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日本都有什么枪
⑴ 求1911年时期,世界有什么常用的枪械军火
世界范围
先说步枪:
德国及其他采购德国军火的国家,最多的就是毛瑟的1898步枪,少量的1888委员会步枪
英国:李恩菲斯特步枪
美国:1903春田步枪
法国:勒贝尔步枪
日本:30式步枪
俄罗斯:莫辛纳甘
奥地利:夏普曼
轻机枪当时没有问世
重机枪基本是马克沁和哈奇开斯两大类
德国是马克沁,英国是维克斯(马克沁的英国版)
法国是气冷的哈奇开斯
火炮有这么几类
1、法国的M1897,75毫米小姐
2、德国的M1903系列,75毫米炮
3、毛子的M1902型76毫米炮
4、奥地利的77毫米炮
⑵ 三八式步枪
三八式步枪的原型 是三十式步枪和三五式海军步枪,日俄战争中,三十式步枪在中国东北使用,由于大陆特有的一种细小的沙尘进入操作机关内,导致操作不良。三八式步枪通过简化操作机关和随枪机动作防尘盖的改良而成。早一些年,三十式步枪也同三八式步枪一同服役。这两种步枪也因其发明者有坂成章而被命名为有坂步枪。有坂(ありさか,Arisaka)38式步枪是日本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定型生产。日本在侵华前曾向中国出口。中国辽宁、太原等兵工厂也先后仿造。但因其威力不足而不受欢迎。该步枪的瞄准基线长,所以射击精度较好,加之日军射击准确,给中国军队造成不少伤亡。有文章称但该枪口径小,杀伤威力小,只要不命中要害,较易医治。称其杀伤威力小主要由于膛线的缠度设计问题,该枪的弹丸弹道稳定性极好,就是上面大家说的“一穿一个眼”,但这说法并不全面,国民党兵工署做过试验,证明65子弹在近距离制动明显,杀伤力等于79弹,而在远距离弹道很稳而美军的资料也大量留下了6.5子弹进入人体后易于翻滚留下可怕创口的例子[1]。三八式步枪是由有坂成章(Arisaka)大佐领导下,在东京小石川(Koishikawa)的炮兵工厂,由南部骐次郎(Nambu)少佐设计完成。其设计改良自毛瑟步枪,但是其枪栓及节套均大为简化。其正式名称为三十八年式步兵铳。后来稍事更改,在1939年推出了九九式,最大的差异为改用7.7mm无底缘子弹,但基本设计仍然相同,是日本军队近四十年的主要步兵武器。1905年,三八式步枪在东京小石川炮兵工厂定型生产,取自日本明治天皇的年号:明治三十八年,被命名为三八式步枪,从那时起三八式步枪就成为日本步兵的制式步枪,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三八式步枪结构简单,采用改进的毛瑟步枪的毛瑟式旋转后拉式枪机,枪机回转式闭锁机构,发射6.5mm口径枪弹,射击时后座力小、易于控制,具有高可靠性和高准确度。但是6.5×50毫米枪弹由于弹头飞行过于稳定,虽然侵彻效果好,但是停止力反而不高。虽然威力稍嫌不足,但它的枪机闭锁时极为牢固,发生膛炸时几乎都是枪管爆裂,少有枪栓突耳断裂的情形。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其1937年研发出的三八式步枪改进型——九七式狙击步枪,发射减装药的6.5x50毫米三八式枪弹,弹药在枪管内燃烧十分充分,几乎不会产生枪口炽焰和白烟,在太平洋岛屿战斗时使用该狙击步枪的日军狙击手对美军造成很大麻烦,非常难以从枪口火光或白烟发现狙击手潜伏的位置。三八式步枪配有单刃刺刀,刀长500毫米,可装在枪上用于拼刺,也可握持刀柄进行劈杀。三八式步枪的枪身较长,三八式马枪是三八式步枪中短枪管的型号。在日本,它也被称为三十八年式骑铳(卡宾枪)。它不仅用于骑兵,也同样用于工兵,后勤部队和其他非前线部队。三八式马枪是同时投入军队使用的,它的枪管缩短为487毫米,枪全长966毫米,重量3.3公斤。在三八式步枪的基础上,为了解决杀伤威力不足的缺点,改用7.7毫米口径枪弹,1939年(神武纪元2599年)定型,命名为九九式步枪。从三八式步枪发展出的其他变种有四四式马枪(三十八年式骑枪的改进型,于1911年(明治44年)定型),九七式狙击步枪(1937年(日本神武纪元2597年)定型),TERA伞兵步枪以及最终发展出五式步枪。三八式步枪曾大量装备中国军队,尤其是抗日战争结束,侵华日军投降后,缴获的三八式步枪在中国国共内战期间广泛使用。朝鲜战争初期三八式步枪是中国志愿军重要步兵武器之一。
⑶ 日本侵华战争时士兵使用的是什么枪
三八式步枪(三八式歩兵铳 Sanpati-shiki hoheijyuu)是一种手动枪机步枪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三八大盖规格 类别:旋转后拉式枪机,弹仓供弹 口径:6.5 毫米 弹药:6.5×50 mm 步枪弹 弹仓容量:5 发 全长:1,280 毫米 (有数据是1,275)枪管长度:797 毫米 (有数据是768)重量:3.95 公斤 初速:765 米/秒 有效射程:460 米以上
⑷ 抗战(专业知识)+日军武器配置详述(至少是名称+武器类型(枪要说明种类、弹夹,炮要说明类型))
二战日本武器火炮篇
94式90mm轻迫击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5—1945
口径:90.5mm
炮管长:1270mm(L14)
炮重量:159.0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
火炮俯仰角:+45to+80度
弹丸重量:5.26kg
弹药初速:227m/sec
最大射程:3800m
步兵轻型支援火炮,装备日军野战师团步兵联队,每个联队4-6门,用来对付机枪阵地与战壕,并配合联队山炮或野炮进行战场压制
96式150mm中迫击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6—1945
口径:150.5mm
炮管长:1325mm(L12.7)
炮重量:722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
火炮俯仰角:+45to+80度
弹丸重量:25.65kg
弹药初速:214m/sec
最大射程:3900m
战场支援火炮,装备日军迫击炮联队,独立迫击炮联队,破坏力很大
97式90mm轻迫击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5—1945
口径:90.5mm
炮管长:1217mm(L13.4)
炮重量:172.5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
火炮俯仰角:+45to+85度
弹丸重量:5.26kg
弹药初速:227m/sec
最大射程:3800m
属于战场支援火炮,装备日军一些迫击炮联队,独立迫击炮联队,用于登陆作战及山地
战,是97式150mm中迫击炮的短炮管型
97式150mm短迫击炮资料
服役年代:1941—1945
口径:150.5mm
炮管长:1395mm(L9.2)
炮重量:232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
火炮俯仰角:+45to+80度
弹丸重量:23.8kg
弹药初速:—
最大射程:3200m
属于战场支援火炮,装备日军迫击炮联队,独立迫击炮联队,重量比96式150mm中迫
击炮轻很多,是96式150mm中迫击炮的改进型
97式150mm中迫击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7—1945
口径:150.5mm
炮管长:1935mm(L12.8)
炮重量:342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
火炮俯仰角:+45to+80度
弹丸重量:23.8kg
弹药初速:212m/sec
最大射程:3850m
属于战场支援火炮,装备日军迫击炮联队,独立迫击炮联队,本土沿岸设置师团迫击联
队,这种迫击炮射程与威力都令人满意,是当时日军迫击炮部队最喜爱的装备,战争末期日
军疯狂的生产这种迫击炮,用来代替山炮野炮武装新增设的沿岸设置师团
2式120mm中迫击炮资料
服役年代:1942—1945
口径:120mm
炮管长:1535mm(L12.7)
炮重量:260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
火炮俯仰角:+40to+80度
弹丸重量:12.76kg
弹药初速:239m/sec
最大射程:4200m
明治41年式75mm山炮资料
服役年代:1908—1945
口径:75mm
炮管长:1300.0mm
重量:540kg
配用弹种:爆破弹,杀伤榴弹,铝热剂纵火弹,化学弹
弹丸重量:爆破弹5.71kg
弹丸初速:360m/sec
最大射程:6300m
41式75mm山炮装备精锐野战部队的步兵大队或一般野战师团的步兵联队,每个精锐步
兵大队追加2门,是步兵大队的压制火炮力量,至于一般步兵联队装备4-6门,战争后期随
着部队规模的急剧扩大,新式火炮由于成本高,难以达到装备需求数量,所以日本陆军基本
停止了生产新锐重型火炮,大力生产低成本的老式火炮,其中41式山炮是日军重点主产火
炮之一,很多后期组建的野战师团所属的师团炮兵联队也开始装备这种原本属于步兵大队与
步兵联队用的山炮
41式75mm山炮的特点是重量很轻,2个士兵就能推着到处跑,机动性很好,在各种地
形使用都很方便,41式75mm山炮除了用于压制炮击外,日军在巷战时也经常把这种炮推到
街上当平射炮使用,轰击对方机枪火力点
94式75mm山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5—1945
口径:75mm
炮管长:1560.0mm
重量:536kg
配用弹种:爆破弹,杀伤榴弹,铝热剂纵火弹,化学弹
弹丸重量:6.34kg
弹丸初速:392m/sec
最大射程:8300m
94式75mm山炮重量很轻,便于分解驮运,而且射程不低,设计的非常成功,主要装备
野战旅团,野战师团的山炮兵部队与独立山炮兵联队,用于山地或其他复杂地形作战
99式105mm山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9—1945
口径:105mm
炮管长:1303.0mm
重量:800kg
配用弹种:爆破弹,杀伤榴弹,铝热剂纵火弹,化学弹
弹丸重量:12.34kg
弹丸初速:334m/sec
最大射程:7500m
99式105mm山炮射程较远,威力大,轻便,容易分解组合,主要装备野战师团的山炮兵
联队或独立山炮兵联队,用于山地复杂地形作战
明治38年式75mm野炮资料
服役年代:1905—1945
口径:75mm
炮管长:2325.0mm(L31)
重量:947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8to+16.5度
弹丸重量:6.41kg
弹丸初速:510m/sec
最大射程:8350m
压制射击用途,装备面十分广,日军精锐步兵联队,野战旅团与野战师团所属炮兵部队
都可以装备,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了最低成本武装新设部队,38式75mm野炮成为日本
陆军的野炮生产重点,是日军装备量最大的野战压制火炮之一,这种老式火炮射击精度很高,
射程在同口径火炮中也不算近,而生产成本很低,性能还是不错的
明治38年式改75mm野炮资料
服役年代:1926—1945
口径:75mm
炮管长:2325.0mm(L31)
重量:1135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8to+43.0度
弹丸重量:6.41kg
