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土耳其 » 土耳其大選對美國有什麼影響

土耳其大選對美國有什麼影響

發布時間: 2022-06-10 08:51:58

㈠ 2016年大選反映美國政治,社會存在哪些問題

舉世矚目的2016年美國大選結束了。然而,它所激起的政治漩渦仍在繼續,由此引發的戰略變局乃至哲學思考更是影響深遠。目前,輿論所及還只是兩黨勝負的原因、特朗普組閣特徵及其政策走向等表面現象的分析。本文認為,這場選舉和上半年英國退歐公投,以及今年以來發生的一系列突變,共同構成了2016年世界進程的標志性事件。它們表明,21世紀正在出現不同於20世紀的世界政治新趨勢。

美國大選反映美國政治形態的重大變化

2016年選舉對於美國政治變革的歷史意義,現在評價還為時過早。有一些評論可供參考:有人評價,這是美國內戰結束以來最大的政治分裂;也有人認為,這是20世紀初政黨重組以來美國兩黨制受到的最嚴重的沖擊;還有人指出,這是羅斯福新政以來美國社會的最大變革。這些評價無論高低,都指向美國政治的一個新起點或轉折點。

其一,這場選舉反映了美國兩黨力量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

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異軍突起,以300餘張選舉人票大幅領先,帶動美國大部分州成為「紅州」,以致共和黨最終在總統、國會兩院和州長「三合一」大選中全面獲勝。這是二戰後美國兩黨政治中罕見的新紀錄,形成美國歷史上又一次新的政黨重組。其中最為關鍵的是大湖地區威斯康星、密歇根、俄亥俄、賓夕法尼亞等四個民主黨「重鎮」由藍變紅倒向共和黨。這表明民主黨在傳統工業區的勢力嚴重削弱,作為民主黨重要票源的勞聯—產聯對其工會選票完全失控。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民主黨由南方農業區域種植園主勢力代表轉變為北方工業區域的社會中下層利益代表,此後綿延一百多年,形成從威爾遜和羅斯福、到肯尼迪和約翰遜、再到柯林頓和奧巴馬的民主黨「改革」路線。這次選舉中,特朗普獲勝的策略特點就是以中產階級利益代表自居,打著「改革旗號」,改變共和黨的「保守老大黨」形象,將傳統的民主黨選民大范圍拉入麾下。此次選舉打破了傳統的兩黨地域結構和政策分野,改變了整整一個世紀的兩黨歷史軌跡,對21世紀美國政治格局將產生深遠影響。

其二,這場選舉反映了美國社會認同出現巨大的深刻裂痕。

共和黨人特朗普從一開始,以受教育程度較低、長期受到各方面擠壓的白人中下層的利益代表自居,打出「反移民、反精英、反全球化」的旗幟,先是在共和黨內將主流勢力特別是布希家族的候選人打垮,然後乘勝追擊,將選舉財力雄厚、媒體一邊倒偏袒和兩黨上層一直支持、輿論呼聲極高的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在最後一刻一舉擊倒。這個結果在「意料之外」,卻是在「情理之中」。這個「情理」就是美國社會認同出現不可彌補的、顛覆性的斷裂。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突變。在十餘年前「文明沖突論」的首創者亨廷頓在《我們是誰?》一書中就預見到,大約經過半個世紀到2050年左右,由於少數民族人口的迅速增長,傳統的以盎格魯-撒克遜、新教教徒為主體的美國白人中產階級將成為少數族群,由此而來不可避免的結果就是美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認同將被顛覆。

這個預言居然在十年不到的時間里成為現實,恐怕連亨廷頓本人也不會想到。美國的種族沖突由來已久,但是都沒有涉及主流社會認同的分裂。這次選舉反映出來的認同分裂包括,1%的上層富人與99%的中下層之間的對抗,上層精英和廣大中下層的對立,白人社會與有色人種族群的沖突,沿海地區和內陸地區的分歧,以及性別、各種利益集團之間由來已久的偏見等等。即使在草根政治內部認同也是分裂的,以桑德斯為代表的「左翼草根」和以特朗普為代表的「右翼草根」在價值取向上也是差異突出。這次美國社會認同分裂暴露之充分、程度之激烈,錯綜復雜地交織在一起,確實是前所未有。這種認同分裂還將長期繼續下去,對美國政黨政治乃至內外政策的影響不可低估。

