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日本资讯 » 铳队是日本什么部队

铳队是日本什么部队

发布时间: 2022-07-03 08:17:48

❶ 日本陆军实力

日本陆上自卫队是日本自卫队的陆上军事部队。主要负责地面作战、地面防空、两栖登陆和近空空中支援作战。由于日本在战后受到《战后宪法》的规制,陆上自卫队被禁止使用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等侵略型武装,并禁止于平时实施征兵制。

日本陆上自卫队编制:辖5个军区司令部和一个装甲师;12个步兵师;5个A型师(9000人);7个B型师(7000人);2个合成旅,包括一个装甲旅和一个直升机旅;1个炮兵旅,包括两个炮兵团;1个空降旅,包括4个空降连和一个防空营;2个防空旅,包括4个防空团;4个教练旅;5个工程兵旅;1个航空旅,包括24个直升机中队;5个反坦克直升机中队。

日本路上自卫队装备主要包括:各种坦克1020辆,装甲车约980辆,各型飞机约511架,各种火炮7630门。

具体编制:

北部方面队,为规模最大军队(北海道地方),下辖北部方面总部(札幌市:札幌驻屯地)、第2师团(旭川市:旭川驻屯地)、第5师团(带广市:帯广驻屯地)、第7师团(千岁市:东千岁驻屯地)、第11师团(札幌市:真驹内驻屯地)、第1特科团(千岁市:北千岁驻屯地)、第1高射特科团(千岁市:东千岁驻屯地)、北部方面施设团(惠庭市:南惠庭驻屯地)、北部方面混合团(千岁市:东千岁驻屯地、真驹内驻屯地、旭川驻屯地、带广驻屯地、倶知安驻屯地)、北部方面教育连队(千岁市:东千岁驻屯地)、北海道补给处(惠庭市:岛松驻屯地)、其他直辖部队等。

东北方面队(东北地方),下辖:东北方面总部(仙台市:仙台驻屯地)、第6师团(东根市:神町驻屯地)、第9师团(青森市:青森驻屯地)、第2施设团(柴田郡柴田町:船冈驻屯地)、东北方面混合团(仙台市:仙台驻屯地)、东北补给处(仙台市宫城野区:仙台驻屯地)、其他直辖部队等。

东部方面队(关东甲信越地方、静冈县),下辖东部方面总部(练马区:朝霞驻屯地)、第1师团(练马区:练马驻屯地)、第12旅团(北群马郡榛东村:相马原驻屯地)

第1施设团(古河市:古河驻屯地)、东部方面混合团(横须贺市:武山驻屯地)、东部补给处(土浦市:霞浦驻屯地)、其他直辖部队等。

中部方面队(近畿地方、东海地方、北陆地方、中国地方、四国地方),下辖中部方面总部(伊丹市:伊丹驻屯地)、第3师团(伊丹市:千僧驻屯地)、第10师团(名古屋市:守山驻屯地)、第13旅团(广岛县:海田市驻屯地)、第14旅团(善通寺市:善通寺驻屯地)、第4施设团(宇治市:大久保驻屯地)、中部方面混合团(大津市:大津驻屯地)

关西补给处(宇治市:宇治驻屯地)、其他直辖部队等。

西部方面队(九州、冲绳地方),下辖对马警备队(长崎对马市)、西部方面总部(熊本市:健军驻屯地)、第4师团(春日市:福冈驻屯地)、第8师团(熊本市:北熊本驻屯地)、第15旅团(那霸市:那霸驻屯地)、第2高射特科团(饭冢市:饭冢驻屯地)、第5施设团(小郡市:小郡驻驻屯地)、西部方面混合团(佐世保市:相浦驻屯地)、陆上自卫队九州补给处(神埼郡吉野里町:目达原驻屯地)、其他直辖部队等。

中央应变集团(练马区:朝霞驻屯地),下辖第1空挺团(船桥市:习志野驻屯地)、第1直升机团(木更津市:木更津驻屯地)、中央应变连队(宇都宫市:宇都宫驻屯地)、特殊作战群(宇都宫市:宇都宫驻屯地)、中央特殊武器防护队(埼玉市:大宫驻屯地)、对特殊武器卫生队(练马区:朝霞驻屯地)、国际活动教育队(御殿场市:驹门驻屯地)、防卫大臣直辖部队、警务队(新宿区:市谷驻屯地)、中央会计队(新宿区:市谷驻屯地)、中央输送业务队(横滨市:横滨驻屯地)、中央业务支援队(新宿区:市谷驻屯地)、中央管制气象队(新宿区:市谷驻屯地)、会计监查队(新宿区:市谷驻屯地)

中央音乐队(练马区:朝霞驻屯地)。

日本海陆空自卫队共同使用之机关:

自卫队札幌病院-丰平驻屯地(北海道札幌市丰平区)

自卫队仙台病院-仙台驻屯地(宫城县仙台市宫城野区)

自卫队富士病院-富士驻屯地(静冈县骏东郡小山町)

自卫队阪神病院-川西驻屯地(兵库县川西市)

自卫队福冈病院-春日驻屯地(福冈县春日市)

自卫队熊本病院-熊本驻屯地(熊本县熊本市)

自卫队别府病院-南别府驻屯地(大分县别府市)

陆上幕僚长指挥监督的部分自卫队医院:

自卫队体育学校(练马区:朝霞驻屯地)

自卫队中央医院

自卫队医院。

特殊组织(符合特种部队定义的军事力量):中央应变集团(CRF)、特殊作战群(SFGp)、第1空降团、第1直升机团、西部方面普通科连队(WAiR)、游骑兵(附属于某些有直升机的部队或临时专业编成)。

❷ 日本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火器的

1543年。葡萄牙人把“铁炮”(火枪)带到日本种子岛。
日本人把这个历史事件称为“鉄炮伝来(てっぽうでんらい)”
然后种子岛的藩主种子岛时尧购买了这些铁炮,让家臣学习了它的制法,逐渐将火枪推广到全国诸大名。

以上是复制,以下是我个人的手工回答哦

日本人那时候打仗就是几百人,我在日本留学时候,东京的大久保区,每年会举行一个活动,叫百人火铳队,就是当年江户时代,德川幕府的火铳队,那些后人们几年自己的祖宗,会穿着以前的服装拿着火铳摆出当年的队形演练。

其实日本那时候打仗就几百人,顶多几千,所以百人火铳队是很强的啦。因为一排枪射倒几十人,对于每方几百人的队伍杀伤很大的,但是那时候中国骑兵都是几千人,射倒几十人,后面的骑兵会毫无痛痒的补上来一刀一刀把火铳手砍死

❸ 寻有关日本会津的历史资料,越详细越好,谢谢!

会津战争——母成峠的攻防

概述

自江户无血开城以后。各地的佐幕志士并不甘心神君三百年的基业就这样毁于一旦。会津藩主松平容保自回会津以后,整备军火,改革兵制,准备和新政府军决一死战,同时,东北地方诸藩并不希望把奥羽地方卷入战火中。庆应四年(明治元年4月11日),仙台藩主伊达庆邦,米泽藩主上杉齐宪向奥羽镇抚总督九条道孝提出对会津宽大处理的请求,但是遭到了拒绝。于是奥羽和北越诸藩揭竿而起,成立了奥羽越诸藩同盟(以下简称为同盟军),一齐反对骄横的西南外样藩阀政府。新政府在结束了上野战争后,就决定开始平定奥羽。五月新政府军夺取了联合军的白河城,确保了进攻奥羽的通道。使战争在年内结束成为可能。上野战争结束使得新政府军可以腾出手来对付东北战场。新政府军采取孤立会津的战术方针。6月24日陷棚仓,13日陷平城,27日三春藩投降,并为新政府军打前锋,29日打下了二本松,逐次消灭了会津周围的各小藩,把会津孤立起来。同时北越方面的战事结束,北越方面军山县有朋的四万大军对会津的后方构成了很大威胁。但是他们进击会津得翻山越岭,需要很多的时间,如果这样的话势必要在冬天作战,但是这对以萨长军为主的政府军非常不利。大村益次郎反对东山总督府单独行动,但是板垣退助,伊地知正治等人认为现在是出兵的大好时机。鉴于其强硬的态度,大村还是同意了板垣退助的意见,于是8月20日,新政府军从二本松出发,直扑要道母成峠。

战斗的发端

庆应四(明治元)年正月开始的戊辰战争的战斗区域逐渐向东推移。到了三月,新政府军全面进驻江户,四月让出江户城的旧幕府抗战派向关东各地逃逸。时至今日,对于江户开城是否妥当仍有争议,笔者在此不予评价,但是必须指出这么一点,西乡隆盛等明治新政府的领导层在当时尚未认识到战火已经蔓延开去,尚未剿灭的旧幕臣等佐幕势力的存在将会引起更大的麻烦。实际上虽然无法对逃脱的诸队实力作出确实的评估,但是也有着无法轻视的作战能力。

首先要提到的就是大鸟圭介率领的传习步兵队为基干的逃脱军(以下通称为大鸟军),他们一旦占据宇都宫城,对下野国周边的新政府方诸藩将产生极大的威胁。

直到闰四月,新政府军东山道总督府与大鸟军多次发生冲突,但是始终无法将之全歼,另一方面则无法阻止大鸟军和会津藩的联合。新政府军在五月夺取奥羽越诸藩同盟军(以下通称为同盟军)占据的白河城,确保对东北地方的突破口,使年内结束战争成为可能。

