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日本资讯 » 美国推动日本政府颁布了什么

美国推动日本政府颁布了什么

发布时间: 2022-07-06 08:53:00

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战败的日本积极扶持,推行什么政策

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非军事化政策:通过政治外交,经济合作,文化渗透等非军事化战略对日本政府进行政策干预,经济绑架,文化西化来实现美国对日本的实际管理。扶持日本是为了转移美国国内经济矛盾,是美国内向性经济向外向性经济转变的桥头堡,其经济的试验成败对美国内经济影响较小,但作用巨大。日本在 亚洲的经济崛起也有效的遏制了亚洲非资本主义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把日本推向亚洲政治经济的前台,为美国幕后操作欲留了一定的空间,符合美国利益。

② 二战后,美国推动和日本政府民主改革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民主化改造
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后,为了确保日本不再成为美国的军事威胁,麦克阿瑟以本国政治制度为模式,对日本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实施了大规模的民主化改革,力图将日本纳入美国的战略轨道。

麦克阿瑟在日本进行的民主化改革,其基本的依据和政策指导是美国政府颁布的两份文件。其一就是1945年8月29日由杜鲁门批准、9月22日发表的“美国战后初期对日政策”;其二是同年11月3日发给盟军最高统帅的“有关投降初期占领和管制日本的基本指令”。麦克阿瑟采取的每一政策和措施都是在这两份文件的规范和指导下进行的。

在“初期对日政策”中,美国政府首次全面制定了将要在日本实施的政策目标和改革的基本方向。文件表示:日本人民或政府发起的在政府形式方面的改革,凡旨在变更其封建主义和独裁主义的目的的,都将为盟国军政府允许并赞助。具体说来,这种所谓“政府形式方面的改革”,在政治和军事方面主要包括:解除武装和国家的非军国主义化;惩办战犯;鼓励人民争取个人自由和民主进程的愿望。在经济方面包括:经济结构的非军事化;促进民主经济力量;恢复和平经济活动;赔偿和归还掠夺别国的财产和物资等。“初期基本指令”则详细规定了盟军统帅部应对日本实施的改革政策的具体步骤和细节。

在上述政策指导下,从1945年9月开始,麦克阿瑟推行了大规模的民主改革,以便“最后建立一个以支持美国为目的而负责的政府”。具体说来,这些改革主要集中于如下五个方面:

第一,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改革。麦克阿瑟实施了对日本法西斯的全面整肃政策,其目的在于清除日本政治生活中长期存在的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意识,使代表“日本人民自由意志”的新政治力量和新领导人能控制政权。整肃共分两个阶段,1947年1月以前主要是国家层面的整肃,此后扩大到社会层面。第一阶段始于1946年初,该年1月4日,麦克阿瑟颁布两个“整肃令”,其一宣布取缔一切鼓励军国主义、赞成或助长日本建立亚洲霸权的极端民族主义政党,其中包括大政翼赞会、黑龙会等27个臭名昭着的组织,2月23日,列入整肃名单的团体增加到147个;其二称为“解除公职令”,规定一切积极参与推进军国主义活动和军国主义团体的成员均在整肃之列,不得继续担任公职,对参加众议院选举的所有候选人进行甄别。政治整肃的结果对日本政治产生了巨大影响。凡1937—1945年间担任过内阁成员以及与“思想控制”有关的官员全部被清除出政府。整肃于1947年1月进入第二阶段,对象进一步扩大到地方官员、经济界和舆论界的头面人物,受到甄别的人数先后多达71万,其中20多万人受到整肃。1948年3月,整肃基本宣告结束。

整肃的同时,麦克阿瑟认为:解散日本多达589万的军队和不计其数的准军事组织,是民主化政策能够实现的基本前提。因此,从1945年9月起,美国就着手解散日本军队以实现其非武装化。9月3日,盟总颁布《关于在日本某些地区设置盟国占领军,以及具体指导日本解除武装和复员的命令》。解散命令执行得非常迅速,到10月15日,麦克阿瑟宣布,日本全国武装兵力解散问题业已告终,日本军队不复存在了。1947年,日本在国外的300多万军队继续被遣返回国,作为军事强国的日本从此不复存在。

此外,与处理纳粹战犯一样,盟总处治了日本战犯。1945年9月11日,麦克阿瑟宣布逮捕前首相东条英机等首批39名甲级战犯,年底又逮捕了104名甲级战犯;1946年1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成立并开始审判战犯,1948年11月,法庭判决首批25名战犯中7人绞刑、16人无期徒刑,使战争罪犯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第二,社会民主方面的改革。麦克阿恐改革的最初着眼点就是在日本推行民主和自由。1945年9月10日,盟总发布的第一项改革指令,是“关于言论和新闻自由的指令”。随后,它又先后发布了《关于日本新闻规划的备忘录》、《关于废除对政治、公民、宗教自由限制的备忘录》、《废除对新闻、电影、通讯的一切限制的法令》等有关改革文件。10月4日,麦克阿瑟颁布《撤消对于政治自由和其他自由的限制的法令》,正式拉开了社会民主改革的帷幕。10月11日,麦克阿瑟在接见新任日本首相币原时,将这套政策概括为“确保人权的五大改革”,即男女完全平等、促进工人的团结和组织、教育的自由主义化、将国民从专制政治中解放出来、日本的经济结构民主化。五大改革指令的发出,是促使日本社会按美国意图走西方民主化道路的重要措施。

