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金融为什么老是被做空
❶ 30年前日本房价暴跌,数万人自杀,但日本明白了一个道理,后来怎样
一九八五年八月,日本东京银座的JPX股票交易所中,年轻的股票交易员宁村中次,第一天来上班。这一年的宁村中次,刚好三十岁。在早稻田大学取得了金融学硕士学位后,他用了两年时间,辗转日本许多大城市,在大大小小的股票交易公司打工。这两年里,宁村中次从来没有在任何一家交易所里干满四个月,对此,他的理由非常充分。在他看来,如果不能亲自体验日本各种规模和级别的股票交易和期货交易市场,就不可能真正领悟当时日本股票市场的实际状况。正是因为这个缘由,他才频繁跳槽。一九八五年,在他毕业正好两年又两个月之后,他好好为自己选择了一家企业。在面试的时候,由于他在学历、能力和工作资历方面,都满足了KDK交易所的用人需求,于是,得以被顺利雇佣。
八月十五日,宁村中次第一天下班后,坐了将近一个小时的地铁,来到位于东京郊区自己的家里。宁村中次在一年前刚刚结了婚,妻子名叫代川美月子,在校期间,主修的是日本语文学专业。当时宁村中次在网上交往笔友,无意间看见美月子写得一首诗,打动了他,于是,他主动要了美月子的联系方式,然后寄出了第一封信。美月子后来回忆说:“我收到他信的时候,其实心中并没有太多感觉。过去的几年里,我交往过不少笔友,因此对于陌生人来信的事,基本已经习以为常了。但是,当我打开信的时候,却被他俊秀的字迹和优美的文采深深吸引住了。通过他漂亮的字,我就能够想象,他是一位多么优秀的才子。而且,像我们当时这种专修文科专业的学生,对理工科和商科的男生,格外欣赏。在仅仅通信了一个月后,我们在还没有见面的情况下,就相爱了。”
日本之所以会发生这么大规模和这么彻底的经济崩盘,主要的幕后,其实还是美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四十五年的重建,以及美国持续不断地援助,加上日本人民自己的努力,日本经济在战后短短几十年内,就得以飞速发展。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依次超越了当时世界经济总量排名前几位的国家,例如德国和英国,在一九八八年左右,其经济总量一下跃居到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日本不同于当时的欧洲国家,那些国家都是美国的小兄弟,因此这种局面,美国是万万不能接受的。所以,美国用了很大的力气,到处渗透日本经济,最终,终于在九十年代初期,彻底击垮了日本经济,保住了美国的地位和利益。
不过,日本这次房地产泡沫事件,最终并没有将日本这个国家彻底击垮。经过长达十几年的发展和恢复,日本经济才终于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五年之内,慢慢地恢复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那种比较稳定和繁荣的局面。但是,从这次劫难中,日本却明白了一个道理,并且沿用至今。这个道理就是,日本可以在各个方面,都受制于美国,唯独只有一个方面,绝对要靠自给自足,这个领域就是经济。从此以后,只要美国在经济方面想渗透到日本内部,日本都是一概回绝,再不给美国半点回旋的余地了。也正因为如此,日本的经济后来才没有再次出现这么大的动荡。
❷ 日本爆发金融大危机是因为什么
1927年,日本爆发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又称“昭和金融危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经历了1920年的经济危机和出兵西伯利亚的惨败,致使日本经济在困境中挣扎。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更使日本经济雪上加霜,成为此次金融大危机的直接导火索。
❸ 关于最近的索罗斯做空日元的事情
83岁的“金融大鳄”索罗斯再次出手,这一次,他的目标不是英镑,也不是东南亚货币,而是一向有避险天堂之称的日元。
知情人士说,自去年11月以来,索罗斯基金在美国纽约、英国伦敦和
日本东京三面出击,通过各种“掩饰”手段悄悄地增持衍生产品以达到做空日元的目的。事实上,掌管240亿美元的索罗斯,其旗下基金公司近3个月的账面利润已超过10亿美元。
同时,这位要求匿名的消息人士还透露,索罗斯做空日元,让公司去年投资报酬率达10%左右,今年以来的报酬率则是5%。截至2月20日18点,美元/日元汇率逼进93.35,过去四个月涨幅接近20%。如果按照其240亿美元资产测算,总收益甚至可能接近12亿美元。
分享这顿日元贬值盛宴的除了索罗斯外,还有其他基金巨头,例如David Einhorn领导的绿光资本、Daniel Loeb的Third Point、Kyle Bass的Hayman Capital Management,以及全球宏观策略基金Caxton Associates、Moore Capital和Tudor Investment Corporation。但敢于冒险的索罗斯成为最大的赢家。
在上一次狙击英镑和东南亚货币的行动中,也有不少对冲基金跟着沾光。索罗斯的特点是,喜欢和志同道合者分享胜利的果实。不过这次,暂时还没有证据显示前述基金公司与索罗斯联手。
过去多年,国际金融界的“索罗斯旋风”几乎席卷世界各地,令各国金融界甚至政界谈之色变。从古老的英格兰银行,南美洲的墨西哥,到东南亚新兴的工业国,甚至连经济巨兽日本,都未能幸免在索罗斯旋风中败北。
“做空”是索罗斯叱咤金融界的杀手锏,无论是做空英镑和泰铢,还是日元,他都能豪取数亿美元。而纵观这三次做空的来龙去脉,似乎更能深入了解索罗斯的做空秘技。
