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感谢甲午
‘壹’ 听说日本有一个陵墓把甲午海战的一个没有爆的导弹当作感谢上天还做了雕塑是不是真的有没有详细一点的
日本的靖国神社前有两根石柱,分别为国荣柱和国耻柱。上面雕刻着自日本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国的荣誉和耻辱。而甲午海战,就被刻印在国荣柱上,称之为征服亚洲的第一次胜利。而在日本的于冈山县冈山市北区吉备津福田海本部神社里,镇远号的船锚还在那里沉睡。还被日本人当做战利品向外展示。
‘贰’ 日本为什么会赢得甲午战争
更高的兵员素质、更高的斗志,甚至更高性能的下濑火药都是赢得战争的因素
但是,最关键的原因是国力的较量……当时清朝的国力已经比不上日本了,战败也就在所难免了。
‘叁’ 关东大地震美国救灾全球第一,日本为何最感谢中国
关东大地震后无家可归的人
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区发生了特大地震,死者达14.3万。出于人道主义,世界主要国家包括中国都对日本进行了援助,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强国,给日本大量捐款,数额世界第一;而中国作为弱国,仅仅是象征性的援助。中美不同程度的付出却遭到日本反差对待:日本大肆讴歌真正反日的中国,却冷淡对待真心援日的美国。
这种迷惑行为原因何在?
‘肆’ 当初日本为什么会赢得甲午战争
1、当时英国和西方,为了遏制东方两大国家,当时还是清朝的中国,以及还是沙俄帝国的俄罗斯,扶植起了日本这个傀儡。所以自然得帮助日本强大起来,日本那时候就是一条dog而已
2、甲午战争前,英国曾经借给日本一笔巨款,这笔钱比后来清朝赔偿给日本的战败赔款多得多。目的不用多说吧?其实那时候,中国根本不是在跟日本打,而是在跟英国打。
3、当时清朝的水师,请的军师,还是英国人。英国人会帮助清朝打赢日本?那当然不可能,所以清朝那时候是注定会战败的。
日本压根就不是凭自己的真实能力打败清朝,北洋水师当时就算再差,也比那时候一开始很穷的日本强得多,力量级别不是一个层次的。就好比一个成年人,和一个婴儿,成年人就算发挥不出百分百的实力,只能发挥出一半,也照样可以吊打婴儿。
日本能赢,全靠西方打得代理人战争
‘伍’ 当年甲午战争爆发前,为何日本上下敢于积极捐款
日本举全国之力,明治天皇带头捐款进行海军军备,购入先进战舰,加紧增强实力,准备时机与清政府北洋舰队一战,从而侵略中国。
‘陆’ 日本人为什么发动甲午战争
日本是有自己大国梦的,这个梦可以追到隋国唐国等,明国时就做了一回,想入主中国(地名),失败了,这之后认为蒙古人满洲人能做到,自己会比他们差,自己也可以比他们更好,这个国家向来有大国理想,从王政归古推翻幕府,到睦仁掌权,进行了一些革新,自认肩负使命,发动对清国的战争只是他设计的战争的第一步,打败清国后就要发动对俄国的战争,吞并台湾朝鲜,取得在满洲南部的利益,在日本的大国理想里,满洲蒙古应该是一独立国家,汉地也应该脱离清国独立,当然中国(地名)如果能再分成几个国家更好,他想要的样子就是满洲国蒙古国中国等都围绕着他转,让他当老大,拥护他领导,他在日本清国战争后一定程度上允许各革命组织在日本的存在就是出于这个目的,当汉人要大获全胜时就想保全清国,汉人建立的中国(国号)是真正的人口多土地大,可能彻底断绝他的梦,清国是一个小民族统治一个大民族,为维护统治必须压制这个大民族,最多小而强,他以后还有机会分解清国,最后阻挠清国的灭亡失败了。
‘柒’ 甲午战争后清朝和日本的关系为什么反而变得很好
甲午战争虽然中国战败,但是其实有这么一句话:李鸿章一人对抗整个日本。日本对战争准备非常充分,而中国陆军基本只是李鸿章的淮军以及李鸿章的北洋海军在和日本打仗,至于南洋海军等都没有参与,事实上,当时黄海大战时,日本国内基本上没有海军防卫,这时候,如果其他的中国海军主动出击日本,说不定就把日本的港口和沿海大城市给毁灭了。而且,甲午战争结束前,日本为战争准备的无敌弹药以及金钱基本耗光,马上就要举借外债了,而中国完全没这个情况,事实上,赔偿的2亿两白银拿出来做军费,能把好几个日本给耗死,所以中国虽然战败,实力尚存。
日本把中国打败,就得罪了俄国,以及美国和德国,这时候日本在亚洲很孤立,适度的和中国交好,拉拢中国,对抗来自美俄的威胁,特别是俄国的威胁。
日本快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即将进入帝国主义时代的时期,需要中国这个广大的商品市场。
甲午战争后,中国人的仇日情绪高涨,中国第一次有民族大团结,共同抵御外辱的民族情绪,日本为了缓和中日矛盾,对中国释放出和解的信号。
‘捌’ 当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日本上下愿意砸锅卖铁的捐款的原因
因为当时日本经济危机,民不聊生,在日本人民心中如果甲午中日战争赢了以后,他们就会度过难关。
‘玖’ 日本靠什么赢得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日本的胜利是制度的胜利。大清帝国的失败是制度的失败。鸦片战争一声炮响,唤醒了清朝的同时也唤醒了日本。中日两国同时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但两个国家学习西洋文明,一个从内心革新变化,另一个则止于外形。一个把外来的东西当饭吃,一个把外来的东西当衣穿。当饭吃的消化了,强身健体;当衣服穿的只撑起了一个模样。福泽谕吉说,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改变三个方面: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的改变。这个顺序绝不能颠倒。如果颠倒,表面上看是走捷径,其实是走不通的。日本就是按照福泽谕吉这个顺序走的,而清朝则反着走。结果一个成功了,一个失败了。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曾分别接待过中国和日本两个代表团,后来有人问他对中日的看法,他指出,中国和日本的竞争,日本必胜,中国必败。他说:“日本到欧洲来的人,讨论各种学术,讲究政治原理,谋回国做根本的改造;而中国人到欧洲来,只问某厂的船炮造得如何,价值如何,买回去就算了。”
梁启超说:“今日世界之竞争,不在国家而在国民。”日本自然资源实在匮乏,所以就最大限度开发人的资源。明治维新时是这样,今天也是这样。它首先抓的是对人的教育。这里说的教育指的是“欧化”后的新式教育,它完全不同于日本“唐化”后的旧式教育。甲午战争10年后,日本又打赢了日俄战争。日本天皇说,赢了这场战争,他最应当感谢的是日本的小学教师,因为日本士兵绝大多数都受过小学教育,而沙俄士兵则大多数是文盲。教育的革命带来了思想的革命。军队是更需要思想的。
日本是个岛国,它始终认为自己的出路在大陆。为了踏上列岛西边这片大陆,它已经准备了上千年。也就是说,它的对华战略已经实施了上千年。历史上的日本有两个特点:一、一旦权力集中,就要征韩;二、每一次自然灾难之后,就会出现要求对外动武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