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汉服有什么影响
‘壹’ 3岁萌娃给自己做汉服火了,汉服对其他国家有什么影响
汉服对于朝鲜,韩国,日本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他们的国服,很多都是源于中国汉服,再进行一个本土化创新。
‘贰’ 日本人怎么看待汉服
以前在汉服吧看见过帖子,转的日本人对中国汉服的看法。不过很快被吧务删了,其实我觉得那是个好帖子。里面日本人对汉服的看法我还记得,大概就是觉得汉服那么美丽的东西中国人却不知道珍惜,不配拥有这么好的东西。说实话,我觉得日本人比中国人还要尊重汉服
‘叁’ 日本人能大方穿和服,中国人穿汉服为啥会引来异样目光
一、和服<汉服
事实上,和服和汉服并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在历史上,日本文化只经历了两次大的改革。第一次发生在隋唐的大化革新,第二次发生在19世纪的明治维新。
第一次革新是全盘唐化,而和服也是在这次革新之后,日本从唐学去的服饰文化之一。而从此之后,和服就成为了日本的正装,从天皇到平民。从此以后,和服并没有太大变化。
日本有一个特点,不管幕府朝代变迁,天皇总是万世一系的。而和服被吸收之后随着天皇的万世一脉传承下来,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丰臣秀吉还是德川家康的画像中,都是正襟危坐的和服。
而在明治维新的时候,虽然全盘西化,但有一样却被没有变化,那就是天皇的万世一系。
而和服在短暂的被抛弃之后,也随之保留下来,我们看到一年前即位的德仁天皇的正式服装中,仍旧有一套和服。
爱好传统文化的中华民族,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传统文化中很多因素的复兴。这其中就包括汉服。
近年来,在城市的街头,经常可以见到穿着汉服的小哥哥小姐姐们,久而久之,大家也就喜欢了。
现在,如果你穿上汉服,走在成都的街头,你将得到的不是异样的目光,而是羡慕的眼神。
‘肆’ 为什么日本和服这么流行,而汉服文化却如此没落
是有历史原因的。明末清初时清军入关,清政府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采用暴力政策废除了汉服,使汉族人穿上了满族的服装。这就是“剃发易服”“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汉族从此成了没有民族服装的民族。直到现在,绝大多数的汉族人仍把满族服饰或由满族服饰改良的服饰当做自己的传统服装。在日本,和服文化不仅没有受到破坏,反而得到了很好地传承和发展。相比之下,在三百年后的现代,汉服虽得以复兴,但仍阻力重重。真的希望人人都能够了解这段历史,在心底里悦纳自己时隔三百年后归来的民族服装---汉服。
‘伍’ 日本的和服受到我国什么的影响,并吸收了他的
呵呵,,,,明知故问。
和服”、“吴服”跟“着物”是三个最主要的称呼,基本上这三词的意思是一样的,但实际上却有着不同的来源及解释。
日本和服可分为王室服制和平民服制。平民中的国民礼服,源自崇尚儒教的德川幕府所考证并制作的四书五经中的儒教衣裳,又被称为武家着物,包括平民男子冬季礼服纹付羽织袴、浴衣和女子黑留袖、访问着等。
而王室服制源自江户时代中期以来有职故实家对受汉唐汉服影响的公家服制的考证,又被称为公家着物,包括衮衣、束带、直衣、狩衣、十二单、袿袴、水干等等。“着物”起初泛指所有日本的衣服,随着洋服进入日本,日本国学运动兴起,本土着物逐渐改称“和服”。
后来“和服”一词的词意逐渐单一化,通常单指具有日本特色的民族服装。 今日和服主要为女性于特别场合中所穿着的。
和服
和服,从字面上解释为“和”的服装(“和”一字源于日本人为大和民族)。这种称呼源于明治时期,因西方衣服的流入,人们用以将其与日本本地的衣服作分别之故。后来为了将一般的衣物作分别,此字逐渐演变成单指某种日本民族服饰。
吴服
吴服一字的产生,是源于中国三国时期,东吴与日本的商贸活动将纺织品及衣服缝制方法经传入日本的缘故。在更加精确的层面上,吴服一词是专指以丝绸为面料的高级和服。而用江户时代发明的木棉做的和服会用“太物”来称呼。昔日吴服与和服两种概念是分别的(因皇室及公家贵族所穿的和服样式大多不是源自东吴而是源于唐朝,而该类服装以前亦被称为“唐服”),但今天这两种概念已几乎重叠。现在很多卖和服的商店,招牌上会写着“吴服屋”(呉服屋),可见两词已经基本上同义化。
着物