做空日元狂揽近12亿美元
与之前做空英镑和泰铢不同,做空日元的手法似乎更加狡猾和老到。
近几年全球经济的不景气,让索罗斯瞄准了日本这个动荡的肥肉。一位业内投资人士认为日元遭到对冲基金做空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其经济体制内部的病因。
过去的十年间,日本政府大力推销国债,日本财政收入对于举债的依赖已经使得日本国债如滚雪球般地越滚越大,几乎达到收不抵支的情况。
有数据显示,与欧债危机中心地带各国债务/GDP接近150%的比值相比,日本的这一数字竟高达200%,但仍能靠着借新钱还旧账的“庞氏骗局”维持。
于是,“做空日元”成为过去三个月华尔街最热门的投机交易。据了解,从2012年11月到现在,日元兑美元汇价已经下跌近20%,2013年2月更是创下33个月新低,为1985年来同期表现最差。
索罗斯当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掘金机会,不过,主导这次做空的是跟随他20多年的得意门生斯科特-贝森特。
2012年夏,贝森特正式接掌索罗斯基金。当遭遇9级地震的日本开始大量进口原油时,他便预测日元会贬值并积极寻找机会做空。直到2012年10月,贝森特(Bessent)前往日本调研,在得知“渴望”日元进一步量化宽松的安倍晋三当选首相几率最大,,同时他发现大量日本资金从澳元高息资产撤回国内后,他感觉时机已经来临。
为了筹集巨额建仓资金,索罗斯大量抛售股票。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显示,索罗斯卖出通用汽车与通用电气的股份。并且其基金在上一季度售出了110万股LinkedIn、26万股亚马逊以及250万股Groupon的股票。
若大手笔做空日元,必定会引发日本金融监管部门“注意”,贝森特的主要策略是通过日元利差交易放大杠杆融资,大量买进押注日元贬值与日股上涨的衍生品投资组合。一位接近索罗斯基金的人士透露,贝森特主要做空的日元头寸,集中在执行价格为90-95区间的日元看跌期权,并以杠杆融资买涨日股作为“掩护”。
这也是索罗斯惯用的手法做空外汇市场,做多股票和指数。所以,索罗斯除了增加日元空仓外,还买涨日股,日本股票占该公司内部投资组合的10%。因为索罗斯认为日本解决经济困局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货币贬值,而货币贬值会引发另一个现象,就是短暂的股指繁荣,注定这是一笔稳赚不赔的生意。
的确,日经225指数从2012年11月份8619的低点上涨幅度达到33%,这又让索罗斯大捞一笔。
不过,技高一筹的索罗斯还暗藏一招减持黄金ETF.2012年第四季度,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减持SPDR黄金(1607.60,3.40,0.21%)信托ETF的比例高达55%。因为索罗斯深知一旦各国央行决定联手抑制日元过度贬值,引发各家银行提高日元空头头寸的保证金额度,从黄金ETF套现的资金能确保索罗斯基金延续做空日元的庞大头寸。
❹ 日本金融危机是怎么形成的<关键点是什么>
形成原因是泡沫经济过于严重。
日本人不切实际的追求财富带来的盈利快感是直接造成20世纪90年代初严重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日本政府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把握不当和滞后的调整机制也难逃其责,日本国内的银行和金融市场鼓励投机氛围、发放低息贷款、贷款的审核不力等给日本严重的经济危机带来强大的推动力。
当利率从持续多年的2%调整到3.25%,当时日本央行行长是主张刺破泡沫的强硬派,又把利率调高到4.25%,人们对日本经济前景突然感到迷糊和不安,当时许多大经济炒家纷纷抛售股票,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都疯狂的抛售股票,日本股市大跌,股市的跌势又造成了债券和房地产市场市值严重萎缩,作为债权人的银行强烈要求债务人企业和投机者个人增加保证金或是还清贷款,债务人只能把股票和房地产当作抵押物,抵押物又大幅度的贬值,许多中小型银行都相继破产,企业融资形式受到严重威胁,很多企业不得不申请破产,日本经济似乎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这场经济危机对日本国内带来最大的危害就是日本金融业几乎崩溃,一场经济危机领日本沉睡了20年。
❺ 美国当年是怎样做空日本经济的
二战后,日本靠山寨美国的产业,在汽车,制造领域发展迅速,上世纪80年代,日本一举跃居世界经济第二位,其GDP甚至达到了美国的一半,于是,日本买下了好莱坞,买下了洛克菲勒广场,买下了很多美国地标性的建筑,也就是在此时,石原慎太郎甚写了《日本可以说不》等书籍向世界宣称日本即将超越美国。而同一时期,由于70年代,美国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垮台,导致美元和黄金脱钩,世界各国都要从美国取回自己的黄金,导致美元一度极其危险,美元指数下跌,因此在1985年,美英德法日在纽约广场宾馆签署了着名的“广场协议”,表面目的是让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贬值”,以增加美国出口来拯救美国经济,实际上是开始酝酿对日本的金融绞杀。
日本银行在美国财政部长“贝克”的高压之下,被迫同意在广场协议签订后几个月内,日元兑美元从250比1升值到149比1,进而再升值到90比1,最高时达到了70比1.