白河城周围的攻防战持续期间,江户的新政府军取得上野战争的胜利,终于开始准备对同盟军进行真正的攻势作战。

新政府军在最初采取去枝弱干的战略方针,即对会津周围的小藩进行调略使之脱离同盟,然后才对处于孤立状态的会津藩作出致命一击。

为此东山道总督府逐步占领沿海地区的各藩,然而在迎来秋天的七月占据二本松藩之后,决定转换方针,一举攻占会津。其理由为,以南国的士兵为主体的新政府军无法承受严寒的打击,在冬天来临之前挑起短期决战,将对己方更为有利;同时,对于同盟诸藩来说,如果相当于根干的会津藩战败的话,如同枝叶的同盟诸藩也必将投降,优先攻占会津的方针因此定了下来。

同一时期,北越方面的战事告一段落,山县有朋的四万大军从越后口向同盟军施加压力,但是翻越大山脉确保对会津的突破口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在这样的状况下,实际上掌握统括全体新政府军的权力的大村益次郎并不同意东山道总督府单独出击。但是萨摩的伊地知正治和土佐的板桓退助态度十分强硬,主张东山道总督府单独进攻会津,大村为其热情折服,答应他们的要求。就在东山道总督府进军会津之的时候,与大鸟军在母成峠发生冲突。

两军的战力对比

东山道总督府的战力核心为萨摩、长州、土佐、鸟取的各藩兵,还包括北关东诸藩的部队(充当预备队)。从现在看来大概有旧日军一个步兵联队的战力,再加上日光口的中村半次郎支队,其规模有一个小规模独立混成旅团之大。如果从独立实施补给活动方面来看应该是小编成的独立混合旅团。

名义上九条出任总督,但是部队的实际指挥是通过板垣退助、伊地知正治两名参谋合议后进行的,因此总督只是装饰品般的道具。

二人在用兵上提倡少数精锐主义,其具体表现为伊地知要求将萨摩藩中最为精锐的由鹿儿岛城下出身者组成的小铳队的过半数置于麾下。从番号看的话,包括从一番队到六番队的六队小铳队。对于伊地知来说,组建时间越长(番号越小)的军队就是精良强大的部队。

与此相对,同盟军在失去二本松之后,士气低落。同时由于将大半兵力投入越后口的防战,一下子无法抽调回来,而且剩余的兵力分散于会津国境的各峠,也就完全无法有效地利用内线的优势。为了收复二本松失败,同盟军丧失了宝贵的预备兵力,大鸟军只得独自承担起守备母成峠的责任。

母成峠的守备队是以传习步兵为中心构成,其规模按照现代的标准,大概在一个大队左右。传习步兵队由江户的町人组成,其装备的小铳为最新式的。在战争初期,旧幕府军的主力小铳具有压倒性的火力,但是到了八月的时候,新政府军也得到这种武器,火力也就和旧幕府军不相上下。基本上,母成峠守军三分之一以上为大鸟指挥的旧幕脱走军(约350余),是守军最有战斗力的部队。另外有会津藩若年寄田中源之进指挥的会津藩兵300余人,二本松藩家老丹羽丹波指挥的二本松藩败残兵百余人,大鸟属下的土方岁三,山口二郎(斋藤一)指挥的旧新选组残党50余人。另外还有仙台等东军各藩兵50人左右,计共800余人左右。

进攻会津的路线

无论是从沿海地区还是从内陆地区进入会津,都必须翻山越岭,克服其间的种种困难,那么要怎样将非战斗损失降至最低,就是新政府军的参谋所要考虑的问题。

伊地知正治主张越过母成峠沿猪苗代湖北岸进军,板垣退助则认为越过御灵柜峠从南岸进军更好。两者各执一见,互不相让,无法达成一致的见解。

如果从母成峠方面进军的话,道路比较平坦,便于快速进军。但是如果同盟军在猪苗代城放火,并烧掉十六桥,那么新政府军对会津的作战将无法顺利完成。伊地知对自己的作战方案非常自信,认为一定能抢在联合军毁坏十六桥前头完成作战。事实表明,新政府军的突进并没有留给同盟军多少时间去完成这些阻挠行动。

板垣退助也坚持己见,二人意见很难调和。于是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就是暂缓进攻节奏,将兵力一分为二,两道并进,尽早发起攻击。但是如前所述,旅团规模的新政府军东山道总督府用于正面攻击的兵力只有三千左右。即使击退敌军,要在敌区扎根也需要更多的兵力。因此将三千兵力一分为二,也就是让一千五百人去攻打一个隘口,很可能都无法得手,也就会陷入追二兔不得一兔的困境,这个方案存在的危险不言自明。

面对萨摩与土佐的意气之争,长州的桃井发藏进行调停,指出分兵作战为至愚之举。到了开始攻击的前一天,板垣改变立场,同意翻越母成峠,根据伊地知的方案,新政府军预定在八月二十日强攻母成峠,完成闪击作战。

大鸟军的防御态势

七月的二本松失陷以前,同盟军的母成峠阵地只是会津和二本松的联络据点,只有若干会津军驻守。二本松失陷以后,该地一度是同盟军收复二本松的前进基地,后来夺还作战成为泡影,母成峠就成为会津藩境守备的重要基地之一,其性质随着战局的推移而变化。

除此之外,同盟军在二本松方面山麓的隘路口的原有阵地上构筑第二线阵地,接着在其上方构筑第三层阵地。由此可见,阵地的性质逐渐变为防御,按照自然地形构筑形成纵深阵地,先不说中世的情况,即使在当时,也只是存在几道防线构成复线阵地的做法,还没产生纵深防御的概念。

《会津戊辰战史》等对母成峠的地形作了过大评价,其实较之其他隘口,母成峠的隘路口的地形开阔,峠的坡度也比较缓。虽然通往峠的长长的隘路为山地包围,但是主道之外还有不少小道,这是防守上容易形成漏洞的地方。

