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土耳其 » 土耳其皇帝怎麼失去帝位

土耳其皇帝怎麼失去帝位

發布時間: 2023-06-08 18:32:06

⑴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解體了,為何龐大的晚清最後卻沒被肢解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解體了,為何龐大的晚清最後卻沒被肢解?

在19世紀,西洋列強眼裡有兩個「病夫」:一個是東亞病夫大清帝國,一個是近東病夫奧斯曼帝國。並且在軍事裝備上,奧斯曼帝國的實力明顯強於大清帝國。但是奇怪的是:奧斯曼帝國在經過列強的瓜分以後,很快解體,而大清帝國滅亡的時候,還給後來的中華民國政權留下了一千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為什麼兩大帝國的遭遇相同但結局卻不同?

而大清帝國在軍事征服中原的同時,也意識到了華夏文明的重要性。於是清朝皇帝接受了儒家,而儒家知識分子也認同了清朝的統治。同時,清朝皇帝通過藏傳佛教等手段,將藏地、內外蒙古聯繫到了一起,而後通過軍政手段掌握了西域。文化紐帶將大清帝國凝聚在了一起,因此,西洋人想要瓜分中國,即便是清朝朝廷願意讓步,民間也會自發出現抵抗運動。比如義和團運動就是典範。這算是清朝沒能被肢解的另一大原因。

⑵ 土耳其從什麼時候開始沒有皇帝

土耳其不叫皇帝叫蘇丹,土耳其從拜占庭 東羅馬時期就是政教合一,二十世紀初被廢除。

⑶ 昔日強大的奧斯曼土耳其是如何淪落成為歐洲病夫的

公元1681年,奧斯曼土耳其獲得了右岸烏克蘭的宗主權。此時的奧斯曼土耳其的疆土面積已到達最大。1683年奧斯曼土耳其與歐洲數個基督教國家開戰,圍攻奧地利維也納失敗。這是奧斯曼帝國第二次圍攻維也納,上一次圍攻維也納是1529年。不同的是,上一次是圍攻無果主動撤退,這一次卻是奧斯曼帝國大敗。之後奧斯曼軍隊遭遇了一系列失敗,一直到1699年,參戰各方均無力再戰,奧斯曼帝國與奧地利極其盟邦簽署了《卡爾洛維茨條約》,這場戰爭才結束。

《卡爾洛維茨條約》不僅意味著奧斯曼帝國擴張的終結,還意味著奧斯曼帝國開始走向衰落。條約規定,匈牙利不再屬於奧斯曼帝國,奧斯曼帝國因此喪失了大片領土。

這只是開始,之後的兩百多年,奧斯曼帝國屢戰屢敗,領土不斷萎縮,直至最終崩潰。19世紀初期,拿破崙就稱其為「歐洲病夫」。

之前奧斯曼帝國幾乎是吊打歐洲各國,就在第二次維也納戰敗前,哈布斯堡還需要向奧斯曼帝國納貢。黑海是奧斯曼帝國的內湖,大半個地中海也歸奧斯曼帝國所有。就連東南亞蘇門答臘島上的亞齊也承認奧斯曼帝國的宗主權。

為什麼僅僅過了兩年,奧斯曼帝國就從巔峰走向了喪師失地的境地?為什麼在之後的兩百多年時間,奧斯曼帝國沒能再續輝煌,而是苟延殘喘直至崩潰?

單純了解一次戰爭,或者某一段歷史,顯然無法回答上面的問題。我們只有了解奧斯曼帝國的整個歷史,才有可能理解這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

然而在西方中心論的話語下,奧斯曼帝國的歷史充斥著各種刻板印象。卡羅琳·芬克爾教授試圖打破人們的刻板印象,盡量以一種更加中立的角度敘述這段歷史,她推出了自己的著作《奧斯曼帝國:1299-1923》。這是英語世界第一本大量運用奧斯曼土耳其語原始材料寫成的奧斯曼通史,在土耳其大受歡迎。

卡羅琳·芬克爾是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奧斯曼史博士,奧斯曼研究專家。她在伊斯坦布爾生活了15年之久,對土耳其有著深刻了解。

《奧斯曼帝國:1299-1923》講述了奧斯曼帝國自13世紀末建國起,至1927年土耳其國父穆斯塔法·凱末爾發表偉大演說之間的悠久歷史。為我們展現了奧斯曼帝國登上霸主之位,到一步步淪為歐洲病夫,直至最終崩潰的歷史脈絡。