由于事先知道日元会大幅升值,大量外资涌入日本,由于日元升值,日本出口业濒临崩溃,大量资金进入了股市和楼市,于是一夜之间,日本股市楼市暴涨,甚至达到了东京一个区域内的房价超过了全美的房价总和。而在1989年12月29日,日经指数甚至达到了38915的高点。
同一时期,美国的第二金融杀手锏也布局日本,这就是股指期货。所谓股指期货就是对赌股票是涨还是跌,而日本当时所有人都冲昏了头,认为股票不可能跌,而美国则在日本大肆兜售股指期货来做空日本。
等到一切都已就绪,1990年1月12日,美国交易所突然出现“日经指数认证沽权证”,且让其在一个月不到就全面崩溃,于是,日本开始了长达14年的房地产下跌,股市下跌,甚至到了今天,日本都还没有恢复。
于是这里有一笔账可以好好算算。由于参与国事先知道该协议内容,并且把大量的美金进入日本,例如有100万美金,那么,可以等值的兑换25000万日元,这些日元在日本股市中暴涨了很多倍,假设达到了100000万日元,此时,开始抛售股票,兑换成现金并购买股指期货做空日本,再次获利,达到了200000万日元,此时日本金融已经崩溃,这些外资开始逃离日本,要把日元兑换成美金,而此时的汇率却是70比1,因此日本政府需要拿2857万的美金进行回购。而这才是区区100万美金短期内的获利。
❻ 日本泡沫经济破裂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
原因:
日本经济、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步伐加快
为什么日本政府长期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再一次回到日本泡沫经济的起点--1985年。在日本历史上,1985年是一个极具特殊意义的年份,这一年日本发生了许多足以影响日本历史、改变日本命运的大事。
战后,日本的经济和金融都有着浓厚的“封闭”和“管制”色彩。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了经济、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进程。20世纪80年代,这一进程迅速加快。1985年,日本政府发表了《关于金融自由化、日元国际化的现状与展望》公告,揭开了日本经济、金融全面自由化、国际化的序幕。
日本政治国际化进程加速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政府提出,日本要从一个“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而日美关系将成为“政治大国”的基石。在1985年的“广场会议”和1986年的“卢浮宫会议”中,日本均成为美国最坚定的盟友。
日本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从1980年起,国际社会要求日本开放国内市场、改变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呼声越来越高。1985年的日本《经济白皮书》指出: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日本必须扩大内需,以缓和与国际社会的关系。
直接原因:
是日本宏观政策的失误。根本原因是日本投资循环经过一圈虚拟经济后,没有衍生更多的微利微本新行业,反专于一个不断吹大的泡沫行业。广场协议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6)日本金融为什么老是被做空扩展阅读:
判断方法
如何辨别何为泡沫,何为正常的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在判断出现差错,出台了错误政策的情况下,哪个对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造成的危害大?对于这个问题速水优认为:“实际上,在泡沫扩大的过程中,是否是泡沫的判断真的是非常的困难。其中的一个理由是,我们无法否定这是经济结构变化所带来的可能性。
比方说,在当时东京地价暴涨时,人们所举的一个在当时很难分辨的,似乎理所当然的理由是:东京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的提升。
必然的,中央银行总是面对着两个不同的风险,……一个是,在经济正要获得飞跃性的发展时,如果错误地采取紧缩政策,就可能剥夺一个大好的成长机会;另一个是,把只不过是虚幻的生产效率的提高误以为是真实的,放任泡沫的扩大。
中央银行在进行政策判断时,不能光注意哪个风险的概率高,还要关注在政策判断出现失误的情况下,哪个造成的社会经济成本高这一问题的评价。泡沫经济时期的经验显示了.
对于把只不过是虚幻的生产效率的提高当成是真实的这一错误,从长远来看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沉重打击这一点,当时的日本银行的认识是不足的。”
在速水优看来,放任泡沫的扩大所造成的损失,远比错误地采取紧缩政策而给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要大。事实也确实如此。进入80年代后,支撑日本战后30多年高速发展的政治经济体制都渐渐地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了,而这时出现的日元升值在客观上加剧了这一点。
日本当时应利用这一危机进行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可是当时的政策制定者却只顾眼前的经济繁荣,从而放任泡沫经济的形成与扩大。结果该改革的没改革,该调整的没调整,不仅白白浪费了4、5年的大好时光,而且给以后的经济体制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了巨大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