着物,于日文字面上意为“着る物”,以语体中文来解释的是“穿着的东西”。初此词是单指“衣服”这种东西,亦因为日本文化本位的缘故,因此日本人会将其民族所穿的衣服以着物着称。这种称呼一直维持到明治时代,因明治维新活动将洋服带进日本之前。后来因为洋服的流入,穿着洋服的人增多,为了区别日本人就将其民族的衣服改称为“和服”,由外地(普遍是指西方)传入的衣服则为“洋服”。现今着物有着两个解释,其一就是直指“和服”这种由东吴时期传入的民族服饰,其二就是指一切所穿着的衣服。
和服由来
和服最早期因中日文化交流而深受古代中国的汉服影响,尤其是日本历史上的古坟时代(相当于中国晋朝及南北朝时期)。但到了平安时代(相当于唐末宋初),由于中日因双方内外条件变化而暂时中断交流,日本文化进入了一个高度本土化发展的时期(也是一段自我孤立时期),和服的构造也因而更具有其本地色彩。
日本平民和服受东吴传来的编制缝纫风格影响较深,故称为“吴服”。而贵族的服装则受之后的唐朝影响更深,称为“唐服”。从镰仓时代起贵族和武士逐渐开始在家里穿着吴服,从室町时代开始上层贵族也开始穿着吴服。江户时代起吴服的样式和今天的和服已相差无几。今天,平民在节日、庆典上多穿着吴服,即一般意义上的和服,而皇族礼服仍以唐服为主,偶尔穿着吴服,礼服中最华丽的是十二单。
‘陆’ 日本的汉服,是怎样从唐朝传过去的
日本的和服其实就是源自于唐朝时期的唐服,日本人将其称之为吴服,其意思就是表明这是来源于中国吴越地区的服饰。与此同时,在韩国的服饰上其实也能够看到中国服饰的影子。他们都是当初一起在中国学习交流的时候,模仿到了当时那个朝代的服装特色。中国的文化也影响到了当时周边的诸多小国家。
‘柒’ 我国古代汉服和日本和服有联系吗
和服最早期因中日文化交流而深受古代中国的汉服影响,尤其是日本历史上的古坟时代(相当于中国晋朝及南北朝时期)。但到了平安时代(相当于唐末宋初),由于中日因双方内外条件变化而暂时中断交流,日本文化进入了一个高度本土化发展的时期(也是一段自我孤立时期),和服的构造也因而更具有其本地色彩。
日本平民和服受东吴传来的编制缝纫风格影响较深,故称为“吴服”。而贵族的服装则受之后的唐朝影响更深,称为“唐服”。从镰仓时代起贵族和武士逐渐开始在家里穿着吴服,从室町时代开始上层贵族也开始穿着吴服。江户时代起吴服的样式和今天的和服已相差无几。今天,平民在节日、庆典上多穿着吴服,即一般意义上的和服,而皇族礼服仍以唐服为主,偶尔穿着吴服,礼服中最华丽的是十二单。吴服(ごふく)一字的产生,是源于中国三国时期,东吴与日本的商贸活动将纺织品及衣服缝制方法经传入日本的缘故。在更加精确的层面上,吴服一词是专指以丝绸为面料的高级和服,而用棉布做的和服会用“太物”来称呼。昔日吴服与和服两种概念是分别的(因贵族所穿的和服样式大多不是源自东吴而是源于唐朝,而该类服装以前亦被称为“唐服”),但今天这两种概念已几乎重叠。现在很多卖和服的商店,招牌上会写着“吴服屋”(呉服屋),可见两词已经基本上同义化。
‘捌’ 为什么日本人可大方穿和服,中国人穿汉服就会受到诟病
因为文化认同感的问题。
日本
日本奈良时代(约公元8世纪)从唐朝引入服装后,从平安时代(约公元9世纪以后)到明治时代(公元19世纪),服装样式渐渐发展为现在大家所看到和服;
和服虽然有1000多年的历史,但在日本从来没有中断过;
二战后受美国文化影响,穿和服的人渐渐变少(贵、不便于工作),但所有的日本人都认为和服是他们的传统服饰,相应的服装工艺也都一路传承下来。
中国
汉服定型于周朝时期,是汉族的传统服饰,但现在中国有56个民族,汉族以外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服装,对汉服没有特殊情感;
中国在古代有强烈的“中华正统”思想,即认为汉族领导时期才是中华的正统,其他民族皆为蛮夷;这种具有排他性(甚至歧视性)的文化,对汉族以外的民族是一种伤害,所以会让他们对“汉服”有警戒心;
中国清朝时期由满族统治,由于“剃发易服”的政策,汉族的服装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汉服也因此绝迹(至今约400年)。
‘玖’ 如何看待国内对汉服和日本对和服的不同态度
国内对于汉服其实并不是非常看重的,他们更加喜欢一些现代的衣服,而日本则不同,他们对于和服非常看重,会在很多重要的场合都会穿和服,这主要是双方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不同所导致的,而且中国人和日本人对于新事物的接受态度也有点影响。在我看来这两种态度其实并没有什么好与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