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二戰中土耳其保持中立
1. 二戰中土耳其宣布中立,為何最後幾個月倒向蘇聯和英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奧斯曼土耳其站錯了隊,慘被列強瓜分。歷史教訓讓土耳其認識到:不要輕易選邊站,萬一再老眼昏花站錯隊,那點家底還夠列強分的嗎?
但是,列強不會容忍土耳其走鋼絲。看地圖就知道土耳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土耳其往北就是蘇聯,往西就是德國重點經營的巴爾干半島,往南是地中海、非洲,往東是亞洲。
位於歐、亞、非十字路口,還扼守對各方都非常重要的黑海出海口,各方都緊緊盯著土耳其,都在督促土耳其上自己的船。
最先找上門來的是英國、法國,1939年初,英、法想和土耳其簽訂互助條約。土耳其現在不確定英、法能不能頂住德國,但也沒有直接拒絕,就是拖。英、法被拖得七竅冒煙,土耳其依然不鬆口。畢竟,得罪英、法是小,距離自己太遠。而蘇聯就在自己旁邊,得罪了蘇聯那位爺,有自己好果子吃嗎?
土耳其想巴結蘇聯,蘇聯還瞧不上土耳其。蘇聯當時正和德國談判,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土耳其代表灰頭土臉的來到莫斯科,又灰頭土臉的離開莫斯科,蘇聯人連個驢肉火燒也沒請客人吃。
蘇聯既然不把自己當盤菜,看來只能和英、法這種次一級的強國簽約了。英、法需要土耳其在地緣戰略上的支持,自然也向土耳其提供保障:只要德國或蘇聯進攻土耳其,或影響到土耳其的利益,英、法一定會提供所有必要的援助。
土耳其不敢過於相信英、法,他們出賣捷克斯洛伐克的醜行,就發生在前不久。果然,英、法對和土耳其簽訂的白紙黑字,沒說賴賬,也基本不履行。
土耳其也不想和英、法泡蘑菇,他們還是更看重蘇聯。蘇聯進攻芬蘭,英、法要土耳其開放領空,土耳其因怕得罪蘇聯,拒絕了英、法。
英、法還不死心,又想忽悠土耳其當炮灰。德國在1940年5月進攻西歐時,但土耳其拒絕英、法。
英、法提出了什麼要求?竟是讓土耳其封鎖黑海出海口。這等於向德國宣戰,土耳其憑什麼做那隻替猴子火中取栗的蠢貓。
土耳其對二戰的態度,還是先圍觀,看情況再說。對德國,對英、法,對蘇聯,都是既不得罪,也不入伙。土耳其還是擺脫不了狡兔本性,當土耳其看到德國勢力大,蘇聯岌岌可危時,土耳其就跳上了德國的船。
在蘇德開戰前四天,也就是1941年6月18日,土耳其就和德國簽約,承認互不侵犯(實際上是德國承諾不侵犯土耳其)。土耳其嘴上說不在蘇、德之間選邊站,但看土耳其的種種作為,還是站在德國一邊。
土耳其和蘇聯(沙俄)有很深的歷史恩怨,再加上蘇聯要尋找印度洋的出海口,勢必要突破土耳其。站在土耳其的角度,他們寧可讓德國吃掉蘇聯。這樣一來,土耳其的生存壓力就會大大的減輕。土耳其人告訴德國人:祝你們早日消滅蘇聯。
現實卻打了土耳其一記響亮的耳光。二戰後期,德國越打越沒脾氣,眼看蘇聯要贏了。
土耳其有的是辦法。不就是向蘇聯人賠笑臉嗎?土耳其開始向蘇聯,以及英國暗送秋波,說有什麼事可以談談價。此時是1943年,雖說德軍敗象明顯,可土耳其還是不敢確定德國會不會來個咸魚大翻身,對加入蘇英陣線還是拖拖拉拉。
蘇聯對土耳其的首鼠兩端明顯不耐煩,蘇聯老大通過英國傳話:要跳船趕緊跳,現在還來得及。到了明年,盟軍對德軍優勢更大的時候,也就不稀罕你跳不跳船了。
這話已說得非常清楚:留給土耳其的時間不多了。
也不知道土耳其是怎麼想的。到了1945年2月,雅爾塔會議都開了,土耳其還在猶豫是否跳船。連對土耳其向來「好脾氣」的英國首相丘吉爾都忍不住說:給你最後一次機會,別玩兩頭通吃,最後讓你一頭都吃不著!
