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战功怎么算
㈠ 日本战国石高问题
NHK : 前田家在战国未年...统领能登...加贺(部份)...越中等3国...3国加起来...己经表高103万石(内高134万石)...当时比他厉害的...只有表高400百万石(内高398万石)的5国大名...德川家康...江户幕府刚成立的时候...虽然前田家...只是外样大名...但除了战功以外...加上姻亲关系...前田家被授与松平家专用的葵纹...前田利家...也被追封为...加贺藩始祖...那时候的加贺藩...己经表高119万石...史称 加贺百万石 (= かがひゃくまんごく)...日本的"石高制"...是源自宋代...但跟宋代的算法...是略有不同...日本从安土桃山时代以来...对于土地的生产力...均以 石 表示...也就是所谓的 石高 (= こくだか)...这不只是课税时的计算基础...后来...也演变成各位大名...或旗本们的收入计算...从丰臣秀吉的 太閤检地 以来...1直到江户时代...关于田地或房屋的价值...都是以面积乘以 石盛 (= 每单位面积的生产力)后...用这个面积...能生产多少玄米的生产力来表示...不止如此...甚至玄米以外的农作物...水产物等的产出量...也都全部换算成玄米的生产力...像这样的制度...就称为 石高制...因为这个原因...从战国大名开始...到武士等等...从领地而来的收入...或俸禄...都可以用 石高 来表示...在这里...领民们的石高...被称为 百姓高所持...武士阶级...特别是指各位大名们...就被称为 石高知行制...1石...大约可以供给成年壮丁...1年的食粮所需...这个也被视为...大名给予士兵的报酬...将 石高 乘以 年贡率...也代表着...能够动用的士兵数...所以说...石高 不只是战国大名的财力表现...也代表着...他们所能动用的军力...根据江户幕府的军役动员令...各地的大名...如果接到大将军的紧急动员令时...每1万石的石高...需要动员大约200名士兵...这包含了...非战斗的人员........
㈡ 古代战功是如何统计的
起初,上古时代
战争中计算军功的方式
就是数人头
打了胜仗的士兵
腰间一般都要挂好几个敌军人头
战国时代秦国商鞅领导的变法,大家都知道
其中重要一条,就是计算战场上带回来的“首级”
所谓“首级”,就是有一个首(人头),加一级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将军们发现这个计算方法不行
有Bug,什么bug?
影响战斗力!
你想想,一个人身上挂着人头
它又不是手榴弹,是消耗品,可以越用越少
人头,却是越挂越多
重得要命,哪还有力气打仗?
于是改革,进入了军功统计的新时代
㈢ 日本战国家里到底总共有多少个等级
日本战国时期的军事制度
一、军阵的基本构成
日本战国时代,大名军阵由大名本阵和若干独立军团组成。
本阵成员包括总大将、副将、军师、佑笔(执笔)、军奉行(管辖其下的旗奉行、弓奉行、枪奉行、小荷驮奉行、兵粮奉行)、军目付、使番、物见番头。此外还包括马回、小姓、药师、祈祷僧等保障人员。
独立军团一般包含侍大将、枪大将、铁炮大将、足轻大将、弓大将以及其下的兵吏、兵丁组成,独立军团中的各个作战分队之间也有使番负责联络。
二、本阵
1.总大将。总大将坐镇本阵,为全军最高统帅,类似现代司令员一职。战国大名本人出阵之际,自动成为全军的总大将,如果大名本人年老、年幼或者生病不宜出阵之际,一族中的重臣便代替其出阵成为总大将。战国初期,战役的规模一般很小,参战双方兵力只有几百数千,在较小规模的军势中,总大将一人便可使军队调度自如。但是,经过数百年的混战,不断的兼并,逐渐形成了一些占据一国乃至数国的强大家族,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动员一、两万人参加的大型合战日渐频繁,甚至在战国后期出现二、三十万的庞大军团,于是建立一个效率高、职责明的指挥首脑机关便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这直接导致了本阵的形成和规模的扩大。
2.副将。本阵中有副将,一般是由总大将的亲族担任,辅佐主将,类似现代副司令员一职。不用多说。
3.军师。军师想必大家都很熟悉,负责出谋划策,手握军配,观星象、占阴阳、算成败,一副诸葛亮、刘伯温在世的模样。战国历史上着名的军师有太田道灌、雪斋、山本勘助、山中鹿介、立花道雪、锅岛直茂、安国寺惠琼、片仓小十郎、岛左近、直江兼继、真田幸村、本多正信等人,有时间我会专门写一个《日本战国名军师列传》系列文章,所以这里就不详说了,先吊个胃口。
4.佑笔。本阵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文职人员,名叫佑笔,又称执笔,相当于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书记、文书之类,也就是现在的秘书类型的角色。他的主要工作是做会议记录,起草各类书状(包括功名状、感状等),还保管着总大将的花押(印章)。
5.军奉行。军奉行负责按照总大将的授意调动部队、指挥作战,类似于现代的总参谋长。军奉行手下的旗奉行、弓奉行、枪奉行、兵粮奉行、小荷驮奉行听他指挥,对他负责,类似于现代的机关各部门首长。我主要来说说军奉行这一役职。
日本的战国时代是职制分工加快发展的时代,很多专门的职责被划分出来,根据当时文书、记录的记载,有普请奉行、寺社奉行、检地奉行、船奉行、公方奉行、藏奉行等,分别管理修建、宗教、土地、海上交通、外交、经济等各项事务,由于战争的关系,当然也划分出专门的军奉行掌管征讨事宜。由于攻防战守关系到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所以军奉行位列奉行之首。根据大致成书于江户时代中后期的《武家名目抄》的解释,军奉行是“总裁军中一切,担当军国大任”。《保元物语》中的源为朝、《盛衰记》中的平知康,还有《平家物语》中的源义经都是军奉行,虽然那个时候军奉行还不是常设之职,而且名称还叫作尚军奉行,但其职责和战国时代想必也没有太大的出入。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越前的战国大名朝仓氏制定的《朝仓孝景条》中对军奉行这一职务做了特别的规定。按照规定,军奉行由得力的侍大将中选拔,出阵之际职掌军配,帮助总大将指挥全军。
与军奉行相类似的职役是武者奉行,这一名称出现在后北条氏、武田氏的资料中,也出现于《武家名目抄》中。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在不同的家族中,有军奉行这一役职的就没有关于武者奉行的记载,反之亦然。由此推断,我觉得所谓武者奉行其实就是军奉行的不同称呼吧。
6.军奉行属官。军奉行手下的弓奉行、枪奉行等作战兵种主官,都不多说,我要多说几句的是小荷驮奉行、兵粮奉行等后勤部门主官。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化以及战争时间的长期化,参战士兵的兵粮、弓矢、弹药、被装等辎重给养的输送和存储就变得越发地重要起来,甚至到了能够决定战争胜负的程度。相应地,一系列以为战争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为职责的奉行职位就设立起来,并逐渐完善成熟起来。小荷驮奉行的主要职责是后勤物资的运输,只要能够将各种物资由后方运达前方就算完成了任务,当然这个差使也不是容易当的,被征调来当民工的农民时常集体逃跑,而如果不能将军需物资及时送达战场是会被砍掉脑袋的。兵粮奉行负责兵粮的筹措、囤积以及粮仓的维护管理,责任自然也十分重大。此外,有的家族还设有兵站奉行,例如武田家、后北条家等,历史上最出名的兵站奉行当属丰臣秀吉麾下的长束政家了,相信联盟中没有几个朋友不知道这个人的名字吧?
7.军目付。军目付就像总大将的眼睛,是“军阵监督者”,负责监督全军将士的行动,对于违反军纪者、私通敌方者和临战退缩者坚决取缔,类似于现在的宪兵或者军事警察。在蒲生氏军中对军目付有一个非常特别而生动的称呼--大横目,也许,在一般人看来,军目付成天到处纠察军兵,一副横眉冷对的样子吧。笑。
除了纠察违章违纪之外,军目付还有一个职责是记功。战场上看到谁又讨取了敌将的首级、谁又立下了什么功劳都要记录下来,报告给总大将和军师。战斗结束论功行赏的时候,由立功者自己申报,然后同军目付的记录进行对照,如果属实就对其战功予以确认,才能够进行封赏。
8.使番。使番就是传令兵,遂行传达命令给下级、友邻部队和传达我方意见给敌方知晓两个方面的任务。信息传递的顺畅、及时、准确有利于确保各部队的协调一致行动,提高整体协同作战能力。同时,如果能够成功寝返敌军,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更是减少我军消耗,达到战略目标的上策,所以使番还有一项重要工作是积极地进行劝降工作。
电影里面经常出现这样一个镜头--一名使番骑马飞奔,结果被敌军埋伏的绊马绳绊倒,活捉,搜出重要情报文书。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重要机密事务都是口授给使番的,然后由使番抵达目的地后亲自口述。这几乎是当时的通例,而且以武士对主家的忠诚,即使被捕也不见得能审问得出什么,所以,前面所说电影里面的情节在当时是不大可能发生的。使番还有特别的标志,比如武田家的使番背后有三面小靠旗,德川家的使番背后有一面“五字”靠旗,这些都是众人皆知的了。
9.物见番头。日语中的专有名词有的非常形象,比如这个物见就是观察、侦察的意思。而物见番头就是侦察分队的首长,负责侦察敌军的动静以及地形、战况等,及时为本阵参谋团提供有用的情报。
10.马回。马回为本阵警卫力量,负责本阵指挥机关的安全,类似于现代的机关直属警卫队。根据记载战国大名军团编成的《阵立书》的记载,马回众主要是由总大将的直臣团构成,是最忠诚的部队。马回众中最有名的当数织田信长的赤幌众(赤母衣众)和黑幌众(黑母衣众),后来成为“加贺百万石”的前田利家当初就是以赤幌众起家的,而名将佐佐成政和河久秀隆则是黑幌众出身。后来,丰臣秀吉也仿照信长的赤幌众和黑幌众成立了自己的警卫部队--黄幌众。家康军中,马回被称为旗本,由神原康政、本多忠胜、鸟居元忠等一大批名将率领的家康的亲卫队--“旗本先手役”作为德川军中战斗力最强的精锐部队屡次在战斗中担当突击队。
11.其他。本阵中还有一些保障人员,主要有太刀持小姓、大马印持、小马印持、本阵旗持、旗差、太鼓、法螺贝、祈祷僧、药师等,主要就是负责为总大将携带武器旗印、指挥作战、祈祷胜利和疗伤治病之类。
三、独立军团
1.侍大将及其军团
侍大将是独立指挥一支部队的领导,以前一般是出战之前临时由家臣中选择信赖者委任,是一个临时职务,战前授予,战后削去。后来随着战乱状态的恒长化,这一临时职务逐渐成为了常设职务。前面说过,侍大将独立领导一军遂行作战任务,其麾下部队有统一的旗印,甚至连铠甲的颜色也有统一的要求。关东后北条氏的“五色备”就是典型,其军团铠甲分为红、白、青、黄、黑五种颜色,编成五队,独立或协同作战,想想红彤彤的或黑压压一大片冲击的情景吧,对敌军也有一种心理上的巨大震慑力。众所周知,德川家康手下“四天王”之一的井伊直政就以其麾下赤备闻名。作战之前,总大将会从侍大将众人中挑选前锋(先手)、后卫(殿军、后诘)等,侍大将中的重臣还可以担任旗头,紧急情况下(如与本阵联络中断等)可以率领其他侍大将军团作战。史料记载,三河时代的德川家康军就有东西两名旗头,其家臣团组织如下:
a.旗本:
旗本先手役--神原康政、本多忠胜、大久保忠世、鸟居元忠、植村家存、大须贺康高
马回众
b.西三河旗头--石川数正(家成之侄,冈崎城主)
松平一族--松平亲乘(大给城主)、松平直胜(佐佐木城主)、松平信一(藤井城主)、松平重吉(能见城主)、松平家吉(吉良东条城主)
城持众--酒井正胜(西尾城主)
家康直臣--内藤家长、平岩亲吉、酒井忠利、岛田平藏、铃木信爱、铃木喜三郎
c.东三河旗头--酒井忠次(吉田城主)
松平一族--松平忠正(樱井城主)、松平亲俊(福釜城主)、松平伊忠(深沟城主)、松平清善(竹谷城主)、松平家忠(形原城主)、松平康忠(长泽城主)、松平景忠(五井城主)
城持众--本多广孝(田原城主)
国众--鹈殿康孝、牧野康成、菅沼贞通、西乡正胜、奥平贞能、户田忠重
以侍大将为中心的独立军团是大名家军团编成的基本单位,其下的足轻大将统领全队足轻,弓大将统领全队弓兵,枪大将统领全队枪兵,铁炮大将统领全队铳兵。足轻大将这一称谓出现在武田信玄军中。根据《甲阳军鉴》中《武田法性院信玄公御代物(日本汉字,心字底)人数之事》的记载,信玄军中共有足轻大将十三人。此十三人中,武藤喜兵卫昌幸麾下有骑兵15人,足轻30人。后来以骑兵战术闻名的真田幸村、信之兄弟之父真田昌幸也名列足轻大将名薄之中。
2.游势。游势也就是游击队或者别动队,采用的是诸如破袭、伏击、夜袭等战术扰乱敌方补给线、支援战斗的小股分队,一般由土豪以及自愿参战的浪人甚至于想借机捞一把的强盗山贼组成。由于人数少、规模小,故而对战争的胜负并没有决定作用,但是由于其行动迅速、战法灵活,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也会使得被他缠上的目标伤透脑筋。
㈣ 日本战国是怎么回事
日本战国
日本战国简史
日本战国历史可与中国战国相比拟.各地大名林立,为争夺霸权攻伐不休.而且也是′无义战′. 其间人名地名繁多,大战小战难以数计.不过,从地区划分讲也许更 容易了解其中形势.
现在的日本可分为四部分:由西南向东北依次为九州,四国,本州和 北海道.战国时的九州,四国与现在所称相差不大.北海道则因其地处偏远,战国史中少有涉及.而本州则是四方征伐的中心.以京都为中心。当时的本州共分为中国,近畿,东海,北陆,关东,东北六个地区. 近畿以当时国都京都为中心,包括京都,奈良以及以后丰臣的大坂.其 西部与中国地区相邻.近畿地区东部南与东海地区(后来的织田信长凭借这个有利条件,控制京都,挟天子以令诸侯)为邻,北与北陆地区接壤. 东海,北陆东与关东地区为邻.而关东与北陆又东邻东北地区. 室町幕府统治一百多年后开始衰落.各地强有力的大名纷纷自立为政. 一般以1467年(应仁元年)为日本战国的起始到1615年德川家康发动大坂夏之战,攻灭丰臣秀赖统一日本为止共148年的历史.
