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土耳其 » 土耳其空軍傷亡多少

土耳其空軍傷亡多少

發布時間: 2023-07-28 22:33:20

㈠ 土耳其軍力軍情

主要統計

面積77.945萬平方千米。人口6613萬人(其中,13~17歲男326.6萬人,女318萬人;18~22歲男325.4萬人,女309萬人;23~32歲男609,8萬人,女576.5萬人)。國內生產總值79814萬億土耳其里拉,合1860億美元(1999年)。國防費4742萬億土耳其里拉,合77億美元(2000年國防預算)。原煤5507.3萬噸(1995年)。鋼鐵1400萬噸(1998年)。原油360萬噸(1998年)。天然氣2.01億立方米<1995年)。發電量817.34億度(1995年)。糧食3318.2萬噸(1998年)。海運能力,商船(載重100噸以上)880艘、總載重量711.43萬噸(1998年)。民航能力,固定航班機場26處、客運量123.05億人千米、貨運量2.142億噸千米(1998年)。

國防體制

總統為武裝力量統帥。最高國防決策機構為國家安全委員會,成員有總統、總理、總參謀長,國防部長、內政部長、外交部長和憲兵司令,由總統任主席,基本任務是制訂戰爭動員計劃、議決國家軍事政策和其他有關國家安全的重大問題。武裝力量的最高決策機構為最高軍事委員會,由總理、總參謀長和陸、海、空軍司令以及憲兵司令組成,任務是討論和決定武裝部隊各級軍官任免和調動、晉升和退休、國防費用的計劃和分配、軍隊編制和軍法軍紀等問題。國防部為政府中一個部,是最高軍事行政機構,設部長、副部長等,部長由總理任命的文職官員擔任,任務是負責武裝部隊的徵兵。武器裝備、後勤補給、軍工生產等工作。武裝力量由正規軍和准軍事部隊組成。正規軍分陸、海、空三個軍種。最高軍事指揮機構為總參謀部,總參謀長由總統根據總理提名在擔任過陸、海、空軍司令的上將中任命,任期4年。總統通過國防部和總參謀部對全國武裝力量實施領導和指揮。

領導人物

總統兼武裝力量統帥阿赫邁特·內季代特·塞澤爾(2000年5月上任)。國防部長薩巴哈廷,恰克瑪克奧盧(1999年8月上任)。總參謀長侯塞因·科夫勒克奧盧上將(1998年8月上任)。陸軍司令黑爾米·顧茲科克上將(2000年8月上任)。海軍司令伊爾哈米·埃爾迪爾上將(1999年8月上任)。空軍司令埃爾金傑拉辛上將(1999年8月上任)。

武裝力量

兵力 現役部隊60.97萬人。

陸軍

約49.5萬人。編有4個集團軍司令部,9個軍司令部,1個機械化師,1個步兵師,14個裝甲旅,17個機械化旅,9個步兵旅,4個突擊旅,1個步兵團,1個總統警衛團,5個邊防團,26個邊防營。

主戰坦克:4205輛,其中M-48A5T1型和M-48A5T2型2876輛,M-60A3型658輛,M-60Al型274輛,「豹」式IAI型170輛,「豹」式lA3型227輛。

