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的歷史上有多少國王
❶ 古代奧斯曼土爾其和阿拉伯的最高統治者分別叫什麼
古代阿拉伯君主被稱作: 哈里發(意為穆聖的繼任者,伊斯蘭世界唯一的最高精神領袖)
古代奧斯曼土耳其君主被稱為: 素丹(意為掌權者;行使哈里發的職權,因為奧斯曼土耳其統治者絕大部分阿拉伯土地)
現代阿拉伯國家的最高領袖有很多種稱呼,比如:國王(沙特)、埃米爾(科威特)、蘇丹(阿曼)、總統(巴勒斯坦、埃及等)、人民領袖(利比亞),不一而同。
現代土耳其最高領袖被稱作總統。土耳其在近代革命時期將最後一任哈里發廢黜,從此伊斯蘭世界沒有了統一的精神領袖。
❷ 求古代土耳其的那段歷史!詳細點最好!
西亞古代奴隸制國家。由赫梯古王國發展、擴張而形成。都城為哈圖沙什城。
赫梯帝國創立者圖達里亞斯二世曾進攻並毀滅哈爾帕城,似表明赫梯開始復興。約公元前1380年,蘇皮盧利烏馬斯一世嗣位。在完善都城哈圖沙什的防禦之後,發動對米坦尼的戰爭,收復伊蘇瓦城,並與基諸瓦德納、巴比倫(以聯姻方式)等城邦結盟。繼而,赫梯軍隊利用米坦尼反攻伊蘇瓦之機,攻佔其都城瓦蘇卡尼,滅米坦尼王國,敘利亞北部的大部分城邦也臣服於赫梯。約公元前1370年,敘利亞中部部分地區歸於赫梯版圖。此後,蘇皮盧利烏馬斯一世再度南下,攻陷卡赫美士城,完成對敘利亞的征服。蘇皮盧利烏馬斯一世幼子穆爾西利斯二世即位後,東征西討,在位28年,建立起一個名副其實的帝國。其繼承者穆瓦塔利斯統治時期,埃及第19王朝塞提一世重新進入巴勒斯坦,並推進到奧倫特河畔卡迭石境內,與赫梯相對峙。拉美西斯二世即位後,發生著名的卡迭石戰役(約公元前 1300年前後),赫梯獲勝,穆爾西利斯二世進至大馬士革,在敘利亞的統治得以維持。穆瓦塔利斯幼子烏里特蘇布及其叔父哈圖西利斯三世在位期間(約公元前1289 ~前1260),亞述勢力不斷增強,赫梯與埃及開始接近。約公元前1283年,哈圖西利斯三世與拉美西斯二世締結和約,埃及承認赫梯對敘利亞的控制,雙方的關系得到穩定。哈圖西利斯三世統治期間,赫梯帝國相對安定和繁榮。他修建哈圖沙什都城,整理復制國家檔案,改革法律。其繼承者圖達里亞斯四世擴大改革范圍,並對宗教制度作某些改進。哈圖西利斯三世之後,赫梯衰落的跡象也日益明顯,奴隸逃亡現象日趨嚴重,被征服地區居民的反抗也愈演愈烈。阿爾努萬達三世再度遠征叛變的阿扎瓦城邦。公元前13世紀末,海上民族從博斯普魯斯海峽入侵,導致帝國的崩潰。但西里西亞和敘利亞北部仍殘存一些使用魯維語象形文字的赫梯人小城邦。公元前8世紀始被亞述所滅。
【歷史】
赫梯王國位於小亞細亞半島,講赫梯語的哈梯人和公元前2000年代遷來的講涅西特語的涅西特人共同創造了赫梯國家。赫梯王國公元前2000年代興起於小亞細亞這一古老的文明地區。小亞細亞是近東文明與愛琴文明聯系的橋梁和紐帶。亞述人曾經於公元前3000年代末至公元前2000年代初在小亞細亞建立了若干商業殖民地,其中最著名的是卡尼什商業公社。亞述人還把楔形文字帶到了小亞細亞。
形成於公元前19世紀中葉的赫梯國家當初只是若干小國。人們知道的最早的統治者是庫薩爾的皮哈納及其子阿尼塔。在皮哈納時期,庫薩爾毀滅了涅西特人的哈圖什城,其子阿尼塔兩次戰勝了皮烏斯提統治的哈梯人的國家,並征服了普魯斯漢達。阿尼塔時期,已不復存在亞述商業殖民地。
赫梯國家記載自己的歷史從庫薩爾的另一位統治者拉巴爾納時開始。拉巴爾納征服了小亞東部的地區,使赫梯國家的版圖從地中海擴大到黑海。拉巴爾納二世(哈圖西里一世)使北部敘利亞的阿拉拉赫臣服於自己,還戰勝了該地區的烏爾蘇和哈蘇這兩大城市。此時「赫梯」作為一個國家的名字開始用於表示整個赫梯人的國家。