战国前期的大战多集中与中国地区与京畿地区.一般是传统意义上控制京畿的战争.参与者多为近畿地区而且在京都有相当势力的大名. 从十六世纪初北条家争夺关东霸权开始战争中心东移至东海关东,北陆
地区.而这一时期也是日本战国人材辈出的时代. 其中以关东的北条氏康,越后(属北陆地区)的上杉谦信,甲斐(东海地区)的 武田信玄之间为争夺关东,信浓等地的霸权的战争为代表. 而东海地区因为有甲斐的武田信玄,尾张的织田信长和后来统一日本的三河德川家康而成为战国时期的英才发源地. 武田信玄经过多年战争击败苦主上杉谦信及北条今川等大名夺取骏河信浓等地,成为当时最强的大名.后来武田受没落将军足立义昭之命进军京都,途中 在三方原一战(1572年)大败德川家康,令织田信长坐立不安.但其后因病突然撤军,功败垂成.信玄死后,其子胜赖才具不足,长涤之战败于织田德川联军.甲斐从此走向衰落. 武田死后不久,其死敌上杉谦信也病死.至此,战国的重心转向织田一系. 织田信长是日本战国时期的大名(诸侯)之一,与武田信玄,德川家康一时瑜亮,一生传奇颇多。
在狭桶间合战中,他在暴雨中高唱着 “人间五十年,宛如梦幻,天下之内,岂有长生不灭者” 以四千兵马奇袭今川义元的四万军队,并砍下今川的首级。他也是第一位在日本史上大量运用火器的领主,在长筱一站中,用铁栅栏后的三千铁枪击溃武田家号称无敌的五万铁骑兵。 织田与德川家康结成同盟,史称“清州同盟,”统一 尾张、美浓后把主城从清州城移至美浓稻叶山城,并将稻叶山城 改名为“岐阜”城,取周文王凤鸣岐山,一统天下之意。 而后开始推行“天下布武”的策略,要以武力统一全国。 在灭掉越前朝仓氏、近江浅井氏并流放足利义昭(幕府),击败毛利水军之后,完全控制了中部。 正当义气飞扬的他准备攻打西部的毛利时,他的大将明智光秀,因憎恨信长斩首武田人质而迫使武田杀了光秀的母亲,也因为不堪信长的羞辱和猜忌, 起义包围了他下宿的本能寺,信长不愿被擒,于是自焚而死。信长被人认为是明君,也是魔鬼。他有温和大度的一面,也有常人无法理解的残忍奸恶的另一面。这个自称为“第六天魔王”的人给后世留下了多少的憎恶和向往。
信长的时代是日本崇尚中国文明的时代,也是日本开始引入西方技术的时代。武田家出了熟读孙子兵法的信玄,高举着的“风林火山”(来自孙子兵法的疾如风,静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而他终身的对手信长却是热衷西洋文化,购置火枪铁炮,和用铁甲船来对付他的敌人。相传他一度身穿和服,却批着西班牙海军的斗蓬戴着羽毛帽招摇过市。 我们也许可以从当时的详细记录的礼仪和战史中体会到不少让国人感叹和共鸣的感受吧。 织田信长在武田信玄死后立即消灭忠于足利氏的浅井朝仓两大名,接着放逐足利义昭.室町幕府至此终结.
此后,织田击败武田军并且逐渐控制近畿,东海地区,成为日本实际的掌权者.接着织田信长派羽柴秀吉进攻中国地区最强的大名毛利辉元.双方在相持阶段时突然传来织田大将明智光秀火烧本能寺(1582年),织田信长死难的消息. 织田信长筑安土城自居,故其统治时期被称为安土时代. 羽柴秀吉立即与毛利辉元议和,回师平叛.其后,羽柴秀吉击败柴田胜家(1582).次年在小牧长久手之战后与德川家康议和,巩固了他对近畿,东海地区的统治.在后来的四国征伐,九州征伐后基本统一日本南部.
1590年,丰臣秀吉发动小田原之战,攻灭北条氏政,统一关东地区.为镇抚关东各大名的势力,丰臣秀吉将德川家康改封到关东.为后来德川称雄埋下伏笔.同年,丰臣秀吉击败伊达政宗等奥州诸大名联军,征服东北地区.至此,日本统一.
为实现其定都北京的野心.1592年丰臣秀吉下令侵朝.明派军队援助朝鲜. 经五年战争后,形势逐渐对日军不利.1598年,丰臣秀吉病死,遗命从朝鲜撤军. 丰臣秀吉筑大坂城.其统治时期称为桃山时代. 丰臣秀吉死后,其家臣分裂为近江,尾张两派.一直韬光养晦的德川家康乘机联合尾张一派,在关原之战(1600年)中消灭西军,丰臣一系势力大衰.
德川称雄日本并于1603年受封征夷大将军,开始了江户幕府统治. 为最终奠定德川家长久统治的基础,德川家康在自己死前两年内发动大坂冬和大坂夏之战. 大坂夏之战(1615年)中德川军攻陷大坂,丰臣秀吉之子丰臣秀赖自杀身死.忠于丰臣的家老武士几乎全部战死.显赫一时的丰臣家被消灭. 德川受封江户(现东京),其政权称江户幕府. 至此,日本最终统一.战国时代结束,进入江户幕府时代
日本战国大名简谱
织田信长(1534~1582):绝世无双的豪雄,被誉为战国“风云儿”,安土时代之开创者。幼名吉法师,继承其父信秀为家督后很快统一整个尾张。1560年于在狭桶间合战中,在暴雨中高唱着 “人间五十年,宛如梦幻,天下之内,岂有长生不灭者” 攻破今川义元,声名大噪,继与德川家康结盟,击灭美浓斋藤氏,移居城于岐阜,确立“天下布武”的雄心,他也是第一位在日本史上大量运用火器的领主。1568年奉将军足利义昭入京,不久二人交恶,他与义昭号召组织的“信长包围网”厮杀数年。1571年火烧圣山比睿,向寺社守旧势力宣战;1573年破浅井、朝仓,放逐义昭;1575年于长筱用新战术大破武田骑兵;1576年筑安土城;1577年开始向关西进军。后因前往增援围攻高松城的部将羽柴(丰臣)秀吉,途经京都本能寺,家臣明智光秀叛乱,他不愿被擒,于是自焚而死。信长被人认为是明君,也是魔鬼。他有温和大度的一面,也有常人无法理解的残忍奸恶的另一面。这个自称为“第六天魔王”的人给后世留下了多少的憎恶和向往。
武田信玄(1521~1573):幼名太郎,元服后取名晴信,父亲为甲斐领主武田信虎,母为大井氏。1541年,他追放父亲而自立为家督,逐渐成为战国第一兵法家,以孙子四如真言(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为军旗,拥有强大的骑兵团——赤备。势力最盛时领有甲斐、信浓和骏河的全部或大部,以及上野、飞驒、美浓、远江、三河各一部分。曾在信浓川中岛地区多次与上杉谦信激战,1568年南下攻灭今川氏真,1572年于三方原大破织田、德川联军,趁势西上,不久病死于信浓驹场。
上杉谦信(1530~1578):越后守护代长尾为景之子,幼名虎千代,元服后取名平三(一说为喜平二)景虎,后继承关东管领上杉姓氏,先后改名为政虎和辉虎。1548年,击败长兄长尾晴景而成为越后国春日山城主。他是战国第一勇将,自称战神毗沙门天王的化身,以“毗”字为军旗,乱“龙”为冲锋信号,拥有天下无敌的骑兵队。曾与武田信玄在川中岛一带激战十二年,势力最盛时领有越后、越中、佐渡、能登、下野及部分信浓国,人称“越后之龙”、“北陆守护神”。后于上京途中因脑溢血而死。
北条氏康(1515~1571):战国大名,后北条家第三代当主,关东真正的实力人物,政战两道之奇才。 1546年河越夜战,他以八千兵袭破十倍于己的关东联军,从而代两上杉氏确立了关东支配体制。后又为抵抗上杉谦信的关东攻略与牵制武田信玄的骏河侵攻,而与两雄多年鏊战,始终屹立不倒。
毛利元就(1497~1571):安艺小领主出身,后成为中国地区(指日本本州山阴、山阳两道)第一战国大名,无双的智将。1523年继承家督之位,在西边尼子和东边大内两大势力间纵横捭阖,逐渐扩充势力。 1540年击败尼子晴久,归属大内,其后让次子元春继承吉川家、三男隆景继承小早川家,确立了统一安艺的两川体制。1455年,在严岛击破叛乱弑主并掌握大内实权的陶隆房(晴贤),继而又消灭尼子氏,威震关西。
今川义元(1519~1560):通称三河守、治部大辅,骏河领主,悲剧性的一代枭雄。1536年代兄氏辉为家督,在太原崇孚(雪斋)的辅佐下,完成了与武田氏、后北条氏的三国联盟。势力最盛时领有骏河、远江和三河,声名卓着,兵强马壮,一心取将军足利氏自代之。但在西进的途中,不幸于桶狭间为织田信长乘大风雨之势攻入中军而战死。
斋藤道三(?~1556):卖油郎出身,因精于枪术而得仕长井家,起名新九郎利政。后篡取长井氏,改名规秀,再篡取长井之主家、美浓守护代斋藤氏,改名秀龙,法号入道道三。他是战国第一阴谋家,诡变无常,人称为“蝮”。1552年追放守护土歧赖艺而掌握美浓国,南下与尾张织田氏争胜。后为其子义龙攻杀于长良川畔。
浅井亮政(?~1542):通称新三郎、备前守。浅井氏是北部近江浅井郡丁野乡附近的土豪,到亮政时急速抬头,趁近江守护京极氏内乱之机,与国人一揆相勾结,驱逐京极、扩展势力,以小谷为居城。后因遭到南近江六角氏的压迫,而与越前朝仓氏结盟,形成独立领国,成为战国大名。
浅井长政(1545~1573):近江战国大名,因家臣反对其父久政的与六角联姻政策,而被拥立为当主,英武善战,勇名响彻京畿。后娶织田信长之妹市姬为妻,借道于信长,并辔入京勤王。因信长攻击浅井氏世交越前朝仓氏,长政在久政与重臣的胁迫下被迫攻击信长,1570年战败于姊川,三年后居城小谷落城,他剖腹自尽。
宇喜多直家(1529~1581):备前豪族三宅氏的分支,领有儿岛,又称为宇喜田或浮田,先后侍奉守护赤松氏和守护代浦上氏。直家是战国时代仅次于斋藤道三的阴谋家,数十年未经一战,全凭联姻和暗杀获取地盘,最终击败主家,完全支配备前、美作二国。织田、毛利对战时,他及时倒向东军,病殁前托孤于织田军大将羽柴(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1537~1598):俗称丰太阁,原名藤吉郎,战国第一奇男子,桃山时代之开创者。尾张中村农民出身,仕于织田信长而称木下姓,在政战两道累功而成为大将。1573年受封近江长滨,改名为羽柴秀吉。后受命征讨毛利氏,水淹高松城,得到信长自杀的讯息后火速赶回,于山崎消灭明智光秀为故主报仇。继而在清州会议上取得织田家主导权,又击败织田宿将柴田胜家、泷川一益、佐佐成政等而取得织田氏的天下。再先后攻灭后北条,臣服德川、毛利、、长宗我部、岛津等,终于结束战国乱世。他自己得天皇赐姓丰臣,官居关白,退位后称为"太阁"。后因侵略朝鲜失败而羞愤病死。
德川家康(1542~1616):幼名竹千代,元服后称元信或元康,三河冈崎领主松平广忠之子,江户幕府的开创者。幼年先后在尾张和骏河做人质,桶狭间之战后恢复故土三河,与织田信长结盟,攻取今川的远江领地。1582年武田灭亡后而得到骏河,并暗中取得甲、信二州的统治权。1584年小牧、长久手之战后臣服于丰臣秀吉,为五大老之首,移镇北条故地关东八州,以江户为首府。秀吉死后,他利用文吏、武将二派之争,于关原之战击败文吏派而扩大了影响,终于成为征夷大将军,开设幕府。大坂冬、夏两战灭亡丰臣氏后,完全统一日本,后世尊称为“神君”。
朝仓孝景(1428~1481):幼名小太郎,又名教景、敏景,法名英林宗雄,通称弹正左卫门尉。朝仓氏原为但马国日下部氏,1333年朝仓广景在丹波举兵拥护足利尊氏,后从属于越前守护斯波高经。孝景趁斯波氏内乱,勾结守护代甲斐常治,驱逐斯波义敏,拥立斯波义廉,略取河口·坪江庄。应仁之乱时,他先参加西军,又转向东军,1471年成为越前守护,将本处从黑丸城转至原甲斐氏统治的一乘谷城,支配整个越前,成为战国大名。留下着名的家训《朝仓孝景诸条》(或名《朝仓敏景十七条》、《朝仓英林壁书》)。
朝仓义景(1533~1573):朝仓孝景(不是又名敏景的那个孝景)之子,越前的战国大名。因为仰慕京都文化,而将之引入越前,并与明朝开展贸易,使领内日益繁荣。长时期与北陆各国的一向一揆作战。足利义昭曾逃到一乘谷城,请求他出兵攻击三好未得明确答复,而南依织田信长。义景遂与信长对立。1570年,朝仓、浅井联军在姊川被织田、德川联军击败;1573年信长攻克一乘谷,他自焚而死。
居合刀“柳生存”图
部分武将简普