第三,修改宪法,改造日本的政治制度。为了确保日本不再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使日本政治适应美国的战略需要,美国从1945年开始就着手将各项民主改革法律化,力求通过立宪的形式彻底改造日本的政治制度。占领初期,麦克阿瑟就要求新组成的日本政府组成修宪班子,并提出修宪的基本原则是:在修改后的宪法中,日本政府不应再对天皇而应对一个具有广泛性的、在投票基础上产生的选举团负责;天皇制的保留或废除由日本自行决定;今后可能设置的军事机构的首脑必须由文职人员担任。根据上述原则,日本先后于1945年底和1946年初提出两个修改宪法草案,但由于在天皇的地位问题上始终不合美国之意,美国决定干脆抛开日本政府,亲自负责修改宪法。1946年2月,麦克阿瑟同时规定了修宪三原则:(一)保留天皇制,但其权力必须受宪法的限制并从属于人民的最高意志;(二)日本永远放弃战争和战争准备;(三)废除日本国内现存的一切封建制度。经过短短六天的准备,修宪班子就以美国政治制度为蓝本制订出了一部日本的新宪法草案,1946年3月5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该草案。同年11月3日,日本新宪法正式颁布并生效。

新宪法除两项条款外,几乎完全是美国宪法的翻版。这两项条款是:变绝对天皇制为相对天皇制,规定“天皇是日本国之象征,是日本国民统合之象征,其地位基于国民之总意,主权属于日本国民”,废除枢密院、内大臣府等天皇的直属机构,首相由国会提名通过,内阁对国会负责;放弃战争权利,规定“日本国民诚实希求基于正义与秩序之国际和平,永远放弃由国家权力发动之战争、武力威胁或行使武力作为解决国际纠纷之手段。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之交战权”。

第四,解散财阀,实现经济生活民主化。财阀集团是战前日本最有势力的经济力量,控制和操纵日本的政治、经济生活的基本方向,是“日本最大的战争潜在势力,正是这些财阀使得日本的一切征服和侵略行为成为可能”。基于消灭日本军国主义的经济基础的考虑,美国将解散财阀、解散大的家族联合企业和分散日本经济权力作为重要的改革内容。1945年9月21日,麦克阿瑟发布解散财阀方针的指令,要求日本政府消除经济生活中的垄断现象,鼓励并赞助在民主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工业、农业和劳工组织。随后,盟总责令最大的15家财阀汇报其营业内容与资本构成,宣布冻结全部财产。同年年底,美国政府成立了一个由财政经济专家组成的财阀调查团前往日本,随后又成立“控股公司清理委员会”,具体负责解散财阀的工作。11月4日,在盟总指令下,日本政府被迫在一拖再拖之后提出了解散财阀的具体计划。1946年9月至1947年9月,盟总先后指令解散了83家大型财阀企业。1947年,日本政府分别颁布以限制与分割垄断企业为目标的《禁止垄断法》和以实现经济民主化为目标的《经济力量过度集中排除法》,先后解散了三井、三菱、住友等最大的财阀集团,限令财阀家庭的领导一律辞去其担任的经济职务。1948年以后,由于“冷战”爆发以及日本政府的敷衍塞责,美国放弃解散财阀的政策。因此解散财阀工作并不彻底,许多财阀得以保留,并成为后来日本垄断财团的支柱。

第五,农地改革,摧毁日本经济的封建主义基础。土地问题是日本因明治维新不彻底而遗留下来的严重制约社会进步的消极因素。由于少数地主占有大量土地,人多地少的日本农村阶级矛盾十分突出。战后初期,粮食匮乏情况十分严重,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纠纷和冲突进一步加剧,租佃纠纷从战前的每年平均900余起激增到1945年的5171起。为了避免日本经济的崩溃和社会的大动荡,占领军当局决定立即在日本实施农地改革,以平息农民对没有土地的严重不满。1945年12月9日,盟总向日本政府下达《关于农地改革的备忘录》,要日本政府根除“那些长时期以来损害土地结构的恶弊”,限三个月内向盟总提交将土地从地主手中转让给耕种者的计划。1945年12月29日,日本政府颁布了第一份农地改革方案,但因该方案明显偏袒地主,遭到无地农民的强烈反对。在占领军当局的直接干预下,1946年6月30日,日本政府颁布第二份农地改革方案,并于10月份得到盟总的认可后开始实施。该方案规定:国家强行收购不在乡地主的全部土地;在乡地主超过1町步(折合15市亩)以上、自耕农超过3町步以上以及其他经由各级农地委员会决定的土地也均在收购之列;收购后的土地,按低价出售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原租佃农户有优先购买权;残留的出租地的地租由过去的缴纳实物改为缴纳现金,地租率水田不得超过产值的25%,旱地不得超过15%。农地改革虽未能彻底解决农村的社会矛盾,但它摧毁了日本军国主义赖以生存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有助于社会进步和美国统治地位的巩固。

另外楼主还可以看看这个链接http://news.ifeng.com/history/shijieshi/special/beifangsi/detail_2010_11/02/2978779_3.shtml(从对手到跟班:战后美国是如改造何日本的? )

