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土耳其 » 土耳其進行曲時長多少

土耳其進行曲時長多少

發布時間: 2023-07-25 16:48:55

⑴ 有關貝多芬的資料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簡介
1770年生於德國波恩市,祖籍佛蘭德
貝多芬生平介紹
"竭力為善,愛自由甚於一切,即使為了王位,也不要忘記真理。" —— 貝多芬(1792年手記)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1770-1827) 偉大的德國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被尊稱為 「樂聖」。 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於萊茵河畔距法國不遠的小城—波恩。他出生於夫拉芒家族,一個音樂世家。他的祖父叫魯特維克,是波恩宮廷樂團的樂長,父親是一個宮廷男高音歌手。他的母親是一個女傭,一個廚子的女兒。貝多芬自幼便已顯露出他的音樂天才,父親急於褲敗把他培養成為一個像莫扎特那樣的神童,從小就逼著他學習鋼琴和小提琴,八歲時他已開始在音樂會上表演並嘗試作曲,但是,他在這段時期中所受的音樂教育一直是非常零亂和沒有系統的。
十二歲,他已經能夠自如地演奏,而且擔任了管風琴師聶費(1748-1798)的助手。就在這時他開始正式跟聶費學習音樂。聶費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天才的音樂家,他擴大了貝多芬的藝術視野,使貝多芬熟悉了德國古典藝術的一些優秀範例,並鞏固了貝多芬對崇高的目的的理解。貝多芬的正規學習和有系統的教養,實際上是從聶費的細心教導和培養開始的:聶費還引導他在1787年到維也納就教於莫扎特 。莫扎特聽過他的演奏之後,就預言有朝一日貝多芬將震動全世界。貝多芬到維也納不久便接到母親的死訊,他不得不立即趕回波恩。由於家庭的拖累,一直到1792年秋他父親死後,他才第二次來到維也納,但這時莫扎特卻已不在人世了。貝多芬第二次來到維也納後,很快地便贏得了維也納最卓越的演奏家(特別是即興演奏)的稱謂。以後,他先跟海頓學習,後來跟申克、阿勃列希貝爾格和薩利耶里等人學習。他在波恩通過同知識分子勃萊寧的交往,接觸到當時許多著名教授、作家和音樂家,並從他們那兒,受到"狂飆運動"的思潮影響。他的民主思想在法國大革命前幾年已臻成熟,但在革命年代中成長尤為迅速。
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進步的思想意識給他了很多啟發,從而奠定了他人文主義世界鄣幕.深信人類平等,追求正義和個性自由,憎恨封肆純前建專制的壓迫。盡管維也納古典樂派中的三位著名作曲家所處的生活年代相當接近,但是貝多芬的思想同海頓和莫扎特顯然並不屬同一個「時代」。海頓一生備受凌辱,他雖也偶而被激怒過,但卻總是逆來順受,當時進步的文學思潮和革命情緒都很少能使他激動,他的音樂同斗爭也是永遠絕緣的。莫扎特精神上遭受的苦難並不比海頓少,他勇敢於反抗,寧願貧困而不能忍受大主教的侮辱,但在他的音樂中,從那充滿陽光和青春活力的歡樂的背後,往往還是可以感覺得到一絲痛苦、憂郁和傷感的情緒。只有貝多芬,他不但憤怒地反對封建制度的專制,而且用他的音樂號召人們為自由和幸福而斗爭。貝多芬在波恩時期(1782-1792)的創作,大都是一些小型的鋼琴曲、重奏曲和歌曲等,這一時期可以說他還只是處於創作的准備階段。他在維也納最初十年(1792-1802)的創作,比較著名的作品也只有《悲傷》、《月光》和《克羅采》奏鳴曲及《第三鋼琴協奏曲》等。但在這期間,他對社會與政治諸問題又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也能意識到他要努力探尋的目標。1802-1812年,他的創作進入了成熟時期,這段時間後來成為他的"英雄年代"。
貝多芬創作活動的成熟過程表面看來是相當遲緩的,但實際上卻非常穩固。他三十歲時才開始寫第一部交響曲,而在象這樣年紀的莫扎特已經寫了四十部左右的交響曲了。