弹丸初速:510m/sec
最大射程:11500m
压制射击用途,是改良炮架的38式75mm野炮,可以使火炮达到43度的最大仰角,最
大射程因此提高到了11500m,相当有威力,不过这种炮的生产成本比38式75mm野炮高,
在日本陆军大力扩充部队后就很少生产了
明治38年式105mm野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1—1945
口径:105mm
炮管长:3325.0mm(L30)
重量:2594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2to+15.0度
弹丸重量:18.0kg
弹丸初速:540m/sec
最大射程:10800m
压制射击用途,战争爆发时性能已经过时,不过依然有一些这种火炮编在独立野炮兵部队里
明治38年式120mm野战榴弹炮资料
服役年代:1911—1945
口径:120mm
炮管长:1440.0mm(L12)
重量:1257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5to+43.0度
弹丸重量:—
弹丸初速:276m/sec
最大射程:5650m
压制射击用途,开战时性能已经过时,早已停产淘汰,属于储备品,只有很少一些编在
独立炮兵部队或步兵联队里凑数,很少在战场上出现
明治38年式120mm野炮主要缺陷是做为野炮射程太近,而且弹丸威力不大,做为山炮
又重了些,复杂地形不那么好机动,所以山炮兵野炮兵都不愿要
明治38年式150mm野战榴弹炮资料
服役年代:1911—1945
口径:149.1mm
炮管长:1880.0mm(L12.6)
重量:2090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0to+43.0度
弹丸重量:36Kg
弹丸初速:275m/sec
最大射程:5890m
压制射击用途,装备师团野炮兵部队与独立野炮兵联队,这种炮的性能也很过时,不过
150mm火炮的威力很大,而且生产新式150mm炮费用较高,所以38式150mm野战榴弹炮虽
然早已停产,但日军没舍得淘汰这种老式大炮,这种炮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因陆军部队急剧
扩充,而国内拨给陆军的材料却遭紧缺,陆军被迫停止了新式150mm炮的生产,反恢复了这
种古董大炮的生产,用来为新部队提供一定的大口径火炮,因此产量很大,这种大炮一直使
用到了战争结束,有一部分还被装在战车底盘上改成了自走炮
明治41年式75mm骑兵炮资料
服役年代:1908—1945
口径:75mm
炮管长:2195.0mm(L29.27)
重量:903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8to+16.5度
弹丸重量:6.41kg
弹丸初速:510m/sec
最大射程:8350m
压制射击用途,主要装备乘马骑兵联队,机甲骑兵部队与机动步兵联队,精度与射程性
能与38式75mm野炮差不多,但重量更轻,不过此炮的成本比38式75mm野炮高,产量远不
及38式75mm野炮
大正4年式150mm野战榴弹炮资料
服役年代:1915—1945
口径:149.1mm
炮管长:2190.0mm(L14.7)
重量:2800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5to+65.0度
弹丸重量:36Kg
弹丸初速:389m/sec
最大射程:8800m
压制射击用途,为步兵师团野炮兵部队与独立野战重炮兵旅团的野战榴弹炮,性能比38
式150mm野炮好,开战时已接近停产,但一直用到了战争结束,这种火炮重量很轻,精度较
高,在战场上威力还是很大的
90式75mm野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2—1945
口径:75mm
炮管长:2883.0mm(L38.4)
重量:1600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8to+43.0度
弹丸重量:6.56kg
弹丸初速:683m/sec
最大射程:13890m
压制射击用途,射程很远,但不太受日军步兵部队野炮兵欢迎,主要是日军嫌这种炮比
其他的75mm野炮重,路况恶劣时机动比较费力,所以90式75mm野炮牵引型产量并不大。
但由于这型野炮射程远,穿透力大,用于装备战车或自行火炮就很受战车部队机甲部队欢迎,
所以90式75mm野炮的战车炮型产量不小,装备1式75mm自走野炮,3式75mm炮战车,3
式中战车。
太平战争后期90式野炮经常被日军当作对战车炮使用,用来攻击美军的M4中型坦克,
由于此炮穿透威力大,对美军的坦克部队造成了很大威胁,在冲绳战役期间日军1门控制道
路的90式75mm野炮由于炮位隐蔽,难以发现,击毁了美军多辆M4坦克,使美军坦克部队
长达2个月时间无法通过
91式105mm野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1—1945
口径:105mm
炮管长:2090.0mm(L20)
重量:1750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5to+43.0度
弹丸重量:15.76kg
弹丸初速:454m/sec
最大射程:10800m
压制射击用途,射程较远,重量轻,很受日军步兵部队欢迎,该炮为日军旅团以上级别
精锐作战部队所辖炮兵部队的压制火炮,此种火炮还有自走型称做1式105mm自走野炮,战
争后期也充当反坦克火炮使用,用于射击美军M4中型坦克
95式75mm野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6—1945
口径:75mm
炮管长:2325.0mm(L31)
重量:1108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8to+43.0度
弹丸重量:6.56kg
弹丸初速:520m/sec
最大射程:10700m
压制射击用途,射程较远,重量轻,身管寿命长,很受日军步兵部队野炮兵欢迎,主要
装备日军步兵旅团以上单位野战部队的野炮兵部队,原本日军准备将此炮做为3式中战车主
炮,也因遭到步兵部队的强烈抗议而改用了90式野炮,原因是步兵部队害怕会因此影响到
95式75mm野炮在步兵部队的装备数量,不过因90式75mm野炮的反坦克能力更强,所以结
局反是皆大欢喜
96式150mm野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7—1945
口径:149.1mm
炮管长:3523.0mm(L23.6)
重量:4140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5to+65.0度
弹丸重量:31.3Kg
弹丸初速:540m/sec
最大射程:11900m
压制射击用途,日军精锐师团或旅团所属炮兵部队与精锐野战重炮兵旅团的野战榴弹
炮,也是战争期间日本陆军产量最大的新型150mm口径榴弹炮,这种火炮精度极高,射程又
远,被日军称做最完美的150mm口径榴弹炮,不过此炮因成本问题在1943年被迫基本停产,
大多数96式150mm野战榴弹炮是在1936-1941年完成
大正14年式105mm加农炮资料
服役年代:1925—1945
口径:105mm
炮管长:3590.0mm(L34.1)
重量:3115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5to+43.0度
弹丸重量:15.76Kg
弹丸初速:640m/sec
最大射程:15300m
压制射击用途,日军野战重炮兵旅团,精锐旅团与野战师团以及野战重炮兵旅团所属炮
兵部队的远射程野战加农炮
89式150mm野战加农炮资料
服役年代:1929—1945
口径:149.1mm
炮管长:5963.0mm(L40)
重量:10422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5to+43.0度
弹丸重量:40.2Kg
弹丸初速:734m/sec
最大射程:18100m
压制射击用途,装备日军精锐步兵师团所属炮兵部队,野战重炮兵旅团,重炮兵联队,
独立重炮兵部队的远程野战加农炮,这种炮射程远,而且弹丸威力比日军的150mm野战榴弹
炮的弹丸更大,这种火炮在918事变后开始广泛用于中国战场,发挥了巨大毁伤作用,不过
在太平洋战场,由于美军采取了避实就虚的蛙跳战术,很少有机会遭遇到这种火炮的威胁,
1945年冲绳战役,日军8门89式150mm野战加农炮参加了战斗,并取得了巨大杀伤效果,
美军巴纳克中将也是被这种火炮击中身亡
92式105mm野战加农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5—1945
口径:105mm
炮管长:4725.0mm(L45)
重量:3730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5to+45.0度
弹丸重量:15.76Kg
弹丸初速:765m/sec
最大射程:18200m
压制射击用途,野战重炮兵旅团,精锐旅团与精锐师团所属炮兵部队的远射程野战加农
炮,精度高,射程远,非常有威力,是当时世界上射程最远的陆军4英寸大炮,在不使用次
口径炮弹,火箭炮弹等远程弹的情况下就有超过18公里的射程,当时仅次于日本海军的
100mm加农炮,92式105mm加农炮的射程就算是按现在火炮性能来看也是非常远的,这种火
炮威力强大,因此在战争末期还被日本紧急研制的120吨重战车以及多种大威力炮战车选为
主炮,用于打击盟军重型坦克
大正11年式37mm平射步兵狙击炮资料
服役年代:1922-1945
口径:37mm
炮管长:1034mm
重量:89.0kg
配用弹种:穿甲爆破弹,杀伤榴弹
炮弹初速:450m/sec
弹丸重量:670g
有效射程:1000m
最大射程:5000m
主要用于攻击机枪阵地与各种掩体,通常作战方式是在对方机枪有效射程外直瞄射击,
对坚固掩体攻击时利用狙击镜瞄准射口发射杀伤榴弹,炮弹通过掩体射口直接射入掩体内
部,杀伤掩体内人员,对沙袋掩体与土木掩体等不坚固的掩体则发射穿甲爆破弹直接攻击,
穿甲爆破弹穿透掩体后爆炸,必要时也可以发射穿甲爆破弹攻击装甲车与轻型坦克。这种炮
装备日军的精锐部队中的步兵中队,1个步兵中队装备1-2门这种炮,此炮在中国正面战场
大量运用,对国军机枪火力点与各种轻型装甲武器伤害极大
大正11年式70mm曲射步兵炮资料
服役年代:1922-1945
口径:70mm
炮管长:750mm
重量:63.0kg
配用弹种:榴弹,化学弹
炮弹初速:147m/sec
弹丸重量:2.5kg
有效射程:—
最大射程:1550m
主要用于攻击战壕与各种土木机枪掩体,是种轻迫击炮,开战时属于二线装备,主要是
一些进行山地作战的日军步兵大队进行追加装备,每个步兵大队追加2门
92式70mm曲射步兵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2-1945
口径:70mm
炮管长:790mm
重量:204.0kg
配用弹种:榴弹,铝热剂纵火弹,爆破弹,化学弹
炮弹初速:197m/sec
弹丸重量:3.79kg
有效射程:—
最大射程:2800m
主要用于攻击战壕与各种土木机枪掩体,这种炮是日军步兵大队的标准装备,日军每个
步兵大队均装备2门
97式20mm自动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7—1945
口径:20mm
炮管长1200mm
全长:2060mm
重量:59kg