其三,這次選舉反映了美國政治形態的世代更替,即網路信息化的政治形態取代工業化時代的政治形態。

從表面上看,特朗普以其個人和家族的力量來抗衡整個兩大黨機器、全部主流媒體、在某種意義上還有國家權力的干預,居然能以如此大的優勢獲勝,令世界輿論為之大嘩,特別是政治學領域的專業權威人士瞠目結舌。於是乎,有人把特朗普的乖僻個性和粗俗語言、其子女女婿的形象魅力、兩個候選人的丑聞揭露等看作是導致選舉結果的重要因素。殊不知,導致這場選舉結果的最主要因素是數字化、信息化、網路化時代的政治形態已經出現並發生巨大效力。

在這種新的政治形態面前,原有的蓋洛普抽樣民調模式失靈,而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的民意調查卻非常接近實際結果;原有的兩黨基層選票控制方式失效,更多選民不再按照以往的地域、家庭、職業、性別等分類進行投票;主流媒體一致偏向希拉里,蓄意打壓特朗普,掩蓋民主黨脫離民意的嚴重問題,恰恰幫了倒忙;而網路媒體、社交媒體、自媒體等新型傳播方式大行其道,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的新模型准確預測到特朗普將獲勝;

網路觸角深入到核心人物最隱秘之處,迅速曝光全球傳播,瞬間顛覆正統決策過程和選舉結果;西方政黨政治已難以在一國范圍內加以控制,國際政治力量以及國際非政府組織的干擾越來越大,俄羅斯黑客和維基解密從不同方向影響了這次選舉進程;等等。原有的美國兩黨政治形態是工業化時代的產物,它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正在出現碎片化、網路化、娛樂化、跨國化等新形態,其草根性、流動性、突變性、全球性等新特點還將繼續發展。美國選舉和英國退歐以及在菲律賓、韓國、土耳其等中小國家發生的一系列事件都指向這個趨勢。

其四,這次選舉反映了美國政治的兩極化趨勢,其中右翼極化趨勢更為突出。

特朗普當選作為美國政治史的標志性事件,其正反兩方面的影響都不可忽視,尤其不能低估美國右翼勢力借機占據上風的嚴重後果。目前美國社會矛盾激化,反映了全球化趨勢下美國利益結構、產業結構和政府資源配置嚴重滯後的更深層次矛盾。特朗普競選綱領中提出的一系列極端主張,從表面上看是社會中下層長期不滿的情緒宣洩,某種程度上卻提出了美國面臨國內結構的致命弱點:

一是國內中產階級在財富分配和種族關繫上的極大不滿;

二是產業競爭力的下降使美國的實際財富和財政能力不斷削弱;

三是美國的全球戰略目標和實現目標的能力之間的巨大缺口,成為戰略負資產。特朗普的危險就在於他涉及了這幾個核心問題,點破了「皇帝新衣的秘密」。這就冒犯了美國上層精英所迴避的「政治正確性」。而希拉里為首的民主黨則無視這些矛盾,根本提不出系統的改革路線圖,這是其失敗的根本原因。

但是,特朗普提出的所謂「改革」基調是排外的、保守的、倒退的,不可能解決美國面臨的積重難返的困境,相反卻可能打開種族主義、宗教原教旨主義、反共意識形態的潘多拉盒子,激化已有的內外矛盾。

