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土耳其不參加二戰
Ⅰ 為什麼土耳其不再參加二戰
由於一戰的教訓,使得土耳其不願過早的參加戰爭,當然如果蘇聯被德國擊敗的話,他當然也很樂意去分一杯羹,不過由於局勢的發展,最終採取中立兩面討好傾向於軸心國,後面就翻臉親同盟。
Ⅱ 二戰的時候,土耳其國力如何為什麼蘇德戰爭時蘇聯還要戒備土耳其
一開始中立,最後還是加入盟國了。
土耳其地處歐亞大陸交匯處,把守戰略要道。戰爭剛剛開始,各國使節就蜂擁而至,希望用各種陰謀詭計動搖這個年輕的共和國的中立立場。但土耳其的策略是同時向德國和英國出口礦石等資源,換回武器和其他物資來保衛自己的國家,並藉此機會尋求發展。德國將幫助土耳其建設道路和鐵路,英國將幫助土耳其建設機場和港口,兩國會相互競爭,各自提供最好的設備,而土耳其則允許兩國勢力在國內用各種陰險的伎倆明爭暗鬥。
土耳其利用自己的鉻鐵礦和銅礦石換回了先進的武器。由50個旅,80萬農民出身的士兵組成的步兵在古安納托利亞高原嚴酷的環境下鍛煉出來,足可以媲美歐洲任何一國的步兵。土耳其領袖伊諾努決心維護國家的獨立,他不希望依靠別國軍隊保衛自己的家園,因為那樣的代價就是本國的子弟兵也要為他國的利益流血犧牲。
土耳其同交戰雙方簽署了貿易和約,換來雙方對自己中立地位的承認。1943年1月30日,伊諾努與丘吉爾在土耳其南部城市阿達納舉行會談,並同意在聖誕節那天加入戰斗。隨後同盟國向土耳其提供了350輛坦克,48門自動炮,300門野戰炮,近3000門防空炮,大約100萬枚反坦克地雷和10萬把步槍,作為第一批軍事援助。但11月,羅斯福、丘吉爾和斯大林這三巨頭在德黑蘭舉行會議的時候,土耳其依然拒絕與德國斷絕聯系,甚至不允許英國飛機使用盟軍幫助修建的空軍基地。
現在,只有丘吉爾對土耳其的參戰依舊感興趣,蘇聯對其徹底失望,決定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解放巴爾干半島。在開羅會議上,伊諾努辯解稱自己沒有行動是因為需要和其他國家的部隊協同作戰,這需要周密的准備。而被要求現在就著手制定計劃的時候,伊諾努卻說軍事將領都留在安卡拉,所以無法討論。
1944年2月,駐土耳其的英國司令官回國;4月,英國要求土耳其停止向德國出口鉻鐵礦,否則就封鎖土耳其的口岸。8月,土耳其終於照辦,因為到這時,納粹德國已經沒有能力也沒有必要報復這樣一個國家了。
直到1945年2月23日,土耳其才對德國宣戰——再過5天,就要超過同盟國定下的有權在戰後加入聯合國的最後期限。
Ⅲ 沒有參與二戰的國家
許多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宣布中立。但二戰中大部分中立國都被佔領,在二戰末期,全歐洲只剩愛爾蘭、瑞典、瑞士(包含列支敦斯登)仍維持中立。後來有人質疑這幾個國家當時的中立性,認為愛爾蘭秘密參與同盟國,瑞典和瑞士與納粹德國有微妙的關系。
(沙烏地阿拉伯)
盡管沙烏地阿拉伯在戰事之中宣布中立,但憑著它豐富的資源,沙烏地阿拉伯仍能在二戰中向同盟國提供大量的石油。 當時國王阿卜杜勒·阿齊茲·沙特盡管不滿英國和法國在中東的政治活動,但由於他與美國總統羅斯福是私下的好友(事實上羅斯福曾在1945年的國事訪問中向國王送上輪椅作為禮物),故此他所領導的沙烏地阿拉伯立場親向同盟國。
(土耳其)
