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1982年發生了什麼
1. 土耳其正發黨執政以來進行了哪些政治改革
自2002年執政以來,正義與發展黨秉持保守民主理念(參考本通訊前期推文土耳其正義與發展黨政治改革的內在機理是什麼?),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改革,從所涉及的領域來看,正發黨政府的政治改革實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修憲與制憲
截至2012年,土耳其現行的1982年憲法已經進行了17次修改,其中的7次修改都是在正發黨執政時期。
2007年,土耳其國內圍繞憲法問題發生了憲法危機。在憲法危機發生後,致力於改革的正發黨在2007年議會選舉宣傳中,提出了制定一部新憲法的政治承諾,預示著土耳其的憲法政治發生了從修憲到制憲的大轉變。
土耳其大國民議會於2011年10月19日正式啟動了制憲進程,計劃到2012年年底公布新憲法草案,然而,到截止日期,土耳其的制憲進程並未完成。制憲成為土耳其國內各種力量博弈的舞台,總統制是各方爭論的焦點。2012年11月,正發黨就政府體制問題向議會憲法協調委員會提出建議,主張實行總統制,而共和人民黨和民族行動黨反對實行總統制,結果造成委員會運轉危機,並導致新憲法草案流產。
制憲進程中的總統制之爭一直延續至今。2015年2月3日,反對黨共和人民黨極力反對總統制,該黨領導人科勒遲達奧盧稱,只要共和人民黨存在,就堅決反對實行總統制。而正發黨依然不遺餘力地支持總統制。2015年2月4日,土耳其總理奧盧在接受土耳其電視台第七頻道采訪時稱,一些人認為總統制會催生威權主義,其證據是什麼?那些有政治學知識的人都知道在總統制和議會制下都能實施民主。
在比較政治研究中,兩者都被描述為民主體系。威權傾向亦可能來自議會制,阿道夫•希特勒就是明證。而現任總統埃爾多安也為正發黨加油鼓勁,稱2015年6月7日是土耳其人民展現其支持新土耳其意志的日子。他號召人們支持正發黨,使其獲得修改憲法的多數支持。 然而,6月7日的選舉結果表明正義與發展黨並沒有獲得修改憲法的多數支持,亦未獲得單獨組建政府的資格,只能求助於其他三個政黨來組建聯合政府。
換言之,土耳其將出現一個怎樣的政府,還需各方的協商與博弈。同時,聯合政府能夠支撐多久,土耳其是否會舉行提前大選,亦是未知。而就制憲進程的未來趨勢而言,總統制問題仍將是各方爭論的焦點,議會各政黨很難就此問題達成一致。
普通法改革
普通法改革是正發黨政治改革的重要內容。土耳其司法部的《土耳其司法改革報告》顯示,2002~2004年,聯合政府和正發黨政府先後實施了9個一攬子改革方案,內容涉及表達自由、結社自由、集會自由、宗教自由、出版自由、廢除死刑、禁止虐待、少數民族權利、國際人權保護、文軍關系等。如2004年7月的《土耳其結社法案》規定,協會不經審批,可接受外國援助,或與之合作,或舉辦活動;協會無需告知當地政府官員組織集會的時間和地點,也無需邀請政府官員與會;非政府組織可開設海外代表處;沒有法院傳票,安全部隊不再限制協會;取消對學生會的限制;15歲以上兒童可組建協會;非政府組織可提出臨時綱領或倡議;允許非政府組織買賣不動產。
正發黨政府的部門法改革幾乎涉及土耳其的所有法律,如刑事法律、民事法律、經濟法律(包括銀行法、商法、外國直接投資法)、公共行政法律、市場方面法律、其他方面法律等。以商法為例,2011年1月13日,土耳其議會通過了《新土耳其商法》,並於2012年7月1日開始生效。
政府行政機構改革
正發黨政府試圖實現中央和地方行政機構的變革,將中央政府的一些職能轉移給地方政府,賦予地方政府更多的自主權。正發黨的綱領認為,「公共管理的基礎是服務人民。對中央政府而言,最關鍵的是更好地服務公民、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而從實踐層面看,政府行政機構改革主要包括中央政府機構改革和地方政府機構改革兩個方面。
