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日本资讯 » 二战苏联为什么打日本

二战苏联为什么打日本

发布时间: 2022-10-09 18:13:21

㈠ 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为什么要打侵犯中国东北的日军

应为日本建立傀儡帝国导致分裂.外蒙古的话主要是苏联人的原因。苏联人的战略是控制外蒙、东北和西北地区。早在1913年,俄国人借辛亥革命后的承认问题(即外国承认新政权代表中国)迫使中国同意外蒙自治,但是历届中国中央政府都不承认外蒙独立。我看过1924年的苏联地图,那上面已经把外蒙当做一个独立国家标出来了。
二战后期,美国人认为打败日本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因此要求苏联参战,而苏联开出的参战条件是外蒙独立、苏联恢复沙俄在中国长城以北的特权。为此,美苏联合最中国施压,逼迫蒋介石接受。尤其是八月八日,苏联出兵中国东北,蒋介石担心苏联趁机支持party。为此,以苏不支持paryt以及不支持新疆分裂势力为条件双方达成协议。之后更是通过赖在东北不走逼迫蒋接受。
49年以后,新政权同样面临承认问题,为了获得苏的承认以及和苏联结盟应对来自美国的威胁,也只好咽下苦果。

㈡ 为什么二战时期,苏联要帮中国打日本

不是帮中国那么简单,他们都不是雷锋。主要是帮美国打日本,美国在西欧登陆,开辟第二战场打德国。击败德国后,苏联要出兵远东,帮美国打日本。这是雅尔塔会议决定的,当然是美中提的要求,但也是利益的均衡。

㈢ 二战时期,苏联为什么要打日本

1.雅尔塔会议的决议。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争结束后2—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其条件是:维持外蒙古(原属中国领土)的现状,库页岛南部及邻近岛屿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苏、中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千岛群岛交予苏联。
2.帮助共产党壮大力量。共产党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帮助共产党就会壮大社会主义国家阵营。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轴心国( 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从欧洲到亚洲,从晋中之窗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晋中之窗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㈣ 二战时期诺门罕战役中日本为何会被苏联打的那么惨

在诺门坎战役之前,日军极度轻视苏军,认为一个日本兵足以对付3个俄国兵。
一开始拟定的战略也就是边境扫荡行动,只出去一个联队,就这么点人还搞个分兵合击,结果还迷路了

接着又犯了逐次增兵的老毛病。23师团先上,快残废了才上7师团和重炮联队。而毛子是一口气全上了
最终时刻,还是盲目自信,虽然有情报表示苏联正在增兵,关东军还是不相信
结果被合围,大败

二就是武器方面的因素
坦率的说,在轻武器和坦克方面,日本吃亏并不大,当时日本的97坦克对毛子的T26和BT5基本是旗鼓相当,但在火炮方面就差大了

日本在东北当时总共才两个150重炮联队,师团的炮主要还是75毫米口径的
而一个毛子步兵师就有12门122毫米炮,外带152加农炮,火力10倍于日本
按照当时参战者的回忆,日本炮弹很快打光,接着就是挨炸

航空兵也是一样,日本走的是精兵政策,到了后来全消耗光了,干挨炸

㈤ 二战末期苏军为什么只用十几天的时间就把日本关东军打得落花流水

1945年昔日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国已是强弩之末。这年8月6日美军飞机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这时日本把全部希望寄托在苏联的调停之上——他们指望着通过苏联的调停使日本得以较为体面地结束战争状态,然而却被苏联方面告知:即日起苏联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8月8日苏联红军及蒙古军队越过中苏、中蒙边境开始展开对日本关东军的“八月风暴”军事行动。

8月9日凌晨苏军航空兵对吉林、哈尔滨、长春、沈阳等中国东北主要城市进行空袭,太平洋舰队航空兵对日本军舰实施袭击。一时间苏军完全掌握了制空权,同时地面部队各先遣支队越过国境。当天拂晓苏军主力向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外贝加尔方面军主力在几乎未遭遇任何有力抵抗的情况下迅速越过大兴安岭和戈壁沙漠;远东第1方面军则迂回并封锁当面日军筑垒地域。

