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為什麼打不過土耳其
① 為什麼拜占庭帝國在土耳其人的大軍下亡國
長期以來,拜占庭帝國的城市經濟受到嚴格的管制,工商業者分別隸屬於某一個行業組織,一般的工商業者的自由經營程度已經遠遠不如羅馬帝國盛期,但他們的稅負依舊沉重。如果他們違背了同行業的規章或欠稅不繳,對他們的處罰是嚴厲的,包括監禁,受鞭打,斷肢,沒收財產等。工商業者的經營受管制,活動不自由,處罰又嚴,一些工商業者為躲避稅收,只好棄業出逃。這種管制直到拜占庭帝國晚期才有所放鬆,但工商業者的實力這時已經弱了很多,因為海外貿易被義大利人壟斷,沒有他們的地位,而國內貿易又因拜占庭領土的縮小和人口的減少,市場不大,從而他們只能勉強維持生存。
小農的處境與羅馬帝國盛期相比,也惡化了。在拜占庭帝國,小農不僅被束縛在所耕作的土地上,而且政府在納稅方面實行連環保制,使小農的流動性更受到限制。政府為了保證兵源,以及為了保證稅收(因為政府知道,從小農那裡徵集各種實物要比從大地主那裡徵收容易得多(註:安得里亞德斯:《拜占庭帝國的經濟生活:人口、農業、工商業》,載貝恩斯和莫斯主編:《拜占庭:東羅馬帝國導論》,牛津,1953年,第56頁。),曾一再反對大地產兼並小農,並且還採取一系列嚴厲的措施。但這些措施只有在中央權力強大時才能被有效推行,一旦中央權力衰弱了,小農的權益根本得不到保障,以至於他們寧肯投靠大地主、教會、寺院,以維持生活。
總之,本來可以成為拜占庭帝國支持力量的城市工商業者和小農,到了拜占庭帝國晚期,再也沒有力量支持這個國家了。誰來為拜占庭軍隊提供經費?稅源已經枯竭。誰來拜占庭軍中服役?後來幾乎全是外國僱傭軍。(註:奧斯特洛格爾斯基:《拜占庭國家史》,修訂版,魯吉斯大學出版社,1969年,第483頁。)這些外國僱傭軍對拜占庭的危害性更大。以加泰羅尼亞兵團為例,這是一支由加泰羅尼亞人組成的軍隊,其司令為加泰羅尼亞貴族羅傑·德佛勞爾,13世紀末至14世紀初駐扎在西西里,以被人僱傭作戰為業。14世紀初,「加泰羅尼亞人發現已無人僱傭他們。在這關鍵時刻,拜占庭帝國的小亞細亞諸省第一次為日益發展的奧斯曼土耳其勢力所威逼,皇帝安德羅尼庫斯二世邀請加泰羅尼亞雇傭兵前去援救。」[4] (P499)這等於引狼入室,因為加泰羅尼亞兵團簡直就是一夥強盜,「他們不是去幫助皇帝,而是襲擊了馬其頓和希臘。」[4] (P499)其實加泰羅尼亞雇傭兵人數並不多,只有6500人,但他們是一群亡命之徒,貪利忘義,見財物就搶,無惡不作。何況安德羅尼庫斯二世在邀請他們前來抗擊奧斯曼人時曾許諾給他們高薪酬,事後卻不如數付清,這些桀驁不馴的僱傭軍就佔地稱霸了。他們在拜占庭帝國境內的伯羅奔尼撒半島甚至建立了一個獨立的國家,統治所佔地區,橫征暴斂,發號施令,一直延續到14世紀末,才被另一支僱傭軍逐走。這不是外國僱傭軍在拜占庭帝國晚期割據稱雄的唯一例子。而這些沒有紀律並且往往同入侵的外敵相勾結的外國僱傭軍,在城市中搶劫財物,在鄉村中既劫物又擄人,從而又進一步打擊了拜占庭的工商業者和自耕農。即使這些僱傭軍不搶劫財物,不擄人,拜占庭帝國的城鄉居民為了供應這些軍隊而長期承受著沉重的負擔。「他們不得不為造船、築壘、架橋、修路尋找物資和勞力。最嚴重的是,他們還要承擔一些沉重的義務,如向王室官員和軍隊提供膳宿,承擔運輸工作,向路過的軍隊免費或以極低的價格提供各種物品等。」[5] (第1卷,P197)盡管帝國的公民都要承擔這些義務,但有權勢的大地主時常得到豁免義務的恩准,甚至他們還能禁止官員和軍隊進入自己的土地,所以負擔無疑落到了工商業者和自耕農身上。
自耕農之中,有的在戰亂或土地兼並中失去了土地、家園,有的被掠去當苦工,有的投靠了教會、寺院或大田莊,安心做一個佃戶或長工,這也比餓死或流離失所好些。他們這些人本來是拜占庭帝國的最可靠的支持者,皇帝們不珍視這些人的支持,不知道自耕農隊伍的流失就是在毀壞自己賴以強盛和生存的基礎,等到無兵可募,無兵可戰之時,再後悔也來不及了。晚期拜占庭帝國所面臨的正是這一自毀基礎的悲劇。
② 關於帝國時代征服者中拜占庭的一個高深問題
.......
