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土耳其叫德國二隊
❶ 為什麼有很多土耳其人生活在德國境內
鋼鐵洪流,是今天網友們對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恐怖戰鬥力的形象稱謂,後來也被引用到了在綠茵場上無往不利的德國足球隊身上。然而,這輛鋼鐵戰車,曾經在2018年世界盃之際遭遇了一場涉及政治敏感的風波。
當年夏天,厄齊爾、伊爾卡伊·京多安兩位德國國腳與土耳其總統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合影事件遭德國媒體曝光,一時間關於德國國內種族主義的風波甚囂塵上,厄齊爾這位曾經的德國前鋒也因此離開德國隊。實際上,厄齊爾事件不僅僅是一場偶然。
在今天的德國境內,已經有600萬土耳其裔(德國總人口8000萬),這一龐大的群體如何產生在與土耳其並不接壤的德國呢?
圖/德國當地的土耳其勞工
不過,土耳其人來到德國同樣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首先,土耳其人的快速湧入使得這一族群能夠形成自己的規模化社區,從而產生群居與社團圈子。另外,土耳其人的宗教信仰畢竟與基督教格格不入。因此,久而久之,土耳其人在德國就形成了相對獨立與封閉的內環小社會,對於德國本身的文化同化能力產生了免疫與抵制。
不僅如此,他們還不斷爭取自己的政治與經濟權利,甚至在要求社會福利的同時要求當地政府對自己文化習慣的尊重。在歐洲白人生育願望不斷下降的情況下,土耳其人的生育率卻居高不下,在此消彼長的人口對比之中,「德意志斯坦」可能並不完全是個想像……
❷ 德國和土耳其為什麼關系這么近
德國崛起是非常近代的事情,在三百年前,統治現今德國領土的哈布斯堡王朝和統治現今土耳其領土的奧斯曼帝國是接壤的。
隨著工業革命的展開,奧斯曼帝國和西歐國家相比開始走向衰敗,國土也漸漸分裂,國內有識之士試圖從歐洲引入新的工業和軍事技術,想要重振國家。一開始是找法國人,無奈法國政局不穩,自顧不暇;而新興的德意志普魯士國家剛剛完成統一大業,國勢正旺,於是從十九世紀初,奧斯曼帝國不斷地從德國聘請軍官擔任軍事顧問。
一戰之後,許多本來明顯的地緣和軍事聯盟關系都隨著新興國家的出現而變得曖昧。二戰時土耳其並未捲入戰爭,但是在戰爭結束之後倒向美國以對抗蘇聯,隨後加入北約,和德國重新共處一個陣營。在重建德國的勞動力裡面,土耳其人固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這些勞工之所以最後要努力在德國留下,也許和德國歷史上對於土耳其的影響有所關聯。
❸ 二戰時德國為什麼沒有攻擊土耳其
熟悉二戰的朋友們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德國的戰力可謂是十分強大,依靠強大的空軍作為後勤支援,配合以“閃電戰”的思想,在地面機械化部隊的牽引下,得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攻陷了大半個歐洲,將戰車一直開到了英國附近,有包括法國和波蘭在內的歐洲大國被德國征服,此時的德國戰力可謂是十分強大。而土耳其位於亞洲西部的小亞細亞半島和巴爾干半島的色雷斯東部地區,地跨歐亞兩大洲,扼守土耳其海峽(黑海海峽),其戰略位置極為重要,歷來是各國戰爭時期的紛爭之地。而在整個歐洲都陷入一團戰火的狀況下,身為歐洲邊境的土耳其卻一直保持著中立的態度,而德國也貌似沒有對土耳其動手的行為,這不禁讓人產生了疑問。因為拿下土耳其德國軍隊既可以直接進軍中東,直取印度,又可以完成對蘇聯的戰略包圍,那麼為何一直到二戰結束都始終未見德國對土耳其動手呢。
