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土耳其 » 土耳其為什麼要殺賽義夫

土耳其為什麼要殺賽義夫

發布時間: 2023-06-26 17:38:38

Ⅰ 俄羅斯帝國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十戰之仇是怎樣的

俄羅斯帝國與奧斯曼帝國十戰之仇

1453年5月29日,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十一世殉國,羅馬鷹旗倒下,國祚長達千年的拜占庭帝國徹底滅亡。

1469年,莫斯科公國大公伊凡三世與拜占庭帝國末代公主索菲亞結婚。伊凡三世正式宣布莫斯科公國是拜占庭帝國的繼承者,並以拜占庭雙頭鷹為國徽。

第一次俄土戰爭:

為取得黑海的出海口,彼得大帝親政後發動了對土耳其帝國的遠征,在土耳其帝國與克里木汗國的拚死抵抗下,彼得大帝的遠征徒勞無功。



第二次俄土戰爭:

1696年,在吸取第一次遠征的教訓後,彼得大帝發起對奧斯曼帝國的第二次遠征。本次戰爭,俄國奪取了亞速要塞及附近地區,為向黑海擴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三次俄土戰爭:

1711年,彼得一世率兵親征土耳其,卻陷入土耳其和克里木汗國軍隊的重圍,最終戰爭以俄國放棄亞速要塞而告終。

第四次俄土戰爭:

1735年,俄國大破土耳其帝國,迅速攻佔亞速要塞,但是,在瑞典的威脅下,俄國被迫放棄擴大戰果。

第五次俄土戰爭:

1768年10月6日,土耳其帝國主動對俄國宣戰,此時俄國在女皇葉卡捷琳娜統治下國力強盛。俄國名將魯緬采夫和蘇沃洛夫大破土軍,控制了克里木汗國,奪取了刻赤海峽附近地區。



第六次俄土戰爭:

1787年,土耳其帝國再度對俄國宣戰,依然是俄軍所向披靡。俄國正式吞並克里木汗國,俄國國界向土耳其一方大大推進。

第七次俄土戰爭:

1806年,在拿破崙的支持下,土耳其再次對俄國宣戰。此時俄軍主力要應對拿破崙,只能派出偏師抵抗土耳其。但在巴格拉季昂和庫圖佐夫的指揮下,俄軍偏師擊敗了土耳其,俄國從土耳其手裡獲得比薩拉比亞和西喬治亞。



第八次俄土戰爭:

1828年4月26日,俄國對土耳其宣戰,在俄軍的進攻下,土耳其軍隊依然不堪一擊。依然西方列強的干涉,土耳其與俄國求和、避免了亡國的命運。

第九次俄土戰爭:

為控制黑海、吞並土耳其,俄國挑起戰爭。1854年,為避免俄國全面吞並土耳其,英法介入戰爭、全力支持土耳其。在英法的打擊下,俄軍慘敗,沙皇尼古拉一世自殺,俄國被迫簽訂城下之盟。

第十次俄土戰爭:

1877年4月24日,俄國以支持塞爾維亞、黑山為名義,再度向土耳其宣戰。腐朽的土耳其軍隊無力抵抗俄軍,只能依靠英國與奧匈帝國的干涉而苟延殘喘。在將巴爾干半島變成勢力范圍後,俄國見好就收,與土耳其議和。

Ⅱ 誰知道關於「亞美利亞大屠殺」的資料

亞美尼亞大屠殺

1915年4月24日傍晚,在奧斯曼帝國的首都伊斯坦布爾,數百名亞美尼亞社會領導人被政 府圍捕並殺害,這一事件是對亞美尼亞種族實施大規模屠殺的前兆。接下來發生的慘劇,是20世紀第一起滅絕種族的大屠殺。據亞美尼亞方面的史料記載,1915年至1923年期間,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對亞美尼亞人實施了慘無人道的種族滅絕政策,導致150萬亞美尼亞人死亡。