❹ 日本战国时代军事力量制度怎样分布的

一、军阵的基本构成日本战国时代,大名军阵由大名本阵和若干独立军团组成。本阵成员包括总大将、副将、军师、佑笔(执笔)、军奉行(管辖其下的旗奉行、弓奉行、枪奉行、小荷驮奉行、兵粮奉行)、军目付、使番、物见番头。此外还包括马回、小姓、药师、祈祷僧等保障人员。独立军团一般包含侍大将、枪大将、铁炮大将、足轻大将、弓大将以及其下的兵吏、兵丁组成,独立军团中的各个作战分队之间也有使番负责联络。二、本阵1.总大将。总大将坐镇本阵,为全军最高统帅,类似现代司令员一职。战国大名本人出阵之际,自动成为全军的总大将,如果大名本人年老、年幼或者生病不宜出阵之际,一族中的重臣便代替其出阵成为总大将。战国初期,战役的规模一般很小,参战双方兵力只有几百数千,在较小规模的军势中,总大将一人便可使军队调度自如。但是,经过数百年的混战,不断的兼并,逐渐形成了一些占据一国乃至数国的强大家族,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动员一、两万人参加的大型合战日渐频繁,甚至在战国后期出现二、三十万的庞大军团,于是建立一个效率高、职责明的指挥首脑机关便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这直接导致了本阵的形成和规模的扩大。2.副将。本阵中有副将,一般是由总大将的亲族担任,辅佐主将,类似现代副司令员一职。不用多说。3.军师。军师想必大家都很熟悉,负责出谋划策,手握军配,观星象、占阴阳、算成败,一副诸葛亮、刘伯温在世的模样。战国历史上着名的军师有太田道灌、雪斋、山本勘助、山中鹿介、立花道雪、锅岛直茂、安国寺惠琼、片仓小十郎、岛左近、直江兼继、真田幸村、本多正信等人,有时间我会专门写一个《日本战国名军师列传》系列文章,所以这里就不详说了,先吊个胃口。4.佑笔。本阵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文职人员,名叫佑笔,又称执笔,相当于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书记、文书之类,也就是现在的秘书类型的角色。他的主要工作是做会议记录,起草各类书状(包括功名状、感状等),还保管着总大将的花押(印章)。5.军奉行。军奉行负责按照总大将的授意调动部队、指挥作战,类似于现代的总参谋长。军奉行手下的旗奉行、弓奉行、枪奉行、兵粮奉行、小荷驮奉行听他指挥,对他负责,类似于现代的机关各部门首长。我主要来说说军奉行这一役职。日本的战国时代是职制分工加快发展的时代,很多专门的职责被划分出来,根据当时文书、记录的记载,有普请奉行、寺社奉行、检地奉行、船奉行、公方奉行、藏奉行等,分别管理修建、宗教、土地、海上交通、外交、经济等各项事务,由于战争的关系,当然也划分出专门的军奉行掌管征讨事宜。由于攻防战守关系到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所以军奉行位列奉行之首。根据大致成书于江户时代中后期的《武家名目抄》的解释,军奉行是“总裁军中一切,担当军国大任”。《保元物语》中的源为朝、《盛衰记》中的平知康,还有《平家物语》中的源义经都是军奉行,虽然那个时候军奉行还不是常设之职,而且名称还叫作尚军奉行,但其职责和战国时代想必也没有太大的出入。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越前的战国大名朝仓氏制定的《朝仓孝景条》中对军奉行这一职务做了特别的规定。按照规定,军奉行由得力的侍大将中选拔,出阵之际职掌军配,帮助总大将指挥全军。与军奉行相类似的职役是武者奉行,这一名称出现在后北条氏、武田氏的资料中,也出现于《武家名目抄》中。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在不同的家族中,有军奉行这一役职的就没有关于武者奉行的记载,反之亦然。由此推断,我觉得所谓武者奉行其实就是军奉行的不同称呼吧。6.军奉行属官。军奉行手下的弓奉行、枪奉行等作战兵种主官,都不多说,我要多说几句的是小荷驮奉行、兵粮奉行等后勤部门主官。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化以及战争时间的长期化,参战士兵的兵粮、弓矢、弹药、被装等辎重给养的输送和存储就变得越发地重要起来,甚至到了能够决定战争胜负的程度。相应地,一系列以为战争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为职责的奉行职位就设立起来,并逐渐完善成熟起来。小荷驮奉行的主要职责是后勤物资的运输,只要能够将各种物资由后方运达前方就算完成了任务,当然这个差使也不是容易当的,被征调来当民工的农民时常集体逃跑,而如果不能将军需物资及时送达战场是会被砍掉脑袋的。兵粮奉行负责兵粮的筹措、囤积以及粮仓的维护管理,责任自然也十分重大。此外,有的家族还设有兵站奉行,例如武田家、后北条家等,历史上最出名的兵站奉行当属丰臣秀吉麾下的长束政家了,相信联盟中没有几个朋友不知道这个人的名字吧?7.军目付。军目付就像总大将的眼睛,是“军阵监督者”,负责监督全军将士的行动,对于违反军纪者、私通敌方者和临战退缩者坚决取缔,类似于现在的宪兵或者军事警察。在蒲生氏军中对军目付有一个非常特别而生动的称呼--大横目,也许,在一般人看来,军目付成天到处纠察军兵,一副横眉冷对的样子吧。笑。除了纠察违章违纪之外,军目付还有一个职责是记功。战场上看到谁又讨取了敌将的首级、谁又立下了什么功劳都要记录下来,报告给总大将和军师。战斗结束论功行赏的时候,由立功者自己申报,然后同军目付的记录进行对照,如果属实就对其战功予以确认,才能够进行封赏。8.使番。使番就是传令兵,遂行传达命令给下级、友邻部队和传达我方意见给敌方知晓两个方面的任务。信息传递的顺畅、及时、准确有利于确保各部队的协调一致行动,提高整体协同作战能力。同时,如果能够成功寝返敌军,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更是减少我军消耗,达到战略目标的上策,所以使番还有一项重要工作是积极地进行劝降工作。电影里面经常出现这样一个镜头--一名使番骑马飞奔,结果被敌军埋伏的绊马绳绊倒,活捉,搜出重要情报文书。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重要机密事务都是口授给使番的,然后由使番抵达目的地后亲自口述。这几乎是当时的通例,而且以武士对主家的忠诚,即使被捕也不见得能审问得出什么,所以,前面所说电影里面的情节在当时是不大可能发生的。使番还有特别的标志,比如武田家的使番背后有三面小靠旗,德川家的使番背后有一面“五字”靠旗,这些都是众人皆知的了。9.物见番头。日语中的专有名词有的非常形象,比如这个物见就是观察、侦察的意思。而物见番头就是侦察分队的首长,负责侦察敌军的动静以及地形、战况等,及时为本阵参谋团提供有用的情报。10.马回。马回为本阵警卫力量,负责本阵指挥机关的安全,类似于现代的机关直属警卫队。根据记载战国大名军团编成的《阵立书》的记载,马回众主要是由总大将的直臣团构成,是最忠诚的部队。马回众中最有名的当数织田信长的赤幌众(赤母衣众)和黑幌众(黑母衣众),后来成为“加贺百万石”的前田利家当初就是以赤幌众起家的,而名将佐佐成政和河久秀隆则是黑幌众出身。后来,丰臣秀吉也仿照信长的赤幌众和黑幌众成立了自己的警卫部队--黄幌众。家康军中,马回被称为旗本,由神原康政、本多忠胜、鸟居元忠等一大批名将率领的家康的亲卫队--“旗本先手役”作为德川军中战斗力最强的精锐部队屡次在战斗中担当突击队。11.其他。本阵中还有一些保障人员,主要有太刀持小姓、大马印持、小马印持、本阵旗持、旗差、太鼓、法螺贝、祈祷僧、药师等,主要就是负责为总大将携带武器旗印、指挥作战、祈祷胜利和疗伤治病之类。三、独立军团1.侍大将及其军团侍大将是独立指挥一支部队的领导,以前一般是出战之前临时由家臣中选择信赖者委任,是一个临时职务,战前授予,战后削去。后来随着战乱状态的恒长化,这一临时职务逐渐成为了常设职务。前面说过,侍大将独立领导一军遂行作战任务,其麾下部队有统一的旗印,甚至连铠甲的颜色也有统一的要求。关东后北条氏的“五色备”就是典型,其军团铠甲分为红、白、青、黄、黑五种颜色,编成五队,独立或协同作战,想想红彤彤的或黑压压一大片冲击的情景吧,对敌军也有一种心理上的巨大震慑力。众所周知,德川家康手下“四天王”之一的井伊直政就以其麾下赤备闻名。作战之前,总大将会从侍大将众人中挑选前锋(先手)、后卫(殿军、后诘)等,侍大将中的重臣还可以担任旗头,紧急情况下(如与本阵联络中断等)可以率领其他侍大将军团作战。史料记载,三河时代的德川家康军就有东西两名旗头,其家臣团组织如下:a.旗本:旗本先手役--神原康政、本多忠胜、大久保忠世、鸟居元忠、植村家存、大须贺康高马回众b.西三河旗头--石川数正(家成之侄,冈崎城主)松平一族--松平亲乘(大给城主)、松平直胜(佐佐木城主)、松平信一(藤井城主)、松平重吉(能见城主)、松平家吉(吉良东条城主)城持众--酒井正胜(西尾城主)家康直臣--内藤家长、平岩亲吉、酒井忠利、岛田平藏、铃木信爱、铃木喜三郎c.东三河旗头--酒井忠次(吉田城主)松平一族--松平忠正(樱井城主)、松平亲俊(福釜城主)、松平伊忠(深沟城主)、松平清善(竹谷城主)、松平家忠(形原城主)、松平康忠(长泽城主)、松平景忠(五井城主)城持众--本多广孝(田原城主)国众--鹈殿康孝、牧野康成、菅沼贞通、西乡正胜、奥平贞能、户田忠重以侍大将为中心的独立军团是大名家军团编成的基本单位,其下的足轻大将统领全队足轻,弓大将统领全队弓兵,枪大将统领全队枪兵,铁炮大将统领全队铳兵。足轻大将这一称谓出现在武田信玄军中。根据《甲阳军鉴》中《武田法性院信玄公御代物(日本汉字,心字底)人数之事》的记载,信玄军中共有足轻大将十三人。此十三人中,武藤喜兵卫昌幸麾下有骑兵15人,足轻30人。后来以骑兵战术闻名的真田幸村、信之兄弟之父真田昌幸也名列足轻大将名薄之中。2.游势。游势也就是游击队或者别动队,采用的是诸如破袭、伏击、夜袭等战术扰乱敌方补给线、支援战斗的小股分队,一般由土豪以及自愿参战的浪人甚至于想借机捞一把的强盗山贼组成。由于人数少、规模小,故而对战争的胜负并没有决定作用,但是由于其行动迅速、战法灵活,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也会使得被他缠上的目标伤透脑筋。

❺ 威继光的队伍叫什么

戚家军

戚家军是明朝的一支很有名气的军队,戚家军赖以成名的,是严明的军纪,职业化的训练水平,东亚最先进的装备,百战百胜的战绩和高达十余万级的斩级记录。

鸳鸯阵是戚家军步兵的个人与单位的基本战术养成,好比现代军人必须要通晓熟练步兵班的战斗防卫与武器使用,不是什么玄之又玄的神化八卦阵,而是实实在在的一种实战应用阵形。小用于个人与行伍,大用于万人对阵皆适宜。

小编制的鸳鸯阵有以下的三种主要变化,请参照插图。

鸳鸯阵基本布置图鸳鸯阵二伍各变小三才阵图

鸳鸯阵左右分变二伍图

戚继光在与敌对阵,偏重于四四编组的方块阵形,参照戚继光着述的兵书也说明了这个倾向,是戚继光行军作战的特色。没有电视或电影演出的那类让人看的眼花撩乱忍不住竖起中指的狗屁阵势,更没有乱七八糟的华丽噱头,就是四平八稳与简单而已,也就是这种简单的阵势,让戚继光与戚家军从南打到北,未尝败绩。让戚家军从明朝中末期打到明朝灭亡为止,身经百战。这才是经得起无数战火考验的实战军阵,简单就是美。

以下是戚家军最常应用的基本军阵展开图与说明。

初出直阵图

此图原为直立图,限于篇幅只能横摆。出营行军与出营开赴战场时的阵势。

临阵前横阵图

到达战线后,由直阵展开为横阵。展开完成听号令立定原处。

临战前阵式图

临战前,此时二、三哨分出一半兵力前去本队前方约一里处做为伏兵,中军鸟桶队及大铳队往前走到主战队伍约一哨距离前方,单摆一线听号声开始放铳射击。后哨的四哨,往前走到前哨距离约一哨远处停止,作为二层兵力。布置在一、四哨左右的二、三哨,作为主战的一、四哨两翼护卫。