最後也是德國自身的的原因,我們知道在一戰之後德國的軍工體系被肢解,但是其之後默默的悄然建設軍隊力量,這其中效果最為顯著的就是空軍,其次是陸軍,但是海軍卻一直是德國的弱項,由於海軍艦艇建設動靜太大,德國一直無法有效將其隱蔽,因此德國海軍水面艦艇的力量在歐洲來說是戰力比較弱的。而德國想要攻擊土耳其就必須要經過地中海,雖然英國戰力有損,但是海軍是其強項,而地中海也一直處在英國的保護之中,因此德國並沒有足夠的力量在海上去與英國抗衡,這也是不攻打土耳其的一個主觀原因的所在。
❹ 德國與土耳其為什麼互撕
近日,土耳其政府與多個歐洲國家「互撕」引發全球關注。事情緣起3月初,德國連續取消兩場土耳其部長級官員前來參加的為修憲公投造勢的集會。隨後的3月9日,瑞士蘇黎世地方政府宣布,由於「安全不能保障」,取消土外長恰武什奧盧原定於12日出席的在瑞土耳其人集會活動。3月11日,恰武什奧盧計劃前往荷蘭鹿特丹與當地土耳其人會面,然而荷蘭政府以「公共安全方面的原因」禁止恰武什奧盧所乘坐的航班著陸。當晚,土家庭和社會政策部長卡亞·薩揚從德國赴荷蘭,也在土耳其駐鹿特丹領事館附近被荷蘭警察攔截,並被告知他已被列為「不受歡迎的外國人」。3月12日,土農業部長原計劃參加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的一場拉票活動,但集會場地的業主臨時取消了這場活動。同日,丹麥首相拉斯穆森在新聞通報中說,鑒於當前土耳其和荷蘭及德國之間的矛盾升級,建議土耳其總理耶爾德勒姆推遲訪問丹麥。3月13日,奧地利總理克恩表示,出於「公共安全」考慮,將阻止土耳其官員在奧地利為土耳其修憲公投舉行政治活動……對此,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接連炮轟德國、荷蘭等國的行為是「納粹行徑」,引發了歐洲多國和歐盟的抗議和回擊。
去年7月15日土耳其發生未遂軍事政變後,在德土耳其人很快捲入其中。7月31日,「歐洲土耳其民族主義者同盟」在科隆組織了一場有4萬人參與的大遊行,以表達對埃爾多安的支持。德國對此十分警惕,因為在德土耳其人本來就因為融入不暢而成為德國社會的一大問題,如果這些人更深地捲入母國內政,可能給德國帶來更多的麻煩。因此,德國拒絕了埃爾多安向在科隆集會的支持者發表視頻講話的要求。德國總理默克爾還呼籲土耳其裔德國公民忠於德國,要求在德土耳其人「不要將土耳其境內的沖突轉移到德國」。但是埃爾多安政府反而加強了對在德土耳其人的工作。
今年1月21日,土耳其議會通過了極具爭議的憲法改革草案。若草案在今年4月獲得公投通過,土耳其原本的議會內閣制將改革為總統制,總統的權力將大幅擴張。理論上,即使實行總統制,總統最多也只能連任一次,但是新總統制下的總統選舉定於2019年11月舉行,總統任期也將根據此次選舉結果重新開始計算。因此,如果埃爾多安能夠連續贏得選舉,他就有可能一直執政到2029年。為了確保修憲公投順利通過,正發黨高層近期進行了一系列造勢活動,而能否爭取到在德土耳其人的支持顯得十分重要。但德國方面認為,土耳其國內選民在修憲問題上分化明顯,土耳其一些反對派也流亡到了歐洲,正發黨高層此時集中訪歐拉票,很可能導致在德土耳其人因修憲問題產生內部沖突,不利於德國的安全與穩定。尤其在歐洲國家穆斯林移民問題日益嚴重且又紛紛面臨本國大選的大背景下,土耳其政治家的活動加劇了歐洲國家的擔憂,更加不敢向強硬的土耳其讓步。在此情況下,德國等歐洲多國陸續抵制土耳其政客入境。