土耳其知道再也不能保持所謂的中立了,趕緊對德國宣戰,時間是1945年2月23日。而蘇軍向德國首都柏林發起總攻的時間,則是1945年4月16日。
蘇聯大罵土耳其狡猾,哪有這么宣戰的,分明就是白撿便宜。而西方出於在戰後抗衡蘇聯的考慮,對土耳其的狡兔三窟比較寬容。土耳其最終還是倒向西方,1952年加入北約,成為北約與蘇聯對抗的馬前卒。
2. 土耳其和德國如此友好的關系,是一戰,二戰的原因嗎
不是的,二戰的土耳其就相當於是走鋼絲的演員,左搖右擺,又左右逢源。像歐洲大陸其它中立國一樣,土耳其在二戰中與納粹有緊密的貿易聯系,但原因卻不一樣。土耳其象葡萄牙一樣是個親英情緒很強烈的國家,甚至在二戰爆發後的1939年10月,土耳其還和英、法締結了軍事互助同盟。法國陷落後,土耳其於1940年6月宣布中立,直到1945年才加入盟國對德國宣戰。土耳其宣布中立的原因主要是擔心納粹的入侵,它在1941年春德國佔領巴爾干半島後迅速同納粹簽訂了友好協定。土耳其沒有公開反對納粹,而納粹也並未侵犯土耳其的邊境。總的來說在二戰期間土耳其就像走在綳緊的鋼絲上的雜技演員,努力在軸心國和盟國之間尋求平衡。1941年10月,土耳其與德國簽訂了一份重要的貿易協定。德國用軍需品和其它工業品與土耳其交換礦石原料,尤其是鉻礦石。與此同時土耳其與英美也保持友好關系,以鉻礦石與英美交換先進的武器裝備。鉻是製造合金鋼的必用材料,而土耳其正是納粹的唯一鉻進口國。納粹生產部長阿爾伯特.施佩爾曾經指出,若是鉻礦石的供應被切斷,會導致德國的軍火生產中斷10個月。鉻礦石經鐵路由土耳其運往德國,其間要經過世界上最為崎嶇不平的巴爾干山區,一路上到處是橋梁和隧道。盟軍在戰爭結束前重點轟炸了這條鐵路,以切斷對德國的鉻礦供應。為了爭取土耳其參戰、或至少保持「善意的中立」,土耳其於1941年被美國列入租借法案受援國名單。1943年11月的德黑蘭會議上,盟國預料到納粹不會再對土耳其構成軍事威脅,於是共同要求它參戰。直到1944年4月,土耳其才停止對德國的鉻礦石供應,並且像其它中立國一樣,是在經濟制裁的威脅下才這么做的。1944年8月,土耳其與德國斷交。1945年2月,由於盟軍已將德軍驅逐出巴爾干半島,尤其是此時再不下手將得不到加入聯合國的機會,土耳其才對德國宣戰,用當時愛爾蘭總理德.瓦勒拉的話說,就是「在最後一刻,為了獵取聯合國成員資格而趕上了潮流」。據美國專家估計,土耳其收到的納粹黃金最多隻有1500萬美元,大部分來自比利時央行,德國人用其購買鉻礦石。盟國並未努力追回這些黃金。由於土耳其控制著黑海的入口,又與蘇聯接壤,美國認為它對冷戰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1946年,在土耳其召開了關於沒收德國在土黃金和資產的談判,盟國估計這筆資產共計5100萬美元。「杜魯門主義」的出台終止了這一談判。1947年7月,美國與土耳其簽署了一份價值1.5億美元的貸款協定,該協定對向土耳其索要黃金的談判不啻是致命一擊。土耳其最終沒有歸還任何納粹黃金。 希望採納~~O(∩_∩)O~
3. 二戰時期,土耳其在幹些什麼
在二戰時期,土耳其在做什麼?