裝甲偵察車:若干輛。

步兵戰車:650輛。

裝甲輸送車:3643輛(AAPC型830輛,M-113型2813輛)。

牽引炮:105毫米若干門,155毫米517門,203毫米162門。

自行炮:105毫米391門,155毫米222門,175毫米36門,203毫米219門。

火箭炮:60門(107毫米48門,227毫米12門)。

迫擊炮:2021門(107毫米1264門,120毫米757門),另有81毫米迫擊炮3792門。

反坦克導彈:943具(「眼鏡蛇」186具,「陶」式365具,「米蘭」392具)。

無坐力炮:57毫米923門,75毫米617門,106毫米2329門,高炮1664門(20毫米439門,35毫米120門,40毫米1105門)。

地空導彈:「毒刺」108部,「紅眼睛」789部。此外,還裝備有各型飛機168架,武裝直升機37架,運輸直升機262架。

海軍

5.46萬人(含海軍陸戰隊3100人,海岸營部隊1050人),編為5個海岸基地司令部。

常規潛艇:14艘。

護衛艦:22艘。

導彈快艇:21艘。

巡邏艇:28艘。

布雷艦艇:1艘。

反水雷艦艇:23艘。

登陸艦:8艘。

登陸艇:59艘。

輔助艦船:27艘。

海軍航空兵

裝備有用於反潛作戰的直升機16架(其中13架為AB-212型武裝直升機),教練機7架。

海軍陸戰隊

1個團,3100人。

空軍

6.01萬人。編有2個戰術空軍司令部,1個運輸司令部,1個訓練司令部,1個後勤司令部,11個攻擊戰斗機中隊,7個戰斗機中隊,2個偵察機中隊,5個運輸機中隊,3個教練機中隊,6個地空導彈中隊。作戰飛機505架。

戰斗機和攻擊戰斗機:F-16C型210架,F-16D型30架,F/NF-5A和F/NF-5B型87架,F-4E型139架。

偵察機:RF-4E型39架。

空中加油機:KC-135R型2架。

運輸機:C-130B和C-130E型13架,KC-135R型2架,C-160D型19架,CN-235型50架(其中部分可用於電子戰)。

要員專機:2架。

教練機:SF-260D型38架,T-33型34架,T-37型60架,T-38型70架,T-41型28架。

直升機:UH-1H型20架,AS-532型20架。

地空導彈:「奈基」92部,「輕劍」86部。

預備役部隊

37.87萬人(41歲以下),其中陸軍25.87萬人、海軍5.5萬人、空軍6.5萬人。

准軍事部隊

22.02萬人。憲兵和國民警衛隊21.8萬人(其中預備役5萬人),裝備裝甲輸送車560輛、飛機2-3架、直升機56架。海岸警衛隊0.22萬人,裝備近岸巡邏艇64艘、運輸機2架。

兵役制度

實行義務兵役制,士兵服役期18個月。

軍銜

軍官分3等11級,即將官4級(上將、中將、少將、准將),校官3級(上校、中校、少校),尉官4級(上尉、中尉、少尉、准尉)。

駐外兵力

駐塞普勒斯1個軍,約3.6萬人。裝備坦克386輛、裝甲輸送車476輛、牽引炮102門、自行炮60門、迫擊炮450門、高炮48門、飛機3架、直升機4架、近岸巡邏艇1艘。

參加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的兵力:駐波斯尼亞1300人,駐東帝汶2人(軍事觀察員),駐喬治亞5人(軍事觀察員),駐伊拉克和科威特邊境6人(軍事觀察員),駐義大利4架F-16C型戰斗機,駐南斯拉夫科索沃維和部隊約950人。

外國駐軍

駐有北約盟軍東南聯合司令部和第6戰術空軍司令部。英國軍人160人,飛機6架(「美洲虎」GR-3A和GR-3B型6架、VC-10型2架)。美國2040人,其中海軍240人(包括陸戰隊220人),空軍1800人;空軍駐有1個飛行聯隊,裝備飛機包括F-16、F-15C、KC-135、E-3B和E-3C、C-12、HC-130和HH-60。

軍隊節日

建軍節8月30日

㈡ 加里波利之戰的戰果如何軍隊傷亡又怎樣呢

最後的結果是土耳其獲得勝利,在這場戰爭中,英國傷亡以及失蹤的人數達到了11.97萬,法國是2.65萬人,土耳其死亡傷亡以及失蹤的人數達到了18.6萬人。

㈢ 為什麼土耳其被稱為國中哈士奇

土耳其,可以說是一個自相矛盾的國家。一方面,繼承了歷代蘇丹與凱末爾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使得安卡拉在對外政策上表現的務實團結,寬容文明,但另一方面,有著奧斯曼帝國情節的土耳其,在對外政策上又表現的傲慢自大,閉目塞聽。昔日橫跨亞歐非大陸的強大帝國,如今夾在亞歐大陸之間的罅隙之間,只能做著「新奧斯曼帝國」的美夢。

