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日本资讯 » 日本为什么有

日本为什么有

发布时间: 2022-01-22 07:21:24

❶ 为什么日本有那么多的姓

为什么日本有那么多奇葩的姓,当你了解日本姓氏文化后会认为他们就是骨子里的戏精

哪怕不是非常熟悉日本的人都知道,日本的姓超级多,资料显示是十万。不仅多,还特么非常奇葩,什么松下、原野、前田、小岛、谷口。你是不是觉得取这些姓简直任性的可怕,感觉都是村口的老伯伯们随口取一个就算了。可事实真的就是如此么?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日本的奇葩姓到底是怎么来的。

其实在最早的时候,也就是古代的日本平民是没有姓的,因为对当时的日本来说,“姓”是那种有头有脸大人物才配拥有的身份象征。因为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日本最早出现的是象征着社会地位的姓和氏。

虽然我们说姓和氏在日本是地位的象征,代表着日本最高地位和天神后裔的天皇其实是没有姓和氏的,只有名。日本政治下令百姓把自己的姓取起来,让每个人都有姓,是平等的第一步。可是日本平民那个朴实啊,由于长期的习惯,许多人根本不在意给自己取姓。

为此,头疼的日本政府在明治八年(1875)年决定所有国民必须要有姓。但是大家都是干惯了农活的人,有几个能够有文化给自己取一个非常帅,非常炫酷的姓呢?苦思冥想下,一个人说我家住在山下,那么我就姓山下吧;一个人说我喜欢白鸟和它的寓意,那就姓白鸟吧;又有一户家里是宗教人士的,于是便取名叫做小野寺吧。而更诡异的操作是,从日本史上的大名大姓里面取一个字,合成自己的姓,比如松前这个姓就是德川家康旧姓松平中取了松字,前田利家中取了前字,于是自己就姓了松前,而这一还真的有提高威望的作用。

总而言之,日本人的名字并不像中国人名这么简单,朴实,而且几乎可以跟着自己的心情和想法随意更改,我们如今叫做个性化定制,这也是为什么日本的姓为何如此之多的原因之一。

看了这一篇文章以后,我怎么感觉日本人的受教育程度好低哦。差不多和我们中国的小学生相提并论了。

❷ 为什么会有日本嘿嘿跟

国名既承载着各国的历史、传统等文化信息,也传递着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所创造出来的文明信息。透过国名或国号的变动表象,可以追寻各国政治文明演进的历史轨迹,加深对全球化和多元文化背景下文明差异的认识。国名的来历
日出之国:日本国名演变

日本(Japan)是日本国的简称。Japan的原意是漆器,也是西方对日本的称呼,像把中国称为China(瓷器)一样。日本人则喜欢日语发音,使用英文Nippon或Nihon来称呼自己的国家,意为“日出之国”、“太阳升起的地方”。

“日本”二字作为国名,最早出现于按中国史书编纂方法而成的日本古籍《日本书纪》一书。经过大化革新,日本建立起以天皇制为核心的律令制国家体制,将国名正式确定为日本国。这一称号迄今已经使用了1300多年。关于日本国名由来,还有多种传说,有的说起源于河流,也有的说是源于火山,还有的说与日本和歌的枕词有关。根据《古事记》,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是在2月11日即位的,于是这天就被定为日本的建国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此节日无历史根据而被废止,但是1967年后又重新恢复,并一直持续到今天。

很早以前,日本就与古代的朝鲜和中国有了交往。古代中国人认为日本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故常以“扶桑”来表示,《淮南子》中就有“日朝发扶桑,入于落棠”语句。日本最初的文明实际上起源于中国文明,中国古代典籍中很早就有了关于日本的记载。战国时代,中国最早称日本为“倭”,如古地理书《山海经·海内北经》说:“盖国在矩燕南、倭北、倭属燕。”这说明当时中国人仅知道日本的地理方位。东汉班固撰写的《汉书·地理志》才明白地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另据范晔《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后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