一開始中立,最後還是加入盟國了。
土耳其地處歐亞大陸交匯處,把守戰略要道。戰爭剛剛開始,各國使節就蜂擁而至,希望用各種陰謀詭計動搖這個年輕的共和國的中立立場。但土耳其的策略是同時向德國和英國出口礦石等資源,換回武器和其他物資來保衛自己的國家,並藉此機會尋求發展。德國將幫助土耳其建設道路和鐵路,英國將幫助土耳其建設機場和港口,兩國會相互競爭,各自提供最好的設備,而土耳其則允許兩國勢力在國內用各種陰險的伎倆明爭暗鬥。
土耳其利用自己的鉻鐵礦和銅礦石換回了先進的武器。由50個旅,80萬農民出身的士兵組成的步兵在古安納托利亞高原嚴酷的環境下鍛煉出來,足可以媲美歐洲任何一國的步兵。土耳其領袖伊諾努決心維護國家的獨立,他不希望依靠別國軍隊保衛自己的家園,因為那樣的代價就是本國的子弟兵也要為他國的利益流血犧牲。
土耳其同交戰雙方簽署了貿易和約,換來雙方對自己中立地位的承認。1943年1月30日,伊諾努與丘吉爾在土耳其南部城市阿達納舉行會談,並同意在聖誕節那天加入戰斗。隨後同盟國向土耳其提供了350輛坦克,48門自動炮,300門野戰炮,近3000門防空炮,大約100萬枚反坦克地雷和10萬把步槍,作為第一批軍事援助。但11月,羅斯福、丘吉爾和斯大林這三巨頭在德黑蘭舉行會議的時候,土耳其依然拒絕與德國斷絕聯系,甚至不允許英國飛機使用盟軍幫助修建的空軍基地。
現在,只有丘吉爾對土耳其的參戰依舊感興趣,蘇聯對其徹底失望,決定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解放巴爾干半島。在開羅會議上,伊諾努辯解稱自己沒有行動是因為需要和其他國家的部隊協同作戰,這需要周密的准備。而被要求現在就著手制定計劃的時候,伊諾努卻說軍事將領都留在安卡拉,所以無法討論。
1944年2月,駐土耳其的英國司令官回國;4月,英國要求土耳其停止向德國出口鉻鐵礦,否則就封鎖土耳其的口岸。8月,土耳其終於照辦,因為到這時,納粹德國已經沒有能力也沒有必要報復這樣一個國家了。
直到1945年2月23日,土耳其才對德國宣戰——再過5天,就要超過同盟國定下的有權在戰後加入聯合國的最後期限。
土耳其人民是幸福的
4. 二戰時德國為什麼沒有攻擊土耳其
熟悉二戰的朋友們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德國的戰力可謂是十分強大,依靠強大的空軍作為後勤支援,配合以“閃電戰”的思想,在地面機械化部隊的牽引下,得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攻陷了大半個歐洲,將戰車一直開到了英國附近,有包括法國和波蘭在內的歐洲大國被德國征服,此時的德國戰力可謂是十分強大。而土耳其位於亞洲西部的小亞細亞半島和巴爾干半島的色雷斯東部地區,地跨歐亞兩大洲,扼守土耳其海峽(黑海海峽),其戰略位置極為重要,歷來是各國戰爭時期的紛爭之地。而在整個歐洲都陷入一團戰火的狀況下,身為歐洲邊境的土耳其卻一直保持著中立的態度,而德國也貌似沒有對土耳其動手的行為,這不禁讓人產生了疑問。因為拿下土耳其德國軍隊既可以直接進軍中東,直取印度,又可以完成對蘇聯的戰略包圍,那麼為何一直到二戰結束都始終未見德國對土耳其動手呢。
最後也是德國自身的的原因,我們知道在一戰之後德國的軍工體系被肢解,但是其之後默默的悄然建設軍隊力量,這其中效果最為顯著的就是空軍,其次是陸軍,但是海軍卻一直是德國的弱項,由於海軍艦艇建設動靜太大,德國一直無法有效將其隱蔽,因此德國海軍水面艦艇的力量在歐洲來說是戰力比較弱的。而德國想要攻擊土耳其就必須要經過地中海,雖然英國戰力有損,但是海軍是其強項,而地中海也一直處在英國的保護之中,因此德國並沒有足夠的力量在海上去與英國抗衡,這也是不攻打土耳其的一個主觀原因的所在。
5. 二戰時期的土耳其
他開始是中立的,後來傾向於同盟國了
當時隆美爾入侵埃及時一直希望土耳其的炮群象英軍艦隊開火,如果真是那樣英軍本來就不妙的處境將更糟糕了,但是土耳其一直沒有這樣做~~
6. 原子彈勝過千言萬語為何二戰時蘇聯沒有挾勝利之威解放土耳其
一開始,俄羅斯縱然擁有世界上最廣闊的國土面積,但是土耳其海峽的存在大大阻礙了該國黑海方向的出海。再加上歐洲各國對蘇聯控制的野心的強力干涉,企圖只能落空。二戰後期的蘇聯野心勃勃,大力對德國法西斯列強進行反攻,踏遍了整個東歐,還是沒能借機掌控住土耳其海峽。蘇聯海軍發展的弱勢導致失去了最後一次合適的歷史機遇。