额外说明;戚家军用的是鸟铳[chòng],但没用到所谓的三段式射击术。之后在北方练兵时,戚继光在军事教条上载明了所谓的三段式射击法。

中军鸟铳队及大铳队射击完毕,听号声退回本营之内。主战攻击队伍听号声点鼓前进攻击。基本上,摆开的阵势是以鸳鸯基本阵及三才阵为主,尤其是两翼伏兵皆以三才阵为主要布阵战术。戚继光经常运用两翼伏兵作为狙击敌军后路,以及阻截敌人援兵。行军时更规定必须在来路布置伏兵,作为本队遇伏时策应支持与阻击敌军。

自成军起,大小数百战未尝败绩。比较有名的大战有:嘉靖四十年台州之役,经新河、花街、上峰岭、藤岭、长沙等战斗,十三战十三捷,斩杀真倭三千余,烧杀溺毙无算;福建之役,总兵力六千,经横屿、牛田、林墩三战,斩真倭五千余级,其中横屿之战是一场精彩的步炮协同作战,先以火炮击沉倭寇战船并轰击倭寇大营,再以突击队强行登陆突破倭寇本阵,斩杀倭寇头领。嘉靖四十二年平海卫,经仙游、王仓坪、蔡丕岭四战,共斩杀真倭两万余,福建倭寇被一扫而空,另于广东剿灭勾结倭寇的海盗吴平,击败吴平手下的海盗三万余人,吴平逃亡海上。

隆庆元年,戚继光及其老部下三千人调往京师,督阵蓟辽,戚家军火枪队易步为骑,成为中国第一支火枪骑兵队。戚继光督阵蓟辽期间编练车步骑营三万。隆庆二年,朵颜部酋长董狐狸率蒙古铁骑三万入寇,戚继光以车营抵挡,自己率八千铳骑突袭董狐狸牙帐,大破朵颜三万铁骑,俘董狐狸 侄子长昂,董狐狸仅以身免,逼董狐狸扣关请罪;万历三年,长秃率兀良哈铁骑五万入寇,戚继光又率火枪骑兵队出塞包抄,一口气打垮五万蒙古骑兵,活捉长秃。

自嘉靖三十八年戚家军成军到万历十一年戚继光去职,戚家军击败的敌军总数超过十五万余,这在日久承平的万历中兴时期是很恐怖的战绩。

戚家军的威名并没有因为戚继光的去职而低落,以戚家军为种子的浙兵一直是明后期国防力量的主 力,万历朝鲜之役,浙兵首登平壤,立下头功,其中许多人还是戚继光的老部下,如攻克牡丹峰的老将吴惟忠。

戚家军百战不败的原因在于戚继光的治军思想极为先进,以东亚最先进的武器装备部队,后膛的神威将军炮、佛郎机炮、大口径的加农炮发熕,还有鸟铳、倭刀、铁甲,戚家军的装备绝对是东亚第一、世界前列。 要知道三十年之后的日本最强悍的萨摩兵团,全军有两万只火枪,却只有两门轻炮,全日本到了江户时代才开始有大型的火炮出现。而戚家军作为一支地方军队,其火器的先进程度甚至直逼京都神机营。

戚家军的纪律严明也是闻名天下,但凡出征时有扰民行为的一律斩首示众,所以戚家军无论在哪里作战都能够获得当地百姓的支持,甚至连苗瑶等少数民族都愿意为之誓死效命。



❻ 日本古代兵种

普通兵种一览:足轻队——最基本的步兵单位,多数由农民募集而来。适合防守,易于维持队型。拥有强大的正面攻击力,但是几乎毫无侧面防御力。定点防御状态下可阻止敌骑兵突击。

步兵队——适合肉搏战,突击敌城门尤其有效。但在骑兵冲阵之下便显得不堪一击,很有可能全军覆没。 (中网文学书殿,转载请保留 www.zwwx.com)

弓箭队——适合守城及支援其他兵种。但无法正面阻挡敌人。对落单敌小股部队射杀相当有效。黑夜,浓雾或散射时很有可能误伤友军。

骑兵队——精锐之骑马武士。适合肉搏战及全方位战斗。冲锋时具有极强的冲阵能力和破坏力,杀伤力,但需远距离加速增其效果。

铁炮队——由界阵的葡萄牙商人将铁炮传入曰本。初时称之为火绳枪。不但射速慢,射程不远,镗暴率也很高。后经名匠种子岛时尧改善得以批量生产,也逐渐在战争中取得其地位,火枪其实有很多种,统称为铁炮。也有人为纪念种子岛大师从而称其为“种子岛枪”。

特有兵种一览:大铳——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重炮。因当时曰本不明其复杂的制作工艺,除和京,界两镇的巨商,外商交好的织田家拥有一定数量外,其余散落在曰本各地战场之上的为数极少,所以前期基本上可以算织田家的特有兵种及杀手锏。

武田赤备队——武田信玄一手调教出来的嫡系部队。精选最上乘的骏马,再反复筛选士卒选出以一当十的精锐,接受魔鬼训练,身着重型具足、加长刺枪,连马也覆上全套马甲, 防御力、杀伤力均为极至。上阵所穿具足和马甲全套皆为红色,所以称其为“赤备队”。拥有堪称恐怖的冲阵杀伤力,和欧洲中世纪的马其顿重装骑兵颇为相似。

武田弓骑兵——武田赤备队的附属及配合作战兵种,通常一百骑为一组,与武田赤备队成整单位出动。三组弓骑兵就能铺天盖地的给敌方阵地下一层密密麻麻的箭雨。打破敌人的定点防御状态后再配合武田赤备队发起强力冲锋,将所过之处如草般碾过荡平。武田部族之所以被称为传统战术的大师,在此种战术上就已将其发挥的如同一门艺术。武田弓骑身着中型具足,防御力一般。手中加长硬弓使得他们比一般弓箭手射程远的多。他们的轻装甲是为了能在战场上得到更大的移动力且移动的更迅速。他们除了身负长弓,背上还斜插两把加长马刀,是为了避免发生混战或被包围而遭屠杀。如非必要,他们一般避免和敌人正面交锋。但特殊时,也可做为阻挡敌方轻骑兵或轻步兵的力量投入正面战场。如果是在无支援情况下作战,那么聪明的将帅最好不要在战场上追赶他们,因为一小队这样的“赤色幽灵”就足以拖垮你整个大队。

重装雉刀骑——与其他兵种的具足不一样,雉刀骑的具足全是用浑铁打造,算是曰本战场上最有名的重骑兵了。与其近乎完美的防御力成正比,战场上的移动力也就相应的打了折扣。他的冲锋能力略逊于赤备队,不像赤备队在全力冲锋时几乎无法可挡,但完美的防御力足以弥补这一切,它注定了每一个冲入敌阵的雉刀精骑都像一个小型的重型坦克,可以展开持续长时间的肉搏,所以雉刀骑一般比较注重单兵作战能力,团队合作同样重要,比如展开绝对防御时。雉刀骑与其他骑兵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不像其他骑兵手中所持的是长刺枪,他们手持的全是经过特殊加工过的加长加宽的重型武士刀。这种重型刀的刀头重量十分明显,使得它们非常的易于切割,可以轻易划开乃至砍碎对手的具足。这种大型刀很适合在马上挥砍,往往随手带起的一蓬血雨,身边倒下的就有三四人甚至更多。完美的防御力,恐怖的杀伤力注定了重装雉刀骑将成为每一个遇到他们的敌人的挥之不去的梦魇

雨铁队——可以在雨天,雪天作战的火枪部队。织田部族在战场上率先使用。

精英足轻——信长一手创立的嫡系部队。与普通足轻不同,他们是受过专业训练的精锐武士,身着最优良的中型具足,手中长枪约是普通长枪的1。5倍,固守状态下简直无懈可击。阻止敌骑兵冲阵尤其有效。

#1 曰本战国各兵种详解 2

雉刀部队——曰本战场上的重步兵单位。身着重型具足,防御力,攻击力都很出色,一般作为战场上的攻坚主力部队。但因这种部队的组建费用相当昂贵,其精良的武器装备也不是一般大名家可以消费的起的。所以他们不是一些小大名可以拥有的军团,即使有,也大都做为亲卫队在战场上的本阵出现。

远江弓箭手——挑选精锐的三河武士而组建成的远程攻击部队。手中所持的全是普通人所无法拉开的硬弓。另外,他们所用的箭枝也经过特殊加工,箭头的分量很沉重,使得他们在进行漫天散射的时候,这些由上而下落入敌阵的箭雨可以轻易穿透敌人的头盔,是真正的一击必杀。远江弓箭手的恐怖还远不止如此。他们身着的是重甲,背负长刀,是曰本战场上唯一可以进行肉搏战的远程攻击部队。当敌人冲破他们的远程封锁逼近眼前的时候,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扔掉长弓,掣出长刀,摇身变为“远江重步兵”。寻常敌人在冲破他们远程封锁线的时候已是伤亡惨重、士气低落,再当头迎上他们的蓄力冲锋,焉有不败之理?