㈣ 抗關援朝時候,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死亡多少人

偽軍:被殲137899人、負傷450742人、逃兵24495人、投降8343人;

霉國:被殲36574人、負傷103284人、逃兵7926人、投降4714人;

英國:被殲1109人、負傷2674人、逃兵179人、投降977人;

土耳其:被殲741人、負傷2068人、逃兵168人、投降244人;

澳大利亞:被殲339人、負傷1216人、逃兵43人、投降26人;

加拿大:被殲516人、負傷1042人、逃兵1人、投降33人;

法國:被殲262人、負傷1042人、逃兵1人、投降12人;

泰國:被殲129人、負傷1139人、逃兵5人;

希臘:被殲192人、負傷543人、逃兵3人;

荷蘭:被殲120人,負傷645人,逃兵3人;

哥倫比亞:被殲163人、負傷448人、投降28人;

衣索比亞:被殲121人、負傷536人;

菲律賓:被殲92人,負傷299人,逃兵和投降97人;

比利時:被殲101人、負傷478人、逃兵5人,投降1人;

盧森堡:被殲2人,負傷13人;

紐西蘭:被殲34人,負傷299人;

南非:被殲34人、逃兵9人;

幾方面數位匯總,在整個朝鮮戰爭期間,「聯合國軍」方面所確認的最低人員損失統計數字是:「聯合國軍」的人員損失在57萬人以上。而這個數位中,估計由中國軍隊造成的損失佔2/3以上,也就是38萬人以上。

朝鮮:犧牲215,000–350,000人、負傷303000人、失蹤和被綁架共120000人;

中國:中國的傷亡數據統計:犧牲183108人(其中34000人為非戰斗死)、負傷383218人、25621人失蹤、21400人被綁架;

美國統計的中國傷亡數字:犧牲400000人、負傷486000人、被綁架21839人;

蘇聯:在整個戰爭期間,先後有12個蘇聯空軍師投入了空戰,輪番參戰的空軍人數總計為72000人,1952年最多時達到25000~26000人。蘇聯空軍的殲擊機總共擊落了1097架敵機,高射炮兵擊落了212架敵機。根據看到的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總參謀部檔案文獻的統計數字,蘇聯航空兵在朝鮮損失了335架飛機和120名飛行員。在這場戰爭中蘇聯軍人總共犧牲了282人。

死亡和受傷平民總數:估計約250萬人。

朝鮮淪陷區:990968人;其中373599人死亡、229625人受傷、387744人被虜或失蹤。

朝鮮主權區:估計約1550000人。

㈤ 土耳其的軍事實力如何

很強。土耳其被稱為北約的二哥。

土耳其武裝部隊由正規軍和准軍事部隊組成。



要講綜合實力,土耳其肯定超過以色列,如果拋開美國干預調停的因素,兩個國家單挑死磕,土耳其肯定能夠笑到最後,畢竟,土耳其有十倍於以色列的人口和數十倍於以色列的國土縱深。而且作為號稱北約第二軍事強國的土耳其,其陸軍裝備並不比以色列差,相對以色列還具有規模優勢。

㈥ 1950年,朝鮮告急,聯合國旗下16國聯軍是哪16國

參加聯合國軍的有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希臘、土耳其、哥倫比亞、泰國、菲律賓、南非、衣索比亞共16個國家的軍隊。

朝鮮戰爭期間,「聯合國軍」援韓部隊最多時達到93.26萬人,其中包含受「聯合國軍」指揮的韓國部隊達59萬多人。其中美國出兵居第一位,兵力達30多萬人;英國居第二位,兵力達1.40萬多人;加拿大居第三位,兵力達6100多人。

土耳其居第四位,兵力達5400多人;其餘出兵數量的排列順序是澳大利亞、菲律賓、紐西蘭、泰國、衣索比亞、法國、希臘、哥倫比亞、比利時、荷蘭、盧森堡、南非。

(6)土耳其空軍傷亡多少擴展閱讀

1950年6月25日,朝鮮得到蘇聯默許,不宣而戰進攻韓國,歷時三年的朝鮮戰爭爆發。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84號決議,派遣聯合國軍支援韓國抵禦朝鮮的進攻。8月中旬,朝鮮人民軍將韓軍驅至釜山一隅,攻佔了韓國90%的土地。