配用弹种:穿甲燃烧弹,榴弹
弹丸初速:穿甲燃烧弹750m/sec榴弹870m/sec
装弹数:7发弹匣
实用发射速度:12发/分
对战车有效射程:1000m
最大射程:5000m
主要用来射击装甲目标,其次是射击掩体,这种20mm炮威力强劲,发射钨芯穿甲燃烧
弹,在700米距离上可穿透厚度为20mm装甲,在350米距离上可穿透30mm装甲,日军精锐
步兵中队配备有此炮
97式81mm曲射步兵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7—1945
口径:81.4mm
炮管长:1269mm(L15.6)
炮重量:22.4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
火炮俯仰角:+45to+85度
弹丸重量:3.33kg
弹药初速:196m/sec
最大射程:2850m
步兵轻型支援火炮,装备日军步兵大队,用来对付机枪阵地,敌军迫击炮阵地与战壕,
战争爆发时,日军野战部队的步兵大队通常追加装备2门这型曲射炮,这种曲射步兵炮实际
也是迫击炮,但日军把90mm以下口径的迫击炮归类为步兵曲射炮,属于步兵武器,90mm以
上才叫迫击炮,属于炮兵武器
99式81mm曲射步兵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9—1945
口径:81mm
炮管长:620mm(L7.6)
炮重量:23.7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
火炮俯仰角:+45to+85度
弹丸重量:3.33kg
弹药初速:180m/sec
最大射程:2000m
轻型支援火炮,装备日军轻装渗透部队,伞兵部队,用来提供火力支援
94式37mm速射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6—1945
口径:37mm
炮管长:1706.5mm
重量:327kg
配用弹种:穿甲爆破弹,榴弹
弹丸重量:穿甲爆破弹670g
弹丸初速:穿甲爆破弹700m/sec
弹丸穿透力:匀质钢装甲板40mm/500m、30mm/1000m
对战车射程:1200m
有效射程:2870m
最大射程:5700m
九四式37mm速射炮对日军镍铬合金装甲板穿透力表
94式37mm速射炮装甲贯通力(mm)装甲倾斜角=0゜
距离(m)
穿爆弹302825232018151310853
主要用来射击装甲目标,该炮为德国KWK36型37mm反坦克炮的仿制品,在KWK36型37mm
反坦克炮设计阶段就签约购买了资料,1936年全炮制作完成,由于日本不愿使用无爆炸效
果的被帽穿甲弹,日军坚持选用穿甲爆破弹,所以94式速射炮在相同距离,穿甲能力比KWK36
型37mm反坦克炮发射被帽穿甲弹低10mm左右。94式37mm速射炮还被日军95式轻战车选
用,称做94式战车炮
1式37mm速射炮资料
服役年代:1941—1945
口径:37mm
炮管长:1850.5mm
重量:335kg
配用弹种:穿甲爆破弹,榴弹
弹丸重量:—
弹丸初速:穿甲爆破弹780m/sec
弹丸穿透力:匀质钢装甲板60mm/500m
对战车射程:1300m
有效射程:—
最大射程:6300m
一式37mm速射炮对日军镍铬合金装甲板穿透力表
1式37mm速射炮装甲贯通力(mm)装甲倾斜角=0゜
距离(m)
穿爆弹50484643413937353230
一式37mm速射炮对日军镍铬合金装甲板穿透力表
1式37mm速射炮装甲贯通力(mm)装甲倾斜角=30゜
距离(m)
穿爆弹39373533323028272625
主要用来射击装甲目标,该炮为94式速射炮的改进型,吸取了偌门坎事件中,日军94
式37mm速射炮,对大倾角装甲射击容易跳弹,穿透力不强,不能在远距离击穿毛子增装型
BT7坦克的教训,加长加厚了94式37mm速射炮的炮膛与炮管,使之可以发射弹头更长,发
射药更多,重量更大的炮弹,最初的改进型称98式37mm速射炮,进一步改进后称100式
37mm速射炮并用于98式轻战车,最后进一步修改加强威力并命名为1式37mm速射炮,1
式37mm速射炮装在战车上就称做1式战车炮
下载压缩包看,里面都有,我上传的,字写不完。
⑸ 日本步枪发展史是什么
日本军用步枪
日本近代正规军建立于明治维新时期的1870年,1872年开始以几种外国步枪作军用
制式。明治维新使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军国主义势力壮大。为了对内镇压叛乱
、对外扩张领土,日本大力发展军用步枪和其他武器。明治时期至“二战”结束前
发展和装备的步枪主要有村田式、有坂式、三八式和九九式等非自动步枪;“二战
”后,战败国日本成立“自卫队”,除了装备美式自动步枪外,还装备64式、89式等
自动步枪,迈上现代步枪发展之道。
日本帝国内战的军用步枪
日本从江户幕府末期到近代的历史,基本上是战争史,国内内战,战争不断。当时,国
内只能生产火绳枪。1849年,幕府命令各藩加强海防,开始购进大炮和西洋枪。
1868年,日本发生打倒幕府的戊辰战争,东军(官军)与西军(倒幕军)开战,双方以高
价向美、英、荷、俄等国采购枪支,从1863~ 1869年的7年间共购进枪支47~48万
支,双方还聘请外国军人当军事顾问并参战。
明治政府成立后,1870年(明治3年)开始组建近代正规军,陆军按法式编制,海军按英
式编制。1871年实施废藩置县,没收各藩的枪支,其中火绳枪 30万支、进口步枪60
万支、国内产的洋式枪10万支 ,共50种100万支。由于戊辰战争后经济困难,政府无
力进口新装备作制式。1872年,日军在法国军官焦尔朱·鲁邦大尉的协助下,从已没
收的18万支外国步枪中选定4种步枪作为制式,即法国的夏斯波、英国的施奈德和恩
菲尔德、德国的德莱赛(有资料说还有美国雷明顿步枪,共5种)。
1877年,日本国内爆发西南战争,对政府政策不满的西乡隆盛在鹿儿岛树起反旗,政
府军以大量枪炮弹药镇压西乡军,作战达8个月之久。在后来的战斗中,政府军每天
消耗约55万发步枪弹,这个数据相当于由1个旅约 3500人射击,平均每人射击157发
。当时,政府军的弹药制造能力为每日4万发,而西乡军仅日产4000~5000发,当然战
败。
西南战争是日本步枪研制的分水岭。此前由于国内内战,日本国产的制式枪研制非
常缓慢。西南战争后,日本国内形势趋于稳定,这一时期步枪研制呈现出较为活跃的
局面。
村田式步枪
村田式非自动步枪由过去属于萨摩藩的着名射手、在枪械方面造诣很深的村田经芳
陆军中校设计。样枪的设计始于1874年,1875年村田到欧洲考察,回国后又经5年研
制,于1880年(明治13年)研制成功11mm单发步枪,命名为“大日本帝国村田枪”(简
称村田枪或十三年式步枪),并定为日军制式步枪。该枪的外观、大小和内部结构几
乎与法国夏斯波步枪相同,据说还参考了荷兰的比蒙步枪。
该枪由日本东京炮兵工厂小石川步枪制作所生产,并请法国军官焦尔朱·鲁邦大尉
全面指导,机械加工和弹壳制造技术请比利时和德国的10多名技术员指导。
十三年式步枪口径为11mm,发射1871年式毛瑟圆头弹,初速435m/s,表尺射程1300m,
全枪长1275mm,枪管长817mm,全枪质量4.06kg,配用十三年式刺刀,刀长710mm,质量
0.79kg。该枪的大小适合日本人的体形,但批量生产的性能较差。
1885年(明治18年),村田对十三年式步枪进行改进,省略枪机卡笋,使批量生产性能
提高,弹膛形状改为锥形,膛内开2个排气孔,制成了十八年式村田枪。该枪配用十八
年式刺刀,刀长580mm,刀质量0.55kg。
1884年法国人发明了适宜作步枪弹发射药的无烟火药,各国均以这种新型弹药进行
枪械设计,日本也不例外。1889年(明治22年),村田参考奥地利斯太尔公司M1884步
枪,采用无烟火药作发射药,研制出1887年式步枪弹和8发容弹量的管式弹仓,制成村
田式8mm连珠步枪,命名为二十二年式步枪。该枪配用二十二年式刺刀,刀柄有长型
和短型2种,长柄长83mm,短柄长67mm,刀刃长均为280mm。该枪约生产15万支,曾在中
日甲午战争时被日军用作侵华武器。由于管式弹仓受沙尘影响严重,且每当发射时
枪的质心发生偏移,影响射击精度,故评价不佳。
如前所述,西南战争后,日本国内的形势比较安定,这一时期村田枪的制造也比较精
细,枪托采用橡木等优质木材制作,并且分上下两部分,以燕尾槽联结。枪托木纹呈
反方向装配,以防翘曲和裂缝。这种拼合式枪托一直延用到后来的九九式非自动步
枪。
有坂式6.5mm步枪
(又称三十年式、金钩步枪)
1897年(明治30年)村田退役后,东京炮兵工厂厂长有坂成章上校负责新制式步枪的
研制,仅用3个月的时间就研制成功。新枪被命名为三十年式,实际上制式认可时间
是1898年2月。1898年三十年式步枪开始大量生产,由南部麒次郎少校负责生产指挥
。他从各地调集优秀枪工,制成加工精细、扳机引力平稳、命中率高的步枪,1903年
普遍装备日本陆军,日俄战争(1904~1905年)中,该枪被大量使用。
该枪采用改进的毛瑟旋转后拉式枪机,发射6.5mm有坂圆头弹,初速 762m/s,由5发弹
仓供弹,托弹簧用钢丝制作,枪尾保险机呈钩状,所以在中国俗称“金钩步枪”。全
枪长1270mm(不含刺刀),枪管长790mm,全枪质量3.86kg(不含刺刀),6条右旋膛线,直
立式表尺,表尺射程 2000m,分划为4~20。
还有一种三十年式骑枪,全枪长仅971mm(不含刺刀),全枪质量3.5kg (不含刺刀)。
三十年式步枪和骑枪均配用三十年式刺刀,刀全长525mm,刀刃长400mm,刀质量0.
69kg。
三十八年式步枪及其派生枪
1905年(明治38年),有坂在三十年式步枪基础上改进制成三十八年式步枪(简称三八
式),用于取代三十年式和村田式步枪,日军沿用到“二战”结束,是日军在侵华战
争中的主要步枪,在中国俗称“三八大盖”。该枪与南部麒次郎先行改进的海军用
三十五年式几乎相同,故也称南部式步枪。
该枪为非自动步枪,枪机回转式闭锁机构,发射6.5mm有坂圆头弹或尖头弹。表尺为
折叠式框形,保险机构设在枪机尾部,可用手按压转动,配用三十年式刺刀。
该枪的优点是弹头飞行稳定,后坐冲量小,射击精度好;缺点是全枪过长,杀伤力不足
。该枪曾向中、英、俄、墨西哥等6国出口约100万支,旧中国太原兵工厂等曾仿制
。
派生枪
三十八年式骑(马)枪其结构与三八式步枪相同,仅缩短枪管、减轻全枪质量,以适
应骑兵要求。全枪长961mm,枪管长463mm,弹仓容弹量 5发,初速743m/s,表尺射程
2000m,瞄准基线长347mm,全枪质量3.05kg,配用三十年式刺刀。
四四式6.5mm骑(马)枪该枪是三十八年式骑枪的改进型,于1911年(明治44年)定型
。该枪配用折叠式三棱锥形刺刀,平时折叠于枪管下方,使用时压下枪管附近的刺刀
卡笋,使刺刀由下向前打开,便于射击后立即骑马袭击。
该枪发射6.5mm有坂圆头弹或尖头弹,初速730m/s,弹仓容弹量5发,带刺刀全枪长
970mm,带刺刀全枪质量3.8kg,刺刀长350mm,枪管长 486mm,膛线右旋4条,瞄准基线
长347mm。
九七式6.5mm狙击步枪该枪于1937年(日本神武纪元2597年)定型,除了配装瞄准镜
和脚架之外,其他结构均与三八式步枪相同。
该枪发射6.5mm有坂圆头弹或尖头弹,初速760m/s,表尺射程 2400m,弹仓容弹量5发
,全枪长1276mm,全枪质量(含瞄准镜)4.75kg,枪管长 797mm,膛线右旋4条,瞄准基线
长687mm,配用三十年式刺刀。
九九式7.7mm步枪
(岩下式步枪)及其他
20世纪30年代初,日军鉴于三八式步枪侵彻力不足的缺点,开展步枪选型试验,选中
名古屋兵工厂的岩下式7.7mm步枪。1939年(神武纪元2599 年),该枪被命名为九九
式,并作制式,用于侵华战争,“二战”后仍装备日本自卫队。
该枪有长枪(作步枪)和短枪(作骑枪)两种,结构均与三八式步枪相似。都发射7.
