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為什麼要參加同盟國
1. 北約成員國土耳其,為什麼要參加上合組織會議與哪些因素有關
簡單而言,加入組織可以使得自己的國家受益,當然要加入了。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當天表示,他的目標是讓北約成員國土耳其加入上海合作組織。 加入上合組織還有很多好處,比如加入上合組織可以共同打擊恐怖主義,加強經濟合作等等。
大多數都是發達國家
1952年,由法國、西德、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義大利組成的歐洲煤鋼共同體正式成立。 它是歐洲共同體。 此後,歐洲國家繼續加入歐共體。 1993年,歐盟成立,三大歐洲共同體並入歐盟。 歐盟成立後,歐洲國家不斷加入歐盟。 截至2020年,歐盟共有27個成員國。
2. 土耳其為什麼想加入歐盟呢加入有哪些好處和要求呢
在亞洲有一個國家很有趣,此國絕大多數國土在亞洲,但是卻自始至終自身作為歐洲我國,哪怕是足球隊都參與歐足聯,並且從來不認為自己是亞洲我國,但歐盟但不接受所在國。此國便是土耳其。
這次就給大家分享到此了,感謝大家的收看,記得點贊加關注。
3. 土耳其為什麼要參加一戰
在一戰爆發以前,土耳其雖然在國力上不如那些世界強國,但它最起碼還是一個世界大國。但是在一戰結束以後,土耳其遭到了一系列的嚴重製裁,以至於喪失了全國70%的。其實土耳其原本可以宣布中立,可是它最終在1914年11月對協約國陣營宣戰。那麼,土耳其為何會加入同盟國集團呢?
在一戰爆發的初期,德國在東西兩線都取得了勝利,土耳其誤認為戰爭將會在半年內結束。土耳其與沙俄存在領土爭端,它試圖藉助德國的力量對付沙俄,等沙俄戰敗以後,自己好收復一些土地。1914年11月,土耳其正式對協約國參戰。在此之前,土耳其的主要對手就是沙俄,兩國海軍在黑海反復鏖戰。戰局的發展很讓人意外,德國速戰速決的戰法失敗,戰爭演變成了消耗戰,這對德國來說很不利。時間進入1916年以後,雖然德國取得了一些戰術上的勝利,但戰略上仍處於被動狀態。1918年11月,德國宣布投降。第二年,在法國的凡爾賽舉行戰後會議。這次會議主要討論如何處置德國、土耳其、保加利亞等戰敗國的問題,正是在這次會議中,土耳其喪失了70%的領土。
4. 一戰兩個同盟結盟的目的和根本原因
你說的是同盟國與協約國吧,協約國主要是俄羅斯帝國、英國、法國,同盟國主要是奧匈帝國、德國、義大利(後來投靠協約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就是因為殖民地沖突所引發的「狗咬狗」戰爭,這得先從號稱「歐洲火葯桶」巴爾干半島說起,奧匈帝國一直想吞並整個巴爾干半島,位於巴爾干半島中心位置的塞爾維亞自然對奧匈帝國極度不滿,塞爾維亞與俄羅斯帝國同屬斯拉夫民族,俄羅斯帝國自然支持塞爾維亞,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也不是省油的燈,也一直對巴爾干半島垂涎三尺。由於塞爾維亞與俄羅斯是親戚,奧斯曼土耳其不敢動手,雖然不敢明著來但小動作不斷,得罪了塞爾維亞,自然也得罪了俄羅斯。
法國與德國因為阿爾薩斯與洛林問題矛盾激化(這地方原本是法國領土,在普法戰爭中割讓給了德國,法國一直想要回來。)
還有就是英、德兩國因為爭奪海外殖民地頻繁和德國吵架。
義大利看上了法國的殖民地突尼西亞,想把它吞為己有。
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這幾個國家開始了合縱連橫,以敵人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朋友為原則搞同盟拉火對抗。
要說目的,就是搶對方殖民地,根本原因就是誰都不願意把自個的殖民地讓給對方。
5. 「一戰」中土耳其,保加利亞為什麼要加入同盟國一方
同盟國是德國,義大利,奧匈帝國,土耳其和保加利亞,其中義大利在中途退出同盟國,加入協約國.
