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德国日本
1. 为什么二战后德国和日本能发展的那么快
原因一:家底厚
无论是德国还是日本,在二战时的实力也是有目共睹的,其中德国的军工技术是无可比拟的,所以在二战之后,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第一时间想要做的,就是赶紧找到德国军工技术专家和科学家以及相关资料,并且请到自己国家去。
着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到了美国,帮助了美国做了很多事,这也足以说明在德国的人才是非常多的。而日本的军事技术用一个事实就可以证明,那就是航空母舰,要知道,日本在二战时是有航空母舰参战的。
原因二:有援助
前面说到第一个原因里,他们具备崛起的必要条件,但是还缺少一件东西,那就是钱。所以这第二个条件,就是钱,这时,一个重要的角色出场了,那就是美国。美国当时给日本和德国都提供了援助,而且一开始给日本的援助还是无偿的
2. 二战前,德国和日本结盟,其背后到底有什么原因
我们知道二战是以德意日等轴心国为主发动的全球规模的战争。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德国是欧洲国家,而日本是亚洲国家,相隔十万八千里,为什么他们会彼此对上眼呢?
要知道,在二战中日本和德国根本就没有战略配合,本来德国还想和日本东西围剿苏联,谁知道日本陷入中国的泥潭不能自拔后,不仅横扫了东南亚,甚至失心疯的偷袭了珍珠港。
虽然两国不怎么联系,各自打自己的,甚至还互相给对方找过不少麻烦,不过当时日本可以说是德国非常合适的一个盟友了。
3. 德国和日本为什么会战败,这才是真正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和日本都战败了。
其实德国和日本战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决策者,如果德国和日本的决策者不作出错误的决策的话,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鹿死谁手真的很难说。
首先说一下德国。德国在进攻苏联的时候,希特勒就作出了错误决策,他是急于求成,在寒冷的冬天下令部队进攻。如果他不在寒冷的冬天下令部队进攻,而是让部队在春天进攻的话,那么德国和苏联谁是最后的胜利者真的很难说了。
德国在苏联失利后,丧失了大量军队,其军事力量遭到严重的削弱。从此开始走下坡路了。
再来说说日本,日本在德国进攻苏联的时候,没有出兵进攻苏联,这是一大失误。如果在德国进攻苏联的时候,日本出兵进攻苏联的话,那么苏联的情况就不妙了。一旦苏联被打败,那么就不会出现后来的苏联红军进攻关东军了。
日本的另外一个错误决策是经过美国的珍珠港,激起美国对日宣战。如果日本不偷袭珍珠港的话,美国也不会那么快对日本宣战。
4. 同样是二战战败国,为何德国军国主义覆灭,而日本却依然保留
战争能够给人民带来痛苦跟灾难,对于发起战争的法西斯,我们对其深恶痛绝。好在全世界人民齐心协力,战胜了法西斯。可是二战之后,我们发现一个现象:德国跟日本投降后的几年,德国法西斯势力被完全消灭,连死灰复燃的机会都没有。而日本的法西斯,却被保留了下来,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两种不同的局面?
而日本就不同了,发动侵华战争跟太平洋战争的裕仁天皇,战后依然担任日本天皇职位,根本就是毫发无损。同时还有很多高级战犯,逃过了审判,比如发动石井四郎、岸信介战。当然最具代表的,就是日本的靖国神社被美军保留下来,这可是法西斯军国主义的精神象征。
综上可见,造成以上现状,主要在于美国的态度,至于美国为何这么做,其实纯粹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因为战后美国需要在亚洲牵制苏联的扩张,日本就成为一个很好的基地。
5. 为什么德国制造和日本制造质量这么好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现象,是两个主要战败国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崛起。德日都是后起工业国,都走了一条自上而下的工业化道路。