貝多芬生活道路非常坎坷,晚年失聰.他從1796年26歲時開始便已感到聽覺日漸衰弱,但直到1801年,當他確信自己的耳疾無法醫治時,才把這件事情告訴給他的朋友。但是,他裂清對藝術的愛和對生活的愛戰勝了他個人的苦痛和絕望--苦難變成了他的創作力量的源泉。在這樣一個精神危機發展到頂峰的時候,貝多芬以堅強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難他開始創作他的樂觀主義的《英雄交響曲》。《英雄交響曲》標志著貝多芬的精神的轉機,同時也標志著他創作的"英雄年代"的開始。
貝多芬在維也納的後一階段,由於歐洲正經歷著嚴重的政治反動時期,即梅特涅的反動統治特別的猖獗的時期,他的創作也暫時呈現頹勢(1813-1817)。從1818年起,在貝多芬一生的最後十年當中(1818一1827),他在耳朵全聾、健康情況惡化和生活貧困,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況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創作了《第九(合唱)交響曲》,總結了他光輝的、史詩般的一生並展現了人類的美好願望。
貝多芬於1827年3月26日在維也納辭世。死時沒有一個親人在他身旁,但是在同月29日下葬時卻形成了群眾性的一個浪潮,所有的學校全部停課表示哀悼,有兩萬群眾護送著他的棺樞,他的墓碑上銘刻著奧地利詩人格利爾巴采(1791-1872)的題詞:"當你站在他的靈柩跟前的時候,籠罩著你的並不是志頹氣喪,而是一種崇高的感情;我們只有對他這樣一個人才可以說:他完成了偉大的事業……。"
貝多芬是世界藝術史上的偉大作曲家之一,他的創作集中體現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個時代的進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義形象可以用"通過苦難--走向歡樂;通過斗爭--獲得勝利"加以概括。他的作品了既壯麗宏偉又極朴實鮮明,它的音樂內容豐富,同時又易於為聽眾所理解和接受。貝多芬的音樂集中體現了他那個時代人民的痛苦和歡樂,斗爭和勝利,因此它過去總是那樣激勵著人們,鼓舞著人們的鬥志,即使在現在也使人們感到親切和鼓舞。
貝多芬的作品有「月光曲」、「第九交響曲」、「第一交響曲」、「奏鳴曲」、「命運交響曲」、「庄嚴彌撒曲」等等,這些都是擺脫古典主義、展現自由、熱情奔放的美麗樂章。
關於貝多芬的課文:《月光曲》,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課書 語文 第8組 第26課。課文大意:講的是貝多芬到萊茵河邊上的小鎮時的一天夜晚,貝多芬在路上散步時候聽到一所茅屋有琴聲傳來,貝多芬進去後看見一位皮鞋匠在做鞋子,窗前的一位盲姑娘在鋼琴前,在他們的談話中貝多芬聽出盲姑娘想聽他彈琴,而沒錢去音樂廳聽,貝多芬聽到這里,就上前彈奏了那首盲姑娘剛剛彈的曲子,一曲彈完,盲姑娘贊嘆著,當盲姑娘問他是不是貝多芬,貝多芬並沒回答,說想再彈一首,貝多芬即興創作,彈出了一首《月光曲》,當皮鞋匠和盲姑娘聽得入神後醒來,貝多芬早就回了客店,他花了一夜功夫,譜寫了剛才彈的曲子《月光曲》。這是一篇多美的課文,特別是描寫月光曲的那段,把月光照在水面上........真是幽雅美麗!
[編輯本段]創作生涯
他的祖父原是荷蘭籍,移居德國後,曾任當地宮廷樂長。 父親是個男高音歌手,母親是宮廷御廚的女兒。
貝多芬生長的年代,正是約瑟夫二世實行"開明專制"的時期,波恩的統治者也實行了一些改良的措施。波恩成了當時德國啟蒙運動的中心地之一。
貝多芬一出生就開始了他與命運的抗爭。父親想開拓他的音樂天賦,總是把他當作神童一樣四處炫耀。四歲的時候,父親就讓他整天坐在洋琴(洋琴是一種形式和組織都類似於鋼琴的樂器,是在鋼琴出現之前的一種鍵盤樂器)前,或是把他和一把提琴一起關在一間屋子裡。父親總是用暴力迫使他學習。十一歲時,貝多芬加入了戲院的樂隊。十三歲時,他當上了大風琴手。他總算不厭惡音樂,這是非常幸運的事了。
從1781年起,貝多芬在劇院工作的同時,跟樂隊指揮奈弗學 習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和作曲法。
奈弗是位很有修養、傾向 於啟蒙運動的作曲家.指揮家,他對發展德國的民族歌劇、清唱劇都曾有過貢獻。
貝多芬通過向這位老師學習,認識到學習德國 民族音樂傳統的重要,並在奈弗的引導下也接受了啟蒙運動的影 響,
對德國當時的進步文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