拉巴爾納二世死後,赫梯發生了所謂「王子們的奴隸的起義」。即被庫薩爾征服的地區人民的起義。王親貴族們在哈圖什爾一世的繼承者穆爾西里一世的聯合下,鎮壓了這次起義,並遷都哈圖什。他野心勃勃地把征服的矛頭指向了兩河流域南部,於公元前1595奪取並毀壞了巴比倫城。哈圖什爾和穆爾西里兩人的征服活動使赫梯國家成了當時近東地區的一個大國。
穆爾西里一世死於宮廷陰謀,赫梯王國陷入王位爭奪的內戰之中。赫梯國王鐵列平於公元前16世紀後期進行了改革,解決了赫梯王國的王位繼承問題。改革前的赫梯國王的權力受到彭庫斯會議(公民會議)和圖里亞斯會議(貴族會議)的制約。這兩種會議有權決定王位繼承,還管理司法等事務。王位繼承問題常常造成政治上的動亂。
鐵列平確定了王位繼承的原則,即首先應由長子繼承王位,長子如果不在,由次子繼承,依此類推;如果沒有王子繼承,就讓長女選擇丈夫做國王。王室內部互相爭斗殺戮的問題也得到解決,國王不得任意殺戮其兄弟姊妹,王室內部糾紛由彭庫斯會議做出裁決,國王親屬犯了罪,只由其本人負責,不得牽連其家屬,也不得沒收其財產。
公元前15世紀末至前13世紀中葉是赫梯歷史上的新王國時期,正值赫梯王國最強盛的時期。這一時期編制了《赫梯法典》。在國王蘇庇努里烏馬什統治時期,赫梯摧毀了由胡里特人建立的米坦尼王國的實力,攻佔了米坦尼王國的首都瓦努坎尼,扶持了傀儡國王。他自己的兒子也成為其他一些小國的國王。
赫梯在新王國時期在敘利亞同埃及進行了爭霸戰爭。霍連姆赫布、拉美西斯一世、塞提一世、拉美西斯二世這些埃及第19王朝前期的法老們同赫梯進行了激烈的爭奪。交戰雙方在卡迭什戰役中受到慘重損失。在赫梯新王哈圖西里二世執政時,赫梯同埃及的拉美西斯二世在公元前1283年締結了和約。公元前1246年,國王哈圖西里三世採取和親政策,將自己的一個女兒嫁給埃及的拉美西斯法老。後來發現於埃及卡納克廟宇牆上的一幅雕刻,就描繪了當時埃及法老迎娶赫梯公主的情景。
公元前13世紀末,「海上民族」席捲了東部地中海地區,赫梯王國亦被其肢解。公元前8世紀,殘存的赫梯王國被亞述帝國所滅。
赫梯人是一個習慣於征戰的民族,世代征戰讓赫梯人認識到沒有強勁的軍隊是不行的。赫梯歷代國王保持有一支人數多達30萬的軍隊。他們的武器先進,使用短斧、利劍和弓箭。赫梯人在冶鐵方面頗具名氣,是西亞地區最早發明冶鐵術和使用鐵器的國家,赫梯王把鐵視為專利,不許外傳,以至鐵貴如黃金,其價格竟是黃銅的60倍。赫梯的鐵兵器曾使埃及等國為之膽寒。赫梯人打擊敵人最有效的武器是戰車;在戰場上,他們驅趕披著鐵甲的馬拉戰車沖鋒陷陣,所向披靡,使來敵聞風喪膽。
❸ 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國王
你這個可真難倒我了
第1位 君士坦丁大帝(羅馬皇帝)
第2位 秦始皇嬴政(中國秦朝皇帝)
第3位 亞歷山大大帝(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帝國皇帝)
第4位 成吉思汗(蒙古大汗)
第5位 歐麥爾一世(阿拉伯哈里發)
第6位 阿育王(印度孔雀王朝君主)
第7位 拿破崙·波拿巴(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
第8位 大流士一世(波斯皇帝)
第9位 彼得一世(俄國沙皇)
第10位 查士丁尼一世(拜占庭皇帝)
第11位 屋大維(羅馬元首)
第12位 查理曼(法蘭克國王)
第13位 漢武帝劉徹(中國西漢皇帝)
第14位 漢謨拉比(古巴比倫國王)
第15位 愷撒大帝(羅馬終身獨裁官)
第16位 美尼斯(古埃及法老)
第17位 明治天皇(日本天皇)
第18位 居魯士大帝(波斯皇帝)
第19位 薩爾貢(阿卡德國王)
第20位 伊莎貝爾一世(西班牙女王)
第21位 奧托一世(德意志國王)
第22位 伊麗莎白一世(英格蘭都鐸王朝女王)
第23位 阿克巴大帝(印度莫卧兒王朝皇帝)
第24位 路易十四(法國波旁王朝國王)
第25位 威廉一世(英格蘭諾曼王朝國王)
第26位 圖特摩斯三世(古埃及法老)