德川十字弓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重弩手。他们的十字弓就是重型弩,一发可填两矢,交替射击。弩箭的射程极远,甚至超越当时的铁炮,而且穿透力极强。但缺点也甚为明显,装填速度很慢,二次射击的时间间隔很长,往往赶不上第二波射击,敌军的骑兵部队已踏入眼帘。还有,十字弓必须平射,这就极有可能误伤正前方的友军部队,在混战之时,这种误伤情况则更严重。所以一般来说,十字弓兵除了截击敌部队,攻城、守城战时可发挥其最大作用外,平原作战或是大规模混战,基本上作用不大。

影武者突击队——“真田曰本第一兵”真田幸村的嫡系部队,此处不做详细介绍。(貌似没资料)

骑兵铁炮队——“澳洲独眼龙”伊达政宗纵横澳洲的必杀军团。精选骑术、射术精湛的士兵组成。手持铁炮,马甲旁斜插柄长刺枪。在敌军阵前,射击打破敌人的定点防御状态后再施以强力的二次冲锋。如果敌军一直固守以免遭骑兵屠戮的话,那正好,就全当这些骑射部队的活靶子好了。敌军阵线一旦松动、出现缝隙,这些精骑会立刻见缝插针,突入敌阵。让对手进攻不得,固守也不成正是这些骑射部队的最可怕之处。

战忍——正面现身战场作战的忍者部队。即使在千军万马的战场之上,这些忍术高超的上忍依然可以轻松的隐蔽自己,接近至敌将或敌大名本阵时再现身突袭。本阵一破,战线顷刻瓦解。使得敌人“完败”是这些影子部队最另人窒息的地方。但战忍的训练、培养过程都十分艰辛,所以除了当时的几个大的忍者里有一定数量的战忍部队外,小的忍者里几乎没有这种精英部队的存在。

镰仓秘忍——战忍的一种(同上)。流派、秘法不同而已。在此不做详细介绍。

镰仓武士——北条家的头号攻城部队,在整个曰本战场上都声威赫赫。镰仓武士是真正讲究单兵作战能力的部队。他们通常五十人为一组,突击敌城门尤其有效,很少以大规模军团的形态出击。他们剑术高超,持续战力很强,往往能在战场上以小股部队拖住敌人主力部队,让自家军团赢得先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每一位镰仓武士都是使用双小太刀的高手。(注:小太刀——一种腰刀,短,剑刃比较宽,极锋利。)能正面抗住他们冲锋的步兵单位很少。这也是北条部族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版图的重要原因。

野太刀武士——浪人的一种。他们手持的是一种很少人会使用的大型兵刃——野太刀。这种刀的刀刃很长,而且宽,在刀身的正中间有一个明显的弯折以用来更有利的切割物体。这种大型刀挥舞起来非常吃力,但杀伤力非常巨大,可以直接用来抗击敌骑兵的冲阵。野太刀武士在短时间内爆发力十足,但持久战力稍差,毕竟他们的兵刃是别人兵刃的几倍重量,所以不要指望他们能坚守住某一阵线,但作为攻坚部队,对于敌人的步兵队伍甚至骑兵队伍,他们却是出了名的难缠。他们可以在最短时间内给予敌人部队最致命的重创。另外,由于他们身着重型具足,手持重兵刃,所以他们在战场上的移动力非常缓慢,这也注定了远程攻击部队将是他们最致命的克星。

僧兵——曰本战场上的最强步兵单位。与其说他们攻击力太过强大,不如说他们是真正的悍不畏死。口中低呼着佛号踏上战场,直至战剩最后一人也绝不会退缩。另一个方面,曰本是佛国之一,在战场上很多士卒不愿意和这些僧人作战,未战,士气就已经很低落了。这些僧兵配合大名上杉谦信的“车悬”阵法,简直如虎添翼,曾几次让武田信玄大吃苦头,损失惨重。值得一提的是,织田信长是唯一不理会这些僧兵的大名,只要是挡住他致霸之路的,不管是什么,照杀。这也是信长被称为“佛敌”的原因。

❼ 幕末日本哪个藩最厉害历史。是萨摩还是佐贺

幕府末年倒幕派军队的主力是日本西南部的萨摩藩和长州藩的部队。
长州藩早就进行了军事改革,废除了以往作为藩兵基本编制的八组,建立了一支以奇兵队、集义队、游击队、膺惩队等诸队为主力的新军。奇兵队是高杉晋作以“聚集有志者,不论藩士、陪臣和轻卒,都同等对待”为口号建立的“平民军队”。市医出生熟谙西方近代军事知识的大村益次郎为了加强部队的战斗力,还积极进行了军事武器装备方面的改革,把落后的火绳枪等旧式武器卖掉,从长崎的英商那里买到法国造米涅步枪四千三百支,荷兰造盖贝尔步枪三千支。1866年,萨摩藩模仿英国编制,组建了以小铳队、城下队和外城队为主力的新军。
和长州军一样,萨摩军也装备了从西方进口的新式枪炮。早在1851年,萨摩藩就建造了〔集成馆〕进一步强化萨摩的近代化。集成馆中包括以下产业:冶铁反射炉、熔矿炉、钻孔盘(给大炮开穴用的器械)、玻璃工厂、锻造厂、蒸汽机关制造所、金属细加工所、造币所、造船所、纺织工厂等等。

❽ 日本二战步兵武器

一、步兵轻武器
日军二战时陆军单兵装备大至如下:
士兵:6.5毫米38式步枪,30式刺刀,94甲水壶,前后盒弹匣(120发子弹),钢盔等。
将校:94式手枪,望远镜,军刀,地图囊,将校水壶。
日军还有一种特殊装备—89式掷弹筒,这是一种类似微型迫击炮的东西,其结构是一节底部封闭的圆筒后接一段钢管用于握持,钢管底部再铰接一底座,类似迫击炮的座钣,发射微型榴弹,无支架及瞄准具。可以用来填补迫击炮与手榴弹之间的支援火力空白,威力不比手榴弹强多少。与枪榴弹相比不占据步枪枪口,但相对枪挂榴弹发射器并无任何优势,作为一种单兵面杀伤武器,曾普遍装备一线部队。
日本武器的编号采用正式服役的年代为型号, 称为式. 如三八式步枪, 九九式步枪等.
日本人称步枪为步兵铳或小铳, 手枪为拳铳, 卡宾枪为骑铳, 机关枪为机关铳, 刺刀为铳剑, 防火帽为消炎器.
日本武器采用的年代有三种系统, 一是天皇的年号, 在1926年前, 采用的是天皇年号. 三八步枪是明治38年(1905)年采用的.
二是日本纪元,日本以公元前660年为日本之纪元开始, 所以是公元年代加660. 九九式为日本纪元2599年(昭和14年, 1939)服役, 故称九九式.
三八步枪是由有(土反)成章(Nariaki Arisaka)上校在东京小石川(Koishikawa)的炮兵工厂, 由南部骐次郎(Kijiro Nambu)少校设计完成(他还设计了南部手枪, 中国人以往称为王八盒子, 大概是因为它的几近椭圆形的枪套. 另外他还设计了2式机枪, 仿自法国的Hotchkiss). 算是毛瑟步枪的一支, 其子弹为日本自行发展的6.5mmx50, 半有边子弹.
后来由于其火力太小, 杀伤力不足, 在1938年决定采用其在1932年开始使用的7.7mmx58机枪弹的改良型, 采用无边设计. 在1939年定型量产, 是为九九式步枪. 除了口径不同, 九九式的表尺由三八式的2,400公尺改为1,700公尺, 加上了两翼, 辅助对空射击, 装有单脚架. 最奇特的是在全世界各国都开始使用短管步枪作为正式步枪时, 日本仍然坚持制造31.5寸枪管的长步枪. 同时, 各国都开始将拉柄改成下弯式, 九九式仍使用水平式的拉柄.
日本南部大正十一年式轻机关枪(Nambu Type 11 Shiki Kikanju), 于大正十一年(1922)采用, 使用弹斗进弹, 容量为6个5发桥夹, 可用标准三八式步枪之6.5子弹或减装之轻机枪弹。 在子弹进膛前, 有油刷附于弹斗上, 以供润滑子弹, 否则会引起退壳失败。
由于枪托弧形像鹅脖子一样折向一边, 故俗称歪把子轻机关枪, 抗战至韩战, 中共敌后游击队、 解放军都曾大量使用。 该枪在理论上, 可以与步兵使用相同弹药, 十分方便, 副射手可以将步兵用的桥夹投入弹斗内, 即可射击。 实际上应用起来, 持续射击下, 枪管很快过热, 又不能换枪管, 射击必须中断。 而弹斗机件复杂, 常常故障。 因此虽然是一个破天荒的好主意, 后来连日本人自己也不曾再用。
许多论者以为九六式机枪的发展, 是日军在中国见识了捷克式之后, 才将十一式改进而成。 以捷克式的名气, 日本应不须经过这个途径, 令其印象深刻的应是7.92子弹的杀伤力。 而且, 96式的作业方式和捷克式完全不同。
96式轻机枪虽于1936年定型, 但日本并无产能将其大量配发部队, 直到珍珠港事变后, 入侵马来西亚的部队全面配备, 方才曝光。 1942年5月出版的Japanese Ground and Air Forces(Military Intelligence Service, Information Bulletin No. 14, War Department, Washington, D.C.)指出:‘英军最近在马来西亚遭遇一种日军新式武器’; 所附照片为一名英军提着一把96式轻机枪及两张96式特写。 史载‘马来之虎’山下奉文(Tomoyuki Yamashita)的25军, 是第一个全面配备96式轻机枪的部队。
1996年中共出品的‘七七事变’及1995年合资影片‘南京1937’, 片中日军大在1939年时, 日本一共有三种不同的7.7mm子弹. 有边用于海军和海军航空队的Lewis机枪上, 半有边用在92式和99式机枪上, 无边用于99式步枪上. 这也是世界轻武器史上的一项纪录. 这个后勤官想来不好当.
捷克在1937年并运交中国1,000挺ZB-37重机枪; 该枪外型有点类似日制的92式重机关铳, 但使用弹链而非保弹板, 闭锁方式类似ZB-26系列。 近年的中国抗日影片, 片中日军多以其替代92式。
战后, 日本的第一枝自行设计的步枪是64式, 7.62mmX51步枪, 由丰和工业(Howa Instries)负责研发. 重4.4公斤, 长0.99公尺. 作业原理是类似Tokarev SVT-36/40, FN49/ FAL, SKS等的倾斜枪栓闭锁. 而日本人又发奇想, 使用减少装药的子弹, 以配合日本士兵对后座力的敏感. 这也是奇怪的事, 想来7.62mmX51该没有7.7mmX54厉害. 如果要使用正常的NATO弹药, 要调整瓦斯钮.
丰和工业后来又研发出了89式5.56mmX45步枪, 于1989年配发, 重3.5公斤, 长0.92公尺, 使用M16弹匣, 有单发, 三发和全自动的功能, . 第一枝机枪是在1962年定型量产, 由日特金属 (Nittoku Metal Instry Co., 现住友重工)研发, 重10.7公斤, 射速为每分钟659发. 手枪则在1980年代由Sig授权生产P220, 不过采用9mm. 弹匣为单排式, 只能装9发. (这里有两种可能, 一是因为按原来P220, .45ACP的设计, 不改变枪柄, 因此不改变弹匣的尺寸. 这就有点偷懒. 另一种可能性是考虑了东方人的手掌较小, 单排弹匣的枪柄比较容易掌握. 如果是这样, 就值得褒奖.)
日本三八式6.5mm步枪,是日本在其三十年式6.5mm步枪的基础上,改进研制的一型制式军用
步枪。由于时值明治三十八年(公元1905年),故定名为“三八式”。三八式步枪与三十年
式步枪两者在外观上最显着的不同,是前者在机匣上方增设了一个“∩”形的防尘盖,这个
防尘盖可随枪机前后滑动,当枪机呈关闭状态时,这个大大的防尘盖将整个机匣完全盖住,
可有效防止沙尘进入机匣之内。由此,三八式步枪就得了一个叫得响的名字——“三八大盖
”。的确,在中国大地上的城乡村野、街头巷尾,有谁不知道“小日本,大盖枪”呢!三八
式步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法西斯陆、海军最主要、最基本的单兵武器,也是装备量最
大、装备时间最长的一型单兵武器,直到日本战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才停止使用,用了
整整40年。