自西晋时期陈寿在《三国志》中为倭立传以来,《宋书》、《南齐书》、《梁书》、《南史》、《北史》、《隋书》一直称日本为“倭”,皆为其列传;至唐代,中国始称“倭”为“日本”。《旧唐书·东夷传》中将“倭”与“日本”分列并叙,还对改称日本作了说明:“以其国在日边,故以日本为名。”“使者自言,国近日所出,以为名。”《旧唐书·日本国传》载明:“或曰,倭国自恶其名不雅,改为日本。”关于这一点,《隋书·倭国传》中也有记载:607年倭国派遣小野妹子使隋,国书上写着:“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表明即由过去自称倭王改称“日出处天子”,体现了国名向“日本”演变的事实。因而,《新唐书·东夷传》则单叙“日本”,不再有“倭”的名目。另外,东夷、海东、东洋、东瀛、蓬莱、瀛洲、蓬瀛等称呼散见于中国典籍之中。

在海路交通落后的古代,日本处于一种相对隔绝的状态,所以日本社会的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其文化发展更是如此。日本现存最早的刻字是五、六世纪刻在腰刀和镜子上的。

根据考古发现,公元1-2世纪日本国家初具雏形,“邪马台”大女王国是日本列岛上最早的国家,它控制着北九州和关东地方。约3世纪末,以大和(今奈良)为中心的畿内地区兴起了一个大国,并在四五世纪之交基本上统一日本。由于它位于大和地区,常以“大和”为其代称,大和民族便由此而来。今天,大和民族占日本总人口的99%以上,多信奉神道教,其余为阿伊努人、朝鲜人、华人等。

随着大和国政权的巩固,日本派往中国的使节愈来愈多,他们深受中国文化的浸润,并促进了古代中日关系的发展。646年,日本仿效隋唐制度进行大化革新,吸收了很多中国文化的成分———汉字、政府组织、国家制度、建筑和艺术的风格、哲学和宗教的体系等。这样,日本确立了以天皇为绝对君主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由于天皇国家不能再以地方的大和为国号,于是根据中国的“日之所出”把国号定为日本,所以后来的《日本书纪》直接使用了“日本”这一国名。(

❸ 为什么有日本

那为什么你妈没嫁给我?

❹ 世界上为什么有日本人

上帝为了显示出咱中国人的伟大、宽容、强大、优秀...(此处省略1000个好的形容词)
所以 制造出了日本人 来跟咱中国人作比较 更能突出咱中国人的优秀了

❺ 为什么有日本人

日本列岛上在4世纪后才出现国家,之前只有部落,日本列岛原来并不叫日本。在古代日本神话中,日本人称其为“八大洲”、“八大岛国”等。据《汉书》、《后...

❻ 为什么世界上会有日本

论当今世界最不忍的五大国家,想必大家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杆秤,下边小编就来通过各方面的综合数据进行一个详细的分析:

第五名:日本

提到中国,我们不难想到的就是最近的南海冲突,中国以其强硬的姿态力挽狂澜,在近代历史上,中国虽然装备落后,但是凭借其坚强的意志打败了所有来犯之敌,令世界敬畏,现如今中国已经成为第一制造业大国,很多国家在经济上依赖中国,中国制造已经走入每个人的心中,因此,得罪中国无疑是给自己上眼药水!

❼ 日本为什么有汉字

三国时代,汉字传入日本,唐代时日本人发明了通行于女性之间的假名,官文为文言文,因此现代日本语受古代汉语影响极大。在唐朝的时候,由于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大量的古代汉语词汇随着汉字由中国东北的渤海国和朝鲜等地被传入日本。

(7)日本为什么有扩展阅读:

日语极富变化,不单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还有简体和敬体、普通和郑重、男与女、老与少的区别,不同行业和职务的人说话也不同,这体现出日本社会森严的等级和团队思维。

日语中的敬语发达,敬语的使用使得公众场合下的日语十分典雅,但过于繁复的语法使得学习敬语异常困难,即使土生土长的日本人也不能完全熟练掌握。同样敬语发达的语言还有藏语、朝鲜语、蒙古语等。