選舉剛剛結束,美國各地就爆發社會騷亂,種族主義勢力抬頭,右翼勢力在組閣中占據上風。種種跡象表明,「特朗普現象」極為復雜,「特朗普改革」充滿著不可預測性和不穩定性。一旦這次選舉中各種保守價值取向和右翼極端思潮相互結合,如種族主義與排外主義結合、白人種族優越論與反共意識形態結合、貿易保護主義與反華排華勢力結合、孤立主義與美國例外論結合、冷戰思維與反全球化主義結合、麥卡錫主義與基督教原教旨主義結合等等,並通過新總統的內閣團隊付諸政策和行動,其負面影響將遠不止於美國政治,未來世界的前景堪憂。

美國大選反映世界政治的變化趨勢

新的美國政治形態是世界經濟形態發生變化的產物。特朗普當選同英國退歐這兩大標志性事件一起,反映出21世紀世界政治經濟新的矛盾沖突。其特徵可初步概括如下:

其一,經濟全球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將加劇各國內部利益結構的不平衡性。

財富在全球范圍內的自由流動,造成社會財富再分配的更加困難,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的現象有增無減。富者可以在全球范圍內尋找財富的新增長點和庇護所,而貧者卻在本地每況愈下。後者在找不到出路的情況下,出現反全球化、反區域一體化的浪潮勢在必然。這就是出現精英政治和草根政治嚴重對立的經濟原因,同時也是特朗普反對貿易自由化、拒絕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議(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和北美自由貿易協議(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NAFTA)的社會基礎,以及英國民眾反對歐盟一體化、公投支持退歐的根本原因。各國政客為了獲得選票不得不遷就草根政治的反全球化傾向,政府為了維護國內統治基礎,也不得不在全球化、區域一體化的軌道上後退,甚至換軌、脫軌。一旦這種趨勢蔓延成為普遍現象,國際關系中的沖突因素上升就可能快於合作因素增長。

其二,新興經濟體和發達經濟體的相互依存關系發生變化,發達國家從貿易投資自由化的推動者轉向貿易保護主義的鼓吹者。

新興經濟體在世界經濟總量中的比重已經超過50%,對於經濟增量的帶動能力比發達經濟體更大。發達經濟體從發展中經濟體所獲得的超額利潤回報比重出現下降趨勢,依靠外部利潤來穩定內部社會結構的路徑越走越窄,國內中下層的社會保障體系出現入不敷出的嚴重困難。這次美國選舉辯論的重要議題之一就是醫療保障改革,同時涉及整個稅收體系的調整。這就涉及整個利益結構的核心問題,由此產生尖銳的矛盾沖突。同時,隨著新興經濟體的產業結構升級和國際競爭力提高,發達經濟體的世界市場份額進一步縮小,國內就業率也出現萎縮現象。凡此種種,西方國家把內部結構性危機歸咎於新興經濟體的崛起,從而把貿易保護主義的矛頭對准主要新興經濟體。於是,既存的世界貿易體系和國際貨幣體系將出現深刻危機,倒退為割地為牢、以鄰為壑的二戰前世界經濟秩序,還是堅持改革和創新世界經濟體系,將成為發達經濟體、新興經濟體、發展中經濟體之間相互博弈的長期戰略課題。

其三,在各種矛盾激化、結構性危機持續、各國政府手無良策的背景下,發達國家出現極化政治、極端思潮和極度暴力相結合的危險趨向。

世界經濟和國內政治的相反方向運動,極大地扭曲了西方國家民眾的世界觀。他們把目前西方出現的各種弊端歸咎於外部競爭,把自己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下降直接歸咎於外來移民。美國的外來移民在各個層面上同白人中下層展開競爭,歐洲的外來移民則帶來更多的暴力恐怖襲擊和社會犯罪,由此在整個西方引發新納粹主義、新種族主義和新國家主義等極端思潮蔓延的現象。這種蔓延又藉助於新媒體的傳播對主流社會構成強大壓力,促使國家權力、政黨政治和傳統媒體向右翼保守勢力靠攏。以民主化、市場化、私有化為普世價值觀的西方「政治正確」,開始向白人種族優越論、美國例外論、基督教原教旨主義等舊極端思潮回歸。極端組織和暴力恐怖行為在富國家和貧窮國家癌症般地同時擴散,一旦兩種極端勢力結合,就可能產生對人類安全的更大威脅,「伊斯蘭國」(IS)就是現實的例子。

