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日本资讯 » 日本古代科举有哪些

日本古代科举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2-06-28 16:26:09

㈠ 古代科举考试的制度是怎样的

统治阶层改革旧有制度,更为了富国强兵,破格任用一些地位低下而才干出众的人。战国时期出现“军功爵制度”,又兴起“养士”之风,招揽有才干、善言辞的人才,不论出身,为国君、诸侯服务。到秦代则以“辟田”和军功为选官依据。但这些都不是完备的选官制度。
到了汉代,为了适应国家统治的需要,建立了一整套选拔官吏的制度,名为“察举制”。察举是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也叫“选举”。汉高祖刘邦首下求贤诏,要求郡国推荐具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开“察举制”先河。惠帝、吕后(二人执政时间为公元前194年—前180年)诏举“孝弟力田”,察举开始有了科目。
汉代察举制度,严格地说是从文帝(公元前179年—前157年在位)开始,他下诏要求“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并且定下了“对策”(考试)和等第。武帝时“察举制”达到完备,各种规定相继推出。其后,各种科目不断充实,特别是有了统一的选才标准和考试办法。
考试是汉代察举制度的重要环节。被举者经考试后,由政府量才录用,这样既保证了选才标准能贯彻实行,选出真正的人才,还能保证竞争的相对公平,令下层人士有进入国家管理层的可能。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讲到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时写道:“……遂破以军功封侯拜相之成例,而变相之贵族擅权制,终以告歇。……自此以往,入仕得官,遂有一公开客观之标准。‘王室’与政府逐步分离,‘民众’与‘政府’则逐步接近。政权逐步解放。”这种制度最有可能的是察举制。
随着考试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到隋唐以后更发展成“科举制度”,这一制度实行了1300年之久,成为中国重要的选官制度。
(2010·十堰)我国由隋代开创直至清末才被废除的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是科举制。
(2016·随州)我国古代正式设置进士科选拔人才的朝代是隋朝。
(2012·黄石)科举制是我国隋朝时期选拔官员的新制度,在我围延续了一千多年。新罗、日本都曾受到科举制度的影响。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2013·江汉)“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这首《及第谣》中体现的制度正式诞生是在隋炀帝时。
(2016·江汉)孙中山曾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他所说的这种考试制度在我国正式诞生于隋炀帝时期。
(2018·宜昌)江南贡院中的中国科举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一座以反映中国科举考试制度为内容的专业性博物馆,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心、中国科举文化中心和中国科举文物收藏中心。科举制创制于隋朝。
(2019·孝感)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是指科举制。
(2010·黄冈)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至此,历经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科举制逐渐完善于唐朝。

㈡ 日本古代有科举制度吗

日本是最早仿行中国科举的国家,
在奈良时代至平安时代实行,实行科举制时间较中国、朝鲜、越南为短。
正式的科举制废除后,日本在江户时代后期又出现类似科举制的"学问吟味"制度,被一些学者视为"江户版的科举制度"。

㈢ 古代日本到底有没有学中国的科举制度

应该是有的。646年日本孝德天皇的大化改新,就是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而进行的改革,其中的“以才选官”应该就是效法科举制度的内容。

㈣ 古代科举考试考什么内容

科举制度是中国及受中国影响的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科举从开创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1],前后经历一千二百余年。科举制度的主要考试都是定期的举行的。唐朝科举与宋初科举每年举行一次,宋太宗时期改为每一年或二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改为每三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2][3][4]

科举考试通常分为地方上的乡试、中央的省试与殿试。乡试第一名为“解元”,中央省试为“省元”,殿试第一名为“状元”[2]。

唐朝科举考试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明算(数学)等多种科目,考试内容有时务策、帖经、杂文等。宋朝科举考试有进士、明经科目,考试内容有帖经、墨义和诗赋,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明清科举改为考八股文。[2]

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特别是唐宋时期,科举制度之初,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5]

