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日本有什么样子的钱
❶ 日本古代钱币和单位是什么
日本江户时代金、银、铜钱三种货币并通流行,遇到高额兑付时江户会使用黄金,而大阪更习惯采用白银,也正是因为这样,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两地商业的繁荣与发展。在幕府公定的场合,货币的比值通常是:金1两=银50匁=钱4000文,由于江户所在的关东大多使用黄金,故而关东地方还指定了:金1两=4分=16朱的牌价;习惯使用白银的以大阪为中心的关西相应的也有了:银1匁=10分的汇率;至于铜钱方面,则是无论东西统一为:钱1贯=1000文。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比率并不是稳定的,在某些特别的时期几乎每天都会有所波动,而且大多都是在贬值。
❷ 日本古代的大号钱是样子的
如果是昭和55年,即1980年.不算古代. 昭和(しょうわ,Shōwa) 是日本昭和天皇在位期间使用的年号,时间为1926年12月26日~1989年1月7日。
昭和30年发行的1日圆铝币,此版面设计也持续被使用到今天没变更。近年来日本的商品中的定价已无1日圆单位,原本讨论1日圆太小没用处而要废除,可是由于在日本购物必须外加5%的消费税,因此保留了“1日圆铝币”。
< 1 日圆铝币>
发行年::昭和 30 年~
成色:铝 1000
直径:20.0 mm
重量:1.00g
参考价
昭和34/41年 100丹 单价:40元
昭和十四年 十钱 单价:12元
昭和四十年 银币 单价:15元
昭和 一钱等铝币 单价:12元
希望帮到你
❸ 旧社会日本花的钱是什么样子的
在中国占领区的话,
用的是军票,
这个也是掠夺财富的一种方法。
❹ 求懂得人帮忙看看这张日本古代纸币。
这是日本明治时期的纸币。年代久远。明治6年(即公元1873年)8月20日,日本政府发行了一套“大日本帝国通用纸币”(在日本称‘旧国立银行券’)。该套币共有五种面值,分别为20日圆、10日圆、5日圆、2日圆和1日圆。你这张纸币品相不太好了,不好估值,如果全品相价位在1-5万元。可以卖给钱币博物馆。
❺ 日本什么古钱币最值钱
其实那边的古钱币一般都是从这边流通过去的,比如说永乐通宝什么的,比较有地方特色的就是大判和小判,金币当然值钱
由于历史原因在中国专职收藏对日本钱币的收藏家不多,大家普遍不感冒......在日本也有很多收藏钱币在大家,由于历史原因中国有很多珍稀的钱币在他们手里.
在铜钱的众多分类中又一个奇特的钱币,那就是日本铜钱,同样是圆形方孔,同样是汉字你能分辨出哪些是日本钱吗?咱们就一起来认识认识吧。
日本拥有自己的文字,为什么要在自己的货币上使用汉字呢?
这不得不说说日本与中国历代的从属关系。
在历史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都是中国的附属小国,官方文字,正经制度都是照搬中国的,日本一切的官方文件一律用汉字书写,这个传统保留到了今天。这就是为什么日本钱币上的文字是汉字了。不得不说日本这个民族还是很爱学习的,但做了2000年中国的附属国,这份优越感是哪来的。闲话不多说了。说到日本钱,就不得不说一个重要的钱币,那就是永乐通宝。日本一支考古队曾经在埼玉县莲田市的一处战国遗址中,发现了超过26万枚古钱币。这些古钱币中,就有铸造于15世纪的明代“永乐通宝”。
日本铸造的永乐通宝
永乐通宝在日本的流行程度超乎想象,当时日本局势动荡,无法造出高质量的铜钱,所以干脆就直接用永乐通宝。日本一些领地上甚至出现了采用永高制,年供以永乐钱为主。永乐通宝铸工精湛,整齐划一,质量上乘,所以永乐通宝在日本比较多。