其四,全球治理成為更加緊迫的大國合作課題。

由於美國高層出現保護主義、孤立主義和反全球化傾向,世界范圍的全球治理將面臨更大困難。特朗普是否能夠維護有關氣候治理的巴黎協定,是否接受更加開放的東亞自貿體系,是否願意承擔更多的全球治理責任,這些都是未定之事。全球治理體系本來就很脆弱,治理公共品供應嚴重不足,全球治理與國內治理相脫節等等,這些問題都將由於美國的倒退而更加嚴重。如果美國不願意進一步發展全球治理體系,就必然強化美國盟國體系,這樣特朗普關於退出盟國體系和減少海外駐軍的承諾也就成為昨日黃花。如果全球治理遇到障礙,那麼各地區大國不得不退而求其次,盡可能地發展本地區內的合作機制,這將成為大國博弈的另一種形式。

㈡ 如國美國失去了對土耳其的控制,對他們到底有什麼嚴重後果

土耳其的位置非常重要,再加上土耳其軍隊的人數達到美國在北約的人數,美國不敢失去對土耳其的控制。

㈢ 土耳其關系為什麼和美國不好

第一,政變因素。實際上,美國和土耳其兩國的矛盾在2016年就露出了苗頭。那一年的7月,土耳其發生一起針對總統埃爾多安的軍事政變,造成250人喪生。埃爾多安靠俄羅斯透露的情報,才逃過一劫。因此政變後,土耳其和俄羅斯的關系迅速升溫。此後土耳其政府開始指責美國包庇政變主使者居倫,並且要美國引渡元兇,美國對埃爾多安的要求不予理會,兩國的關系由此跌入低谷。
二,土耳其的奧斯曼夢想與美國的中東戰略沖突。眾所周知,伊朗喜歡在中東地區輸出革命,以擴大自己的地區影響力,可鮮為人知的是,埃爾多安一直有個恢復奧斯曼帝國的夢想,要知道奧斯曼帝國,可是橫跨亞非歐的巨大帝國,為了實現自己所謂的夢想埃爾多安這些年建立了一條橫跨中東、北非建軍事基地:

2015年,土耳其在卡達建立了塔里克伊本茲亞德軍事基地,2020年建立了哈立德伊本阿爾瓦利德基地。

2017年,索馬里在摩加迪沙也建立了基地。

在伊拉克,土耳其建立了15個軍事基地,主要的是摩蘇爾郊區的拜什卡基地。

此外,土耳其打著人道主義援助的幌子在利比亞佔有4個軍事基地,表面上支持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實際上是想染指地中海的油氣資源。

仔細對比不難發現,土耳其布局的這些軍事基地和伊朗的什葉派之弧很類似,這不由得引起了美國人的高度警覺。要知道美國的中東戰略是整合以色列和以色列遜尼派的力量,建立一個類似於北約的軍事組織,以遏制俄羅斯和伊朗。而作為伊斯蘭遜尼派國家的土耳其卻想單獨坐大,這和美國人主導的中東戰略是背道而馳的,因此,扣留作為大殺器的F35也就在美國人的情理之中了。
第三,對待庫爾德人問題。中東的庫爾德人大約3000多萬,分散於土耳其、敘利亞、伊朗、伊拉克等國。多年來,庫爾德人一直謀求建立自己的國家,但遭到土耳其嚴厲的軍事打擊。
第四,土耳其支持伊朗和卡達問題。中東遜尼派的老大是沙特,土耳其也是遜尼派國家,但卻是遜尼派中的另類,他不但有意競爭遜尼派老大的位置,而且和美國人重點幫扶的以色列關系不和。土耳其和伊朗一道,經常暗中支持巴勒斯坦的抵抗力量哈馬斯對以色列展開襲擊,這讓美國人和以色列都非常頭疼。
基於以上種種原因,美國和土耳其短期要修復關系已經不大可能;只是不知道,沒有美國人的支持,土耳其的復興大夢能夠持續多久?