最後,在蘇聯原子彈爆炸後,土耳其為了掙脫淪為蘇聯附屬的命運,也急忙加入北約尋求庇護,因此,蘇聯無法解放土耳其,更多的還是因為運氣不好而已。
7. 二戰中土耳其是什麼立場
土耳其其實和納粹的關系不錯,甚至差點加入軸心國。這樣怎麼興兵攻打? 原因是1據「考證」,他們都有雅利安人的血統。2土耳其因為近代史中的經歷跟西方的感情不好。不過德國當時是後起之秀,所以沒怎麼參與那些事,它是個例外。一戰之後,「同病相憐」的它們反而更有了惺惺相惜之感。 再一個,二戰爆發後,土耳其是中立國中對納粹抱有好感的少數國家之一。它有不少資源對納粹有利,而英國等在它周圍的軍事力量和國內的反納粹勢力讓他不敢加入軸心國。而土的中立國地位對納粹是有很多好處的。因為,納粹在中東沒有足以制衡英法等的力量(地中海的制海權始終在英國手裡)。那麼如果土加入了軸心國,英法蘇很可能就在中東會師了。而土不加入,中立國的地位使得同盟國勢力無法接壤。一旦大戰全面爆發,北非戰場和高加索戰場被割裂。
8. 二戰時土耳其是個什麼狀況
凱末爾死後,他的主要助手伊斯麥特伊諾努(smet nnü)於1938年當選為土耳其第二任總統和人民共和黨主席,執政直到1950年. 伊諾努剛當上總統就趕上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當時納粹德國和美英都竭力爭取土耳其加入各自的陣營參戰.希特勒派特使游說伊諾努,而丘吉爾於1943年1月親赴土耳其的安達納,在一節列車車廂里密會伊諾努.同年4月,伊諾努密赴埃及,與出席第二次開羅會議的羅斯福和丘吉爾會晤. 在二戰初期,英美均覺得土耳其中立比較符合盟國利益,可以切斷德國與中東油源間的通道.但1942年盟軍戰事不利,丘吉爾一度希望土耳其參戰開辟中東戰線牽制德國,但羅斯福依然堅持土耳其中立較好.後來盟國考慮,土耳其一旦戰敗會造成無法收拾的災難性影響,因此還是決定讓土繼續中立. 而在土耳其方面,伊諾努雖然內心傾向盟國並且與美英領導人多次密晤,但他考慮,當時土耳其的凱末爾改革仍在進行中,經過多年戰亂的國民經濟並未完全恢復,仍需休養生息,而且土軍裝備與素質遠不能與德國相提並論,冒然與德宣戰將帶來一場民族災難.因此他決定繼續保護中立,同時與盟國保持友善關系和良好默契,以便在戰後獲得更多援助,以提防蘇聯染指海峽. 伊諾努的計劃無疑是非常符合土耳其的國家利益的聰明選擇,使土耳其在二戰中得到休養和發展,改革也繼續推進並獲得成功.二戰後,伊諾努就全面倒向美英並加入北約. 圖為1943年1月丘吉爾在安達納郊外一節列車車廂內密會伊諾努的照片.土耳其在二戰中保持中立但偏向盟國的立場可見一斑.
希望採納
9. 二戰期間,土耳其為何一直保持中立,直至雅爾塔會議後才對德宣戰
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土耳其直接站隊,被列強瓜分了。所以在土耳其不確定哪邊會可靠一點的時候是不敢再輕易站隊的。但是土耳其的位置十分重要,所以列強不會容忍土耳其這種模糊的態度,各方都在注意著土耳其,都想將土耳其拉到自己這一方。
但土耳其還在猶豫,直到實在不能再保持中立的時候,向德國宣戰,還趕在蘇聯前面。雖然蘇聯覺得土耳其很狡猾,但西方對土耳其比較寬容,土耳其最終倒向西方。
10. 二戰中,瑞典,瑞士和土耳其是怎麼保持中立的德國為什麼不侵略它們
瑞典屬於早期的中立國之一,國土居於北歐,礦產豐富,資源豐富,軸心國同盟對其只是資源的需求,並未對其進行打擊,況且對於沒有太大威脅的國家,那些本國的政府統治起來會更好。
瑞士,早期中立國,即使荷蘭,比利時等地中立失敗,但是瑞士保留了下來,原因在於瑞士的實力以及經濟上的優勢,軍隊沒有威脅,正好作為保留的好工具。
土耳其,一戰戰敗國之一,對蘇聯並不依附,且沒有大量的軍事實力以供消耗,所以不必擔心這一點。
總的來說,還是本國的統治機構統治起來會更好,至少相比軍事佔領,還是有極大的優勢的。
尤其是作為統治的工具,會減少兵力的分散,這樣還是很好的選擇,因此德國並未閃擊這些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