第一,改革中央政府行政機構。居爾政府時期,正發黨成功地改組了國家安全委員會,在土耳其歷史上第一次由文職官員擔任該委員會主席。2011年6月,埃爾多安大選獲勝後,宣布取消8個國家部長職位,將中央部委數量調整為25個,並更換了幾個中央部委的名稱。
例如,依照2011年6月的第641號行政令,成立於1960年的國家計劃組織(SPO)被重組為國家發展部;為鼓勵外國投資,土耳其政府宣布在總理府下設投資支持與促進局(ISPAT);為推進該國人權事業,在總理府下設人權事務辦公室。此外,為推動入盟進程和入盟談判,土耳其還專門成立了歐盟事務部。
第二,改革地方行政機構。土耳其地方行政改革主要採取立法和行政命令兩種方式,前者主要包括2005年通過的特別省行政法、市政法,後者主要包括2006年以來成立的地區發展署。
其一,正發黨地方政府改革的主要方式通過議會立法推動地方行政體制改革。2005年土耳其議會先後通過了《特別省行政法》(第5302號法令)、《市政法》(第5393號法令),以此通過法律方式確保地方自治權利。例如,《市政法》第八條規定了協商參與權;第九條規定地方行政單位——市、區之間的關系:市政管理部門關注所轄區居民的訴求,通過財資金撥款扶植轄區的發展;第十三條規定當地居民有權參與市政決策,市政委員會是市政的決策機構,由居民選出的代表組成,等等。
其二,成立地區發展署,協調地區發展。自2006年以來,土耳其政府通過行政命令成立了26個地區發展署,如伊斯坦布爾發展署、安卡拉發展署、伊茲密爾發展署、西地中海發展(600026,股吧)署、東馬爾馬拉發展署、東黑海發展署、東南安納托利亞發展署、北安納托利亞發展署等。
司法機構改革
司法機構改革是正發黨執政時期土耳其政治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推動司法機構改革,土耳其各政府部門之間通過協調與溝通,制定了多個發展規劃和行動計劃。土耳其國家計劃(SPO)組織制定的第九個發展計劃中專門論及司法改革戰略。
2009年,土耳其司法部公布了「司法改革與行動計劃戰略」(Strategy for JudicialReform and Action Plan)。該文件勾畫了司法改革的戰略目標:加強司法機構獨立;實現司法機構的中立性;改善司法機構的效率和效用;提高司法機構中人員的職業能力;發展司法機構的行政體系;便利訴諸司法;完善判決執行制度,等等。
2011年,土耳其司法部又頒布了新的「司法戰略文件」(2010~2014),其中闡述了土耳其司法改革的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這些司法改革方案均涉及綜合性法律,其目的是為了實現兩大基本目標:一是通過縮短審判周期,加快司法結果的實施;二是開啟人權領域的改革,特別是公正審判權、媒體和個人自由。此外,土耳其政府還欲通過改變基本法律規定,實現與歐盟標準的對接。
在「司法改革與行動計劃戰略」的指導下,2011年3月31日,土耳其公布了第一個司法改革方案——《為加快提供司法服務的目的而修訂的若干法律》,即第6217號法令,該法令由33個條款和4個臨時條款組成。該方案直接導致其他17部法律的修改。2011年8月26日,土耳其政府又以政府行政令方式通過了第二個司法改革方案,該方案由44個條款組成,內容主要涉及司法部的結構設置和司法機構的行政管理。
然而,其中的一些條款被憲法法院駁回,仍然有效的條款包括:在司法國際關系和國際法署之下成立了人權司,修改了國家委員會法、上訴法院法、法官與檢察官法、司法學院法、最高法官與檢察官委員會法(HSYK)。