7mm尖头弹,弹仓容弹量5发,配用三十年式刺刀或九九式刺刀。长枪全长1250mm,全
枪质量4.1kg,枪管长797mm,膛线右旋4条,初速740m/s,表尺射程1500m;短枪全长
1115mm,全枪质量3.9kg,枪管长655mm,初速718m/s。
另外,日军还在1941年(神武纪元2601年)定型并装备一式6.5mm步枪,1942年定型并
装备二式7.7mm步枪。
除以上非自动步枪之外,1945年曾改进并生产了美国M1步枪,命名为五式7.7mm半自
动步枪,但因质量差而停产。(待续)
京和编译
(编辑/王晓涛)
摘自:《轻兵器》2002年03期作者:
⑹ 二战日军轻武器有哪些
明治二十六年式手枪
该手枪为日本第1种自制制式手枪,精度较高,杀伤力与穿透力也不差,但容易损坏,使用寿命不长
明治26年式手枪资料
服役年代:1893-1945
口径:9mm
枪管长:120mm
全枪长:230mm
重量:927g
装弹数:6发
有效射程:50m
最大射程:700m
大正十四年式手枪
日军陆军使用最广泛的战斗手枪,这种手枪使用南部式8mm子弹,指向射击精度极高,子弹伤害力极大基本与达姆弹相同,无防护人员被击中,通常非死即残。但这种子弹穿透力很弱,用5层棉被就能挡住,此外该枪采用的设计结构,必需严格保养才能保证可靠性,否则击发后容易出现第2发子弹上膛不到位的现象,导致射击停顿
大正14年式手枪资料
服役年代:1925-1945
口径:8mm
枪管长:117mm
全枪长:230mm
重量:900 g
装弹数:8发
有效射程:60m
最大射程:600m
南部式甲型自动手枪
该手枪特性与大正14年式手枪相同,但进行高速指向射击时,弹着点有逐渐朝左上漂移的现象,这也是所有南部式自动手枪的特性,所以通常只进行慢速瞄准射击
南部式甲型自动手枪资料
服役年代:?-1945
口径:8mm
枪管长:117mm
全枪长:230mm
重量:—
装弹数:—
有效射程:60m
最大射程:600m
南部式乙型自动手枪
这种手枪为南部甲型的改良型,保养要求降低,后坐力降低,单手射击时精度更准
南部式乙型手枪资料
服役年代:?-1945
口径:8mm
枪管长:117mm
全枪长:230mm
重量:—
装弹数:—
有效射程:60m
最大射程:600m
南部式特型袖珍手枪
这型手枪主要用于装备便衣侦察部队,特高科部门人员,子弹为特制的7mm口径,手枪尺寸很小,便于隐蔽携带,发射时噪音低,无烟,无枪口焰,精度与子弹穿透力比战斗手枪略差,但杀伤力很大,因为这种枪通常使用剧毒弹头
南部式特型袖珍手枪资料
服役年代:?-1945
口径:7mm
枪管长:—
全枪长:112mm
重量:—
装弹数:7发
有效射程:30m
最大射程:400m
九四式手枪
94式手枪为战车乘员,汽车兵,飞行员等重要非直接地面战斗人员所装备的自卫手枪,这种手枪精度上乘,而且重量比大正14年式战斗手枪轻,并且也不需要经常保养擦拭,由于同样使用8mm南部子弹,该枪杀伤力与大正14年式一样也是极度凶残,此枪的绝对射击精度不如大正14年式与南部战斗手枪,但指向射击更准,特别适合没有时间苦练枪法,射击技术生疏的技术兵员
94式手枪资料
服役年代:1934-1945
口径:8mm
枪管长:95mm
全枪长:180mm
重量:720 g
装弹数:6发
有效射程:50m
最大射程:550m
一式将佐手枪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攻击一帆风顺,日军高级军官经常要出席一些谈判或接受对方投降的仪式,以及日军要在占领区内建立殖民政府或傀儡政府,日军陆军高级军官也要经常出席一些高级场合或盟国外交场合,而日军陆军当时的手枪,通常外观并不好看,而且也不适合高级军官携带,只适合低级军官携带,当出席重要礼仪场合时,日军陆军的高级军官往往因无合适的配枪感到尴尬,这使日军陆军的将佐非常不满,强烈要求装备一种外观适合高级军官佩挂的礼仪手枪,于是陆军立即研制装备了多型军官手枪,1式将佐手枪是第1种,这种手枪使用.32 ACP弹,射击精度也不差,外观适合高级将佐佩挂
1式将佐手枪资料
服役年代:1941-1945
口径:.32英寸
枪管长:—
全枪长:—
重量:—
装弹数:.32 ACP 子弹 8发
有效射程:50m
最大射程:—
二式将佐手枪
2式将佐手枪是装备中高级军官的礼仪手枪,使用南部子弹
2式将佐手枪资料
服役年代:1943-1945
口径:8mm
枪管长:95
全枪长:176.5
重量:—
装弹数:8发
有效射程:50m
最大射程:600m
稲垣式将佐手枪
装备中高级军官的礼仪手枪,使用南部子弹
稲垣式将佐手枪资料
服役年代:?-1945
口径:8mm
枪管长:—
全枪长:—
重量:—
装弹数:—
有效射程:50m
最大射程:600m
杉浦式将佐手枪
陆军高级军官礼仪手枪,与1式将佐手枪一样使用.32ACP子弹
杉浦式将佐手枪资料
服役年代:?-1945
口径:.32英寸
枪管长:—
全枪长:—
重量:—
装弹数:.32ACP子弹 8发
有效射程:50m
最大射程:—
南部式16连发自动手枪
这种战斗手枪主要装备日军的便衣侦察队等特殊部队,为这些不便携带显眼武器的特殊部队提供一定的近距离突击火力。这种枪单发精度非常高,但连发射击时,子弹的散布也会逐渐向左上偏移
南部式16连发自动手枪资料
服役年代:?-1945
口径:8mm
枪管长:—
全枪长:—
重量:—
装弹数:16发
有效射程:70m
最大射程:650m
南部式冲锋枪
这种冲锋枪很多国家把他归类为冲锋手枪,该枪主要用于装备战车部队,由战车乘员通过车体上开的翻盖射击窗口射击战车外面近距离敌军士兵,阻止对方步兵对战车实施破坏
南部式冲锋枪资料
服役年代:1935-1945
口径:8mm
枪管长:—
全枪长:—
重量:—
装弹数:50发弹匣
发射速度:500发/ 分
子弹初速:370 m/sec
有效射程:50m
最大射程:700m
百式冲锋枪
这种冲锋枪主要装备日军伞兵,空挺特战部队,敌后渗透部队,等特殊部队。100式冲锋枪连发时射击密集度极高,单发时精度更高,有效射程达120米,这是很奇异的。这种冲锋枪产量不大,只装备特殊部队,陆军的正常战斗部队一般不装备100式冲锋枪
100式冲锋枪资料
服役年代:1940-1945
口径:8mm
枪管长:240mm
全枪长:900mm
重量:3.9 kg
装弹数:30或20发弹匣
发射速度:450发/ 分 — 800发/ 分(可调)
子弹初速:370 m/sec
有效射程:120m
最大射程:700m
二式冲锋枪
这种冲锋枪是100式冲锋枪的后续型,射击精度比100式冲锋枪更高,号称打的最准的冲锋枪。该枪同样也是一般只用于伞兵,空挺特战部队,敌后渗透部队等特殊部队
2式冲锋枪资料
服役年代:1942-1945
口径:8mm
枪管长:—
全枪长:638 mm
重量:2.95 kg
装弹数:30发 或 50发弹匣
发射速度:600发/ 分
子弹初速:334 m/sec
有效射程:180 m
最大射程:700 m
日军手枪与冲锋枪使用的8mm南部
明治三十年式步枪
该枪为明治38年式步枪的前身,明治30年式步枪与明治38年式步枪的外观区别是,明治30年式步枪没有防尘盖。该枪的优点是所用的6.5mm子弹穿透力大,射程远,发射时无烟无焰比较隐蔽,而且可感后坐力不明显,便于射手发挥水平,实战射击精度极高。不过这种枪发射的6.5mm子弹弹头长径比大,击中人体后不会发生翻转造成附带伤害,在没命中人体重要部位的情况下,对人体的伤害比其他子弹小
明治30年式步枪资料
服役年代:1897-1945
口径:6.5mm
枪管长:797mm
全枪长:1275 mm
重量:3.95 kg
装弹数:5发
子弹初速:765 m/sec
尺标射程:2400 m
最大射程:3700 m
明治三十八年式步枪
该枪为30年式步枪的修改型,增加了防尘盖,更能适应恶劣环境使用,其他方面与30年式步枪都一样
明治38年式步枪资料
服役年代:1905-1945
口径:6.5mm
枪管长:797mm
全枪长:1275 mm
重量:3.95 kg
装弹数:5发
子弹初速:765 m/sec
尺标射程:2400 m
最大射程:3700 m
明治38年式卡宾枪
在30年式步枪服役后,日军通过多年的训练与实战经验,得出了标准步枪重量较大也太长,不便于复杂地形携带,而极远的尺标射程意义不大,很少有人会被2000米以外射来的枪弹射中的结论。所以日军认为部队除了装备标准步枪外,还有必要装备一种不需要太大尺标射程,但长度较短重量较轻的步枪。所以在选用38式步枪以后,工厂在生产标准38式步枪时,同时也生产了一种截短枪管的38式步枪,这就是明治38年式卡宾枪的来历,38式卡宾枪的枪管比38式标准步枪的短了不少,相应的尺标射程也从38式标准步枪2400m降低到了2000m,不过在步枪的常用有效射击距离,与标准步枪相比并没有精度差异
明治38年式卡宾枪资料
服役年代:1905-1945
口径:6.5mm
枪管长:487mm
全枪长:965 mm
重量:3.95 kg
装弹数:5发
子弹初速:708 m/sec
尺标射程:2000m
最大射程:3000 m
明治四十四年式卡宾枪
该枪是专门为乘马骑兵设计的卡宾枪,根据乘马骑兵的特点要求在38式卡宾枪的基础上做了些修改设计。外观上44年式卡宾枪与38式卡宾枪有所差异,最大差异是44年式卡宾枪的刺刀直接折叠安装在枪上,用手一甩枪就能打开刺刀,进入拼刺状态
明治44年式卡宾枪资料
服役年代:1911-1945
口径:6.5mm
枪管长:487mm
全枪长:965 mm
重量:3.95 kg
装弹数:5发
子弹初速:708 m/sec
尺标射程:2000m
最大射程:3000 m
九七式狙击步枪
该枪为38式标准步枪的一种狙击枪变型,安装了狙击镜座加装了狙击瞄准镜。但这种狙击步枪的狙击镜放大倍率很低,所以精确射程并不很远
97式狙击步枪资料
服役年代:1937-1945
口径:6.5mm
枪管长:797mm
全枪长:1275 mm
重量:3.95 kg
装弹数:5发
子弹初速:765 m/sec
精确射程:600 m
最大射程:3700 m
九九式步枪
由于30式/38式等使用6.5mm子弹的枪械在没有击中人体重要部位的情况下,对人员的伤害力不大,日军又设计了7.7mm子弹,开始只用于机枪,后来又决定也用于步枪,日军的99式步枪就是为了发射7.7mm子弹而研制装备的。99式步枪的实战射击精度与38式标准步枪差不多,实战精度也很高,所发射的7.7mm子弹同样是采用无烟无焰的火棉发射药,不过7.7mm子弹头短,击中目标后易翻滚,因此99式步枪对人体的伤害力比30式/38式等6.5mm步枪大的多
99式步枪资料
服役年代:1939-1945
口径:7.7mm
枪管长:—
全枪长:1258mm
重量:—
装弹数:5发
子弹初速:760 m/sec
尺标射程:2400m
最大射程:4000 m
九九式短步枪
99式标准步枪的截短型,不过枪管长度仍比较长,与标准步枪相比最大射程差异不大,全枪长度比以前型号的卡宾枪要长一些,所以被日军命名为99式短步枪以示区别,日军装备的99式短步枪型数量是很大的
99式短步枪资料
服役年代:1939-1945
口径:7.7mm
枪管长:657 mm
全枪长:1058 mm
重量:3.7 kg
装弹数:5发
子弹初速:730 m/sec
尺标射程:2200m
最大射程:3500 m
九九式狙击步枪
该枪为99式短步枪的一种狙击枪变型,安装了狙击镜座加装了狙击瞄准镜。这种狙击步枪的狙击镜放大倍率大,精确射程很远
99式狙击步枪资料
服役年代:1939-1945
口径:7.7mm
枪管长:657 mm
全枪长:1058 mm
重量:3.75 kg
装弹数:5发
子弹初速:730 m/sec
精确射程:900m
最大射程:3500 m
二式伞兵步枪
这种步枪专门为伞兵研制,由于伞兵不能携带太长的枪械,所以日军伞兵没有办法在较远距离与敌人步枪机枪对射,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日军设计人员设计了可以通过插销,快速分解组合的伞兵型步枪,伞兵登机时可以把步枪分成2段,这样就可方便的携带上机了,当跳伞落地后,可以立即组合成1把完整的步枪。不过这种设计对枪械的射击精度有一定影响,2式伞兵步枪的射击精度比30/38/99等型号的步枪卡宾枪都低一些,而且成本高
2式伞兵步枪资料
服役年代:1942-1945
口径:7.7mm
枪管长:—
全枪长:1118 mm
重量:—
装弹数:5发
子弹初速:750 m/sec
尺标射程:2400m
最大射程:3800m
四式甲半自动步枪
这种半自动步枪外观类似美制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很可能是参考了捕获的美制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进行研制的,结构与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有一定不同,发射日军7.7mm子弹,出现晚,装备的数量不大
4式甲半自动步枪资料
服役年代:1944-1945
口径:7.7mm
枪管长:—
全枪长:1073mm
重量:4.07 kg
装弹数:10发
发射速度:—
子弹初速:720 m/sec
尺标射程:2400m
最大射程:3500m
11式轻机枪
口径:6点5毫米
射程:3600米
射速:500发每分
弹斗容量:30发
备注:11式俗称歪把子机枪,于1922年研制.采用独特的弹斗供弹设计,尽管理论上只要有副手不断向弹斗中装填38式65弹夹即可像重机枪一样持续射击,但是在实战中存在枪管过热等问题.而且机枪手要不时给子弹上油,极为麻烦.此枪唯一的优点就是可以直接使用38式步枪的5发弹夹,勘称二战中最差的轻机枪,未完待续.