日语和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都有密切的关系,受汉语影响很大,吸收了本来作为汉藏语系特点的声调和量词,因此使日语的语言学归属变得十分复杂。语言学家对于日语的起源存在不同的意见。

❽ 为什么日本 会有中国

日本的地理区域中存有命名为中国地区的地方,

和我国没有实际的关联性。

图中深绿色的领域就是日本的中国地区。

❾ 日本为什么有个中国

因为日本是传承中国文化的,所以日本传统文化中大量存在中国字眼所以见的很多。

❿ 为什么日本出现

1.考古学证据
迄今为止,在日本本地所有已发掘的考古遗址中尚未发现早期直立人的痕迹,3万年前人类居住的遗址亦未发现。尽管在九州北部福井洞中挖掘出的双面石器和石片经[14,]C测定早于公元前29000年(Aibens andHicuchi,1987)[3],但仅凭这一资料并非能证实“日本人是在日本产生的”,[4]也不能证实日本人是从大陆迁移过去的,只说明3万年前日本人起源史存在的缺环,需要进一步考证。但最难排除的起因是日本与中国文化的相似性。
日本考古学家芹泽长介[5]认为:从早水台遗址下层、岩宿遗址零层、星野遗
址下层中发现的旧石器均属于中国周口店文化类型,至今为止发现的这种类型遗址大部分分布在关东以西。其中有[5]:
1.早水台遗址:1964年,芹泽长介等人发现了大分县日出町早水台遗址,有石英砍砸器、尖状器、刮削器等,属于更新世第三间冰期(里斯——武木间冰期)前期旧石器。
2.星野遗址:1965年,在枥木县枥木市亦出土了属更新世第三间冰期的旧石器,其下层文化与周口店上层文化相类似。此前于1959年在大分县丹生高地发现的砾石石器、石核、石片等,其器形属于东南亚一带的旧石器类型,也具有与周口店文化的类似特征。
3.岩宿遗址:1949年,相泽忠洋在群马县新田群笠县村岩宿赤土层发现人类加工过的黑曜石碎片。后由明治大学考古学研究室发掘出手(石)斧、刮削器、尖状器等,比绳纹陶器文化要早,称岩宿文化。
上述遗址出土的旧石器已证实日本民族与中华民族人类起源上有密切渊源关系。我国着名古脊椎动物学家裴文中先生还指出:[6]日本早水台遗址中出土的旧石器在原料、器形、制作方法等方面与北京周口店第15地点的文化遗址有许多相似之处。在鹿儿岛上场遗址中发现的石球与中国许家窑遗址中出土的石球属同一类型。而许家窑中发现的尖状器和刮消器同枥木县星野遗址中第七、八层中出土的石器十分相似。野尻湖底的长石片和用其制成的刮削器与我国宁夏水洞沟遗址的长石片具有极为相似的工艺特征。
以上考古学证据表明,中日民族在远古时代即有密切渊源关系。由此推说,在更新世第三间冰期(620000±45000aBP~230000±30000aBP)[7]以前,日本群岛并无土着居民,日本原始先民是由中国大陆迁徙过去的。日本原始居民遗址发现极少的原因,是因他们离开中国大陆到日本初期由于生存条件艰辛,迁徒多于定居,所以遗址和文化层保留极少,从而出现该时期日本考古学上的缺环。
2 人类学证据
从人类学角度看,日本人的下鄂骨具有与中国人相同的“下鄂圆枕”的特。
[8]日本化石人与中国的蒙古利亚人种在体上与美洲印第安人完全相象。[9]@①口清之在《日本人的祖先》中曾指出:日本化石人是华南化石人的一支,在洪积世(即更新世)时由华南移居到日本。今村羊曾对华南现在的居民作过生物体测定,发现其在头部指数上与现代日本人很相似。古tián@②种基还有用血型来辨别不同人种。其检验结果为:日本人的血型O型占31.5%、A型占37.3%、B型22.1%、AB型为9.1%,与此相似的血型是中国湖南人和匈牙利人。[9]从日本旧石器时代遗址看,在近一千处遗址中,有人骨化石出土的不满十。而其化石人主要是明石人、葛生人、牛川人、三日人、浜北人、圣岳人、帝释观言
堂人。中日两国考古学者均认为日本化石人的故乡不是单数,而是复数,至少是从南北两个方向来到日本列岛的。学者们认为,[8]旧石器时代日本是大陆的一部分,往来方便,当时的日本先民是北京猿人的后裔。从大陆到日本从北部是在漫长岁月里经朝鲜到日本的,在南部则是在吴越之者由海路到日本的。
从人类语言学角度分析,日语在语音学结构,音韵组织方面也具有和蒙古语类似的特点。首先日语和蒙古语均是“粘着语”,即单词本身不具备文法功能,名词后需后续助词,动词后需后续助动词;其次粘着语的特点规定了日本韵文的基本节奏为五音,通过枕词可以验证,而枕词极似中国歇后语(起源于无文字时代,根植于口语之中,在以文字为中心的文学中无立足之地);再者,和歌的格式和韵律即短歌奇数韵律的形成是由于“文化的对外接触所引起的”(见长谷川如是闲着《日本的短型诗文学》)。[10]严绍@③教授[10]也认为这一见解很有道理,进而指出“如果我们把短歌诗型的形成与中国韵文文学在日本流传过程互相联系起来考虑,就能洞察其中的许多奥妙之处”。
