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日本资讯 » 日本内阁和什么敌对

日本内阁和什么敌对

发布时间: 2022-07-02 10:13:49

A. 关于日本政治左右之分

“左翼”和“右翼”是两个相对的概念,不存在单独的“左翼”或“右翼”,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左派”和“右派”也一样,两者是一个盾的两面。
近代日本首先诞生了现在所说的左翼或左派(以下统称左翼,右翼和右派也统称右翼),其后接着产生了右翼。在大正时代初期到昭和时代初期(1910年代到1920年代),马克思主义学说强烈地感召了日本的学生及其青年人,在它的反作用下,军队中的青年将校和民间也产生出强烈的皇室中心主义和右翼性的革命思想。而在此以前,日本不存在今天我们所说的左翼和右翼。

江户时代的日本是封建主义体制,由大名为首的藩国组成了国家。围绕藩国内部的政治和经济政策,存在保守?;稳健和改革?;急进的党派。可是到了19世纪中期,1853年美国将军佩里率军舰来到日本后,当时统治日本的德川幕府放弃了闭关自守体制,与西洋各国签订条约进行谈判。在担心日本被殖民地化的恐怖心态下,产生了攘夷思想,树立以天皇为中心的强力中央集权国家的尝试(打倒幕府运动)也开始抬头。

这时优先忠诚于天皇,还是优先忠诚于藩主,成为区分保守?;稳健派与改革?;急进派的分水岭。优先忠诚藩主,支持幕府,支持封建体制的人是保守?;稳健派;而优先忠诚天皇皇室,打倒幕府,支持树立中央集权体制的人是改革?;急进派。如果用现在的话来说,保守、维持现状、忠诚藩主的一派为右翼;急进、革命、忠诚天皇的一派为左翼。

但在思想方面,左翼是复古和排外的,右翼却是进步和开明的,这点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在实际的政策中,左翼坚持闭关锁国体制,而右翼支持对外开放。江户时代中期以后,随着朱子学及国学的普及,尊重天皇的思想深入到日本全国的识字人阶层,以至于江户时代没有反天皇的思想存在,就连幕府在形式上也是尊重天皇(幕府将军的地位,在形式上需要得到天皇的认可)。换句话说,尊重天皇是把天皇作为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向心力。

那时不管是左翼还是右翼,在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这点上,双方是一致的。在幕府末期势力急剧增加的左翼,实际上是要把在公元10世纪已经丧失实权而变成单纯的权威象征的天皇,重新变成国家的主权者,创立中央集权的国家。他们假借复古主义之名,复兴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左右翼相争激化的主导前提,在于避免日本被西洋列强殖民化的自卫方式,是应该采取保存藩国体制的前提下谋求近代化(即支持幕藩体制),还是否定藩国体制,在天皇为元首的中央集权国家化(即所谓的勤王)的前提下谋求近代化。也可以说左右翼相争点只是手段上的差别。

明治维新是左翼的胜利。在天皇亲政下,以建立国民国家为目标而成立中央集权体制的新政府,根据现实情况采用了打倒右翼的近代化政策。进入明治时代,日本左翼和右翼的意义及内容发生了变化。明治新政府的政策是推进中央集权国家和发展近代化,但由于明治维新是在萨摩、长州等大藩国主导下的革命,所以这些藩国出身的人独占了政府和官僚组织。

废止藩国体制后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近代日本,在明治时期的政府组织中保存了萨摩、长州等藩国的封建性质的人际关系,这被称为“藩阀”。具体地说,就是在政府组织中,旧藩国地区出身的人优先在关键的职位上就任。明治时期的14位首相中,有11位是萨摩或者长州出身的人。(日本的内阁制度是明治十八年(1885年)开始的,当时的首相不是由国民选举,而是由天皇任命)。

因此非藩阀出身的人,把明治政府称为“藩阀政府”或“萨长政府”。他们根据当时传来的英、法等西方国家的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以“自由民权”为口号反对“官吏专制”,谋求“广开言路”,与“藩阀政府”形成敌对的态势。在明治时期,残留有旧幕府时代封建性质的“藩阀”出身的人是右翼,而根据西方近代“自由民权”政治思想,主张制定宪法、开设国会的非藩阀出身的人是左翼。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藩阀政府”的国内政策很专制,但他们的政策是立志在国内推行先进的西洋文化(甚至有人提出废止日语,把日本的国语改为英语的方案),他们在对外政策中也冷静地认识本国的国力,在抵御西洋列强对日本殖民地化的首要前提下,采用了渐进发展的方针,而左翼却激进地主张向亚洲推进扩大势力。和明治维新以前一样,在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这点上,那时左翼、右翼都是一致的。