柴田胜家(?~1583):通称权六、修理亮,尾张织田家的谱代重臣。在信秀死后,曾一度拥立信长之弟信行叛乱,兵败后因作战勇猛而被饶恕。此后在信长麾下屡立战功,成为家臣团的领袖。浅井家灭亡后,他得娶信长之妹市姬,并被任命为北陆探题,主导对越前本愿寺势力和越中、越后、能登之上杉势的侵攻,居城在北之庄。本能寺之变后与羽柴秀吉对立,1583年在贱之岳战败,退回居城,点燃储存在天守阁内的炸药而自杀。
丹羽长秀(1535~1585):通称万千代、五郎左卫门、越前守,十五岁即出仕信长,逐渐成为与柴田胜家并列的股肱之臣。1563年与信长养女结婚。1571年姊川会战后初封为近江佐和山城主,1575年赐姓惟住。本能寺之变时,他正在摄津末吉作平定四国的准备,闻报火速东进,与羽柴秀吉合兵,于山崎击败明智光秀。清洲会议附和秀吉,受封若狭一国与近江高岛、滋贺二郡。胜家失败后,改封越前与加贺的能关、江沼二郡,主城移至北之庄。不久病死。
前田利家(1538~1599):通称犬千代、孙四郎、又左卫门尉、筑前守,织田家臣前田利昌之子。十四岁仕于信长,七年后因斗殴杀死信长最宠信的侍童爱智十阿弥而被迫流亡。1561年复归,1569年继任为屋张荒子城主。1575年与佐佐成政、不破光治共领越前府中十万石封地,作为柴田胜家的与力(副将),人称“府中三人众”。利家素与秀吉交好,贱之岳合战因为他的倒戈使胜家大败亏输,最终灭亡。丰臣政权建立后,被任为五大老之次席,以制约德川家康,并且官至从二位权大纳言。
细川藤孝(1534~1610):号幽斋、玄旨,通称兵部大辅,精通和歌的儒将,曾着《百人一首抄》,并传下家集《众妙集》。父亲是三渊晴员,他作为细川元常的养子继承细川家,服侍将军足利义辉。义辉被杀后,拥立足利义昭为将军,但最终与其决裂而服从信长,受封丹后田边城。本能寺之变后,拒绝亲家明智光秀的劝诱,投向羽柴秀吉;秀吉去世又主动倒向德川家康。1600年关原合战时指使其子忠兴加入东军,从而保住了基业。
泷川一益(1525~1586):通称久助、左近将监,近江人。出仕信长后,在伊势攻略战中屡建奇功,成为尾张蟹山城主。1574年镇压长岛一向一揆起义,受封北伊势,居城长岛。1582年3月,信长攻灭武田氏后,一益得到上野全国与信浓山县、佐久两郡,主城厩桥,并继任关东管领,以对抗小田原后北条氏。本能寺之变发生,部属离心,他在神流川大为北条氏政所破,逃归长岛。清洲会议中依附柴田胜家,并于其后参加了小牧、长久手之战。德川家康臣服秀吉后,他被迫出家,死于越前。
池田恒兴(1536~1584):通称胜三郎,纪伊守,入道名为胜入,野史或误作信辉。父名恒利,母亲是信长乳母养德院,因此颇受信长宠信。1580年攻克叛将荒木村重的花熊城,因功得到摄津一国,后与羽柴秀吉合兵攻灭明智光秀,清洲会议时得与柴田、丹羽、羽柴并列为织田家四大宿老,受封美浓大垣13万石。1584年小牧、长久手之战中请使偷袭三河,被德川家康识破,与长子池田元助均中伏战死。
九鬼嘉隆(1542~1600):通称左马允、大隅守,外号“海贼大名”。出身纪伊牟娄郡九鬼浦的豪族,熊野水军之一党,出仕北畠家为志摩鸟羽城主。1568年拜谒上洛途中的信长,正式成为织田家中一员。1574年在伊势浦造大安宅船十余艘,帮助攻灭长岛一向一揆。1578年又受命建造铁甲船,当年11月木津川口海战中摧毁毛利水军的主力。丰臣秀吉侵朝战争中,亦担任水军指挥,被朝鲜水军名将李舜臣在全罗道安骨浦击破。关原之战中参加西军(其子守隆则参加东军),兵败自杀。
佐佐成政(1535~1588):通称内藏助、陆奥守,父名盛政。自称为室町名门佐佐木氏的分支,信长黑母衣众大将,参加过朝仓讨伐战、长篠之战、本愿寺一揆攻击。1575年成为北陆探题柴田胜家的副将,与前田、不破并称“府中三人众”。胜家败亡后,他坚守越中,与织田信雄、德川家康相结合,对抗羽柴秀吉。1585年战败投降,1587年受封九州肥后一国。翌年,因镇压农民暴动不力等借口被迫在摄津尼崎切腹自尽。
石田三成(1560~1600):初名三也,通称佐吉、治部少辅,织丰时代的政治奇才。父名正继,近江人,三成幼年出家,传说因为奉茶得法而被路过的羽柴秀吉收为侍从。此后参加了贱之岳合战,因功升为奉行。他长时间主导羽柴·丰臣家的内政、军事后勤,以及占领区政策的规划。丰臣政权建立后,成为五奉行之首,1591年封近江佐和山二十一万石,推进太阁检地。在侵略朝鲜的战争中,一度被任命为军监,与加藤清正等武将派产生矛盾,秀吉死后,德川家康即利用此一矛盾,在1600年关原合战时将其击败。他逃亡被擒,斩首于京都六条河原。
明智光秀(1528~1582):通称十兵卫,美浓土岐氏支族明智家的当主。原侍奉斋藤道三,道三亡后,帮助足利义昭联络织田信长并最终仕于信长。1568年信长上洛后,光秀负责京都地区的民政管理,以及与公家、各寺社的交涉。1570年开始参加对越前朝仓氏的征讨,1571年被封为近江坂本城主。1573朝仓氏灭亡,他与泷川一益共同支配越前国。1575年赐姓惟任,任日向守,同年作为丹波侵攻的先锋,活跃在第一线。1579年完全支配丹波国,居城移往丹波龟山城。1582年6月2日发动本能寺之变,逼死主君信长,其后压制京畿,得到征夷大将军的头衔。同月13日在山崎被羽柴秀吉所败,逃亡途中,在山城国小栗栖地方被狩猎落难武士的农民所杀。
明智秀满(?~1582):民间传说中讹为左马助光春。原名三宅弥平次,是明智光秀的女婿。光秀平定丹波后,他被封为福知山城主。1582年本能寺之变时担任先锋,其后夺取并守备安土城。当得到光秀在山崎战败的消息以后,秀满逃归近江坂本城,然后自杀。
明石守重(?~1618):通称扫部、全登,大坂七将星之一。原为宇喜多家臣。1595年信奉天主教。1600年关原合战时跟随宇喜多秀家与东军作战,非常勇猛;战败后逃往筑前国秋月领潜伏。1614年进入大坂城,被委以重任;1615年大坂夏之阵中奋战败北,在各地流浪潜伏三年后死亡。
浅野长政(1547~1611):初名长吉,又名弥兵卫尉,尾张人。父名安井重继,他入赘给土岐氏支族浅野长胜,才改姓浅野,与丰臣秀吉是连襟关系,受到重用。先封为若狭小浜城主、京都所司代,侵朝战争时任军监。1593年增封甲斐二十二万石,成为五奉行之一。后与石田三成对立,蛰居武藏府中。关原之战中从属于东军,战后,其子幸长受封纪伊三十七万石,他自己领了常陆国真壁、筑波地方的五万石封地养老。
浅野幸长(1576~1613):浅野长政之子,曾向稻富一梦学习炮术,成为名将。侵朝战争中指挥蔚山防守,受到好评。关原之战中作为东军的先头部队攻克岐阜城,因功成为纪伊藩三十七万六千五百石的藩主。其弟长晟则在大坂之阵后,领有广岛藩四十二万六千五百石。
朝日山乘(?~1577)日莲宗僧人,传说出自出云国朝山氏。关于山乘的事迹,历来文献存在相当多的疑点,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曾经被织田信长登用,负责内里的修筑和对长州毛利氏的外交交涉。因为反对基督教的布教,他曾与宣教师弗罗伊士展开过大辩论,后遭到基督教的保护者和田惟政的谗言而被迫隐退。
大太刀“正宗-芝引阵”图:
关原之战形势图
附录:日本战刀
日本刀外形的变迁
弯曲的曲线外形是日本刀的特征,关于曲线的形状有这样的描述:“(这种曲线)是直线极度紧张的表现姿态。”日本刀是从大陆传来的直刀形式发展起来,日本刀的出现据现有资料考证是在平安时代中期。随着时代和战斗形式的改变,日本刀的外形也逐渐地变化着。
平安时代后期~镰仓时代初期
总体而言刀身较细,刀身从茎到腰元的部分有比较大的反转。与元幅相比先幅显着显得狭窄,具有小锋的特征。
镰仓时代中期
刀身的尺寸变大,元幅和先幅的尺寸差别明显减少。在刀背的弯曲上,从中部到刀尖部分的弯曲程度有一定程度的加强,锋和中锋基本上都是“猪首”(一种刃文的风格)的风格。
镰仓时代末期
外形与镰仓时代中期的基本上差不多,刀锋有一点伸长。刀身的尺寸比较细,就刀的全体而言弯曲的程度有一点加强。
南北朝时期
刀身的尺寸变大,风格豪壮。连超过三尺的大太刀都有,为了减轻重量只好在刀身的厚度上动脑筋,通过“棒+木+通”的方式来减轻其分量。这种刀到后来也有将其打磨成刀的情况。
室町时代初期
外形不再是前代长大的样子,重新回复到了普通太刀的样式。不过刀的前部的弯曲度增大是当时刀的特征。当时打刀的制作已经和太刀的制作平行进行了,后来逐渐发展到打刀的制作比较多的情形。
室町时代后期
铁炮的输入和讯速普及,使得战斗形式从个人单挑的战法转变成为集团战。太刀失去了它的实战作用。长二尺左右,刀刃向上的打刀成为了主流。在刀身的弯曲上以刀尖的部分弯曲为特色。
桃山时代
刀的外形就象是将南北朝时代的大太刀磨去很大一部分的样子。刀身较宽,元幅与先幅的差别不大,弯曲度较小,刀尖部分较大。出现了庆长新刀。
江户时代中期
太平之世到来了,日本刀不仅仅因其实用,而且在制度上也成为了武家社会的象征。弯曲度变小,先幅与元幅相比尺寸略小,突出了中锋的作用。长度为二尺三寸的作品比较多。
江户时代末期
复古思想的兴起,幕末动乱的开始,使得日本刀的实用性再次显现出来。刀的尺寸,长度都变得长大,刀锋也被延长,显示出强调武力的豪壮风格。在这段时期,制作了很大数量的日本刀。
㈤ 日本战国时代官职问题
中央官制
律令制下的中央官制以二官八省为基本体制。君主在天皇之下,置有担当朝廷祭祀的神只官与统括国政的太政官(二官),太政官之下实际的行政置八省分担。
中国的律令制中,皇帝集权,并在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辅助皇帝。相对上,日本的律令制(二官八省)是天皇与各省之间代理天皇处事的合议体,特征是设置太政官。
二官八省以外其他的监察行政组织的弾正台及宫中等负责守卫的卫府(卫门府、左右卫士府、左右兵卫府)由天皇直辖管理(まとめて、二官八省一台五卫府)。此与“官”是指“役所的事物”,与现在的用法“办公室职员”有所差异。
一、二官
神只官-管理神只祭祀(じんぎさいし)的役所。从太政官独自的组织,但是受到太政官的控制。
太政官-是统管朝廷的最高机关,相当于现在的内阁
太政大臣(だじょうだいじん):太政大臣是所有官职中最高的官职,可以说是天皇师傅的名誉职位,这一职务是最重要的,因为没有适任者就不设置的缘故,该官职空缺的时候很多。织田信长死后受到追赠,丰臣秀吉就任关白后也叙任该职。
左大臣(さだいじん):太政官的长官,总裁太政官所有政务、宫中的典礼等,是朝廷事实上的最高责任者。没有武家叙任过该职,根据秦(中国)的"丞相府"一词,左右大臣也被称为左相府、右相府,简称左府殿、右府殿。
右大臣(うだいじん):太政官的长官,虽然是次席,但权限与左大臣相同。当左大臣因为某些原因不能出朝或兼任关白时,代行总裁太政官的政务和典礼。织田信长、德川家康、丰臣秀赖都叙任过此职。
内大臣:太政官编制之外的大臣,权限与前两者也是一样。当左右大臣都不能出朝时,代行总裁太政官的政务和典礼。德川家康叙任该职时,被称为"江户内府殿",织田信雄、丰臣秀赖也曾叙任该职。
大纳言(だいなごん):太政官的首席次官,与大臣共同商讨天下政事,讨论天皇命令的得当与否,也是传达上下言语的重职。大臣不在之时代行太政官的任务,丰臣政权下的羽柴秀长(大和大纳言)、前田利家、丰臣秀次等叙任此职。
中纳言(ちゅうなごん):职务与大纳言相同,但不能代行大臣之事,中纳言的别称是"黄门",原本由来是秦的官职,宫门之扉为黄色,此官于门内侍立所致。姊小路良赖曾向朝廷申请未果。
参议:与大臣、纳言共同协商政事的官职,是继纳言之下的重职,任用条件相当严格。参议的别称是唐名的"宰相"。足利义辉、足利义昭、北皇具教(参议左中将)等与朝廷亲近者叙任该职。
弁官局(べんかん):分左右两部管理八省的部门。左右弁官局中有大弁、中弁、小弁之职。职务是将上命传达各省,处理庶务。因为要处理太政官内的一切公文,因此非学问出众者不能当此职。战国时代公家多有叙任此职者。
少纳言(しょうなごん):担任天皇的文书的重职.后职权衰落,成为管理天皇的官印的有名无实的官职.