2012年7月2日,土耳其公布了第三個司法改革方案——《修改若干法律以改善司法服務的效率和媒體犯罪中審判和判決的延遲》,即第6352號法令。該法令包括107個條款和3個臨時條款。為加快審判過程,第三個司法改革方案修改了有關破產和債務實施的審判、犯罪案件、行政法律案件。2013年4月11日,土耳其公布了第四個司法改革方案——《修改與人權和表達自由若干相關的法律》。該法案由27個條款組成,關注人權領域的修改,修改了反恐法和土耳其刑法。
文軍關系的調整與變化
在共和國成立之後,軍隊一直扮演著世俗體制保護者的角色,曾經4次成功干政,且密謀或發動過多次不成功的政變。正發黨上台後,力圖實現對軍隊的完全控制。在歐盟標尺和國內民眾的「反監護體制」訴求的共同推動下,正發黨通過立法改革(改革國家安全委員會)、司法改革和審判(軍隊法院、艾爾蓋內孔調查)、立法機構調查(成立議會調查委員會)的方式實現了對軍隊的民主控制,推動了土耳其民主化進程和政治現代化進程,達到了歐盟有關文軍關系的標准。
必須指出的是,當下,軍隊依然能夠通過正式或非正式機制對土耳其政治產生影響。2011年7月29日,在與埃爾多安就案件審判問題發生分歧後,土耳其總參謀長稱總計有250名軍官(173名現役,77名退役)被逮捕,稱這些逮捕行動違反法律原則、公正、正義和良知。他與陸、海、空司令集體請求辭職,但政府很快平息了風波,短時間內任命了新的總參謀長和各軍種司令。歐盟認為該事件表明土耳其正成為更加民主的國家。
一些學者稱,這是「土耳其的夏日革命」,土耳其高層軍官的集體辭職預示著該國文軍關系的巨大變化。土耳其《民族報》的專欄作家阿斯利•阿伊丁塔什巴什(Asli Aydintasbas)稱,「這有效地終結了軍隊在土耳其民主中的作用,這是土耳其第一共和國終結和第二共和國開始的標志性時刻。」從目前形勢看,土耳其已經基本上實現了文官精英對軍隊精英的民主統制,軍隊精英對政治領域的影響力被大大削弱。
2. 土耳其有哪些重要的城市
上面說過的我不說了,補充一下; 特別重要及主要留學城市:伊斯坦布爾
伊斯坦布爾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位於博斯普魯斯海峽兩岸,扼黑海出入門戶,當歐亞交通要沖,戰略地位重要。人口950萬(不含流動人口)。
伊斯坦布爾為歷史名城,始建於公元前660年,當時希臘人在今「皇宮鼻」的地方依山築城,取名拜占庭。公元324年,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從羅馬遷都於此,將其重修,改名君士坦丁堡,別稱新羅馬。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後,成為東羅馬帝國首都。伊斯坦布爾是土耳其最大的工業運輸、貿易和文化中心。全國50%的進口、15%的出口通過該市進行。該市的工業資本、工人人數以及產量均佔全國的50%,生產總值約佔全國的51.5%。工業主要有紡織、食品、水泥、煙草、船舶修理等。附近耕地面積較少,但農業發達,作物主要有小麥、燕麥、大麥和甜菜。此外,漁業、畜牧業、園藝業也比較發達。
伊斯坦布爾是聯系歐亞的樞紐,公路和鐵路四通八達。1973年建成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橋使該市歐亞兩部分連在一起。1998年第二座海峽大橋落成。該市阿塔圖爾克機場是土最大的國際機場,規模宏大,可起降各種大型噴氣式飛機,現仍在擴建中。
伊斯坦布爾多名勝古跡和伊斯蘭教教寺院。最著名的有托普卡帕宮博物館、道爾巴馬赫切宮殿、蘇丹阿赫邁特清真寺、阿亞索非亞博物館等。大學有伊斯坦布爾大學、伊斯坦布爾技術大學、海峽大學以及其它高等院校。
安卡拉
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位於安納托利亞高原中部,海拔978米,人口約369萬,是土耳其的第二大城市。公元前13世紀,赫梯人在安卡拉建立了城堡,當時被稱為「安庫瓦」或者變音「安基拉」,之後幾經演變就成了「安卡拉」。該地區先後被弗利吉亞人、高盧人、羅馬人和拜占庭人佔領。1345年,蘇丹奧爾汗·加齊攻克安卡拉,將其並入奧斯曼帝國版圖。