3 环境考古学证据
地质调查表明,晚更新世末次冰期(约距今1.8万年——1.5万年前)之后,全球气候变暖,海面上升,日本各地进入海侵期,其本土四周先后形成日本海、朝鲜海峡、津轻海峡和宗谷海峡,从此日本逐渐脱离大陆。到全新世,日本各地海岸线
后退,形成今日的日本列岛。在全新世史前时期日本主要处于相对独立的发展期。
从日本考古遗址反映的文明发展史看,其先后经历过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铁器时代。日本旧石器时代又称“先绳纹文化”或“无土器时代”。该文化层中出土的旧石器属于中国周口店文化类型。此文化序次依次出现的是刀形器、尖状器、刮削器、雕刻器和石片石器,该文化最明显的特征是未出现陶器。
据地质学界考证,[11]由于末次冰期(距今1万5千年前)造成的海退,使得黄渤海变小,中日之间可以逾越这道天然屏障,从而导致古文化交流。如果从伊敏河、嫩江、松花江、辽河和沭沂河等河流域的许多细石器文化遗址看,人们不难把这些点连接起来,东可达日本,从而证实中日之间的古文化交流史。日本福岗文化和我国东北扎赍诺尔文化的共性亦证实了这一点。例如,从时间看,两者均为距今1万1千年前的文化遗址,且都是陶片和细石器共出。日本考古学家林作谦教授[11]认为,若上述情况属实的话,那么日本福岗文化的摇篮可能就在中国扎赍诺尔。
一万年前,原始先民如何能东渡过海把扎赍诺尔文化带到日本?《周易》称黄帝尧舜时代即“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交通。”墨子也说“其以舟车何以为?本以行陵陵,舟以行川谷,以通四方利。”在我国出土的距今七、八千年前的文化层中,舟楫已不是个别现象。河姆渡、钱山漾文化期,古人已广泛使用木桨。大连郭家村遗址出土舟形石器、船形刮削器等,这些足以表明一万年前的远古时代先民完全能够乘船渡过日本海峡到达日本国土。其迁徙动机虽难以考证,但文化交流却势在难免。这从中日出土的陶器器形,花纹的相似性可进一步证实。如辽东半岛小朱山下层文化和后洼下层文化以压印纹为主,有一定的刻画纹,类似于绳纹前期于日本关东西部流行的爪形纹,即用破开的竹子断面或贝壳指甲连续压制烧成的花纹。而前者的划刻平行线纹、叶脉纹、网格纹的直口筒形罐在日本中部地区胜坂式陶器中亦有此类型。
这一时期民族交往的另一明证是水稻在日本的传播。考古界已证实水稻的发源地是中国。[13]目前我国发现新石器时代稻作遗存,包括碳化的稻谷、稻米、红烧土中保留的稻壳和稻草、陶片上的稻谷印痕等,在长江下游发现几处(如浙江余姚河姆渡)、中游几处(如湖北京山屈家岭),其它还有华南、西南等地区共达30余处,时代从公元前4500年至1000年以前。[12]
一般认为日本的稻作农耕来自中国。[13]水稻传入日本的路线有三条,即一是从华南华中经海陆传入;二是经西南海路传入;三是由陆路(河北、辽宁)或海路(山东)到朝鲜半岛后,再由半岛南部传入。从地理位置看,最有可能的是第三条即经由朝鲜半岛的路线。因为北九州已出土了大陆类型的磨制石器(有柄石剑、石镞和柱状片刃石斧),福岗县板付水田遗址中发现了印在“夜臼式土器”(绳纹末期的深钵形陶器)上的稻痕和100多粒炭化米。在绳纹晚期遗址中还发现了打制和磨制的摘稻穗石刀,这种石刀在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及华北均有出土。从而可以推论,掌握水稻栽培技术的人携带了稻种和生产工具,从朝鲜半岛南部越过对马海峡,将稻作技术传到了日本。但近年来有学者[13]更倾向于“华中说”,即认为稻作技术是由长江下游经东海传入朝鲜和日本的,时间约在公元10世纪前后或更晚些。因而认为绳纹晚期稻作农耕的出现及弥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是由海上交通而输入的
,除稻米之外,石制和木制农具有多种类型和使用方法都可以从长江下游的遗存中找到渊源。