貝多芬作為鋼琴家所具有的嫻熟技巧給所有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僅是一名成功的演奏家,也是一位優秀的教師。
他不久就成為一名多產的作曲家。他的作品頗受歡迎,二十五六歲時就能輕而易舉地把作品賣給出版商。
貝多芬將近而立之年時就有了失聰的先兆,這位年輕的作曲家為此不祥之兆而感到惴惴不安,這是可想而知的。一時間他竟想到了自殺。
貝多芬不斷地譜寫出大量的音樂作品。但是隨著時光的流逝,他對當時音樂觀眾所喜聞樂聽的音樂的關注日漸減少。但是他卻在不斷地獲得成功。
貝多芬快到50歲時已經完全耳聾。結果他不再登台演出,甚至變得更加孤獨怪癖。他並不象先前那樣多產,而且作品也給人以詰屈聱牙之感。那時他主要是為自己和一些理想的未來觀眾而作曲。據說,他曾對一位批評家說,他的作品「不是為你而是為未來的一代而創作的」。
如果說這位超乎時空的最富有天才的作曲家飽嘗了失聰的辛酸,不如說那就是對命運的一種最無情的嘲弄;如果說貝多芬不顧失聰的痛苦,以一種超人的毅力繼續保證了作品的質量,那麼這就是一種鼓舞人心的、近乎令人難以置信的功績。但是事實比想像的還要出人意料:實際上貝多芬在完全失聰的歲月里,譜寫出的樂章超出了他早期作品的水準。一般認為他在晚年的歲月里創作的作品是他一生中最偉大的傑作。他1827年在維也納去逝,終年57歲。
貝多芬創作了大量作品,其中包括九部交響曲,32部鋼琴奏鳴曲,五部鋼琴協奏曲,十部鋼琴小提琴奏鳴曲,一系列弦樂四重奏曲,聲樂曲,劇樂曲,以及許多其他樂曲。但是和他眾多的樂曲的數量相比,更重要的是其質量。他的作品把完美的想像和奔放的感情有機地融為一體。貝多芬用自己的演奏扣動了人們的心弦,他們再也不認為器樂是一種次要的藝術。
貝多芬是一位頗具有創造性的作曲家,他給音樂帶來的變化中有許多已經產生了流芳百世的效果。他擴大了管弦樂隊的規模,增加了交響曲的長度,擴大了它們的領域。他證明了鋼琴具有極其廣泛的用途,為使它成為第一流的樂器做出了貢獻。貝多芬代表了音樂從古典式向浪漫式的轉變。他的作品給許多富有浪漫色彩的樂曲帶來啟迪。
貝多芬對許多後來的作曲家都有很大的影響,其中包括各種風格不同的人,如勃拉姆斯、瓦格納、舒伯特和柴柯夫斯基。他還為柏遼茲、古斯塔夫、馬勒、斯特勞斯等許多人開辟了道路。
貝多芬在本冊中的名次看來顯然應排在任何其他作曲家之首。雖然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幾乎和他同享盛名,但是貝多芬的樂曲比巴赫的樂曲擁有范圍更廣、數目更多的聽眾,而且貝多芬做出的眾多革新比巴赫的作品對後來的音樂發展具有更為深刻的影響。
一般說來,用語言表達政治思想和道德思想能比用音樂表達得更容易、更清晰,因此文學是一個比音樂更具有影響的藝術領域,就是根據這個道理,雖然貝多芬是音樂史上最傑出的人物,但還是比莎士比亞排得低些,(非常錯誤,音樂是藝術的最高形式!音樂抽象到了無形,只存在於時間中,一切藝術形式都是趨向於音樂的形式發展的,從某種意義上說,音樂已經超過的所有藝術的形式)在比較貝多芬和米開朗基羅時,我深受這樣事實的影響:大多數人聽音樂遠比看畫和雕像所花的時間多。因此我認為一般說來音樂作曲家比畫家和雕塑傢具有更大的影響,如果兩者在各自的領域里都享有同樣的盛名。總而言之,大體上把貝多芬排在莎士比亞和米開朗基羅之間看來是再合適不過了。
貝多芬的交響曲是交響曲中的極品中的極品。《第三交響曲》的結構最為嚴謹,復雜,《第五交響曲》的思想性最為深刻,《第九交響曲》的氣勢和規模最為宏大,同時也為後世指明的音樂發展的方向。以表現革命斗爭的英雄為中心,他把英雄的主題放在他交響曲創作中的首位。從貝多芬的《第三交響曲》、《第五交響曲》、《第六交響曲》、《第七交響曲》、《第九交響曲》中,我們都可以看出這些作品從各個不同的側面描繪了英雄的活動與思想、英雄與革命斗爭、英雄與大自然、英雄與人民、英雄與勝利、英雄與他的內心世界等等,這些富於英雄性的音調,把英雄塑在人民中間,表現了他們為實現正義的事業而戰斗,甚至犧牲自己,直到贏得斗爭的勝利。