19世紀中期,曾經盛極一時的奧斯曼帝國氣數將盡。奧斯曼帝國把國家分裂歸咎於亞美尼亞等民族與外部勢力勾結,決定「攘外必先安內」。一戰時任土耳其內政部長的塔拉特·帕夏說:「要一勞永逸地解決亞美尼亞問題,就必須從肉體上消滅亞美尼亞這個種族。」 1914年,奧斯曼帝國主動與德國結盟,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同盟國的一員。戰爭期間,德國向土耳其提供了軍事援助。土耳其人在戰爭中要與基督教國家俄國交戰,由於擔心國內信奉基督教的亞美尼亞人會揭竿而起,站在敵人一邊,青年土耳其黨領導人制定了一項滅絕人性的屠殺亞美尼亞人的殘暴計劃。

1915年初,奧斯曼土耳其政 府開始逐步清除國家軍隊里的亞美尼亞人,發配他們去當築路工或苦力,直到勞累而死,甚至被槍殺。一些亞美尼亞人還被迫在臨死前自掘墳墓。 1915年4月24日傍晚,政 府開始實施下一步計劃:殺害居住在伊斯坦布爾的亞美尼亞政治、文化精英。因為這些人很可能是反種族滅絕運動的組織者。 截至1915年5月,這一地區亞美尼亞男性人口已經被消滅殆盡。

接下來的幾個月里,政 府下令將所有亞美尼亞人驅逐出境。事實上,「驅逐」只是一個相對好聽的借口。在這次事件中,成千上萬名婦女、兒童和老人被迫離開家園,徒步跋涉數百英里。一路上,很多人由於疾病和飢渴橫屍荒野,其他人則被軍隊組織的「屠宰營」殘忍殺害。年輕的亞美尼亞婦女被賣到土耳其人家裡做奴役,更多的亞美尼亞人在這場暴行中被弔死、槍殺,甚至燒死。無數嬰兒被活活摔死,年齡大一些的兒童則被毒死,連教堂也被夷為平地。少數逃過一劫的亞美尼亞人來到了敘利亞北部,被送進骯臟的難民營,隨後又被發配到沙漠,乾渴而死。

1915年5月底,土耳其中央下令將全部亞美尼亞族裔「押運」到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的沙漠地帶。流亡者中的婦女或低齡兒童被掠為奴隸,其餘的在歷經劫掠、屠戮之後,抵達敘利亞時已不足原先數目的20%。而在那裡等待他們的依然是無止境的飢餓、疾病和勞碌。兩個月後,同樣的命運也落在土耳其西部省份的亞美尼亞人頭上,他們的遭遇與東部的亞美尼亞人一模一樣:精英人物先被斬殺,殘餘人口又被強擄。而且,在押運過程中,悶罐車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被大規模使用。沙漠中,土耳其政 府沿幼發拉底河建立了25個集中營,70萬人被不斷地從一個集中營轉運到另一個集中營。直到1916年4月,這些集中營最終被一個個「清掃」干凈,最後的倖存者也被斬草除根。

1915到1918年間,大約有100萬亞美尼亞人被殺害,這是土耳其當局籌劃的種族滅絕政策的一部分。在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與會各國代表強烈譴責了屠殺亞美尼亞人的罪行,迫於國際壓力,土耳其法院依據其國內法缺席審判了屠殺事件的肇事者,包括前內閣部長和政黨領袖,並將肇事者判處死刑或無期徒刑。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土耳其又掀起了新一輪的民族主義運動,結果,倖存下來的亞美尼亞人又有一大批慘遭殺害。截止到1923年,又有數十萬亞美尼亞人被殺戮。 希特勒曾說過:「現在還有誰會談起亞美尼亞人的滅絕?」

種族大屠殺之後,倖存下來的幾萬名亞美尼亞人來到世界各地定居,他們的後代今天依然生活得很好。1922年,大屠殺的元兇塔拉特·帕夏在柏林被大屠殺倖存者亞美尼亞人所羅門·特利里揚刺殺。1948年12月9日,聯合國大會經過多年努力通過了《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以下簡稱《防滅公約》)。公約第一條明確規定:「締約國確認滅絕種族行為,不論發生於平時或戰時,均系國際法上的一種罪行,承允防止並懲治之。」

亞美尼亞位於外高加索南部,與土耳其東部接壤,在歷史上曾被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統治。據亞美尼亞方面的史料記載,1915至1923年期間,奧斯曼帝國對亞美尼亞人實施了慘無人道的種族滅絕政策,導致150萬人死亡。