究竟哪一条路线更为可靠,此文暂不作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日本的稻作技术是从中国传入的,中国移民在日本由绳纹文化向弥生文化发展中起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如果说大陆第一次人类迁徒是日本群岛的人类从无到有的划时代变革,那么稻作技术的传入则是日本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4 对史书记载的考证
公元前三世纪到公元三世纪,日本进入弥生时代,即日本历史上金石并用时代。此时中国已进入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铁器已被广泛使用。因而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发展,对日本社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弥生文化实际上是在绳纹文化基础上吸收中国文化而产生的。
在漫长的岁月中,绳纹人尽管将石器文化发展到令人惊叹的高度,但它终究是以渔猎采集为经济基础的,其内部始终没有积聚起足以引起时代变更的巨大能量。突如其来的弥生文化,在日本历史长链中造成了一段“悬隔”,亦即:弥生遗址中发掘出的主要生产工具是由石器与铁器,跳过了青铜器阶段;绳纹陶器和弥生陶器系统迥异,中国缺乏有机的继承关系。因而,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弥生文化绝非绳纹文化自然演进的产物,而是一种高度发达的外来文明介入,使日本历史在公元前3世纪左右完成了一次革命性的飞跃。
据考证,[14]绳纹时代末期日本出现的早期中国移民可能是江浙一带的吴越先民。神田秀夫[14]注意到了中日古代历史事件之间的连锁关系,指出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灭越,致使大量难民乘越船东渡。这些非集团性的早期移民,成为此后规模巨大、历史长久、影响深远的秦汉移民浪潮的前奏(神田秀夫《日本的中国文化》)。[14]
不堪秦朝苛政苦役及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秦人,一部分走陆路取道朝鲜半岛东进直至九州;走海路的则从山东、江浙一带入海,渡黄海或东海至九州。在《日本书记》、《新撰姓氏录》、《古语拾遗》等日本典籍中,有关于秦人从陆路、海路迁徒的记载以及徐福的传说。[14]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徐福(徐市)得秦始皇允许,率数千童男童女入海求仙(“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州,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童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此次出海,徐福空手而归,惧怕秦王问罪,乃以诈言搪塞,说秦王礼薄而不能求得延年益寿,须“以令名男子,若振女与百工之事,即得之矣”。于是,“秦皇帝大悦,
遣振男女三千人,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见《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与司马迁同时代的东方朔,在《海内十洲记》中亦载有徐福乘楼船入海求仙之事,其时距徐福东渡不过百余年,故可视为事实。由徐福东渡衍变出的“徐福赍书说”,认为徐福东渡携往日本的书籍计儒教经书1850卷,其它典籍1800卷,几乎囊括中国当时所有的典籍(见铃木贞一着《先古代日本之谜》、《日本古代文书之谜》、《超古代王朝之发现》)。[14]
无论“徐福东渡”或“徐福赍书说”是真是假,但在公元前3世纪时,曾有秦
人移民集团渡海东迁日本列岛却是无可置疑的事实。因而我们可以大胆推测:秦人移民集团在传播稻作技术和金属文化的同时,必定把汉文化的载体——汉籍亦携往日本。因而从本质上讲,民族的迁徙亦是一种文化的流动,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影响过程。正是秦汉之际中华民族的频繁外迁、灿烂的中华民族渐次广播四邻,从而在东亚构成了在时间上绵延千余年、在空间上跨越朝鲜、日本和越南诸国的汉文化圈,汉字成为超越各种语言的共识符号,直接成为传播文化的最基本形式。