长官: 太政大臣, 左大臣, 右大臣 次官: 大纳言, 中纳言 判官: 弁官, 少纳言
二、八省
内务省:(又称中务省)侍奉天皇侧近,行使诏敕颁行等宫中一切政务,卿由亲王担任,如无适任者即空缺。秀吉的御咄众宫部继润担任内务卿法印。
侍从是天皇的近侍,职务是进谏天皇的过错,补其不足。北羽的安东爱季屡屡向织田信长赠送鹰、马、天鹅等物,在信长的推举下叙任该职。
长官:内务卿(なかつかさきょう)
次官:内务大辅(なかつかさたいふ)·内务少辅(かつかさのしょう)
判官:内务丞(なかつかさのじょう)
他:侍従(じじゅう)
下设:
中宫职 - 管理后宫相关事务。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がいるときには、それぞれ,置有太皇太后宫职、皇太后宫职、皇后宫职。
左右大舍人寮 - 平城天皇时代左右统合。
图书寮
纸屋院
内藏寮
缝殿寮
糸所
内匠寮(令外) - 圣武天皇时代设立。
阴阳寮
画工司 - 808年与内匠寮合并
内药司- 896年与宫内省之典药寮合并
内礼司 - 808年与弹正台合并
式部省:担任文官任免等一般人事的部门,负责调查文官的事务成绩,上报太政官,以及指导礼仪等工作。卿由亲王担任。信长的右笔(书记)楠正虎叙任式部卿法印一职。
长官:式部卿(しきぶきょう)
次官:式部大辅(しきぶたいふ)·式部少辅(しきぶのしょう)
判官:式部丞(しきぶのじょう)·式部大夫(しきぶのたゆう)
下设:
大学寮
大学别曹
散位寮 - 896年合并至式部省之内。
民部省:管理地方户籍、租税、交通、建设等工作的部门。因为是担当朝廷的税收工作,因此是仅次于内务、式部的要职。五奉行的前田玄以叙任民部卿法印,谒见秀吉的松前庆广担任民部大辅,秀吉的黄母衣众青山一重担任民部少辅一职。
长官:民部卿(みんぶきょう)
次官:民部大辅(みんぶたいふ)·民部少辅(みんぶのしょう)
判官:民部丞(みんぶのじょう)·民部大夫(みんぶのたゆう)
下设:
廪院
主计寮
主税寮
右弁官局
治部省:处理外交事务、高官的户籍管理、监督寺社佛阁等处人员的礼仪,也裁判庶民的婚姻诉讼。石田三成叙任治部少辅之事非常有名。
长官:治部卿(じぶきょう)
次官:治部大辅(じぶたいふ)·治部少辅(じぶのしょう)
判官:治部丞(じぶのじょう)
下设:
雅乐寮
玄蕃寮
诸陵司 - 729年升格为诸陵寮。
丧仪司 - 808年与兵部省之鼓吹司合并。
兵部省:管理武官的人事、诸国的兵马、城池等一切军务的部门,负责录用京和地方的兵士,制成名簿。大内义隆叙任兵部卿。
长官:兵部卿(ひょうぶきょう)
次官:兵部大辅(ひょうぶたいふ)·兵部少辅(ひょうぶのしょう)
判官:兵部丞(ひょうぶのじょう)
下设:
隼人司 - 808年由卫门府编入兵部省。
兵马司 - 左右马寮に统合。
造兵司 - 宇多天皇时与兵库寮合并。
鼓吹司 - 宇多天皇时与兵库寮合并。
主船司 - 废止。
主鹰司 - 废止。
刑部省:管理诉讼的审理、判决、刑罚执行的部门,后因为检非违使厅的崛起,职权旁移,成为有名无实的官职。大谷吉继叙任刑部少辅一职。
长官:刑部卿(ぎょうぶきょう)
次官:刑部大辅(ぎょうぶたいふ)·刑部少辅(ぎょうぶのしょう)
判官:刑部丞(ぎょうぶのじょう)
下设:
囚狱司 - 検非违使抬头变得有名无实。
赃赎司 - 平城天皇时与刑部省合并。
大藏省:管理诸官厅的收支、诸国的调(田地课税)、货币、金银、物价的部门。
长官:大蔵卿(おおくらきょう)
次官:大蔵大辅(おおくらたいふ)·大蔵少辅(おおくらのしょう)
判官:大蔵丞(おおくらのじょう)·大蔵大夫(おおくらのたゆう)
下设:
正藏率分所
织部司
典铸司 - 光仁天皇时与中务省的内匠寮合并。
漆部司 - 平城天皇时与中务省的内匠寮合并。
缝部司 - 平城天皇时与中务省的缝殿寮合并。
扫部司 - 嵯峨天皇时与宫内省之内扫部司合并,于宫内省设置扫部寮。
宫内省:总管皇室的收支、衣食、杂务等宫中之事,同时也兼管诸国献上的食料和御料地(皇室直辖领)。
长官:宫内卿(くないきょう)
次官:宫内大辅(くないたいふ)·宫内少辅(くないのしょう)
判官:宫内丞(くないのじょう)
下设:
大膳职
木工寮
大炊寮
供御院
主殿寮
釜殿
典药寮
乳牛院
扫部寮
正亲司
内膳司
进物所
御厨子所
贽殿
造酒司
酒殿
采女司
主水司
冰室
筥陶司 - 与大膳职合并。
锻冶司 - 与木工寮合并。
官奴司 - 与主殿寮合并。
主油司 - 与主殿寮合并。
内扫部司 - 与扫部寮合并。
内染司 - 与扫部寮合并。
园池司 - 与内膳司合并。
土工司 - 与木工寮合并。
三、职
京职:担当京的租税、商业、道路等民政事务以及司法、警察之事的部门,分左右两部,各自担当东西两半。后来因职权移至检非违使厅而丧失权力。向往京的伊达氏、佐竹氏等诸多东北大名自称京职,陆奥的岩城重隆叙任左京大夫,津轻为信叙任右京大夫。
长官:左京大夫(さきょうだいぶ)·右京大夫(うきょうだいぶ)
次官:左京亮(さきょうのすけ)·右京亮(うきょうのすけ)
判官:左京进(さきょうのじょう)·右京进(うきょうのじょう)
修理职:与木工寮分头管理宫殿的修理和营造的部门。织田信长上洛之际,为柴田胜家申请了修理亮一职。后来秀吉的家臣蜂须贺正胜叙任修理大夫,青山宗胜叙任修理亮一职。
长官:修理大夫(しゅりだいぶ)
次官:修理亮(しゅりのすけ)
判官:修理进(しゅりのじょう)
大膳职:负责在典礼上分配、调理款待臣下宴席的部门,也负责管理诸国献上的食物。武田信玄叙任大膳大夫一职。
长官:大膳大夫(だいぜんだいぶ)
次官:大膳亮(だいぜんのすけ)
判官:大膳进(だいぜんのじょう)
四、东宫
春宫坊:负责皇太子饮食起居一切事务的部门。春宫大夫由皇太子命令封职,管理宫殿。下部组织有主膳监、主马署、主殿署。
长官:春宫大夫(とうぐうだいぶ)
次官:春宫亮(とうぐうのすけ)
判官:春宫进(とうぐうのじょう)
主膳监:负责调理皇太子饮食的部门,主膳正还要负责尝毒。后因为内膳司兼了其职,遂无叙任者。
长官:主膳正(しゅぜんのかみ)
判官:主膳佑(しゅぜんのじょう)
主马署:管理东宫马匹、马具的部门。秀吉的家臣松野重元叙任主马首一职。
长官:主马首(しゅめのかみ)
主殿署:负责东宫扫除、入浴准备的部门。
长官:主殿首(しゅでんのかみ主藏监-废止
舎人监-废止
主工署-废止
主书署-与主藏监合并
主兵署-与主藏监合并
主浆署-与主膳监合并
东宫傅(とうぐうふ)
东宫学士
五、寮
内匠寮:指挥所属工匠修理宫中器物,管理营造的部门,也负责装饰典礼时御座的装饰。
长官:内匠头(たくみのかみ)
次官:内匠助(たくみのすけ)
判官:内匠允(たくみのじょう)
内藏寮:管理皇室财产运营、收支的部门。山科、高仓两氏代代出仕内藏头一职。战国时代公卿山科言继为皇室的财政复兴四处奔走。
长官:内蔵头(くらのかみ)
次官:内蔵助(くらのすけ)
判官:内蔵允(くらのじょう)
缝殿寮:负责天皇、皇后衣服的裁缝,以及调查女官品行和尽职态度的部门。秀吉黄母衣众小野木重次叙任缝殿助一职。
长官:缝殿头(ぬいどののかみ)
次官:缝殿助(ぬいどののすけ)
判官:缝殿允(ぬいどののじょう)
大学寮:负责学生教育、考试的部门,寮内分六种学科。
长官:大学头(だいがくのかみ)
次官:大学助(だいがくのすけ)
判官:大学允(だいがくのじょう)
主计寮:管理税收(调、庸)、朝廷预算、决算的部门。加藤清正叙任主计头一职。
长官:主计头(かずえのかみ)
次官:主计助(かずえのすけ)
判官:主计允(かずえのじょう)
主税寮:管理诸国田税、米仓收支的部门。
长官:主税头(ちからのかみ)
次官:主税助(ちからのすけ)
判官:主税允(ちからのじょう)
雅乐寮:负责培养、选拔舞人和乐人的部门。酒井忠世在江户幕府成立后,叙任雅乐头一职。
长官:雅楽头(うたのかみ)
次官:雅楽助(うたのすけ)
判官:雅楽允(うたのじょう)
玄蕃寮:管理寺院、僧尼的名簿,接待外国公使,以及监督在京外国人的部门。久留米的有马丰氏叙任玄蕃头一职。
长官:玄蕃头(げんばのかみ)
次官:玄蕃助(げんばのすけ)
判官:玄蕃允(げんばのじょう)
木工寮:与修理职协力营造、修理宫殿,采集木材、制作工艺品的部门,寮下有诸多工匠。
长官:木工头(もくのかみ)
次官:木工助(もくのすけ)
判官:木工允(もくのじょう)
马寮:分左右两部饲育、训练从诸国牧场(武藏、上野、甲斐、信浓)集中的宫中马匹,管理马具、饲料的部门。足利义昭等历代将军都叙任左马头一职。马寮的唐名又称典厩署。 左、右马寮 - 桓武天皇时,左右马寮合并为主马寮,后来再分为两级。 内厩寮(ないきゅうりょう)-奈良时代新设,合并自左、右马寮
。主马寮(しゅめりょう)-内厩寮与左、右马寮合并,平安时代废止
长官:左马头(さまのかみ)·右马头(うまのかみ)
次官:左马助(さまのすけ)·右马助(うまのすけ)
判官:左马允(さまのじょう)·左马大夫(さまのたいふ)·右马允(うまのじょう)·右马大夫(うまのたいふ)
兵库寮:负责兵器管理、买卖的部门。 左・右兵库(ひょうご)-寮格,与内兵库等组织统合后再改组成兵库寮 。内兵库(ないひょうご)-司格,合并自左、右兵库
长官:兵库头(ひょうごのかみ)
次官:兵库助(ひょうごのすけ)
判官:兵库允(ひょうごのじょう)
大炊寮:负责典礼、宴会上食物的调理,诸国收获粮食配给的部门。大炊头也管理御料地,土井利胜叙任大炊头一职。
长官:大炊头(おおいのかみ)
次官:大炊助(おおいのすけ)
判官:大炊允(おおいのじょう)
主殿寮:负责内里(天皇日常生活之所)的扫除、天皇入浴的准备、管理坐舆的部门。
长官:主殿头(とのものかみ)
次官:主殿助(とのものすけ)
判官:主殿允(とのものじょう)
典药寮:负责诊疗、药园管理的部门。典药头一般由长于医术者担任,和气、丹波两氏代代出仕此职。战国时代公卿丹波盛直叙任此职。
长官:典薬头(てんやくのかみ)
次官:典薬助(てんやくのすけ)
判官:典薬允(てんやくのじょう)
扫部寮:负责宫中的清扫,典礼时场所准备的部门。井伊直孝叙任扫部头一职。
长官:扫部头(かもんのかみ)
次官:扫部助(かもんのすけ)
判官:扫部允(かもんのじょう)
图书寮:负责朝廷书籍管理、国史编纂的部门,也担当佛经、佛像的管理。
长官:図书头(ずしょのかみ)
次官:図书助(ずしょのすけ)
判官:図书允(ずしょのじょう)
六、司
内膳司:负责天皇饮食的部门。奉膳由高桥、安阴两氏为长官代代出仕。长官同时还要尝毒,后来也兼司主膳监的工作。
长官:内膳奉膳(ないぜんぶぜん)·内膳正(ないぜんのかみ)
判官:内膳典膳(ないぜんてんぜん)
市司:监督京市的部门,分东西两部管理财物和物价,取缔违法营商。片桐且元叙任东市正一职。
长官:东市正(ひがしのいちのかみ)·西市正(にしのいちのかみ)
判官:东市佑(ひがしのいちのじょう)·西市佑(にしのいちのじょう)
隼人司:指挥管理隼人族的部门。九州南部(萨摩、大隈)有着被称为隼人族的异民族,行动迅速,非常勇猛,被特征为宫城警备。薄田兼相叙任隼人正一职。
长官:隼人正(はやとのかみ)
判官:隼人佑(はやとのじょう)
织部司:纺染朝廷所需染织物的部门。织部烧的创始人古田重然叙任织部佑一职相当有名。
长官:织部正(おりべのかみ)
判官:织部佑(おりべのじょう)
采女司:负责采女挑选、教育管理的部门。采女是服侍天皇、皇后日常生活的女官,从地方郡司、豪族的子女中挑选美貌少女,后来采女从在京诸氏的家中挑选,女官大都生长于京都。至战国时代,成为有名无实的官职。
长官:采女正(うねめのかみ)
判官:采女佑(うねめのじょう)
主水司:管理饮水、粥、酒、冰窖等物的部门。茶人上田重安叙任主水正一职。
长官:主水正(もんどのかみ)
判官:主水佑(もんどのじょう)
七、弹正台
弹正台:作为中央官职之一独力于朝廷之外,负责管理风俗,揭发左大臣以下不正行为的部门。后职权为检非违使厅所夺,成为有名无实的官职。但因为该职有“纠正一切恶徒”的意思,从织田信长开始在武家中一直很有人气。织田氏代代自称弹正忠。
长官:弾正尹(だんじょういん)
次官:弾正大弼(だんじょうだいひつ)·弾正少弼(だんじょうしょうひつ)
判官:弾正大忠(だんじょうだいちゅう)·弾正少忠(だんじょうしょうちゅう)
八、卫府
近卫府:分左右两部护卫天皇,警备皇居内侧的部门。天皇行幸之际也作为亲兵侍奉。大将是非常重要的官职,极难受任。最上义光叙任左近卫少将兼出羽守,上杉景胜叙任左近卫权少将。
长官:左近卫大将(さこのえたいしょう)
右近卫大将(うこのえたいしょう)