“三八大盖”的特点

“三八大盖”全枪由枪管、瞄具、枪机、机匣、弹仓、枪托、枪刺等七大部分组成。该枪全
面秉承和实现了日本军方“可靠、便捷、简易”的宗旨,充分集中和发挥了当时日本机械工
业的先进技术成果,可以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支加工制造品
质相当精良且战斗使用性能相当优良的步枪。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和第三野战军认为该
枪具有以下特性:(1)枪的钢质好,经久耐用,如果保管擦拭得法,可以发射1万发枪弹;
(2)瞄准基线较长,射击时即使略有瞄准误差,弹头的偏差量也较小;(3)因枪弹装药量
小,初速也小,所以杀伤力较小。但射击时枪的震动小,因而命中要精确些;(4)枪管较
长,因此射程较远;(5)有防尘装置,使尘土不易侵入机匣;(6)全枪较长,虽携带不大
便利,但适于白刃战。

“三八大盖”的结构

“三八大盖” 全枪长1275mm,可以说是二战时期主要参战国家军用步枪中最长的步枪,比
当时苏联红军使用的莫辛?纳甘1891/30式7.62mm步枪还要长 43mm。从外观上看,全枪显得
十分纤细紧凑,干净利落,从而操枪更为便捷,不像有些步枪,外观上“零碎”很多。“三
八大盖”的枪管长769mm,也是二战时期各种主战步枪中枪管最长者。枪管内部有4条右旋膛
线,为了追求射击精度,膛线导程确定为200mm,这在当时各式步枪中是最小的,因此,“
三八大盖”发射的弹头转速高,飞行稳定性好,命中误差也相对要小。并且由于弹头的初速
为 762m/s,尽管在当时各式步枪中也是最小的,但弹头命中目标后,仍有足够的侵彻力且
不易翻滚。说“三八大盖”打得比较准,自然与瞄具有直接关系。“三八大盖”的准星形状
为“∧”形,用燕尾槽与准星座配合,可以横向调整,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前期生产的“
三八大盖”,没有准星护翼,而后期生产的则有准星护翼。“三八大盖”的表尺,与一般步
枪的板状弧形表尺不同,它是一个可以立起的“框”式表尺,上面有3个缺口照门(其中表
尺框板上有2个缺口照门,游标上有 1个缺口照门),相应地有3种用法。平时携带步枪时或
目标在300m以内时,表尺框在向前扳倒的状态下使用,这时表尺框板上的缺口照门所对应的
射距为 300m;当目标在400m以上时,则将表尺框向后立起并将游标上移,使用表尺框板上
的另一个缺口照门,此时这个缺口照门所对应的射距为400m;当目标在 500m以上时,则使
表尺框仍在立起的状态下,将游标下移到定位,使用游标上的第3个缺口照门,此时这个缺
口照门所对应的射距为500m;当射距大于500m时,则逐次上移游标,使游标上的缺口照门与
目标距离相对应。“三八大盖”的表尺射程2400m。在后期生产的“三八大盖”中,有的采
用3个觇孔照门,其目的是企图利用觇孔照门以抵消瞄准误差,从而简化新兵的瞄准训练过
程。但是,实践证明“三八大盖”上的觇孔照门距离使用者的眼睛过远,瞄准时并不方便,
特别是在夜间瞄准更为困难。像“三八大盖”这样的准星与表尺关系位置形式,觇孔照门显
然不如缺口照门使用方便。“三八大盖”改觇孔之举,不失为弄巧成拙。作战实践证明,步
枪战斗使用密度最大的距离,通常在200m以内,而真正达到使用密度峰值的距离是在100m左
右。这时,还可以利用立框式表尺的一个鲜为人知的优点,就是当射距在50m至100m左右时
,可以竖起表尺框,并把目标与准星同时套在立框之中,作概瞄快速射击,若受过一定训练
的射手,枪枪打中不成问题。

“三八大盖”相对于“金钩步枪”改动最大之处,要数枪机。在世界步枪之林中,没有沿袭
当时各国盛行的枪机结构而独树一帜者,就要数“三八大盖”的枪机。纵览世界上林林总总
五花八门的步枪,凡采用回转闭锁后拉式枪机的步枪,其枪机大体上可以归为三大类。其一
,是以德国M1888毛瑟步枪为代表的枪机结构;其二,是以俄国莫辛?纳甘1891式步枪为代表
的枪机结构;其三,就是以日本“三八大盖”为代表的枪机结构。这3种典型的枪机中,结
构最简单、分解最简便、零部件最少的要数“三八大盖”的枪机,分解开来只有枪机栓体、
抽壳钩、机尾、击针和击针簧5个零件。而另外两类枪机的零件,至少在6个以上。上述3类
枪机的机头大同小异,而区别主要是在机尾部分。“三八大盖”枪机的机尾部分,没有两个
欧洲“兄长”那样复杂,又去掉了其前身那碍事的“金钩”,把机尾部件(保险机)改成一
个滚花的扁圆柱体,既不会钩挂服装、装具,又便于射手操作,特别是便于在严寒天候条件
之下戴手套操作(向前按压机尾并向右旋转到定位,即为保险状态;向前按压机尾并向左旋
转到定位,即为待击状态)。此外,枪机栓体上的拉机柄头,采用了独特的椭球体而不是传
统的圆球体,也是为了提高适操性特别是严寒条件下戴大手套时的适操性。

“三八大盖”的机匣上方和右侧各有一道纵向沟槽,用来安装和规正其独特的“大盖子”(
防尘盖)。在防尘盖的后端,有一个供拉机柄穿过的方圆形孔,当枪机拉开时,防尘盖随
枪机一同向后滑动,让开机匣的装弹/抛壳口和弹夹导槽,以供射手向弹仓内填压枪弹以及
完成抽、抛弹壳动作;当推枪机时,防尘盖又随枪机一同向前滑动,直至完全封闭机匣的装
弹/抛壳口和弹夹导槽,完全阻止了泥沙、尘土进入步枪的核心部位。这一点在世界各国所
有的步枪上都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由此带来的战术技术效益也是举世无双的。这一点即使
用我们今天的眼光看来,也不失为点睛的一个妙笔。

探幽“三八大盖”