第27位 烏爾班二世(羅馬教皇)
第28位 威廉一世(普魯士國王、德國皇帝)
第29位 唐太宗李世民(中國唐朝皇帝)
第30位 奧斯曼一世(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蘇丹)
第31位 薩拉丁(埃及阿尤布王朝蘇丹)
第32位 帖木兒(帖木兒帝國君主)
第33位 穆阿維葉(阿拉伯帝國倭馬亞王朝哈里發)
第34拉 拉美西斯二世(古埃及法老)
第35位 明太祖朱元璋(中國明朝皇帝)
第36位 康熙(中國清朝皇帝)
第37位 威廉一世(荷蘭執政)
第38位 尼布甲尼撒二世(新巴比倫國王)
第39位 葉卡捷琳娜二世(俄國女沙皇)
第40位 蘇萊曼一世(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蘇丹)
第41位 腓特烈二世(普魯士國王)
第42位 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瑞典國王)
第43位 迦膩色迦(貴霜帝國君主)
第44位 維克托·艾曼努爾二世(撒丁國王、義大利國王)
第45位 伊凡三世(莫斯科大公、全羅斯君主)
第46位 曼蘇爾(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哈里發)
第47位 威廉三世(荷蘭執政、英國國王)
第48位 愛德華一世(英國金雀花王朝國王)
第49位 若昂一世(葡萄牙國王)
第50位 隋文帝楊堅(中國隋朝皇帝)
第51位 沙普爾二世(波斯薩珊王朝國王)
❹ 求土耳其歷史
土耳其歷史:
1、古典時代
從亞伯拉罕到諾亞方舟所停泊的亞拉拉特山,安納托利亞在聖經時代已在文明史上扮演重要地位。
西台人Hattians、魯維人Luwian及胡里特人相繼佔領小亞細亞後,印歐人便攻陷了哈圖沙(Hattusas)。
公元前1800年到前1170年,赫梯人興起。
在赫梯帝國於公元前1170年崩潰後,安納托利亞地區出現了政治真空。
於是許多講印歐語的民族,以及「海上民族」紛紛遷入這一地區,形成了一波移民浪潮。
弗里吉亞人也在這批移民之內,他們於前9世紀至前8世紀時建立了以戈爾迪烏姆為都城的王國。
外來者的入侵使赫梯人和邁錫尼文明的文明都遭到徹底的毀滅。
2、突厥人遷入
大約在八世紀初, *** 帝國攻佔中亞各地,西突厥也被納入其統治。
3、塞爾柱帝國
烏古斯酋長塞爾柱原住錫爾河東岸,後來為了避免西喀拉汗王朝的侵略,後南下由孫子在1037年建立大塞爾柱帝國。
在東羅馬帝國浮沉的幾個世紀里,一個游牧民族 - 突厥人(Turk)開始從亞洲中部向西遷徙,由於堅強好戰的天性,很快佔領了衰落的白益王朝的地盤,並以波斯伊斯法罕為中心,建立了屬於他們自己的帝國。
4、羅姆蘇丹國
1077年Suleyman建國。
1095年烏爾班二世發起十字軍東侵。
1221年蒙古帝國摧毀花剌子模的莫夫城,烏古斯人卡耶部落由中亞的莫夫城的草原上逃難到小亞細亞,小亞細亞塞爾柱帝國(羅姆蘇丹國)收容他們,並開始向蒙古人稱臣納貢。
1243年蒙古人打敗小亞細亞羅姆蘇丹國,收為藩屬。
1308年被旭烈兀(Hulagu)所建立的伊兒汗國所滅,被設為羅馬省。
5、奧斯曼侯國
當羅姆蘇丹國滅亡後,這個王國分裂成了36個小候國,其中就有一個比較大的侯國叫奧斯曼,奧斯曼侯國逐漸吞並了其它的侯國,並成功擊退了外族入侵,建立了奧斯曼帝國。
奧斯曼帝國為土耳其人所建立的一個帝國,創立者為奧斯曼一世。
土耳其人初居中亞內陸地區,後遷至小亞細亞的安納托利亞半島,日漸興盛。
極盛時勢力達歐亞非三大洲,領有南歐、巴爾干半島、中東及北非之大部分領土和屬地,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南及今北蘇丹與葉門。