❺ 為什麼有人稱土耳其國家足球隊為"德國二隊
因為在德國居住的土耳其人有700萬,參加2002年世界盃的土耳其隊有8名球員出生在德國。在德國教練加上在德國出生的球員,土耳其足球深深打下德國足球的烙印。
❻ 在德國為什麼土耳其人很多
主要是幾個方面的原因:
1、西德經濟起飛,到60年,德國失業僅18萬人,卻有50萬份工作沒人做。勞動力缺失很嚴重
2、柏林牆使東德人困在東德。沒法補充西德勞動力。
3、所以60年德國與土耳其簽訂了協議,引進勞工,結果到73年有82萬人引進到德國。
到現在,有280萬。
❼ 更迫切的把土耳其拉到德國的理由是什麼
另一個更迫切的理由是,把土耳其拉到德國一方大有好處,蘇軍設在克里米亞的空軍基地對於羅馬尼亞油田構成了巨大的威脅,羅馬尼亞油田對德國的戰時經濟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是德國裝甲兵血液的來源之一。
❽ 為什麼德國人普遍反感土耳其人
在德國的朋友一定都或多或少接觸了一些在德國的土耳其人,他們當中既有打工的、開餐館的,也有念大學的。不知大家對這德國第一大移民團體怎個看法了,反正我是sehr討厭這些土耳其人!下面就幾個經歷托出來給大家領會一下土耳其鬼的討厭之處。 1:我在柏林KADEWE商場附近一個BUS車站看到一個土耳其年輕人(根據他背包上的星月旗圖案可判斷出,樣子也是土耳其人模樣)向一位經過的德國女士問路,他剛開口:「Hallo,Darf ich mal fragen?「 那女的馬上就用「Nein「干凈利落地拒絕了他,然後徑直向起走去,那土耳其青年馬上就向她那個方向大罵「Ich ficke dich!「, 隨後還說什麼此刻起討厭德國乃至整個歐洲之類的話,我不清楚當場其他人有沒有聽清楚,那女的固然做得不對,但那土耳其年輕人身為外國人,竟一點也不顧自己形象就在人口密集的大街上破口大罵,這只會給自己國家丟臉。這么小氣、不顧形象、討厭歐洲的話,乾脆悄悄滾回土耳其算了,何必再留在德國受氣呢? 2:這是上面那個事件之前的事了,當時我還沒那麼討厭土耳其人,間中和鄰居一個土耳其學生有交流。去他房間坐過,我發現他滿屋子的擺設都似乎特別陳舊,他隨後告訴我這些東西全是在廢品回收站撿回來的,包括電視機,地毯,台燈,《烏鴉》電影海報,等等,最令人可笑的是他數次光顧廢品回收站的功夫就撿齊了一套完整台式電腦(前天撿到個滑鼠、昨天撿到個鍵盤、今天撿到個顯示器、明天撿到個主機箱),不過那破玩意連個電影也播得N拖泥帶水........哎,這人,圖個啥呢?花點錢買些適合自己的東西真的就那麼難嗎?用得著樣樣東西都去撿?省錢也不是這樣省的吧? 但這不是最可惡的,最令老子深惡痛絕的是,有時候去酒館或其他交友場合見到這土耳其鄰居和其他朋友聊著,我去打了聲招呼,他的朋友問我是哪裡來的,沒等我開口,那傢伙就開玩笑地搶道:「ER KOMMT AUS JAPAN「....... 氣得老子差點把手上的啤酒潑到他臉上 後來這Y還好意思來我這借電腦上網!小心老子劈你~! 