協約國最開始是英國,法國和沙俄.隨著戰事的發展,美國加入,中國也加入協約國,推出同盟國的義大利也加入協約國.其他還有塞爾維亞,日本,羅馬尼亞,比利時,荷蘭,希臘,葡萄牙,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亞,南非,印度,瓜地馬拉,海地,漢志(今沙烏地阿拉伯一部分),宏都拉斯,古巴、賴比瑞亞、尼加拉瓜,巴拿馬,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暹羅(現泰國),捷克斯洛伐克。其中塞爾維亞是一戰中唯一個為了正義而進行的斗爭. 一戰是以協約國的勝利而結束的,戰後召開了巴黎和會,制定針對戰敗國的凡爾塞體系.中國雖然上戰勝國,可是主權遭到了嚴重的踐踏,並由此而引發中國國內的五四愛國運動.成為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端.
6. 一戰奧斯曼土耳其為何要加入同盟國陣營 這其中有什麼原因
說起第一次世界大戰,這是歐洲歷史上幾個大國為了爭奪利益和底盤而爆發的一場戰爭,主要戰場在歐洲。不過亞洲國家想要獨善其身肯定是不可能的,很快也被捲入到了其中。緊鄰歐洲戰場的波斯愷加王朝卻倒了大霉。那時候波斯已經發現了大片油田,黑乎乎的石油讓人眼紅。因此俄國兵從北邊南下,土耳其和德國兵從西邊過來,英國兵從東邊經過阿富汗過來,幾家在波斯大打出手。所謂神仙打架,凡人遭殃,不過如此。經過幾次大戰,同盟國的軍隊被轟了出去。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被捲入程度最深的,還要數亞歐交界處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近一個世紀,同盟、協約兩大陣營中的國家都欺負過土耳其,但欺負得最狠的莫過於協約國的沙皇俄國。相反,同盟國的老大德國本身統一很晚,倒是沒怎麼欺負過土耳其。德皇威廉二世還口口聲聲德國是奧斯曼的好朋友,甚至專門給七百年前的阿拉伯英雄薩拉丁送了大理石棺材,對土耳其也很夠意思,把兩艘新式軍艦也送給了土耳其。這么一來,奧斯曼土耳其決定跟德國做好朋友。
1914年10月,土耳其派出了德國贈送的軍艦,揍掉了老對頭俄國海軍的幾顆大牙。日薄西山的奧斯曼帝國正式加入了同盟國一方。協約國想不到這個「歐亞病夫」竟敢和自己作對,當即調兵遣將前往土耳其想教訓教訓。土耳其此時已經換上了青年黨執政,心想俺們再也不是當初那個腐朽落後、任人宰割的封建國家了,何懼你們這些帝國主義!
他們調兵遣將跟協約國對著干。奧斯曼土耳其當時的領土已經不太多了,歐洲的伊斯坦布爾等一點地盤和小亞細亞算是土耳其人的基本地盤,另外還占據著今天的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沙特西部等阿拉伯地區。土耳其的邊境四面烽煙不絕。比如前面說的,在東邊跟英國、俄國爭奪波斯,在北邊的高加索、黑海一帶和俄軍進行拉鋸戰。
西邊也打起來了。英國、法國在1915年派出一支強大的艦隊,掩護著大批陸軍,向歐亞交界處的達達尼爾海峽進攻,企圖把土耳其切成兩段。土耳其軍隊在德國顧問的指點下,堅守海峽。英法海軍逼近陸地,萬炮齊轟,土耳其就布下水雷,炸沉炸傷不少敵艦;英法軍派出掃雷艦開路,土耳其就趁敵軍掃雷艦過去後,抓緊再布下一批;英法陸軍在岸邊登陸,土耳其就在山頂布陣,居高臨下,迎頭痛擊。曾經被歐洲強國藐視的土耳其陸軍,如今堅守陣地,使協約國軍隊寸步難行。經過半年的激戰,雙方各自損失10多萬人,協約國軍隊被迫撤退。這一戰,土耳其軍隊以勝利贏回了榮譽,負責指揮的將軍凱末爾(1881—1938年)成為民族英雄。而協約國方面則受到很大震盪,海軍第一次官費希爾辭職,力主此次戰役的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下台,前線指揮官漢密爾頓將軍從此退役。