在科举制度发展成熟之初的唐宋时期,其积极性还占主导地位。但在宋代以后,随着封建专制的非人道发展,科举的消极性越来越大。宋代以后,士大夫知识阶层的文化创造能力每况愈下,人才一代不如一代。

㈤ 古代科举功名顺序

古代科举功名顺序是:童生、生员、秀才、亚元、解元、贡士、会元、进士、传胪、探花、榜眼、状元。古代科举考试的顺序是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及受中国影响的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乡试第一名为“解元”,中央省试为“省元”,殿试第一名为“状元”。
科举制度是古代选拔官员的制度之一,它由隋文帝创建,完善于唐朝。科举制度一直颇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从隋朝开始一直到清朝,科举制度大约走过了一千三百年的历程,而历次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士子,也成为了历朝历代举足轻重的官吏。
只有通过了殿试,士子们才算是真正走上了仕宦大道。进士及第者毕竟还不能直接做官,一般来说,殿试的状元、榜眼和探花都会先到翰林院而供职,直到掌握了具体的做官程序,才会被皇帝指明任用。

㈥ 日本在封建社会时没有科举制度

日本的科举考试
日本科举的基础是《养老律》,该令的主要倡导者大倭忌寸小东人曾于716年入唐,深受开元崇尚文风影响。《养老律》以唐《永徽令》《开元前令》为蓝本,确立了日本科举的基本内容与形式。据《养老律》载:日本贡举科目与唐制基本相同,包含秀才、明经、进士、明法等四科和医、针等专门技术科目,考试内容也与中国唐代科举大同小异。比较而言,唐朝科举较具平民色彩,日本科举则带有浓厚的贵族化气息。尽管科举在日本只实行了约300年,但科举制对日本的影响仍十分深刻,这在日本的文学诗歌中均有表现,日本人所写科举及第和落第的诗歌,与唐代同类诗歌如出一辙。纪齐名编辑的《扶桑集》收有菅原淳茂的《对策及第后伊州藏刺史以新诗见贺,不胜恩赏,兼述鄙怀》一诗,描写了久困科场后金榜题名的喜悦心情:“穷途泣血纪兼秋,今日欢娱说尽不?仙桂一枝攀月里,儒风四叶压人头。”这与唐代孟郊的进士及第诗异曲同工。而三善善宗《落第后简吏部藤郎中》的“被病无才频落第,明时独自滞殷忧”一联,则抒发了应试落第者的痛苦。此外,清代陆心源编《唐文续拾》所收菅原道真《请秀才课试新立法例状策问征事可立限例事》等文,均从不同侧面生动地描绘了日本实行科举制度的真实情景。

