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日本资讯 » 日本从广场协定开始升值多少

日本从广场协定开始升值多少

发布时间: 2022-10-08 18:22:27

⑴ 1985 年《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大幅升值,其原因究竟是日本大藏省自身的失误,还是美国人逼的

日元升值本身并没有问题,而升值之后日本政府拒绝增发钞票,这才是导致日本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
如果当初日本增发钞票,将房价转移到下几代人身上,日本经济就不会受到影响。
广场协议之后,日本的对外出口贸易是增加的。

所谓日本金融危机,就是当初抄高房价那一代人危机了,对于后来者并没有什么影响。
日本大藏省并没有决策失误,只是日本经济倒了倒出泡沫的时候。
我们经常说中国要面临日本一样的危机,这是不可能的,以日本当时的收入,普通工人工资达到美国同行业的1.5倍。也就是今天中国普通工人要赚到50-60万人民币,才能和日本当初的泡沫经济相比较。日本是靠卖美国人东西赚钱,反过来要吃掉美国是不可能的。美国人逼它升值倒是真的,但是并不是日本危机的主要原因。

⑵ 日本的“广场协议”是怎么回事

  • 释义: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的协议。因协议在广场饭店签署,故该协议又被称为“广场协议”。

⑶ 日本“失去的十年”对今天的中国有何借鉴意义

日本“失去的十年”对今天的中国有何借鉴意义

【资料档案】1985年9月,美国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日本财长竹下登、前联邦德国财长杰哈特·斯托登伯(Gerhard Stoltenberg)、法国财长皮埃尔·贝格伯(Pierre Beregovoy)、英国财长尼格尔·劳森雪(Nigel Lawson)等五个发达工业国家财政部长及五国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Plaza Hotel)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这就是有名的“广场协议”(Plaza Accord)。
“广场协议”签订后,五国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各国开始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1985年9月,美元兑日元在1美元兑250日元上下波动,协议签订后,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快速下跌到200日元附近,跌幅20%。据说在广场会议上,当时的日本财长竹下登表示日本愿意协助美国采取入市干预的手段压低美元汇价,甚至说“贬值20%OK”。 在这之后,以美国财政部长贝克为首的美国政府当局和以弗日德·伯格斯藤(Fred Bergsten,当时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为代表的专家们不断地对美元进行口头干预,表示当时的美元汇率水平仍然偏高,还有下跌空间。在美国政府强硬态度的暗示下,美元对日元继续大幅度下跌。1986年底,1美元兑152日元,1987年,最低到达1美元兑120日元,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美元兑日元贬值达50%。 1993年2月至1995年4月,克林顿政府的财政部长贝茨明确表示,为了纠正日美贸易的不均衡,需要有20%左右的日元升值。根据美国政府的诱导目标,日元行情很快上升到1美元兑100日元。以后,由于克林顿政府对以汽车摩擦为核心的日美经济关系采取比较严厉的态度,到了1995年4月,日元的汇率急升至1美元兑79日元,创下历史最高记录。从1985年到1995年,10年间美元贬值达到了三倍(300%)。