土耳其首都原為伊斯坦布爾,本世紀初,阿塔圖爾克·凱末爾領導土耳其人民進行反抗外國侵略和推翻蘇丹封建帝制的資產階級革命。由於地理位置適中,交通方便,安卡拉逐漸成了斗爭的中心,同時也出於安全的考慮,革命勝利後於1923年10月13日正式定為共和國首都。
安卡拉市區分新、舊城兩部分。老城以古城堡為中心,街道狹窄,建築破舊,至今仍保留著奧斯曼時代的風貌;新城環繞在老城東、西、南三面,尤以南面的城區最為整齊,大國民議會和政府主要部門都集中在該地區。
安卡拉以政治中心和商業城市聞名。工業不很發達,有一些工廠生產軍火、機械、電子、紡織、水泥、和食品等。農業發達,是土耳其的主要小麥產區之一。此外還產土豆、蠶豆、甜菜等。水果以西瓜、甜瓜、蘋果、梨著名。牲畜主要以飼養牛、羊為主,安卡拉山羊及其皮毛馳名世界。安卡拉自古以來就是交通要沖,鐵路和空中航線通向全國各地,是連接土東西兩部分的樞紐。
安卡拉的名勝古跡有:阿塔圖爾克陵墓、赫梯博物館、丘布克水庫等。
伊茲密爾
伊茲密爾是土耳其第三大城市,緊靠愛琴海,有優良的港口和鐵路網,工業和貿易都十分發達。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曾被希臘佔領,1922年土耳其人奪回了伊茲密爾。
伊茲密爾的工業產品主要有:紡織品、煙草、肥皂和加工食品。農產品主要有:小麥、大麥、土豆、棉花、煙草、橄欖油、葡萄和無花果。
伊茲密爾周圍到處都是愛琴文明的遺跡。距伊茲密爾六七十公里處,有一座世界聞名的古城——以弗所(古名Ephesus,現名Efes),至今已兩千餘年。
公元前六世紀,希臘亞歷山大大帝開始這座城市的建設,羅馬帝國入侵後,繼續這座城市的建設。該城設施完善,有城牆、劇院、浴場、體育館、市集、妓院、音樂廳、圖書館,是龐貝古城的8倍。其中的劇院是世界上最大的羅馬古劇場,現在還有很多演出在此舉辦。圖書館是公元二世紀該城的總督為紀念其父親而建造的,至今大門依然挺立。該城在公元17世紀的一次大地震中被嚴重摧毀,後經修復和遺棄,成為現在的樣子。 國家基本概況: 國名: 土耳其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Turkey).代碼TR(Turkey )
國名釋義:「土耳其」一詞由「突厥」演變而來。在韃靼語中,「突厥」是「勇敢」的意思,「土耳其」意即「勇敢人的國家」。
獨立日:10月29日(1923年)。
共和國日:10月29日(1923年)。
國家主權日: 4月23日。
國土:國土包括西亞的安納托利亞半島以及巴爾干半島的東色雷斯地區,是一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
面積:780576平方千米(3% 在歐洲,97%在亞洲,歐洲部分稱為色雷斯,亞洲部分稱為安納托利亞)
坐標:北緯39°,東經35°。
土耳其國旗 人口:7200 萬(2006年)。
民族:土耳其人占總人口的80%以上,其餘為庫爾德人(15%)、阿拉伯人、亞美尼亞人等。
宗教:居民中99%信奉伊斯蘭教,大多數屬遜尼派。1% 的人口為亞美尼亞東正教,希臘東正教,猶太教,天主教和其它 。
語言:土耳其語為官方語言,庫爾德語、扎扎其語、阿澤里語、卡巴爾達語。
首都:安卡拉/Ankara。
貨幣:土耳其里拉(YTL)。
政體:議會民主制
法律體系:源於歐洲大陸法系的民法體系,尚不接受國際法院的強制管轄。
同北京時差: 比格林尼治時間早2小時;比北京時間晚6小時。
憲法:1982年11月7日頒布。
國際電話碼: 90。
國歌: 《獨立進行曲》 。
國旗: 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旗面為紅色,靠旗桿一側有一彎白色新月和一顆白色五角星。紅色象徵鮮血和勝利;新月和五角星象徵驅走黑暗、迎來光明,還標志著土耳其人民對伊斯蘭教的信仰,也象徵幸福和吉祥。