㈦ 向中国学习 !! 日本古代的 科举制度

与唐朝相似的“贡举”制度根据701年颁布的《大宝律令》和757年实施的《养老律令》可知,奈良时代为了培养官吏,在中央设立了由大学寮管辖的大学,并在地方各国设立了由国司管理的国学。依令,大学的定员为400人,其学生的入学资格为五位以上官僚的子孙及长期在朝廷从事文字记录工作的大陆移民“东西史部”的后代。一般来说,下级官僚(六位以下八位以上)子弟希望入学者,也可以入学。地方国学的学生定员则根据国之大小,大国有学生50人,上国40人,中国30人,小国20人,皆为郡司子弟。学生的年龄在13岁至16岁,每年都要进行严格的考试,在学时间最长9年,成绩优秀者即可参加国家的任官考试。由于当时从国学推荐而来的称“贡人”,从大学推荐而来的称“举人”,所以,这种国家考试被称作“贡举”,与唐朝无异。
“贡举”的任务是选拔官吏,事关重大,故律令国家通过法律做出一系列具体规定。贡举考试由掌管官吏考察、任命的式部省(相当于唐朝的吏部)直接主持,每年一度的考试在十月、十一月间进行。 来自国学的贡人不仅要通过国学的考试,还要经地方长官的推荐。考试的程序是“凡试贡举人,皆卯时付策,当日对策,式部监试,不迄者,不考。毕对本司长官,定等第唱示”。
贡举考试的科目及评定标准与唐朝基本相同,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等科。秀才“试方略策二条”(少于唐朝的方略策五道),“文理俱高者为上上,文高理平,理高文平为上中,文理俱平为上下,文理粗通为上中。文劣理滞皆为不第”。明经科考试“试《周礼》、《左传》、《礼记》、《毛诗》各四条,余经各三条,《孝经》、《论语》共三条”,在总计为十条的考试中,通十为上上,通八以上为上中,通七为上下,通六为中上。进士科考试“试时务策二条”(少于唐朝的时务策五道)和帖读(即暗诵,从《文选上秩》中选七帖,《尔雅》中选三帖)。帖策全通者为甲,两策通及帖读答对六帖者为乙,以外皆为不第。明法科考试与唐朝完全相同,内容为“试律令十条”,全通为甲,通八以上为乙,通七以下为不第。
按照“选叙令”的规定,要在考试合格者中选拔人才任官。选拔的原则是“凡秀才取博学高才者,明经取学通二经以上者,进士取明娴时务,并读《文选》、《尔雅》者,明法取通达律令者。皆须方正清循,名行相副”。当时,朝廷官吏任官的顺序是先叙位,后任官,考试及第者叙位依次为秀才最高,即上上合格叙正八位上,上中合格正八位下;明经科、进士科、明法科依次递减,明经科上上第正八位下,上中从八位上;进士甲第从八位下,乙第及明法甲第大初位上,乙第大初位下。
考察律令时代贡举与官吏选拔的过程,虽然有的实施细节与隋唐稍有不同,后来也曾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基本原则、实施程序与唐朝大体相同。这些足以说明律令时代的日本在隋唐制度的影响下,确实实施过通过考试录用官吏的制度,故简单地说日本没有实施过科举是不符合实际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日本并没有出现科举的繁荣,科举选官制度也没有在日本长期延续。据延历二十一年 (802年)太政官奏文所见,从701年“大宝律令”公布,确立贡举制度后的100年间,比较受重视的秀才、明经二科的及第者只有数十人而已。另据《类聚符宣抄》记载,从庆云年间(704至707年)到承平年间(931至938年)这230多年中,经过方略试考试考取秀才者仅有65人。 1177年,大火烧毁了大学寮,这个为国家培养官僚、作为科举预备学校的专门机构自此不复存在,科举遂退出日本历史舞台。

㈧ 为什么日本古代没有科举考试

日本在8、9世纪时仿照唐朝的制度举办贡举,分为秀才、明经、进士、明法等四科和医、针等二科,其中以秀才科为盛。由于贵族干政、学官世袭,到10世纪以后,基本上为贵族所把持,并且也不是依据才学高下,而是以资历名望,致使科举日渐流于形式化。
11世纪以后,虽然在形式上还继续实行式部省试,但考生皆由权贵推荐,应考者几乎是无条件及第,科举制至此已完全异化。江户时代贡举已经绝迹。

㈨ 古代科举考试的顺序是什么

古代科举考试的顺序是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及受中国影响的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乡试第一名为“解元”,中央省试为“省元”,殿试第一名为“状元”。唐朝科举考试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明算(数学)等多种科目,考试内容有时务策、帖经、杂文等。宋朝科举考试有进士、明经科目,考试内容有帖经、墨义和诗赋,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明清科举改为考八股文。

㈩ 古代日本可以八股取士吗

八股取士,是科举发展到极端的一个现象
科举,要有个先决条件——文教事业发达,也就是受教育的人足够多,才能用考试的方式来筛选人才。
古代,不用说日本人,整个欧洲,识字的人也都是稀罕的。没几个认字的,怎么实行科举?
除了中国,只有朝鲜、越南,因为与中国接壤,一方面有很多中国移民,另一方受中国影响较大,实行过科举。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179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514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507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095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149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802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722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309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777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