9月15日,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希臘、土耳其、哥倫比亞、泰國、菲律賓、南非、衣索比亞)在仁川登陸,開始大規模反攻。

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應朝鮮請求赴朝,與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經過歷次戰役最終將戰線穩定在38線一帶。

1951年7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方面與聯合國軍的美國代表開始停戰談判,經過多次談判後,終於在1953年7月27日簽署《朝鮮停戰協定》。

㈦ 土爾其軍趣聞

1.1951年,土耳其遠征朝鮮,土耳其政府派出參加「聯合國軍」的一支5000餘人的步兵旅。該旅在「聯合國軍」中是一支比較頑強的部隊,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總共作戰三次。第一次是剛到前線,被寄予厚望的土耳其旅,總共五千餘人,猛撲一支規模數千人的「中國軍隊」,經過激烈交戰,使用著名的土耳其彎刀砍死了數百「志願軍」,打死打傷了不少「中國人」,並俘虜了200多。事後查明那是南朝鮮軍第六師的一部分。第二次是伏擊了一支「中國軍隊」,土軍猛沖猛打,繳獲青天白日旗一面……。 土耳其陸軍在朝鮮戰場上繳獲的「志願軍」軍旗,目前珍藏於伊斯坦布爾的土耳其軍事博物館。。。。。 第三次是與真正的中國人民志願軍交手,經歷了真正的刺刀白刃戰,被志願軍殲三千多人。土耳其旅在第二次戰役中被編入美9軍,負責前往瓦院一帶防守「聯合國軍」的右翼。結果其先頭部隊被我38軍114師342團重創。土耳其旅損失慘重,損失3514人,具體損失741人陣亡,2068人受傷,163人失蹤, 244人被俘,還有298位非戰斗傷亡,失去了70%的武器裝備,基本失去戰鬥力。此後土耳其旅再也沒有成建制的投入過戰斗。在第五次戰役中,土耳其部隊還被我12軍35師103團殲滅了1 個營。最後含恨回國,損失在聯合國軍中排名第三!

2.1974 年7月,土耳其和希臘為爭奪塞普勒斯,大打出手。土耳其空軍在這場戰爭中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輝煌戰績。7月初,土空軍的偵察機在塞普勒斯外海發現一支希臘的驅逐艦隊,由數艘大型驅逐艦組成,土耳其空軍立即派出戰斗機掛著炸彈直撲希臘艦隊。經過激烈的海空戰,先是擊沉「科卡德裴」號驅逐艦,接著又重創「艾達德裴」號和「斐夫齊恰克馬克元帥」號驅逐艦,共造成232名海軍士兵死亡。
戰斗結束時,土耳其海軍發來賀電,一是祝賀土耳其空軍的輝煌戰績,二是申明這三艘被摧毀的驅逐艦的產權人都是土耳其海軍,土耳其空軍的這次轟炸造成的傷亡,占據了這場戰爭土軍傷亡的四分之一。這場戰斗中,土軍艦還在英勇的用高射炮和已方戰機戰斗到最後一刻,並且擊落了一架土耳其空軍的F-104戰斗機。

3.土耳其人民是想抗議俄羅斯出兵敘利亞打擊IS…結果,沒分清國旗,誤砸了荷蘭領事館…

㈧ 一戰各國人員損失

第一次世界大戰

瓜分世界的首次大屠殺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1914—1918年帝國主義國家兩大集團——同盟國與協約國之間 為瓜分世界、爭奪殖民地和霸權而進行的首次世界規模的戰爭。戰爭先在8個歐洲國家 (德國、奧匈帝國及其敵對國英國、法國、俄國、比利時、塞爾維亞和黑山)之間開始, 後來逐漸有38個國家15億人捲入戰爭。戰場遍及歐、亞、非三洲和大西洋、地中海、太 平洋等海域。歐洲特別是法國戰場是決定戰爭全局的主戰場。海上則以北海為主戰場。