与此同时远东第2方面军在阿穆尔河区舰队协同下强渡黑龙江和乌苏里江,随后开始沿着松花江实施突击。8月11日第16集团军和北太平洋区舰队对萨哈林岛南部发起进攻。11 12日太平洋舰队登陆兵先后攻占朝鲜北部港口雄基和罗津,13日开始清津登陆战役。日军大本营于8月10日将驻朝鲜的第17方面军转隶关东军。随后关东军司令部撤至通化,同时开始收拢兵力准备决战。

8月15日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结束战争。16日苏军登陆并解放清津后第25集团军从陆上进抵该市,从而切断了日军由朝鲜撤向本土的退路。18日关东军开始投降。19 24日苏军向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主要城市机降的小分队先后进占齐齐哈尔、沈阳、哈尔滨、长春和旅顺。至此苏军只用了十几天时间就迫使关东军大部缴械投降,少数负隅顽抗的部队则被歼灭。

日本天皇颁布终战诏书并未阻止苏联的进军:8月18日2时35分苏联红军的岸炮开始从12公里外的堪察加半岛轰击千岛群岛最北端的占守岛,以“基洛夫”号巡洋舰为首的苏联红军驱逐舰队掩护登陆部队上岸。至23日午后占守岛守军全部投降。苏军在夺取占守岛后随即向南进攻,此后的一系列登陆基本未遭抵抗。8月25日苏军占领萨哈林岛南部。至1945年8月31日22时苏联红军结束千岛群岛北部的战斗。

与此同时苏军开始进驻南千岛。1945年8月28日凌晨苏联红军在择捉岛登陆,1.35万日本守军不战而降。在历时半个多月的战役中日军几乎全军覆灭——伤亡1018人,被俘数万人,北方四岛日军全部缴械投降。至此苏联已占领了包括如今北方四岛在内的整个千岛群岛。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就一直将北方庞大的邻居视为外强中干的泥足巨人,然而事实上日本人其实一直是在错误估计自己和对手的实力。

事实上日俄战争沙俄的实力远在日本之上,日本之所以能战胜沙俄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其一尽管沙俄整体国力强于日本,但在远东的军力部署是弱于日本的,这主要是因为此时西伯利亚大铁路尚未竣工,所以要将俄军主力从欧洲部分调往远东的效率其实是极低的,而且即使调过去了也会面临严峻的后勤补给问题;其二日俄战争时期沙俄国内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已日常尖锐。

事实上如果当初沙俄不是因为复杂的内部问题也未必会败于日本。日俄战争后日本没从沙俄得到一分钱的赔款,这也从侧面间接证明日本并没能完全压制沙俄的实力。日俄战争时期日本方面对此是心知肚明的,然而时过境迁之后日本已狂妄自大到目空一切的地步——日本根本没尝试真正去了解苏联的实力,而是先入为主以为苏联还像当年的沙俄一样腐朽。

然而苏联不同于沙俄:沙俄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而苏联却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建立了强大的工业体系。技术的进步已弥补了苏联在战线距离过长这点上的劣势。在1939年的诺门罕战役中苏军的兵力和物资补给都是通过铁路线完成的。相比之下日军还在使用原始的骡马进行运输。事实上无论沙俄或是苏联只要解决了兵力和物资调度的问题,那么以其庞大的体量基本可以碾压日本。

《孙子兵法》曾提到:“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日俄战争中日本在军事、经济、外交、谍报等各方面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而沙俄却完全没把日本当成是一个足以挑战自己的对手,结果沙俄就因为轻敌而没进行认真的战争准备,这成为了沙俄战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到了二战期间日本还把苏联当成是当年腐朽的沙俄,相比之下苏联方面却对日本的威胁有清醒的认识。

日俄战争期间日本特工明石元二郎在沙俄的活动极大牵制了沙皇政府的精力,然而二战时期佐尔格在日本创建的反法西斯国际主义者组织却源源不断将有关德、日等国的情报传递给苏联。1939年诺门罕战役时日本仍把苏军当成是日俄战争时期的沙俄军队,然而应邀前来观战的德国军官反而认定日军还处于一战初期的水平。最终这场战役毫无悬念以日本关东军的失败告终。