评:在世界经济和金融发展史上,有过一段到今天为止仍值得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借鉴和启思的历史,它就是着名的“广场协议”。它见证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未期,当时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强国日本“失去的十年”和世界上第一大经济强国美国“兴旺的十年”,各自的国家命运演化出惊天大逆转。 日本,这个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经过战后35年的飞速发展,日本经济规模不断扩展,到1980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GDP)已经升至10279亿美元,由1970年(2068亿美元)约占当年美国GDP(10255亿美元)的20%,上升至占当年美国GDP(27956亿美元)的38%。并且成功确立了日元世界第三大储备货币的地位。 整个80年代,日本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乐观和骄傲的情绪,日本人信心膨胀:以日本经济发展而创造出惊人的“日本速度”,相信谁也阻挡不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前景,超越美国是命运中铁定的事,唯一可以让日本人考虑的仅仅是时间的迟与早问题。而世界各国,也似乎都在兴奋的期待着日本GDP超过美国GDP的哪个“历史性时刻”!
历史的天平此刻也在向日本倾斜。经历了60年代、70年代的高速增长,日本发展的势头并没有停止,80年代,日本经济在最发达的西方七国中仍能保持最高的增长率。其中,1980—1984年日本GDP年均增长率为3%,1985—1991年达到4.6%。日美经济差距越拉越近,眼看就要超越美国了。到1990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GDP)更上升至30522亿美元,并超过当年美国GDP(58033亿美元)的一半。这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次其它国家和美国的经济差距,缩小到一半的程度。在日本人的眼中,只要超过美国的GDP,日本就可以恢复“正常国家”,从此摆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耻辱的战败国命运,从此扬眉吐气,一举成为举足轻重的“政治大国”,从此证明日本人是比美国人更“优秀”的民族。
日本人更加是兴奋异常的大举进入美国,大规模掀起了一浪接一浪的并购美国的资产和大企业的热潮:从美国经济的象征---洛克菲勒广场,到美国的精神象征---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好莱坞),再到美国的领土象征---夏威夷的土地。在整个美国的惊呼中,倾刻间被日本人买下来了,换了一个新主人。当一切发生了才意味过来,美国人没有那一刻象此刻般清醒过:渲楦凼录螅飧龈盟赖娜毡揪谷挥镁梦淦鳎僖淮喂セ髁嗣拦就粒。。?ldquo;世界第一”就快保不住了!!!美国人的心情一下子掉到了谷底,美国人的荣耀感在急剧下滑,新仇与旧恨, 美国民间开始蔓延仇日情绪!!!
美国人没有吭声。 按理说, 日本还是美国的盟国, 其经济也是美国扶持起来的, 美国也没有分裂日本的必要(要分裂,二战时就分裂了, 也不用等到80-90年代)。美国也不可能对盟国日本使用“颠覆性煽动”。但是,在日本一步步咄咄逼人的经济进攻面前,美国真的无计可施了吗?美国真的认输了吗? 美国人没有认输,美国人不动声色地反击了,让我们见识了现代经济史上的最经典一幕:1985年美国等国迫使日本签订“广场协议”。在美国强大的压力下,日元经历了长达10年的时间持续升值的过程。
20多年过去了,传说中的日本GDP超越美国的那一个“历史性时刻”并没有出现。1995年,日本的GDP达到52600亿美元,美国的GDP是73970亿美元,日本的GDP是美国GDP的71%,之后,日本和美国的GDP之比重新拉开了距离,到2006年,日本的GDP只有43790亿美元,美国的GDP却直线攀升到131950亿美元,日本的GDP只相当于美国的33%,远低于1980年的38%!!! 日本和美国,谁输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惊天大逆转?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难道这才是日本和美国这对冤家早己注定的宿命吗?
其实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和分析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找到了事物发展内在规律,我们就能明白日元升值的这10年为什么会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 为了让大家清楚,举个例子说明:美国资本利益集团的成员,当然知道1985会发生什么。(广场协议本来就是美国资本利益集团一手导演,协议何时签订,早就知道了。)假设当中有某一个财团(假设为A财团)在1985年9月前,用100亿美元兑换成25000亿日元, 进入日本市场,购买日本股票和房地产。