96式轻机枪
口径:6点5毫米
射程:3600米
射速:550发每分
弹匣容量:30发
备注:96式轻机枪于1936年研制,虽然外观上与ZB-26相似,但事实上此枪是11式的改进型号.与11式相比96式性能大幅度提升,并有夜战能力.弹匣供弹解决了歪把子机枪子弹容易卡壳的弊病,他刚在中国大陆使用时非常风光,令对手羡慕不已.山下奉文的南洋日军首先装备此枪,它也是二战日军枪械中的精品.
99式轻机枪
口径:7点7毫米
射程:3600米
射速:800发每分
弹匣容量:30发
备注:确切的说,99式轻机枪的外观更像ZB-26.它在96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口径提升到7点7毫米,枪口上安装了喇叭形状的消焰器,其他方面与96式基本一样.这种1939年研制的轻机枪在太平洋战争与美军的作战中大量使用.由于日军基本没有冲锋枪,更没有类似M-1半自动步枪这样的近战利器,所以日本人的轻机枪经常起着冲锋枪的作用,提把向前可能也是这个原因,未完待续.
92式重机枪
口径:7点7毫米
射程:4500米
射速:450发每分
弹板容量:30发
备注:被称为法国女郎之吻的92式重机枪研制于1932年,弹板供弹系统与弹链供弹的机枪相比有很多缺陷,弹链只要展开就可以一个人持续射击,但对于92式而言一名射手根本无法独立射击.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一种气冷式机枪的重量竟然高达63公斤,比水冷式的MG-1908还沉.92式重机枪也属于世界上最差的二战重机枪之一,与蒋军的24式水冷机枪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
89式掷弹筒
口径:50毫米
射程:360米
弹药:91式手雷
备注:掷弹筒实际上是袖珍迫击炮,可以单兵操作.如果由训练有素的日军使用的话是可以有效压制对方的火力点的.因为这种武器没有瞄准器具,全凭士兵的经验射击,所以在战争后期它的作用在逐渐下降.无论如何,89式掷弹筒还是一个不错的设计,这种1929年研制的武器在解放战争中也被双方使用.另外,如果使用89式特制手雷,那么它的射程可以提高到660米.
91式手雷
延时引信:7秒
发射方式:手掷或于掷弹筒发射
备注:手雷与手榴弹相比有不小的优势,比如利于进攻,爆炸死角小等.此雷俗称48瓣,1931年研制,自带发射药筒,说白了就是袖珍迫击炮弹.
89式特制手雷
引信方式:碰撞引信
发射方式:由89式掷弹筒发射
http://www.waok.net/lsjs/20213/335059.asp
http://www.fpschina.com/lofiversion/index.php?t11664.html
http://tieba..com/f?kz=163925917
⑺ 日本侵华时用什么枪
作为发动二战的元兇国之一的曰本,当时是亚洲仅有的实现所有武器自给的国家,曰本的军火工业为日军这个疯狂的战争机器源源不断地提供了各种武器装备。曰本陆军依靠着这些武器装备,在短短十几年间就吞并了我国大部分的国土,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更 是横扫整个东南亚,建立起了曰本法西斯心目中的皇道乐土—“大东亚共荣圈”。 曰本陆军在二战时使用的武器装备,虽然比同时期的美苏德等陆军强国都要差一些, 但是相比抗战初中期的中国陆军以及东南亚的殖民地驻防军(如菲律宾的美军、马来西亚 的荷军和东南亚的英军)来说,曰本陆军的整体装备水平实属精良,比起还在用“老套筒”和“汉阳造”的中国**领导的抗日军队来说,日军的整体火力更是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
1 F- u8 g' ?; F, u) k0 p" x1 _. T" {7 x
日三八卡宾枪
4 T5 n8 w% h6 g6 I9 O# y: f9 j& \5 E- M" w8 l( ^7 {; E p3 B7 R2 c
三零式步枪是曰本第一支采用无烟发射药的军用步枪,也是曰本其后发展的一系列军用步枪的原型。1897年(明治三十年),东京炮兵工厂厂长、兵工专家友坂成彰大佐在自己设计的三零式6.5×50毫米半底缘圆弹的基础上设计成功一支6.5毫米口径的军用步枪,正在扩充中的日军很快就决定采用这支步枪作为制式步枪,并定名为三零式步枪,三零式步枪是当时口径最小的步枪。三零式步枪采用了毛瑟M1888式步枪的直动式枪机设计和5发弹舱设计,相当巧合的是,毛瑟M1888在中国的仿制品便是“汉阳造”(或者叫“八八”式步枪)。由于曰本一直以来就坚持发展骑兵部队的传统,和三零式步枪一起定型的还有三零式马枪,三零式马枪和三零式步枪的唯一区别是枪管缩短,更便于骑兵携行。三零式步枪/马枪非常容易辨认,其枪机尾部呈钩状,在中国被称为“金钩步枪”,当时的中 国也进口了一部分这种步枪装备部队使用。三零式步枪并不是一支完美的步枪,存在着自身设计上的一些缺陷,根据日军使用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友坂成彰进行了相应的改进,新枪于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定型并装备部队,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三八式步枪。
三八式步枪沿用了三零式步枪的直动枪机式设计和5发弹舱供弹系统,根据三零式步枪沾染尘土后容易卡壳的缺点,友坂成彰大佐在三八式步枪枪机上增加了一个防尘盖,该防尘盖是随动式设计,成为了三八式步枪最显着的特征,“三八大盖”的称呼也随着日军侵略的铁蹄传遍了中华大地,三八式步枪在中国战场上一直被使用到1945年。三八式步枪口径仍然为6.5毫米,枪长1.275米,重3.9公斤,弹舱容量5发,有效射程460米,标尺射程为2400米。三八式步枪的优点在于构造简单,容易维护,子弹后坐力小,命中率较高。在抗日战场上,曾经出现过装备三八式步枪的日军在2000米左右的距离上进行精确射杀的战例,这足以证明三八式步枪所具有的高精度。由于三零式步枪使用的6.5毫米半底缘圆弹的杀伤效果并不好,友坂成彰另外设计了一款三八式6.5×50毫米半底缘尖弹,以增强步枪弹的侵彻效果。为了更好地利用库存量巨大的6.5毫米半底缘圆弹,三八式步枪也可以使用该种子弹。两种子弹的弹丸初速均为762米/秒。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6.5毫米半底缘尖弹的杀伤力也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日军使用的6.5毫米步枪弹弹道低伸,弹头的飞行稳定性太高,在击中敌人时弹头不能通过翻滚作用把能量传递给肌体,弹丸在肌体上的穿入孔和穿出孔基本一样,只要不是命中致命部位,基本上就不会致命,而且伤口恢复也很快。而当时国民党军普遍装备的二四“中正”式步枪(仿德国毛瑟M1898式步枪)的7.92毫米弹丸,杀伤力巨大,只要命中躯干部位,基本上是非死即重伤,在抗日战场上,日军的步枪火力一直居于弱势。日军对6.5毫米弹的不满也导致了日军另一个系列步枪的出现,这个在后面会详细介绍。
左贤王汉化团队
在曰本步兵装备三八式步枪的同时,曰本骑兵也装备了三八式马枪,三八式马枪是在三八式步枪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其构造与三八式步枪完全相同,与三八式步枪的区别在于三八式马枪的枪管和枪托都相对较短,整个枪长缩短到了961毫米,重量减轻到3.05公斤 ,更适合于骑兵携行,由于枪管的缩短,三八式马枪的有效射程和射击精度都有所下降。在三八式马枪的使用过程中,骑兵们最大的抱怨就是其配用的三零式刺刀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遗失,同时,在高速奔跑的马匹上安装刺刀对于身材普遍矮小的日军来说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1911年(明治四十四年),曰本定型了一款新的马枪并且装备部队,该枪被命名为四四式马枪。四四式马枪与三八式马枪的尺寸和构造基本相同,主要不同的是,四四式马枪把刺刀改成了折叠式三棱锥型,使用时只要将刺刀伸展到位并且固定即可,在不用时可以折叠收入步枪护木下。八路军延安兵工厂研制的八一式马步枪的折叠式枪刺基本上就是以四四式马枪为参考设计的。四四式马枪的刺刀设计使得该枪非常适合于骑兵使用,曰本骑兵大量装备了此枪。作为一种易于携行的武器,四四式马枪也装备了日军部分后勤与特别部队,同时日军的第一和第三坦克师团也部分装备了该枪,作为坦克手的随身防卫武器。
由于在战场上吃足了“中正”式(毛瑟M1898式)7.92毫米步枪弹的苦头,日军痛感6.5毫米步枪弹威力不足。6.5毫米步枪弹的侵彻力不足,停止作用也非常差,常常出现敌人身中数发子弹仍能坚持战斗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日军在九二式7.7×58毫米机枪弹(1932年投入使用)的基础上开发出新型7.7×58mm无底缘步枪弹,名古屋兵工厂也于1939年研制出一支使用该种新型步枪弹的新式步枪,该枪被命名为九九式步枪(曰本神武纪年2599年,昭和14年)。九九式步枪分为两款:长步枪和短步枪。这两款步枪结构完全一样,只是长度不同。九九短步枪曾经被设想用来取代四四式马枪,但是由于长度仍然嫌长,而且重量也太大,因此四四式马枪仍然是曰本骑兵部队的主要装备。九九式步枪是在三八式步枪的基础上设计的,大体结构与三八式步枪相同。以九九式长步枪为例,该枪枪长1270毫米,枪管长657毫米,枪重4.10公斤,在携行性方面要差于三八式步枪,发射7.7×58毫米无底缘步枪弹时的弹丸初速为728米/秒,该枪标尺射程为1700米,有效射程为400米,为增加装备通用性,该枪和三零式步枪一样,均配用三零式刺刀。相比三八式步枪,九九式步枪枪管稍短。由于7.7毫米步枪弹威力大于6.5毫米步枪弹,九九式枪托底板很厚,用以增强发射时对后坐力的控制。九九式步枪的背带环在步枪左,照门上加了两翼,以方便对空射击。九九式步枪配有钢丝支架,以进一步增加射击稳定性。为了适应热带的作战环境,九九式的上护木一直延伸到头箍附近,并且对枪管进行了镀铬处理。九九式步枪主要由小仓兵工厂、大阪兵工厂以及广岛东洋工业等主要兵工厂生产,当时被日军占领下的奉天兵工厂也是九九式步枪的主要生产厂之一。九九式步枪总产量超过2,600,000支,主要装备日军在东南亚以及太平洋战场上的部队,九九式步枪在中国战场上并不多见。有意思的是,在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的兵工署将大量的九九式步枪改为7.92毫米口径并装备二线部队使用。九九式长步枪,此枪是广岛东洋工业(Toyo kogyo,现马自达)制造的30系列,小仓兵工厂督造,该枪生产于1939年日军在战争中也使用了两种很特殊的步枪,分别是I式海军用步枪和二式伞兵用步枪。1938年时,由于曰本所有兵工厂都在为满足陆军的需求而开足马力生产,因此曰本海军只能向意大利的皇家特里尼兵工厂定购了六万支步枪,并命名为I式海军用步枪,I是意大利的英文缩写,代表该枪是意大利产的步枪。I式海军用步枪混合了有坂成彰和卡兰卡努的设计,该枪枪长771.7毫米,口径仍然为6.5毫米,使用三八式步枪的6.5×50毫米半底缘弹。I式海军用步枪被用作海军的舰用步枪和海军陆战队用枪,其枪托结构是典型的曰本拼合式枪托结构。该枪参加了太平洋战场上的一系列岛屿争夺战,但是在与美军M1型加兰德步枪的对阵中完全处于下风左贤王汉化团队