縱觀奧斯曼帝國六百餘年的歷史,我們會發現,軍制、稅制以及認同感,這三樣東西與奧斯曼帝國的興衰有著密切的關聯,幾乎左右著帝國的興衰。

一、從帝國支柱到叛亂之源的禁衛軍

禁衛軍是奧斯曼帝國的一支特色軍種,在帝國不斷崛起的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最初,奧斯曼軍隊只是一支掠奪聯盟,其成員很雜,宗教色彩很淡,其中有大量的基督徒。

隨著征服疆域的擴大,奧斯曼開始採用少年徵兵制度,建立了禁衛軍。

奧斯曼人征發十幾歲的少年,對他們進行軍事訓練以及文化教育,灌輸效忠蘇丹的信念。這些少年大多來自基督教家庭,主要是巴爾乾地區。進入禁衛軍的少年會被強制改宗。

禁衛軍被視為「蘇丹的奴僕」,成了奧斯曼帝國的主力,在帝國擴張的事業中功不可沒。治理帝國的官員,也基本上來自禁衛軍。

然而禁衛軍是一把雙刃劍。一代蘇丹去世後,他的繼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就必須討好禁衛軍。通常的做法就是給予賞賜,比如出征前發錢,征服新區域後分戰利品。

於是,禁衛軍的勢力越來越膨脹,甚至能夠廢立蘇丹。

18世紀的時候,禁衛軍勢力很大,但戰鬥力卻已經很弱了,完全淪為烏合之眾。大量閑雜人員混進了禁衛軍,領著薪水,但訓練幾乎沒有。而兵變卻愈發頻繁,只要不合意就發動兵變,禁衛軍已成為帝國的癰疽。

此時的奧斯曼帝國,面對北方新興強敵俄羅斯,毫無抵抗力。蘇丹塞利姆三世試圖改革,結果卻命喪禁衛軍之手。

19世紀上半葉,馬哈茂德二世終於廢除了禁衛軍,成立了新軍,展開改革,然而為時已晚。

長期以來,為了維持禁衛軍的忠誠,帝國的財政已經耗盡,而禁衛軍的頻繁兵變引發的混亂,更是破壞了經濟和國家的統一。

17世紀末,為了應對國內外的危機,獲取更多的財政收入,奧斯曼帝國不得不飲鴆止渴,進行了稅制改革,結果導致了更加嚴重的後果。

二、不完善的稅制與地方豪強的出現

1683年,奧斯曼帝國與哈布斯堡王朝開戰。維也納圍城戰敗後,奧斯曼遭遇了一系列失敗。

此時奧斯曼帝國的財政已經枯竭,財政枯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戰爭開支、用於皇室的奢靡開支、全球商路變化導致貿易壟斷收入劇降等等。

為了應對危機,帝國進行了稅制改革。所謂的改革就是將包稅制的三年期限改為終身制。

所謂的包稅,就是將一個地區的稅收權拍賣給個人,這個人先掏錢給帝國政府,然後他再向地區征稅,以獲得差價來為自己謀利。

這種稅制本身就很落後,原本的三年期限,還可以稍微防止地方勢力坐大。但是為了應對危機,包稅變成了終身制後,一些地方勢力迅速膨脹,成為地方豪強,擁有了跟中央叫板的實力。

時間一久,地方豪強就可以截留稅收,奧斯曼帝國不得不派兵鎮壓豪強。而用兵就意味著要消耗更多的財政收入,也就不得不將更多地區的包稅期限變成終身制,由此陷入惡性循環。

地方豪強實力的膨脹,不僅消耗了帝國的實力,而且導致了分離主義。

19世紀,一些地區獨立,跟地方豪強的實力膨脹有著很大的關系。比如埃及、敘利亞、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希臘等地。

財政收入不足以及對外戰爭的失敗,還導致了另一個嚴重後果。帝國不得不向西方列強借外債,也就給了列強干涉內政的理由。

19世紀後期,奧斯曼帝國其實已經淪為半殖民地。帝國政府欠著大量外債,國內大量產業也都掌控在西方列強手裡。地方豪強更是成為列強用來對付帝國政府的工具。比如巴爾干半島諸多國家的獨立背後,就有西方列強的操縱。

