病,因此臨時把指揮權移交給德羅貝克海軍上將。德羅貝克首先掃除了土軍在海峽內設置的水雷,3月18日他確認海峽內沒有水雷了,才下令軍艦駛進海峽。所有軍艦最後都安全的駛過了布雷區,進入了狹窄的達達尼爾海峽,這條水道不過60多公里長,在付出了損失一艘法國軍艦和600名官兵的代價後,德羅貝克在當天下午4時把土軍的岸炮幾乎全部摧毀。然而在退出達達尼爾海峽的過程中隨著幾聲巨響,3艘行駛中的英國軍艦迅速沉入海底。「水雷,是水雷!狡猾的土耳其人,混蛋的掃雷人員!」德羅貝克鐵青著臉喊道,隨後又有3艘英國軍艦被水雷炸裂,只能勉強航行。原來,在英法艦隊進入海峽後,一隻土耳其小船又放下了一排新的水雷,它的位置就是聯合艦隊原先經過的地方。德羅貝克當然不可能知道,以致吃了大虧! 由於兩次進攻均未能取得成效,英國決定起用漢密爾頓將軍來指揮加利波力半島戰役。交給他的部隊約78000餘人,大部分是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軍隊,還有法國一個師和印度的一支部隊。漢密爾頓在倫敦受命時,對加利波力半島的情況一點也不了解,他手頭的全部資料,只是一本土耳其的陸軍操典,一張不完善的作戰區域地圖,以及一冊剛剛從書店買來的君士坦丁堡旅遊指南(用旅遊指南打仗?真是「奇才」啊!==!)。他命令把部隊集合在加利波力半島西南的一個島嶼上,於4月23日用船隻載運士兵渡海。兩天後,部隊抵達加利波力半島,隨即開始了對半島的冒險進攻。防守加利波力半島的是土耳其的第五集團軍。這支84000人的部隊,是由德國將軍贊德爾斯指揮。在英、法聯合艦隊撤離達達尼爾海峽以後,他抓緊時間組織防禦把幾個師駐守在預料敵軍登陸的地方。漢密爾頓對怎樣登陸並沒有周密的打算,只是把登陸地點劃定在半島南端兩邊的20英里內。至於灘頭陣地的選擇,由現場指揮官自行決定。 澳、新軍的指揮官深信,夜間登陸可以將風險降至最低程度,所以讓士兵在黑暗中上岸。在付出了一些人員損失後,到第二天,已有16000名澳、新軍登陸。但他們受到高地炮火的猛烈壓制,只能呆在較低的斜坡和山脊上。有四五天時間,雙方就這樣對峙著,誰也驅趕不了誰。5月1日,土軍第五集團軍向灘頭陣地發動反攻。經過三天激戰,漢密爾頓的部隊死傷1/3,但第五集團軍也仍然只是控制著高地,無法趕走已經登陸的澳、新軍隊。到5月底,狹小的戰場上布滿了雙方的8000具屍體,空氣中充滿了惡臭。在醫務人員的敦促下,澳、新軍指揮官與土軍商定,雙方實行九小時的安葬休戰。8月初,英國又派來了10萬援軍,在加利波力半島西北的蘇夫拉灣登陸。土軍經不起強大兵力的沖擊,從海灘撤退到高地待援。英軍向高地繼續進攻,就在土軍防線快支持不住時,土耳其第19師師長凱末爾(後來的「土耳其國父」)挺身而出對手下的部隊說:「我不是要你們去戰斗,我是要你們去送死;你們死了,會有新的士兵來接替你們,我死了,會有新的指揮官來接替我!」在其強硬的命令下,土軍在進行了殘酷的肉搏戰後擊退了英軍的進攻!為土耳其第五集團軍贏得了時間,調來了大批援軍。當英軍再次向高地發動進攻時,面臨的是加強了的土軍。結果,英軍遭到了在半島南端的同樣命運,在一個月內傷亡了4萬人以上。不久,漢密爾頓被解除了指揮權。11月間,加利波力半島上空響起了隆隆的雷聲,緊接著下了24小時的傾盆大雨,然後又颳起了暴風雪,地上積雪兩英尺。暴雨使溝壑和溪谷成為咆哮的奔流,沖下了數以噸計的泥漿。英軍指揮部對這種惡劣的氣候毫無准備,沒有準備額外的保暖衣物。許多士兵淹死或凍死在塹壕里,5000多人患了凍瘡。 英國陸軍部這才決定結束在加利波力半島的戰役,下令12月19日起開始撤退。撤退的時間足足用了20天。撤退的路上鋪了沙袋,幾乎聽不到腳步聲。盡管進攻加利波力半島的戰役失敗了,但撤退卻是成功的。在部隊完全撤離半島後,土軍還蒙在鼓裡,繼續向空無一人的英軍塹壕開槍放炮。 1915年約有50萬協約國士兵參加了這次軍事行動,傷亡人數在一半以上。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參戰的也有50萬人,其中半數遭到傷亡。雖然雙方的傷亡人數相當,但土軍成功的阻止了英國的戰略企圖,其國內的媒體也大肆報道這一來之不易的勝利,不過土軍的主力也傷亡殆盡。另外由於加利波力半島戰役的失利,力主發動這次戰役的海軍大臣丘吉爾被調離內閣,到法國去服役。直到1917年,他才重新得寵,再度被任命為海軍大臣。