按美国资本利益集团预先设定的时间和步骤,1985年9月,广场协议终于签订了, 日元开始持续而急速的升值,在日本经济沉浸在繁荣与欢笑中,来自日元“值钱”的信心膨胀+大规模的国际热钱的流入+日本经济的蓬勃发展,促使日本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异常火爆。日本人从信心膨涨到热衷投机,上市公司的股票受到追捧,导致股市和房地产发疯一样的上涨。
设伏也成功了:从1986年1月开始,日本股市进入大牛市,当时日经指数为13000点,到1989年底飙升到最高点39000点,四年间上涨了三倍。1987年,东京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市值超过纽约证交所,1987—1988年,东京股票市场的市盈率平均高达60倍。1985—1990年,东京的商业用地价格上涨了3.4倍,住宅用地上涨了2.5倍,全日本的商业用地价格上涨约1倍,住宅用地价格上涨约60%。 而此时,好戏上演了。到1989年初,假设A财团在日本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已经赚到了二倍盈利, 那就是75000亿日元。 这时, 日元升值到1:120。 A财团把日本的房地产和股票在一年中抛售完, 然后兑换回美元, 那么, 就是625亿美元!在不到5 年时间中, A财团净赚525亿美元(还是最低假设)!而A财团连本带利的把625亿美元带回到美国, 你想一想,美国经济能不旺盛吗?!这只是美国财团中的一个, 其它财团呢? 而且这个假设还只是到1989年, 如果是到1995年,日元升值到1:79, 你我能想象美国在这场经济战争的胜利中,到底从日本刮走了多少财富?!
而日本呢?1989年初,日本为了应对逐步显露出来的经济危机(房地产和股市经济泡沫),开始改变低利率,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在不到两年时间里,连续五次大幅度调高利率,官方贴现率由2.5%提高到6%,以防止泡沫进一步扩大危害日本经济。但是,美国没有打算放过日本,反面火上加油。1989年秋,美国强烈抨击日本股市的封闭交易和相互持股做法,要求日本的银行持有企业股票的标准由5%降到2%。由于日本企业的股票主要是由关联企业相互长期持有,市场上的流通股相对较少,一旦改变相互持股的做法,特别是要求银行降低持股标准,股市必然下跌。
大规模突然撤离的巨额外资+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挤压+美国给日本股市带来的沉重压力+投资者信心动摇。1990年下半年,日本股市出现下跌,最后演变成恐慌性出逃,并在1991年后形成土崩瓦解之势,长达四年的股票市场大牛市就此结束。股市崩盘、楼市崩溃,给日本银行体系、金融市场、消费投资以近乎毁灭性的打击,日资在艰难度日中大规模亏本退出美国,日本经济陷入了二战后最严重的长达10年的不景气状态,直至在最近2-3年才逐渐走出低谷。这就是日本常说的:“失去的十年”。经济学用词叫“泡沫经济破灭”。
这是一场美国对日本的经济阻击战,美国人无情的动用它的国家力量,使用它的汇率武器,迫使日元升值,用长达10年的时间,一举扭转败局。通过日元升值,把日本20多年发展的国家财富,大转移到了美国,成功的击退了日本的经济进攻。这就是日本“失去的十年”=美国“兴旺的十年”的根本原因!!!而美元长达10年的贬值,并没有实质地损害到美元的国际地位。这场美日之间的经济战争,以美国的完胜而告终。
这就是金融战争,支撑美元霸权的第三根支柱。“广场协议”和其后发生的97年亚洲金融风暴,都是这种金融战争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正是由于它们的出现,使人们第一次清晰地看到了,战争的销烟不仅仅弥漫在军事上,而且还弥漫在金融战线上,虽然那是一场没有销烟的战争。中国和世界各国,目睹了日本“广场协议”发生的一切,因而清醒的认识到金融安全的重要性,防范严谨,时刻警惕来自美国的金融黑手。
中国面临的处境与日本签订广场协议前非常相似。2003年以来,美国以各种各样的理由,用尽一切的手段,想方设法压迫人民币升值。2004年-2005年,是人民币升值第一个高峰期。2005年-2006年,中国的楼市被推高到危险价位,2006年-2007年,股市被推高。这与广场协议亚洲金融风暴的步骤,在时间点上惊人的相似。
人民币升值仍在高峰期中,人民币自汇改以来,(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价由挂钩美元改为参考一篮子外币;人民币兑美元实时升值2%,报8.11元人民币)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2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又一举突破7.11关口。意味着进入2008年来短短的2个月中,人民币对美元汇价中间价己经先后19次创出新高。近年,人民币升值被迫加快的态势,己跃然纸上。