㈣ 土耳其與美國關系如何

美國與土耳其的關系可以追溯到1831年,當時美國與奧斯曼帝國建立了外交關系。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後,美國於1927年與土耳其建立了外交關系。美國與土耳其於1947年7月12日簽署的經濟技術合作協議進一步推動了兩國關系的發展。

土耳其是美國重要的安全夥伴。自1952年以來,土耳其一直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重要盟友。被稱為「天下咽喉」的土耳其海峽(又稱黑海海峽)是連接黑海與地中海的唯一通道,它包括博斯普魯斯海峽(又叫伊斯坦布爾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又叫恰納卡萊海峽)三部分,全長361千米,整個海峽呈東北-西南走向,是亞、歐兩洲的分界線。古往今來皆為兵家必爭之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只有土耳其封鎖黑海海峽俄羅斯就沒有辦法在地中海施展拳腳。是俄羅斯黑海艦隊的心腹大患。

土耳其為打擊其境內外對自己和美國有威脅的恐怖組織不留餘力,其中包括庫爾德工人黨(PKK),革命人民解放黨/陣線(DHKP-C)和ISIS。作為Defeat ISIS聯盟的重要成員,土耳其於2015年7月向美國和聯盟夥伴開放了軍事基地。自那時以來,Indirlik空軍基地對於在敘利亞和伊拉克降級並最終摧毀ISIS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土耳其是美國對中東軍事打擊的重要基地。

㈤ 土耳其是美國的盟友,為何說現在土耳其已是美國的心腹大患

土耳其以前的時候是美國的盟友,但是後來因為s400系統的事情,美國對土耳其實行了制裁,鬧翻了。土耳其後來因為製作戰斗機的事情和俄羅斯的關系進了一步,所以對美國來說,土耳其成了心腹大患。


在面對庫爾德武裝分子的事情上,土耳其作為美國曾經的盟友,敢於和美國公開叫板,鐵了心的要向曾經的盟友宣戰,就算是美國有心要護著庫爾德武裝,土耳其也不怕,依然堅持自己的想法,在庫爾德武裝除之而後快。其實美國一直都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國家,在土耳其和他們叫板的時候,他們也對土耳其實施了制裁,造成了土耳其的通貨膨脹,還有一系列的影響。雖說他們以前是盟友,但其實也並不是真正的朋友關系,依照現在的情形來看,這兩個國家的關系很難再出現好的轉機。

㈥ 土耳其一直和美國鬧事,為何美國一直容忍它

美國和土耳其的國際的關系一直搖擺不定,美國對其的容忍也是很多。其實美國還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考慮,土耳其和美國是盟友的關系美國依靠土耳其可以在地中海上,牽制俄羅斯。以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事實上這種容忍也不是長久的,都是在美國為了自己的國家利益之下。

土耳其有著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對於美國來說,和土爾沁成為盟友可以達到牽制俄羅斯的目的。作為世界新經濟聽,土耳其的發展潛力也是非常的大,非常看好土耳其的發展。

㈦ 為何最近美國接連對土耳其認慫

美國不是在認慫,而是想暫時脫離敘利亞這個泥潭,因為美軍在敘利亞花了這么大的代價,損失了無數的人力和物力卻沒有能夠將敘境內的極端分子徹底消滅。而且土耳其已經下定決心要對庫爾德武裝進行打擊了,如果美國插手的話很可能會激怒土耳其。

美國就不可能真正地徹底地從敘利亞撤軍,不會把自己的勢力范圍拱手讓給俄羅斯。如果美國真的把事情做絕了,乾乾凈凈地把美軍撤出敘利亞,拋棄敘利亞庫爾德武裝,不管他們的死活,那麼,敘利亞庫爾德武裝為了保命,一不做二不休,投靠俄羅斯,俄軍迅速部署到敘利亞庫爾德武裝割據的地盤,土耳其是沒有膽量跟俄羅斯開戰的。