次官:左近卫中将(さこのえちゅうじょう)·左近卫少将(さこのえしょうしょう)
右近卫中将(うこのえちゅうじょう)·右近卫少将(うこのえしょうしょう)
判官:左近将监(さこんしょうげん)·左近大夫(さこんたいふ)
右近将监(うこんしょうげん)·右近大夫(うこんたいふ)
兵卫府:警备皇居外周区域,行幸和行启之际担任警备和杂务的部门,也分左右两部,多任用弓马娴熟之士。
长官:左兵卫督(さひょうえのかみ)·右兵卫督(うひょうえのかみ)
次官:左兵卫佐(さひょうえのすけ)·右兵卫佐(うひょうえのすけ)
判官:左兵卫尉(さひょうえのじょう)·右兵卫尉(うひょうえのじょう)
卫门府:分左右两部镇守皇居诸门,管理人员、资材进出的部门。行幸之际担当先导。松永久通叙任右卫门佐一职。卫门又称金吾,金吾乃辟邪之鸟名。 左卫士府、右卫士府(えじふ)-与卫门府合并后改称左右卫门府
长官:左卫门督(さえもんのかみ)·右卫门督(うえもんのかみ)
次官:左卫门佐(さえもんのすけ)·右卫门佐(うえもんのすけ)
判官:左卫门尉(さえもんのじょう)·右卫门尉(うえもんのじょう)
隼人司-移交兵部省管辖
中卫府(ちゅうえふ)-奈良时代新设,后来被废止。
授刀卫(じゅとうえい)-奈良时代新设,近卫府的前身
外卫府(がいえふ)-奈良时代新设,近卫府的前身
九、使厅
勘解由使厅:监察交代国司事务的部门,避免国司利用职权横行一方。所谓解由,是后任者为向前任者所递交证明前任者任期中并无租税等不正行为的证明书,所进行的调查。黑田官兵卫叙任勘解由次官一职。
长官:勘解由长官(かげゆのかみ)
次官:勘解由次官(かげゆのすけ)
判官:勘解由判官(かげゆのじょう)
检非违使厅:管理京的治安、卫生、民政。职位重要非常,多从家室良好的人物中选拔。起初是检举犯人、管理风俗,后也从事诉讼和裁判工作,势力强大。
长官:検非违使别当(けびいしのべっとう)
次官:検非违使佐(けびいしのすけ)
判官:検非违使尉(けびいしのじょう)
十、藏人所
藏人所:作为天皇的秘书官经常从事宫中的机密文书,从事与太政官的联络和宫中庶务的部门。因为天皇向太政官下命令时,手续复杂容易泄密的缘故,故设此职。多从名门子弟和才能之士中选拔,后势力扩大,也掌握宫中所有的典礼。还有,藏人头可说是通往上级大臣的阶梯。
长官:蔵人所别当(くろうどどころのべっとう)
次官:蔵人头(くろうどのとう)
他:五位蔵人(ごいのくろうど)·六位蔵人(ろくいのくろうど)
十一、后宫
后宫十二司
内侍司
兵司
蔵司
书司
缝司
膳司
酒司
阐司
殿司(主殿司)
扫司
水司
薬司
十二、家令
家令
十三 、其他主要令外官
修理职- 淳和天皇时,一时期与宫内省的木工寮统一。
斋院司
铸钱司
斋宫寮 - 斋宫时运作,掌馆伊势太神宫、伊势神领相关事务。斎宫寮之下置斋宫十二司(舍人司、藏部司、膳部司、炊部司、酒部司、水部司、殿部司、扫部司、采部司、药部司、门部司、马部司)。
检非违使厅
勘解由使厅
谷仓院
藏人所
御书所
一本御书所
内御书所
画所
作物所
御匣殿
乐所
内竖所
院厅
女院厅
后院(淳和院等)
内教坊
施药院
崇亲院
诸使
诸司
诸所
造寺司
造京司、造宫司
[编辑本段]地方官职
一、地方
太宰府:治理九州地方的部门,担当国防、外交等九州一切政务。亲王叙任名誉性的帅,大贰是实质性的长官。从右大臣菅原道真以来,太宰府权帅一直作为大臣的流罪、左迁之职。筑前守护武藤氏自镰仓以来,代代与少贰氏共同出仕太宰少贰之职。与少贰氏相争的周防大内义隆为求正当性支配北九州,向朝廷申请其上位的大宰大贰获得准许。
长官:太宰帅(だざいのそち)
次官:太宰大弐(だざいのだいに)·太宰少弐(だざいのしょうに)
判官:太宰大监(だざいのだいげん)·太宰少监(だざいのしょうげん)
秋田城:为防备虾夷入侵而在出羽国秋田郡所置之城。开始设秋田城司管理该城,后来出羽介专任城务一职,遂有名无实化,但这一官职仍旧作为武家的荣耀保存了下来。织田信忠攻打美浓国岩村城时因战功叙任秋田城介。北羽的安东(秋田)氏代代自称此职。
长官:秋田城司(あきたじょうのつかさ)
次官:秋田城介(あきたじょうのすけ)
二、国司
置于各国的地方官,相当于现在的知事,总管该国的行政、司法、警备等一切政务。长官称为守,次官称为(介)上总、常陆、上野三国是亲王属国,因此介是实质上的长官。国司与中央贵族相比地位要低。各国根据人口分成大、上、中、下四类,战国时代有许多武将自称国司。
大 国
上総介 常陆介 上野介 大和守 河内守 伊势守 武蔵守 下総守 近江守 陆奥守
越前守 播磨守 肥后守
上 国
山城守 摂津守 尾张守 三河守 远江守 骏河守 甲斐守 相模守 美浓守 信浓守
下野守 出羽守 加贺守 越中守 越后守 丹波守 但马守 因幡守 伯耆守 出云守
美作守 备前守 备中守 备后守 安芸守 周防守 纪伊守 阿波守 赞岐守 伊予守
筑前守 筑后守 肥前守 豊前守 豊后守
中 国
阿波守 若狭守 能登守 佐渡守 丹波守 石见守 长门守 土佐守 日向守 大隈守
萨摩守
下 国
和泉守 伊贺守 志摩守 伊豆守 飞騨守 隠岐守 淡路守 壱岐守 対马守
[编辑本段]番外
这里介绍一些珍稀的官位。
摄政·关白:摄政是代行幼年天皇政事之职,关白是辅佐成人天皇行政事之职。此二职均由当时官位最高大臣兼任。羽柴秀吉做关白近卫前久之养子,从而叙任关白。太阁则是该人辞去关白,其子就任关白的情况下,该人的称号。
带刀先生:带刀是警备东宫的人员,其首领被称为带刀先生,多用长于武艺射艺之人。若玩忽职守将立被免职。作为警备关白武官的丰臣三中老之一的堀尾吉晴叙任带刀从五位下。
琉球守:尼子氏重臣龟井兹矩所称的官职(原本无此一职)主家灭亡后他成为丰臣秀吉的家臣,在姬路城论功行赏他被授予因幡半国之际,自愿渡海攻取琉球。秀吉感动之余赐一团扇,正面写着"龟井琉球守殿"反面写有秀吉的标记。后来兹矩从事朱印船贸易,在长崎试建西洋型帆船,琉球守一职确实很合适其人。
三浦介:最初以相模国三浦郡为大本营的三浦义明被称为三浦大介,后源赖朝任命义明的次男义澄为三浦介,得以世袭。北条氏灭亡后,该职空缺,奥州的芦名盛隆向织田信长献上名马三头,蜡烛千支,在信长的斡旋之下叙任该职。
大内介:大内氏的先祖是百济圣明王的第三子琳圣太子,至周防后被赐予多种良姓。十二世纪中叶,大内氏占据了周防国的要地,被任命为周防权介。以后子孙也代代世袭,被称为大内介。
靫负尉:北条氏直家臣小川靫负尉(实名不明)所称官职。靫负尉是卫门尉的别名,卫门府常背负靫(盛箭之筒)警备宫门,因此得名,又被称为靫负之司。称此官职者相当之少。
㈥ 日本战国的战斗主力是武士还是农民
足轻就是普通步兵 士兵而已武士属于地主阶级 或者直接隶属于某个将军在部队里算是精锐 数量不多 农民军战斗力当然不行 但是经过长期磨练 战乱 农民军也会升级为老练的士兵 或者被整编为部队 战斗力就是上升很多 丰臣秀吉的主力部队是小西行长的直属部队 人数大概1万8千人
㈦ 有关日本战国历史的新手问题
1,日本战国的武士和足轻这两个阶层是可以自由流动的吗?足轻能否因为立功而晋升武士?武士会不会因为犯错而降为足轻?
武士类似于骑士.但是如果你想放弃武士改当足轻的话是可以的.不过在当时武士怎么可能放弃荣耀当足轻呢? 足轻是农民阶级.是农民的一种"兼职".就象中古欧洲的骑士一样,武士是一般步兵的头领。和骑士制度相同,步兵有机会获得晋升成为武士。这就会出现像丰臣秀吉这样的传奇出现.武士犯了错严重的画肯定是切复,因为封建领主的道德操守,"降格"一词根本不在他们的字典里.
2,丰臣秀吉到底是下级武士出身还是足轻出身?
农民出身.他是因为获得了战功而成为武士的.当然关于他的出身有很多说法.比如他夫亲曾经是武士但后来因为受伤而回家种田,再比如他自称他自己是母亲与公卿的私生子等等.这些根本没有考证或者是他为自己正名散播的传言.可信度不高.
3,武士在军队当中是集中在一起组成精锐部队,还是分散到各部队当中充当足轻的指挥官?
这个不好说,因为考虑到每个大名的具体编制.这个应该算是混编.同中世纪骑士相似.但基本上武士在军队中是领导作用.
4,西欧中世纪的骑士阶层在战争中几乎全部充当骑兵,而日本的武士阶层呢?会不会出现农民等级的人充当骑马、铁跑、大筒,而武士反倒是步兵的情况?
不会.由于日本国力有限,军备不足.所以只有经过严格训练的武士才有马,火枪,铠甲等昂贵的装备.农民则是自立更生.有的农民有从野武士那里缴获的战利品装备.但是更多的农民只有竹枪. 最后一个问题--武士当然有步兵. 但不是主流.
㈧ 关于日本战国
福岛正则 福岛正则(日语假名:ふくしままさのり 罗马字:Fukushima Masanori 1561年生,是安土桃山时代、江户初期的武将和大名。称左卫门大夫,官阶从四位下,号高斋,父福岛正信,母丰臣太阁秀吉伯母木下氏。幼名“市松”,因为父亲福岛正信的妻子是秀吉母亲大政所的妹妹,因此以 表兄弟的身份出仕秀吉。是秀吉为数不多的亲系武将之一。他也被称作日本战国第一叛徒,在关原决战中加入东军德川家康阵营,被人公认为是勇猛的将军以及愚蠢和无知的结合体。他的愚蠢导致本家大名丰臣秀赖大势已去,把天下夺取天下的优势拱手让给了德川家。
一生以勇猛的作风闻名天下。一直跟随丰臣秀吉参加中国征伐和山崎会战,在贱岳之战中,天正十一年(1583)的賎ヶ岳之战中,击败了柴田胜家的部下拜乡家嘉,与加藤清正、加藤嘉明,平野长泰,胁坂安治,糟屋武则,片桐且元六人奋勇作战,勇名弘扬天下,被后人称为贱岳七本枪。形成了丰臣家的作战主力。而福岛正则作为七枪之首,不但所封领地较其他六人多,还被秀吉赐丰臣姓,位列家中一门。于1595年,由于文禄·庆长之役之功,被封于尾张清州城24万石的大名。秀吉死后,由于文禄·庆长之役时与石田三成等文治派交恶,于1599年与其余六人袭击石田三成。正则与加藤清正、黑田长政等丰臣家武力派联合起来对抗石田、小西行长等官吏派。庆长五年(1600),当正则与关西诸将随家康出战会津上杉家时,石田三成等在大坂城举兵,软禁浅野长政、细川忠幸等武将之妻作为人质,以此要挟。在7月24日的小山会议中,正则公告诸将三成反逆,呼吁与会的众多丰臣恩顾大名弃妻于大阪,加入东军。上杉景胜征伐暂时搁置,诸将同仇敌忾讨伐三成。做为东军先锋东进时,在岐阜城攻略战立下了大功,斩敌首级二百余,敌守将柏原彦右卫门战死。东西军决战的关原之战中仍出任先锋,破宇喜多秀家,岛津义久阵,斩获敌首级二百五十余。9月19日奔赴京都担任警备,23日抵达大阪城。东军胜利以后,领安芸,备后两国,石高共计49万8220石,居城广岛城。大阪之役时正则曾向家康提出出战请求,被驳回,并被严密监视以防其倒戈。故正则不曾参加大阪之役之役。
元和5年,正则被指私自修筑广岛城,幕府命其将本丸以外居城悉数破却,正则不从,仅破却新筑之石垣。幕府遂以法度破坏为名将之改易至陆奥国津轻4万5000石,后与其子福岛忠胜再次被移封至信浓国川中岛2万石5000加越后国鱼沼郡2万石共计4万5000石。自此正则蛰居与信浓国高井郡高井野邑。元和6年,正则嫡子忠胜亡,越后国2万5000石遂归还幕府。正则与宽永元年(1624)7月13日于高井野邑亡,享年64岁。
福岛正则(1561-1624)
福岛正则,幼名市松,出身于尾张国海东郡花正庄二寺邑,父亲是箍桶匠福岛市兵卫正信,母亲为羽柴秀吉的姑母,因此秀吉在织田家中受到重用被封长滨城后,缺乏血亲因缘的秀吉大力提拔自己的亲戚以为臂助,如妹夫三好佐治、襟弟浅野长政等直接拉入家臣团,而像福岛正则及加藤清正等年幼的后辈则多被其妻宁宁亲手扶养,担任小姓服侍秀吉。
福岛正则在随秀吉远征播磨时,于攻打三木城之役中熊见川的战场上初阵立功,得到一百石的领地。天正十年,织田信长亡于部将明智光秀所发动的本能寺之变中,秀吉从中国战场急转回攻,以替信长报仇的名义和明智光秀交战,福岛正则在这场结束光秀十二日天下的山崎合战中再次出战立功,战后加増了三百石封领。
天正十一年,羽柴秀吉与织田家耆老柴田胜家展开贱岳会战以决定天下谁属,阵中秀吉故意以织田信孝反叛的理由带着大军离开大本营木之本,让柴田军先锋、胜家的外甥佐久间盛政深入己方阵营,再由大垣反攻一夜间重新回到贱岳战场,秀吉将身边的侍童也投入沙场,以鼓励麾下将士建立战功。福岛正则与加藤清正、加藤嘉明、肋阪安治等一同出战,一马当先冲入战场,讨取了柴田军将领拜乡久盈,日后叙功,秀吉将福岛正则的知行加增到五千石,比起同列为“贱岳七本枪”的加藤清正、加藤嘉明、肋阪安治、片桐且元、糟屋武则、平野长泰所得的三千石封赏更高出一筹,被世人认定为七本枪的笔头。