第一次世界大戰,究其根源首先是帝國主義時期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性的加劇,導 致後起的帝國主義國家強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由自由競 爭階段發展到以壟斷為特徵的帝國主義階段,各國政府代表本國壟斷資本集團為獲取最 大限度的壟斷利益,積極推行對外擴張和侵略政策,在世界各地以武力爭奪殖民地。老 牌殖民帝國英、俄、法佔據了世界絕大部分殖民地,而經濟發展迅速、國家實力急劇膨 脹的德、日、美等新興的帝國主義國家所擁有的殖民地卻相對很少,這種經濟發展和殖 民地分配的不均衡導致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尖銳起來,新興的帝國主義國家強烈要 求瓜分老牌的帝國主義國家的殖民地。其次,資本主義國家周期性的經濟危機和國內階 級矛盾的尖銳化也使帝國主義各國統治不穩,各國紛紛擴軍備戰、尋找同盟,企圖通過 對外發動侵略戰爭來緩和國內階級矛盾。

早在1882年5月,德國、奧匈帝國和義大利在維也納簽訂同盟條約,形成了侵略性 的軍事政治集團——同盟國。 1892—1907年,俄、法、英三國先後簽訂協約,逐步形成了與同盟國相對立的協約 國。兩大軍事集團的對立,加速了雙方擴軍備戰和爭奪戰略要地的步伐。巴爾干半島和 地中海成為雙方爭奪的焦點。從1905—1913年,兩大軍事集團為爭奪戰略要地製造了一 系列國際危機,甚至引起局部戰爭。隨著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的加深,各帝國 主義集團迫切希望從戰爭中尋求出路。

戰爭爆發前,兩大軍事集團都加緊擴充軍備。交戰雙方總的經濟軍事力量對比,協 約國占優勢。1914年僅英、法、俄三國(含殖民地)總人口就達7.045億人,動員完畢 時,陸軍兵力達977.7萬人;德奧兩國(含德國殖民地)總人口只有1.3億人,動員完 畢時,陸軍兵力為634萬人。在空軍和海軍力量上,協約國也明顯強於同盟國。英國有 飛機258架,法國有156架,俄國有263架;德國僅有232架軍用飛機。戰爭開始前,協約 國海軍編制內有各種水面艦艇762艘和潛艇74艘;德國和奧匈帝國有水面艦艇403艘和潛 艇35艘。

各主要參戰國的戰略方針都是根據各自的侵略目的制定的,其共同點是:片面強調 戰略進攻,輕視防禦;都企圖依靠一兩次決戰決定戰爭勝負;立足於依靠戰前物資儲備 打短期戰爭,沒有挖掘經濟潛力以滿足戰爭的需要和進行持久戰爭的准備。反映在戰爭 計劃上,各國都把打一場速戰速決的短期戰爭作為制定戰爭計劃的前提。德國為避免東 西兩線同時作戰,按照著名的施利芬計劃(或稱施利芬一小毛奇計劃),准備在6-8周 內首先征服法國,爾後揮師東進,幾個月內打敗俄國,結束戰爭。鑒於法國極欲奪回阿 爾薩斯-洛林地區,德國對法作戰的設想是:以部署在德法邊境的兵力牽制和吸引法軍 主力,同時以強大的主攻集團突然通過中立國比利時,向法國腹地實施深遠遷回,從背 後打擊法軍主力。

在東歐戰場,則以少量兵力牽制俄軍。在海上,集中海軍主力對付英國海軍,同時 以少量兵力牽制俄國海軍於波羅的海。

奧匈帝國的戰爭計劃受制於德國,准備以主力與俄國作戰,同時又對巴爾乾地區的 塞爾維亞、黑山作戰。法國的戰爭計劃是以主力集結於法國東北部地區,視戰局發展情 況進攻阿爾薩斯-洛林地區,反擊德軍入侵。法國海軍的主要任務是保障地中海的海上 交通,並封鎖奧匈帝國海軍於亞得里亞海。俄國的戰爭計劃富有極強的進攻色彩,准備 對德國的東普魯士和奧匈帝國的加利西亞同時發動攻勢。英國計劃把戰爭中陸上作戰的 重擔推給法國和俄國,只派遣為數不多的遠征軍配合法軍行動。海軍則用於保障英國及 協約國交通線的安全,破壞德國的海上交通線,封鎖德國海軍,伺機與敵艦隊進行爭奪 制海權的總決戰。