③ 二战后美国对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

总结起来,二战后美国对日本本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五点:
第一、美国对日本进行独占和政治改造。
二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保证了日本领土的完整性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单一性,有利于日本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同时,美国对日本进行了以民主、法制为基础的政治改造。虽然这一切都是按照美国自己的意图去实施的,带有某些不彻底的痕迹,但为战后日本走上和平建设、集中精力抓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第二、出于“冷战”的需要,美对日政策由“限制削弱”转向“扶日反共”。
二战后,按照最初的没想,美国要对日本实行限制和削弱政策,以达到永久控制的目的。但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日益强大,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引起了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极大仇视和恐慌。为阻止共产主义浪潮的扩展,美国迅速改变了对日政策,扶日反共,对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给予大力支持,从而促进了战后日本经济的振兴。
第三、日本巨额战争赔款被取消。
按照国际法规定的通行惯例,战败的侵略国要向被侵略的受害国赔偿。二战后,美国出于利用日本反社会主义的意图,不仅没有索要日本的战争赔款,而且还阻碍和反对别国向日本索赔。我国虽非迫于美国的淫威,但1972年中国政府为了中日友好和邦交正常化,宣布放弃500亿美元的赔偿要求。这一切都大大减轻了战后日本恢复经济的负担,成为日本经济能迅速恢复和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四,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在战争期间,美国每年向日本发出几十亿美元的军事订货单,把日本作为其生产军需品的兵工厂和后勤供应的基地。这极大地刺激了日本国内经济的发展。同时,由于美国忙于战争,其出口能力有所下降,这为日本商品打入世界市场提供了良机。
第五、美国的“核保护伞”战略。
二战后,日本作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盟国中的一员,被美国推向了亚洲地区“冷战”前沿。于是美国从日本的“冷战安全”和“制约日本”的双重战略考虑,为其撑起“核保护伞”,这不仅使日本大大节省了安全防务的费用,而且使其能够集中资金和精力大力发展经济。

④ 19世纪中期,美国首先打开日本大门,迫使日本签署了不平等条约,日本面临民族危机,日本是怎样摆脱民族危

日本进行了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
倒幕运动相当于我们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德川幕府200多年对日本的统治。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是:
1.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颁布宪法;
2.经济上:“殖产兴业”:发展近代工业,兴办工业企业。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科技技术;
3.社会上:采取“改历”,“易服”,“剪发”等措施;
4.军事上:改革封建军制,建立近代化军队,日本军人进行武士道教育。实行征兵制,建立一支崇尚“武士道”精神、效忠天 皇的军队;
5.文化上:派遣留学生到欧美国家学习,效仿西方建立从小学到大学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向学生灌输忠君爱国思想;
6. 思想上:大力吸收西方的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努力改造落后愚昧的社会风气。确立了国民皆学的方针。打破了传统的身份等级制度,在政府“求知识于世界”的开放政策下,掀起了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

⑤ 二战后美国对日本本采取了哪些措施

军事上,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建立占领体制,解除日军武装和军事机构。在日本投降前,麦克阿瑟就向杜鲁门建议单独占领日本,杜鲁门表示同感说:“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管制或划分占领区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德国和奥地利那样去行动。”1945年8月底美国进驻日本,排斥苏联等其他盟国对日占领,虽然设立远东委员会和盟国管制日本委员会,但实际上最后决定权和执行权都掌握在美国手中。杜鲁门任命麦克阿瑟为盟军最高司令官,并授予他至高无上的特权,指令“天皇和日本政府统治国家的权限隶属于作为盟军最高司令官德贵官,贵官的权限是最高的。这样美国成了日本的最高统治者,在占领体制下,根据美国制订的《战后初期对日政策》实施了铲除日本军国主义的非军事化政策,迅速解除了日本本土及海外共计711万军队的武装,让军人复原回原地。同时,解散军事机构1945
年9月13日解散大本营,10月15日解散元帅府、陆军参谋本部、海军司令部、教育总监部。11
月解散军事参议院、陆军省和海军省。废除《兵役法》、《义务兵役法》等军事法令和《国家
总动员法》等有关战时体制的法令,并禁止日本生产武器、弹药、军舰、飞机和军需物资,禁止研究原子能和航空技术,解散与军事工业有关的研究机构。

政治上,成立军事法庭,制订宪法。盟军最高司令部于1946年1月宣布成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发动军事侵略战争的28名首要战犯进行审判,1948年11月,法庭宣判东条英机等7
人绞刑,木户幸一等18人被判处无期或有期徒刑,对在亚洲国家犯有严重罪行的战犯由受害国当地直接审判,相继解散和取缔在乡军人会、大日本政治会等147个法西斯军国主义团体。法律上废除1889年制定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代以由美国人起草的《日本国宪法》,并于1946年11月3日颁布,翌年5月3日生效,规定:“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天皇由专制君主变为立宪君主,国家最高权力归国会掌握,首相由国会提名通过,内阁对国会负责,其中第九条规定“日本永远放弃以国家权力发动的战争”“不保持陆海空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交战权”。
经济上,进行农地改革、劳动立法、解散财阀并制定对战胜国赔偿计划。1945年制定《劳动组合法》,规定所有公私营部门工作的职工拥有劳工团体和进行团体交涉及参加罢工的权力,随后制定出《劳动关系调整法》和《劳动基准法》保障工人的权利。1946年由政府征购地主的租佃地并出售给自耕农,基本上消灭了农村的封建土地所有制。鉴于财阀是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经济基础,垄断着日本经济命脉,并在战争期间和军部勾结为日军提供战争武器,掠夺占领国资源,为防止垄断复活,在美国督促压力下使财阀家族一律退出财界,并制定了《禁止垄断法》和《集排法》,限制私人垄断和不正当交易,防止托拉斯复活。在对战胜国赔偿问题上美国采取中间赔偿形式,先后指定1000多个工厂为将被拆迁的赔偿工厂,从1947年11月开始拆除名古屋陆军工厂,横须贺港海军工厂等17个工厂,将1.9万台工作母机和机械迁运到中国、菲律宾、荷兰、英国等地,日本在其殖民地和占领地区的设备和资金一律交给有关盟国。
文化教育方面,取缔军国主义思想。使教科书的出版脱离东京文部省的控制,禁止灌输军国主义思想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教育内容,取缔鼓吹军国主义思想的文化活动,保证教育人员和其他知识分子享有充分的学术自由,禁止以种族、国籍、信仰、政见或社会地位为由而歧视任何学生或教师。
美国对日本进行了以上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教育方面的改革,使日本由集权向民主过度,给日本社会和日本人的思想造成深远影响。美军对日本的军事占领,保证了日本领土完整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单一性,防止了国家的分裂。利用天皇在日本人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迅速日本解散700多万军队,并对战犯进行审判,同时经济上解散支持军国主义战争的财阀,法律上确保日本不再建立军队,废除了天皇集权形式,革除了政治中严重存在的法西斯军国主义因素,确立了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是明治维新以来的重大改革,使日本向民主制迈进。