应该说,“三八大盖”的结构非常简单,而其在战斗使用性能和战场勤务性能方面的考虑,
却又非常周到。让我们从以下从几个方面来看一下。

先说“三八大盖”弹膛,总体上看与其他同类型步枪并无大异,但是,在“三八大盖”弹膛
的正上方,钻有两个泄气孔,一般人看来似乎没有多大的用处,其实不然。这两个泄气孔可
以在枪机开锁的瞬间,与枪口形成一个与现代坦克炮抽烟筒作用类似的气体拉动力,这无疑
有利于弹膛的冷却。再说“三八大盖”的弹仓,其总体与“毛瑟”的弹仓类同,但却比“毛
瑟”高出一筹,多了一个弹罄提示,即当最后一发弹壳被抛出枪外之后,枪机的机头即被弹
仓的托弹板挡住,无法继续前推枪机,以此告知射手“该装枪弹了!”这个类似现代枪械的
“空仓挂机”功能,在实战中特别是紧迫仓促的战斗中实在是太重要了!谓之不可或缺并不
为过。“毛瑟”的弹仓底盖卡笋,深藏在底盖卡笋孔中,不用相应的工具抵压,难以卸下来
,战斗间隙要把弹仓中的枪弹或脏东西取掉,自然也是不易。而“三八大盖”的弹仓底盖结
构,几乎与“毛瑟”的弹仓底盖无异,惟其卡笋在扳机护圈前缘内侧,用拇指向前按压,即
可方便地卸下弹仓底盖,使擦拭保养和快速退弹具有极大方便性和安全性。再看“三八大盖
”的枪托。对于步枪来说,枪托无论在人机工程方面还是在生产成本方面,都是一个非同小
可的问题。从人机工程方面讲,“三八大盖”的枪托无论纵向尺寸、枪颈握围以及枪托厚度
和倾斜夹角,还是造型圆弧过渡、粗细过渡以及托底板的设计和枪背带环的位置等等,都更
适合日本(包括亚洲)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体形,使用起来包括据枪、端枪、托枪、背枪以
及拚刺等等自然感到比较舒适。当然世界上许多优秀的步枪在这方面也都不逊色。从加工生
产方面讲,传统步枪的枪托和下护木有两个共同点,其一是大多为一个整体部件;其二是大
都用一块整体木材制成。“三八大盖”的枪托和下护木虽然也是一个整体部件,但却是由两
块木材制成。其中,枪托的上半部分和下护木是由一条长条木材制作,而枪托的下半部分则
由一小块三角形木材拼接。仅此一项,就可以节约大量的木材。这对于日本这样一个木材资
源缺乏,又要大量制造武器来满足法西斯侵略战争需要的国家,效益可想而知。我们再来看
看“三八大盖”配装的刺刀。众所周知,伴随大和武道的发展,日本的刀剑打造技术和工艺
,是很有特色的。日本军国主义在筹措侵略军火的时候,自然是要倾其刀剑打造技术之所有
的。日本军国主义的枪刺,由两个显着特点:一是实现了绝对的标准化,其制式枪刺为单刃
偏锋样式,刺刀全长500mm,其中刃部长400mm,全质量0.5kg。包括“三八大盖” 在内的所
有日本步枪以及九六式轻机枪,刺刀的接口都是通用的;二是钢“活”好。根据在同等条件
(开军用罐头)下,对二战时期各主要国家的步枪刺刀所进行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日本步
枪所配刺刀是刚度最好的,是惟一不卷刃、不崩口的刺刀。讲到这里,心里不禁升起一股强
烈的感慨:中国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的斗争是何其艰苦卓绝!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多么来之不
易啊!

“三八大盖”家族

按照现在的说法,“三八大盖”实际上是一个枪族。在设计三八式步枪的同时,还设计了三
八式6.5mm马枪。该枪除了枪管比步枪短306mm,背带环位置在枪身的左侧,上护木从头箍一
直覆盖到表尺座处以外,其他机构与步枪完全相同。在三八式马枪的弹膛部位上表面,也像
步枪一样刻有日本皇花和“三八式”三个字的铭文。

明治四十四年(公元1911年),又派生了一型带有折叠枪刺的6.5mm马枪,并将其年式定为
“四四式”。四四式马枪的机构特征与三八式马枪基本相同,只是在枪身的正下方增加了可
以折叠的三棱锥形枪刺,刺刀座与头箍相连,在其弹膛部位上表面,刻有日本皇花和“四四
式”铭文。

三八大盖”的日常分解结合

(一)分解:

1.左手握枪,右手握拉机柄向左旋转并向后拉枪机,左手拇指向左拨开枪机阻笋,右手继续
向后拉枪机,直至从枪上卸下枪机和防尘盖,再从枪机上取下防尘盖;

2.左手握枪机体,右手向前顶压机尾,顺时针将机尾旋转90°,然后慢慢放开,并取下机尾
,倒出击针和击针簧;

3.以右手拇指向前推压扳机护圈前缘内侧的弹仓盖卡笋,左手取下弹仓底盖及托弹板(簧)


(二)结合:按分解相反顺序进行。

注:⑴本文所提及的日本步、马枪的分解结合方法均如上述。⑵将枪机装入机匣之前,应将
防尘盖前端插进机匣上的防尘盖导槽内,然后再推枪机向前;当托弹板挡住枪机时,以左手
拇指下压托弹板,然后继续推枪机到前定位。

到了昭和天皇十二年(公元1937年),“三八大盖”又派生出一型6.5mm 狙击步枪,因当年
为日本神武纪元2597年,故称之为九七式狙击步枪(该枪弹膛表面的铭文为“九七式”)。
九七式狙击步枪乍一看很难与“三八大盖”区分,仔细看来,九七式狙击步枪有瞄准镜座,
可以装瞄准镜;枪的二箍上装有一个钢丝支架,平时向前折叠于枪身之下,必要时向下展开
,作为射击时的脚架。其实,这个钢丝脚架究竟有多大用处,能不能将枪架稳?很值得怀疑
!不过日本枪大多有个规律,这就是到一定的时候总会出点 “邪怪、武蛮、拙笨”的东西
来,否则就不叫日本枪了。

关于“三八大盖”的口径,始终是日本陆军争论不休的问题。早在日本大正天皇九年七月即
公元1920年,日本陆军技术本部的兵器研究方针就要求步枪采用7.7mm口径,但直到昭和天
皇十三年六月即公元1938年,才开始进行步枪使用7.7mm口径九九式枪弹(与九二式重机枪
弹同型)的试验,目的在于使步枪具有与重机枪一样的威力,从而解决6.5mm步、机枪弹在
中国战场上显得威力不足的问题。试验中,使用的是口径改为7.7mm的三八式步、马枪和四
四式马枪,最后认为,两型马枪改大口径之后,枪口动能以及后坐力过大;而“三八大盖”
改大口径则没有多大问题。于是于昭和天皇十四年(公元1939年)在“三八大盖”的基础上
出台了7.7mm的新步枪,因当年为日本神武纪元2599年,故称该步枪为“九九式”。九九式
步枪基本上就是后期出厂的“三八大盖”,除了口径改大以外,又在二箍上增加了与九七式
狙击步枪相同的钢丝脚架,立框式表尺两侧各增加了一根可以折叠的、对空中目标射击的提
前量杆,并采用了觇孔照门。昭和十五年七月以后,九九式7.7mm步枪被确定为日本制式武
器, “三八大盖”则停止生产。

因为体形如同“三八大盖”的九九式7.7mm步枪,枪口动能以及后坐力均比“三八大盖”有
所增加,显然不适应五短身材的日本兵,所以接着又出台了一型长度在“三八大盖”与两型
马枪之间的九九式7.7mm短步枪,其主要特征为上护木从头箍一直覆盖到表尺座处,二箍处
无钢丝脚架,背带环在枪身左侧。弹膛上方也铭刻日本皇花和“九九式”字样。

此外,为了适应空降兵作战需求,还生产了一种可从枪管节套处将枪分解成前后两段的7.7
mm短步枪,日本军方将其命名为“二式”步枪。九九式7.7mm步枪系列开始正式投产装备日
军之时,也正是日寇“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之时。九九式无论是在中国战场,还是在东南
亚乃至太平洋战场,事实上并没有成气候,更不能挽救日寇的失败。到后来,九九式的生产
水平和加工质量每况愈下,远远不及“三八大盖”。

“三八大盖”在中国

“三八大盖”自1907年开始生产到1940年停止生产,累计生产数量达300余万支。我国旧统
治当局曾经向日本购买过一批,以后辽宁和太原的兵工厂也先后仿造过。在抗日战争中以至
抗战胜利,中国军民曾缴获了大量的“三八大盖”。因弹药不足,弃之又实在可惜,当时国
民党当局曾经指定军政部第60兵工厂将 6.5mm口径的“三八大盖”改为7.92mm口径,以同国
民党军队7.92mm口径弹药体制一致。凡被改扩口径的“三八大盖”,其弹膛上方均刻有“改
七九”字样。抗战胜利之初,国民党沈阳第九十兵工厂曾仿造九七式步枪,但口径改为7.9
2mm,同时把瞄准镜座去掉。因该产品未列入制式,故称其为“临时式步枪”,并在机匣正
上方刻“临七九”三字。