二战期间苏联和日本的差距首先体现在生产力上:1944年苏联的军火产量大约是日本的2.4倍。这一年苏联生产了40300架飞机,而日本只生产了28180架。整个二战期间苏联生产了六万多辆T34坦克。苏军在“八月风暴”行动中动用了5500多辆坦克、2万多门火炮、3000多架飞机、150多万兵力。相比之下日本关东军动员了70万人,另外动员了20万左右的伪满军队。

双方在武器装备方面也存在代差:从1939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日本陆军武器装备并没什么实质性的进展,而苏联人却已有了质的飞跃。二战时的日本尽管是亚洲第一工业国,然而和欧洲强国比起来就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了——这时的日军还停留在半机械化水平。当时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较差,所以日本的半机械化部队还能在中国战场发挥一定作用,然而面对由苏军坦克组成的钢铁洪流时就只剩下被虐的份了。

二战期间日军的战术思想仍停留在一战时期的堑壕战模式上。相比之下苏军已全面普及机械化,已开始立体化作战了。在1939年的诺门罕战役中苏军集中了第36摩步师、第82步兵师、机械化步兵第5旅、装甲第7,8,9旅、坦克第6,7旅,空降第212旅、外蒙骑兵第6,8师以及空军一部,此后还不断有苏联部队、武器、给养通过西伯利亚铁路运来。苏联在运力上的优势完全压倒了主要通过畜力进行后勤补给的日军。

这时欧洲大部分国家无论战斗或是后勤运输都已基本实现机械化。相比之下日军中仍大规模保留着骑兵建制,同时日军的战术思维也停留在以步骑兵作战为主而炮兵、坦克为辅的状态。在这种战术思维指导下日军让坦克用于正面攻坚作战,而让行动迟缓的步兵进行侧翼迂回。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装甲薄弱的日军坦克在苏军阵地的重火力打击被压制,而用于侧翼迂回的步兵部队也无法及时有效的快速穿插至苏军后方。

1939年诺门罕战役时处于鼎盛时期的日本关东军尚无法战胜苏联,而到了1945年的“八月风暴”行动中双方的差距就更大了。在苏军发起“八月风暴”行动的两天前美军已在日本广岛投下了原子弹。这时的日本实际上早已是强弩之末。日本为准备所谓的“本土决战”已将关东军绝大多数重炮和超过三分之一的战略物资已经转运回国,临时拼凑起来的新师团连步枪等轻武器都深感不足。

同时关东军所辖的作战飞机几乎全部撤至半岛或国内机场,所以当关东军面对苏军的现代化、机械化作战时完全丧失了制空权,遂行大兵团作战的条件根本不具备。关东军被抽调的不只是先进的武器装备,同时大量兵力也被抽调回国保卫本土,所以关东军在“八月风暴”中面对苏军时也面临着兵力对比悬殊的问题。关东军实力最强时大约拥有31个师团85万余人且多数为精锐师团。

然而从1943年下半年开始日军大本营就陆续从关东军抽调部队分赴太平洋战场各岛。1944年关东军又抽调了部分兵力参与中国关内战场的豫湘桂战役。1945年1月又调出13个师团和机甲军全部回本土。1945年4月冲绳战役结束后关东军又被调走7个师团。当苏军发起“八月风暴”行动时关东军早就由皇军之花变成了皇军之渣。至于被关东军抓来当炮灰的伪满军队也能看出形势,所以他们压根不可能真正卖力作战。

“八月风暴”行动中20万伪满军队基本属于打酱油的角色,战斗实际上是在150万苏联红军和70万日本关东军之间展开的。苏军不仅有着超过日本一倍的兵力数量优势,而且苏军士兵的战斗素养更是日军士兵没法比的。关东军在抽调走大批精锐部队后把若干国内新编师团派过来充数,所以“八月风暴”行动中苏军所面对的日本关东军早已不是昔日的精锐部队,而是一群老弱病残和新兵蛋子组成的。