自消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於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爾,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
故奧斯曼帝國的君主蘇丹視自己為天下之主,它將游牧部落的傳統、波斯的藝術修養、拜占庭的政治文明和 *** 的科學文化融於一身,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及 *** 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
奧斯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線達六個世紀之久。
在其存在期間,不止一次實行 *** 化及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
奧斯曼帝國對西方文明影響舉足輕重,其建築師希南名留至今。
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
在巴巴羅薩·海雷丁的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
奧斯曼帝國是15世紀至19世紀唯一能挑戰崛起的歐洲國家的 *** 勢力,但奧斯曼帝國終不能抵擋近代化歐洲國家的沖擊,於19世紀初趨於沒落,並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里敗於協約國之手,奧斯曼帝國因而分裂。
之後凱末爾領導起義,擊退歐洲列強勢力,建立土耳其共和國,奧斯曼帝國至此滅亡。
6、土耳其共和國
出生於馬其頓的穆斯塔法·凱末爾實現了'青年土耳其黨'多年以來的夢想:建立一個現代化的土耳其民族國家。
1923年《洛桑條約》的簽訂,洗刷了《色佛爾條約》的恥辱,並使外國勢力撤離了土耳其領土。
現代土耳其的邊境確定下來。
土耳其人從此開始了對自己政務的管理,他們進一步鞏固安卡拉,並將其設為首都,廢除了 *** 教君主政體。
穆斯塔法·凱末爾成為新建立的世俗共和國的總統以及共和國人民黨。
之後,他被授予''土耳其之父'的姓氏。
阿塔爾圖克建立起民主政體。
阿塔圖爾克的繼任人,伊斯梅特·伊納尼小心翼翼地不讓土耳其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但戰爭結束後,土耳其卻發現自己成了美國的同盟國。
當時亞美尼亞邊境就是蘇聯邊界的標志,由於土耳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它成為對抗蘇聯的前沿陣地,故隨之開始接受美國援助。
後來土耳其軍隊參加了韓戰,與美國的關系就更加密切了。
此後不久,土耳其成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成員。
❺ 土耳其的歷史簡介 土耳其的歷史內容
1、現代土耳其人原為塞爾柱突厥人的一個分支,11世紀左右由中亞一帶遷入小亞細亞,奧斯曼一世在1299年建立奧斯曼帝國。到1453年5月29日,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滅拜占庭帝國。
2、至16世紀和17世紀,尤其是在蘇萊曼一世時期,版圖達到鼎盛,統治區域地跨歐、亞、非三大洲。19世紀時開始衰落。
3、奧斯曼帝國達到極盛時,由於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故奧斯曼帝國的君主蘇丹視自己為天下之主,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