貝多芬的交響曲創作多採用擴充的奏鳴曲形式,他的創作構思寬廣、宏偉,思想深邃,形象對比鮮明,豐富多樣,在曲式的處理上都達到了作品整體上的高度統一,在創作之中把原交響曲中的第三樂章小步舞曲改為諧謔曲,把歌劇中對人世間矛盾沖突通過斗爭取得勝利的戲劇性表現手法運用到交響曲中,在《第九交響曲》中甚至加入了合唱,擴大了交響曲的表現能力與氛圍。另外,在交響曲的創作中,貝多芬在配器方面作了大膽的創新,確立單簧管在樂隊中的地位,在《第九交響曲》中使用四支長號等等,形成了一個新穎的風格,開始了一個新的領域,用這種創新的音樂形式充分表達了他的內心世界,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進步思潮,將歐洲古典樂派的音樂發展到了最高峰,開創了19世紀歐洲浪漫主義音樂之先河。
但貝多芬最後的晚年是他一生最悲慘、最痛苦的年月,孤寂和貧困的威脅使他窮愁潦倒,孑然一身,1827年3月26日病逝於維也納。
據說在他臨終的一刻,暴雨雷電交加,貝多芬舉起乾枯的手臂向天空作最後的奮擊。這種生命不息戰斗不止的精神,全部貫注在他那些不朽的巨作中。
貝多芬是人類藝術上最偉大的創造者之一。他一方面有著卓越的音樂天賦、熾熱的叛逆氣質和巨人般的堅強性格;
另一方面他那百折不撓的意志和對社會的責任感而產生的崇高思想,形成他作為一個音樂家的特殊品質。
他通過自己的創作,特別在他的九部交響曲中,反映了那個時代偉大的人民運動和最進步的思想。
他以時代和個人的命運為題,通過深刻的哲理和感人的藝術形象相結合,寫出了一系列交響樂作品,
表現了從斗爭到勝利、 從黑暗到光明、從苦難到快樂的 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精神歷程, 他的九首交響曲象珍珠一樣永遠閃閃發光。
通過對貝多芬九首交響曲的研究和分析,特別是其中四首 (即第三、五、六、九首)標題性交響曲的剖析,我們不僅可以 了解貝多芬全部創作的基本面貌和他那偉大而純真的思想,
而且 可以了解到交響樂創作上的重大革新,可以看到交響樂是如何從 海頓、莫扎特時代過渡到以舒柏特、門德爾遜為代表的新發展時期。
早在貝多芬在世時他就已被公認是具有世界意義的音樂家, 他既是偉大的古典作曲家,又以浪漫派的先驅而載入史冊。一八二七年,貝多芬去世時,眾多的朋友和崇拜者前來弔唁。
貝多芬被安葬在魏林格墓地(Waehringer Friedhof)。文學巨匠格里爾帕策曾經在悼詞中說 「貝多芬把他的一切獻給了眾人,從他們那裡卻一無所獲,於是他就遠離了眾人。」
能夠讓貝多芬瞑目九泉的是,舒伯特一八二八年也被安葬在此,與他相伴。人們為了紀念舒伯特這位年輕的天才音樂家,在魏林格墓地的旁邊修建了一座舒伯特花園(Schubertpark)。
如今,這座魏林格大街上的舒伯特花園是眾多遊客流連的地方。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的遺跡貝多芬盡管生在德國,但是自從他22歲離開德國之後,就再也沒有離開過維也納。他在維也納留下了眾多的遺跡。
帕斯克瓦拉蒂樓房Pasqualatihaus
1., Moelker Bastei 8, 有軌電車 D, 1, 2: Schottentor
電話: 535 89 05
周二至周日10:00-13:00
14:00-18:00
這座樓房以房子的主人命名,建造於1791至1798年間。在1804至1815年間,貝多芬曾經多次在這里居住過。在這里,貝多芬經歷了他創作的鼎盛期,他的第4, 5, 6交響曲,第4鋼琴協奏曲和歌劇《費德里奧》都是在這里創作的。
海利根施塔特遺囑屋Heiligenstaedter-Testament-Haus
19.,Probusgasse 6
有軌電車37: Geweygasse
有軌電車38A: Armbrustergasse
電話: 370 54 08
周二至周日10:00-13:00, 14:00-18:00
海利根施塔特當年是維也納城牆外很遠的地方了,如今是維也納北部高雅的別墅區。在這里,貝多芬在失去聽覺的絕望之際,於1802年10月在這里留下了遺囑,這所故居如今對外開放。
英雄屋Eroica-Haus
19., Doeblinger Hauptstrasse 92
有軌電車37: Pokornygasse
電話: 505 87 47
周五: 15:00-18:00或電話預約
在離遺囑屋不遠的地方,還有一座貝多芬故居,這就是英雄屋,是貝多芬創作《英雄交響曲》的地方。貝多芬的另外一部交響曲《田園》也是在附近的地方創作的。這座故居如今已經變成了一座非常有名的新酒酒店。在充滿城郊風情的小路上,遊客可以領略到貝多芬當年創作的氣氛。在這里,人們把貝多芬散步的小路稱為《貝多芬小道》,小道的盡頭,有一個《貝多芬休息處》。
貝多芬紀念碑Beethovendenkmal
1., Beethovenplatz