由此可见,美国加重人民币升值压力,是想再来一个中国版的广场协议,目的是整跨中国经济、崩溃人民币、掠夺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成果和财富。而一切的行动目标都清晰的指向2008年。中国应如何冷静应对美国的压力,吸取“广场协议 ”中的警示,避免重走当年日本走过的老路,化解美国的金融黑手,从而保障国家的金融安全,也就成为我们今天思考的借鉴日本广场协议的意义所在。

⑷ 《广场协议》对日本的经济发展影响有多大

使得日本的经济出现了很大的危机。日本经济在此之前经历了很大的繁荣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然繁荣都是虚假的繁荣有着很大的泡沫这个协议的签署使得房地产业一蹶不振出现了经济危机。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在日元的快速升值,和房地产的泡沫化解。


随着美元的升值制造出了经济繁荣的假象。房地产的泡沫越来越大在数据上看日本经历了高速的经济发展,但是当房地产的泡沫破了以后大量的资产被抛售民众手中的资产缩水,此后日本的经济开始停滞不前。

⑸ 为何日本人会对《广场协议》不寒而栗对此你怎么看

1985年在纽约广场饭店,美、英、法、曰、德五国签订协议,几国需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逐步贬值,以便减低美国外贸逆差。广场协议当年1美元等于250日元,三年后1美元等于120日元。广场协议后由于曰元升值导致股市房市形成大量泡沬,泡沬破裂后导致日本经济长期滞涨。

然而签订广场协议并非日本一国,例如德国并没有因广场协议导致股市地产泡沬,经济发展正常。根本原因是日本经济政策问题,日本当时对美顺差年1200亿美元,曰本担心美元贬值,曰本对美出口会大幅减少影响曰本经济,想通过增内需补对美外贸减少的缺口,于是采取财政扩张,货款利率不断走低货币大放水,在日元升值利率走低剌激下,曰本人财富大增对经济前景过份乐观导致股市房市大涨,形成泡沬,泡沬破裂重创曰本经济。

而同期德国在广场协议后采取财政紧缩政策,没有产生泡沬经济。

所以日本经济经历长期滞涨不能完全怪广场协议,政府经济政策不当是重要原因。

广场协定是在日本如日中天的情况下,和美国人签订的。

1984年广场协定对日本影响深远。当时美国首次出现了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美国当然不能容忍这种有机会和美国的前才被外国人赚走的做法。于是美国人就开始做空日本房地产。加大他的房地产泡沫。迫使日本采取日元升值。

在广场协定之前,日本国内沉浸的一片骄傲自大,自满。情绪当中。日本的楼市达到了顶峰。日本的 汽车 畅销全球。连美国大部分都是日本 汽车 的市场。

广场协定签订之前,日本人叫嚣的。卖掉东京的楼市就能买下整个纽约。口气何等嚣张。也充分说明了当时日本一片繁荣。

数码产品畅销全球。轻工业,造船业,机械制造,可以说,当时的日本市场,整个就是一片飘红。

就在日本曾经的日本经济高速发展。那美梦当中的时候,美国政府迫使日本签订了广场协议。

广场协定的签订:造成了日本的房地产泡沫持续扩大。最终破灭;日元持续升值。导致日本的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人力成本上升。是广大日企纷纷投资第三国。

广场协定使日本人沉沦了十年。是日本最终认识美国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经济的强大,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作为支撑。终究是水中花,镜中月。

尤其是日本经济巨人,政治侏儒!

简单点认知“广场协议”:

在某日某广场美让日签署关于调整美金、日币的汇率协议。

美为了逆转贸易逆差,让日币汇率上升,美金汇率下降。

日本无选择余地的接受。

(在金融中,资本家可以简单的通过汇率、利息来达到他们所要的目的。而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受汇率、利息的影响。)

“广场协议”是日本经济的转折点,日本从繁荣走向衰败。

故日本想起“广场协议”不寒而粟。

每个日本人都应该知道“广场协议”;

每个日本人都应该知道他们每年都付巨款给美驻军;

每个日本人都应明白挑起岛屿争端不符日本利息。

中国给日本带来文明与鉴真,美国给日本带来的是核弹与驻军。

两种态度源于不同的思维方式,至此我陷入思考。

广场协议是一个让日本彻底衰败的根源,到现在日本的经济都没缓过劲来啊!广场协议就是一个投降书,就是一个跪地求饶的保证书。

《希望…》《战神…》《张佐靖》等对《广场协议》讲解巳十分完整。简言之,《广场协议》就是一个促使日本沉沦衰败的协议!使日本经济倒退了几十年,可谓损失惨重!因此,每逢谈到《广场协议》,日本人都有“杯弓蛇影”的感觉,总是心有余悸!