4、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加入同盟國作戰,1918年戰敗。根據《凡爾賽和約》,土耳其喪失了大片領土。1919年,凱末爾發動民族解放戰爭,1923年10月29日,成立土耳其共和國。
5、土耳其雖為亞洲國家,但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均實行歐洲模式,是歐盟的候選國。憲法規定,土耳其為民主、政教分離和實行法制的國家。土耳其外交重心在西方,在與美國保持傳統戰略夥伴關系的同時,加強與歐洲國家的關系。土耳其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又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創始會員國及二十國集團的成員。
❻ 土耳其在歐洲的歷史上有什麼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歷史演進
土耳其的歷史源遠流長,其祖先在中國文獻中被稱為丁零、高車、鐵勒、突厥、回紇等,在六至九
世紀間,土耳其族開始往中亞移動,不久中亞地區便成為世界史上所謂的土耳其斯坦(Turkistan),這些
地方包括了現在的土庫曼(Turkmen)、烏茲別克(Uzbek)、哈薩克(Kazakh)、塔吉克(Tadk)、
吉爾吉斯(Krighiz)等地。而在這些土耳其族中有另一支經由伊朗進入當時已回教化的西亞,並開始接觸
回教,信仰回教。西元1055年土耳其族人佔領當時回教文明中心-巴格達,並成立塞爾柱王朝,成為西亞
回教世界的統治者。西元1071年,塞爾柱軍隊大破當時位於小亞細亞的東羅馬帝國軍隊,小亞細亞因此成
為土耳其人的勢力范圍。由於西亞(尤其是耶路撒冷)及小亞細亞為回教勢力所據,對信仰基督教的歐洲
諸國是一大打擊,於是有了世界史上著名為爭奪聖地的十字軍東征。十字軍大敗後,建立塞爾柱王朝的土
耳其族在小亞細亞的西北部一角另建立了鄂圖曼帝國,不久即入侵巴爾干半島,並於西元1453年佔領了東
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使這個頗具聲威的東方基督教盟主從歷史上消失。隨後,鄂圖曼土耳其帝國開
始沿多惱河向西征伐,1529年終於包圍了歐洲第一名都維也納。雖然鄂圖曼土耳其終究未能攻克維也納,
但是整個東歐的南半部至此歸入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統治。
歐洲勢力的挽回是18世紀以後的事。到19世紀時,帝國內部的民族主義勢力高漲。在其它歐洲列強
的鼓動和支持下,這些帝國的臣民紛紛開始為獨立而戰。1832年,希臘王國首先獨立,隨後塞爾維亞人、
羅馬尼亞人、阿爾巴尼亞人和阿拉伯人先後獲得的獨立。此後,奧圖曼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選錯邊加
入了德國,大戰後,帝國面臨著被瓜分的嚴重威脅。
在以後的歲月里,有無數的人為土耳其人的命運而戰。或許現在的土耳其並不能真正算是一個泱泱
大國,但是若要了解其國家、國民甚至其與四周鄰國的關系,研究土耳其在歷史上的雄偉及活躍有其必要
性,如土耳其對曾統治過阿拉伯人、希臘人、猶太人、亞美尼亞人等一事,感到十分驕傲,也因此我們不
難理解,為何在塞普勒斯問題土耳其對希臘的態度會如此強硬,或許我們也能解釋出,在阿拉伯回教勢力
的強大壓力之下,同為回教國家的土耳其為何仍能與以色列簽訂軍事交流的協定。
惱人的人口問題及種族糾紛
據估計土耳其人口在2000年底將達到6,500萬人,其中男性有3,300萬人,女性有3,200萬人,
