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野口英世在哪里
㈠ 野口英世是干什么的
誉为“国宝”的日本细菌学家野口英世(Noguchi Hideyo)( 1876~1928) ,不顾高龄,亲身到非洲考察“黄热病”,不幸感染此病身亡。
野口英世先生出生在磐梯山麓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童年时,因不慎跌入地炉,使左手烧伤致残。后来,在全校师生的资助下接受了手术治疗而深受感动,从此立志学医。1900年,野口先生单身赴美深造,在此期间,他整理了一份关于蛇毒的研究报告而惊动了美国医学界,以后他的研究血清学、小儿麻痹、狂矿病,防治梅毒等方面都取得显着的成绩,在美国菲勒医学研究所等地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而驰名世界。
野口英世先生在非洲研究黄热病时,由于传染上病毒,于1928年5 月21日去世。同年6月15日,其遗体运回美国纽约市北郊的一处墓地埋葬。野口英世先生的碑文上写着:“他毕生致力于科学,他为人类而生,为人类而死”。野口英世先生在日本受到了极高的尊重,许多日本人,特别是青少年,纷纷从日本各地赶来参观英世先生纪念馆,将其作为学习的楷模。
㈡ 野口英世的主要成就
野口英世是最先从据信因患梅毒而出现麻痹症状的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分离出梅毒病原体的科学家。完善了瓦色曼氏反应的技术和理论;改进了检验梅毒的瓦色曼式皮肤试验。还培养出奥罗亚热的病原体;另设计出培养过去从未在试管中生长的微生物的方法,成功地培养了梅毒螺旋体;还研究过脊髓灰质炎、沙眼以及黄热病疫苗和抗血清。
野口英世不顾高龄,亲身到非洲考察“黄热病”,不幸感染此病,于1928年5 月21日去世。同年6月15日,其遗体运回美国纽约市北郊的一处墓地埋葬。野口英世先生的碑文上写着:“他毕生致力于科学,他为人类而生,为人类而死”。野口英世先生在日本受到了极高的尊重,许多日本人,特别是青少年,纷纷从日本各地赶来参观英世先生纪念馆,将其作为学习的楷模。
㈢ 野口英世的介绍
野口英世(Noguchi Hideyo,1876-1928),博士,被誉为“国宝”的日本细菌学家、生物学家。主要作品有《蛇毒》《梅毒的实验诊断》等。
㈣ 关于野口英世的事或感想
野口英世先生出生在磐梯山麓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童年时,因不慎跌入地炉,使左手烧伤致残。后来,在全校师生的资助下接受了手术治疗而深受感动,从此立志学医。1900年,野口先生单身赴美深造,在此期间,他整理了一份关于蛇毒的研究报告而惊动了美国医学界,以后他的研究血清学、小儿麻痹、狂矿病,防治梅毒等方面都取得显着的成绩,在美国菲勒医学研究所等地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而驰名世界。
野口英世先生在非洲研究黄热病时,由于传染上病毒,于1928年5 月21日去世。同年6月15日,其遗体运回美国纽约市北郊的一处墓地埋葬。野口英世先生的碑文上写着:“他毕生致力于科学,他为人类而生,为人类而死”。野口英世先生在日本受到了极高的尊重,许多日本人,特别是青少年,纷纷从日本各地赶来参观英世先生纪念馆,将其作为学习的楷模。
㈤ 野口英世为什么葬在了美国而不是葬在日本本土
大概他住在美国很多年,所以在美国修了墓地吧。当时,搬运他的遗体到日本是不容易的。还有,他的妻子是美国人。