德国是19世纪80年代开始的以电气和化工为标志的“新工业”的引领者,并在20世纪初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市场上的头号贸易强国,“德国制造”开始享誉全球。日本则在明治维新后效仿德国,被称为“东方的普鲁士”。
从深层看,两国都以制造业制成品出口见长,且其生产体系也有不少相似之处:两国经济中都存在一些大工业联合体,它们之间相互参股,背后有大银行的支持。这一产业组织保证相关产业上下游之间的紧密合作,有利于协同创新和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
两国都致力于建立严格的工业标准与质量保证体系。1960年—1980年,德日在汽车、家用电器等领域的国际竞争中,全面战胜生产标准化大众产品的美国,而日本企业依靠瘦身管理和灵活的员工作业协调在生产高质量系列消费品方面则更胜一筹。
德国制造已成为全球市场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同时成就了德国“双高”(高使用价值和高技术含量)产品出口大国的地位。德国制造像老字号品牌一样,经过百年锤炼,成色始终不变。对产品质量的追求已经成为德国企业的一种潜意识,是不必过多外来约束而自动履行的行为。
德国制造的优势不在于价格,而在于质量、解决问题的专有技术及良好的售后服务等因素。
青岛流传着一个故事:2000年,德国商人亨利安到青岛投资生产大型齿轮。2010年6月,亨利安80岁的父亲来到青岛,当父子两人走到江苏路基督教堂时,看到教堂钟表正常运转,80岁的德国老人很激动。原来,这座钟是德国100多年前就很有名的钟表制造商J.F.WEULE生产的。这家钟表制造商所用的齿轮全部由亨利安家供应。
亨利安说:“根据目前的使用情况,这些齿轮没有任何问题,还能再用上300年,真要维修时,恐怕是我的曾孙一代了。”
的确,德国制造已经成为高质量、高技术和高品质的代名词,得到全世界的认可。是什么让德国制造拥有坚如磐石的质量保证?又是什么让德国人在经历岁月打磨后仍保持着最初的品质追求?
文化传承
德语“职业”有“天职”的意思
德国的传统哲学深深地影响了德国的企业行为——追求完美
在民族文化的不断传承中,造就了德国人最核心的“理性严谨”的精神文化
细心的人会发现,“质量一流”、“品质保证”之类的宣传语很少出现在德国产品介绍中。因为,对产品质量的追求已经成为德国企业的一种潜意识。
企业文化是亚文化,与国家的传统社会文化密切相关。可以说,德国的企业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缩影。
从宗教层面上来看,德语“职业”一词,就有“天职”的意思。这意味着德国人把对上帝的忠诚移植到了对职业和工作的尽心尽力中。反映在企业经营上,企业运作不单纯是追求经济利益,而遵守企业道德和制造高质量产品是企业与生俱来的义务。
德国人有着严谨、冷静而内敛的民族性格,乐于遵守自己制定的各种规章和制度,并引以为豪。在德国,人们视遵纪守法为最高伦理原则,普遍存在着求稳怕乱、安于现状、自满自足的心理。这一心理的形成有一定的历史渊源,与德国经典哲学文化传统有着直接关系。
18世纪后,德意志在人类文明的创造上让世界惊叹。在思想艺术体系上,出现了康德、莱布尼茨、马尔库塞、叔本华、尼采、费尔巴哈、黑格尔等庞大而伟大的哲学家群体。德国的传统哲学深深地影响了德国的企业行为——追求完美。
这种完美的哲学追求由三个部分组成:探求事物的本质、确定长期战略、适应外部环境。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等,在现今的企业中仍不断应用。
在民族文化的不断传承中,造就了德国人最核心的“理性严谨”的精神文化。严谨、保守、思变、自省深深地根治于德国的民族性格特征中,就像是德国本民族的语言,复杂而精确,语法和词汇不能出现丝毫的模糊一样,界线分明,黑白分明。这种一丝不苟的性格特质成就了德国制造的不朽传奇。
6. 二战结束后,德国和日本为什么会崛起这么快呢
德国和日本在二战后的迅速复兴是有目共睹的,作为二战的战败国,无论德国还是日本,在二战后都遭到了同盟国的严厉清算。但为何两国都能迅速复兴和崛起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底子好还是运气佳?为何二战后德国和日本仅用20年便迅速崛起?