奧斯曼帝國之所以還能存續,完全是由於列強之間的矛盾,他們需要在這里維持勢力平衡。

三、認同危機

卡羅琳·芬克爾在敘述19世紀的奧斯曼帝國時,強調了認同危機。事實上,從整個敘述來看,認同危機從奧斯曼帝國建立時就存在。

奧斯曼帝國的起始時間被定在1299年,這個時間是奧斯曼人自己定的。這年並沒有發生什麼重大的有意義的事情,純粹是因為吉利。按照伊斯蘭歷法,這一年是700年,一個新紀元的開始。將建國時間設在這一年,就是為了增強認同感。

事實上,奧斯曼人第一次現身史書,是在1301年,奧斯曼軍隊在一次戰役中擊敗了拜占庭軍隊。

為了證明建國的合法,奧斯曼帝國史學家在15世紀編造了一個夢:第一任蘇丹在聖人家中留宿時,夢見肚臍上長出一棵大樹,樹蔭籠罩了全世界。聖人解釋說,這意味著真主將皇帝的寶座賜予你和你的子孫。

14世紀,奧斯曼只是西亞地區諸多土庫曼部落中的一支。他們不斷吞並周邊的其他小國,到了14世紀末,成為最具威脅的力量。為了提高自身血統的高貴,奧斯曼人自稱祖先來自土庫曼的烏古斯部落,實際上這無法考證。

攻佔君士坦丁堡後,奧斯曼帝國以羅馬帝國繼承者自居,暫時得到其治下的基督徒的認同,但是西方國家是完全拒絕的。

1478年,克里米亞汗國成為奧斯曼帝國的附庸,帶來了一項政治資產,就是克里米亞汗國是成吉思汗的後裔。

但是在伊斯蘭世界,奧斯曼帝國依然有很多競爭者,比如伊朗的薩法維王朝,埃及的馬穆魯克。

16世紀,奧斯曼帝國消滅了馬穆魯克王朝後,獲得了聖地保護者的稱號,算是得到了一半穆斯林的認同。而另一半穆斯林,薩法維王朝依然不認同奧斯曼的領導地位,雙方打了幾百年。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封建王權逐漸不再被認同。

19世紀,民族主義泛濫,奧斯曼帝國境內生活著許多民族,並沒有一個主體民族。由於帝國之前實行宗教寬容政策,雖然伊斯蘭教被奉為國教,但穆斯林並不佔主體地位。在西方列強的操縱下,地方豪強的慫恿下,奧斯曼帝國境內分離主義愈演愈烈。

為了應對認同危機,奧斯曼帝國先後提出奧斯曼、伊斯蘭、泛土庫曼等等身份,希望獲得民眾廣泛認同,但全都失敗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帝國的領土所剩無幾,人口結構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此時凱末爾提出的土耳其人身份獲得了普遍認同,也鑄就了現代土耳其國家。

不過,曾經地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奧斯曼帝國已經不復存在了。

四、奧斯曼帝國到底因為什麼而衰落?

卡羅琳·芬克爾在《奧斯曼帝國:1299-1923》的敘述中,軍制、稅制以及認同感是驅動奧斯曼帝國擴張的三駕馬車,當帝國擴張結束時,這三架馬車卻沒能維持帝國的持續發展。

當奧斯曼帝國走向衰落時,歷代蘇丹都力圖改革,想跟上世界發展的潮流,維持帝國的榮耀,這三架馬車已經成了阻礙。

但是,軍制、稅制和認同感的落後並不是導致奧斯曼帝國衰落的原因,這三者的落後其實是奧斯曼帝國衰落的表現。帝國的衰落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對比一下東方的中國,奧斯曼帝國一直在跟西方接觸,而且很早就開始向西方學習,但最終依然淪落到任人宰割的境地。而東方的中國,在19世紀後期才開始學習西方,最終也淪為了半殖民地,結局非常相似。

兩國有相似性,經濟結構上都是以農業為主體,政治體制上都是專制王朝。無論是早改革,還是晚改革,兩國都沒有及時觸及最根本的經濟層面,也就是沒有跟上工業化的腳步。這是兩國落後的根本原因。