㈥ [日语] 野口英世は、世界中を
野口英世辗转于世界对各种疾病的成因及治疗对策进行着研究。
下面付上他的简介,供参考
野口 英世(1876年11月9日—1928年5月21日),是一位日本出生的世界着名医学家,家乡在福岛县耶麻郡猪苗代町。他对细菌学有深入的研究,并为了研究黄热病而前往西非的加纳生活,最后更身染黄热病而离世,享年51岁。为纪念他对世人的贡献,日本的1000日圆纸币印有他的肖像。
㈦ 谁能提供野口英世的详细资料
野口英世,在近代日本的医学界,是最轰动、最使人震憾的风云人物,这完全是他极不平凡的一生与成就所致。日本人不仅把他当做日本医界的英雄,甚至把他视为神化人物,给予他偶像般的崇拜。
--贫困的童年挛曲的手--
野口清作后来改名为野口英世于一八七六年生于大雪纷飞磐梯山下翁岛村中,一个风景幽美的猪苗代湖,这个湖陪伴他度过无数个自我探索的日子。由于家道中落,父亲又不事生产,幼年时,支撑野口家庭生活的是母亲--志贺。野口三岁那年,母亲把他放在取暖炉旁,到家里附近的田园工作,野口不幸掉在炉中。由于没有适当的治疗,他的左手由手腕之前渐渐的萎缩变形。在普通小学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后,因为家里相当贫穷,无力再读高等小学。由于恩师小林荣先生的帮助,使他解决了升学的困难;另外一个困难,是那只残废的左手。小学四年级时,作文老师给他们自己命题写作,野口在作文里,把长久以来之中的痛苦彻彻底底的描写出来,使他对“贫穷、残废”的不满,有了发泄的机会。野口原来不喜欢对人谈起家境和父亲,尤其是残废的手,更是尽量隐瞒。但是愈是想把心事隐藏在心中,心理负担就愈重,随着年纪增大,他要隐藏缺点的心意就愈强,有时连别人的有色眼光,他都会冲动的想跳上前去打人。不过这种粗蛮的行动,并不能使他的心情开朗,反而使他更加苦闷。
--自我突破的转捩点--
野口没有想到,这一篇作文受到别人的关注,他只是照着事实和自己的感受,坦白的表现出来,为的是使自己的心情能够比较开朗而已,但他努力要超越痛苦的精神,感动了四周围的人,因此大家筹设基金会来帮助他,并不只是怜悯他贫穷和残废而已。野口终于出发到津若松去找留洋回来的渡部医师。手术进行非常顺利,他的左手终于和正常的手一样,可以提或抓东西,渡部医师的确医术高明,他的喜悦更是无法形容,他从渡部医师那儿得到的,不仅是手术成功的喜悦,也进而使他决定了此后要走的路。由于高昂的手术费,使得基金会所凑出来的钱仍然不够,于是野口请求高等小学毕业后到渡部医师的医院当药剂见习生,以偿还不足的医药费。尔后在那里工作三年期间,他以拿破仑一天晚上只睡三个钟头来当座右铭,于是“拿破仑第二”就成了野口的绰号。他不断的学习英、法、德和西班牙语,直到能讲、能写,并奠立了良好的医学知识,他的语言能力也同时成了他打开前途的钥匙。这期间,野口认识了血协先生,血协先生是渡部医师的旧友,血协先生对他相当欣赏,并看出他将来必定会不同凡响,于是邀他到东京开展更开阔的生命旅程。一八九六年九月,野口带着小林老师送他的半个月薪水——十块钱及渡部医师馈赠的十块钱,离开了故乡,展开他生命旅程中的另一乐章。
--动荡的狂飙时期--