⑥ 美国19世纪四五十年代对日本的社会改革(非军事化政策)是什么

日本政府决定接受波茨坦宣言后,以美国军队为首的盟国军队从1945年8月26日陆续进驻日本。尽管有少数英联邦国家军队参加占领,但基本上是由美国单独占领。美国太平洋陆军总司令及盟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被任命为占领军的最高统帅,指挥占领军总司令部及其下属的占领军对日本实施占领。虽然作为决定占领政策的最高机构是设在华盛顿的远东委员会,但由美、英、中、苏等12国构成的该委员会是通过美国政府传达其决定,因而其作用十分有限。同时,在东京设有带有咨询色彩的机构——对日理事会,由美、英、中、苏四国代表构成,但这一机构除在农地改革以及从苏联遣返战俘问题之外,所发挥的作用也十分有限。因此,盟军对日本的占领以及实施的改革政策主要体现了美国政府的意志。
另一方面,美国对日本的占领并不直接实施军事管制,而是利用原有的日本行政机构进行间接统治。即占领军总司令部制定的各种政策以备忘录、文书、指令、口头指示等传达给日本政府,后者以法律、政令、条例的形式加以实施。尽管占领军具有超法规的权力,撤换那些不听从其指令的日本官员,但间接统治的结果不仅几乎原封不动地保留了日本旧有的官僚机构和人员,而且在占领政策的具体内容上也给予日本政府讨价还价的机会。
9月22日,美国政府颁布了《日本投降后美国初期对日方针》,宣称其最终目标是“保证日本不再成为对于美国或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威胁”,“最终建立起一个尊重其他国家的权利,并支持在联合国宪章的理想和原则之中的美国的目标的和平和负责的政府。”为实现上述目标,日本必须放弃海外殖民地,完全解除日本的武装并实行非军事化,彻底消除法西斯军国主义分子的权力及其影响,发展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建立议会民主的政治制度,允许建立和平经济。11月1日,美国政府再次颁布《对占领及管理日本的联合国最高司令官的日本投降后最初基本指令》,进一步将占领方针具体化。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在8月17日组成以皇族东久迩稔彦为首相的内阁,处理结束战争事宜。尽管皇族内阁对解除军队武装、接受盟国进驻、签署投降书等方面起到稳定局势的作用,并在9月20日颁布了《波茨坦紧急敕令》,既不经过立法程序便可下达执行占领军总司令部发布的命令,但该内阁在逮捕、审判战犯以及开放政治、宗教自由方面与占领军产生冲突,因而在10月4日宣布总辞职。其后曾在案20年代积极推行协调外交的币原喜重郎继任首相,并接受麦克阿瑟的五大指令,即宪法的自由主义化及赋予妇女参政权、鼓励建立工会组织、改革教育制度、废除秘密警察、经济民主化等,从而开始了一系列非军事化、民主化的改革措施。
在军事方面,占领当局从1945年下半年开始陆续颁布指令,命令军队立即交械投降和迅速复员,废除大本营、参谋本部、陆军省、海军省等军事指导机构以及日本兵员法、国家总动员法等一系列军事法令,解散在乡军人会等准军事组织,禁止与军事有关的生产及科学研究,拆除战争工业设备并将其作为对盟国的赔偿等。
在政治方面,逮捕并审判战犯,从1946年5月到1948年11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100多名甲级战犯进行了审判,并判处东条英机等7名战犯绞刑,判处其他18名战犯终身监禁和有期徒刑;解散军国主义团体,剥夺军国主义分子的公职。以“黑龙会”为首的140个军国主义团体被解散,20多万人被解除公职;废除军国主义治安法令,释放政治犯和思想犯。获得自由的政治犯、思想犯约有4000多人,其中包括德田秋一、宫本显治等日本共产党领导人;废除军国主义教育,实施政教分离。删除所有教材中的军国主义内容,禁止政府与神社发生任何关系;开放言论与新闻自由,开放工人运动,给予妇女政治权利等。
在经济方面,占领当局主要采取了两项改革措施,即“农地改革”与“解散财阀”。占领当局对日本政府提出的农地改革方案极为不满,因而提出自己的改革方案,即政府强制性购买不在村地主的全部土地和在村地主一公顷以上的土地,并优先出售给耕种这些土地的佃农。结果在两年的时间内,大约200万公顷的土地从地主手中转移到佃农手中,自耕农的比例也因此从改革前的30%上升到70%;1946年8月,占领当局指令日本政府成立控股公司清理委员会,通过解散控股公司、排除财阀家族对企业的控制、分散财阀企业的股票、排除经济力量过度集中等措施,对以十大财阀为中心的巨大家族企业进行分割经营,并禁止原有的财阀家族成员担任该企业的领导职务等。