曰本44式骑兵步枪
三八式骑兵卡宾枪
在德国的帮助下,曰本在1940年组建了第一支伞兵部队,就像坦克在曰本被另外起名 为“战车”一样,日军也给伞兵部队另外起了“挺身落伞部队”的名字。有意思的是,日军并没有选择德国师傅所使用的冲锋枪,而是打算另外在步枪上改造合适的武器。主要原因是曰本军方认为“只要一颗子弹就能打死的人,却用几十颗子弹去消灭,这无论如何也是一种浪费行为”,并且步枪的命中精度比冲锋枪要高很多,所以伞兵部队还是装备步枪的为好。这种落后的战术思想最终导致了二式伞兵用步枪的出现。二式伞兵用步枪,由名古屋兵工厂制造,此枪生产于1944年最先提供给伞兵部队的是折叠枪托的三八式马枪和可拆卸枪管的九九式短步枪,结果发现都不适合伞兵使用。最终,日军决定在九九式步枪的基础上研制新型伞兵用步枪,而曰本伞兵部队在1943年新型二式伞兵用步枪出现前就只能使用不合适的三八式马枪凑活了。为了便于伞兵携带,二式步枪被设计成可以拆卸为两段的结构,枪的前后段可以用一根插销固定,二式步枪的前段枪管下部设计有一个卡榫,将插销对准插孔并且旋紧插销即完成了步枪的组装,插销和卡榫卡接在一起,实现了枪管的密合和步枪的固定。在野战条件下,无需任何工具就可以在数分钟内将该枪拆卸或者组合完毕。二式伞兵用步枪发射7.7×58毫米无底缘步枪弹,最大射程和有效射程均略小于九九式步枪,该枪的射击精度良好,但是重量略大于九九式短步枪,主要原因是二式伞兵用步枪在两段的接合部使用了插销卡接结构,因此重量有所增加。二式伞兵用步枪仅仅在名古屋兵工厂生产,在1943年~1945年两年间,大约生产了22,000支二式步枪。在日军伞兵部队屈指可数的几次战斗行动中,二式步枪基本上都参与了战斗,最有名的一次战斗行动就是日军对冲绳岛机场的决死机降攻击行动,该枪在与美军的对抗中暴露出了火力贫弱的最大缺陷日1943年后产7.7mm有阪伞兵2式可拆卸步枪(枪可拆为2节便于携带)在三八式步枪和九九式步枪的基础上,日军研制并装备了数款狙击步枪,这些狙击步枪,不管是在抗日战场还是在太平洋战场上,给盟军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日军装备的狙击步枪主要有九七式狙击步枪以及九九式狙击步枪。 九七式狙击步枪是在三八式步枪的基础上研制而成,其结构与三八式步枪相同,只是加长加厚了枪管,并且加装了4倍瞄准镜。由于特制的6.5×50毫米减装药子弹在枪膛内即完成燃烧的全过程,子弹在飞出枪口时产生的烟雾和声音等容易暴露方位的特征基本没有,凭借此种特制子弹和必死的决心,日军狙击手往往可以干掉整个炮班而不被发觉。1942年,在太平洋战场的日军又装备了一种新型狙击步枪,这就是九九式狙击步枪。九九式狙击步枪是在九九式长步枪的基础上加装了九七式狙击步枪的4倍瞄准镜。九九式狙击步枪通常使用特制的7.7×58毫米减装药子弹,但是由于7.7毫米子弹装药量多于6.5毫米子弹,因 此,九九式狙击步枪的发射特征比九七式狙击步枪的发射特征更为明显。一般来说,在太平战场上,由于美军占据火力的绝对优势,因此日军狙击手更喜欢使用九七式狙击步枪。
在抗日战场上,九七式狙击步枪得到了广泛应用,日军曾经在淞沪会战中广泛使用过加装瞄准镜的三八式步枪,在正面战场上,装备九七式狙击步枪的日军狙击手通常被用于狙杀敌方中高级指挥官、炮班以及机枪组,由于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缺乏训练有素的狙击手,同时部队的素质又相对较低,日军狙击手取得了相当惊人的战绩。在太平洋战场上,装备九七式或者九九式狙击步枪的日军狙击手通常都躲藏在草丛或者树冠中,使用特制的减装药子弹对美军的战地指挥官、坦克车组、炮班以及机枪组进行决死狙杀。总的来说,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狙击活动远比美军来的活跃,日军狙击手往往抱着必死的决心进行狙击活动,这些狙击手可以在同一地点潜伏长达一周的时间,以等到合适的目标加以狙杀。但是由于日军狙击手的战术非常呆板,美军通常都会使用M3型坦克的37毫米高爆弹对可疑地区的树冠进行清扫,日军的狙击手就会“像被霰弹枪打中的鸭子一样纷纷掉落下来”。在美军加强了戒备之后,日军此种类型的狙杀就只能是为美军坦克手送上一道道开胃甜点而已曰本6.5mm97式狙击步枪.由于曰本本土极其缺乏资源,经济上根本不能承受大规模使用重炮武器的负担,因此机枪武器在日军的火力支援体系中处于支柱地位,日军在步兵部队中普遍装备了轻重机枪以弥补日军单兵火力的不足,日军每个小队都装备了一挺轻机枪,每个中队都装备了三至四挺重机枪,加强部队的编制更是达到了普通部队编制的二至三倍。日军在整个二战中使用的机枪种类繁多,除了最为出名的十一年式“歪把子”轻机枪外,日军还装备了九六式轻机枪、九九式轻机枪、三式重机枪和九二式重机枪等等,某些部队甚至使用过缴获的中国制捷克ZB26式轻机枪。这些机枪中,十一年式、九六式轻机枪以及三式重机枪都是使用三八式步枪使用的6.5毫米半底缘步枪弹,而九九式轻机枪和九二式重机枪则是使用7.7毫米九二式半底缘尖弹。在1939年的时候,日军共装备了三种口径一致却不能通用的7.7毫米枪弹,分别是海军和海军航空兵使用的7.7毫米全底缘机枪弹、九二式和九九式机枪的7.7毫米半底缘机枪弹以及九九式步枪使用的7.7毫米无底缘步枪弹,这三种枪弹虽然口径一致,却不能通用,如此繁杂的枪弹种类,想必日军的后勤压力会十分沉重。相比之下,虽然十一年式、九六式轻机枪以及三式重机枪发射的6.5毫米枪弹虽然杀伤力不足,但是却实现了与三八式步枪的高度通用化,至少日军的后勤官不会为分清三种不同的枪弹而伤脑筋了.十一年式轻机枪于1922年(大正十一年)设计成功并装备部队,为了简化后勤供应,该枪采用了三八式步枪的6.5×58毫米步枪弹,由于十一年式轻机枪的枪托向右侧弯曲,因此在我国也被称为“歪把子机枪”。十一年式机枪的自动方式为导气式,使用螺旋状散热片进行冷却,该枪是机枪史上唯一采用弹斗供弹原理的轻机枪,弹斗为漏斗状,容弹量为30发,每5发子弹都使用三八式步枪的弹夹装填在一起。由于曰本糟糕的子弹制造工艺,使用十一年式轻机枪时必须先将子弹涂油然后才能放入弹斗,否则的话,公差过大的子弹往往会导致供弹故障,因此在十一年式轻机枪的枪托内藏有油壶。理论上来说,这种供弹系统节省了更换弹匣的时间,副射手只需不停地将普通的三八式步枪使用的5发弹夹装入弹斗内,机枪就可以实现不间断射击,但是实际使用中,这种设计产生了意料之外的问题,弹斗式供弹系统太过复杂,实战条件下故障频频,在持续射击时枪管会很快过热而不能射击,而设计时并没有考虑快速更换枪管的问题,因此不得不停下来等待枪管冷却,在实际使用时,以300发为连续射击的上限。十一年式机枪的供弹系统的设计可以说是曰本人在武器设计上独出心裁却又糟糕透顶的典型之一,此种设计在十一年式轻机枪后就没有再被采用过。由于十一年式机枪糟糕的设计,曰本于1936年(曰本神武纪年2596年)在十一年式轻机枪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新型九六式轻机枪,该枪着重改进了十一年式机枪供弹系统和持续射击能力的缺陷。九六式轻机枪在设计时参考了捷克ZB26式轻机枪的供弹系统,外形与ZB26式轻机枪非常相似,与ZB26外观的主要区别是九六式轻机枪采用了30发弧形弹匣供弹,而不是ZB26的20发直型弹夹。九六式轻机枪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冷却方式为轻便的气冷式。参考ZB26的设计,九六式轻机枪是曰本第一挺可以快速更换枪管的轻机枪,这种设计使得九六式轻机枪可以保持足够的火力持续性。九六式轻机枪口径仍然为6.5毫米,使用三八式6.5×58毫米半底缘尖弹,发射三八式尖弹时初速为730米/秒,该枪全长1054毫米,重量为8.85公斤。九六式轻机枪构造简单,坚固可靠,在射击时极少发生故障,该枪的特殊之处是可以配备刺刀,以进行白刃格斗用。九六式机枪本来是用于替代十一年式轻机枪的,但是由于生产能力的不足,该枪直到 珍珠港事变之后才全面装备日军在太平洋战区作战的部队,“马来之虎”山下奉文的第25军则是第一支全面换装此种新式机枪的日军部队。西方第一次知道该种武器存在则是英军缴获九六式轻机枪以后的事情了。与三八式步枪一样,十一年式和九六式轻机枪都存在口径过小、侵彻能力小以及停止能力差的缺点。因此,曰本于1939年(曰本神武纪年2599年)在九六式轻机枪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主要是将口径改为7.7毫米,新枪被命名为九九式轻机枪。九九式轻机枪发射7.7毫米半底缘弹,由30发弧形弹匣供弹,弹丸初速为700米/秒,表尺射程1500米,理论射速为800发/分,枪全长1186毫米,重9.94公斤。该枪是日军在二战中使用的最为优秀的轻机枪,但是由于曰本工业生产能力的限制,其产量并不是非常的大。日军第一次大规模使用重机枪是在1905年日俄战争时期,当时日军大规模装备了法国的7毫米哈其开斯重机枪,在此基础上,日军于1914年(曰本大正三年)设计出一挺新式重机枪,并命名为三式重机枪,该枪口径与三零式以及三八式步枪一样,采用了6.5毫米口径,发射6.5×50毫米三八式步枪弹,该枪为导气式自动方式,采用气冷式冷却方式。三式重机枪枪管口部设计有消焰器,枪管后部有散热筒,机匣后部参考马克沁式重机枪,采用了平行护手设计,该枪配有重型三角架以提供稳定的射击平台。三式重机枪是日军在侵华战争中广泛装备使用的重机枪之一。
出于与九九式轻机枪相同的原因,曰本于1932年(曰本神武纪年2592年)在三式重机枪的基础上研制出了九二式重机枪,主要的改动是将口径改为7.7毫米,发射7.7×58毫米九二式半底缘步枪弹。九二式重机枪的自动方式和冷却方式均与三式重机枪相同,该枪采用30发弹板供弹,发射7.7毫米半底缘步枪弹时初速为721米/秒,表尺射程为2700米,理论射速450发/分,枪长1225毫米,枪身重26.6公斤,包括三角架时全枪重62.5公斤
九二式重机枪[三式重机的延续]
