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山上的海是什麼
❶ 土爾其亞力山大瀑布所在的海是什麼海
瀑布位於土耳其的安塔利亞,流入地中海。
❷ 土耳其海峽由什麼海峽什麼海和什麼海峽組成
博斯普魯斯,馬爾馬拉,達達尼爾。
❸ 土耳其海峽又叫什麼海峽
土耳其海峽又叫黑海海峽。
土耳其海峽(又稱黑海海峽)是亞洲和歐洲在東地中海形成的一道天然分界線。它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西南方向的達達尼爾海峽、東北方向的博斯普魯斯海峽,與兩海峽的中間的一小片馬爾馬拉海,全長約361千米。土耳其海峽十分的狹窄,最窄處僅僅747米。
土耳其海峽地區屬地中海氣候,冬季盛行西風,氣溫低,1月平均氣溫在2℃以下,經常有氣旋通過,形成較多降水 。夏季盛行偏北風,氣溫較高,7月平均氣溫25℃以上,乾燥少雨,年降水量600~900毫米。
土耳其海峽的戰略地位:
土耳其海峽是西亞、北非和南歐通往黑海的咽喉。這種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它都將是兵家必爭之地。
近兩個世紀來,歐洲列強為爭得海峽的控制權進行了長期激烈的斗爭。其中俄國為此曾幾次發動對土耳其的戰爭,英法軍隊也曾佔領過海峽地區。
1936年,有關國家召開了土耳其海峽問題的國際會議,並達成協議。它規定了各國的船舶可以自由通過海峽,黑海沿岸國家的軍艦也可以通過,唯航空母艦例外,可非黑海沿岸國家的軍艦通過則有一定限制。
❹ 土耳其海峽連接了什麼海和什麼海
連接了黑海與地中海。
土耳其海峽(又稱黑海海峽),被稱為「天下咽喉」的土耳其海峽,是地中海通往黑海的唯一海峽,故又稱黑海海峽。它包括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三部分,全長345 km,整個海峽呈東北-西南走向,是亞、歐兩洲的分界線。
東北端為博斯普魯斯海峽,西南端為達達尼爾海峽,兩海峽之間是土耳其內海馬爾馬拉海。兩岸主權均屬於土耳其。
冷戰時期,美蘇均將黑海海峽確立為全球最重要的海上咽喉之一。冷戰後,北約仍視黑海海峽為歐亞大陸的戰略要點之一。
(4)土耳其山上的海是什麼擴展閱讀:
土耳其海峽中央有一股由黑海流向馬爾馬拉海的急流,水面底下則有一股逆流把含鹽的海水從馬爾馬拉海帶到黑海。由於魚群季節性地透過海峽往返黑海,海峽地區漁業頗盛。兩岸樹木蔥郁,村莊、別墅星羅棋布。
土耳其海峽是海上交通要道,它溝通黑海和地中海,是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烏克蘭、喬治亞等國唯一的出海口。峽區屬地中海氣候,全年大部分時間風平浪靜,海流緩慢,灘礁亦少,航運條件優越,故海上航運十分繁忙,年通過船舶約4萬艘、軍艦幾百艘,總噸位達4億噸左右(不包括軍艦)。
❺ 直布羅陀海峽,土耳其海峽,白令海峽屬於哪個國家
直布羅陀海峽:
直布羅陀海峽(Strait of Gibraltar , 拉丁語作Fretum Herculeum)是溝通地中海與大西洋的海峽。位於西班牙最南部和非洲西北部之間,長58公里(36哩);最窄處在西班牙的馬羅基(Marroqui)角和摩洛哥的西雷斯(Cires)角之間,寬僅13公里(8哩)。海峽西端,在北部的特拉法加爾(Trafalgar)角與南部的斯帕特爾(Spartel)角之間,寬43公里(27哩);海峽東端,在北部的直布羅陀岩赫丘利斯柱與南部的休達(西班牙在摩洛哥的飛地)正東的阿科(Acho)山之間,寬23公里(14哩)。