江户初期又制造了庆长通宝和元和通宝。1636年以后,制造了宽永通宝。 宽永通宝 铜一文钱是最普遍的,宽永通宝可以说是藏友手中最多的日本钱了。除铜一文钱以外,还有黄铜,精铁的四文钱,铁的一文钱。
天保通宝仁孝天皇天保6年(1835年),在江户浅草桥场村金座铸造。椭圆形,轮廓内孔与普通钱相同,币面天保通宝四字直书,背孔上有当百二字,孔下铸金工花押。有四文通用的文久天宝,也有十文通用的宝永通保。但在1835(天宝6年)制造了一百文通用的天保通宝。
江户时代的大判江户时代的大判:庆长大判。是后藤四郎兵卫用大判座制造的,才庆长大判到万延大判五种。在带着锤眼的表面,写上水墨字样“拾两后藤”和花押。因为大判是赠答和礼仪上用的,所以画着水墨画。所谓十两是重量有十两,也就是四十四匁左右,而不是价格,但是实际是只有七到八两左右。
庆长、元禄金币除了以上,还有一些皇朝銭,比如和同开珎。
和同开尔
长年大宝 仁明
长年大宝
饶益神宝 清和
饶益神宝
琉球通宝
此外还有日本大正、昭和、明治时期发行的机制币、银币,以及日伪时期在我国发行的货币。
要谨记一点,外国货币不属于我国货币体系,除了几个别品种外,在中国这些外币是根本不值钱的,如果你碰到了不认识的书上也没有的文字或年号,不要窃喜以为碰到了大珍,先搞清楚是不是外国的再说。
❻ 古代日本用什么做货币
日本自中国宋朝起,主要货币是铜钱(宋钱、永乐钱等,特别是战国时期,从中国大量输入永乐钱,造成明朝的钱荒),同时还使用银判和金判(即一定重量的银币和金币),不过金币使用量比较少
日本本土出产金银,但由于其本身价值太高,而百姓平时需使用小面值的货币,所以主要以铜钱流通为主,金银主要是用在高价值货物等的交易。
备注:日本本土金银的储量很大,这点从大航海时代2上就有表现
❼ 日本古代的铜钱长什么样子
日本古代的铜钱就长上面这张图上的样子。
❽ 日本以前用什么做货币
日本古代货币小常识[录自《日本史辞典》]
金座:江户时期金币铸造所。有后藤四郎家世袭的大判金座与后藤庄三郎家世袭的小判金座。后藤庄三郎得德川家康信任,始创江户金座。同时期在京都、佐渡亦设有金座。关原之战后不久,江户小判金座成为主要金币铸造所,受勘定奉行直接管辖。内设“御金改役”、“金座”(造币所)、“吹所”三个部门,包揽除大判外的所有金币的铸造、监查。1869年废止。其旧址即今东京日本银行总行所在地。
银座:江户时期银币铸造所。最初由德川家康于1601年(庆长六年)设于伏见(今京都郊外),至1608年迁至京都。1606年在骏府另设银座,于1612年迁至江户,在幕府的保护下享有银币生产特权,并向幕府缴纳“运上”金。由大黑常是家世袭历代长官。为进行海外贸易,又曾于平户设银座,1614年迁至长崎。1772年(安永元年)幕府禁止设立新钱座后,与金座同时开始铸造铜钱。1869年废止。其旧址作为地名沿用至今。
钱座:也叫铸钱座。江户时期掌管铜钱制造、发行的机构。但不同于金座、银座,而属于非常设机构。1636年(宽永十三年)幕府任命银座年寄秋田宗古在江户芝及近江坂本开设钱座,铸“宽永通宝”。1736年(元文元年)又在大坂、长崎增设钱座。其后由于混杂和非法行为,幕府于安永年间(1772—1780年)陆续废止除金座后藤庄三郎所辖之外的一切钱庄。1835年(天保六年)铸造“天保通宝”。各钱座均受金座、银座师傅统辖,而不任命专门官吏。
三货制度:江户时代实行的金、银、铜(钱)三种通货的货币制度。金货系定量货币,用四进位制(一两=四分=十六铢)。主要有小判(一两)和一分判;也有大判(十两),但主要作赠答礼品,不作一般货币流通。元禄以后又出现二铢判、二分判、五两判等。银货系秤量货币,用匁、分两单位,十进位制(一匁=十分)。流通的主要有丁银、豆板银,其分量没有一定,使用时需过秤。钱货按贯、文计算,千文称作一贯文,文以下有分厘,也使用中国钱货。三货的大致换算率是:金一两=银五十匁(后六十匁)=钱四贯文。实际上行情时有变动。