汉化交流空间二战中日军所使用的最糟糕的武器莫过于手枪了,侵华日军使用的手枪多达十余种,却没有几款是堪用的,为了简单起见,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这些手枪,只是选择典型的南部十四式手枪加以介绍。提起南部十四式手枪,就必须说到南部纪次郎大佐和他设计的几款自动手枪。1904年,曰本枪械设计师南部纪次郎大佐设计出曰本第一款自动装填手枪,该枪被命名为南部式(Type Nambu)手枪。南部式手枪口径为8毫米,8发弹匣供弹,自动方式为枪管短后坐方式,发射由南部纪次郎大佐设计的8毫米子弹时初速为325米/秒,有效射程为50米,枪长2 29毫米,枪重0.875公斤。该枪并没有被曰本陆军采用为制式手枪,但是仍然有一些军官自行购买并装备使用。有意思的是,当时曰本陆军使用的最多的手枪就是大名鼎鼎的毛瑟M1896式手枪。在使用过程中,南部式手枪暴露出了故障率偏高的最大缺点。1920年,曰本陆军开始研制一款新式手枪以普遍装备部队。以南部式和南部陆式手枪为基础,南部纪次郎大佐和他手下的设计人员于1923年研制出一支新的8毫米口径的自动手枪。该枪于1925年(大正十四年)定型,并于1927年被曰本陆军正式采用为制式手枪,由于该枪是在大正十四年定型,因此被命名为南部十四式手枪,也称为十四式手枪。该枪的原理与南部式手枪一样,自动方式也为枪管短后坐式,发射8毫米南部手枪弹时初速325米/秒,有效射程50米,枪长228毫米,重0.85公斤,该枪配用的皮制手枪套外形极像王八的外盖,因此被我国军民称为“王八盒子”。南部十四式手枪在可靠性上相对于南部式手枪并没有较大提高,射击时的卡壳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可以这样说,日军在整个侵华战争中就没有一款自行研制的手枪可以和盟军大量装备的毛瑟以及M1911相比的。当时中国军队大量装备了毛瑟自动手枪,日军在与这种手枪的交火中往往被压制得抬不起头来。在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甚至专门为毛瑟发明了这样一种战术:士兵便衣携带20响毛瑟自动手枪,专门在城镇中与日军展开巷战。毛瑟强大的近战火力往往让日军伤亡惨重,而当时配备的南部式手枪根本就不能和毛瑟抗衡,甚至连三八式步枪也无法压制毛瑟的强大火力。在整 个战争中,南部式以及南部十四年式手枪让使用该枪的日军军官大吃苦头,甚至靠缴获武器来补充自己的抗日游击队也对其的性能颇有微词南部十四式手枪, 明治二十六年式手枪(使用枪套的南部手枪
南部十六连发自动手枪,它可以连射16发
在整个二战中,日军的轻武器远远落后于当时的各个参战国。当时的其他参战国基本上都大量装备了冲锋枪和半自动步枪,甚至当时的国民党军也大量进口并仿制了诸如伯克门式(MP18I的进一步改型)、M1928汤姆逊式等类型的冲锋枪。日军在与国民党军的交手中屡屡吃尽冲锋枪的苦头,特别是国内仿制的伯克门式9毫米冲锋枪(国内称为“花机关枪”,在国民党嫡系部队中装备到了班长级),甚至配备了100发的鼓型弹夹,真真是泼弹如雨。在血的教训下,日军于1935年开始研制新式冲锋枪,该枪便是鲜为人知的百式冲锋枪。 1937年,南部纪次郎大佐研制出了曰本第一款国产冲锋枪样枪,该枪被称为南部式冲锋枪。南部式冲锋枪采用50发弧形弹匣供弹,使用8毫米南部手枪弹,主要的枪机套件均是仿造德国MP34型冲锋枪,采用自由枪机原理,由于该枪没有保险装置,在子弹上膛后便一直处于开膛待击状态,因此在使用该枪时必须十分小心,不然的话很容易走火,这个问题在百式冲锋枪的研制过程中一直没有给予充分重视,因此在百式冲锋枪中也保留了此项严重缺陷。随着研制工作的深入,在认真听取陆军参试人员的意见后,南部式冲锋枪的弹匣被移至机匣左侧并呈水平状,这种类型的布置与英国斯登冲锋枪及其类似。新的冲锋枪1940年(曰本神武纪年2600年)定型并被命名为“百式”冲锋枪,该枪使用8毫米南部式手枪弹,采用30发弧形弹匣供弹,枪全长903毫米,枪管长280毫米,枪重4.2公斤,可控射速为300发/分,最高射速700发/分。百式冲锋枪枪身上钻有散热孔,同时配备了三零式刺刀。该枪于1941年2月开始少量装备特别部队以及东南亚的日军,在抗日战场上,此款冲锋枪极其罕见。百式冲锋枪可以分为前期型、后期型和折叠枪托型三种,这三种类型的产量都很小,分别是1000支、10,000支和230余支,相对于三八式步枪上百万支的产量来说,真是少的可怜。出现这种这种情况的原因还是日军落后的战术思想。在前文已经提到,日军一直认为“只要一颗子弹就能打死的人,却用几十颗子弹去消灭,这无论如何也是一种浪费行为”,同时曰本当时已经是不堪重负的军火工业也没有能力大量生产这种冲锋枪了。早期型百式冲锋枪配备有脚架,枪身下配有刺刀柄,其准星为切线式准星,表尺射程为惊人的600米(作者对此表示怀疑,因为8毫米南部式手枪弹根本没有这么远的有效射程,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日军对精确射击的迷恋),从50米~600米间,每50米为一个刻度。后期型与早期型相比,做了如下重要改进:刺刀直接安装在枪口部位,同时表尺变为固定式,取消了脚架设计,同时,后期型使用的弹匣也更为坚固,但是这样一来,两种型号的弹匣就不能互换了。后期型也叫实战型,其加工工艺更加简单,大量使用了冲压技术以方便生产。而折叠枪托型则是在早期型百式冲锋枪的基础上研制的,主要改动是将枪托改成折叠式枪托。该种型号的冲锋枪主要配备海军的伞兵部队" 大正10年式手榴弾
可手掷或用大正10年式掷弹筒发射,中国俗称48瓣 九一式手榴弾"自带发射药筒,可手掷或用89式掷弹筒发射,引信延迟时间7秒 九七式手榴弾
8 G. p ]3 k1 g# }% Qhunking.game.topzj.com去掉发射药的九一式手榴弾改造,可手掷或用大正10年式掷弹筒以及一切枪口掷弹筒枪挂掷弹筒发射,引信引信延迟时间4秒 九九式手榴弾
可手掷或用大正10年式掷弹筒以及一切枪口掷弹筒枪挂掷弹筒发射,引信引信延迟时间4秒 九八式手榴弾
只能手掷引信引信延迟时间4秒
大正十年式
九一式昭和6年制定
九七式昭和12年制定 `
末期型陶器制昭和19年~昭和20年生产
⑻ 日本四四式骑兵步枪有什么样的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
四四是卡宾枪的量产时间较三八式步枪晚很多,正式量产始于1911年,不过很快地在隔年就进入部队服役,直到二次大战结束,甚至刚刚成立的陆上自卫队初期也以四四是卡宾枪为主力。不过生产时间却在1942年就停产,在这卅一年间大约91,900把四四式卡宾枪问世。
转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证明了机枪是最有效率的屠杀机器,而飞机更加速了战争的速度,甚至坦克的出现与应用从此改变地面战争的面貌,因此那种人马合一的浪漫最后只剩下重大庆典仪式才会出现。原来的骑兵头衔被让给新型的装甲部队,但是并没有影响到四四卡宾枪的生产,既然三八式步枪被定位为主力步枪,那么比较短而不被认为是“主力”的四四卡宾枪就自然沦为给“非主力”的部队使用,例如工兵、炮兵、辎重运输部队、通信、航空队的基地警备部队等等。
概述
日本明治时代为了骑兵使用的便利而研制,和三八式步枪一起使用到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11年也就是明治44年式正采用,定型号为44式骑枪,二战结束后日本自卫队初期也使用过该步枪。日本原使用三八式骑枪,它实际上只是将三八式步枪的枪管缩短了,而44式骑枪是按照骑兵马上使用的需求而研制的。为日本基于三八式步枪所研发之手动枪机卡宾枪。
既然四四式卡宾枪是基于三八式步枪所研发之手动枪机卡宾枪,因此在基本构造上与三八式步枪大同小异。然而小异之处也有大大不同,首先枪管递减到482毫米长度,因此全长只有96.6厘米。四四式卡宾枪一样适用6.5毫米有坂子弹,然而弹头初速却下降到只有每秒708米,但是诡异的是有效射程却比三八式步枪多出40米(三八式步枪有效射程460米);很可能四四式卡宾枪膛线的绕距相当高但是仍然有火药推进量不足的问题。其最大特征是折叠式的刺刀,三八式骑枪还使用它原配备的刺刀,骑兵有时在紧急状况不易上刺刀,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折叠刺刀,并加强了金属结构以不影响枪管。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四四式卡宾枪也会跟着使用长达40厘米的三十式刺刀。
然而四四式卡宾枪一开始就明确地设定给骑兵使用,尽管骑兵的式微还要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才会知道,不过设计师有坂细心地观察到,如果骑兵一开始就没有上刺刀,那么在冲锋的时候在颠簸的马背上将腰际的刺刀抽出装上枪口,就等于现代在略为拥挤的高速公路上一边开车一边用火柴点烟斗是一样的道理。为了不让骑兵感到失望,全日本最革命性的刺刀就此诞生,有坂将它设计成前后折叠式,要捅人的时候按下卡榫就会解除刺刀固定,向前一扳一把针管状的刺刀就出现了。四四式卡宾枪的枪托底部还有个精巧的旋转盖,拜其缩短的枪管所赐,通枪条(cleaningrod)缩短为两节,因此可以收藏在枪托中。
四四式卡宾枪一共有三代衍生款,不过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不过就是在刺刀座的部分上进行修改,增强耐用度,增加刺刀的长度等等。至于小改款部份就是四四式卡宾枪原来有两个收纳通枪条的收纳孔,后来改为一个直径加大的收纳孔以减少生产工时。
当时四四骑枪开发之时,骑兵是陆军的精锐部队,因为骑兵的特殊要求才提出研制该卡宾枪,实际上英文卡宾枪的原意就是骑兵用枪。装甲部队出现后,作为近代武器的卡宾枪原意就改变了。四四式骑枪不仅装备骑兵部队,也装备过日本伞兵部队,这些部队都是日本精锐部队。实际上相对日本其它步枪的产量,四四式骑枪的产量并不大,只有九万多枝,后期生产的四四式骑枪粗制滥造,质量就差了许多了。中国曾经缴获不少,用于朝鲜战争。
衍生型
四四式卡宾枪一共有三代衍生款,不过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不过就是在刺刀座的部分上进行修改,增强耐用度,增加刺刀的长度等等。至于小改款部份就是四四式卡宾枪原来有两个收纳通枪条的收纳孔,后来改为一个直径加大的收纳孔以减少生产工时。
参数
使用时间1912-1945年
装备:日本军队,用于侵华战争和二战
设计:1911年
生产:1911-1942
四四年式骑枪(有坂38式步枪)
运作方式:手动枪机,4条右旋膛线
尺寸:长868毫米,枪管长487毫米
口径:6.5毫米
重量:3.3公斤
枪长:966毫米
枪管长度:482毫米
初速685米/秒
弹夹:5发小口径枪
20世纪60年代中期,步枪小口径化的热潮随之兴起。
⑼ 麻烦问下日本的现役军用的枪械是什么枪阿,还有二战时的枪械。。。
http://hi..com/jewell/blog/item/84f943084bffd5900b7b8293.html
现役军用的枪械
二战时的枪械
三八式步枪
三八式步枪(三八式歩兵铳 Sanpati-shiki hoheijyuu)是一种手动枪机步枪。在中国俗称三八大盖,是因其枪机上有一个拱形防尘盖有如盖子般而得名。防尘盖在开栓抛壳和推弹关栓时,能随枪机一起后退或前进,起到防尘作用。
规格参数
类别:旋转后拉式枪机,弹仓供弹
口径:6.5 毫米
弹药:6.5×50 mm 步枪弹
弹仓容量:5 发
全长:1,280 毫米
枪管长度:797 毫米
重量:3.95 公斤
初速:765 米/秒
有效射程:460 米
百式冲锋枪