平均壽命為70.5歲,識字率為84.2%(1998年)。每年人口之成長率約為1.5%(1995-1999年平均)
,人口眾多,使得土耳其成為歐洲國家僅次於德國的人口大國,而高出生率,使其平均年齡僅為
25.5歲,15歲至65歲的就業年齡層占總人口的65.8%,而高人口成長率及低年齡層組合則意味著土
耳其勞力供給過剩,而安納托利亞高原農民流入城市又會使得這種情形加劇。
土耳其人口組成主要是以土耳其族為主體,約佔全國總人口八成以上,其次為庫德族,約占
10.8%,再次為阿拉伯人,約佔1%,此外還有亞美尼亞、希臘人及喬治亞人。官方語言是土耳其
語,宗教信仰上,99%土耳其人信奉回教,其中85%屬遜尼派。
土耳其為多種族國家,由於語言、文化的不同,種族之間沖突勢難以迴避。不過回顧過去歷
史,其實土耳其在十六世紀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威勢達於最高峰時,仍有許多不同種族居住在小亞
細亞及色雷斯一帶,而鄂圖曼土耳其歷代國王,亦不曾對非土耳其民族採取敵視政策,但近代的
土耳其歷史,卻充斥著與非土耳其裔爭斗及壓迫,其中最明顯的則是對世居於「後院」庫德族的
鎮壓。
庫德族人與土耳其之間的沖突問題已有數十年的歷史。世人常把庫德族人要求民族自治視為
單純的土耳其一國之內的「分離主義」,不過如此一來使得問題過於簡化並與史實有所出入。庫
德族人約有2000萬,主要分布在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利亞、黎巴嫩、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
庫德人是中東地區僅次於阿拉伯、突厥、波斯的第四大民族,信奉伊斯蘭教,大多屬遜尼派。目
前庫德人聚居地被稱為庫德斯坦,主要指土耳其、伊朗、伊拉克三國交界地區,地理條件復雜,
交通不便。庫德斯坦被劃歸不同國家,但庫德人從不承認這種政治分割。
事實上,庫德人在1844年就曾獨立建國,時其領土從現在的伊朗、土耳其邊境一直延伸到伊
拉克境內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1846年,庫德人佔領基督教聶斯托留教派的幾個村莊,這使得以
東方基督教保護者自居的英、法強權得以威脅當時的土耳其蘇丹出兵鎮壓,建國才兩年的庫德斯
坦便瓦解了。而強權的介入,主要還是因為庫德斯坦地區擁有豐富的石油。二次大戰後,為瓜分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1920年各強權簽訂塞夫勒條約(Treaty of Sevres),並同意給與庫德族人自
治權或「在某一天獨立」。1923年凱末爾革命建國後,土耳其又與各強權簽訂洛桑條約(Treaty
of Lausanne),取消庫德族人的自治獨立條件,並將庫德斯坦劃分勢力范圍,造成目前各國分別
管轄庫德人的現狀。而目前伊朗、伊拉克境內庫德人對統治者的反抗,亦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從
歷史的背景中可以看出,將庫德人問題視為單純的地方叛亂組織,將使問題過於簡化,並無法求
得具前瞻性的因應措施。
庫德人成為土耳其的子民並無法獲得民族認同和平等地位,他們連用自己文字和語言教育孩
子的權利都被剝奪了。1925年,土耳其政府關閉庫德族學校、禁止使用庫德語、革除庫德族官
員、沒收庫德人土地,庫德人發動起義,結果凱末爾發動三萬軍隊進行鎮壓;1930年庫德族宣布
復國,但不久又遭鎮壓;1937年庫德人發動暴動,死傷無數;1978年土耳其庫德人成立自己的政
黨-庫德工人黨(PKK),其主要目的在於阻止土耳其政府對庫德族的壓迫,爭取應有的政治、文化