綜觀各國戰爭計劃,各國都過分誇大了純軍事因素的作用,而且都局限於爭奪本國 利益,各自為戰,各軍種也是單獨作戰。因此,各國沒有很好協調陸軍和海軍的行動。 盟國之間也沒有制定總的聯合作戰計劃。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弗蘭茨·斐迪南為對塞爾維亞炫耀武力,到波斯尼 亞檢閱部隊,在薩拉熱窩遇刺。

這一事件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7月28日,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俄 國根據有關條約,為支持塞爾維亞,於7月30日宣布軍事總動員。8月1日,德國對俄宣 戰。8月3日德國對法宣戰。8月4日英國對德國宣戰。大戰由此全面展開。

在歐洲大陸首先點燃的戰火,迅速蔓延到中近東、遠東和非洲一些地區。其中歐洲 戰場是主要戰場,由西線戰場、東線戰場、巴爾干戰場以及義大利戰場組成。參戰國還 進行了多次海戰,並把空軍第一次用於實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按戰爭進程可分為以下幾 個階段: 1914年,雙方速決戰計劃破產,西線由運動戰轉為陣地戰大戰爆發後,德軍擔任主 攻的部隊和擔任牽制任務的部隊按計劃行動。8月21-25日,德軍同法軍和英國遠征軍 在法國東北邊境進行多次交戰,即「1914年邊境之戰」。德軍突破法軍防禦,向法心臟 地區進軍。9月,法軍組織了反擊德軍的「馬恩河戰役」,迫使貿然南進的德軍撤退, 瓦解了德軍的速決戰略。至此,西線大部地段的軍事行動開始形成陣地戰。

但9—10月,在法國北部地區,德軍和英法聯軍相互迂迴對方翼側而實施連續機動 作戰。在東線,東普魯士德軍挫敗了俄國優勢兵力進攻,迫使俄軍退守涅曼河和鮑勃爾 河一帶。但俄軍在加里西亞打敗了奧匈帝國的軍隊。德國為援助奧匈,對俄軍發動了大 規模進攻,德軍失利。德國對東線戰爭規模的擴大使其陷入了兩線同時作戰的不利境地。

日本在遠東地區趁火打劫,於1914年8月宣布對德宣戰,乘機奪取德國在華利益,出現 了遠東戰場。土耳其於1914年11月宣布加入同盟國作戰,在近東開辟了新戰場。戰局更 趨復雜。此外,英法德在北非的爭奪也非常激烈。在這一階段,英德海軍的海上軍事行 動,主要是8月和11月在北海的兩次黑爾戈蘭海戰和12月在南大西洋的福克蘭群島海戰。 雙方圍繞著封鎖與反封鎖,進行了一系列規模不等的海上戰役。

1915年,戰爭重心轉到東線,東部戰場進入了對峙狀態戰爭使雙方人力物力消耗巨 大,軍隊的後備兵員和後勤補給發生嚴重困難,迫使各國加緊國民經濟的總動員。英法 在西線基本上轉入戰略防禦,以便養精蓄銳,恢復元氣。為了減輕德軍對西線的壓力, 它們要求俄國在東線加緊進攻。德國改變了戰略方針,在穩定西線戰局的情況下,集中 兵力進攻俄國,企圖一舉擊垮俄國,爾後打敗英法。1915年1—3月,俄軍對德奧聯軍發 動了兩次大規模的冬季攻勢,均遭慘敗。德國抓住戰機,集中優勢兵力於5月初對俄國 戰線中部發動了著名的戈爾采戰役,迫使俄軍全線潰退,損失慘重。德軍乘勝深入俄境, 企圖迫使俄國退出戰爭。同年5月,原同盟國成員義大利轉而對奧匈帝國宣戰,在奧匈 東南部開辟了新戰區。9—10月,整個東線也從運動戰轉為陣地戰。同年10月,保加利 亞參加同盟國作戰,德奧保聯軍以優勢兵力佔領了塞爾維亞。