相比之下参与这次军事行动的苏军士兵都是从欧洲战场调过来的百战之兵。这些从惨烈的卫国战争中活下来的士兵所具备的丰富实战经验是日军士兵比不了的。这些百战余生的苏军士兵挟战胜纳粹德国之余威而来,日军士兵却在为越来越不容乐观的局势忧心忡忡。双方还没开打就在士气上表现出巨大的落差。在兵力、武器、士气各方面均占据绝对优势的苏联就这样犹如泰山压顶一般击败了日军。

㈥ 二战中为什么苏联有条件答应对日本作战

同意楼上,我想补充的是:1945年2月(二战末期),总的来看,日本战败已成定局,但美国估计,要达到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战略目标,美国还要多牺牲几十万的军队。为此,在雅尔塔会议上,美、英的重要议题就是争取苏联参加对日作战,从而减少自己的损失。然而他们为达到这个目的,不惜出卖中国利益,答应了苏联的无理要求,接受外蒙古的现状,即承认并要求中国政府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这笔交易实际上是在罗斯福和斯大林之间进行的。蒋介石得不到罗斯福的支持,面对斯大林的重压,在万般无奈之中,于1945年8月14日,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在条约中正式承认了“蒙古人民共和国”。这种巨大代价,终于换取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后来美国因使用原子弹对日本本土进行打击,迫使日本迅速宣布无条件投降,使得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行动变得毫无意义,美国开始为当初对苏联做出太多的让步、牺牲太多的中国利益感到后悔,但为时已晚)。
从战略上讲,苏联东西跨度过大,很害怕来自中亚方向的军事威胁将其拦腰截断,一个独立但弱小的外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缓冲带.
从政治上讲,苏联是为战后扩大共产主义的影响从而巩固自己作准备,如果有足够的两栖登陆能力,也许日本不会被美国独占,而是会陷入与曾经的东西德国,今天的南北朝鲜一样的境地吧.

㈦ 斯大林为何要打日本关东军

必须要打,从大义上来说二战德国投降后,法西斯轴心国就只剩下日本了,在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的前提下,作为反法西斯同盟之一的苏联必须要攻击盘踞在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尽快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根据《伯茨坦公告》《开罗宣言》的有关内容,苏联也进攻日本,协助美国和中国打败日本。这是从大义来说的。从利益来说,苏联自沙俄时期就在中国东北有一系列的特权,苏联一方面想击败强弩之末的日本取得在东北的特权,一方面也是为了阻击美国,分享胜利果实,支持中共对抗国民党。从地缘政治来说,苏联肯定不希望作为苏联最大邻居的中国被美国控制,或者说国民党击败中共统一中国,这样就会从东西两面合围苏联,而作为面积人口潜力都十分巨大的中国必然会对苏联更有威慑,所以无论从哪方面苏联都要进攻日本关东军

㈧ 苏联在二战时为何出兵中国东北打日本

当时美国为了早日结束对日战争,(离东北最近的美军还在千里之外的冲绳地区),同时不愿意看到陆战造成大量美国士兵伤亡,希望苏联能帮助消灭驻扎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日军加伪军大约有150万),作为交换条件,美国对国民政府施压,允许外蒙古独立和恢复苏联在中国东北的部分权力(还有其他的秘密交易,记不清了)。苏联通过铁路将西线的大约一百五十余万兵力(此时德国已经投降)运到东线,也就是东北战场,作战半月余,关东军主力基本被歼灭(关东军随是日本陆军主力,但和当时的苏军比还是菜鸟,尤其在装甲力量方面)。苏军撤离时,大肆掠夺东北的工业资产(大多是日本人建的),所有工厂的机器设备,工程技术人员,甚至几十万的日本战俘(作为劳工)都被带到苏联,(数年后返回的战俘约有几万)。东北重工业基地成了空壳子。
国家直接永远没有无偿的帮助,别看苏联是社会主义,其实它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的,别看建国初期它帮助中国。那都是有偿的。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401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747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052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303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363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044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996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864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022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