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引种中国茶叶
⑴ 日本茶道为什么能够流传至今茶 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
日本茶道一直可追溯到一千二百年前的奈良时代,由中国唐代的鉴真和尚及日本的留学僧最澄法师带入日本,很快在日本的上层社会流传。
十五世纪初,名僧村田珠光(1423-1502)采用“茶寄合”的大众化形式。吸收“茶数寄”的品茶论证和鉴赏茶具的内容,结合佛教庄严肃穆的仪式。创立了茶道艺术。提倡茶禅合一,旨在清心。以后由禅门逐渐普及民间,形成20多个流派。如内流、乐流、细流、织部流、南声流、宗偏流、松尾流、石洲流等,十六世纪后期丰臣秀吉时代的茶道高僧千利休,集茶道之大成。创立了最大众化的“一派茶道”又称“千家茶道”后来,千利休子孙分三支,又称“三千家”。“一派茶道”在日本流传最广,影响最深。千利休也被日本人尊为茶道宗匠。
所谓茶道,就是有关沏茶,饮茶的礼仪,有一整套形式,用以修心养性,增进友谊和学习礼法。千利休提出茶道的根本精神是“和,敬,清,寂”。称“四规”是茶道的宗旨。
日本的茶道源于中国,却具有日本民族味。它有自己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特有的内蕴。
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而且通过茶会,学习茶礼,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正如桑田中亲说的:“茶道已从单纯的趣味、娱乐、,前进成为表现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理想。”十六世纪末,千利休继承、汲取了历代茶道精神,创立了日本正宗茶道。他是茶道的集大成者。剖析利休茶道精神,可以了解日本茶道之一斑。
村田珠光曾提出过“谨敬清寂”为茶道精神,千利休只改动了一个字,以“和敬清寂”四字为宗旨,简洁而内涵丰富。“清寂”也写作“静寂”。它是指审美观。这种美的意识具体表现在“佗”字上。“佗”日语音为"wabi",原有“寂寞”、“贫穷”、“寒碜”、“苦闷”的意思。平安时期“佗人”一词,是指失意、落魄、郁闷、孤独的人。到平安末期,“佗”的含义逐渐演变为“静寂”、“悠闲”的意思,成为很受当时一些人欣赏的美的意识。这种美意识的产生,有社会历史原因和思想根源:平安末期至镰仓时代,是日本社会动荡、改组时期,原来占统治地位的贵族失势,新兴的武士阶层走上了政治舞台。失去天堂的贵族感到世事无常而悲观厌世,因此佛教净土宗应运而生。失意的僧人把当时社会看成秽土,号召人们“厌离秽土,欣求净土”。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很多贵族文人离家出走,或隐居山林,或流浪荒野,在深山野外建造草庵,过着隐逸的生活,创作所谓“草庵文学”,以抒发他们思古之幽情,排遣胸中积愤。这种文学色调阴郁,文风“幽玄”。
室町时代,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竞争激烈,商务活动繁忙,城市奢华喧嚣。不少人厌弃这种生活,追求“佗”的审美意识,在郊外或城市中找块僻静的处所,过起隐居的生活,享受一点古朴的田园生活乐趣,寻求心神上的安逸,以冷峻、恬淡、闲寂为美。茶人村田珠光等人把这种美意识引进“茶汤”中来,使“清寂”之美得到广泛的传播。
茶道之茶称为“佗茶”(不是沱茶,^_^),“佗”有“幽寂”、“闲寂”的含义。邀来几个朋友,坐在幽寂的茶室里,边品茶边闲谈,不问世事,无牵无挂,无忧无虑,修身养性,心灵净化,别有一番美的意境。千利休的“茶禅一味”、“茶即禅”观点,可以视为茶道的真谛所在。
而“和敬”这一伦理观念,是唐物占有热时期中衍生的道德观念。自镰仓以来,大量唐物宋品运销日本。特别是茶具、艺术品,为日本茶会增辉。但也因此出现了豪奢之风,一味崇尚唐物,轻视倭物茶会。热心于茶道艺术的村田珠光、武野绍鸥等人,反对奢侈华丽之风,提倡清贫简朴,认为本国产的黑色陶器,幽暗的色彩,自有它朴素、清寂之美。用这种质朴的茶具,真心实意地待客,既有审美情趣,也利于道德情操的修养。