⑦ 美国为首的盟军占领日本后宣布其改革的目的是

日本战败之后,美国随即以联合国的名义占领日本。其于日本以“根绝日本的战争能力与军国主义”、“通过民主化使日本成为世界国家中的一员”为目的的,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行所谓“战后日本民主改革”,诸如抢占占领者主导地位,进行“间接统治”、推动“民主化”,颁布新宪等等。美国的占领政策固然在某种层面上具有时代意义,然而其对日本固有的深具封建色彩的社会基盘没有,也无法作根本的触动,紧接“冷战”的需要,又对日本旧政治、文化形态采取容留与温存的态度。这就使占领的最后结果并未达至“根绝军国主义”的目的,而留下无尽的历史隐患。 一、抢占主导与"间接统治"

美国进入日本,首着先鞭的是设置占领机构。日本战败后即建立了由美、英、苏、中、法、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荷兰、菲律宾等11个国家组成的"远东委员会"(F Eeastern Commission)。①另外还在日本设立"对日理事会"作为总司令部的咨询机构。②然而这些组织仅具原则上的象征意义,美国凭藉占领日本时的"特殊作为",没有在独占日本的问题上作丝毫的让步。此后的日子里,由美国独家支配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部(GHQ)"③操作了日本的一切战后重建事务。④对日管理的目的纵有无数,而为其要者则为:其一、根绝日本的战争能力与军国主义。其二、通过民主化使日本成为世界国家中的一员。如坂本太郎所说,上述目的,日本"在短时间里就取得了出色的成效"。⑤为了实现"改造"日本的目标,"公职驱逐"与旧政体解散的工作随即在日本展开。1945年9月,日本军队与其所属机关被"一卒不留"地遣散,同月将东条英机作为一级战犯逮捕,并处以绞刑。1946年1月4日,GHQ发出解散右翼团体及裁撤军国主义头目公职的指令,⑥规定所有战争的"协助者",一概从政界、经济界、言论界的岗位上离开,结果约12万名旧政府公务员遭到"放逐"(解职)的命运。

美国在日本实行的不是亲握权柄的直接式统治,而采用以日治日的"间接统治"。这种方式最初体现在对天皇的处置上,美国一部分人主张"天皇问罪"的严峻态度,也许受到《菊花与刀》作者等一类学者、政客的影响,考虑到天皇在日本民众心目中的地位,决定保持天皇制度,用其"日本精神象征"的作用,协助战后日本的管理。⑦

在美国人看来,一方面对日本的"管理"实为占领,然而占领者的色彩却要尽量淡化。美国人历来崇尚"实用主义",有用即真理。利弊权衡的结果,他们认为相对于直接"管理",由日本人"自管",要减少许多麻烦。其一可以消弭日本人的抵制心理;其次也可以让原本技术娴熟、性格驯顺的日本官吏经过改造后为己所用。许多旧政府的公务员由此重新回到政府岗位上来。⑧他们如同旧机器上的零件,拆卸--是因为曾经为旧机器服务。起用--则因为旧机器已经过整顿与改装。

二、美国"民主"与出人意料的英国式"新宪法"

美国的占领政策是在麦克阿瑟的领导下推行的。"麦克阿瑟是一位极富有魅力的领导人,他只接受华盛顿的一般性指导","他那种救世主般的思想和言辞感染了正在绝望中寻求鼓舞人心的指南的日本人"。麦克阿瑟有志于将日本改造成符合西方价值的自由与民主的"亚洲瑞土"。⑨占领之初,和平主义与民主主义的浪潮在日本卷扬开来。

1945年10月4日GHQ发出"民权自由指令",11日又有五大改革指令(男女同权与妇女解放、对劳动者团结与组织的支持、教育的自由化、废除专制与国民解放、经济的民主化),宣布"特高警察"与"治安维持法律"的废止。45年11月2日对15个财阀集团实行资产冻结,此后又发出解体的指令与天皇财产冻结的指令。12月9日发出土地改革指令。⑩
美国人认为,只有对日本进行民主改造,才能使这个岛屿国家脱离原来的立国路线,回到国际社会中来。为了这个目标,占领者取消了所有极端国家主义团体,废除所有镇压性法律,释放政治犯,其中也包括共产党。禁止一切旧的陆海军官、政府、企业以及教育界的头目担任任何重要职务。11

1945年12月15日,占领军指令神道与国家的完全分离,禁止天皇的神格化。新宪法用法律形式,规定天皇不是神,没有实际的权利,只是国家统一的象征。12月31日,禁止使用有关历史、地理与修身的教科书。新宪法"赋予国会最高权力,消除所有权利竞争的根源,或者使其明确的隶属于国会",规定众议院选举首相,内阁对国会负责,选举产生的参议院取代贵族院。12

在此同时,美国决定在日本颁布一部新宪法,以适应"新日本"的需要。由于这时的日本政府混乱不堪没有办法承接这项任务,麦克阿瑟命令自己的参谋班子起草新宪法,经过细微的修正,以1889年宪法修正案的名义公布,并于1947年5月3日生效。意味深长的是,这个宪法并非一遵美国自由体制的克隆物,而以英国议会政治作其蓝本。据说由此这部"新宪法就与日本人的政治经历相适应,得到绝大部分人的热烈欢迎"。13