⑹ 日本广场协议以后,日本社会、经济出现了什么现象

日本广场协议以后,日本社会、经济出现的现象如下:
1、日元大幅度升值。
2、产生大量经济泡沫。广场协议后近5年时间里,股价每年以30%、地价每年以15%的幅度增长,而同期日本名义GDP的年增幅只有5%左右。
3、虽然当时日本人均GNP超过美国,但国内高昂的房价使得拥有自己的住房变成普通日本国民遥不可及的事情。
4、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大幅升值,国内泡沫急剧扩大,最终由于房地产泡沫的破灭造成了日本经济的长期停滞。

⑺ 1985年美国强行对日元贬值,后又让日元升值到底是什么意思

1985 年《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大幅升值,其原因究竟是日本大
藏省自身的失误,还是美国人逼的?

广场协议以及之后的变化,用句当年很流行的话,日本是“猜到了故事的开头,却没有猜到故事的结局”。

为什么说日本是“猜到了开头”呢?首先先来看看《广场协议》是怎么形成的,:
1. 里根政权上任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以“政策失误”而着名的卡特总统所遗留的高通胀。为了打压通胀,里根采取的是相当强硬的金融紧缩措施,将利率提高到了2位数(!),这在美国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2. 利率提高的结果是货币流动性迅速缩小,大量流入银行,使民间资本的投机行为大量减少。同时高利率也使海外热钱大量融入美国市场,将美元越推越高:81年年初美元兑日元为210日元,82年10月竟达到了270日元。这样就直接导致了美国出口额的下降和进口额的上升,也即是贸易逆差。

3. 高通胀影响和贸易逆差的结果,导致了美国在80年代前期,出现了“双料赤字Double Deficit”: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双料赤字将直接导致政府的赤字迅速扩大,对长期经济产生不利影响。由于双料赤字现象在代表了保守势力的共和党政权下,是不太常见的,里根政权很可能因此而被舆论所质疑,影响下一届选举。

4. 于是美国将不得不寻找摆脱这“双料赤字”的方法:在财政赤字不易削减的情况下,首先就是要将美国的贸易逆差降低,甚至是转为顺差。换言之,就是要使美元贬值。 而使本国货币贬值的方法有许许多多,但无外乎两大类:
a. 市场调节:
增发货币买入国债,也就是所谓的量化宽松 QE
降低本国利息,使本国货币需求下降
b. 动用外汇储备,大量买入对应国货币,使美元反
c. 国际间协议调节:通过与主要利害国的协商,来人为制定一强制汇率或汇率调整目标。 在美国当时的环境下,进行a. 市场调节无疑会使通胀有死灰复燃的可能,同时也会让财政赤字继续扩大。而b.的方法,仅对某一国的汇率突然下降有应对作用,而无法防御本国货币的主动上升。因此里根用了狠招c.,“新一年要有新气象,大家来开个会吧。”
5. 会议之初,美国便抛出了杀手锏“美元危机”。由于牙买加体系后,各国的外汇储备仍以美元为主,一旦美元再次陷入暴跌状况,各国的外汇账户将出现明显的亏损。更为严重的是,由于黄金和美元的兑换关系已经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而结束,因此各国甚至无法将美元兑换为黄金来避险。一句话,各国只能选择两条路:要么让美元自由落体,要么选择一个可以接受的贬值程度。
里根的“挟美元以令诸侯”的做法,虽然貌似卑鄙无耻,但对于美国来说无疑是件好事。而这一提案,也并非完全将各国置于刀俎之间:各国相应的货币升值,对于一些国家来说,反
而是好事。

6. 说这是好事,是由于在70年代越战的刺激下,很多国家的制造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但到80年代初已接近于饱和。寻找海外市场的拓展机会,正是这些以产品制造为主业的国家的需求。这些国家包括日本、德国、法国、韩国等等。原本在70年代只能寻求海外合资机会的企业,由于本币升值,出现了很多独资或者是并购海外企业的机会。
日本、德国的很多品牌,从80年代中期开始迅速海外扩张,便是《广场协议》的结果之一。
所以说,日本所看中的,并不是本国外储贬值,而是本币升值所带来的进入海外市场投资的机会。他猜到了这个开头。
但日本为什么没有猜到“故事的结局”呢?