对福岛正则来说贱岳的荣耀只是官运亨通的开始,正则跟着秀吉参加了小牧长久手之战并在天正十三年随军讨伐纪州根来杂贺一揆势力后被封为伊予今治城主,得到十万石封地。同年七月更在秀吉的奏请下叙任从五位下左卫门尉的官位。
此后,福岛正则做为秀吉的爱将在九州岛岛征伐、小田原之阵均未缺席,在对九州岛岛岛津家的征伐中福岛正则担任战后处理的代官与检地奉行做出贡献,加封为伊予汤月城城主,拥有十一万石封地,并在领地中推行兵农分离政策,同时编成水军部队加以训练,后来攻打小田原城北条氏时,福岛正则更攻下伊豆韮山城立下战功。
有鉴福岛正则的赫赫武勋,秀吉在文禄元年侵略朝鲜时将福岛正则拔擢为第五军的总大将,率五千兵马,偕户田胜成、生驹亲正、蜂须贺家政等两万四千大军跨海征朝,成功镇压忠清道,并于翌年出兵攻打普州城,不久后受命归国负责指挥海上输送兵粮军需的事务。文禄四年,秀吉给了福岛正则尾张清洲二十四万石的大封赏,同时负责管理在尾张有着十万石备蓄米的大粮仓,之后于庆长二年升任从四位下侍从,并赐姓羽柴。
庆长三年,丰臣秀吉病殁,大权落入以石田三成时为主负责执行政务等五奉行的文吏派手中,以福岛正则、加藤清正为首的武功派和文吏派由于处事作法的回异而早有不睦,尤其他们单单只是处理政务,却比起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武功派家臣更接近权力核心,利益与付出的不平衡让福岛正则等人积压了许多不满,再加上文吏派之首石田三成其自视甚高,瞧不起武功派只会打仗,不懂治国的傲慢态度亦加深了两派势不两立的立场,而且在侵略朝鲜时身任军监的石田三成对文吏派的小西行长与武功派加藤清正两人功劳认定的偏坦更是双方冲突的导火线,所以在秀吉辞世后福岛正则等人虽然在秀吉挚友、五大老之一的前田利家的威望下,无法有太大的反弹声浪,但已经开始积极与另一名五大老德川家康结交。
德川家康无视丰臣秀吉“诸大名不能私婚”的遗命,将异父弟松平康元的女儿满天姬收为养女以和福岛正则的养子福岛正之缔结婚约。庆长四年闰三月三日,一直制肘福岛正则等武功派不去找石田三成麻烦的前田利家病故于大阪城,福岛正则、加藤清正等武功派将领对石田三成的不满一次爆发,武功派之中福岛正则和加藤清正、黑田长政、细川忠兴、加藤嘉明、池田辉政及浅野幸长等七人于利家逝世当晚袭击石田三成的屋邸,只是石田三成正巧至前田利家的屋邸吊问而逃过一劫。
石田三成心知德川家康要留他分化丰臣家便在闻讯而来的佐竹义宣保护下投奔伏见城,果然家康收留了石田三成,拒绝福岛正则他们交出石田三成处死的要求,只是让他辞去五奉行的职务并隐居佐和山城。
不久后,因为上杉景胜不愿屈从家康,更以一封“直江状”讥讽之,家康索性藉题发挥展开会津征伐,在德川家康集结众大名军力于下野小山阵地时,镇守伏见城的鸟居元忠所派的急使也已经来到告知石田三成起兵的消息。随家康东征会津的丰臣嫡系大名之中,当以福岛正则为首,家康透过?#092;田长政提案误导正则认为击败石田三成这个奸臣是稳固秀吉遗儿秀赖政权的行为,同时德川家康一口保证定会维护丰臣秀赖,福岛正则遂同意加入东军打倒石田三成。所以在家康进行小山评定时福岛正则率先声明支持之意,使同为武功派的池田辉政、浅野幸长、细川忠兴诸将纷纷附和,决定支持德川家康西进攻打石田三成。
㈨ 日本战国时代军事力量制度怎样分布的
一、军阵的基本构成日本战国时代,大名军阵由大名本阵和若干独立军团组成。本阵成员包括总大将、副将、军师、佑笔(执笔)、军奉行(管辖其下的旗奉行、弓奉行、枪奉行、小荷驮奉行、兵粮奉行)、军目付、使番、物见番头。此外还包括马回、小姓、药师、祈祷僧等保障人员。独立军团一般包含侍大将、枪大将、铁炮大将、足轻大将、弓大将以及其下的兵吏、兵丁组成,独立军团中的各个作战分队之间也有使番负责联络。二、本阵1.总大将。总大将坐镇本阵,为全军最高统帅,类似现代司令员一职。战国大名本人出阵之际,自动成为全军的总大将,如果大名本人年老、年幼或者生病不宜出阵之际,一族中的重臣便代替其出阵成为总大将。战国初期,战役的规模一般很小,参战双方兵力只有几百数千,在较小规模的军势中,总大将一人便可使军队调度自如。但是,经过数百年的混战,不断的兼并,逐渐形成了一些占据一国乃至数国的强大家族,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动员一、两万人参加的大型合战日渐频繁,甚至在战国后期出现二、三十万的庞大军团,于是建立一个效率高、职责明的指挥首脑机关便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这直接导致了本阵的形成和规模的扩大。2.副将。本阵中有副将,一般是由总大将的亲族担任,辅佐主将,类似现代副司令员一职。不用多说。3.军师。军师想必大家都很熟悉,负责出谋划策,手握军配,观星象、占阴阳、算成败,一副诸葛亮、刘伯温在世的模样。战国历史上着名的军师有太田道灌、雪斋、山本勘助、山中鹿介、立花道雪、锅岛直茂、安国寺惠琼、片仓小十郎、岛左近、直江兼继、真田幸村、本多正信等人,有时间我会专门写一个《日本战国名军师列传》系列文章,所以这里就不详说了,先吊个胃口。4.佑笔。本阵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文职人员,名叫佑笔,又称执笔,相当于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书记、文书之类,也就是现在的秘书类型的角色。他的主要工作是做会议记录,起草各类书状(包括功名状、感状等),还保管着总大将的花押(印章)。5.军奉行。军奉行负责按照总大将的授意调动部队、指挥作战,类似于现代的总参谋长。军奉行手下的旗奉行、弓奉行、枪奉行、兵粮奉行、小荷驮奉行听他指挥,对他负责,类似于现代的机关各部门首长。我主要来说说军奉行这一役职。日本的战国时代是职制分工加快发展的时代,很多专门的职责被划分出来,根据当时文书、记录的记载,有普请奉行、寺社奉行、检地奉行、船奉行、公方奉行、藏奉行等,分别管理修建、宗教、土地、海上交通、外交、经济等各项事务,由于战争的关系,当然也划分出专门的军奉行掌管征讨事宜。由于攻防战守关系到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所以军奉行位列奉行之首。根据大致成书于江户时代中后期的《武家名目抄》的解释,军奉行是“总裁军中一切,担当军国大任”。《保元物语》中的源为朝、《盛衰记》中的平知康,还有《平家物语》中的源义经都是军奉行,虽然那个时候军奉行还不是常设之职,而且名称还叫作尚军奉行,但其职责和战国时代想必也没有太大的出入。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越前的战国大名朝仓氏制定的《朝仓孝景条》中对军奉行这一职务做了特别的规定。按照规定,军奉行由得力的侍大将中选拔,出阵之际职掌军配,帮助总大将指挥全军。与军奉行相类似的职役是武者奉行,这一名称出现在后北条氏、武田氏的资料中,也出现于《武家名目抄》中。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在不同的家族中,有军奉行这一役职的就没有关于武者奉行的记载,反之亦然。由此推断,我觉得所谓武者奉行其实就是军奉行的不同称呼吧。6.军奉行属官。军奉行手下的弓奉行、枪奉行等作战兵种主官,都不多说,我要多说几句的是小荷驮奉行、兵粮奉行等后勤部门主官。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化以及战争时间的长期化,参战士兵的兵粮、弓矢、弹药、被装等辎重给养的输送和存储就变得越发地重要起来,甚至到了能够决定战争胜负的程度。相应地,一系列以为战争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为职责的奉行职位就设立起来,并逐渐完善成熟起来。小荷驮奉行的主要职责是后勤物资的运输,只要能够将各种物资由后方运达前方就算完成了任务,当然这个差使也不是容易当的,被征调来当民工的农民时常集体逃跑,而如果不能将军需物资及时送达战场是会被砍掉脑袋的。兵粮奉行负责兵粮的筹措、囤积以及粮仓的维护管理,责任自然也十分重大。此外,有的家族还设有兵站奉行,例如武田家、后北条家等,历史上最出名的兵站奉行当属丰臣秀吉麾下的长束政家了,相信联盟中没有几个朋友不知道这个人的名字吧?7.军目付。军目付就像总大将的眼睛,是“军阵监督者”,负责监督全军将士的行动,对于违反军纪者、私通敌方者和临战退缩者坚决取缔,类似于现在的宪兵或者军事警察。在蒲生氏军中对军目付有一个非常特别而生动的称呼--大横目,也许,在一般人看来,军目付成天到处纠察军兵,一副横眉冷对的样子吧。笑。除了纠察违章违纪之外,军目付还有一个职责是记功。战场上看到谁又讨取了敌将的首级、谁又立下了什么功劳都要记录下来,报告给总大将和军师。战斗结束论功行赏的时候,由立功者自己申报,然后同军目付的记录进行对照,如果属实就对其战功予以确认,才能够进行封赏。8.使番。使番就是传令兵,遂行传达命令给下级、友邻部队和传达我方意见给敌方知晓两个方面的任务。信息传递的顺畅、及时、准确有利于确保各部队的协调一致行动,提高整体协同作战能力。同时,如果能够成功寝返敌军,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更是减少我军消耗,达到战略目标的上策,所以使番还有一项重要工作是积极地进行劝降工作。电影里面经常出现这样一个镜头--一名使番骑马飞奔,结果被敌军埋伏的绊马绳绊倒,活捉,搜出重要情报文书。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重要机密事务都是口授给使番的,然后由使番抵达目的地后亲自口述。这几乎是当时的通例,而且以武士对主家的忠诚,即使被捕也不见得能审问得出什么,所以,前面所说电影里面的情节在当时是不大可能发生的。使番还有特别的标志,比如武田家的使番背后有三面小靠旗,德川家的使番背后有一面“五字”靠旗,这些都是众人皆知的了。9.物见番头。日语中的专有名词有的非常形象,比如这个物见就是观察、侦察的意思。而物见番头就是侦察分队的首长,负责侦察敌军的动静以及地形、战况等,及时为本阵参谋团提供有用的情报。10.马回。马回为本阵警卫力量,负责本阵指挥机关的安全,类似于现代的机关直属警卫队。根据记载战国大名军团编成的《阵立书》的记载,马回众主要是由总大将的直臣团构成,是最忠诚的部队。马回众中最有名的当数织田信长的赤幌众(赤母衣众)和黑幌众(黑母衣众),后来成为“加贺百万石”的前田利家当初就是以赤幌众起家的,而名将佐佐成政和河久秀隆则是黑幌众出身。后来,丰臣秀吉也仿照信长的赤幌众和黑幌众成立了自己的警卫部队--黄幌众。家康军中,马回被称为旗本,由神原康政、本多忠胜、鸟居元忠等一大批名将率领的家康的亲卫队--“旗本先手役”作为德川军中战斗力最强的精锐部队屡次在战斗中担当突击队。11.其他。本阵中还有一些保障人员,主要有太刀持小姓、大马印持、小马印持、本阵旗持、旗差、太鼓、法螺贝、祈祷僧、药师等,主要就是负责为总大将携带武器旗印、指挥作战、祈祷胜利和疗伤治病之类。三、独立军团1.侍大将及其军团侍大将是独立指挥一支部队的领导,以前一般是出战之前临时由家臣中选择信赖者委任,是一个临时职务,战前授予,战后削去。后来随着战乱状态的恒长化,这一临时职务逐渐成为了常设职务。前面说过,侍大将独立领导一军遂行作战任务,其麾下部队有统一的旗印,甚至连铠甲的颜色也有统一的要求。关东后北条氏的“五色备”就是典型,其军团铠甲分为红、白、青、黄、黑五种颜色,编成五队,独立或协同作战,想想红彤彤的或黑压压一大片冲击的情景吧,对敌军也有一种心理上的巨大震慑力。众所周知,德川家康手下“四天王”之一的井伊直政就以其麾下赤备闻名。作战之前,总大将会从侍大将众人中挑选前锋(先手)、后卫(殿军、后诘)等,侍大将中的重臣还可以担任旗头,紧急情况下(如与本阵联络中断等)可以率领其他侍大将军团作战。史料记载,三河时代的德川家康军就有东西两名旗头,其家臣团组织如下:a.旗本:旗本先手役--神原康政、本多忠胜、大久保忠世、鸟居元忠、植村家存、大须贺康高马回众b.西三河旗头--石川数正(家成之侄,冈崎城主)松平一族--松平亲乘(大给城主)、松平直胜(佐佐木城主)、松平信一(藤井城主)、松平重吉(能见城主)、松平家吉(吉良东条城主)城持众--酒井正胜(西尾城主)家康直臣--内藤家长、平岩亲吉、酒井忠利、岛田平藏、铃木信爱、铃木喜三郎c.东三河旗头--酒井忠次(吉田城主)松平一族--松平忠正(樱井城主)、松平亲俊(福釜城主)、松平伊忠(深沟城主)、松平清善(竹谷城主)、松平家忠(形原城主)、松平康忠(长泽城主)、松平景忠(五井城主)城持众--本多广孝(田原城主)国众--鹈殿康孝、牧野康成、菅沼贞通、西乡正胜、奥平贞能、户田忠重以侍大将为中心的独立军团是大名家军团编成的基本单位,其下的足轻大将统领全队足轻,弓大将统领全队弓兵,枪大将统领全队枪兵,铁炮大将统领全队铳兵。足轻大将这一称谓出现在武田信玄军中。根据《甲阳军鉴》中《武田法性院信玄公御代物(日本汉字,心字底)人数之事》的记载,信玄军中共有足轻大将十三人。此十三人中,武藤喜兵卫昌幸麾下有骑兵15人,足轻30人。后来以骑兵战术闻名的真田幸村、信之兄弟之父真田昌幸也名列足轻大将名薄之中。2.游势。游势也就是游击队或者别动队,采用的是诸如破袭、伏击、夜袭等战术扰乱敌方补给线、支援战斗的小股分队,一般由土豪以及自愿参战的浪人甚至于想借机捞一把的强盗山贼组成。由于人数少、规模小,故而对战争的胜负并没有决定作用,但是由于其行动迅速、战法灵活,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也会使得被他缠上的目标伤透脑筋。