三、政党的活跃与左派的崛起

1945年10月至11月之间,日本进步党、日本自由党(旧政友会鸠山派)、日本社会党(旧无产政党诸派的统一党)、协同党等政党结成,除此外无数的小政党也在这个时候纷纷建立。45年以后,战前的社会运动的组织者再次活跃起来,他们大都得到青年阶层的拥护,积极开展起民主化斗争。14

以一系列"民主化指令"与新宪法为依托,GHQ与日本新政府规定民众享受众多的权利。这包括制定劳动工会法,劳工享受谈判权与集体行动权;人民具有团体交涉、示威游行的无条件的权利;人人都享受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利;承认妇女与男子具有同等的参政权等等。与此同时,确认司法部门为独立系统,不受行政干涉。151946年元旦,天皇发表《人间宣言》,确定"天皇不是神"。16

1945年10月10日,出狱的共产党干部发表以"诉诸于人民"开头,发表以下言论:"联合国军队为将世界从法西斯与军国主义的统治下解放出来而进驻日本,由此日本打开了民主革命的端绪,为此表示深刻的感谢之意。"17

工会法规定劳动者具有诸多权利,对日本劳工活动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此时工会组织发展迅速。战争结束时,日本还没有一个工会组织,而到了46年1月已经出现了925个工会组织,将49万人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同年4月末,工会组织至7357个,拥有会员279万人。18

一切都出乎以外。起先,总司令部的官员总认为日本人是服从权威的"臣民",接受美国式民主还需时日,想不到他们却利用"给予的机会",在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中发动如此迅猛的左派运动。与要求民主的积极性相一致,劳动争议的事端也日益增多。日本的报纸与广播,对日本的旧体制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抨击,力主将一切旧体制的代表从权力宝座上驱除出去。

井上清对战后的日本改革有过以下的评价:首先"否定天皇是神",对日本千百年来的专制权威作了冲击与否定。井上说:日本明治维新以来有过自由民权运动,给日本人民带来民主思想的最初启蒙,然而自从那次思想革命失败以后,天皇专制的权威日益加强,举凡所有与政府权威相抵触的思想与运动都被镇压在萌芽状态。19战后,日本军国主义败北,天皇权威落地,为日本走向民主创造了条件。确实,近现代日本统治者制造与完善了神道,政教合一使专制统治获得精神支持,并从内心深处麻痹人民,使他们失去追求民主与自由的自觉。天皇神格被否定以及"政教分离"政策的制定,使日本人民获得思想的解放。再则,以劳动阶级为主体的人民作为历史创造者,全面走上社会运动的舞台,表现出社会进步原动力的主角姿态。他说,自1912-23年"大正政变"以来,人民起来投入了反对专制内阁的斗争,然而其身份常是资产阶级的附庸与"动员力量",至于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力量,还缺乏条件。自1918年"米骚动" 20之后,劳动阶级开始独自战斗,不再是资产阶级的"动员部队",显示出"独立的阶级"的地位。但不可否认,其力量依然微弱,无法与封建专制政府作卓有成效的抗衡。唯于战败后,事态一变,人民利用美国占领军所宣扬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空隙",扩大了战斗的规模,开始以在政府中获得自己的地位作为明确的目标。这表现在46年5月,人民已将斗争的矛头指向美国占领军与其卵翼下的日本政府,表现出要求实现"民族完全独立"的思想觉醒。21

应该看到,战后的改革对日本来说是继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又一次大变革。如果说前一次变革(明治维新),是基于西方压力做出的反应与选择,那么第二次变革(战后改革)则是扫除日本军国主义,摧毁前"大日本帝国"而进行的全面强行改革。"明治维新是日本主动从西方引进君主立宪的专制制度,而战后改革是西方社会向日本强行导入现代民主制度"。22

战败之前,日本有过它的"现代化",那只能说是完成了一半的现代化,一个经济上
实现现代化而在政治制度上依然停留在封建制的"半现代化国家"。23而日本走向比较完全的现代化,则起始于战后的"民主改革"。

四、明显的局限

然而正因为这场改革是美国价值"强行导入"的结果,是外在的而不是自觉的,是外加的而不是自动的,因此所发生的负面效果也十分显着。24

美国占领使日本实际上成为准殖民国家。如同赖肖尔所承认的,自从美军进驻日本以来,日本人日益厌烦外来者的干涉,"因为美国人常常不了解细节就指手划脚,给经济造成不必要的损失"。25在政治上,占领者成为日本的"新天皇",掌握了决定日本命运的一切立法与执法的权力。在思想上,占领者强调"民主",然而这样的"民主"是有限制的。进驻日本不久,美国占领政策的重点从政治改革转向经济恢复。"这种转变是自然的,因为美国原来的改革计划已经行将完成,而日本经济的持续虚弱则日益被视为日本成功的主要威胁"。26这种政策上的变化使美国不再象先前那样,将"民主"挂在嘴边,从而使左派失去原有的思想上的"正当空间"。

如前所述,由占领军带来的"民主",出乎意外地让"左派"力量强大起来。占领军惊呼:说是要给日本人带来民主,但"日本民主的将来绝不可交到社会党与共产党的手里"271946年成立的吉田内阁很快就发表了"保持社会秩序"声明,放任警察对"争议劳动者"的逮捕。1946年秋天日本爆发全国大罢工,在占领军的策划下政府随即抛出《劳动关系调整法》,对罢工作出严格限制,与先前制定的《工会法》发生明显的冲突。占领军司令部先是口头要求罢工"自动终止",工会置之不理,决定在1947年2月1日举行更大规模的总罢工。由是,麦克阿瑟亲自下令禁止罢工。28