1935年,日本陆军在实战中领教中国军队冲锋枪的威力后,方才开始式制冲锋枪。当时是由中央工业公司的南部枪械厂具体负责这一工作,试制人员将其称为南部式冲锋枪,其弹夹可放置50发子弹。弹夹呈弧线形,插在枪的下面,其形状类似香蕉。随着试制工作的进展,弹匣逐渐被移至左侧面并呈水平状,这与后来的英国司登冲锋枪很象,这是为了卧射时更方便,这一设计方法在世界上是不多见的。最后该枪于1940年定型,正值日本神武纪年1000年,所以起了“百式冲锋枪”的名称,于1941年2月起装备部队。
全长:900毫米;
枪管长:280毫米;
枪重:4.2公斤;
装弹量:30发;
射速:700发/分。
大正十四年式手枪
种手枪使用南部式8mm子弹,指向射击精度极高,子弹伤害力极大基本与达姆弹相同,无防护人员被击中,通常非死即残。但这种子弹穿透力很弱,用5层棉被就能挡住,此外该枪采用的设计结构,必需严格保养才能保证可靠性,否则击发后容易出现第2发子弹上膛不到位的现象,导致射击停顿
服役年代:1925-1945
口径:8mm
枪管长:117mm
全枪长:230mm
重量:900 g
装弹数:8发
有效射程:60m
大正十一式轻机枪
大正十一式轻机枪(一一年式軽机関铳)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一种6.5毫米口径轻机枪,因于日本大正天皇十一年(1922年)定型成为制式装备而得名。因其枪托为便于贴腮瞄准而向右弯曲,故在中国俗称“歪把子”机枪。
操作:自动
弹药:6.5×58毫米步枪弹
容量:5发/弹夹、30发/弹斗
重量:10.2公斤
全长:1100毫米
枪管长:485毫米
初速:736米/秒
理论射速:600发/分
有效射程:600米
口径:6.5毫米
九六式轻机枪
从外形上看,该枪应该是十一年式的改进型,但是由于使用了和ZB26相同的供弹方式,我一直认为这是日军根据ZB26修改的枪型,后查阅资料可知,日军确实有根据ZB26设计的轻机枪,但是不是这种。这个后面会有介绍。大家注意红字的部分,这些地方是该枪和ZB26相似的地方。
这种机枪是我军缴获较多的一种,全名日本6.5毫米九六年式轻机枪,它是神武纪元2596年(1936)定型装备的。它比十一年式结构简单,坚固耐用,不易发生故障。口径仍为6.5毫米,导汽式,气冷,导气孔可调,采用弧形弹夹并装于机匣上方,鼓形标尺,分划2-15,瞄准孔可以左右调整,准星偏于枪的左侧,而且有护翼,此枪的一大特点是可以在活塞筒前面加装刺刀(想想现代机枪中还有那种可以装刺刀),机匣上方可以加装瞄准镜。枪管末端有提把,枪托为鱼尾状,拉机柄位于左侧,其上方有突出的退壳挺并加铁罩保护,该枪没有单发装置,只能连发,由于口径小,杀伤力和侵彻力均感不足(这就是后来99年式出现的原因)。九六式使用6.5毫米步枪弹,弹头初速730米/秒,标尺射程1500,最大射程3000米,30发弧形弹匣供弹,理论射速530发/分,膛线右旋四条,缠距200毫米,枪全长1067毫米,枪管长550毫米,枪管重1.96公斤,全枪重8.85公斤。
99式轻机枪
备注:确切的说,99式轻机枪的外观更像ZB-26.它在96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口径提升到7点7毫米,枪口上安装了喇叭形状的消焰器,其他方面与96式基本一样.这种1939年研制的轻机枪在太平洋战争与美军的作战中大量使用.由于日军基本没有冲锋枪,更没有类似M-1半自动步枪这样的近战利器,所以日本人的轻机枪经常起着冲锋枪的作用,提把向前可能也是这个原因,
口径:7点7毫米
射程:3600米
射速:800发每分
弹匣容量:30发
日本92式7.7mm重机枪
陆军认识到八九式回旋重机枪的地面使用化改装不太容易,于是在昭和 7 年利用的三年型重机枪试验开发度使用 7.7 mm子弹,因为口径增大的原因,加强加大了枪体使其更加坚固也导到全枪重量增加,之后从昭和 7 年到 8 年对样枪进行了射击试验,昭和 14 年,正式以九二式重机枪的名称定型。其基本构造沿继了三年式重机枪的构造,不同的地方口径不同,光学瞄准镜不同,握把不同等。其瞄准装置采用了光学瞄准镜,远距离的命中精度相当高。子弹涂油装置以及供弹机构与三年型机关枪相同 ,增加了下八字型握把.以及枪口消焰器。供应弹方式没有采取弹链供弹而是采取了弹板式,发射方法也不是手指的扳机式 ,而是变为对推的压铁式。因其特有的发射声音,盟国的士兵们称为“啄木鸟”。
九二式重机枪的优点及缺点
优点
采用光学瞄准,命中率高
握把折叠,容易机动
使用枪口消焰器(不影响射手的观察)但说达到了“对方很难被发现”的程度还是有疑问的 )
缺点
比改装前的三年型机关枪更重了
发射速度和当时的其他机枪相比慢(这也是其最大的缺点,重机枪是可日军的火力支柱)
战时更换枪管困难
性能数据:
皇记2592年定型,导气自动原理
服役年代:1932-1945
口径:7.7mm
枪管长:721 mm
全枪长:1156 mm
重量:55.3 kg
装弹数:30发保弹板
发射速度:450发/ 分(最大)实际200发/ 分
子弹初速:800 m/sec
表尺射程:2400m
最大射程:4500m
生产商 日立
总产量45000挺
93式手榴弹
93式手榴弹是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研制并装备的一种轻型手榴弹,也是同时期日本手榴弹的代表作,其最大特点是结构简单、小巧轻便,全弹长83mm,直径50mm,全弹质量370g,装有39.5gTNT炸药。
93式手榴弹外形为圆柱形,弹体上刻有5条横向槽,用于防滑和控制破片数量及大小,弹体上下各设计有一个带孔的突耳并穿有铁环,方便携行。使用时,先取下保险帽,拧下铅帽,露出拉火绳后,用力将其抽出,即实现发火,然后将手榴弹用力掷出,经过5秒左右的延时,就会引爆雷管与主装药。
93式手榴弹的缺点是弹体爆炸后产生的破片不均匀,有时过大的弹片会飞出很远,甚至伤害到使用者,另外拉火装置的防潮性能不甚理想,因此最终被使用撞击发火引信的97式手榴弹所取代。
97式手榴弹
97式手榴弹是日本在二战中使用最多、最广泛、知名度最高的一种手榴弹,代表着当时日本手榴弹的最高发展水平。该弹从1937年起开始装备日军,一直使用到二战结束。97式手榴弹是在91式手榴弹基础之上改进而来的,使用改进后的10年式引信,因此从外观上看,其除了不带发射药筒、弹体底部没有螺孔外,其余部分与91式手榴弹几乎一模一样,并且两者的结构和使用步骤也基本相同,仅在某些细节之处有所差异。
97式手榴弹弹体直径为49.5mm,全弹长95mm,全弹质量445g,装有56gTNT炸药。与91式手榴弹不同的是,97式手榴弹引信的延期时间改为4-5秒,这个时间一般会在引信体延期药管表面标刻出来。97式手榴弹弹体与91式手榴弹一样刻有破片槽,大小和数量也相同,不同之处在于97式手榴弹弹体上下的定心环部分是直接铸出来的,这主要是因为其不能用掷弹筒发射,不需要对弹体圆柱部分进行精加工。另外如前所述,97式手榴弹底部没有螺纹孔,不能连接发射药筒。
由于延期时间较短,因此97式手榴弹在投掷时需比91式手榴弹更加小心。除手投外,也可以像91式手榴弹那样用枪挂掷弹筒抛掷,具体使用方法与91式手榴弹相同。
97式手榴弹还有一种比较少见的训练用型号,外形比真正的97式手榴弹大,为混凝土实心结构,表面没有凹槽,但头部也插有一个保险销。
97式手榴弹的主要缺点是:圆柱形弹体对于握持和投掷均不利,并且也不利于形成均匀的破片;引信结构比较复杂,且大量使用黄铜材料,不利于减轻质量和节约材料;引信的发火方式设计不合理,使用时需要在硬物上敲击一下,在某些特殊场合下使用不便,与西方手榴弹的翻板击针发火方式相比,其零件数量并没有减少,但效能却相差甚远。
98式木柄手榴弹
98式木柄手榴弹是为了解决97式手榴弹生产工艺复杂、投掷距离较近的问题而研制的。该手榴弹的外形、尺寸和结构均与当时中国军队使用的小号木柄手榴弹接近,只是木柄弧线略有区别。不过,此种手榴弹在日军中并未大量装备使用。
98式木柄手榴弹弹体为圆柱形,表面没有凹槽,直径为50mm左右,全弹长202mm,全弹质量560g,装有70gTNT炸药,采用摩擦发火引信,延期导火索,延期时间为4-5秒。发火延期组件与中国的67式手榴弹非常相似,不同的是拉火药是直接涂裹在拉火绳一头上,当拉火绳从拉火管中快速拉出时会与后者相互摩擦而点燃拉火药,继而点燃延期导火索。
98式木柄手榴弹的使用方法以及优缺点与大多数木柄手榴弹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具体可以参照前述德国M24手榴弹部分。
99式多用手榴弹
了取代较为笨重且枪发性能不好的91式手榴弹,日本于1939年研制出99式多用手榴弹和相配套的100式掷弹筒。美军首次接触到该手榴弹是在1942年阿留申群岛战役期间与驻守基斯卡(Kiska)岛日军的战斗中,因此给其起了“基斯卡岛手榴弹”的绰号。该手榴弹以枪发为主,必要时也可以用手投掷。日军对该手榴弹和发射器比较重视,但由于太平洋战争的形势逐渐向不利于日本的方向发展,实际产量并不大,美军缴获数量也不多,如今在国际武器收藏市场上也是价格较高的二战纪念品之一。
99式多用手榴弹外观也是简单的圆柱形,上端中间装有圆柱形引信,引信下方设有一个保护圈,弹体上下各有一圈与掷弹筒筒壁配合的定心环,弹体表面光滑没有凹槽。该弹最大直径为40mm,高度为75mm,全弹质量300g,装有58g以纸筒包裹的TNT炸药,有效杀伤半径为5m。
99式多用手榴弹在结构上基本继承了97式手榴弹的模式,但体积和质量都有所减小。其引信的主要结构与97式手榴弹类似,不同之处在于99式引信的保险盖上没有辊沟,引信体上也未设相应的沟槽;此外弹体内部没有铜管,雷管直接与引信体相连。
99式多用手榴弹使用方法与91式手榴弹相同,也同样存在由于引信延期时间较长,直接抛射后手榴弹落地不能及时爆炸,或者先发火后抛射存在的危险。这主要是因为日本研制的这些多用手榴弹往往更侧重于手榴弹的使用性能,而未能很好地兼顾其他发射方式。
99式多用手榴弹除手投外,还可利用步枪发射,其发射的配套装置即是100式掷弹筒。该掷弹筒实际上只是一种附加在步枪枪口的手榴弹抛射筒,专门发射99式多用手榴弹,射程约110m。100式掷弹筒主要有两种型号:一种供6.5mm口径步枪使用,一种供7.7mm口径步枪使用。100式掷弹筒的主体部分是一节钢管,后部有连接装置,筒底有一条供瞄准使用的白色竖线。与其他手榴弹抛射筒不同的是,100式掷弹筒的发射筒与枪管不在同一条轴线上,筒身下方专门设计有让枪弹通过的细管,火药燃气通过一个曲折的孔道导入发射筒中。由于手榴弹与枪管不在一条直线上,所以就排除了误装实弹的危险,但也因此带来了对火药燃气利用率不高、实际抛射距离非常有限等缺点。
链接有图
⑽ 日本鬼子的武器都有什么
1.97式迫击炮:迫击炮作为战争中陆军的有效压制性武器,具有杀伤威力大、射速快、方便作战携带、易于操作、灵活性高等优点,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军主要装备的是从法国进口的布朗得迫击炮和美国的M2式化学迫击炮;在抗战中也有大量国产仿制品,如11年和16年式迫击炮,还有一部分是从日军手中缴获的97式90毫米迫击炮,这种口径的迫击炮非常罕见,全球只有日本才造,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老百姓叫它“小钢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