B. 日本内阁要求中国政府作出什么样的保证

本来,按照国际法准则,主权国家有权处死敌对国家的军事间谍。中村等人构成军事间谍罪的证据确凿,况且东北地方当局有言在先,不准外国人进入屯垦区,中村等人罪有应得。可是日本帝国主义却无视这些事实,乘机掀起反华浪潮。8月,日本向南京国民政府提出强烈抗议和无理要求。8月20日,日本内阁召开会议,陆相南次郎威胁中国,要求中国政府作出保证,保证以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否则的话,日本将不惜使用武力。四天后,日本陆军省在处理中村事件的决定中狂妄宣称,如果中国否认杀害中村的事实,就将对东北洮南、索伦地区实施保护性占领。日本政友会为扩大中村事件,组织了以森格为首的“特别演说队”,到日本六个大城市发表演讲。日本驻沈阳总领事林久治郎同东北军参谋长交涉时,咬牙切齿地说:“谁杀的,就由谁偿命。”土肥原公然要到兴安区寻找中村的尸体,并扬言日方要带关东步兵团到兴安区进行武力搜查。由于中国驻军严阵以待,土肥原心虚,只得作罢。

1931年9月12日,林久治郎照会辽宁省主席臧式毅,要求东北当局正式谢罪,严惩责任者,赔偿中村等人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并保证以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14日,日本驻哈尔滨领事大桥从满洲里出发,绕道伯力,就中村事件向苏联远东当局请求谅解。17日,大阪《朝日新闻》以“此后能直接交涉,受军部最高指示归奉之土肥原大佐谈话”为标题,发表了土肥原16日就中村事件发表的谈话。土肥原说:中村事件不能简单地加以解决,我们早已定下种种方案,但是此刻还不能公开。唯有一点,我们须十分明白,那就是中村事件不能简单地说成是陆军单方面的事情,而应该是全日本的重大事件,决不能采取姑息手段,一定要彻底、干净地解决才行。

C. 二战时期日本军部和政府之间有什么矛盾

二战期间的日本政府与军部的关系:
二战期间日本行使国家权力的政府机关是内阁,权力最高的长官是内阁总理大臣,这是根据日文假名直接翻译的。我们习惯叫做首相,把陆军部大臣叫做陆相,海军部大臣叫做海相。但是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明确地把国家权力从幕府手里收回到天皇手中,这也是明治维新的一个主要特点。
我们的教科书写的很浅薄,就简单地说日本改革成了君主立宪制度。但是实际上天皇在国家的战略指导思想上占主导地位,他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内阁只是执行他的意见。 在电视剧《走向共和》里很明显,伊藤博文有大问题也要向天皇汇报工作。明治死后,内阁的权力逐渐在增长,日本也逐渐进入文官政治家主导政治时期,天皇的权力在慢慢地被削弱。
到了裕仁时期,裕仁是个样子傻傻,内心狡诈阴险的家伙,为了重新夺回内阁手中的权力,裕仁与军队的关系进入了白热化,日本国家的军队被叫做“皇军”。意味着军队的所有权逐渐在远离政府,靠近天皇,军队也越来越独立化。裕仁不断和军队中有激进思想、投机思想的少壮派军官接近,期望通过军队独立化来摆脱政府。同时裕仁也在不断塑造“天皇”至高无上的神话地位,麻痹人民群众。
日俄战争后,日本在中国成立了关东军,理论上关东军属于特殊的单位,不隶属于内阁政府陆军部,直接隶属于天皇,成为天皇的私人部队。
整个二战时期,军部与内阁一直在进行权力博弈,而天皇就是军队最大的头子。实际上,9.18事变并非日本政府制造的,而是由关东军一些有野心的家伙揣摩了天皇的意图背着政府私自制造的。而政府是默认了事态的发展,也没有权力来管理关东军。后来,日本发生了两次兵变,终于将内阁的文官政治家彻底清理出了政治舞台,内阁彻底由军部来操纵,而军部的一些极端分子,如东条等人,虽然很坏,但是都是很狂热的忠君爱国分子,始终在忠心耿耿地执行着天皇的命令。

D. 日本的内阁是什么

日本内阁,为现行《日本国宪法》下的最高行政机关,由日本首相(内阁总理大臣)及其他国务大臣组成。行政权不属于个人,而属于统一体的内阁。内阁对国会负连带责任,是日本中央政权机关的领导核心。