改革僅僅局限於軍事技術層面,後期則是全盤照搬了西方政治體制。但是落後的農業經濟根本無法支撐這種改革,最終導致了兩國都淪為了半殖民地國家。

只是中國相對幸運一些,在認同感上沒有太大問題,也就避免了奧斯曼帝國分裂為40餘國的下場。

⑷ 土耳其鄂圖曼皇帝跟俄國沙皇在中世紀發生了幾次領土戰爭。記得有一次鄂圖曼皇帝把俄國沙皇打的四處竄逃。

鄂圖曼即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奧斯曼是土耳其發音,英文發音就是鄂圖曼。所以歐美人稱土耳其人為鄂圖曼人。其與俄國之間的領土戰爭主要是俄土戰爭,是指17-19世紀俄國與奧斯曼土耳其之間為爭奪高加索、巴爾干、克里米亞、黑海等進行的一系列戰爭,其中重要的有10次。俄土之間的戰爭斷斷續續前後共長達241年,平均不到19年就有一次較大規模的戰爭,是歐洲歷史上最長的戰爭系列,奧地利、英國、法國、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國也先後參與其中。戰爭的結果是俄國擴大了疆土,土耳其逐漸衰落。
其中,在第三次俄土戰爭中,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戰敗於俄國境內的波爾塔瓦,撤退至奧斯曼帝國,請求蘇丹協助抗敵。1711年,沙皇彼得一世親征普魯特河,陷入土耳其和克里米亞韃靼人軍隊的重圍。戰爭以俄國失敗告終,其被迫放棄亞速,並需拆毀亞速海沿岸的防禦工事。

⑸ 拜占庭帝國是怎麼興起與滅亡的

拜占庭帝國始於羅馬分裂,被奧斯曼帝國滅亡。

3世紀後期,羅馬皇帝戴克里先引入了四頭制的制度來更有效地管理龐大的羅馬帝國。他將整個帝國分為兩部分,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就是日後的拜占庭帝國。

6世紀時東羅馬的主要敵人是它的傳統的老敵人:波斯人、斯拉夫人和保加爾人。神學的爭論,比如對基督一性說的爭論也是帝國的重要話題。

但東部帝國並沒有忘記它在西部的根。在查士丁尼一世和他的傑出的將軍貝利薩留的領導下東帝國甚至奪回了它在西部喪失的部分省份:義大利的大部地區、北非和西班牙。

拜占廷帝國在9、10和11世紀初達到了它的頂峰。在這段被稱為「黃金時期」的幾個世紀里,拜占廷帝國抵抗了羅馬教廷撤銷佛迪奧斯為教主的要求,獲得亞得里亞海的制海權,佔領了義大利的一部分和保加利亞的大部分。

11世紀和12世紀來自神聖羅馬帝國的德意志人和來自西西里島和義大利的諾曼人不斷攻擊拜占廷帝國,並對拜占廷帝國的省份進行掠奪。

當奧斯曼帝國建立後除一些港口城市外拜占廷帝國幾乎所有的其他地方都被奧斯曼帝國佔領了。

1453年5月29日,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率軍攻入君士坦丁堡(今為伊斯坦布爾),拜占廷帝國正式滅亡。

(5)土耳其皇帝怎麼失去帝位擴展閱讀:

滅亡之戰:

君士坦丁堡戰役是發生在公元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滅亡拜占庭帝國的攻城戰,此戰是典型的要塞攻防戰,也是世界歷史上一次令人震撼的戰役。

1451年穆罕默德二世即位土耳其蘇丹,1452年君士坦丁堡周邊地區紛紛被土軍攻陷,君士坦丁堡實際已成孤城。君士坦丁堡戰役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滅亡拜占庭帝國的攻城戰。

15世紀初,衰落的拜占庭帝國領土,只剩下首都君士坦丁堡及其附近若干城市,以及被土耳其軍隊切斷了聯系的伯羅奔尼撒地區,君士坦丁堡實際上已是一座孤城。

1453年初,土耳其蘇丹穆罕默德二世親率軍8萬,輔兵2萬,戰艦320艘,從海陸兩麵包圍並企圖佔領君士坦丁堡,徹底滅亡拜占庭帝國。

君士坦丁堡位於博斯普魯斯海峽西岸的一個海岬上,整個城市呈三角形,北面是金角灣,南面是馬爾馬拉海,沿海地區築有防禦工事,金角灣有兩層城牆。城外是一條深100英尺的壕溝。城內駐軍僅8000人左右,海上有一支由20多艘大帆船組成的艦隊。