在二戰爆發初期,雖然土耳其保持名義上的中立,但土耳其卻不斷向納粹德國提供許多原料諸如鐵礦及石油。直到戰爭後期軸心國戰敗已成定局,土耳其政府才匆匆於1945年2月向德國宣戰,以求穩住土國日後在聯合國的議席。可是,土耳其事實上並沒有派遣任何軍隊參與任何一場戰事。
(阿富汗)
阿富汗的國王成功地將自己的國家處於中立的狀態,避免將國家捲入戰爭的任何一方。在二戰期間,阿富汗憑著石油價格的上升及貿易的增加而變得越來越富有。
(泰國)
泰國在戰時是日本的盟友,當時由總理鑾披汶·頌堪執政。當戰事發生在歐洲時,泰國仍置身事外。不過後來,泰國借法國戰敗而奪取部份法屬印度支那的土地,因而與納粹德國控制的維希法國發生沖突,釀成泰法戰爭。1941年,日本入侵泰國,但頌堪要求停戰,並容許日軍通過泰國,以從日本換取更多利益。頌堪便與日本結盟,並在1942年1月25日向英美兩國宣戰。有泰國人基於國家利益支持日泰結盟,但亦有人發動「自由泰人運動」抵制日本侵略。當日本在戰末敗局已定,頌堪便被人民推翻,自由泰人控制的政府接掌政權。1945年8月16日,泰國宣布「對英美宣戰宣言無效」,因而沒有被同盟國起訴。
Ⅳ 歷次中東戰爭,土耳其為什麼都不敢真正參加
可以說,土耳其沒有正式參與中東戰爭,主要是受美蘇冷戰的影響,美國、北約的限制,蘇聯的地緣位置覬覦威脅,土耳其當時的軍事力量薄弱等因素,使的土耳其多數時間都在致力於國土防禦,不敢派出兵員離開國內,這可以說是土耳其沒有實質參與中東戰爭的根本原因。
Ⅳ 一戰中聯合德國對抗沙俄的土耳其,在二戰中卻長期保持中立,為什麼
一戰中聯合德國對抗沙俄的土耳其,在二戰中卻長期保持中立,沒有信心。因為打不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負已經決定,雅爾塔三巨頭會議提供了最後的「懺悔機會」(1945年3月1日是土耳其參加戰爭的最後期限,否則它將不被允許參加聯合國)的壓力下,2月23日,土耳其大國民議會一致通過決議「立即」向軸心國宣戰,並宣布土耳其的「戰。
土耳其參與戰爭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產生了巨大影響。當時,如果英美盟國想向蘇聯提供物資和彈葯,基本上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前往北冰洋,北冰洋速度很快,但有被德國空軍和潛艇攻擊的危險,另一種是很長的距離。他們從英國向南繞過好望角,將物資運往中東,然後進入蘇聯。從地圖上可以看出,從中東進入蘇聯並不困難(最好在1991年之前找到一個,並且看清楚)。然而,如果土耳其加入軸心國陣營,將對中東產生巨大影響,即使沒有能夠招募優秀士兵的軍隊,它也可能發揮威脅作用。
720年前的1299年,奧斯曼帝國成立。它是土耳其人建立的多民族帝國。它是以奧斯曼一世的創始人命名的。在最強大的時期,它的力量可以到達亞洲、歐洲和非洲三大洲。1453年拜占庭帝國被消滅後,奧斯曼帝國建立了首都君士坦丁堡,並更名為伊斯坦布爾,是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因此,奧斯曼帝國的君主蘇丹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和伊斯蘭文化,東西方文明融合在其中。16世紀蘇萊曼大帝統治期間,奧斯曼帝國日益繁榮。其領土在17世紀達到頂峰。
Ⅵ 為什麼二戰納粹德國不入侵土耳其
土耳其其實和納粹的關系不錯,甚至差點加入軸心國。這樣怎麼興兵攻打?