E. 二战前的美日二国为何会走向敌对关系日本可以避免美日开战吗

日本自明治维新起,就按明治天皇诏旨立足于“开拓万里波涛”。这一“开拓”有陆、海两个方向—其“大陆政策”便是入侵韩国、中国并且要打败俄国;向海洋扩展便是控制西太平洋,这自然要冲击美英势力范围。当日本利用美英同情和支持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取胜后,从1907年起便确立以美国为主要假设敌,这就种下了34年后袭击珍珠港并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种子。

F. 为什么现在的日本有超过八成的民众对中国人友好,日本政府却和中国的敌对

你这个8成是哪里看到的?前段时间才又有新闻现在大部分日本民众对中国的更讨厌了,日本人对中国人普遍有一种傲慢心里,这是正常的。
还有一个问题,其实日本的敌对态度是办法的,始终日本的政府被老美渗透得太深,毕竟当一个国家有一支驻外军队把守就很难有自己的主张(同参考韩国),中日韩理性上来说是最好的同盟也是最想成为同盟,当年中日韩自贸区就是一个很美好的趋势,只奈何日本太无能了,在最后一步失败了,而且还把当时关于该议案的亲华派内阁和议员都清洗了一遍。少了日本的中韩自贸区现在也同样如此,韩国受压于老美部署萨德,不得不跟中国翻脸也是历史重演,反正现在中国也明白了,亚洲被西方压榨太久了,想要在巩固亚洲必然得强大起来才行。

G. 日本内阁和国会间有怎样的关系

国会多数党组成内阁,如果没有多数党,会出现多党联盟组阁的情况。
内阁向国会负责,由国会产生,国会有权弹劾内阁;
遭国会反对时,首相可采取以下两种举措的其中一种:
1.内阁集体辞职谢罪;
2.拒绝辞职,经国家元首(日本是天皇)同意后解散国会,提前举行大选,由新选举产生的国会决定内阁的去留(注意:日本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天皇没有权力,所以如果首相提请天皇解散国会,就一定会得到同意)

H. 什么是日本右翼和左翼

左翼和右翼在政治传统上指一个社会内部政治领域的两种意识形态,尤其是在民主社会。在现代西方国家,政治通常被分为右翼或左翼,即保守主义(右翼)和社会主义(左翼),在美国,广义上的自由主义指左翼政治,而在欧洲,自由主义则指更广泛意义上的右翼政治。但是到底什么是左翼,什么是右翼?至今并没有一个确切的一致的定义,关于左翼和右翼有不同的观点:第一,迈克尔?雷克顿沃尔德(Michael
Rectenwald)认为,左翼主张在文化领域和其他方面的平等主义、民主和多样性,右翼则主张少数人的不可缓和的统治。
日本的右翼势力是代表军国主义的和法西斯细想!

I. 关于日本内阁的问题

日本是议会内阁制,内阁由议会第一大党或者政党联盟来组织。因此,只要执政党不发生分裂是不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的。一般情况下,是党内其他派系联合向首相施加压力迫使他辞职,然后由本党的其他领袖出任党首,组织内阁。在这种情况下,首相是不敢解散议会的,因为这样会把自己放在本党对立面上,而能不能当议员和内阁大臣是党首说了算,这样就彻底结束自己的政治生命。如果是执政党本身发生分裂,那就只有解散议会了,因为发生分裂后已经失去了必须的多数议席。一般情况下,解散议会或者内阁总辞职是首相说了算,但是事实上是党内斗争的产物。
当产生新的议会时,如果新议会再次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案,内阁就必须辞职了。因为解散议会从新大选意味着把裁决权交给全体公民,而从新由公民产生的议会拒绝支持内阁就意味着现在公民不再支持内阁。

J. 日本政治体制中,内阁和国会是如何相互制约的

解散众议院就是首相对众议院不满意了,可以解散众议院提前进行大选,再选举产生新一届的众议院议员。至于为什么解散,因为当首相踌躇满志的时候,解散众议院可能会有更多本党的人进入议会,这样内阁有的重要政策必须通过众议院投票的时候就有人数优势了。内阁不信任案通过的话,本届内阁必须辞职,首相也要下台;但首相同时可以不下台,立即解散议会进行大选,产生后的新一届议会就不一定会对内阁不信任了。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223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562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570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133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190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842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770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377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818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