4月6日,土耳其軍隊從西面發動對君士坦丁堡的強攻,他們用火炮、攻城錘和投石器猛烈破擊城牆,並填平壕溝,架設雲梯,還在城牆下挖掘坑道。

君士坦丁堡軍民在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帕萊奧古斯率領下頑強抵抗,粉碎了土軍從西面的進攻。拜占庭帝國的海上援軍也沖破了土耳其軍在海峽上的封鎖。

穆罕默德二世改變進攻謀略,他買通熱那亞商人,假道熱那亞人所控制的加拉太地區,潛入金角灣內,以便水陸夾擊。他調動軍隊5萬,並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金角灣之間鋪設一條長1.5公里的圓木滑行道。

然後在一夜之間將80艘輕便帆船拖上海峽岸邊,用人、畜和滑車拉過山頭,再從斜坡上滑進金角灣。又在金角灣最窄處架設浮橋,在橋上配置了火炮。

5月29日,土軍從海陸兩面對君士坦丁堡發起總攻,一面在金角灣用火炮破壞防禦工事和轟擊防守船隻;在西面,穆罕默德二世指揮數萬軍隊從多處突入城堡。

君士坦丁堡軍民浴血奮戰,誓死保衛城堡,但終因寡不敵眾,彈盡糧絕,城堡最後被陷。延續了上千年的拜占庭帝國至此滅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拜占庭帝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君士坦丁堡戰役

⑹ 君士坦丁堡,是被那個國家滅亡的

羅馬帝國在君士坦丁大帝的時代遷都君士坦丁堡,日後走向分裂,最後終於分裂為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東部帝國經歷了日後1000年的興衰演變,慢慢變弱。最後被十字軍洗劫了君士坦丁堡,進入拉丁帝國時期,當真正的拜占庭(東羅馬的別稱)王室再次掌權時,帝國已經成為小國了。這時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興起了,公元1453年(好象是),土耳其軍隊攻破君士坦丁堡,將城市改名為伊斯坦布爾,東羅馬帝國滅亡。

所以說是被 土耳其 滅掉的。原因就是衰弱了

⑺ 領土廣袤的奧斯曼土耳其怎麼衰落的,是怎麼一步步被肢解的

輝煌的奧斯曼帝國在19-20世紀走到了歷史的盡頭。當奧斯曼帝國加入同盟國,捲入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意味著它作為砧板上的肉的命運以無法改變。

5、海峽被其他國家管理。黑海海岸基雷松之東、艾爾新疆、木施以西、比特利斯及凡湖以南歸亞美尼亞;包括達達尼爾海峽及博斯普魯斯海峽兩旁的「海峽地區」成為非軍事區,但協約國擁有對該地區的軍事行動權。美、英、法、意、日、俄六國組成「海峽管理委員會」,負責區內航運、燈塔管理及領航等事宜;原屬奧斯曼之阿拉伯及伊拉克地區領土割予英、法兩國,成立新的保護地。其中卡拉塔施及馬爾丁以南歸敘利亞,摩蘇爾以南歸伊拉克。

⑻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是怎麼回事

一樓的兄弟,你在搞笑,匈牙利、捷克都是從奧匈帝國分出來的,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沒有半毛錢關系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一戰時站錯了隊,站到德國一方,成了戰敗國

1920年8月10日,在法國的色佛爾與協約國簽訂了《色佛爾條約》,內容如下:

恰塔爾加線以西割予希臘,另外綏克至布哈尼耶以西主權暫歸土耳其,五年後(1925年)以公投決定是否並入希臘;

黑海海岸基雷松之東、艾爾新疆、木施以西、比特利斯及凡湖以南歸亞美尼亞;

包括達達尼爾海峽及博斯普魯斯海峽兩旁的「海峽地區」成為非軍事區,但協約國擁有對該地區的軍事行動權。美、英、法、意、日、俄六國組成「海峽管理委員會」,負責區內航運、燈塔管理及領航等事宜;

原屬奧斯曼之阿拉伯及伊拉克地區領土割予英、法兩國,成立新的保護地。其中卡拉塔施及馬爾丁以南歸敘利亞,摩蘇爾以南歸伊拉克


黃色部分為允許保留的,其他的全部割讓了


此後,1920年凱末爾推翻了皇帝,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國,帝國灰飛煙滅

⑼ 沙皇俄國、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等四大帝國覆滅順序

1917年二月革命後沙皇俄國覆滅
1918年 奧匈帝國 覆滅
1919 年 德意志帝國覆滅
1922年 奧斯曼土耳其覆滅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82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24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48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9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53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06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62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54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8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