亞美尼亞人提出「大屠殺」的根據是由兩位著名的歷史學家撰寫的人稱「藍皮書」的一份報告,題目是「奧斯曼帝國時期亞美尼亞人受到的遭遇1915-1916年」。「藍皮書」有150處引用了「大屠殺」證人的表述,稱奧斯曼帝國對亞美尼亞人的鎮壓始於1877年的俄羅斯-奧斯曼戰爭之後。報告中有如下的描述:大屠殺之前,亞美尼亞男子和他們的家庭往往會接到被驅逐的命令,命令通知他們被驅逐的目的地和時間。如果有人不到規定地點的話,奧斯曼政府的安全部隊就會搜查他的家,然後把他投入監獄,最後在不通知他們家屬的情況下就把這名「犯人」轉移到摩蘇爾或者巴格達的一家監獄。被關押的這些亞美尼亞人的結局通常是幾百個人一組地被用鏈條綁在一起,然後帶到空曠地帶執行大屠殺……

奧斯曼士兵在搜查亞美尼亞村莊時,還會告訴亞美尼亞婦女,如果她們和穆斯林男子結婚、改信伊斯蘭教的話,就可以免遭被驅逐的命運。盡管如此,還是有數萬名亞美尼亞婦女被迫踏上了遷徙之路,成千名亞美尼亞婦女在途中因飢餓、缺水和傳染病而喪生。

作為「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的證據之一,當時奧斯曼帝國內政部長帕夏給迪亞巴克爾省長發的一份電報經常被引用。電報說,得知最近一段時間來,你省不加區分地對亞美尼亞和其他所有基督教徒實施大屠殺計劃。情報表明,在馬爾丁已經有700名亞美尼亞人和其他基督教徒在夜間被帶出城外後,像羊一樣遭到割喉殺害,估計目前已經有2000人死於這場屠殺。如果不迅速加以阻止,恐怕會擴大到其他地方。因此我命令:馬上停止這種可能對公眾輿論產生壞影響、並可能威脅到所有基督教徒生命的行為!

聯合國、歐洲議會、比利時、法國、希臘和俄羅斯均承認「亞美尼亞大屠殺」事件,稱這宗屠殺為「違反人性的罪行」。

聯合國於1978年將事件定性為「種族滅絕」。

歐洲議會20年來也一直在提「亞美尼亞大屠殺問題」。在去年10月6日公布的「土耳其進展報告」中談到了這一問題,希望土耳其政府就此問題與亞美尼亞達成協議,這為在土耳其加入歐盟的談判中提出這項要求埋下伏筆。

去年12月15日,就在決定正式啟動與土耳其的入盟談判前兩天,歐洲議會通過了一個譴責土耳其實施大屠殺的報告。英國、法國等國家紛紛要求土耳其政府承認對亞美尼亞人犯下的「大屠殺」史實。

其中,法國巴黎市議會一致通過一項決議,決定在巴黎市豎立一尊高6米的青銅雕像,紀念1915年「亞美尼亞大屠殺」的死難者。這項決議是在法國國民議會通過一項關於「法國公開承認奧斯曼帝國在1915年屠殺了生活在帝國境內的150萬亞美尼亞人」的決議後作出的。

國內看法 兩派觀點不一

塞利姆是土耳其海峽大學的老師,近15年來一直在研究奧斯曼帝國檔案。他表示,當時亞美尼亞人有組織的武裝反抗是事實,也沒有人否認他們和俄羅斯人的合作。但另一方面,不管法律上怎麼定義,「有計劃的滅絕」是存在的。研究發現,那些亞美尼亞人被從這片土地上趕走,並踏上沒有希望的旅途。作為一名歷史學家,塞利姆認為還歷史以本來面目是一個道德責任。

對於政府提出的由土耳其、亞美尼亞兩國歷史學家來共同調查研究的說法,塞利姆和其他一些學者認為這其實是浪費時間。因為檔案館不是實驗室,兩國歷史學家本來就是有傾向性的,讓一方來說服另一方似乎是不太可能的。相反,雙方受到的傷害可能更深。