在中国广大抗日战场上,缴获的九九式7.7mm步枪或短步枪数量远远不如“三八大盖”多,
主要原因是九九式7.7mm步枪或短步枪在中国只分布在东北地区的关东军手中,而大部分都
用来装备在太平洋地区作战的日军,因此现在欧美各国有为数不少的九九式,都是战后作为
战利品收藏的。在中国,“三八大盖”被日军一直用到战败投降,我军则一直用到祖国大陆
全境解放,还有相当一部分“三八大盖”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此后,我国广大的民兵一直
用到1970年代中期。“三八大盖” 这样一支取之于强敌之手,又为我所用与强敌作战的战
利品,在中国军民手中使用时间之长,分布面积之广,赢得胜利之众,实为历史所罕见。以
至于老一辈军人每每谈及“三八大盖”的时候,总是有说不完的故事;每每端起“三八大盖
”的时候,是那样爱不释手,操枪的一招一式又总是那样娴熟。这就是中国人民和他们的士
兵!历史就是这样写着:兵民是胜利之本!
南部十四式手枪

工作方式:半自动

口径: 8 mm

重量: 0.91 公斤

弹夹: 8 发

简介:日本南部 14 式手枪是原南部式手枪的改进型,由名古屋兵工厂制造, 1925 年列为日本陆军制式武器,二战期间装备于将校级军官,该枪俗称 “ 王八盒子 ” 。
四四年式骑枪
运作方式:手动枪机, 4 条右旋膛线
尺寸:长 868mm ,枪管长 487mm
口径: 6.5mm
重量: 3.3 公斤
弹夹: 5 发
简介:该卡宾枪为步枪的缩短版,基本设计完全一样,枪口初速: 732m/s ,瞄准具 2000m 表尺。服役自 1905 年至二次世界大战。枪机上方有一块防尘盖。

九九式步枪

工作方式:手动枪机

口径: .352 英寸( 9mm )

简介:该步枪中较短的一型于二次大战前为日本军方所采用,而标准型则较前者长 152mm. 注意枪身前段下方的铁线式的单脚架,其实用价值令人怀疑。本来设计比三八式有改进,但因为战争后期日本资源匮乏,许多部件不得不使用替代品而使效能大为降低。

九二式重机枪

工作方式:自动,气冷

口径: 7.7mm

全重: 62.5 公斤(包括三角架)

弹夹: 25/30 发弹板供弹

射速: 650-700 发

简介:皇记 2592 年定型,导气自动原理
十一年式轻机枪(歪把子机枪)

工作方式:自动,气冷

尺寸: 1.1 米,全重 10.2 公斤

口径: 6.5mm

❾ 日本战国时代,军衔

确认是问军衔,而不是官职,是吧,那么:

战国时期的大名军阵基本相同,军阵的基本构成由本阵和若干独立军团组成。其主力为主将(大名)手下世袭化、专业化的“家臣团”。这些军队数量很少,但是战斗力却非常强,一旦战事爆发,在这些私兵的基础上,再征招农民组成足轻(步兵)队补充军力。
具体战斗序列及指挥系统如下:本阵成员包括总大将、副将、军师、佑笔(执笔)、军奉行(管辖其下的旗奉行、弓奉行、枪奉行、小荷驮奉行、兵粮奉行)、军目付、使番、物见番头。此外还包括马回、小姓、药师、祈祷僧等保障人员。
独立军团一般包含侍大将、枪大将、铁炮大将、足轻大将、弓大将以及其下的兵吏、兵丁组成,独立军团中的各个作战分队之间用使番(传令兵)负责联络。
以侍大将为中心的独立军团是大名家军团编成的基本单位,其下的足轻大将统领全队足轻,弓大将统领全队弓兵,枪大将统领全队枪兵,铁炮大将统领全队铳兵。
在实际作战中,往往还要选出一名先作大将,即先锋官.

❿ 日本海军陆战队的日本海军陆战队沿革

本来日本海军的任务在于洋面行舰队决战夺取及维护制海权,然而在作战时也有对敌要塞军港攻击施行局部性地面作战的场合出现.原本地面作战为陆军的主要任务,也有和海军形成共同作战的型态,不过在许多情况下因不易协调的缘故,常有要海军独立完成任务而等待陆军到来的情况,所以海军乃有编组地面兵力的必要.
最初日本海军是师法英国海军而建立的,故海军陆战队亦是英式典范,不像美军那样有另外独立的系统,而是由海舰士兵任务编组而来.军官干部的养成则是由海军士官学校借由从英国聘来的教官协助下进行陆战教育训练.
大致上日本陆战队的发展可总结分为三类:
1.舰船上岸的任务编组
2.以各镇守府海兵团为中心编成的陆战队
3.包含各种兵科单位扩大编成的根据地队
其详细发展说明如下:
日本海军士兵在海兵团入伍时不分兵科都会施以基本的陆战训练,故自军官将校到一般士兵对于陆战都有基本的概念和常识.之后再根据需求进行分科教育,各兵科的士官兵分别在海军兵学校和海军炮术学校习得专门的知识,而上舰的官兵在具备了陆上勤务技能的同时,在海上勤务中亦会借由各种机会对陆战技能予以训练.
历史上的首次作战则是在1874年的佐贺之乱中,在被派遣的舰队里以任务编组的型态被编成并立下战功.使用海军陆战队的名称是在1875年开始的,在此之前一直以海兵队作为代称.随后在1877年的日本最后内战西南战争时,面对西乡军破竹的攻势,凭借着压倒性优势的海军机动力,陆战队在各地登陆和陆军协力大为活跃,让西乡军大吃苦头,就以此战的经验作基础而逐渐发展成正式的战斗部队.
1886年根据海军省命令订立了陆战队概则,在第一条从舰队或舰船上陆从事地面作战的铳队,称为陆战铳队,另炮队称为陆战炮队,而总称为陆战队于是陆战队的定义始以明文规定.不过此时仍称为军舰XX陆战队,或在联合时叫做第X舰队联合陆战队,也仍旧是任务编组的型态,举例来说,义和团事件时在海军军令部的命令下,由佐世保镇守府所编成的陆战队兵力300人作为一大队,并以海兵团副长担任指挥官,在笠置号上用增加定员同舰搭乘的方式,以临时特遣队的姿态称为军舰笠置陆战队.日俄战争期间则有所谓的联合舰队附属陆战队的编成,对陆军的登陆支持则有1904年6月的海军陆战重炮队的编成并正式参加战斗且在旅顺攻击中立下军功.一次大战中也有所谓的第二舰队附属联合陆战队的编组加入了对青岛的攻击.后来由第一外遣舰队的船舰编成而来的陆战队就在中国各地担任保护日侨的工作. 这些单位都是以各军舰里抽调大约20名上下的兵力编成一小队后再集合而成的.
进入昭和期后,除了上海特别陆战队外,其它陆战队的编成大都是以辖有3~4中队的大队规模编成.举横须贺镇守府海兵团陆战教练时的编成为例,在指挥机关陆战队本部之下辖有铳队炮队附属队等,若和陆军单位各自比较,前二者即是步兵,炮兵,后者则为后方支持部队的通信,工作,运输,医务,主计等.其与陆军的差异点在于,没有各自独立而完整的支持机构,只能附属军舰或舰队来运用.
128上海事变后,制定了海军特别陆战队令,特别陆战队和船舰陆战队的差异在于前者有固定设置的地区,所以也就再名称上加上地名.上海陆战队是最初的设置,卢沟桥事变之后该部队也投入上海以外的汉口,青岛,厦门的作战.
之后中日战争长期化及紧接而来对美关系恶化使大量整备海军地面战斗部队成了必要且急切的问题.于是原本仅在横须贺炮校进行的基础陆战教育也就不敷所需,终于在1941年4月开设馆山炮术学校专门培训陆战和地面防空的基层干部人才,而为了教授有关步炮装方面的知识,其教官大多仰赖于陆军的协助.从此之后,日本海军除了从舰船抽调的任务编组及上海特别陆战队外,开始陆陆续续拥有更多量的陆战队了.
1941年制定了海军特别根据地队令,根据此令以各镇守府的海兵团为基础,因应任务需要,以镇守府陆战队,警备队,防空队为名依次编成.从开战时的7队到败战时的262队达到高峰,大多数的单位在编成和装备上均不一致,其概略的战术等级相当于陆军的营和团.这些单位代替了因攻略作战而移防的陆战队.因大多数单位以守备为主故火炮兵装较陆军同级单位来的充实,以横须贺第七特别根据地队为例,以1800人的兵力就有12cm炮8门,8cm炮16门,7.5cm高炮4门,确时要较陆军来得强.至于这些单位有些是系出同门,如基思卡岛的舞鹤镇守府第三特别陆战队,塔拉瓦的第三特别根据地队都是来自于佐世保第七特别陆战队.
这些单位在太战前期配合陆军的闪电进击,协同舰队,航空队对敌军主力的歼灭战,为各孤岛及海上要地的占领而猛攻,立下赫赫战功.后期则以瓜岛攻防战为转折点与优势的敌人苦斗,悲壮地以全军覆没为终结.
1944年日军自绝对国防圈败退后,开始了本土决战的整备.其海军将旗下各镇守府,警备府改编为陆战队,除了地面兵力外尚有千余名以上兵力的基地队被编成,预定在特攻结束后,和邻近各单位参加地面决战.
日本海军陆战队本土决战的动员计划 :
横须贺镇守府联合特别陆战队 7队 29899人
吴镇守府联合特别陆战队 3队 18765人
佐世保镇守府联合特别陆战队 3队 20487人
舞鹤镇守府联合特别陆战队 2队 11106人
大阪警备府联合特别陆战队 1队 1148人
大凑警备府联合特别陆战队 4队 20397人
镇海警备府联合特别陆战队 2队 9880人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179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514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507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095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149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802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722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309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777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