1. 话还是从日本的“小算盘”谈起。
二战后,美国打了两次局部战争: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这两次战争帮助日本成为了经济大国,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日本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原本是被侵略对象的韩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国,都积极地开始与日本进行经济往来。日本虽然用与美国的贸易顺差养肥了自己,但是面对东亚和东南亚这些肥沃的市场,却一直没有大举进入的好机会:一来是市场虽广大,但购买力不足;二来是缺乏资本在海外建厂。
而美国方面,由于本国的大量的贸易赤字来自于日本,因此美国也希望日本能够摆脱这种依附于美国市场的经济模式,建立自己的强势产业。因此在宣布美元贬值来削减对日赤字的同时,也对日本的高科技产业表示出扶植的态度。80年代初期,日本的半导体技术、核电技术、汽车制造技术都在美国的帮助下得到了迅速的成长。在这些领域的进步,使得日本政府判断,日元的升值将不会动摇日本的经济命脉,反而会增强日本的市场并购力。当时的财政大臣竹下登甚至“豪迈”地说,“日元即使升值到190元兑1美元也无所谓啊!”而那时的汇率基本在240元左右,也就是大约20%的升值,可见日本政府的乐观程度。
既取悦了美国,从美国拿到先进技术,又可以把本国市场拓展到亚洲乃至是全世界,从对美国的高度贸易依赖中脱离出来,何乐而不为?

2. 但如果真是这样发展下去,今天的中国也不会追上日本,成为GDP世界第二。那么问题出在哪儿了呢?
a. 日本接受了《广场协议》,随后就是“按照计划”地升值。而为了防止由于本币升值,导致发生像美国一样的金融紧缩,日本主动调低了本国利率。这是日本悲剧的开始。
b. 利率调低后,之前需要大量融资才可以参与的资产炒作便开始了动作,这是任何一个经济体都无法回避的现象。大量的游资开始炒楼,而股市也一片繁荣----和中国06年的情况一样-----总之,没有人愿意把钱留在银行里发霉,而欣欣向荣的投资市场成为了摇钱树。每个人突然都有花不完的钱,每个人都买得起奢侈品,想去海外旅行仅仅需要一周的工资,这看似喜剧的阶段,正是悲剧的序章。

c. 日本人不知道一点,市场是不理性的,它是一头疯马,而不是一辆跑车,它不会在红灯前站住,也不会在悬崖边止步。
85年9月底,《广场协议》签署,日元开始升值,初值是240元。到竹下登的“目标价”190元,是86年2月,中间仅用了5个月。之后日元继续上行,86年9月份涨到150元,已经
超出目标价26%。
87年5月,140元。
88年1月,120元。
而这时正是歌舞升平,群情激动的“泡沫经济”最顶峰。每个人在街上都用1万元的纸币(大约800元人民币)毫不在乎地拦出租车:停车这钱就不用找了。在六本木的街角,相邻仅500m的舞厅和拉面店,竟然没有人愿意步行前往,都在路口急切地等出租。
夜店里的见面礼是金表,卡座里用来擦汗的是现钞。
高尔夫迅速平民化,高档跑车在街上成群结队。
毕业生没毕业就有企业成群结队来招聘,甚至打出了预付半年工资的条件。
......
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中老年人,想起“泡沫时代”,便是一脸的美好。

而另一面,土地炒作引发了住房价格的高企。为了尽早开工,房地产企业开始雇佣“拆迁队”,对“钉子户”进行恐吓甚至是“强拆”。尽管如此,大多数人仍然认为这是个和谐的好时代。 直到有一天,泡沫碰到了钉子。

d. 90年年初,海湾战争开战,石油暴涨。日本制造企业成本上升,需要大量资金贷款来弥补现金漏洞。但由于大量的社会资本和银行资本套在房地产和其他投资品上,供应的贷款远远无法满足供应。
由于日元的暴涨,使得日本制造型企业的产品在海外销量骤减。而就算卖回国内的话,早已饱和的国内消费市场也没有能力容纳逆输入的产品。
日本制造企业开始由小至大,成批倒闭,而由此造成大量的泡沫期招工被迫辞退。制造企业和其雇工的贷款成为大量不良贷款。
房地产价格由于背后的不良贷款压力,开始跳水。
股市从38000多点的顶峰迅速滑落。
新员工雇佣数量急剧下降。
疯马冲下悬崖了。