, Waehringer Strasse
在維也納音樂廳對面,有一座貝多芬紀念碑,廣場也因此而得名。這座建造於1880年的紀念碑上塑造的是貝多芬的坐像,周圍是九個小天使,象徵著這位音樂大師的九部交響樂。
貝多芬墓(魏林格墓地)Waehringer Friedhof
18, Waehringer Strasse
有軌電車38
1827年,貝多芬去世時被安葬在維也納北郊的魏林格墓地。1828年,貝多芬的好朋友舒伯特去世時,人們把舒伯特也安葬在此。1888年,兩位音樂大師的棺木被一起移到中央陵園。現在貝多芬的墓穴在32A區29號墓穴。
[編輯本段]主要作品:
交響曲:
貝多芬 C大調第一交響曲
貝多芬 D大調第二交響曲
貝多芬 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英雄)
貝多芬 降B 大調第四交響曲
貝多芬 c小調第五交響曲(命運)
貝多芬 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
貝多芬 A大調第七交響曲
貝多芬 F大調第八交響曲
貝多芬 d小調第九交響曲[合唱(歡樂頌)
協奏曲:
貝多芬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貝多芬 C大調第一鋼琴協奏曲
貝多芬 c小調第三鋼琴協奏曲
貝多芬 降E大調第五鋼琴協奏曲(皇帝)
序 曲:
貝多芬命運序曲
貝多芬 《科里奧蘭》序曲
貝多芬 《萊奧諾拉》序曲
貝多芬 《菲岱里奧》序曲
貝多芬 《愛格蒙特》序曲
其 他:
貝多芬 G大調小提琴浪漫曲
貝多芬 F大調小提琴浪漫曲
貝多芬 鋼琴奏鳴曲《悲愴》
貝多芬 鋼琴奏鳴曲《月光奏鳴曲》
貝多芬 鋼琴奏鳴曲《熱情》
貝多芬 鋼琴奏鳴曲《黎明》
貝多芬 鋼琴奏鳴曲《田園》
貝多芬 鋼琴奏鳴曲《暴風雨》
貝多芬 鋼琴曲《致愛麗絲》
貝多芬 鋼琴曲《月光曲》
貝多芬 管弦樂曲 《土耳其進行曲》
奏鳴及練習曲:
作品49之2(G大調)
之1(g小調)
作品79(G大調)
作品14號之1(E大調)
作品2之1(F小調)
作品14之2(G大調)
作品10之2(F大調)
作品10之1(C小調)
作品10之3(D大調)
作品13號(C小調也叫悲愴)
作品26號(降A大調)
作品27之1(降E大調)
作品28(D大調)
作品22(降B大調)
作品2之2(A大調)
作品2之3(C大調)
作品78(升F大調)
作品90(E小調)
作品7(降E大調)
作品31之3(降E大調)
作品54(F大調)
作品31之2(D小調)
作品27之2(升C小調月光)
作品31之1(G大調)
作品109(E大調)
作品110(降A大調)
作品81a(降E大調告別)
作品53號(C大調,華爾斯坦)
作品57號(F小調熱情)
作品101(A大調)
作品111(C小調)
作品106降B大調(錘子鋼琴)
相關文學作品,影視作品:
1《約翰.克里斯多夫》
2《名人傳》(羅曼.羅蘭)
3《復制貝多芬》
4《音樂巨人貝多芬》(被載入中學課本)
5《月光曲》 (被載入小學課本)
貝多芬的反叛精神和崇尚自由的性格 事例1807年,貝多芬正住在維也納李希諾夫斯基公爵家中。一天,公爵家裡來了一大批客人,他們都是當時拿破崙派駐佔領維也納的法國軍官。公爵想請客人們聽音樂,就派人去請貝多芬,但未向貝多芬說明情況。貝多芬不明就裡,帶著自己新寫完的《熱情奏鳴曲》興致勃勃地趕來。進客廳一看,竟是一幫佔領軍,貝多芬當即就拒絕了公爵的要求。公爵惱羞成怒,竟然板起面孔對貝多芬下了演奏的命令。貝多芬為李希諾夫斯基的無恥賣國行徑憤怒到極點,他不顧夜中的滂沱大雨拿起樂譜忿然離去,並把公爵以前送他的一尊胸像摔了個粉碎。第二天,公爵接到了這樣一封信:「公爵!你的地位是憑偶爾出生得來的。而我之所以成為貝多芬,則全靠我自己。公爵現在有的是,將來還有的是,而我貝多芬卻永遠只有一個!」也許實際情形比資料所載的更為暴烈,但貝多芬的朋友們設法把事情掩蓋過去。魏格勒資料庫中的《魏格勒和布魯林家族的朋友貝多芬》有1837年12月28日里斯致魏格勒的信,提到:「假如沒有奧普斯多夫伯爵等人在場,恐怕免不了發生毆斗,貝多芬已經舉起一張椅子准備向里奇諾夫斯基親王迎頭痛擊,因為貝多芬躲在房間里拴上門,親王卻把門撞開。幸虧奧普斯多夫擋在他們兩人之間。」吵架的起因是貝多芬拒絕里奇諾夫斯基為他召晚宴的幾個法國軍官演奏。
但貝多芬愛他們;他說過一些話,顯示他心裡對他們的感激,但這種感激並不授權任何人干涉他的自由。
[編輯本段]貝多芬的其他故事