㈨ 英國首相丘吉爾,究竟是大英帝國的英雄,還是大英帝國衰落的罪人呢

溫斯頓.丘吉爾是英國在二戰的時候的著名的首相,也是英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丘吉爾最大的功績就是在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領導英國軍民最終抵抗納粹德國的入侵,保住了英國的平安。現在人們說起二戰時的丘吉爾首相,都會說到他是英國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但是在二戰之前很長一段時間,丘吉爾事實上是一個鬱郁不得志的人,如果不是因為二戰的來臨,丘吉爾在歷史上恐怕只是一個不成功的政客而已。而且雖然丘吉爾成功的領導了英國的二戰,但是很多人還是對他有不小的非議,有些人認為英國在二戰的時候,事實上用不著和德國納粹德國死磕,而因為丘吉爾的強硬,導致大英帝國在二戰中損失太多,最終在戰後完全喪失了戰前的地位。

丘吉爾在政治生涯的投機性很強,也導致其聲名狼藉

早期丘吉爾的政治生涯還是非常順風順水的,在1911年的時候,丘吉爾又當上了海軍大臣。眾所周知,大英帝國的海軍可謂是英國的驕傲,英國的陸軍規模不大,但是海軍卻是世界第一,所以在內閣諸大臣之中,海軍大臣的位置相當的靠前。丘吉爾能夠在30多歲的時候就當上海軍大臣,前途可謂是相當的遠大。丘吉爾如果能夠把這個位置干好的話,說不定下一步就能登上首相的寶座。

不過很快第一次世界大戰就爆發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對手德國也是相當強大的,並不是過去英國所欺負的那些殖民地小國,所以英國當時打著非常的吃力。為了打開戰局,丘吉爾異想天開的搞了一個攻打土耳其的戰略,他認為只需要派出英國天下無敵的海軍艦隊,對著土耳其的首都伊斯坦布爾頓猛轟,然後派出軍隊登陸就能夠把土耳其的蘇丹抓起來,然後逼他們議和,說不定還能夠得到賠款和割地。

後來英國確實按照他的戰略派出了一個龐大的遠征軍進攻達達尼爾海峽,結果卻沒有丘吉爾想像的那麼如意,最終英法聯軍在伊斯坦布爾損失慘重,也沒能夠打敗土耳其,最後不得不灰溜溜地撤走,丘吉爾也因為這一重大失敗,最終丟掉了海軍大臣的寶座。事實上,這一次的失敗對丘吉爾的影響是非常的巨大,甚至讓他一蹶不振幾十年,一直到二戰。後來在二十年代的時候,他也短暫坐上過財政大臣的寶座,不過由於他堅決維護金融資本家的利益,所以使得他也聲名狼藉。總之沒有二戰的話,丘吉爾只不過是一個蹩腳的政客而已,根本談不上什麼偉大的人物。

㈩ 怎麼理解丘吉爾落選時所說的那句話

談不上什麼諷刺,只是有點苦味。

丘吉爾祖上是近代英國非常顯赫的開國元勛,超級貴族。他這個人物其實能力很一般,這點從他的履歷就能看出,如果不是官N代的身份,他連蹩腳的小報記者都未必能勝任。但是他卻具有一項非常可貴的品質,就是對國家強烈的責任感和對祖國無條件的絕對忠誠。他在成為政治家後,很少像職業政客那樣為政治前途/錢途而過分擔心,他不存在經濟上的問題,換句話說他不會過分考慮個人得失,他的政見全都是為了祖國,不管明的暗的,像一戰前鼓吹對德開戰,積極策劃進攻土耳其,堅決反對印度獨立甚至要策劃暗殺甘地,以及幾近誇張地渲染美蘇矛盾,這一切都是為了英國。這人是個非常堅定的愛國者,盡管能力有限。

二戰結束後,英國急需休養生息,工黨提出建設福利國家有其積極的一面。丘吉爾戰時臨時政府之所以對這不感興趣,是因為接下來英國有更緊迫的任務要做:必須立即遏制在全球范圍內影響力衰退,尤其是要制止印度獨立。最後卻因為這種小事落選,不能辯或伏說莫名其妙,他心中的郁悶也是可想而知的。你要明白,丘吉爾是大貴族,他對屁民的福利沒有多麼強烈的感同身受,但是要他親眼看見整個印度半島從英國版圖上分裂出去,那心裡真是痛如團亂刀絞。

在丘吉爾成長的時代,正好是英國從巔峰跌落的時期。在他年輕時,有幸親眼目睹了祖國最壯麗的時刻,並成為攜攜內閣重臣,當祖國面臨危難的風口浪尖時,他有幸成為掌舵人,小心翼翼地駛向新時代。等他心焦如焚,看著美蘇兩極稱霸,英帝國卻在全球范圍內瓦解時,他卻被解除了職務。對英國來說,隕落的游戲才剛開始,本來可以繼續帶領英國前進的丘吉爾卻成為了看客,看著英國逐漸淪為美國的衛星國。

丘吉爾為了反制美國,竭力主張恢復德國,建設歐盟。結果之後的英國卻逐漸淪為了美國的衛星國,連歐盟也把英國踢了出去。丘吉爾落選時說的那話與其說是諷刺,不如說是痛苦。在他心裡英帝國本應繼續偉大,但是卻錯誤地把他給拋棄了。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8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29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5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0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57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09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6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61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86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