美国的日本占领,改变了东亚的政治地缘结构,"冷战方兴未艾,中国正在"丧失"给共产主义。日本不仅不再是东亚和平的唯一威胁,而且是民主的基地和美国在世界这个地区的军事基地"。 29对应国际形势变化,美国将日本捆上冷战的战车,日本的国家主权也因此受到严重损伤。

美国的"间接统治"显示了对旧体制与旧文化的温存,使许多战争罪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理,反而随时间的推移被安插到政府许多重要岗位上去;在文教领域对军国主义的批判也没有真正深入有效的开展。这些问题于冷战局面日益明朗化后更趋严重,也不再可能得到纠正。如此,即为日后日本封建主义的持续与军国主义的复活留下不可忽视的隐患。30这正如日本学者

酒井直树所说:"尽管今日日本的反美言辞越来越泛滥,但那些民粹主义的民族主义者,更不用说那些炫耀理性的技术治国论、自称现实主义的民族主义者了,却从未对战后美国的军事占领政策提出异议,因为这一政策免除了日本的战争责任和殖民罪恶"31。

总之,如果说明治维新是一场不彻底的现代性革命,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说,战后美国指导下的民主改革也存在着显然的不彻底性。其对日本前现代化的政治与文化形态妥协、容留与温存所致的种种社会与精神上的隐患,还在持续对日本与国际社会发生着不可低估的消极作用。

⑧ 历史日本得益于美国的哪些措施…

第一,不断修改日本战败赔偿方案,缩减赔偿总额和供赔偿之用的工厂数目,最终废止波利赔偿计划、到1949年5月,完全取消了赔偿的义务。主张日本非军事化的波利计划基本内容包括将日本2000万吨钢铁设备、3/4以上的机器、全部镁铝和3/4的造船业拆迁给东亚国家作为战争赔偿。1947年初,美军部对“波利计划”进行重审,提出减轻拆迁负担的1/3,然后要求减轻重工业类负担的90%,战争工业类的60%。最后由杜鲁门总统在1949年5月批准的国家安全委员会13/3号文件使波利计划完全废止。从而使850个大军需工厂基本上被保留下来,为日本工业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稳定日本经济九原则”和“道奇路线”。1948年12月18日美国政府根据新的对日政策提出了稳定和复兴日本经济的九原则。其内容包括:紧缩财政、平衡预算;加强税收;严格限制贷款;稳定工资;统制物价;改善外贸管理方法,加强外汇管理;扩大出口,改善物资分配方法及配给制度;增产重要物资;加强粮食征购。总的要求是“尽可能迅速稳定财政、金融、物价、工资,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出口工业产量”。为确保上述原则的实现,1949年1月美国政府派底特律银行董事长约瑟夫·道奇为总统特使,赴日主持稳定日本经济的工作,并推行“道奇路线”。道奇路线的基本目的是力图以紧缩政府开支和加强税收来削减美国的对日援助,并使日本政府能够尽快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从而摆脱经济困境。在对外贸易方面,确定了固定的汇率。道奇方针的实施彻底根除了日本的通货膨胀,极大的刺激了出口,促使日本的经济发展步入正常轨道。与此同时,美国占领当局设置了有关基金,为日本的经济恢复及稳定进行投资。
第三,给日本垄断资本以直接的经济“援助”和“贷款”,启动日本工业。为了解决日本垄断企业资金困难的问题,从1947年至1951年,美国连续给日本拨款。1947年政府建立1.35亿美元的“被占领的日本输出入周转基金”。1948年国会建立1.5亿美元的“自然纤维周转基金”,资助日本进口美国棉花以刺激日本纺织业生产。1948年至1949年又拨.1.65亿美元的“占领地区经济复兴援助”。美国通过“占领地区救济基金”和“占领地区经济复兴基金”,用剩余小麦、棉花等物质向日本提供了总额为21.23亿美元的经济援助。据统计,1945—1951年间,日本政府从美国政府获取上述“基金”达21.28亿美元。道奇路线实施后,原“占领地区救济基金”和“占领地区经济复兴基金”改为“美元对等资金”,成为美国对日本的贷款,数额共计8.6亿美元。该对等资金虽在1953年被取消,但1954年和1955年,美国政府又向日本提供了2.16亿美元的“援助”和贷款。1958年6月底前,美国政府还通过华盛顿进出口银行和由美国控制的世界银行,向日本提供了2.5亿美元的贷款。据不完全统计,美国从1945年—1969年间向国外提供用于发展经济合作为军援的贷款、赠款总数大约为1380亿美元,而日本得到其中的40多亿。此外,在美国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美国资本家的私人资本也源源不断地进入日本,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及时雨”。
第四,为了减轻日本的经济负担,美国给日本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随着美、苏冷战的加剧,美国从称霸全球的战略出发,十分重视日本的军备。美国联合战略委员会指出:“日本是能够在远东遏制我们的意识形态敌人的大规模武装力量的唯一国家”。为了加强日本的军事力量,1950年到1969年,美国向日本提供了共计16亿美元的军事装备援助,占日本全部装备总额得21.8%。这个比率在50年代为50%,其中1950年到1955年度甚至高达2/3。美国对日的军事援助,减轻了日本的军费负担,使日本政府能专心致力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第五,朝鲜战争和“特需繁荣”。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这成为日本战后初期经济复兴的转折点。美国在战后占领日本后,一直通过日本政府,以日本国家预算中的战争处理费来筹措驻军物资。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就成为美军的后勤供应基地。大量军需订货涌向日本,同时大批军用物资也从这里运往朝鲜半岛,以满足美军的作战需要,这些物资、订货(包括劳务)属于朝鲜战争时期的特殊需要。美国改变了方法,撇开日本政府,自己出钱,直接在日本国内筹措战争所必需的物资和劳务。为了区别于用日本政府战争处理费提供的物资的间接筹措,故称此为“特需”。据统计,从1951年到1952年,日本接受美国朝鲜战场的“特需”订货就达24亿美元。日本国内的各类工厂一起开工,生产的枪炮弹药、煤炭、卡车、汽油桶、钢材、毛毯、棉布、麻袋、干电池等军用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朝鲜战场。日本还向美军提供了大量的劳务服务,包括汽车和机械修理、运输、仓库保管、电报电话等等。“特需”不仅为日本提供了销售市场,而且获得大量的外汇,刺激了日本经济发展。日本的外汇储备,1949年末只有2亿美元,1952年末增加到11.4亿美元,三年内增加了5倍。1952年的“特需收入”相当于出口换汇收入的63.7%。此外,由于侵朝美军紧急采购补充物资,日本国内在道奇路线下积压的1000至1500亿日元的庞大物资,在特需之下,立即销售一空。
最后,朝鲜特需直接刺激了危机中的日本工矿业的发展,为20万人创造了就业机会。1950年6月至1954年,美国为朝鲜战争以及有关物资在日本花费近30亿美元。日本从美国获得的“特需收入”是5.9亿美元,1952年为8.2亿美元,1953年是8.1亿美元。据统计,1952年日本总出口额为12.7亿美元,外汇收入为22.4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为174亿美元;而同年的“特需收入”在上述数额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64.6%、36.6%和4.7%。可见,美国通过“特需订货”不仅扩大了日本的销售市场,刺激了日本工业的发展,而且是日本获得大量的特需收入,扩大了资本积累,这对经济的迅速发展显然是非常重要的。