權利。但在遭政府鎮壓後,1984年PKK開始宣布進行武裝抗爭,試圖以流血方式引起世人注
意。1990年波灣戰爭結束後,在美國的默許之下,土耳其一次又一次的越過國境,以清剿庫德反
抗軍為由,在伊拉克北部盛產石油的庫德人居住區進行攻擊。
庫德人保守估計占土耳其總人口一成以上,但庫德人在土耳其地位遠低於境內的希臘人、亞
美尼亞人及猶太人,因為庫德人在土耳其定義上不屬於少數民族,因而無權以母語教育下一代,
且庫德語用於廣播或政治場合仍屬違法,這導致新一代的庫德青年大都無法准確運用其母語,這
又使得希望建立獨立庫德族國家的人士憂心不已,另在土耳其,庫德民族政黨和組織的活動都是
非法的,土當局除對該族實行同化政策外,並與有庫德人居住的鄰國簽訂了一系列旨在切斷與鄰
國庫德人聯系的協定,更使得庫德族問題難以獲和平的解決。
❼ 土耳其之前叫什麼帝國
是一回事,歷史上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簡稱為土耳其帝國或奧斯曼帝國
1293年酋長奧斯曼一世乘魯姆蘇丹國瓦解之際,打敗了附近的部落和東羅馬帝國,自稱埃米爾,獨立建國穆拉德一世時,改稱蘇丹1324年,他們奪取東羅馬帝國的布魯薩,並定都於此從此被稱為奧斯曼帝國,這支土耳其人也被稱為奧斯曼土耳其人
奧斯曼帝國在一些賢能君主的統治下繁榮興盛到1574年,勢力達到黎波里突尼西亞和阿爾及利亞版圖包括巴爾干半島,小亞細亞,南高加索,庫爾德斯坦,敘利亞,巴勒斯坦,阿拉伯半島部分地區及北非大部,形成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大帝國
(7)土耳其的歷史上有多少國王擴展閱讀
奧斯曼帝國的衰落與滅亡
奧斯曼帝國以卡洛維茨條約為主要標志而於19世紀初趨於沒落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參加同盟國方面作戰,失敗戰後又遭列強宰割,這時帝國開始無力維持,除了領土開始不斷丟失,國內也開始出現波動雖然做了很多努力,但仍舊無力回天尤其是一戰失敗後,大筆的賠償款,更是讓奧斯曼帝國瀕臨破碎
1921年1月 ,大國民議會通過根本法,改國名為土耳其1922年11月1日,廢除蘇丹制,結束了奧斯曼帝國的歷史1923年10月29日建立土耳其共和國而繼承奧斯曼帝國的土耳其至今難以恢復昔日的榮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土耳其奧斯曼帝國
土耳其以前是什麼帝國
奧斯曼帝國
伊斯坦布爾以前叫什麼
伊斯坦布爾以前也稱為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康斯坦丁堡、新羅馬。公元前658年始建在金角灣與馬爾馬拉海...
伊斯坦布爾 原名叫什麼 是歷史上那些國家的首都?
公元前658年始建於巴爾干半島東端、博斯普魯斯海峽南口西岸,位於金角灣與馬爾馬拉海之間地岬上,稱拜占...
土耳其在2千年前是什麼地方
土耳其兩千年前是羅馬的地盤。土耳其在遠古時代是久負盛名的赫梯帝國(又稱西台帝國),強盛霸氣,曾與古...
波斯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是一個國家嗎?
不是一個國家。波斯帝國是位於西亞伊朗高原地區以古波斯人為中心形成的君主制帝國,始於公元前550年...
奧斯曼帝國是不是土耳其帝國?都是何時建立和滅亡的?建立這是誰?帝國版圖是什麼樣的?(圖片)
歷史上奧斯曼帝國(鄂圖曼土耳其語:Osmanlı İmparat...
一戰時期土耳其是什麼王朝
奧斯曼帝國奧斯曼帝國、鄂圖曼帝國或奧托曼帝國(鄂圖曼土耳其文:د&a...
土耳其人的祖先是哪個民族?他們在何時滅亡了小亞細亞的一個帝國這個帝國的名字是什麼,又名什麼?