這一年,西線戰局相對平靜。英法聯軍利用德軍兵力東調之機,發起了幾次規模不 大的進攻戰役,企圖牽制德軍,減輕俄國戰線的壓力。德軍也發動過數次局部反擊。其 中在4—5月的伊珀爾戰役中,德軍首次大量使用毒氣。

1916年,戰爭重心再次轉到西線,協約國逐步取得戰略主動權。 1916年,德國把進攻重點再次轉向西線,力爭打敗法國。 從2月21日起,德法展開了歷時10個月的凡爾登戰役。由於兵力不足,德軍猛攻不 克,傷亡慘重,從此逐步走向最後失敗。與此同時,英法聯軍為了減輕凡爾登所受的壓 力,對索姆河上德軍堅固防線發動猛烈進攻,史稱「索姆河戰役」。

此役中,英軍首次使用了坦克作戰。 東線俄軍按照協約國協調一致進攻的戰略方針,為策應西線英法聯軍作戰,對德軍 發動了大規模進攻,突破了奧匈軍隊的防線。此間,意軍也對奧匈軍隊進行了數次規模 不等的進攻戰役。同年8月,羅馬尼亞參加協約國作戰。1916年的海上戰場,5月31日— 6月1日,英德海軍主力在日德蘭半島以西,進行了整個大戰期間最大的一次海戰。

1917年,德國轉入全面防禦,俄國爆發革命,美國參戰。 經過兩年半戰爭,德國人力物力消耗巨大,協約國方面卻增強了實力,戰場形勢越 來越不利於德國。德軍被迫在東西兩線轉入防禦,同時寄希望於海上開展「無限制潛艇 戰」,企圖切斷英法海上交通線。在戰爭中一直保持中立,利用戰爭大發橫財的美國借 口德國宣布恢復「無限制潛艇戰」和德國密電墨西哥企圖結成德墨反美聯盟,於1917年 4月對德宣戰,成了協約國在財政和軍需方面的支柱和直接參戰者。同時也使美得以參 與重新瓜分世界。 1917年,西線的主要戰役是4—5月法軍對德軍發動的「尼維爾攻勢」戰役。由於德 軍預有準備,法軍的進攻遭到慘敗,並引起法軍大規模騷亂。為配合法軍作戰,英軍也 單獨發動了數次有限進攻,均未取得重大進展。東部戰線,該年9月,德軍發起里加戰 役,這是東線最後一次規模較大的軍事行動。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俄國爆發了十 月社會主義革命,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以列寧為首的蘇維埃政府宣布退出帝國主 義大戰。

1918年,協約國發動總攻,同盟國土崩瓦解。 俄國退出戰爭後,德國得到了片刻喘息之機。1918年,德國集中兵力於西線,企圖 在美軍主力到達法國之前,迫使英法屈服。英法則決定在西線固守陣地,待美軍主力到 達後發動總攻。為實現統一指揮,法國將軍福煦被任命為協約國最高軍事統帥。7—9月, 英法軍發動局部進攻,取得進展。9月,美國遠征軍在總司令潘興率領下,發動了聖米 耶爾戰役。9月26日,英法美聯軍發動總攻。在協約國軍步步緊逼下,德國的興登堡防 線全面崩潰。9月29日保加利亞投降,10月30日土耳其投降,11月30日奧匈投降。11月 初,德國十一月革命爆發,德皇威廉二世退位,社會民主黨組成臨時政府,宣布成立共 和國。11月11日,《貢比涅森林停戰協定》簽訂,德國投降。歷時4年零3個月的第一次 世界大戰以協約國的勝利告終。