海峽是北非阿特拉斯山與西班牙高原之間所形成的弧狀構造帶的一個缺口,平均深度365米(1,200呎)。海峽風向多為東風或西風,從北方進入西地中海的淺冷氣團,往往成為低層高速東風穿過,當地稱為累凡特(levanter)風。從大西洋有流速為2節的表面洋流向東經過海峽流入地中海,其流量大於在深約122公尺(400呎)向西流動的較重、較冷的較鹹的洋流,因此海峽的存在使地中海避免成為一個萎縮的鹽湖。赫丘利斯柱是古代世界西端的象。由於海峽具有重大的戰略和經濟價值,早期為大西洋航海家所利用,至今仍然是經大西洋通往南歐、北非和西亞的重要航路。
土耳其海峽: 土耳其海峽(又稱黑海海峽)是連接黑海與地中海的唯一通道,包括博斯普魯斯海峽(又叫伊斯坦布爾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又叫恰納卡萊海峽)以及馬爾馬拉海,古往今來皆為兵家必爭之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冷戰時期,美蘇均將黑海海峽確立為全球最重要的海上咽喉之一。冷戰後,北約仍視黑海海峽為歐亞大陸的戰略要點之一。黑海海峽呈東北-西南走向。東北端為博斯普魯斯海峽,西南端為達達尼爾海峽,兩海峽之間是土耳其內海馬爾馬拉海。
博斯普魯斯海峽全長31.5公里,最寬處3200米、最窄處550米、平均深度62米、最深處118米。海峽中央有一股由黑海流向馬爾馬拉海的急流,水面底下則有一股逆流把含鹽的海水從馬爾馬拉海帶到黑海。由於魚群季節性地透過海峽往返黑海,海峽地區漁業頗盛。兩岸樹木蔥郁,村莊、別墅星羅棋布。海峽最窄處隔岸分別修建了兩座軍事堡壘,亞洲部分的名叫阿納多盧城堡,建於1390年,歐洲部分的叫色雷斯城堡,建於1452年。兩座斜拉網式大橋橫跨海峽,其一名為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橋,建於1973年,全長1074米;其二名為征服者蘇丹邁赫邁特大橋,建於1988年,全長1090米。目前,土政府正籌備以BOT模式,用4年時間興建一條全長8公里的海底隧道,連通西岸的托普卡帕和東岸的希德拉帕夏,以貫通安卡拉經伊芳史丹布爾至歐洲的高速公路。
在希臘文中,博斯普魯斯意為「牛津渡」,即牛可涉水之地,這源於希臘神話。相傳,萬神之主宙斯愛上了珀拉斯戈斯王的公主愛莪,不料這一秘密被其妻天後赫拉發現了。於是,宙斯將愛莪變成一匹白色的小母牛,以逃避赫拉的報復。而愛莪則涉水穿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尋找避難所
白令海峽:連接白令海與北極海的海峽,並在亞洲和北美洲大陸距離最近處將之分隔。平均深度約30∼50公尺(98∼164呎),最狹處約85公里(53哩);峽內島嶼羅列,包括代奧米德群島(Diomede Islands,約16平方公里〔6平方哩〕)及海峽南邊的聖勞倫斯島(約2,560平方公里〔1,000平方哩〕)。美蘇國界在此穿過。
白令海的部分海水流經本海峽入北極海,但大部分迴流太平洋。冬季常有暴風雪,海面為1.2∼1.5公尺(4∼5呎)厚的冰原所覆蓋。仲夏仍有浮冰留存。因1728年丹麥船長白令航行到此而得名。在冰河時期(Ice Age),本區海平面下降數百呎,使海峽成為亞洲與北美洲之間的陸橋,於是發生大規模的植物、動物以及人類的遷徙(約35,000∼20,000年前)。