日本的茶道有烦琐的规程,如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插花要根据季节和来宾的名望、地位、辈份、年龄和文化教养等来选择。主持人的动作要规范敏捷,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凡此种种都表示对来宾的尊重,体现“和、敬”的精神。
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四字,成为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
⑵ 中国茶如何传入日本的
荣西曾经两次到天台山求法修行,然而我至今为止还没有去过一次。此次,本田圭子意向棚桥篁峰老师借用了一些资料,沿着荣西的足迹探访了中国茶传入日本的路径。天台山位于中国浙江省东部,是群山山脉的总称。主峰华顶山上,随处可见佛教寺院和道教庙宇,简直是一座仙山佛国。日本僧人荣西在中国与重源相遇后,相约一起参拜中国佛教圣地阿育王山和天台山佛教圣地,在这里他们亲眼见到了“舍利发光”、“肉身罗汉”。荣西首先进入天台山的国清寺学习禅法基础,两个月后,为了跟从黄龙派八世虚庵怀敞学法,参谒了万年寺,从此继承了禅宗临济宗的法系。
国清寺是天台山中最大的寺院,正面有一座丰干桥,在桥的尽头有一面黄色墙壁,上面写着“隋代古刹”。丰干桥的名字源于养育了寒山与拾得的丰干,三人被称为“国清寺三贤”,供奉于三贤堂内。据说,万年寺源于1600年前敦煌高僧在天台山修建的茅屋,北宋时期遭受火灾后得以重建。荣西来的时候正是万年寺的繁荣昌盛时期。
万年寺在南宋宁宗(在位期间1194?1224)时期,曾与中国的五山十刹齐名,古人评论天台山的着名寺院时称“修行严格国清寺,铜钟巨大高明寺。强风凛冽真觉寺,飞瀑雄伟方广寺。伽蓝宏大万年寺。”可想而知当时的万年寺是多么雄伟宏大的禅寺。绍熙2年(1191)秋7月,荣西得到虚庵怀敞授予的印可状和袈裟,踏上了回国的路途。虚庵怀敞法师曾给他赠诗一首。
寄偈千光法师住太白名山虚庵怀敞
不露锋芒意已彰
扬眉早落识情?
着衣吃饭自成现
打瓦??w空着忙
若信师姑元女子
无疑日本即南唐
一天月色澄江上
底意分明不覆藏
肥前(长崎县)的平户富春园渡过红色的平户大桥,进入平户岛,开车只需要十分钟就能到达荣西最先栽种茶树的茶园——“富春园”。荣西之所以将茶园取名为“富春园”是因为在宋朝修行时所看到的富春江的景色与平户岛的古江湾的景致非常相似,让他难以忘怀,所以就以“富春”命名。
茶园的路对面有一座“龙灯山千光寺”,是户部清贯为荣西建造的小寺院(即富春庵)。自从荣西离开以后就荒废了,直至元禄8年(1695)藩主松浦公赏赐了一些养护费,才修建了这座寺院。千光寺内祭祀着荣西像和户部清贯的牌位。从“富春园”后面出来后,可以看到一块“坐禅石”和刻着“日本禅宗发源地富春庵遗迹”的石碑。从山上的茶园下来后,就可以俯览荣西认为很像富春江的古江湾。荣西到达平户之后,在“富春庵”弘扬禅宗、播种茶籽、加工茶叶并教授人们饮茶的方法。从此以后,茶叶从这里开始传开,后来又从脊振山的石上坊、博多的圣福寺传到京都?衔驳母呱剿隆⒂钪蔚鹊兀?⒅鸾ピ谌??乒憧?础?/p>
肥前(佐贺县)的脊振山石上坊茶园沿着国道385号线进入山路,从“灵仙寺遗迹”下面的入口处向上走大约三十分钟,按照路标的指示登上一段很陡的山路,就能看到“茶之纪念碑”和“乙护法堂”。这里是荣西种植茶叶的地方,也是日本茶叶发源地之一,所以非常有名。荣西肩负着修行与弘法的重任登上这座脊振山,住在灵仙寺西端的石上坊。他在屋前的小院里,播下了从中国带回来的茶籽。如今,石上坊已经没有什么建筑物了,也很少有人来这里探访茶园古迹。灵仙寺旧址中唯一的一个建筑物就是乙护法堂,法堂前面竖立着一块“茶之纪念碑”,从这里可以眺望整个茶园。
筑前(福冈县)的博多圣福寺茶树安国山的圣福寺也是荣西创建的,后鸟羽天皇曾赐与“宸书”(天皇之书),上写“扶桑最初禅窟”。现在这座寺院是临济宗妙心寺派国家指定的大禅寺。在圣福寺建成之前(1195年建成),荣西先后在肥前(长崎县)的“富春庵”和筑前(福冈县)的“今峰山妙德寺”弘扬临济宗的禅法。后来他打算移居到博多,在来日宋人的百堂(祭祀堂)遗址上建造一座禅院,于是就向镰仓幕府将军源赖朝提出申请,希望他能转让这片领地。将军同意后,荣西就在这里建造了有名的“圣福寺”。荣西向源赖朝申请领地时亲笔写的“申请书”,今天依然作为镇寺之宝,保存在圣福寺内。