大城市就像一个万花筒,野口迷失在这繁华的花花世界里,浪荡了一阵子,把钱都花光了,接下来以借贷过日。在那年十月,他却通过在东京所举办的“医师开业执照考试”的前期测试,显示了不平凡的天赋及优异的医学知识。接下来他却常向血协先生借钱,也陆续向乡里的老师、朋友们借钱,他在信中常自我宣传,并且不忘暗示朋友,帮助有前途、有希望的人是应该的,血协先生在野口恳求下,答应他进入“济生学堂”准备医师开业执照考试的后期测试,以取得开业执照的合格证书。在短短六个月中,他又通过了后期的测试而取得合格证书。由于没有足够的钱开业,更没有临床经验也没有机会应聘到大医院。最后在血协先生的介绍下,到“顺天堂医学研究会杂志”担任编辑。在十个月中他以英、德、法语写成医学文献及数十篇的临床实验报告,可说成就不凡。但是这些成就并没有改善他的生活,地位也没有相对提高。最后野口转到“北里传染病研究所”,虽然每天认真做实验,却没有什么新发现,他开始懒散下来,做每一件事都提不起劲来,他深深地厌恶起“清作”这个名字,决定改名为“英世”,希望能因此而开展新的生命旅程。野口接着在横滨检疫所服务,他从入境者之中首次发现了黑死病的病患,促使日本医学界在研究黑死病方面有了长足进步。野口也曾到过中国牛庄从事黑死病的防治,在牛庄时他发挥了语言能力,周旋于英、法、德国人之间,他一心一意向往着美国,甚至整日酗酒。最后血协先生为了帮助他,生平第一次借高利贷来帮助他,这种果断是其他人所做不到的。野口就这样离开了日本。这是一九○○年十二月的事,这时他并没有美国大学的入学许可证,也没有推荐信函,却满怀信心。
--远离日本--
在美国的这段时间,在西蒙博士身边帮忙,服务于宾州大学的病理学教室,每个月由西蒙博士私下给予八元,在美国的生活就是这样开始的。野口选择从实验诊断学着手,开展了血清学的研究领域,最后发表了毒蛇实验的成绩,终于成为当世的大医学家。由于杰出表现被民间学术振兴财团法人所承认,并提供奖学金,使得他想留学欧洲的梦终于能够实现。经过老师们一翻讨论后,决定留学丹麦哥本哈根国立血清研究所,而不是当时医学重镇德国。经过三年,野口英世回到美国洛克斐勒医学研究所负责血清学的部门。这时的野口想,从今以后,我愿将一生奉献给这个研究,为它鞠躬尽瘁。在研究的过程中,使他能一跃成为世界名人,并流传到后世的,是梅毒病原体的研究工作,使人类免于性病的危害。后来野口应邀到欧洲旅行演讲,从梅毒病原体的纯培养开始,到有关螺旋体菌类的研究,以及对梅毒血清诊断的新方法,都有更深涉猎。此行也得到多了许多权威学者的十足肯定与印证,欧洲之行收获颇丰。野口在美国十五年后,曾因目睹猪苗代湖和老母旧照片,按捺不住思念之情而回国。短暂的回国好像是凯旋的将军,到处受欢迎,他的成就为日本在国际医学界立下了不朽的地位。
--非洲青山与死亡海岸--
在国内停留三个月后,野口又回到美国,这时的野口开始反省,如果还循着以往的方法,就会像厚壁挡住他的去路一样,永远也没有办法突破,宛如爱因斯坦在相对论后,费了三十年的时间终究没有完成统一场论,这种千山我独行,无人相送的滋味,实在非一般人所能忍受。然而人类之所以会更进步,也就是因为敢于向那难以超越的巅峰挑战。
最后他选择了可怕的对手-滤过性病原体,并且面对黄热病的挑战。其艰辛又更甚于面对梅毒病原体有过千百倍,后来他开始担心起自己的研究方向,觉得自己发现的细身螺旋体,愈看愈不应该是黄热病的病原体,此时他已无法望尽眼前的高山了,他对自己的信心开始动摇。然而不管心理怎么想,他毕竟在一九二七年九月二十二日离开了纽约港,向着遥远的西非黄金海岸起程,为了是再进一步探究黄热病,而这一次竟成了一去不回的远征之旅,因为他也感染了黄热病。野口死时留下了一句名言-“对我而言,我不懂!”,波澜万丈的一生徐徐的落幕,时间是一九二八年五月的一个中午。
㈧ 夏目漱石的简介