溝通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唯一航道,也是北美洲和亞洲大陸間的最短海上通道。位於亞洲東北端楚科奇半島和北美洲西北端阿拉斯加之間。北連楚科奇海,南接白令海,白令海峽長約60千米,寬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峽的狹窄和水淺削弱了北冰洋和太平洋間深層水的交換。在距今1萬年前的第四紀冰期時,海水低於現在海面約100~200米,海峽曾是亞洲和北美洲間的「陸橋」,兩洲的生物通過陸橋相互遷徙。海峽水道中心線既是俄羅斯和美國的國界線,又是亞洲和北美洲的洲界線,還是國際日期變更線。白令海峽地處高緯度,氣候寒冷、多暴風雪和霧,尤其冬季,氣溫劇降,最低氣溫可達-45℃以下,海峽表層結冰,冰層厚達2米或更多,每年10月到次年4月是結冰期,嚴重影響航行。海峽中海水主要是從北冰洋流來沿海峽西岸流入白令海,來自太平洋的溫暖海水沿海峽東岸流入北冰洋。海峽和沿岸地區生活著適宜冰雪生態環境的海豹、海象、海狗、海獺、海獅以及北極燕鷗等。
白令海峽是位於亞洲最東點的迭日涅夫角和美洲最西點的威爾士王子角之間的海峽,約85千米寬,深度在30-50米之間。這個海峽連接了楚科奇海(北冰洋的一部分)和白令海(太平洋的一部分)。它的名字來自丹麥探險家的維他斯·白令。他在1728年俄國軍隊任職時候穿過白令海峽,是第一個穿過北極圈和南極圈的人。
白令海峽正中間有代奧米德群島(Diomede Islands)。
曾經有人提出建造一座跨白令海峽的大橋,連接美國的阿拉斯加和俄國的西伯利亞,可以稱為國際和平大橋。也有人提出一個通白令海峽的隧道。但是兩邊都是荒涼無人的地帶,很難收回建造的成本,現在還沒有任何正式決定。
在冰河時期,白令海的水面降低,白令海峽成為一個白令海陸橋。考古學家們認為,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是一些亞洲來的獵人,跟著獸群到了北美洲之後定居。
白令海峽地處太平洋與北冰洋之間。亞洲大陸東北端的選日涅夫角和北美洲大陸西北端的威爾士角,把大洋「擠」成了這條窄縫,兩地之間最近距離僅35公里,乘坐雪橇不到4小時就可以到達對岸。兩「角」夾峙的白令海峽中,有兩個分別屬於俄、美的小島,日界線便從兩島之間通過,因此,在兩個相距僅有4公里的地方,卻隔著一天的日期。白令海峽水深僅42米。據考證,1萬年前這里曾是連接亞、美大陸的一座「陸橋」。人類和許多動植物,早先曾通過這里移居到美洲,而美洲的動物也從這里到亞洲「串門」。
威爾士角所在的阿拉斯加半島,是白令於1741年發現的,以後俄國皮毛商人還在這里建立了村落。但是,這片當年十分荒涼的冰天雪地,被沙皇於1867年以720萬美元的代價賣給了美國。現在的阿拉斯加州,已經成了「能源的源泉」而身價倍增。
美國和前蘇聯政府商定,在白令海峽共建一座跨國公園,計劃共佔地296萬畝,美國一方的在阿拉斯加州的西沃德半島上,前蘇聯一方的在西伯利亞靠近白令海峽的楚科奇半島的頂端。這兩個地方都是人煙稀少、但野生動物資源豐富的地方,是地球上難得的「沒有污染的地區」。這座世界上佔地面積最大的公園建成後,兩國人民可以自由往來其間,同時也將吸引各國的科學家和遊人前來考察和觀光。
應該對你有用!~~~~
❻ 土耳其海峽、德雷克海峽兩側的海洋分別是什麼
土耳其海峽兩側的海分別是愛琴海(屬於地中海)和黑海
而不是裏海
德雷克海峽兩側的海洋分別是太平洋和大西洋
它被稱為死亡海峽
❼ 土爾其海峽中的一個海與兩個海峽,它們各個的名字
土耳其海峽,由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達達尼爾海峽三部分組成,是連接黑海與地中海的唯一通道,古往今來皆為兵家必爭之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冷戰時期,美蘇均將土耳其海峽確立為全球最重要的海上咽喉之一。冷戰後,北約仍視土耳其海峽為歐亞大陸的戰略要點之一。土耳其海峽呈東北-西南走向。東北端為博斯普魯斯海峽,西南端為達達尼爾海峽,兩海峽之間是土耳其內海馬爾馬拉海。