山城(京都府)的?衔哺呱剿虏柙按泳┒汲嫡境俗????衔?周山”的JR大巴,大约50分钟路程就到了山下。沿着清泷川,从周山街道的山脚下上山,过了白云桥就可以看到正面的参道入口。沿石阶而上,有一块“?衔采礁呱剿隆钡氖??ǜ桓蕴??椋┝⒃谀抢铩4┕?金堂,经过??足石就来到明惠晚年生活、圆寂的禅堂遗址——开山堂。每年的11月8日这里都要举行祭祀开山的献茶仪式。从这里往山下走,有一块刻着“日本最古老之茶园”的石碑,传说这里就是明惠最初种茶的地方。据史料记载,建永元年(1206)11月,后鸟羽天皇下旨把华严宗兴盛之地——?衔驳厍?陀杳骰荩?沤ㄆ鹆苏庾?呱剿隆?/p>
山城(京都府)的建仁寺从京都有名的传统娱乐区——祗园进入建仁寺后,就可以看到由南向北分别建有三门、法堂、方丈三大建筑,这是禅宗寺院特有的珈蓝结构。在三门的东面立有一块茶碑。
建仁寺每年在荣西诞辰的4月20日这天都要举行开山降诞会,并且在大方丈内举行颂扬“茶祖”荣西圣德的四头茶会。
⑶ 中国的茶是如何传向世界各国的
一、早期朝鲜半岛、日本僧侣在到中国学佛的同时,传去了茶叶、茶文化;
作为一种经济作物,中国茶传播到世界各地:如始于西汉,从甘肃、新疆经中亚、西亚,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丝绸之路”;始于唐代、盛于明清,经中国西南入藏传到印度、尼泊尔等南亚地区的“茶马古道”;明清时代,中国开始与欧、美各国进行海上茶叶贸易,清朝初期,开创的武夷山等中国东南茶区至俄罗斯恰克图的“万里茶路”,由此可见,这些着名的茶路、茶事,都是以贸易为主的商业行为。
(3)日本为什么引种中国茶叶扩展阅读:
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功夫茶文化则起源于中国广东省潮汕地区。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
直到现在,中华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中国各地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潮州凤凰单丛茶、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
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喜爱品茶,各国茶文化各不相同,各有千秋;中国茶文化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悠久的文明和礼仪。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茶文化
⑷ 中国山茶是如何传入日本的
云南冯国楣教授在《中国茶花》一书序言中说:“早在公元7世纪初(唐代)东瀛日本国‘遣唐使’来中国留学,返回时将浙江山茶从温州港带回日本栽培”,这同日本最早记载山茶的《万叶集》(700—750)的年代是吻合的。唐代明州(今宁波)、温州是中国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主要港口。台湾蔡福贵先生在《世界茶花专集》中说:“公元1400年间,就从中国引进了很多的茶花品种到日本去栽培。到了16世纪的时候,日本人丰臣秀吉氏(1538—1598),对茶花兴趣浓厚,广为收集,又从中国、高丽引进了大量山茶品种。”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药物学、植物学的经验,是中国医药巨着。它具体叙述了山茶的产地、形态及药用价值,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山茶文献。《本草纲目》成书于1578年,刊印于1590年。随后有多种外文译本在国外流传。日本译本就是在16世纪末或17世纪初完成的。