3. 所以最后看起来,日本人败在哪一点?
败在了最初的一点上:认为短期利益可以掩盖长期利益。
日本的长期利益在于,第一步利用美国的贸易顺差来逐渐丰富自己的本国实力,第二步用产品出口来渗透进其他市场。而《广场协议》的签署,将这两步走的长期利益完全破坏。于是日本退而求其次,认为改变策略,把坚持出口改为“走出去”,也可以带来相应的收益。 然而这种类似于“抱佛脚”的策略,却没能考虑到深层次的风险:货币升值的速度将远超当局想象,而所带来的市场冲击将在本币迅速升值之后,持续酝酿。一旦“黑天鹅”出现,铡刀落下,成因复杂且来势凶猛的冲击会把短期利益完全消耗殆尽
话说得太远了,回到我们的问题,日元升值,究竟是日本人“自己嘬的”,还是美国人“逼的”:
美国人逼的紧,日本人嘬得深。
纵有黄金万两,不敌里应外合。
前有东瀛催泡沫,后有天朝软着陆。
十年之后回头看,才知今日在险途。

⑻ 为什么广场协议签订后日本经济泡沫 英法德没事

广场协议作用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大,还有好几个国家都签订了协议的,升值最大最厉害的也不是日元,签订协议一段时间内,日本贸易也没有恶化,后来造成所谓的失去30年,其根本原因都是在于日本自身决策错误。日本吃亏的根本原因是:政府本应在1987年或1988年,更早地采取货币紧缩政策和限制贷款与估值比率等有力的监管措施,却因初期的盲目自信和后期的犹犹豫豫,错失了良机。
说到汇率战,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就是37年前的“广场协议”。其实,广场协议并非是日本一家被迫与美国签订城下之盟,而是诸多国家都与美国签署了这个协议。1985年9月22日,美国财政部长贝克、日本财长竹下登、前联邦德国财长斯托登伯、法国财长贝格伯、英国财长劳森等五个发达工业国家财政部长及五国中央银行行长在美国的纽约广场饭店(Plaza Hotel)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的协议,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

“广场协议”签订后,上述五国在国际外汇市场大量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广场协议前一个交易日,美元兑日元收盘于240.10,而9月底则收盘在216.5,到了1985年12月31日,则收盘在200.25。到了1988年1月底,美元兑日元最低到过120.18。1995年,美元兑日元创造了79.70的历史低点。广场协议2年多后,日元第一轮升值结束,最大升值99.78%,而10年后,日元已升值了201.26%。

不少人根据以上的数据,一口咬定日本在上个世纪90年代和2000年后的经济困境是广场协议导致的。这种认识非常肤浅,完全是搞错了日本经济困境的根本原因。应该看到,在广场协议以后,当时的德国马克和法国法郎,以及英镑,兑美元同样有幅度非常大的升值。广场协议前后,从1985年1月至1987年年底,马克升值了101.27%,法郎最大升值了100.55%,英镑升值了66.98%。而瑞士法郎、意大利里拉等许多货币在这期间都兑美元有大幅度升值。这些国家都没有发生日本失去十年、再失去二十年的遭遇。这说明日本的问题不具有共性。

从GDP的季率来看,广场协议签署以后,日本经济增速只稍微回落了两个季度,而后反而加速上升,并在随后总体上保持了五年的扩张期。只是在1990年年底以后,日本泡沫经济膨胀并破灭后,GDP增速才迟缓起来。在签署广场协议后,日本贸易顺差总体上保持稳定,只在个别月份有过迅速下降的记录,但很快又恢复。马克大幅度升值以后,德国的贸易顺差大幅度上升,只是在1990年7月以后,才突然快速下降,但也仅在1991年5月前后出现过短暂的贸易逆差,而后迅速回复到顺差状态,且顺差数额节节攀升。在法郎大幅度升值后的4年多里,法国的贸易顺差也是上涨的。过了12年之后,法国的贸易状况才出现倾向性的恶化。虽然英国贸易逆差在广场协议以后上升过,但在九十年代又开始缩小。直到接近2000年以后,贸易逆差才单向扩大。因此,广场协议虽然导致日元、马克、法郎和英镑对于美元快速、长期、大幅度升值,但并没有导致日本、德国、法国和英国的贸易状况恶化。