童年

⑵ 莫扎特小步舞曲的曲式分析

= =主題A就是整個曲子的主題若有B就是副主題。不過一個展開部里有ABCD那就是段落標志了。表示在這里為止為一個小段落,就像我們作文裡面一個事情的結束。

⑶ 土耳其進行曲是莫扎特什麼時候寫的

《土耳其進行曲》,為奧地利音樂家莫扎特的A大調第十一號鋼琴奏鳴曲(KV.331)的第三樂章,又稱為 Alla Turca(土耳其風迴旋曲)。於1781年至1783年間在慕尼黑或維也納所作。而這首樂曲亦曾被改編為香港動畫《麥兜故事》插曲《重有最靚嘅豬腩肉》及香港無線電視處境喜劇《同事三分親》之主題曲(片頭曲)。

⑷ SHE的"不想長大"

莫札特第40號交響曲 。

g小調
開頭是
433 433 433{1} {1}76 654 4322
322 322 3227 765 543 3211
和SHE的《不想長大》開頭一樣。

說到借鑒古典音樂,4 in love的《一千零一個願望》中間間奏也是完全照搬了巴赫的小步舞曲1。

2樓說的《土耳其進行曲》跟《不想長大》沒有什麼關系。

⑸ 莫扎特《土耳其進行曲》創作背景,要詳細一點 謝謝

很多人都以為《土耳其進行曲》是莫扎特寫的一首鋼琴小品。實際上,它是莫扎特《A大調鋼琴奏鳴曲》中的第三樂章。這首樂曲之所以成為莫扎特鋼琴奏鳴曲的代表作,是由於其三個樂章都很成功,有趣是第三樂章的獨特而別致的風格,更是前兩樂章所無法比美的。這首鋼奏曲是作曲家於1778年在巴黎寫成的,當時他才22歲。

18世紀下半葉,一些歐洲作曲家對異國風味的音樂發生了興趣。莫扎特在他的這部鋼琴奏鳴曲里,也寫了一段異國風味的曲調作為第三樂章。他在這段曲子前面,標有「土耳其風」幾個字,《土耳其進行曲》因此而得名。

如果你熟悉土耳其音樂,你會感到這支曲子土耳其民族風味並不濃。但是,在當時來講,它的風格已經破除了俗套,樂曲顯得獨特而別致、又由於這支曲子的曲調流暢動聽,技巧又不難,因而受到人們的喜愛。初學鋼琴的人,有興趣彈奏它;著名鋼琴家們,也把它作為經常演奏的曲目之一。可以說,它是一首雅俗共賞的樂曲。

(5)土耳其進行曲時長多少擴展閱讀:

樂曲構成

第一樂章

A大調,6/8拍子,主題與變奏曲。優雅的行板的主題,是由前半段若干小節,後半段十小節的二段而成,並依慣例加以反復,非常優美,明顯的反映了這一新時期的曲式概貌。主題及變奏精巧而細致,優雅而活潑。

第二樂章

小步舞曲,A大調,3/4拍子。是規模相當大而附有中間部的小步舞曲。以強有力的齊奏為開始的小步舞曲主部共有四十八小節之長。中間部左手與右手相互交替,中央又插入有齊奏的強奏部分,技巧華麗而艱深。

第三樂章

土耳其進行曲,a小調,2/4拍子。具有法國風迴旋曲。首先是著名的主題以a小調出現,整部作品中以這個主題最為膾炙人口。這一異國情調十足的樂章,在極為華麗而熱烈的氣氛中結束。本奏鳴曲的第三樂章最為著名,經常被單獨演奏,並被改編為管弦樂曲和輕音樂,這就是莫扎特的《土耳其進行曲》。

樂曲一開始是在a小調上的第一主題,曲調輕盈活潑、節奏富於彈性;接著是第二主題的出現;然後重復第一主題而結束了第一樂段。

樂曲的中部,曲調轉到了A大調上,由四個小樂段組成。第一小樂段是富於東方色彩的明朗而又雄壯的進行曲,主題音調節奏鏗鏘有力,氣勢雄偉,使人豁然開朗,與第一樂段形成強烈的對比。這一主題在全曲中出現了三次。

第二小段是幾乎全由十六分音符構成的快速旋律,有如隊伍在急速飛快地奔跑。緊接者的第三小樂段也是有幾乎是十六分音符構成的快速旋律,順者第二小段的旋律一瀉而來,不可阻擋.