國徽:圖案為一彎新月和一顆五角星,寓意與國旗相同。有時將月和星置於一個紅色橢圓形中,其上方寫著「土耳其共 和國」。
國花:鬱金香。
國鳥:紅翼鶇。
名勝:里洛瓦溫泉,特洛伊城遺址,卡帕多西亞,庫石湖。
世界遺產:伊斯坦布爾歷史區,戈雷邁谷地和卡帕多西亞石窟區,迪夫斯大清真寺和醫院,哈圖沙,內姆魯特山,桑索斯和萊頓遺址,赫拉波利斯和斯帕姆科卡萊,桑美蘭博盧城。
國家政要:總統阿卜杜拉·居爾 (Abllah Gul),2007年8月28日正式就任。總理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 ,2003年3月任職,2007年7月辭去職務,埃爾多安領導的正發黨在7月贏得議會選舉,8月,總統授權他組建第六十屆新政府;大國民議會議長柯克薩爾·托普坦,2007年8月當選 。
法定節假日 日期 中文名 土耳其語 備注 。
元月一日 元旦 Y�0�3l ba�0�6�0�3 -
四月二十三日 國家主權和兒童節 Ulusal Egemenlik ve Çocuk Bayram�0�3 -
五月十九日 國父紀念日,青年和運動節 Atatürk'ü Anma Gençlik ve Spor Bayram�0�3 -
土耳其國父穆斯塔法·凱末爾陵 八月三十日 戰勝紀念日 Zafer Bayram�0�3 -
十月二十九日 共和國紀念日 Cumhuriyet Bayram�0�3 -
伊斯蘭歷十月一日 開齋節 Ramazan Bayram�0�3 宗教節日 3天 。
伊斯蘭歷十二月十日 古爾邦節(宰牲節) Kurban Bayram�0�3 宗教節日 4天 。
3. 土耳其人的來源 奧斯曼帝國的歷史
1923年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國正式宣告成立,凱末爾當選共和國第一任總統,伊諾努出任總理,定都安卡拉。
新生的共和國在其成立之後不久,凱末爾積極地推行一系列具有世俗化特徵的社會改革,宣布廢除哈里發制,實行政教分離,致力於發展土耳其的民族經濟,進行資產階級民主改革。在革命實踐中,逐步形成了土耳其民族主義和民主主義的思想體系——「凱末爾主義」。
奧斯曼帝國前後持續了600年(1299-1922),其中前300年是不斷擴張的強盛時期,後300年則是其日漸衰落的積弱不振時期。
在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愛國軍官穆斯塔法·凱末爾毅然挺身而出,成立了全國性的民族解放運動組織,建立了一支人民武裝,收復了大片的失地,最終取得了民族獨立解放戰爭的勝利。
(3)土耳其1982年發生了什麼擴展閱讀
土耳其成為伊斯蘭國家中最早開始憲制和現代化的國家。土耳其的現行憲法是在1982年頒布的,它是共和國憲政史上的第三部憲法。
二戰結束後,民主化進程逐漸啟動,多黨製取代一黨製成為推動民主化進程和擴大民眾政治參與的有力杠桿。目前對土耳其國內政局影響較大的政黨有:目前執政的正義與發展黨、共和人民黨、人民民主黨、民族行動黨等。
4. 從古至今土耳其都幹了哪些惡事,現在的土耳其怎麼樣了
土耳其國家的前身就是奧斯曼帝國,這個帝國前期是非常強大的,而且也是一個好戰的國家,在早期的通過侵略其他國家將自己的領土擴張了許多,其中沙特,伊朗,希臘等地方都是他曾經的領土,而且有01的時候禁止我國的遼寧艦通過其海峽,還要我們交10億的保證金,現在的土耳其也算是世界的軍事強國,但是早就沒有昔日那麼輝煌了。
現在學術界認為,土耳其是公元七世紀時,被大唐滅亡的西突厥烏古斯布塞爾柱人,在吃了敗仗後,被迫遷徙到西亞地區,和當地波斯人及其他民族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