㈧ 為什麼土耳其對美國表現不滿

奧斯曼土耳其在歷史上就是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超級大國,擁有5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現任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就是想在中東地區稱霸,重新恢復大土耳其這個願望。中東地區盛產石油,石油是所以國家工業的血液,因此美國必須控制中東地區來獲得石油的定價權。美國不希望中東地區出現一個強國,這樣會成為美國控制中東地區的障礙。例如曾經的伊拉克、利比亞、伊朗、埃及、沙特強大後,美國都要運用各種手段,削弱它們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

因此美國借敘利亞內戰之際,支持敘利亞境內的庫爾德武裝來牽制土耳其。因為土耳其國內有1800萬庫爾德人,他們都想從土耳其獨立出去。很多土耳其境內的庫爾德人進入敘利亞的庫爾德地區,得到了美國的軍事裝備和訓練。這讓土耳其政府十分擔憂。由於庫爾德人長期被土耳其政府壓制。所以美國政府幫助庫爾德人提高軍事能力,讓庫爾德人對美國非常感激。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害怕這些在敘利亞經過訓練的庫爾德人回到土耳其鬧獨立,因此對美國非常不滿。這就是美國和土耳其矛盾的根源。

㈨ 土耳其釋放美國牧師布倫森,這一做法是認慫了嗎

很明顯,作為即將大選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很是願意看到美國的囚犯被土耳其放掉,這會使得特朗普在大選的時候多出很多選票,這很難讓人不往錢權交易上想。當然作為國家之首,拿一條人命換取美國的諸多報酬是很值當的。

布倫森的巨大價值決定了他會被釋放,一定要在特朗普最需要的時候給他送過去,這樣才能利益最大化。面對質疑的聲音,特朗普傲嬌地的說這次沒有達成任何明裡暗裡的協議,也沒有花一分錢。特朗普表揚起自己來,總是一點兒也不客氣,也不介意自己言過其實。

雖然特朗普這一次救人沒有花錢,但是他那句話就是錢。特朗普是一個流量總統,他說的那句話可以影響土耳其貨幣的漲跌,給市場很多信心。

㈩ 土耳其螳螂捕蟬,美國黃雀在後是真的嗎

美國突然向俄羅斯索要納卡地區停火聲明的詳細內容,理由是美國之前不了解到底是咋回事,現在要求俄方提供詳細的內容。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聽到美方的要求感到很奇怪,這說明美國對局勢的掌握還不夠,要麼就是存在誤解。

拉夫羅夫補充道,有關亞美尼亞、亞塞拜然以及俄羅斯三方簽署的停火聲明,早已告知美方,由於蓬佩奧在國外訪問,這些信息都提供給了他的副職。此外,俄羅斯在此事上一直同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明斯克小組保持緊密合作,美國正是該組織的共同領導國之一。

按照拉夫羅夫透露的信息,美國早就收到了相關信息的簡報。那麼,拉夫羅夫奇怪的就不是美國不了解納卡停火的詳情了,而是對美國突然對納卡停火協議產生興趣感到奇怪。

土耳其的心思是,讓土軍在前面頂著,美國只出面不出兵,以北約的名義,讓土軍能夠駐扎在納卡,這樣相當於北約的勢力進一步擴張到了俄羅斯邊緣,而美國只需要在外交層面替土耳其擺平俄羅斯就行,其他事情土耳其自己就辦了。

本來土耳其挑起的事端,俄羅斯半路殺出摘了桃子,土耳其沒撈到好處就搞了一出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讓美國扮演摘俄羅斯桃子的角色。這一套操作是否能夠行得通不說,這場沖突引發的蝴蝶效應已經足夠精彩。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9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4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043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99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57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39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993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854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18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