第四小段與第一小段完全相同,即重復這一樂段中富於東方色彩而又雄壯的進行曲。接著,曲調轉回a小調,這是第一樂段的再現。樂曲的結尾部分較長,它是以進行曲風格的音調為素材,加以變化發展而成的。曲調在A大調上進行,使樂曲顯得壯麗輝煌,氣勢磅礴,音調繼續發展,曲調不斷推向高潮而結束了全曲。

《土耳其進行曲》是莫扎特於1781年至1783年間在慕尼黑或維也納所作,是一首單獨的進行曲小品,也是一首以「土耳其進行曲」為主題而馳名世界的變奏曲。雖然名為奏鳴曲,但它並不具有正規的樂章結構。比如第一樂章屬於優雅行板的主題與變奏,以及第二樂章屬於附有中間部的小步舞曲等,固然有些與眾不同,但在終樂章的小快板里,明記有「土耳其風」的記號,很明顯的具有當時盛行的東方風味,這更是促成這一樂曲大眾化的原因。

⑹ 土耳其進行曲的樂曲構成

第一樂章A大調,6/8拍子,主題與變奏曲。優雅的行板的主題,是由前半段若干小節,後半段十小節的二段而成,並依慣例加以反復,非常優美,明顯的反映了這一新時期的曲式概貌。主題及變奏精巧而細致,優雅而活潑。
第二樂章小步舞曲,A大調,3/4拍子。是規模相當大而附有中間部的小步舞曲。以強有力的齊奏為開始的小步舞曲主部共有四十八小節之長。中間部左手與右手相互交替,中央又插入有齊奏的強奏部分,技巧華麗而艱深。
第三樂章土耳其進行曲,a小調,2/4拍子。具有法國風迴旋曲。首先是著名的主題以a小調出現,整部作品中以這個主題最為膾炙人口。這一異國情調十足的樂章,在極為華麗而熱烈的氣氛中結束。本奏鳴曲的第三樂章最為著名,經常被單獨演奏,並被改編為管弦樂曲和輕音樂,這就是莫扎特的《土耳其進行曲》。
樂曲一開始是在a小調上的第一主題,曲調輕盈活潑、節奏富於彈性;接著是第二主題的出現;然後重復第一主題而結束了第一樂段。
樂曲的中部,曲調轉到了A大調上,由四個小樂段組成。第一小樂段是富於東方色彩的明朗而又雄壯的進行曲,主題音調節奏鏗鏘有力,氣勢雄偉,使人豁然開朗,與第一樂段形成強烈的對比。這一主題在全曲中出現了三次。
第二小段是幾乎全由十六分音符構成的快速旋律,有如隊伍在急速飛快地奔跑。
緊接者的第三小樂段也是有幾乎是十六分音符構成的快速旋律,順者第二小段的旋律一瀉而來,不可阻擋.
第四小段與第一小段完全相同,即重復這一樂段中富於東方色彩而又雄壯的進行曲。
接著,曲調轉回a小調,這是第一樂段的再現。
樂曲的結尾部分較長,它是以進行曲風格的音調為素材,加以變化發展而成的。曲調在A大調上進行,使樂曲顯得壯麗輝煌,氣勢磅礴,音調繼續發展,曲調不斷推向高潮而結束了全曲

⑺ 莫扎特的《土耳其進行曲》背後的情感是什麼

莫扎特的《土耳其進行曲》是一首單獨的進行曲小品。本曲全稱為《「土耳其進行曲」主題變奏曲》,這是一首以「土耳其進行曲」為主題而馳名世界的變奏曲。實際上,本曲的主題本身並非具有純正的土耳其風格,正如莫扎特的《土耳其進行曲》一樣,只是反映了當時流行的一種「東方風格」,而在現代人看來,本曲幾乎沒有什麼東方味道。但是由於它具有十分通俗而流暢的旋律,故與莫扎特的同名作品齊名,成為不朽的古典小品。
《土耳其進行曲》,為奧地利音樂家莫扎特的A大調第十一號鋼琴奏鳴曲(KV.331)的第三樂章,又稱為 Alla Turca(土耳其風迴旋曲)。於1781年至1783年間在慕尼黑或維也納所作。而這首樂曲亦曾被改編為香港動畫《麥兜故事》插曲《仲有最靚嘅豬腩肉》 及香港無線電視處境喜劇《同事三分親》之主題曲(片頭曲)。