原因是1據「考證」,他們都有雅利安人的血統。2土耳其因為近代史中的經歷跟西方的感情不好。不過德國當時是後起之秀,所以沒怎麼參與那些事,它是個例外。一戰之後,「同病相憐」的它們反而更有了惺惺相惜之感。
再一個,二戰爆發後,土耳其是中立國中對納粹抱有好感的少數國家之一。它有不少資源對納粹有利,而英國等在它周圍的軍事力量和國內的反納粹勢力讓他不敢加入軸心國。而土的中立國地位對納粹是有很多好處的。因為,納粹在中東沒有足以制衡英法等的力量(地中海的制海權始終在英國手裡)。那麼如果土加入了軸心國,英法蘇很可能就在中東會師了。而土不加入,中立國的地位使得同盟國勢力無法接壤。一旦大戰全面爆發,北非戰場和高加索戰場被割裂。這對人力資源等相對同盟國來說較弱的軸心國好處更大。所以,土中立未必不是好事。那麼納粹沒必要再要它加入。
Ⅶ 二戰時德國為什麼沒有攻擊土耳其
熟悉二戰的朋友們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德國的戰力可謂是十分強大,依靠強大的空軍作為後勤支援,配合以“閃電戰”的思想,在地面機械化部隊的牽引下,得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攻陷了大半個歐洲,將戰車一直開到了英國附近,有包括法國和波蘭在內的歐洲大國被德國征服,此時的德國戰力可謂是十分強大。而土耳其位於亞洲西部的小亞細亞半島和巴爾干半島的色雷斯東部地區,地跨歐亞兩大洲,扼守土耳其海峽(黑海海峽),其戰略位置極為重要,歷來是各國戰爭時期的紛爭之地。而在整個歐洲都陷入一團戰火的狀況下,身為歐洲邊境的土耳其卻一直保持著中立的態度,而德國也貌似沒有對土耳其動手的行為,這不禁讓人產生了疑問。因為拿下土耳其德國軍隊既可以直接進軍中東,直取印度,又可以完成對蘇聯的戰略包圍,那麼為何一直到二戰結束都始終未見德國對土耳其動手呢。
最後也是德國自身的的原因,我們知道在一戰之後德國的軍工體系被肢解,但是其之後默默的悄然建設軍隊力量,這其中效果最為顯著的就是空軍,其次是陸軍,但是海軍卻一直是德國的弱項,由於海軍艦艇建設動靜太大,德國一直無法有效將其隱蔽,因此德國海軍水面艦艇的力量在歐洲來說是戰力比較弱的。而德國想要攻擊土耳其就必須要經過地中海,雖然英國戰力有損,但是海軍是其強項,而地中海也一直處在英國的保護之中,因此德國並沒有足夠的力量在海上去與英國抗衡,這也是不攻打土耳其的一個主觀原因的所在。
Ⅷ 二戰時土耳其為什麼不參戰
1、一戰時期,土耳其加入了德國一方,結果戰敗,喪失了大量的領土,所以對參戰存在顧慮。
2、歷史上,土耳其和俄羅斯一直都有領土糾紛,十次俄土戰爭的經驗教訓讓土耳其慎重。
3、土耳其沒有完整的工業體系,一旦參戰,就要受到德國的控制,難以擺脫。
所以,土耳其做出了偏向德國的中立,向德國提供資源
Ⅸ 土耳其二戰中有沒有被捲入
土耳其在二戰爆發後的1939年10月,和英、法締結了軍事互助同盟。法國陷落後,土耳其於1940年6月宣布中立,直到1945年才加入盟國對德國宣戰。
土耳其宣布中立的原因主要是擔心納粹的入侵,它在1941年春德國佔領巴爾干半島後迅速同納粹簽訂了友好協定。土耳其沒有公開反對納粹,而納粹也並未侵犯土耳其的邊境。總的來說在二戰期間土耳其就像走在綳緊的鋼絲上的雜技演員,努力在軸心國和盟國之間尋求平衡。
1945年2月,由於盟軍已將德軍驅逐出巴爾干半島,尤其是此時再不下手將得不到加入聯合國的機會,土耳其才對德國宣戰。
Ⅹ 二戰時土耳其為什麼不參戰
土耳其吸取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十次俄土戰爭的教訓,不敢再次輕易捲入戰爭。
土耳其人從此開始了對自己政務的管理,他們進一步鞏固安卡拉,並將其設為首都,廢除了伊斯蘭教君主政體。穆斯塔法·凱末爾成為新建立的世俗共和國的總統以及共和國人民黨。之後,他被授予「土耳其之父」的姓氏。阿塔爾圖克建立起民主政體。
阿塔圖爾克的繼任人,伊斯梅特·伊納尼小心翼翼地不讓土耳其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但戰爭結束後,土耳其卻發現自己成了美國的同盟國。
當時亞美尼亞邊境就是蘇聯邊界的標志,由於土耳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它成為對抗蘇聯的前沿陣地,故隨之開始接受美國援助。後來土耳其軍隊參加了韓戰,與美國的關系就更加密切了。此後不久,土耳其成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成員。
(10)為什麼土耳其不參加二戰擴展閱讀
土耳其共和國建立後,土政體始終為議會共和制,總統是象徵性的國家元首,並無太多實權。總統授權獲得議會多數席位的政黨領袖為總理,總理作為政府首腦,掌握行政權。
2017年4月16日,土耳其舉行修憲公投。計票結果顯示,支持修憲的比例為51.4%,修憲獲得通過,土政體將由議會制改成總統制,土耳其總理職位將被廢除,行政權完全移交給總統。總統可直接任命包括副總統和內閣部長在內的政府高官,還可以繼續擔任政黨主席。
此外,總統還可任命最高司法機關「法官和檢察官最高委員會」的多數成員。總統可以不經過議會批准頒布法令和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