现在足以得出结论,日本的困境,是其国内其他经济政策失误导致的。日本政府没有尽早从依赖外部市场的思维中走出来,重视外部因素而轻视内部因素,政策的重点瞄准了广场协议可能给予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上。根据学者的研究,日本因担心“升值萧条”,为避免其持有的大量美国资产贬值和支持美元发行,减轻日元升值可能出现的对国内经济的不利影响,在日元大幅升值后,仍采取了持续的扩张性货币政策,特别是超低利率政策。利率长期处于超低水平,金融机构贷款大量增加,导致了1988年至1990年资产泡沫的产生。大量过剩资金开始流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引起了股价和房地产价格的暴涨,酿成了泡沫经济。

德国等国却眼睛向内,其央行以稳定物价为己任,没有实行超低利率和超量货币发行的政策,因此在这些国家没有爆发楼市和股市泡沫,当然也就没有泡沫破灭后的长期衰退或者是萧条。

广场协议的全面真实的分析说明,比起汇率战,国内政策的失误将对国民经济造成更重大的损害。这个道理,蒙代尔在不可能三角理论中已有揭示。这一理论揭示:独立货币政策、资本自由流动和固定汇率三者不可能同时满足,而三者的重要性是依次递减的。只是蒙代尔后来为了固守其“最优货币区”的教条理论而走上了反对自己这一理论的道路,片面地、不恰当地强调固定汇率而忽视独立的货币政策的重要性。日本在广场协议以后,依然认为汇率政策是最重要的,为了弥补日元升值后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货币政策大推泡沫经济,丧失了根据国内情况制订因地制宜政策的独立性,终于酿成大错。

因此,在即将到来的G20首尔峰会上,各经济体最好能在汇率问题上达成共识。即使达不成协议,爆发汇率战,也应把政策重点放在国内,应牢牢记取日本倚重汇率政策而丧失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教训,切勿重蹈覆辙。

⑼ 日本为什么要签署《广场协约》不签的话经济会不会突飞猛进

日本当年签订的应该是《广场协议》,而不是《广场协约》。签订之后,美元对日元大幅度贬值,而日元由于大幅度升值,导致本国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下降,经济突然开始下滑。而当时日本签订协议的主要原因,应该是其他国家的联合压迫,即使知道可能对经济不利,但也不得不去签。只是没有想到,负面后果如此严重。

至于不签署的情况下,能不能让经济飞速上涨,这还真是一个未知数。当时的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日本世界第一”、“日本要买下美国”、“美国要成为日本一个县”等口号,就是在当时喊出来的。不过这一幕基本不可能实现,在不签订的情况下,各国打压可能会更强势。

3、经济本身就会下滑

在不签订《广场协议》的情况下,日本经济下滑也是一个趋势,别看当时飞速发展,可也存在问题。毕竟是多个国家一同签订,可出问题的只有日本一方。也就是说,签订协议不是日本经济泡沫破灭的主要原因。

⑽ 请介绍一下“广场协议”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

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的协议。因协议在广场饭店签署,故该协议又被称为“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签订后,上述五国开始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在国际外汇市场大量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1985年9月,美元兑日元在1美元兑250日元上下波动,协议签订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美元迅速下跌到1美元兑200日元左右,跌幅20%。

在这之后,以美国财政部长贝克为代表的美国当局以及以弗日德·伯格斯藤(当时的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为代表的金融专家们不断地对美元进行口头干预,表示当时的美元汇率

水平仍然偏高,还有下跌空间。在美国政府强硬态度的暗示下,美元对日元继续大幅度下跌,最低曾跌到1美元兑120日元。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美元对日元贬值了50%,也就是说,日元对美元升值了一倍。

有专家认为,日本经济进入十多年低迷期的罪魁祸首就是“广场协议”。但也有专家认为,日元大幅升值为日本企业走向世界、在海外进行大规模扩张提供了良机,也促进了日本产业结构调整,最终有利于日本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不应该全部归罪于日元升值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401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747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052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303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363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044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996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864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022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