㈩ 关于日本战国时期
这种小旗叫做旗指物,用途和由来可以参考一下
武士的家纹
【白旗·赤旗】
武士家纹可以说是战争的产物。战争中,家纹是区别敌我的依据,战后用于战功的查验。当乱世结束的时候,家纹也随之失去了生命力。
原来仅为公卿所有的家纹,经过源平合战的“白旗对赤旗”时代,在武士间迅速普及开来。镰仓时代以降,武士在战场上与敌人对决,都以旗印、家纹表示本军的所在。从南北朝、室町时代一直到群雄割据的战国,阵幕、旗指物、帜、马印上的家纹,是远距离区别敌我的惟一依据。
源平的不同旗帜,始见于《平治物语》待贤门战一条:
“平家所用皆为赤旗,红光映日闪耀。源家则大旗俱白,风吹作响,蔚为壮观,甚鼓其士气。”
其后,《平家物语》筑摩川合战一条记载:
“本堂前亦是,率别军三百骑佩赤旗踏铃声而来。”(中略)“光盛话音一落立弃赤旗,佩上白旗。”
源平两家,当时以白旗与红旗作为各自阵营的识别凭据。
武家势力的对抗,在源平时代是单纯的,家纹还没有成为必要之物。在野无地的源氏使用白旗,平家使用赤旗,仅仅二色而已。上古以来,朝廷的军旗就是赤红色,所以平家取传统的赤旗作军旗;源氏方军势打白旗参战,大概是为了对抗平家。
红色是容易鼓舞士气的颜色,相对而言,白色纯粹无垢,是清净神明的颜色,据说神祗宿于其上,军队常用之以期神的加护,后来发展成为白底、上书黑色天照皇大神、八幡大菩萨等神号染成的旗帜。
文治元年(1185)平家一门灭于西海,源赖朝定白旗为源氏嫡流的专用旗号。
平家灭亡后五年,源赖朝发兵奥州,征伐藤原泰衡。《吾妻镜》载,文治五年七月二十六日甲申,赖朝路经下野国宇都宫,源氏一族的佐竹四郎隆义前来参战。佐竹出于源家,源平合战时却站到了平家一方,得和田义盛等人说情,只被没收了奥州七郡等领地,等到赖朝奥州征伐,隆义立功心切,从常陆国急急赶来参阵。不料,隆义用的军旗是无文的白旗,也就是那个“嫡流专用”的御旗,赖朝不很高兴,就把上绘一轮明月的军扇赐给了佐竹,让他当作军旗,从此明令禁止白旗的随意使用。隆义把军扇的文样绘在旗上,是为佐竹家的家纹,最早的武家家纹之一。
之后很久,每一族甚至一家人都有了自己的纹章,成了既定的习俗。
【武家家纹的普及】
源氏的白旗飘扬天下后,奥羽之役、承久之乱、文永弘安之役(蒙古入侵)相继而起。这时,全国各地的守护、地头等武士,既然不能统一使用白旗,就有了各种旗帜、幔幕作为识别物。武藏七党中的儿玉党以“团扇”为标志,是家纹在旗印上使用的最早例子。此外,畠山家的“村浓”、熊谷家的“鸠に寓生”、佐佐木家的“ 三つ目结”也广为人所知。
与旗纹同时使用的还有幔幕纹。新田家的“大中黑”、足利家的“二つ引两”、三浦家的“三つ引两”都是自幕纹而来的。
《吾妻镜》宽喜二年(1230)二月三日条,午夜时分,镰仓发生骚动,持旗的御家人在执权北条泰时宅邸外集合,翌日,泰时照旗上的家纹把军旗还给主人。由此可见,当时一般的镰仓武士已用上了家纹。
从文永弘安之役中活跃的肥后武士竹崎季长描述战功的绘卷《蒙古袭来绘词》中可以了解当时的风俗、武具、旗印、家纹。其中,从军的九州豪族大都有旗印家纹,如“三つ目结に吉文字”(竹崎五郎兵卫季长)、“四つ目结”(大宰少贰三郎左卫门尉景资)、“鹤龟松竹梅”(白石六郎通泰)、“二枚并び鹰の羽”(菊池次郎武房)、“五七の桐”(大矢野十郎种保)、“鹤丸に十文字”(岛津下野守久亲)。因之推想,镰仓时代中期,家纹已经推广到西国武士中间。
幕府体制下,幕府派遣军奉行参阵,同一战场上的武士要相互作证,以便战后论功行赏,所以,家纹开始成为武家社会不可或缺的事物。
【武家的代名词】
到了镰仓末期,天下诸国的豪族各有各的家纹。南北朝时代,全国诸豪强的家纹世所共知,家纹成了名字的代名词。当时的军记如名高《太平记》中,用之描写武士的军事行动。例如《太平记》卷十六兵库海陆寄手事条:
“须磨ノ上野ト鹿松冈鹎越ノ方ヨリ、二引两、四目结、直违、左巴倚カカリノ轮违ノ旗、五六百流差连テ、云霞ノ如ク寄悬タリ”。
二引两为足利家,四目结为近江源氏佐佐木家,直违为备前松田家,左巴为宇都宫家,倚カカリノ轮违指的是高家。这是典型的《太平记》记述--以旗纹代表姓氏家门。
最初,家纹就是名字的代表,同族间用的是一种纹章。足利家崛起时的南北朝乱世,往往有同族之间交战的事情,同族间的纹章没有区别,容易混同。这个时代,战乱和纹章的数量都在迅速增多。比如,明德之役(1391)是山名一族之间的战争,为防止纹章的混同,用竹叶旗加以区别。后世同族之间使用不同纹章的,多是因此而来。
天皇的纹章为菊、桐纹。镰仓初期,衣服、器具上时有描绘,但重大场合用旗上绘的是日月纹。到南北朝时期,皇室常常将菊、桐纹章赐给有功将士(有名的如足利尊氏,“为褒美依敕命,五七桐纹免许”),所以南北朝之后就有了不少使用菊、桐家纹的武士。信长将五七桐纹赐给秀吉,也是有先例的。
南北朝时代,无论公家武家,纹章都是表示家门的重要凭据。把它赐与有功将士,是重要的赏赐,因为纹章保持着自然的权威,当时的人对绘有纹章的旗帜、幔幕具有相当的敬意。今川了俊《大草子》中有“旗差的心得”一条,说身边有一番绘有御纹的御旗、二番白旗、三番锦御旗,持旗的旗差必须自优秀的兵士选出。
室町中期,家纹因军事上的需要遍及天下,《太平记》以后,室町时代的书籍战记如《文正记》、《大党军记》、《镰仓大草纸》、《羽继原合战记》、《尘添アイ囊钞》,都记录下了诸将士的纹章。行誉和尚所着的《尘添アイ囊钞》记有幔幕纹的各种名称:
“木瓜、轮违、瓜纹、三つ鳞、四つ目结、洲滨、巴、角巴、杏叶、中黑、しゅろ丸、裾浓、引两筋、菱、松皮菱、轮子、傍折敷、唐伞、帆挂船、酢浆草、龟甲。”
其后,永正年间(1504~1521)开始出现了家纹集《见闻诸家纹》,别名《永正纹尽》或《足利幕纹》、《东山殿御纹帐》。这是足利幕府家臣对室町幕府八代将军足利义政时从守护大名到国人层诸家家纹二百六十种的见闻列记,记有图案、名字,广收武家故实,是武家家纹研究的有名史料。
应仁·文明之乱(1467~1477)结束后,足利幕府的权威低落,幕府的中坚势力守护大名随之衰退,新的豪强把日本带入了战国时期。越后上杉谦信进入关东后,于永禄四年(1561)将关东诸豪的家纹辑录成《关东幕注文》,以下野、上野为中心,兼收武藏、安房、上总、下总、常陆二百五十一家豪族的家纹。另外,三好长庆的《阿波国旗本幕纹控》收录了阿波诸将的家纹。这是家纹鼎盛时代的末期。
【太平年代的家纹】
川中岛合战、长筱合战、贱岳合战、小牧·长久手合战……最后是关原合战、两度大阪之阵。元和偃武,天下太平,武士也不再被驱上战场。自此,旗帜、旗指物、马印没了用处,家纹也回归到公卿时代,成为仪礼的用具。江户大名每年要到江户参勤交代,家纹用以在路上及入城时识别各家,是以大名随从的枪、长刀饰鞘、以至行李都要描上家纹。此时,家纹是大名家格、家系的代表。
江户幕府采用室町幕府的服制,规定束带以外的礼服上须带有家纹。官五位以上者穿“大纹”礼服,家纹大小不等,共有九级。大名、旗本由幕府勘定的正式家纹称为表纹或本纹、正纹,参觐交代的登城仪式上必须使用。非正式场合使用的叫做里纹,或称替纹、别纹、控纹。
镰仓时代产生的武家家纹,南北朝、室町、战国时代战争中实用的识别物,在江户时代就此成了一种仪式,宣告天下太平。
家纹百景
一、家纹的意义
家纹的选择,几乎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初期的家纹只是作识别之用,随着时代流承,种类逐渐增加,家纹也由简单趋于复杂,留下了各个时代的种种影响。以下,对家纹的各种意义作个大略的说明。
①优雅
家纹是一种装饰图案,形状的优美自然成为选择纹章的因素之一。这一类家纹多出于公卿家,因为公家的家纹得自衣服、车舆的装饰纹样,比起武家家纹,优美风雅的纹章显然占主流。
公家的家纹如牡丹、藤、龙胆、木瓜、杜若、唐花、巴、酢浆草、菊、丁子、菱、杏叶、柏、鹤、梅钵、蝶,原先都是衣服的纹样,按公卿自己的嗜好选择。
②指事
这一类主要是与苗字起因有关的纹章。指事纹章分为二种:
⑴直接与苗字相关的家纹。如鸟居氏为“鸟居”纹,加藤氏为“藤丸に加文字”纹,大野、大久保氏为“大文字”,木村、木田、木内氏为“木文字”,石井、长井、酒井、井上、井下、彦根藩井伊氏为“井桁”或“井筒”等等。这种直接与名字有关的家纹比较多。
⑵含有谜语、暗示,需要思考才能理解。比如,吉野氏使用樱花纹,是因为吉野的樱花相当有名;五藤氏的藤丸一本算木纹,一本算木在算盘上代表五(算盘上的五,即上部的一颗数珠)。
③瑞祥
放心,不是天降祥瑞……瑞祥类的家纹,大多含有延命息灾、子孙繁荣、福德圆满等愿望。
有些家纹基于第二项“指事的意义”,而又带有天、长、大、吉、副、利等文字。典型的例子是石田治部少辅三成的“大吉大一大万”,将数个吉祥文字集合为家纹,然而没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古代流传的瑞祥类家纹,包括天皇家的菊纹在内:菊花端正优雅,据说是延年的瑞草。丰臣秀吉的家纹是五七桐,“桐”指中国神话之中,灵鸟凤凰所宿的梧桐瑞木。鹤寿千年,龟寿万年,祝福的意味也显而易见,如蒲生、南部的鹤纹。
④纪念
这一类家纹多为家史上的事物(显亲扬名之事、或祖先的发祥地)纪念。松浦氏起于肥前平户梶谷,因此使用“梶叶纹”;大河内氏发祥自三河幡豆郡卧蝶,是以用了“浮线蝶纹”。
⑤尚武
出入于生死之巷的武家家纹,变革了公家的纹样,改优雅为刚强,是为尚武类的家纹。
最初,是在公家家纹上添加了剑形,如剑木瓜、剑唐花、剑酢浆草、剑柏、剑菱、剑梅钵。为保存家门着想,留下了花状的纹路,又希望子孙尚武,加上了刀剑--于是有了这种近乎矛盾的家纹。
祭祀神祗使用的三神器之一便是草剃剑,伴随武士势力的扩大,刀剑类武具纷纷绘上了纹章,渐成习俗。同类的家纹有弓、矢、弦卷(蛇之目)、鹰羽、狮子、鹿、旗、帜、锹形等等。
⑥信仰
这一类家纹是神道、佛教、天主教、儒教等等信仰的表现。
群雄割据时代,频频发生攻城、野战之类的流血惨剧,不管是神道、佛教、天主教,许多人抱有归依宗教以消除灾厄、招得福德的愿望。宗教是乱世中少有的慰藉。
从而产生的纹章,基于各自的宗教信仰,有教义表章、咒文、祭器、佛具等类别,但表现的都是求神明佛陀加护的祈望。
家纹之中,以与这一类相关的纹章为最多。
附:信仰的意义、用语及宗派别说明
①神道
上至天照大神、下及氏神、产土神(うぶすなかみ),有“八百万の神”之称,可见其数量之多。而且,神总是要适应于时代,因之产生了信仰的盛衰。武家时代,最受武人崇敬的是八幡宫的弓矢之神,其次为熊野权现、诹访明神、大三岛明神、天满天神等等。
从对这些神祗的信仰出发,家纹上出现了神使、神木、神草、神纹等等神号,以期冥护。
神使
神的使者多数为鸟兽类,似乎鸟兽与神有缘。其例子有阿苏的鹰、春日的鹿、八幡的鸠、稻荷的狐、气比的鹭、松尾的龟、熊野的カラス。
神木
神社境内肯定有树木,树木就成了神体、神符的指示(还真是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啊),比如杉纹。
神草
神事中用到的草称为神草,如贺茂明神的“贺茂葵”及梶叶、柏叶纹。出自贺茂神人的本多氏、贺茂明神的崇敬者松平(德川)氏都使用“葵”纹。梶叶、柏叶纹,古代常用于供物的器具,因之成为诹访明神神社神官家后来的家纹。
神纹