土耳其是突厥人的後代,滅東羅馬帝國 現代土耳其人原為塞爾柱突厥人的一個分支,11世紀左右由...
土耳其和奧斯曼帝國什麼關系?
是指的一個國家,我們稱之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實行哈里發體制,穆斯林佔主導地位,現在的土耳其共和國與近...
❽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歷史和英國歷史上各位君王的名號
奧斯曼帝國(奧斯曼土耳其語︰دولت عالیه عثمانیه),為土耳其人所創立之國。始王奧斯曼一世,初居中亞,並奉伊斯蘭教為國教,後遷至小亞細亞,日漸興盛。極盛時勢力達歐亞非三大洲,領有南歐、中東及北非之大部,西達摩洛哥,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奧地利和羅馬尼亞,南及蘇丹。自滅亡東羅馬帝國後,定都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爾),且以羅馬帝國繼承人自居。故其帝視自己為天下之主,繼承了羅馬帝國及伊斯蘭文明,東西文明在其手中因而得以統合。
(詳見網路"奧斯曼帝國"資料)
英國歷代國王一覽表
Anglo-Saxons and Danes 盎格魯 - 撒克遜王朝(802 - 1066)
Egbert 埃格伯特
Ethelwulf 艾特爾沃爾夫
Ethelbald 艾特爾鮑爾德
Ethelbert I 艾特爾伯赫特
Ethelred I 艾特爾雷德一世
Alfred(The Great)阿爾弗烈德大帝
Edward(The Elder)愛德華一世
Ethelstan 艾特爾斯坦
Edmund I(The Magnificent)埃德蒙一世
Edred 埃德雷德
Edwy(The Fair)埃德威格
Edgar(The Peaceful)埃德加一世
Edward(The Martyr)愛德華二世
Ethelred II(The Unready)艾特爾雷德二世
Edmund II(Ironside)埃德蒙二世
Canute The Great 卡紐特大帝
Harlod Harefoot 哈羅德一世
Hardicanute 哈迪卡紐特
Edward(The Confessor)愛德華三世
Harode II 哈羅德二世
House of Normandy 諾曼底王朝(1066 – 1154)
William I(The Conqueror)威廉一世
William II(Rufus)威廉二世
Henry I Beauclearc 亨利一世
Stephen 斯蒂芬
House of Plantagenet 金雀花(或稱:安茹)王朝(1154 - 1399)
Henry II(Curtmantle)亨利二世
Richard I(The Lion-Hearted)理查一世
John(Lackland)約翰
Henry III亨利三世
Edward I(Longshanks)愛德華一世
Edward II愛德華二世
Edward III愛德華三世
Richard II理查二世
House of Lancaster 蘭開斯特王朝(1399 – 1461)
Henry IV 亨利四世
Henry V 亨利五世
Henry VI 亨利六世
House of York 約克王朝(1461 – 1485)
Edward IV 愛德華四世
Edward V 愛德華五世
Richard III理查三世
House of Tudor 都鐸王朝(1485 – 1603)
Henry VII(Earl of Richmond)亨利七世
Henry VIII亨利八世
Edward VI 愛德華六世
Mary I(Mary Tudor)瑪麗一世
Elizabeth I 伊麗莎白一世
(二)大不列顛聯合王國 GREAT BRITAIN
House of Stuart 斯圖亞特王朝(1603 – 1714)
James I 詹姆斯一世
(James VI of Scotland)
Charles I 查理一世
Charles II 查理二世
James II 詹姆斯二世
William III and Mary II 威廉三世和瑪麗二世
Anne 安妮
House of Hanover 漢諾威王朝(1714 - 1910)
George I 喬治一世
George II喬治二世
George III 喬治三世
George IV(Sailor-King)喬治四世
William IV 威廉四世
Victoria 維多利亞
Edward VII 愛德華七世
House of Windsor 溫莎王室(1910 - )
George V 喬治五世
Edward VIII(Duke of Windsor)
愛德華八世
George VI 喬治六世
Elizabeth II 伊麗莎白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