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各國人民蒙受了空前的災難。戰爭期間,協約國總計動員軍隊 4218萬人,損失2210萬人,其中死亡515萬人。同盟國總計動員軍隊2285萬人,損失 1540萬餘人,其中死亡380萬人。交戰雙方直接戰費約為1863億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帝國主義各國的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德國戰敗,割地賠款; 奧匈帝國徹底瓦解;英法雖取得了勝利,但在戰爭中元氣大傷,受到削弱;美國在戰爭 中牟取暴利,一躍成為經濟強國。戰後帝國主義奴役掠奪戰敗國和宰割弱小國家的《凡 爾賽和約》等分贓條約,雖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戰勝國之間的關系,但沒有消除它們之 間的根本矛盾,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了禍根。

第一次世界大戰促進了各國的革命運動。在俄國十月革命影響下,德國和匈牙利等 國,也先後爆發了革命,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蓬勃興起。1919—1920年召開的 巴黎和會,成為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分贓會議。蘇俄遭到排斥和敵視;塞爾維亞等小國 受歧視。作為協約國一員參戰的中國,在會上非但未能品嘗到勝利的果實,反而成為列 強宰割的對象。日本勾結英法美等國,妄圖迫使中國承認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 予日本,因而激起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導致爆發偉大的「五四運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驗,對軍事學術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戰後出現的總體戰、 閃擊戰、坦克制勝論、空軍制勝論等各種軍事理論的出現,都是從不同角度總結大戰經 驗的結果。

㈨ 1974年為何土耳其海軍和自家空軍斗得兩敗俱傷

今天咱們聊的這個話題發生在1974年,事件的主人公是土耳其空軍和土耳其海軍,事件的起因是塞普勒斯的希臘族和土耳其族爆發了武裝沖突,結果是土耳其海軍士兵無辜的死在了自己空軍的手裡,這究竟是一次怎樣的戰斗呢,其結果又為何如此的匪夷所思呢?不要著急,咱們現在就來說道說道!

話說1974年7月20日因爭奪塞普勒斯,土耳其和希臘出兵地中海,在塞普勒斯展開了一番激戰。7月21日土耳其又出動了3艘驅逐艦,試圖攔截希臘的海上增援艦隊,同時土空軍也派出戰機在海上搜索敵軍,一張嚴密的攔截大網就此鋪開!

功夫不負有心人,土耳其偵察機終於在塞普勒斯外海發現了一支由美製基林級驅逐艦組成的艦隊,該型號驅逐艦,全長119.02米,全寬12.50米,吃水3.81米;最大航速32節,艦員編制367人;從空中看,其特徵相當明顯。沒錯!這樣的裝備足以證明這就是一支希臘的艦隊。於是土耳其的戰機不久便飛抵了這一海域。

此時海中的驅逐艦也發現了盤旋在頭頂的戰機,按照正常的敵我識別規程,驅逐艦試圖通過無線電確認飛機身份,但飛行員對發來的無線電訊號並沒有理會,反而直接發起了進攻。當即將一艘驅逐艦擊沉,其他兩艘驅逐艦也因此受到了重傷。但這幾艘驅逐艦並沒有被劈頭蓋臉的攻勢打蒙,而是立即採用高射炮予以還擊,成功過將一架104戰機擊落,並俘獲了飛行員。

不過這次戰斗正如我們開頭交代的一樣,似乎出了些問題!在戰斗結束後,土耳其空軍竟然接到了土耳其海軍發來的電報,大概意思是,祝賀土耳其空軍在剛剛發生的戰斗中取得了輝煌的戰績,但是,你方攻擊的三艘驅逐艦都是我方的部隊!原來土耳其空軍攻擊的三艘驅逐艦是土耳其海軍的部隊!據統計土耳其海軍被自己空軍打死的人數為232,而在整個塞普勒斯戰斗中土耳其也不過死了568人!

看到此時有的軍迷就問了,飛行員看到的驅逐艦不是希臘的嗎?其實土耳其驅逐艦之所以會被誤認為是希臘驅逐艦,其原因就是土耳其和希臘同樣購買了美製基林級驅逐艦,於是當飛行員在空中看到美製基林級驅逐艦時,就不假思索的認為這一定是希臘的驅逐艦。其實這就反映出了土耳其海空軍之間的溝通不暢,在戰前也未將這樣的情況考慮在內,未對敵我識別作出具體的要求與安排,故此釀成了大禍!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7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20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35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9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48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0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5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40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75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