博斯普魯斯海峽全長31.5公里,最寬處3200米、最窄處550米、平均深度62米、最深處118米。海峽中央有一股由黑海流向馬爾馬拉海的急流,水面底下則有一股逆流把含鹽的海水從馬爾馬拉海帶到黑海。由於魚群季節性地透過海峽往返黑海,海峽地區漁業頗盛。兩岸樹木蔥郁,村莊、別墅星羅棋布。海峽最窄處隔岸分別修建了兩座軍事堡壘,亞洲部分的名叫阿納多盧城堡,建於1390年,歐洲部分的叫色雷斯城堡,建於1452年。兩座斜拉網式大橋橫跨海峽,其一名為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橋,建於1973年,全長1074米;其二名為征服者蘇丹邁赫邁特大橋,建於1988年,全長1090米。目前,土政府正籌備以BOT模式,用4年時間興建一條全長8公里的海底隧道,連通西岸的托普卡帕和東岸的希德拉帕夏,以貫通安卡拉經伊芳史丹布爾至歐洲的高速公路。
在希臘文中,博斯普魯斯意為「牛津渡」,即牛可涉水之地,這源於希臘神話。相傳,萬神之主宙斯愛上了珀拉斯戈斯王的公主愛莪,不料這一秘密被其妻天後赫拉發現了。於是,宙斯將愛莪變成一匹白色的小母牛,以逃避赫拉的報復。而愛莪則涉水穿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尋找避難所。
位於海峽南端的金角灣,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海港之一。金角灣是淡水灣,因向四面山坡反射金色陽光而得名。
若乘遊艇自西南至東北游海峽,遊客無不驚嘆兩岸風光綺麗,景色多姿。其中歐洲部分著名建築物有:建於19世紀的西式建築道爾馬巴赫切宮、拜什克塔什廣場的海軍將軍巴爾巴羅斯·哈伊芳萊廷墓、海軍博物館、藝術博物館、徹拉昂宮、耶魯德茲宮、奧爾塔克伊芳清真寺、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橋、色雷斯城堡、征服者蘇丹邁赫邁特大橋、特拉比亞飯店、色雷斯森林、土耳其海峽入口。
亞洲部分的景點有:榭姆斯將軍清真寺(同道爾馬巴赫切宮隔海相對)、拜伊芳賴爾拜伊芳宮、松林坡、埃及總督府、庫萊利海軍學院、阿納多盧城堡、阿納多盧森林、土耳其海峽入口。
博斯普魯斯海峽目睹了小亞細亞和色雷斯的千百年滄桑。1841年,歐洲列強依據弱肉強食法則,與奧斯曼帝國在倫敦訂立《海峽公約》,旨在制止沙俄奪取海峽通道。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奧斯曼帝國戰敗,失去海峽控制權。1923年7月24日,土耳其同協約國在瑞士簽定洛桑和約。和約對海峽作出規定:將蓋利博盧半島、恰納卡萊和博斯普魯斯海峽兩岸的狹長地帶劃為非武裝區。土耳其若參加戰爭,則可武裝之。組織「國際海峽共管委員會」,根據和會決議的原則,研究並管制有關外國軍艦在戰爭時期與和平時期透過海峽的問題。1936年,土耳其、英國、法蘭西、蘇聯、保加利亞、希臘、德國、南斯拉夫簽定了《蒙特勒公約》。根據該約,國際海峽共管委員會解散,海峽的管理權歸還給土耳其。公約規定:處於戰爭狀態或面臨侵略威脅的情況下,土耳其可禁止任何國家的軍艦透過海峽;和平時期,商船可自由透過海峽,戰爭時期,與土交戰國的商船不可透過海峽;和平時期,黑海艦隊(原則上指蘇俄的黑海艦隊)可以經海峽駛往地中海。《蒙特勒公約》至今仍是土耳其管理海峽的國際法依據。