更有意思的是,虽然美军对日本的各大中城市进行了狂轰滥炸,但日本长期以来实行小作坊式的发展模式,原材料及零配件都在乡村地区完成,这也使得日本保留了相当的工业基础。
2、运气好
虽然二战时期的美国对德日法西斯恨之入骨,但二战后的美国却成了德日两国最亲切的大哥。
二战结束后,美苏两极争霸的格局随即形成,因被美苏英法四国分割占领,德国成为欧洲地区美苏争霸的最前沿。
7. 二战日本和德国为什么会结盟
这个问题是有一些历史的巧合的。
首先我们一般的印象就是德意日都是法西斯政权,都有战争诉求,又都是国际弃儿,所以结盟。但其实在同盟发生之前本来的面目并非如此。
最初的希特勒并没有称霸世界的野心而是希望恢复一战前德国的势力和威望,他并没有勇气去直接对抗英法。所以,希特勒最初的计划是同英国与中国结盟,然后共同对日开战,收回一战时日本夺取的原属于德国的利益和殖民地,然后登陆日本本土,迫使日本投降。希特勒对此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并且出口中国武器,帮助中国训练军队。原计划帮助中国训练60个陆军师,然后秘密调遣12个德国陆军师登陆中国一同作战,之后再借助英国海军登陆日本本土,占领日本后由中英德共同分区占领十年。当一切开始准备的时候希特勒把计划递交给了英国首相鲍德温,但是鲍德温热衷绥靖政策,拒绝了希特勒的计划。于是这个计划破产了,德国只能另寻其他途径。英法显然是不可能拉拢的,那么亚洲范围内,中国和日本德国就只能选择一个。而相对中国,日本显然要强大得多,又是法西斯政权,又同样孤立于国联之外,最终德国选择了和日本结盟,于是和中国的蜜月期就结束了。
在英法看希特勒是极端的反共产主义者,所以英法希望祸水东引,让苏德开战进而从中渔利,所以绥靖。但是希特勒最初发动战争的原因其实是洗刷德国一战的耻辱,恢复德国的强大并且实现他个人的报负。所以德国的仇敌中就注定有了英法俄日等等,日本已然结盟,苏联在苏芬战争之前在希特勒看来非常强大,并且俄国一战和德国的仇没有和英法大。所以希特勒选择了拉拢苏联,斯大林在长期的权衡之后最终也同意的了加入轴心国。但是时德国在欧洲已然取得了很好的战果,罗马尼亚等国的加入和苏芬战争中苏联糟糕的表现让希特勒有了更大的野心,即称霸世界,所以希特勒最终拒绝了苏联加入轴心国的计划。于是有了后来的苏德战争。
所以说呢,二战从历史结果看是反法西斯主义的正义战争,但那是从结果出发看得。如果你回正向看当时的历史你就会发现其中有着太多巧合和变数。如果当时英国的首相不是绥靖路线的鲍德温,而是一个类似丘吉尔一样的铁腕人物,那么中德就会结盟,日本就会被肢解,一切都就是另一番样子;如果斯大林没有那么犹豫而果断加入轴心国,一切又会是另一番样子;如果英法不是坚持绥靖政策而是在闪击波兰中就全面参战,一切还会是另一番样子。很好玩是不是?
最后总结回答一下你的问题,德国和日本结盟是因为对日战争计划因英国首相鲍德温的拒绝而破产,在德国不得不重新寻找盟友的条件下结合中国的实力对比和德日的国际形势、意识形态等等因素而决定的。德日结盟对德国来讲可以说是一个次级的选择,而并不是我们最初感觉的鱼找鱼,虾找虾,法西斯找法西斯。
希望帮到你,还有问题就追问我。
原创回答,完全手打,个人意见,仅供参考,鄙视复制。
8. 德国为什么闪击日本
为了二战。德国闪击日本主要是攻击日本的薄弱城市,于1919年与日本达成共和,德国闪击日本主要是为了和日本达成联盟,以发起二战初期。
9. 为什么德国和日本同样都是侵略国,唯独日本对自己的罪行死不承认呢日本政府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日本之所以形成现在这种情况是美国的庇护(其实美国用原子弹在杀死日本人几十万,已经复仇日本偷袭《珍珠港》!)
美国庇护他,主要是为了让日本成为美国的一条狗。
德国因为没有人庇护他,所以他认罪很彻底!
10. 德国与日本为什么要结盟
柏林协定的签订,使德国在欧洲有了盟友,但这还远远不够,它还需要在东方能够牵制苏联与英美的日本,构成法西斯同盟的另一翼。德国与日本的结盟尝试在德意接触之前就开始了。早在1933年初,希特勒就明确提出了与日本建立密切关系的问题。他认为,除了德国和意大利外,只有日本才是“能够对抗世界威胁的力量”。他还曾同里宾特洛甫就“是否能够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同日本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此时,日本法西斯通过发动“九•一八”事变走上与世界对抗之路后,在国际上空前孤立,也迫切需要“再次在世界强有力的国家中寻找朋友”,其眼光很快转向了正在欧洲迅速崛起的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