樓上的...玩的真死
1。近身的條頓攻擊高可惜移動速度慢,說實話實戰比賽中出條子去打人的還沒見過...還沒走到敵人家就已經死了或者說被人招走了
2,大不列顛城堡兵是所有遠程兵中最遠的一個(就連城堡都射不到他,他可以射到城堡),可惜HP少,2下就死了,土耳其,射程也遠,屬城堡兵中第2個遠的城堡兵,攻擊力高,研究完後攻擊有陣型傷害...
3。拜占庭的城堡兵打近程步兵是最強的,因為他有踐踏傷害(研究了之後),看到大象根本不鳥他,大象移動和條子有得一拼,只是大象HP高,攻擊也不賴,關鍵容易被和尚招走...
樓主的問題答案是:「拜占庭的城堡兵有踐踏效果,在周圍的敵人都會掉HP值!這就是為何只對近程步兵有效果,遠程兵就沒效果!」
③ 拜占庭帝國失敗在哪裡
6世紀,拜占庭帝國為了恢復過去的羅馬帝國,窮兵黷武,四處征討,造成國庫空虛、財盡民窮。國家無力維持龐大的軍事力量來統治廣闊的地區,國土不斷的被外族蠶食。此後幾百年,國家內憂外患,日益衰落。13世紀上半期西方軍隊東征,征服並統治拜占庭長達半個多世紀。拜占庭雖然一度復國,但領土大大縮小,而且四分五裂、國力衰微,政權岌岌可危,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13世紀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西亞興起。奧斯曼土耳其積極向外擴張,先佔領小亞細亞,又滲入巴爾干半島,矛頭直指拜占庭帝國。15世紀中期,君士坦丁堡被攻陷,拜占庭帝國滅亡
④ 拜占廷被土耳其消滅的原因
十四世紀時,土耳其人攻佔亞得利亞堡,然後繞過君士坦丁堡侵略歐洲。1396年,他們在尼古博魯斯打敗大批的十字軍,並安置了很多巴爾干半島的居民。1453年五月,土耳其的蘇丹麥哈穆二世在重型大炮的幫助之下,攻佔了防衛虛弱的君士坦丁堡,這個城市的陷落也代表了拜占庭帝國的滅亡。
http://bk..com/view/39671.htm
⑤ 一戰土耳其戰敗,歐美讓各古國復國,為何單單不讓拜占庭復國呢
在20世紀初這個民族主義思潮泛濫的時代,要想重建拜占庭帝國這種多民族、多文化的帝國顯然是不可能的,實際上奧斯曼帝國、奧匈帝國以及清朝之所以滅亡解體除了對外戰爭的失敗,主要就是因為民族主義的興起,帝國境內的各民族都想獨立建國,再也不想在一起過了,在這種民族國家興起的時代,復興拜占庭帝國顯然不合時宜,也根本無法做到。
自法國大革命以來,民族主義就開始如火如荼地席捲世界,那麼民族主義的定義是什麼呢?美國學者斯蒂芬提出:「民族主義的最大特點就在於他相信民族是唯一值得追求的目標,他要求所有民族成員對民族利益應該抱有不容任何質疑和妥協的忠誠,民族主義非常依賴於區分敵我,他通常表現為對另一群不同的民族的敵意。」
那麼民族是什麼呢?斯蒂芬給民族的定義是:「民族是一個具有親屬關系的共同體,是其成員之間由於出生境況相同而形成的密切相關、占據廣闊領地、有時間深度的共同體。」他的要素有領地、具有共同歷史以及相近的語言和文化。
奧斯曼帝國解體本來就是因為各民族想獨立建國,不想成立多民族帝國,如果歐洲列強強行這么干,簡直就是撞雷,這些把歐洲視為解放者的民族會頃刻間反戈一擊,歐洲何必干這種逆歷史大潮的事呢?
實際上歐洲列強復興的古國幾乎都是按照當時興起的民族來劃分的,希臘人有了民族意識,那就復興希臘,塞爾維亞有了民族意識,就復興塞爾維亞,阿拉伯有了民族意識,就復興阿拉伯,這不過是利用趨勢的一種政治手腕,根本不是什麼文化原因。
按照那些民族認定的敵我來劃分,既能收買他們的人心,又能間接削弱土耳其,何樂而不為?要知道土耳其在只保有小亞細亞半島後實力已經銳減,也就是一個准強國,不要說和俄羅斯這種二流列強比,就算是希臘、亞美尼亞這種不入流的小國也可以與之一戰,這么多小國挨著土耳其,已經有所制衡,這些小國加上列強的背後支持,實際上已經足以制衡土耳其。列強又何必復興什麼不符合歷史潮流的、多民族的拜占庭帝國呢?
⑥ 土耳其是如何滅亡掉千年帝國拜占庭的
我記著是用的克洛伊木馬,用木馬偽裝,迷惑住拜占庭人,以致大意輕敵才滅掉拜占庭帝國的。
⑦ 拜占庭帝國的軍隊強大嗎
拜占庭帝國能夠在惡劣的地緣條件下延續千年,所依賴的不僅是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外交手腕,必然還有極為強大的陸軍部隊,而它的軍隊的萎縮也是在科穆寧王朝之後才開始的。說帝國軍備弱的,怕不是歐陸風雲玩多了吧。
⑧ 拜占廷帝國被土耳其所滅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民心所向。。
⑨ 鄭和七次下西洋,拜占庭帝國為什麼不求助於鄭和,破解土耳其困局
那時候的鄭和下西洋和拜占庭帝國是沒有聯系的。鄭和下西洋最遠的到達了非洲海岸。去的只是以前弱小的國家。沒有給拜占庭帝國有聯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