達達尼爾海峽連接馬爾馬拉海和愛琴海,全長64公里,最寬處6.4公里,最窄處1.6公里,平均深度55米,中部最狹處最深,達92米。水面有一股從馬爾馬拉海流向愛琴海的急流,另有一股補償性潛流帶回更多鹽水。沿岸重要港口有蓋利博盧、埃傑阿巴德和恰納卡萊。兩岸聳立著許多著名城堡。海中有多種回遊於黑海和愛琴海之間的魚類。達達尼爾海峽是地中海進入伊芳史丹布爾和黑海的門戶。
西元前480年,波斯帝國澤克西斯一世(大流士一世之子)在此搭設浮橋,出征希臘。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於西元前334年出征波斯時,也以此法渡過海峽。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這里爆發了著名的達達尼爾戰役。英國應俄軍統帥尼古拉大公吁請,為減輕俄在高加索一線的壓力,同意出兵土耳其,並選定達達尼爾海峽作為攻擊目標。1915年2月16日,英軍統帥漢米敦指揮英艦炮擊土軍灘頭陣地,掩護海軍陸戰隊實施登陸,遭土軍頑強阻擊,未果。英海軍有3艘戰列艦被擊沉,3艘遭重創,余者退向公海。4月25日,英軍以重兵借密集炮火掩護向蓋利博盧半島發起輪番進攻,被穆斯塔法·凱末爾將軍指揮的土軍第19師屢屢擊退。戰役進入僵持階段。9月,英國及其盟國的軍隊開始分階段撤退。整個戰役總共有16個師的英國、澳洲、紐西蘭、印度和法蘭西部隊參戰。協約國方面除艦隊遭受重創外,英軍傷亡21萬餘人。這次戰役在政治上影響極大,全世界得到的印象是協約國軍事上無能,英國首相阿斯奎斯因此下台。穆斯塔法·凱末爾被譽為「伊芳史丹布爾救星」。蓋利博盧半島矗立起了這次戰役的紀念塔。
❽ 土耳其位於中歐交界線上的兩個海峽和一個海的名字分別是什麼
馬爾馬拉海(Sea of Marmara),土耳其內海,土耳其亞洲和歐洲部分分界線之一段,東北經博斯普魯斯海峽與黑海溝通,西南經達達尼爾海峽與愛琴海相連。
❾ 土耳其的黑海和哈薩克的裏海為什麼是海而不是湖,明明裡海是四面都是陸地的
從裏海的自然特點來看,裏海水域遼闊,煙波浩淼,一望無垠,經常出現狂風惡浪,猶如大海翻滾的波濤.同時,裏海的水是鹹的,有許多水生動植物也和海洋生物差不多。另外,從裏海的形成原因來看,裏海與鹹海、地中海、黑海、亞速海等,原來都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經過海陸演變,古地中海逐漸縮小,上述各海也多次改變它們的輪廓、面積和深度。所以,今天的裏海是古地中海殘存的一部分,地理學家稱之為「海跡湖」。因此,人們就把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湖稱為「裏海」了。其實,它並不是真正的海。
裏海位於遼闊平坦的中亞西部和歐洲東南端,高加索山脈以東,制約著中亞巨大、平坦的土地。西面為高加索山脈,東北為哈薩克,東南為土庫曼,[1] 西南為亞塞拜然,西北為俄羅斯,南岸在伊朗境內,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鹹水湖,屬海跡湖。裏海表面約低於海平面27米。靠近南面,最大深度為1025米。
裏海經過伏爾加河-頓河運河可以到達亞速海、黑海、地中海和其他大洋,根據哈薩克和俄羅斯提出的『歐亞運河』計劃未來將啟動,直接連接黑海和裏海,為裏海沿岸國家取得真正意義上的出海口和制衡裏海水位。
❿ 土耳其海峽連結了什麼海,是什麼洲的分界線
土耳其海峽(又稱黑海海峽)是連接黑海與地中海的唯一通道,海峽呈東北-西南走向.東北端為博斯普魯斯海峽,西南端為達達尼爾海峽,兩海峽之間是土耳其內海馬爾馬拉海,是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