⑨ 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实行的所谓"道奇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日本政府把由产业扶持政策、产业调整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保护政策和产业组织的产业政策与有关的经济计划结合,保进企业的振兴。

1949年,以编制特别会计预算方式的平衡,全面废止政府补贴、全面停止复兴金融公库的贷出活动、确定一美元兑360日元的固定汇率为目的的“道奇计划”,以及尽快制定稳定财政、金融、物价和工资、最大限度提高出口的产量等措施的“经济安定九原则”实施,使战后持续不断的通货膨胀大体上得到了控制。《中小企业诊断制度》(1948年)是政府为指导中小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有效运用设备、资金等而制定的。政府根据企业提出的申请,从各种角度就企业的现场设备、生产方法、技术、产品、质量、成本、经营方针、经营内容等加以调查和“诊断”,提出有益于改善技术与经营的劝告,必要时给予指导。由于“诊断”效果显着,接受诊断的企业不断增多。政府除了通过“诊断”来协助改善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并从财政金融方面加以政策扶持外,还通过淘汰、合并和“系列化”对企业进行整顿,以确保增强大部分企业的活力。

五十年代始,钢铁、煤碳、电力、合成纤维等部门正为其部门合理化而进行设备投资,政府先后制定了《关于我国产业合理化的方针政策》(1951年)、《钢铁工业和煤碳工业的合理化政策纲要》(1958年)。1955年,政府运用对重要机械和合理化机械实行特别折旧、对重要产品免税、对重要机械的进口免征关税等特别措施,推行产业合理化以求搞活企业。1953年又制定了扶持合成纤维产业的五年计划,1955年7月制定出对石油化工部门的扶持政策。

七十年代起,由于中东战争使石油价格提高,使日本工业布局的不合理而造成地区工业发展不平衡,以及日本发展中长期积累而得不到解决的矛盾开始激化、表面化,这给日本经济和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政府为此开始转向引导企业发展那些能够抵挡资源冲击、适应性强、技术性高、能源消耗小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政府在增加对国内知识密集型产业投资的同时,指导企业将公害大、耗能多的企业转向海外,并要求节省能源和资源。《省能源政策基本方向的规定》(通产省1974年公布)、《特定不景气地区中小企业对策临时措施法》(1978年)、《特定不景气产业稳定临时措施法》(1979年)等的颁布实施,就是为了推行该政策所采取的措施。通过国家强制手断实施的不景气对策措施,引导和协助企业摆脱了困难,从政策上为搞活企业提供了保证,也为日本经济朝加工业、轻工业方面发展创造了条件。从日本主要出口产品的变化可见其产业政策转变的一斑:六十年代出口产品为钢铁、化纤和机械;七十年代为汽车;八十年代初、中期为家电;八十年代后期为计算机、新材料等高技术产品。知识密集型产业下策遭到了靠重工业,化工业发家的垄断资本集团的强烈反对,大量的投资导致了通货膨胀,知识密集型产业使大量劳动者失业,等等。这一切说明: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一样,是随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而产生,这些政策既解决了一些矛盾,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但又形成了一些更难以解决的新矛盾。资本主义社会无法从根本上根治它经济上的弊病。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223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562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568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133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190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842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770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375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817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