大判:亦称“板金”“判金”。流通于安土桃山至江户时期的一种金币。早期有长方、圆等形状,至丰臣秀吉时制造“天正大判”,定型为椭圆形。江户时期,由幕府的后藤四郎兵卫及其子孙开设的大判座于庆长、元禄、享保、天保、万延年间铸造五种大判。享保大判与天保大判的重量为44匁一分(1匁=3.759克),相当于十两砂金,故两面漆有墨色“拾两”字样。但含金量并不一定是小判的十倍。大判不作为流通货币使用,而是多用于将军赏赐、大名进献或武士上流社会之间的赠答。
小判:江户时代通用金币之一种。薄圆形。为标准金币,一枚为一两。战国时期虽有铸造并未流通。1595年(文禄四年)德川家康征得丰臣秀吉的许可,延清京都的后藤光次(山崎庄三郎)于江户、骏河始铸,称为“武藏判”、“骏河判”,重量为4.7匁(1匁=3.759克)。关原之战之翌年(1601年),德川氏以庆长金银确立新货币制度,于江户及京都、骏河等地的金座大量铸造“庆长小判”和“一分判”(小判的四分之一),作为全国通用货币。元禄年间(1688—1703年)改铸后品质恶化,正德年间(1711—1715年)又恢复到庆长水平。元文(1736—1740年)以后,财政困窘,铸造量减少、成色降低,重量也减轻。
庆长金银:江户时代最初发行的金银货币的总称。金币有大判、小判、一分判,银币有丁银、豆板银。关原之战后德川氏为废止以往通货,统一全国币制,于1601年(庆长六年)发行庆长金银。作为计数货币,在货币发展史上有划时代意义。金币铸造于京都、江户、大坂,其中大判重44.055匁(1匁=3.759克),品位为金67.2、银29.4,小判重4.73匁,品位为85.69,一分判为小判的四分之一。银币多在伏见银座铸造,其品位为银8、铜2,成色、质量均比后世的优良。1609年公定比价为金一匁等于银五十匁,钱四贯。1695年(元禄八年)货币改铸后,虽停止使用,仍在暗中流通。1714年(正德四年)再次公开通用。1736年(元文元年)改铸后禁用。
宽永通宝:亦称宽永钱。江户时代由宽永至幕末铸造的铜、铁、黄铜货币的总称。因始铸于宽永年间(1624年—1643年),故称。1608年(庆长十三年)幕府下令禁止使用明钱“永乐通宝”。1636年(宽永十三年)在江户正式始铸新铜钱。面值分为一文钱和四文钱,由全国各地的钱座铸造。每四文换永乐通宝一文。在钱币铸造量中占第一位。背面刻有文、佐、仙、足、元等字,表示铸造地。1871年施行新货币制度,每四贯兑换新币一日元。
明和五匁银:江户时代的银币之一,最初的定量计数货币。1765—1772年(明和二年至安永元年)铸造流通。其重量为五匁(一匁=3.759克),成色为46%。铸造量为1806贯。幕府设“银市”管制,规定12枚换金一两。作为固定货币与当时流通的丁银、豆板银等称量货币并用。由于成色低,在社会难以流通,商人们也反对固定银价。1772年(安永元年)改铸南镣二铢银,遂停止使用。
南镣二铢银:江户时代的银币。有两种:1.安永二铢银,亦称“古二铢银”、“大南镣”。1772—1824年(安永元年至文政七年)铸造通用。每枚重2.68匁(一匁=3.759克),成色97.81。规定八枚兑换金一两,带有“常是”戳印。2.文政二铢银,亦称“文政南镣”、“小南镣”。1824—1830年(文政七年至天保元年)铸造使用。重量减为每枚2.01匁,成色97.96。也带有“常是”戳印。幕府通过改铸货币,减轻重量,从中获利。
天保通宝:亦称“天保钱”、“当百”。1835年(天保六年)以后江户幕府铸造的铜钱。宽政改革后,幕府仍未改变财政困难、金融混乱的局面,遂铸造发行“天保金银”和“天保通宝”以挽救危机。通宝重5.5两(一两=3.759克),每枚价值百钱;成分为铜78、锡10、铅12。初仅流通于江户,1859年(安政六年)将33.8万贯文运往大坂后普及全国。万延年间(1860—1861年)大量铸造。初铸时40枚兑金一两,明治后规定新币一日元兑125枚。至1870年铸造量达48400余万枚。1891年停止使用。