真正打得厲害的還是南邊。協約國沒法直接攻入土耳其核心領土,就分兵進攻阿拉伯地區。英國派了一支兵馬,從波斯灣北上,企圖攻克巴格達。這支軍隊在伊拉克沙漠里傻乎乎一路狂奔,最後被土耳其軍隊包圍在庫特伊馬拉,彈盡糧絕,水也喝光了,只好在1916年4月投降。1917年,英軍在波斯灣方向投入12萬大軍,進攻由3萬5千人防守的巴格達,雖然最終得勝,卻傷亡了4萬人,還有大批人病死、渴死、熱死,連司令官莫德將軍都死了。
土耳其和英國還在亞非交界的西奈沙漠拉鋸著。先是土耳其軍隊從巴勒斯坦向埃及進攻,被英軍打退。接著英國軍隊從埃及向巴勒斯坦反攻,又被土軍打退。雙方你來我往,反復爭奪了幾個回合,都沒佔到便宜。1917年3月,英國4萬大軍向加沙發動進攻,卻兩次被數千人的土耳其軍隊打退,損失上萬人。眼看這么下去,英軍在西亞還不知道要被磕掉多少顆大牙。幸虧這時,英國在中東方面的總司令換成一個叫艾倫比的厲害人物。艾倫比到達埃及後,親臨前線觀察地形,得出結論:要從埃及進攻西亞,必須先佔領水源地比爾謝巴,這樣才能讓大軍有水可以喝,也足夠支撐穿越沙漠的需求。於是,艾倫比先做出要繼續猛攻加沙的架勢,誤導土軍把主力都調去防守,然後在1917年10月以8萬大軍的力量向比爾謝巴發動突襲,僅用一天就拿下了這一水源地。佔領水源地之後,在沙漠里打仗就有了保障。艾倫比隨後分兵進擊,佔領交通樞紐,切斷了土軍退路。到12月9日,攻佔了聖地耶路撒冷。同時,艾倫比還充分利用了阿拉伯人反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起義。
阿拉伯的勞倫斯
20世紀初,在整個阿拉伯地區,反對土耳其的起義已經風起雲涌。「一戰」爆發後,英國更是出錢出槍支持阿拉伯人造反。1916年,阿拉伯領袖海珊·伊本·阿里(1854—1931年)發動大起義,在1916年10月宣布建立「阿拉伯王國」,阿里自稱國王。英國軍官勞倫斯(就是「阿拉伯的勞倫斯」)奉命去給阿里當軍事顧問,指揮阿拉伯人大打游擊戰,四處煽風點火,搶占城市,切斷鐵路,把土耳其的西亞防區攪成了一攤爛泥,搞得土軍焦頭爛額,有力地配合了艾倫比的進攻。雖然英軍、阿拉伯聯軍在1917年底取得了中東地區的勝利,但在整個戰局上,由於俄國爆發十月革命,退出戰爭,協約國失去了一個大塊頭盟友。
這樣一來,土耳其在高加索方向的壓力頓時沒了,不但把不少軍隊調到中東,還趁勢搶佔了亞美尼亞、喬治亞、亞塞拜然等高加索地區。德軍也得以把大批軍隊從東線調到西線,協約國在戰爭西線的壓力大大增加,中東的英軍也被抽調不少去支援法國。這么此消彼長,接下來的幾個月,艾倫比停止進攻,土耳其也得以暫時固守防線。協約國的困難是暫時的。等到1918年,美軍大舉登陸歐洲,協約國立刻恢復了進攻。中東局勢也隨之轉好。
1918年9月,艾倫比一面佯攻約旦河谷,一面令勞倫斯和阿拉伯游擊隊在敵後到處奇襲,分散土耳其和德國人的注意力。隨後,艾倫比在地中海岸邊發動突襲,一舉突破土軍防線,然後切斷了土軍的退路。短短幾天,土耳其的主力便被摧毀了。英軍在阿拉伯起義軍配合下,38天推進560多公里,奪取了整個巴勒斯坦、黎巴嫩和敘利亞,殲滅了在西亞的土軍,光俘虜就抓了7萬多人,自己傷亡卻不到5000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阿拉伯地區的幾百年統治也宣告結束。
7. 土耳其為什麼加入北約
一、土耳其海峽
土耳其作為一個跨亞歐兩大洲的國家,在西亞地區和東南歐地區都發揮著不菲的地緣影響力。尤其是其占據著作為歐洲名城之一的伊斯坦布爾和連通黑海和地中海的土耳其海峽。