1999年在日本宫崎国际茶花大会上,笔者看到一本《古代日本茶花文化史》,书中刊载了日本茶花文献的目录,竟然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排在第一部,时间最早,为1590年。明代袁宏道的《瓶史》论及山茶插花,它传到日本,插花艺术被称为“花道”,后来成了日本最古老的插花流派之一,被称为“宏道流”。稍后乔居日本20余年的思想家朱舜水(1600—1682),在日本传播中国园艺,也包括了山茶栽培技术。1717年清康熙五十六年,一个半重瓣类型的滇山茶品种从中国引种到日本。后来此品种在云南绝种。1973年,日本池田金八先生从日本邮寄昆明植物研究所该品种的一个枝条。经嫁接成活,取名为“归霞”,这是中外山茶品种交流的一个生动事例。
⑸ 日本为什么可以种茶
日本是一个很狭长的国家 日本南方比中国北方的产茶地比如日照是还要靠南的 所以日本种植茶叶并不奇怪
⑹ 中国茶叶是怎么传到国外的
当今世界广泛流传的种茶、制茶和饮茶习俗,都是由我国向外传播出去的。据推测,中国茶叶传播到国外,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约于公元五世纪南北朝时,我国的茶叶就开始陆续输出至东南亚邻国及亚洲其他地区。公元805、806年,日本最澄、海空禅师来我国留学,归国时携回茶籽试种;宋代的荣西禅师又从我国传入茶籽种植。日本茶业继承我国古代蒸青原理制作的碧绿溢翠的茶,别具风味。
十世纪时,蒙古商队来华从事贸易时,将中国砖茶从中国经西伯利亚带至中亚以远。十五世纪初,葡萄牙商船来中国进行通商贸易,茶叶对西方的贸易开始出现。而荷兰人约在公元1610年左右将茶叶带至了西欧,1650年后传至东欧,再传至俄、法等国。十七世纪时传至美洲。印度尼西亚于1684年开始传入我国茶籽试种,以后又引入中国、日本茶种及阿萨姆种试种。历经坎坷,直至19世纪后叶开始有明显成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加速了茶的恢复与发展,并在国际市场居一席之地。
1780年,印度于由英属东印度公司传入我国茶籽种植。至19世纪后叶已是“印度茶之名,充噪于世”。17世纪开始,斯里兰卡于从我国引入茶籽试种,复于1780年试种,1824年以后又多次引入中国、印度茶种扩种和聘请技术人员。所产红茶质量优异,为世界茶创汇大国。1880年,我国出口至英国的茶叶多达145万担,占中国茶叶出口量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1833年,在帝俄时代从我国传入茶籽试种,1848年又从我国输入茶籽种植于黑海岸。1893年聘请中国茶师刘峻周并带领一批技术工人赴格鲁吉亚传授种茶、制茶技术。
20世纪20年代几内亚共和国开始茶的试种。1962年我国派遣专家赴几内亚考察与种茶,并帮助设计与建设规模为100公顷茶园的玛桑达茶场及相应的机械化制茶厂。1958年巴基斯坦开始试种茶,但未形成生产规模。1982年,我国派遣专家赴巴基斯坦进行合作。20世纪50年代阿富汗共和国试种茶。1968年,应阿富汗政府邀请,我国派遣专家引入中国群体品种。1962年我国派遣茶专家赴位于撒哈拉沙漠边缘的马里共和国,通过艰辛的引种实验,取得成功。
目前,中国茶叶已行销世界五大洲上百个国家和地区,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引种了中国的茶籽、茶树,茶园面积247万多公顷,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有饮茶习俗,饮茶人口20多亿。
⑺ 日本的茶叶是中国哪个朝代传过去的
日本的茶叶南宋时期传过去的。
茶是日本传统的大众化饮料,平均每10人中有8人饮茶。还是在唐朝的时候,日本僧人最澄在浙江天台山留学,回国时,不仅将天台宗带到日本,还将茶种带到了京都比睿山。
后来的僧人荣西也在天台山研习佛法并修学茶艺,写成了着名的《吃茶养生记》,记录了南宋时期流行于江浙一带的制茶过程和点茶法,从而被誉为日本的“茶祖”。而之后的留学僧圆尔辩圆带回了径山茶的种子,种植在自己的故乡静冈县,茶风从此开始流传。
⑻ 源自中国的茶叶,为什么在日本开花结果