神纹即是神社本身所用的纹章,赤军家的神社之纹中有收录。着名的神纹有信浓诹访明神的梶叶、天满宫的梅钵、出云大社的龟甲和“有”文字、伊予大三岛神社的折敷三文字、肥后阿苏神社的鹰之羽等等。此外,还有少数使用神社的相关营造物、祭具为家纹的例子,如千樫鱼木(神社梁栋两端的×形交叉木造物)、瓶子、注连绳、御手洗、额、鸟居等敬神念物。
②佛教
在信仰方面,神道以现世为念,佛教则注重来世、死后等现世之外的事象,比起神道,佛教较为不事文饰。
法具、佛具成为纹章,除信仰上的意义,可能也与其形状整齐优雅,适合家纹有关。
轮宝
象征大地凹凸平整,一切障害破碎。
星辰
七曜、九曜等妙见菩萨信仰的象征。千叶家家纹为九曜、月星。
卍
佛胸前相,集有吉祥万德,放出大光明的印记。
无文字
禅宗信仰之因。
③天主教
天主教传到日本之初,在九州东北地方有不少信徒。由于德川时代严禁外教,流传下来的家纹很少。不过,热心教徒的后代,还是留下了只园守、クルス(什么东西?)、十文字等模仿十字架形状的家纹。
④儒教
儒教自然是自中国传来的宗教,家纹以易经卦像为主,如八卦、引两、寿字纹等。引两是最常见的家纹,如足利将军家的二引两,三浦家的三引两。
⑤邪教
迷信风行的时代,邪教的法术流行于民间,避灾治病、延命招福,百无不有。这类家纹的例子是阿部清明印、九字、笼目。
二、家纹的分类
家纹多数是对称的物象,种类极为广泛,这里试作一简单分类。
①植物
使用得较动物为多,显示了佛法的影响。
例:银杏、松、沢泻、稻、竹、笹、柏、梶、茗荷、抚子、葵、牡丹、铁线、椿、梅、樱、茑、丁子、菱、桐、桔梗、菊、藤、虎杖、橘、杜若、片食等等。
②动物
哺乳类、鸟类、昆虫类使用较多。
例:狮子、凤凰、鹿、马、兔、鹤、鹰(鹰羽)、雁、鸠、雀、千鸟、龟、蝶、蛤等等。
③器具
多数是生活所需的物品。
例:轮宝、只园守、折敷、币、铃、弓矢、刀剑、军配、阵笠、锹形、弦卷、杏叶、辔、帆挂船、舵、棹、车、团扇、扇、五德、笠、州滨、绵、丝卷、网、钉、鞠挟、琴柱、算木、钱、赤鸟、环、矢等等。
④建筑物
与器材类不同的是立在一定的场所,无法移动。
例:千樫鱼木、栏干、鸟居、额、井筒、井桁、庵、石叠等等。
⑤纹样
各种直线、曲线图案与绘画纹样。
例:菱、割菱、引两、目结、折入、稻妻、山形、笼目、龟甲、鳞、角、巴、轮、木瓜、轮违、蛇目、涡卷、唐花、くつわ、唐草、日足等等。
⑥文字
家纹所选择的文字,大多有瑞祥的含义,字画简明端整。
例:一、二、三、五、六、八、九、十、百、万、大、小、月、水、天、山、川、无、林、上、中、加、吉、卍、巴、长、福、井等等。
⑦符号
文字与纹样的结合,多数为咒符。
例:阿部清明印、九字。
⑧天文、自然
日月、星辰、波浪、雪、云之类。
例:日、月、星(曜)、云、霞、水等等。
三、家纹略说
●龙胆纹
龙胆纹是源家的代表性家纹。
说起来,龙胆原是中国传来的讹名,把草根煎了当药喝,苦而有效。
某年,有人行经二光山(二荒山?)中,满山白雪里,突然看到一只白兔腾跃着。兔子在雪中掘出一片草叶,自顾自跳走了。行人深为惊奇,拔起这根草,咬了咬草根,味道十分苦涩;然而不过一会儿,整个人就充满了活力。行人发现的这种药草便是龙胆,据说能让人感觉到超乎寻常的能力。
龙胆每逢秋后,开放紫花,样子摇曳可怜。有人将其花叶画出,称为龙胆纹。平安时代,贵族常用龙胆纹的样式编织、刺绣衣服纹样。
龙胆用于家纹,从已知的资料看,是自久我家开始。书物记载:“久我家成人着‘龙胆’纹付”。纹付是一种礼服。另外,《大要抄》记载,中院宗辅的车文为龙胆。村上源氏公卿家如六条、岩仓、千种、久世,当时竞相使用龙胆家纹。在武家,播磨守护赤松家自称村上源氏,所以除三つ巴纹之外,也曾用过龙胆纹。
当然啦,这些公卿、守护们,某太政未必看得入眼。真正重量级的人物,乃是清和源氏的源赖朝。《劝进帐》、《曾我的报仇》之类歌舞伎里的源氏都用龙胆装扮,剧中,赖朝的母亲因灵鬼而怀胎,生下的儿子被叫做鬼武者,也即后来的征夷大将军源赖朝。
家纹是武家的标志,赖朝既然是源氏长者、武家栋梁,赖朝所用的家纹也就流传下来。所以自称源氏的人,奉赖朝为源氏长者,往往用开了龙胆纹。
木曾义仲使用龙胆纹,战国时期自称为义仲后裔的木曾氏把家纹也继承了下来,直到现在还是长野县木曾町的町章。此外,赖朝幕府所在的镰仓市,如今以龙胆为市章。
其余用龙胆为家纹的有清和源氏为义流的本堂、马场、宫川、石川诸家,义时流的石川、古桥家,大多是与赖朝血缘较近的家系。赖朝的龙胆由此成为清和源氏的代表性家纹,原来的“龙胆笹”也演化为各式各样,如“龙胆”、“五つ龙胆车”、“埋み龙胆”等,惟独某太政把它涂成了红色……
●葵纹
ο最初的葵纹
葵纹本来是京都贺茂神社的神纹。每年五月中旬,加茂神社都要举行“加茂祭”,祭祀者将葵装饰于冠上,是以这一神事别名为“葵祭”。
信仰加茂明神的豪族把葵纹用到了自己的家纹上,《见闻诸家纹》中,丹波国船井郡豪族西田家使用“二叶立葵”。三河地方的土豪如松平、本多、伊奈、岛田等很多家族在战国前期就已使用葵纹,但具体图案不明。庆长八年,德川家康就任征夷大将军,葵纹的时代自此开始。庆长十六年以后,成为德川(松平)家的专用纹章。
准确地说,德川将军家的家纹是“三ツ叶葵”,有时也称为“三ツ葵”。《德川实纪》里把“御纹”叫作“葵鞆绘”。
ο德川家与三叶葵
松平家还没有改姓德川时,家纹已经是代代相传的三叶葵。相比旧有的家纹,葵叶的片数达到二片以上,而且加上了圆形的图案。这据说是松平家的独创,也由此成为他们的特征。
此外,松应寺家康父亲广忠的墓所上刻有剑银杏纹。
名家末裔的家纹往往代表着家系,比如佐竹的扇纹。松平家如果真是家康所声称的清和源氏末裔新田氏族,其家纹就应该是大中黑,或一引两,三叶葵的无名家纹,代表着松平家出身的谜团。
松平家以葵纹为家纹的由来,大略有以下诸说:
第一种说法:松平清康的水葵之器
家康的祖父清康,被说成是活到三十岁就能取得天下的家伙。清康战胜三河国田原城主户田家时,伊奈城主本多正忠在庭中以水葵为器作肴庆祝。清康非常高兴,此后就以葵为家纹(在下觉得,这一说法实在象是想象力丰富的江户文人创作的清康逸话。)
第二种说法:沿用酒井家、本多家的家纹
酒井家与松平家祖先的关系极为密切,江户时代累世担任幕府老中的酒井一系本出于入赘到酒井家的松平亲氏,血统上已经属于亲藩。酒井家是加茂氏族之一,所以用葵纹作家纹,松平家袭用此纹后,酒井家为避免混淆,把家纹改为“剑片喰纹”。
而本多家的家纹是“立葵纹”,其纹样中的葵是朝上分为三叶,松平家可能只是把这个纹样略作了修改。后来幕府对本多家和将军家同样使用葵纹感到不满,让本多家另择家纹,本多家不识相,辩称“葵纹本来就是我们本多家的家纹”,言下之意,你德川家用这个样式还没我们早呢。
第三种说法:松平家出于加茂氏
松平家三代目信光曾自称“加茂朝臣”,如果松平家本身出于加茂氏族,其使用葵纹也就不奇怪了。
ο三叶葵的限制
将军家的御纹三叶葵使用限制相当严格。源氏长者、武家栋梁的家纹三叶葵乃是权威的象征,控制三叶葵纹的随意使用,当然有其意义。
最初,御用商人的提灯等物上可以绘上三叶葵纹,到天和三年(1683)以后始改为“御用”文字,某些寺院也准许使用三叶葵。到了享保八年(1723)八代将军德川吉宗的时代,就明文限制三叶葵纹的使用,原因是此前发生了正德三年(1713)武田扫部助、享保八年(1723)山名左内使用三叶葵纹进行诈欺的事件。
但是现在留存下来的大名家器物上偶然也有三叶葵纹的印记,这又作何解释呢?有几种可能:将军家下赐;将军家子女婚嫁时的用品;迎将军家的男子来做养子的,终身都可使用三叶葵纹。
ο江户时代各松平家家纹
松平越智家--“丸に扬羽蝶”或“左巴”。
松平尾张(梁川)家--“丸に三叶葵”或“六葵”。
松平鹰司家--“丸に叶牡丹”或“六丁子”。
松平水户(高松)家--“丸に三葵”或“六葵”。
松平水户(守山、府中)家--“八角三葵”或“六葵”。
松平保科家(《烈火疾风》中虚构了会津藩主保科小一郎正信。其实保科家到了宽永二十年才入封会津,之前会津是加藤嘉明之子明成的领地)--“丸に三葵”或“花葵”。
松平大给(西尾)家--“丸に一叶葵”。
松平藤井(上山)家--“埋酢浆草”或“五三桐”。
松平松井家--“茑の叶”或“棚仓梅”(奇怪,这一家和陆奥棚仓有什么关系吗?)。
松平奥平(忍)家--“九曜”或“军配团扇の内松竹”。
松平奥平(小幡)家--“九曜”或“军配の内九曜”(奥平家据说出自儿玉党,家纹为军配团扇,赐姓松平后,以军配团扇作副纹)。
松平户田家--“六星”。
松平大河内(高崎)家--“表三つ扇”或“三蝶の内十六叶菊”。
松平本庄(宫津)家--“九目结”或“桧扇”。
●唐花菱纹
《相国寺供养记》记武田信在的红直垂上绘有类似的菱缝纹。
《长仓追罚记》记大内家使用唐菱,甲斐、若狭守护武田家使用武田菱,与武田家同源的南部家用菱鹤纹,武田一门、远州小笠原家用松皮菱为家纹。
《见闻诸家纹》载武田家使用松皮菱、唐花菱,小笠原家为三阶菱,大内家为唐花菱,秋山家也为松皮菱。《见闻诸家纹》原文为:
“松皮菱,武田。赖义男新罗三郎义光末孙也。从四位下、伊豫守,镇守府将军,童名千手丸。永承五年,依后冷泉院敕攻奥州安倍赖时,是时诣住吉社,新平复夷贼。于时有神托,赐旗一流、铠一领,昔神功皇后征三韩用也。神功皇后铠胁盾者,住吉之御子香良大明神之铠袖也。此裙之纹,割菱也。三韩皈国后,镇座于摄津国住吉,以奉纳于宝殿矣。今依灵神之感应,于源赖义赐之,可谓希代也。赖义三男新罗三郎义光虽为季子,依父钟爱传之,即旗、楯无(注:楯无铠)是也。旗者白地无纹,铠有松皮菱,故义光末裔当家为纹。”
●木瓜纹
织田信长的家纹。据说是海之彼方(中国?)传来的贵族纹,武家社会使用极广。但马国造后裔日下部一族很多使用木瓜纹,其中包括朝仓家,织田家出自朝仓家陪臣,因而与朝仓同纹。《见闻诸家纹》载“木瓜に二つ引两”--富永氏,“六つ木瓜”--尾张守政长的被官游佐河内守,“二つ木瓜に庵”--海老名与七政贞,“并び木瓜”--岩城中务丞宗直,“五つ木瓜”--宫氏、大平氏。此外,“四つ木瓜”为八木氏、大田垣氏、池田充正所用。“三つ盛木瓜に二つ引两”则属于三木家。
●桐纹
“桐者根本安家之纹也”(《见闻诸家纹》)。
后醍醐天皇将桐纹下赐给足利尊氏以来,足利一族吉良家(下马众)、一色家,管领畠山家、细川家,以及某些有功人士如三好义长、松永久秀、上杉谦信、大友宗麟相继得到了天皇下赐的桐纹。永禄二年(1559)正亲町天皇即位,得到毛利家献纳的即位钱,不仅赏了毛利家两三个官位,还授以菊纹和桐纹。其后,末代将军足利义昭把五七桐纹赐与织田信长,信长又转赐给了秀吉、家康。桐纹的价值,有似于勋章。
●泽泻纹
泽泻是一种水草,丰臣秀吉用之为马标,源于木下氏。木下亲族,曾受赐羽柴一姓的福岛正则用“立ち泽泻”为家纹,大名家毛利、水野、土井、浅野、奥平、酒井氏等等也有使用。传说毛利元就追敌至河边,看到将士因水际生满泽泻而止步,叫道“胜ち草に胜ち虫あり”,全军受激励而大胜。
此外,也是《见闻诸家纹》所载越中松仓城主椎名氏使用的家纹。
●三星纹
毛利家的一文字三星是战国最出名的家纹之一,三星指大将军星、左右将军星,代表对三武神的信仰;一文字发音为“カツ”,读起来据说有种凛然武威。《见闻诸家纹》载,本乡氏、渡边氏、飨庭氏--“三つ星”,长井、毛利、竹藤、萩、绮氏--“一文字三つ星”,毛利--“三つ星に吉の字”,渡边、曾祢崎氏--“ 三星に一文字”。吉文字、一文字是石见、备后等地广泛流行的家纹。
●六连钱
六连钱的意义与佛教有关。
本来,信州滋野氏流的武将家如海野、望月、祢津、真田家都使用雁纹,与信州的豪族井上、赤井、上林、山口氏同纹。真田家最初的家纹是“结び雁金”。
海野幸隆改姓真田,此后臣从武田家,数立军功,受信玄赐以“六文钱”旗印,沿用数十年。关原决战,真田昌幸、幸村父子参加西军,但昌幸长子信幸加入东军。西军战败,信幸一系受封松代,改名信之,家纹也因而改成了“一つ洲滨纹”。庆长末年两度大阪之阵后,真田六连钱彻底销声匿迹。
使用与钱有关的家纹的,还有户次川大败后被没收领地的仙石秀久,用的是一个方孔圆形的制钱,铭文是战国时大量流入日本的“永乐通宝”--独特得出奇了。
●桔梗纹
“土岐的桔梗一揆”并不是一向宗的一揆,而是指以桔梗为家纹的土岐一族协力团结,重振了美浓威势。《见闻诸家纹》中记载了土岐氏的存在:
“桔梗。但幕者无纹水色。土岐。赖光四世孙国房之末。国房者赖政之叔父也,童名文珠丸。正四位下、摄津守,镇守府将军。土岐氏,本出于源姓,故其为纹者,一变白色,乃以为水色,昔时唯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