⑻ 求莫扎特的詳細資料以及所有作品名稱列表、介紹

莫扎特簡介

1756年1月27日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生於薩爾茲堡一個宮廷樂師家裡,傑出的奧地利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傑出代表。
莫扎特很小的時候就顯露出極高的音樂天賦,即興演奏和作曲都十分出色,被譽為「神童」。他短暫的一生作品極其豐富,創作的重要領域是歌劇和交響樂。在他的作品中洋溢著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並迸發出在巨大社會壓力下的明快、樂觀情緒。莫扎特廣泛採用各種樂曲形式,成功的把德、奧、意等國的民族音樂和歐洲的傳統音樂有機的聯系在一起,為德國民族歌劇奠立了基礎,創造出一種現實主義音樂劇的新體裁。他擴充並革新了器樂作品的內容,使交響曲和室內樂曲的形式格外嚴謹。莫扎特在創作上以其不倦的努力和探尋,把十八世紀的音樂藝術提到一個新的高度,並為後來的音樂的進一步發展准備了條件,為西方音樂的發展開辟了嶄新的道路,對後世音樂創作產生極大的影響。莫扎特一生中共創作了七十五部作品,留下了《費加羅的婚禮》、《唐·璜》、《後宮誘逃》、《魔笛》等著名歌劇,使歌劇成為具有市民特點的新體裁。此外還作有大量交響曲、協奏曲、鋼琴曲和室內樂重奏。並在1792年完成《安魂曲》。

莫扎特的主要代表作品

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唐·璜》、《魔笛》。
交響樂:《降E調第39號交響曲》(帝王)、《G小調第40號交響曲》、《C大調第41號交響曲》(丘比特)。
協奏曲:《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四號》、《降B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五號》、《C大調鋼琴協奏曲第21號》、《A大調鋼琴協奏曲第23號》。
其它:弦樂四重奏《狩獵》。

莫扎特的維也納年代

1762年9月,莫扎特一家啟程前往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當時歐洲最重要的音樂中心之一。那兒是弗朗西斯一世(Francis)皇帝與瑪利亞.特麗莎(Maria Theresia)皇後豪華宮廷的所在地。從十二世紀阿爾伯特一世(Albert Ⅰ)召集一批樂師組成所謂的"皇室音樂家"以來,維也納就一直是音樂之都,音樂成為皇室生活重要的一部分。著名的作曲家約瑟夫.海頓(Joseph Haydn)就曾在維也納附近的一個伯爵門下任樂長,另一位作曲家格魯克(Gluck)當時就在皇家宮廷任首席作曲家。這個俯仰呼吸皆音樂的城市,早就非常期待六歲神童沃爾夫岡的到來。

小莫扎特一行剛到維也納,就在一個私人宮邸做了第一場表演。隔天,皇帝和皇後馬上召喚他們到宮廷。一位實際參與那場音樂會的人士為我們留下一段敘述:"當孩子們演奏時,觀眾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弗朗西斯一世尤其滿意小精靈--他對莫扎特的戲稱--的表現,他還多次和莫扎特閑聊。"當皇帝要求他用一根手指演奏時,他毫不猶豫的照做了。"他毅然決然地立刻開始嘗試,而且干凈利索地彈奏了好幾首曲子,讓在座的每一位大吃一驚。在他當時的年紀,已經可以看出他後來一貫的態度,也就是蔑視來自高貴者的贊美,尤其若是他們對音樂沒什麼認識,他甚至不太願意為他們演奏。"1763年6月,沃爾夫岡七歲,娜妮十二歲時,莫扎特一家開始了他們的第一趟長途旅行--一個持續三年半,走遍歐洲各地的旅程。他們經過慕尼黑、曼海姆(Mannheim)、奧格斯堡(Augsburg)、海德堡(Heidelberg)、法蘭克福(Frankfurt)等德國城市。每到一處,都無一例外地引起轟動,各種音樂形式對沃爾夫岡而言都好象吃飯、睡覺一樣容易,他幾乎不需要任何教導,好象早已知道一切。

莫扎特年表

1756年 1月27日生於薩爾茨堡。
1762年 隨姐姐和父親到歐洲各國巡演。
1764年 4月到達倫敦,他最早的三首交響曲即作於此。
1767年 做歌劇《假傻大姐》。
1768年 做歌劇《巴斯欽與巴斯提安》。
1770年 12月,歌劇《本都國王米特里達特》在米蘭首演,造成轟動。
1780年 做歌劇《克里特王伊多梅尼歐》,1781年1月在慕尼黑上演。
1782年 8月,歌劇《後宮誘逃》首演。
1785年 將所作的六首弦樂四重奏題獻給海頓。動筆寫《費加羅婚禮》。
1786年 《費加羅婚禮》在維也納首演。
1787年 D大調第三十八號交響曲(K.504)在布拉格首演,受到極大歡迎。
1787年 完成歌劇《唐喬瓦尼》,完成兩首弦樂五重奏和《G大調弦樂小夜曲》。
1788年 5月,動筆寫最後三首交響曲,於8月10日全部完成。
1789年 秋,開始寫歌劇《女人心》
1791年 開始寫歌劇《魔笛》,7月份幾近完成。
1791年 改編歌劇《狄托的仁慈》,之後開始寫《安魂曲》。
1791年 12月5日去世。《安魂曲》由其學生蘇斯邁爾完成。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2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6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568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33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190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4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70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375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17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