夏目漱石(なつめそうせき,NatsumeSouseki) 姓名:夏目漱石 生卒:1867年-1916年 描述:日本作家 籍贯:日本 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他对东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诣,既是英文学者,又精擅俳句、汉诗和书法。写作小说时他擅长运用对句、迭句、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他对个人心理的精确细微的描写开了后世私小说的风气之先。他的门下出了不少文人,芥川龙之介也曾受他提携。 生平经历 本名夏目金之助,生于1867年(庆历三年)2月9日,东京人。夏目家在江户地方有庞大势力,金之助身为家中幺子(排行第八),由于在他出生前家境已逐渐没落,双亲并不希望这位幺儿的降生,所以出生后一度被寄养在别人家,两岁时便被过继为严原家的养子,此后因养父母情感不睦以及养父的工作影响而经常迁居。十岁时才总算回到亲生父母身边,然而这样的幸福日子极其短暂,父兄一向与他不睦,并对他浓厚的文学志向不以为然;其母在他十五岁时便因病去世,金之助十九岁时就已离家开始其外宿生涯。这些遭遇相信对于金之助的心境及日后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从几部带着浓厚自传色彩的小说如《少爷》、《三四郎》、《之后》、《道草》等等都可见其端倪。故事里的主人翁多半有着良好的家世,却不受父兄所重视,也因此他们往往是孤独地,很早就意识到要自力更生,但内心里则无不渴求亲情的温暖。有人说文学是“苦闷的象征”。作家因自身的遭遇或基于悲天悯人的情怀而意识到真实世界的不完满,呕心沥血发而为文,才有感人的作品问世,但这份感动人心的力量往往来自于苦痛与不幸。重新回顾夏目漱石的生平,便知此言不虚。1874年,七岁,入浅草寿町的户田学校。夏目自幼喜欢汉学,14岁开始学习中国古籍,少年时曾立志以汉文出世。 1888年考入东京第一高等中学。与同学--后来的俳句运动倡导者正冈子规结为挚友,22岁那年,便以汉文来评论正冈子规的《七草集》诗文集,并以汉诗体作游记《木屑集》。就在这年,首次使用“漱石”为笔名。这个颇具汉学意涵的名字据说其典故取自于中国的《晋书》孙楚传,相传孙楚年轻时想体验隐居生活,便对朋友王济说要去“漱石枕流”,王济对曰:“流不能枕,石不能漱。”孙楚于是辩称:“枕流是为了洗涤耳朵;漱石是为了砥砺齿牙。”这个故事显现了孙楚的不服输。金之助以“漱石”为笔名正符合他坚强的意志,但也有另一说法是金之助和孙楚均被视为怪人,故以“漱石”的典故以自喻。从此明确了“以文立身”的人生宗旨。同时他察觉到学习英语成必然的趋势,唯有精通英语才得以跟上时代潮流、强化国家,跻身为社会菁英份子。 1890年,23岁夏目漱石的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大学英文科就读,成绩斐然,并不时发表学术论文,因此1893年大学一毕业,他就在校长的推荐下顺利进入东京高等师范任教,同时积极参与正冈子规的俳句革新运动。两年后他辞职到爱媛县松山中学任教,次年转入熊本第五高等学校。此后便一直担任教职到33岁(1900)1900年,夏目漱石奉教育部之命前往英国留学两年。夏目漱石不以在英文的优异表现自满,相较于明治维新之后时人竞以西学为尚的举动,夏目漱石却以他原有的汉学及日文基础,积极创作,发表了不少诗歌、俳句。苦读的生涯自然也影响身心健康。27岁罹患肺结核,为了养病,赴鎌仓圆觉寺参禅,参禅的生活丰富了日后创作的题材,但他的病情并未十分好转,再加上神经衰弱,厌世的心情由是萌发。
㈨ 野口英世与731有什么关系
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