货币改铸:改变货币的成色、形状、数量,铸造新币。江户时代从庆长至万延年间(1596—1860年)达11次之多。江户初期全国流通货币为庆长金银,后因金银产量下降,致使通货不足,遂策划增加货币数量,调整物价;并企图通过降低货币质量来挽救幕府财政困难。元禄八年(1695年)首次改铸,小判成色由原来的85.7%降到56.4%;丁银成色由80%降到64%。造成金价跌落,币制混乱。宝永年间(1704—1710年)虽恢复乾字金成色,但重量减半;四宝银成色降到20%。正德、享保期间(1711—1735)的改铸,企图恢复庆长古制,但以不彻底而告终。元文年间(1736—1740年)再铸劣币,并以滥铸铜钱补充。明和至安永年间(1764—1780年)铸南镣二铢银,提高成色,稳定了货币。后有文政二分金等八种金币和安政二铢银等均不及前。开国后因金币外流,遂于万延元年(1860年)又改铸万延小判,成色减半,重量不抵以前的三分之一,幕府财政危机加剧,统治动摇。
手形:期票、汇票的总称。信用货币的一种。始于古文书有按捺手印以加强凭证作用的习惯。镰仓末,转用于商业贸易的结算,称“为替”、“割符”。江户时期始称手形。近世天王寺屋五兵卫首创以票据为支付手段的手形贸易。以两替屋为中心,在大坂市、郊及江户为首的远隔地贸易中广泛使用。大坂流通的手形,有由两替屋发行的“存款证券”和由存款者向两替屋发出的类似支票的“发出票据”。从其在贸易中的作用看,“发出票据”又分用于一般商人之间进行贸易收支的“大手形”、两替屋之间交易的“约束手形”,及类似约束手形而延期支付的“延手形”。1868年(庆应四年)明治政府为了统一币制,设立“为替公社”与“国立银行”,禁止银手形的流通,但旧时发行票据的方式仍有流行。1906年(明治三十九年)制定《纸币类似证券取缔法》,手形的发行遂被禁止。
为替:亦称“割符”、“替钱”、“替米”。异地交易或借贷不用现金而使用汇票的方法。始于镰仓时代的年贡米收购。交付人将“替钱”交给“为替人”(经纪人),“为替人”再将此钱定期转付领取人,并将这一过程记入“割符”。经营此种业务者被称为“替钱屋”、“割符屋”、“两替众”。室町时代亦采用此法。至江户时代更加完备。以“两替商”(货币兑换商)为中心进行兑换贸易。江户、大坂两地甚为盛行,后普及全国。如大坂的“十人两替”“同业公会”。明治后,成立了以三井等特权商人为中心的“为替公社”。
丁银:江户时代的银币之一。同豆板银共同作为称量货币使用。形状细长椭圆而不规整。重量由30匁(1匁=3.759克)至40匁不定。除宝永年间(1704—1710年)的二宝银等四种外,均由幕府指定的大黑常是的银座铸造。一般铸有“常是”、“宝”、“大黑像”等戳印,并以纸包封印表示重量。种类繁多,其中以庆长、享保银为最良。 豆板银:亦称“小粒”、“小玉”、“小玉银”。不规则圆形,故名。江户时代的银币之一。丁银的辅助银币。表面铸有“常是”的戳印,重量为五匁(1匁=3.759克)左右,大小不等。使用时包装一定数量,补充丁银不足。成色、流通期同丁银,同属称量货币。
后藤光次:(1571—1625年)江户幕府金座的创设者。本姓山崎氏,通称庄三郎。从后藤德乘学习雕金、铸货。为德川家康所用,从事金银货币的铸造,制作小判、一分判,管理江户的金座、银座,奠定金银货币制度的基础。其后,代代世袭金座统制者地位。延至1810年(文化七年)第十一代庄三郎被处刑止。
❾ 日本硬币何时发行的有几种
日本的硬币有孔,这是他们沿袭了古代日本货币样子的结果。古代日本货币和古代中国货币十分相似,也就是常说的铜钱,中间有小孔,多的时候,可以用线穿起来。也不是所有日本货币都有孔,只有五块和五十块的硬币是这样的。最常见的五块钱的日本货币,它比五十块硬币更像古代的日本货币,呈金黄色。不同的是古钱币外圆内方,日本硬币里外都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