這樣卓越的位置自然使其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在歷史上連續十幾次的俄土戰爭,都是俄國為了爭奪土耳其海峽的控制權。由於土耳其常年和俄國不睦,為了地區控制權等問題大打出手,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自然嗅到了這一點,於是在冷戰當中,運用「杜魯門主義」的巧妙手法,直接將土耳其綁在了自己的戰車上。
二、二戰盟友
除了地理因素對土耳其加入北約有所影響之外,土耳其的外交也影響其加入軍事同盟的取向。在土耳其首任總統凱末爾時期,土耳其一直在多個大國之間巧妙地維持著平衡,為土耳其的現代化改革迎來了近20年的寶貴時間。在凱末爾的努力下,土耳其不僅以一個嶄新的面貌展現在西方大國面前,更促使其成為各國拉攏的對象。
凱末爾逝世之時,正值二戰星火醞釀,德國和英法都爭相拉攏土耳其,1943年,土耳其順利參加開羅會議,成為中東新秩序的重要一環。土耳其也順勢在當時加入了聯合國。
二戰結束以後,土耳其面臨的安全形勢更趨復雜多變,土耳其在戰後接受了馬歇爾計劃的援助,並且參加了朝鮮戰爭,使得土耳其與西方各國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來自於東方集團的威脅,使得土耳其不得不站在東西對抗的最前線。由於土耳其的東部,北部基本都是東方集團的成員,在這樣的情況下,土耳其不得不加入到北約當中。
三、增加保護傘
除了歷史因素和地理方面的限制,土耳其加入北約還有著很多現實的益處。首先一旦土耳其有受到來自北邊的安全威脅,北約可以有效地保障土耳其的安全,讓土耳其能夠高枕無憂。
其次,由於土耳其在國際法上是禁止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加入到北約當中,其可在緊急狀態或者戰時情況下享受到北約的核保護,這可以讓土耳其不懼來自俄羅斯的核威脅,這對於土耳其來說簡直是一舉多得。既節省了資金,又不至於讓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脅。
第三,加入北約還可以拉近與西方國家的距離,由於土耳其在文化方面和西方並不是特別相容,加入北約可以讓土耳其享受到基本與其他歐洲盟國相同的待遇。
總之,縱觀土耳其的外交方略,加入北約,對土耳其利大於弊,相信土耳其作為其重要的成員國能夠發揮應有的作用。
8. 一戰時土耳其為什麼會加入同盟國一邊
1915年9月,保加利亞以取得馬其頓和塞爾維亞的一部分領土為條件,分別與德、奧、土簽訂了軍事條約,形成德、奧、土、保四國軍事同盟。在第一次巴爾干戰爭中,保加利亞獲勝,取得了大片土地。但由於第一次巴爾干戰爭利益分配不均,隨即又爆發了第二次巴爾干戰爭,保加利亞同奧斯曼帝國、塞爾維亞、羅馬尼亞和希臘四國作戰,最終保加利亞戰敗,被迫割讓大片土地。
9. 土耳其為什麼加歐盟,他不是亞洲的嗎
土耳其的名城伊斯坦布爾在歐洲,所以他們自認為自己是歐洲國家。這和人是一樣的,自己窮得要命,但只要和有錢人稍微沾一點邊就拚命想要攀個親威,以為能撈點油水,其實被人家看不起,國家和人的心理是一樣的。
10. 奧斯曼土耳其為什麼要在一戰加入同盟國
在一戰開始後,雖然存在於德國的秘密協定,土耳其想保持其中立地位,決定封鎖土耳其海峽——沙俄和協約國重要的物資運輸通道,但德國巡洋艦格本和布雷斯勞在英國海軍的圍追堵截下,不得不通過達達尼爾海峽在黑海避難。
英國政府本不希望土耳其加入戰爭,因此做了很多斡旋,例如要求土耳其遣散德國海軍並保留德國戰艦至戰爭結束等,但被土耳其親德的陸軍派系所拒絕接受,協約國在協調了在中東的利益之後,聯合了實質上被控制的埃及宣稱在中東的一切敵視協約國的活動視為宣戰,結果土耳其舉國上下受此震動,要求政府收復俄土戰爭時被沙俄佔據的領土,土耳其遂加入一戰的同盟國一方,至戰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