塞利姆同時建議開放與亞美尼亞之間的邊界,邊界打開了,兩國關系自然而然地就會正常化。

另有一派認為奧斯曼帝國歷史上不存在種族屠殺一說,其代表人物是土耳其歷史學會會長尤素夫教授。

尤素夫表示,亞美尼亞人和奧斯曼帝國之間的不和與沖突早在1881年就開始了,期間受到了英國、法國、俄羅斯等國家的干涉。翻開這個時期的檔案就可以發現,在阿納托利亞東部的亞美尼亞人在俄羅斯人的支持下,對穆斯林村莊發動了襲擊,其後又開始了大規模的起義。

面對這種情況,奧期曼帝國決定把亞美尼亞人驅逐到其他地方。尤素夫教授稱,開始時,新教徒、天主教徒、寡婦和兒童不在被驅逐之列。南部阿達納市的2.5萬名亞美尼亞人只有1.7萬人被驅逐,這個例子很好地說明了歷史上並不存在「亞美尼亞大屠殺」。至於遷徙過程中的死亡現象,尤素夫把它歸咎於疾病,稱有20萬人死於疾病。

主動出擊 強硬策略進行「全球斗爭」

1923年推翻奧斯曼帝國後成立的土耳其共和國,一直堅決否認「大屠殺」一詞,指稱當時處於種族動亂時期,雙方互有傷亡。土耳其方面還表示奧斯曼帝國也留有官方文獻,證明在1916—1917年間,土耳其人也遭到亞美尼亞人屠殺,死亡人數在50萬人左右,因此拒絕向亞美尼亞政府及人民道歉。

當來自美國、歐盟等方面的壓力加大時,土耳其決定主動出擊,採取強硬的新策略。

土耳其大國民議會4月13日發表聲明認為,一些外國議會懷著政治目的對有關奧斯曼帝國亞美尼亞族人有爭議的歷史問題作出決定(通過「亞美尼亞大屠殺」法案),是對一個事實尚未弄清的歷史問題作出決定,這是不公正的。

土耳其議會在即將遞交給英國議會的信中,要求英國議會宣布「藍皮書」只是一個宣傳材料,不能作為歷史資料。這封信將在土耳其大國民議會所有550名議員簽名後遞交給英國議會。

土耳其總參謀部也宣布,將向公眾公開所擁有的近1000個文件。這些文件有奧斯曼語、土耳其語和英語3種語言,主要包括1914―1918年期間奧斯曼帝國政府部門之間的一些文書往來。

另外,土耳其副總理兼外長居爾也在4月13日舉行的議會會議上發表講話稱,土耳其將採取新策略進行「全球斗爭」,還歷史以真相。「歷史不會原諒那些在『亞美尼亞大屠殺』問題上毫無根據地譴責土耳其的人。」

而就在土耳其大國民議會舉行會議的當天,亞美尼亞外長奧斯卡尼揚發表講話指出,在「種族滅絕日」90周年之際,土耳其本應該更加慎重的,但它卻採取了反擊態度。他說,土耳其不僅想單獨篡改歷史,還想把它灌輸給其他國家。

與兩國政府針鋒相對的態度所不同,土耳其和亞美尼亞兩國人民卻希望盡早解決問題,發展兩國關系。據一項民意調查顯示,50.9%的土耳其人和62.7%的亞美尼亞人都希望兩國開放邊境。

新華網蘇黎世10月10日電(記者 劉國遠)亞美尼亞外長納爾班江和土耳其外長達烏特奧盧10日在蘇黎世簽署了關於兩國結束長期敵對狀態並實現雙邊關系正常化的協定。

雙方簽署的協定為兩國建立外交關系和開放封閉多年的共同邊界確定了時間表。按照協定,兩國還將建立一個共同委員會來調查和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發生的「亞美尼亞大屠殺」事件。不過,協定還須經過雙方議會的批准才能生效。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法國外長庫什內、歐盟負責安全和外交政策的高級代表索拉納等專程前來參加這次被認為是「歷史性的」簽字儀式。

亞美尼亞自1991年獨立以來一直沒有和土耳其建立正常外交關系。雙方主要在所謂的「亞美尼亞大屠殺」事件上存在分歧。「亞美尼亞大屠殺」是指1915年至1917年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150萬亞美尼亞人死亡的事件。土耳其歷屆政府均否認這是大屠殺事件。另外,在亞美尼亞同亞塞拜然的領土爭端中,土耳其一直站在亞塞拜然一邊。土耳其還於1993年關閉了與亞美尼亞的邊界,以示對亞塞拜然的支持。