茶叶一开始确实是源于中国的,但是后来那些谴唐使把中国的茶叶带进了日本,深深地影响着日本,后来日本也是非常重视茶道的,并且逐渐的离不开茶道,所以茶叶才可以在日本开花结果的。
现在茶道对日本来说影响是非常大的,他们的生活习惯还有一些思想,穿着方面都深受茶道的影响。他们认为一个人没有生活情趣的时候,就会觉得这个人是喝茶少了。日本人认为喝茶是一件放松身心的事情,就是因为受到了禅宗的影响,所以对于茶道也是非常在乎的。想想在日常生活中坐着品一品茶,看看电视报纸,或者是夕阳之类的,这也是生命中非常美好的一件事情了。
⑼ 茶知识:茶叶战争史实,中国的茶叶是怎么传出去的
当今世界广泛流传的种茶、制茶和饮茶习俗,都是由我国向外传播出去的。据推测,中国茶叶传播到国外,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约于公元五世纪南北朝时,我国的茶叶就开始陆续输出至东南亚邻国及亚洲其他地区。公元805、806年,日本最澄、海空禅师来我国留学,归国时携回茶籽试种;宋代的荣西禅师又从我国传入茶籽种植。日本茶业继承我国古代蒸青原理制作的碧绿溢翠的茶,别具风味。
十世纪时,蒙古商队来华从事贸易时,将中国砖茶从中国经西伯利亚带至中亚以远。十五世纪初,葡萄牙商船来中国进行通商贸易,茶叶对西方的贸易开始出现。而荷兰人约在公元1610年左右将茶叶带至了西欧,1650年后传至东欧,再传至俄、法等国。十七世纪时传至美洲。印度尼西亚于1684年开始传入我国茶籽试种,以后又引入中国、日本茶种及阿萨姆种试种。历经坎坷,直至19世纪后叶开始有明显成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加速了茶的恢复与发展,并在国际市场居一席之地。
1780年,印度于由英属东印度公司传入我国茶籽种植。至19世纪后叶已是“印度茶之名,充噪于世”。17世纪开始,斯里兰卡于从我国引入茶籽试种,复于1780年试种,1824年以后又多次引入中国、印度茶种扩种和聘请技术人员。所产红茶质量优异,为世界茶创汇大国。1880年,我国出口至英国的茶叶多达145万担,占中国茶叶出口量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1833年,在帝俄时代从我国传入茶籽试种,1848年又从我国输入茶籽种植于黑海岸。1893年聘请中国茶师刘峻周并带领一批技术工人赴格鲁吉亚传授种茶、制茶技术。
1888年,土耳其从日本传入茶籽试种,1937年又从格鲁吉亚引入茶籽种植。1903年,肯尼亚首次从印度传入茶种,1920年进入商业性开发种茶,规模经营则是1963年独立以后。1924年南美的阿根延由我国传入茶籽种植于北部地区,并相继扩种。以后旅居的日本与苏联侨民也辟建茶园。50年代以后茶园面积和产量不断提高,成为南美主要的茶生产、出口国。
20世纪20年代几内亚共和国开始茶的试种。1962年我国派遣专家赴几内亚考察与种茶,并帮助设计与建设规模为100公顷茶园的玛桑达茶场及相应的机械化制茶厂。1958年巴基斯坦开始试种茶,但未形成生产规模。1982年,我国派遣专家赴巴基斯坦进行合作。20世纪50年代阿富汗共和国试种茶。1968年,应阿富汗政府邀请,我国派遣专家引入中国群体品种。1962年我国派遣茶专家赴位于撒哈拉沙漠边缘的马里共和国,通过艰辛的引种实验,取得成功。
20世纪60年代,玻利维亚共和国最初从秘鲁引进茶种试种。70年代台湾农业技术团赴玻考察设计与投资,开始规模种植茶园。1987年应玻政府请求,我国派遣茶专家赴玻,帮助建设200公顷的茶场及相应的机械化制茶厂。1983年,我国向朝鲜民主共和国提供茶种试种,并在黄海南道临近的西海岸的登岩里成功种植。位于朝鲜半岛南部的韩国,种茶起源可以追溯到9世纪20年代,经过千年沧桑,至今茶叶生产初具规模。
目前,中国茶叶已行销世界五大洲上百个国家和地区,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引种了中国的茶籽、茶树,茶园面积247万多公顷,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有饮茶习俗,饮茶人口20多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