总之,是秦汉移民将先进的生产技术移植到日本,促成了绳纹文化与弥生文化的交换,同时传去的书籍典章,对日本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日本历史在公元前3世纪左右完成革命性飞跃的主因。
5 对日本民族起源的总体认识
从近期考古学等诸方面考证日本民族的起源可得出下述总体认识:
一、日本民族与中华民族在人类起源上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在更新世第三间冰期(230000±30000BP)以前日本本土并无土着居民,日本原始先民是从中国大陆迁徙过去的。由于早期到达日本的移民生存条件艰辛,迁徙多于定居,所以当时的遗址和文化层保留极少,从而出现该时期考古学上的缺环。
二、从人类学证据看,日本化石人与中国化石人有共同特征。旧石器时代中国大陆古人类迁往日本主要有南北两支,在北部是经朝鲜到日本,在南部则是从吴越由海路到日本的。
三、末次冰期之后(距今约1.5万年前),因全球气候变暖、海面上升,形成
今日的日本列岛。在全新世史前时期,日本主要处于相对独立的发展期。但在距今一万年左右,东北扎赍诺尔文化已传播到日本福岗;中国的稻作农耕技术也于公元前4500年左右传播到日本。
四、在日本文明史上,由绳纹文化直接转为弥生文化(铁器时代),中间缺少青铜器时代文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在公元前473年后吴越先民和公元前三世纪以后的秦汉先民大量移民到日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书籍典章所致。
参考文献
1.吴廷qiú@④主编,1994,日本史,南开大学出版社
2.司马迁,BC90,史记·秦始皇本纪
3.B·M·费根,1991,地球上的人们——世界史前史导论,文物出版社
4.@①口清之,1978,日本人的祖先,每日新闻社
5.芹泽长介,1974,古代史发掘,讲谈社
6.裴文中,1978,从古文化和古生物看中国的古交通,科学通报,12期
7.杨怀仁,1987,第四纪地质,高等教育出版社
8.贾兰坡,1964,中国猿人及其文化,中华书局
9.赫·乔·韦尔斯,1987,世界史纲,人民出版社
10.严绍@③,1982,日本古代短歌诗型中的汉文学形态,北京大学学报,第
5期
11.郑重,1994,寻找中国金字塔,上海书店出版社
12.安志敏,1984,长江下游史前文化对海东的影响,考古,第五期
13.安志敏,1990,江南文化和古代的日本,考古,第四期
14.王勇,1995,中日关系史考,中央编译出版社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木加通
@②原字火加田
@③原字汤上加玉
@④原字王加谬右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277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620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739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190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248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902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854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544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876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