3:看球的朋友一定還記得瑞士對土耳其比賽結束後瑞士球員從後飛踢土耳其球員引起的打鬥事件吧。我搬屋後另一個鄰居土耳其人說因此極端仇恨瑞士,與瑞士人不共戴天,而且還抱怨瑞士打敗了他們搶走了世界盃入場券,於是整天念著「狗屎瑞士」,喂,人家瑞士隊員踹你們球員一腳,你就對人家恨之入骨了,那樣的話中國對日本的仇恨可以去到哪種境地啊~~~?!是否早就該打過去屠光他們啊? 而且你們輸了的確是明擺著技不如人,輸了還有什麼不服氣的?還要仇視人家? 我個人覺得,土耳其人自大、吝嗇、心胸狹窄、沒有一點民族氣概、凡事不經大腦。 德國高校收取學費是好事,起碼能將很多吝嗇的娘西匹土耳其鬼卡住。
❾ 土耳其和德國如此友好的關系,是一戰,二戰的原因嗎
不是的,二戰的土耳其就相當於是走鋼絲的演員,左搖右擺,又左右逢源。像歐洲大陸其它中立國一樣,土耳其在二戰中與納粹有緊密的貿易聯系,但原因卻不一樣。土耳其象葡萄牙一樣是個親英情緒很強烈的國家,甚至在二戰爆發後的1939年10月,土耳其還和英、法締結了軍事互助同盟。法國陷落後,土耳其於1940年6月宣布中立,直到1945年才加入盟國對德國宣戰。土耳其宣布中立的原因主要是擔心納粹的入侵,它在1941年春德國佔領巴爾干半島後迅速同納粹簽訂了友好協定。土耳其沒有公開反對納粹,而納粹也並未侵犯土耳其的邊境。總的來說在二戰期間土耳其就像走在綳緊的鋼絲上的雜技演員,努力在軸心國和盟國之間尋求平衡。1941年10月,土耳其與德國簽訂了一份重要的貿易協定。德國用軍需品和其它工業品與土耳其交換礦石原料,尤其是鉻礦石。與此同時土耳其與英美也保持友好關系,以鉻礦石與英美交換先進的武器裝備。鉻是製造合金鋼的必用材料,而土耳其正是納粹的唯一鉻進口國。納粹生產部長阿爾伯特.施佩爾曾經指出,若是鉻礦石的供應被切斷,會導致德國的軍火生產中斷10個月。鉻礦石經鐵路由土耳其運往德國,其間要經過世界上最為崎嶇不平的巴爾干山區,一路上到處是橋梁和隧道。盟軍在戰爭結束前重點轟炸了這條鐵路,以切斷對德國的鉻礦供應。為了爭取土耳其參戰、或至少保持「善意的中立」,土耳其於1941年被美國列入租借法案受援國名單。1943年11月的德黑蘭會議上,盟國預料到納粹不會再對土耳其構成軍事威脅,於是共同要求它參戰。直到1944年4月,土耳其才停止對德國的鉻礦石供應,並且像其它中立國一樣,是在經濟制裁的威脅下才這么做的。1944年8月,土耳其與德國斷交。1945年2月,由於盟軍已將德軍驅逐出巴爾干半島,尤其是此時再不下手將得不到加入聯合國的機會,土耳其才對德國宣戰,用當時愛爾蘭總理德.瓦勒拉的話說,就是「在最後一刻,為了獵取聯合國成員資格而趕上了潮流」。據美國專家估計,土耳其收到的納粹黃金最多隻有1500萬美元,大部分來自比利時央行,德國人用其購買鉻礦石。盟國並未努力追回這些黃金。由於土耳其控制著黑海的入口,又與蘇聯接壤,美國認為它對冷戰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1946年,在土耳其召開了關於沒收德國在土黃金和資產的談判,盟國估計這筆資產共計5100萬美元。「杜魯門主義」的出台終止了這一談判。1947年7月,美國與土耳其簽署了一份價值1.5億美元的貸款協定,該協定對向土耳其索要黃金的談判不啻是致命一擊。土耳其最終沒有歸還任何納粹黃金。 希望採納~~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