在瑞士調解下,亞土兩國於8月31日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兩國將開始為建立外交關系而進行政治磋商。

同題報道: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段秀傑):土耳其外長達烏特奧盧和亞美尼亞外長納爾班江10日晚在瑞士經濟中心蘇黎世簽署有關實現雙邊關系正常化的和平協議,這意味著兩國間將結束持續近一個世紀的敵對關系。

當晚簽署的和平協議包括兩個協議,根據第一個協議兩國將正式建立外交關系,實現關系正常化,並在協議經本國議會批准生效後兩個月內開放共同邊境;根據第二個協議兩國將成立由歷史學家組成的國際委員會,共同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發生的所謂「亞美尼亞大屠殺」事件。

協議簽字儀式由瑞士外交部長卡爾米-雷伊(女)主持,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柯林頓(女)、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法國外長庫什內以及歐盟負責外交和安全事務高級代表索拉納均出席了儀式。

由於在所謂「亞美尼亞大屠殺」問題上存在分歧,土亞兩國一直沒有建立正常外交關系。2008年7月以來,兩國就改善關系問題在瑞士舉行多輪秘密談判。今年下半年,這一談判取得突破,兩國最終決定於本月10日在瑞士簽署和平協議。

Ⅲ 1513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和薩菲王朝為什麼發生戰爭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和薩菲王朝的伊朗都信奉伊斯蘭教,是中世紀西亞地區的兩個大帝國,但由於派別不同,爭奪宗教統治權和爭奪兩河流域領土的斗爭十分激烈。薩菲王朝奉什葉派為國教,土耳其則信奉遜尼派。在土耳其帝國內部有許多什葉派教徒,薩菲王朝利用自己的代理人在安納托利亞四處活動,鼓動叛亂反對遜尼派奧斯曼人的統治,對土耳其構成威脅。1513年,土耳其蘇旦塞利姆一世殘酷鎮壓了什葉派教徒的叛亂,屠殺5萬之眾,並乘機對伊朗的薩菲王朝發動了戰爭。

Ⅳ 卡扎菲的次子賽義夫活了下來,為何土耳其又發出對他的追殺令

賽義夫是利比亞前領導人卡扎菲的次子,跟土耳其有什麼深仇大恨,為什麼會遭到土耳其的追殺?回答這個問題,要從利比亞內戰開始說起。

2011年,利比亞反對派在西方煽動下,發生了顏色革命,推翻了卡扎菲政權,利比亞從此陷入動亂之中。

民族團結政府見狀喜出望外,緊緊抓住土耳其這個救命稻草,並且許諾只要自己渡過難關、一統天下;作為回報,利比亞大陸架的油氣資源雙方可以讓土耳其主導開發。

土耳其是中東軍事強國,介入後形勢急轉直下,勝利天平向民族團結政府傾斜,勝利在望的國民軍被打得落花流水。

雖然民族團結政府在土耳其支持下收復大片失地,但國民軍不甘心失敗,在俄羅斯支持下進行反擊,取得了一定勝利,利比亞局勢又進入膠著狀態。

在此情況下,利比亞前領導人卡扎菲的次子賽義夫給普京寫信,表示願意加入哈夫塔夫的國民軍,向國民政府開火。

卡扎菲雖然臭名昭著,但他在利比亞經營幾十年,還有很多死黨,賽義夫對於他們還有很大號召力;一旦賽義夫加入國民軍,對穆兄會主導的民族團結政府來說就不是什麼好事了。

所以一向想侵吞利比亞油氣資源的埃爾多安,就對他發布追殺令。

土耳其的追殺令引起國際社會強烈反響,因為賽義夫不是逃犯,雖然在2015年7月28日一審被判死刑,但當天利比亞國民代表大會又通過大赦法案對他進行了赦免;因此土耳其沒有理由剝奪人家的生命。

不過賽義夫目前處於俄軍保護之下,土耳其的陰謀想要達逞也絕非易事。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8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21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43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92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50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04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58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48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78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