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内阁文库有哪些
A. 与日本战国有关的书籍,电影.
《幕府大将军》 矢川的, 一般书店都有,现在正卖的热 ,《宛如梦幻》 赤军全彩, 陕西师大出版社 。
司马辽太郎的《丰臣家的人们》写秀吉一族的历史; 《二军师》顾名思义,竹中和黑田; 《大和大纳言》写小一郎; 《东洋枭雄》也是写猴子的大历史;《关原》三成和乌龟东西军合战的大作。
井上靖的《战国城砦群》,以足轻角度演绎本能寺前后的故事;《凤林火山》太着名了吧,不罗嗦; 《淀君日记》没看过,或许是大坂城?
山冈庄八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伊达正宗》都是5星级名作;《德川家康》在日本的评价也相当高。
柴田炼三郎的《丰臣秀吉》,附带说一下,古龙的文风很像柴田。
吉川英治的《宫本武藏》,一代传奇游侠,长7卷。据说还有一部《龙虎八天狗〉,不详。
山田风太郎的《甲贺忍法帖》,战国忍者题材最上乘之作;此外他的《忍法帖》系列还有很多。
森村诚一的《人间之剑》,又是一部大历史。
网络上,赤军长胜的《烈火疾风》不错,个人感觉还有《遗梦》、《繁华落尽》、 《猛士之黄昏》不错,尤其是后者。
另外推荐一下高拙音先生的《龙战三千里》,相当好的书
电影 序号 年代 剧名 主要人物
1 1963 花の生涯 井伊直弼
2 1964 赤穂浪士 大石内蔵助、堀田隼人
3 1965 太合记 豊臣秀吉、织田信长、ねね
4 1966 源义経 源义経、武蔵坊弁庆
5 1967 三姉妹 むら、るい、雪(栗原小巻)
6 1968 坂本竜马 坂本竜马
7 1969 天与地 上杉谦信、武田信玄、乃美
8 1970 枞ノ木は残った 弁之助、宇乃(吉永小百合)、たよ(栗原小巻)、津多(庆月院)(田中绢代)
9 1971 春の坂道 柳生宗矩、徳川家光、柳生石舟斎
10 1972 新・平家物语 平清盛(仲代达矢)、平时子
11 1973 国盗物语 斎藤道三、织田信长、明智光秀、浓姫(松坂庆子)
12 1974 胜海舟 胜海舟
13 1975 元禄太平记 柳沢吉保、大石内蔵助
14 1976 风、云、虹、 平将门、藤原纯友
15 1977 花神 大村益次郎、お琴
16 1978 黄金の日日 吕宋助左卫门、美绪
17 1979 草燃える 源頼朝、北条政子
18 1980 狮子の时代 平沼铣次、苅谷嘉顕
19 1981 おんな太合记 北政所、豊臣秀吉(西田敏行)
20 1982 峠の群像 大石内蔵助、石野七郎次
21 1983 徳川家康 徳川家康、纳屋蕉庵
22 1984 山河燃ゆ 天羽贤治、天羽乙七(三船敏郎)、天羽忠(西田敏行)
23 1984 宫本武蔵 宫本武蔵(役所広司)、お通
24 1985 春の波涛 川上贞奴(松坂庆子)、川上音二郎(中村雅俊)
25 1985 真田太平记 真田信之、真田幸村、真田昌幸
26 1986 いのち 岩田美希、岩田刚造
27 1986 武蔵坊弁庆 武蔵坊弁庆、源义経
28 1987 独眼竜政宗 伊达政宗、伊达辉宗、义姫、爱姫(后藤久美子)
29 1988 武田信玄 武田信玄(中井贵一)、武田信虎、大井夫人、上杉谦信
30 1989 春日局 春日局、徳川家光
31 1990 宛如飞翔 西郷隆盛(西田敏行)、大久保利通
32 1991 太平记 足利尊氏(真田広之)、赤桥登子(沢口靖子)
33 1992 信长 织田信长、佛洛依斯
34 1993 琉球の风 杨启泰、杨启山(渡部笃郎)
35 1993-1994 炎立 藤原経清(渡辺谦)、藤原清衡、藤原泰衡(渡辺谦)、藤原秀衡(渡瀬恒彦)
36 1994 花の乱 日野富子、足利义政
37 1995 八代将军吉宗 徳川吉宗(西田敏行)、徳川宗春(中井贵一)、久免(黒木瞳)
38 1996 秀吉 秀吉、织田信长、千利休(仲代达矢)、北政所(沢口靖子)
39 1997 毛利元就 毛利元就、杉の方(松坂庆子)
40 1998 徳川庆喜 徳川庆喜、徳川斉昭
41 1999 元禄缭乱 大石内蔵助、徳川纲吉
42 2000 葵 徳川三代 徳川家康(津川雅彦)、徳川秀忠(西田敏行)、徳川家光
43 2001 北条时宗 北条时宗、北条时頼(渡辺谦)
44 2002 利家与松 前田利家(唐沢寿明)、松(松嶋菜々子)、织田信长(反町隆史)
45 2003 武蔵 宫本武蔵、佐々木小次郎、お通
46 2004 新选组 近藤勇(香取慎吾)、土方歳三、冲田総司
47 2005 义経 源义経(滝沢秀明)、武蔵坊弁庆
收视率最高的是《独眼竜政宗》,最低的是《花の乱》。
大河剧的黄金时代是1987-1989年,《独眼竜政宗》、《武田信玄》和《春日局》三部是历史上收视率最高的三部大河剧。
2006年预定拍摄的《功名》,演绎山内一丰和千代的故事。
评价最好的是《武田信玄》,利家与松也很不错,争议最大的是去年的新选组
B. 谁知道日本 国立公文书馆 的一下情况
日本国立公文书馆
Nippon Kokuritsu K�bunshokan
日本国家级档案馆之一。隶属总理府。负责管理国家行政档案和其他文书档案、图书和古代文献资料,并提供借阅、进行调研和从事档案外事活动。1971年 7月成立,馆址东京都千代田区北之丸公园。
该馆建筑面积11550平方米,地上4层,地下5层。地下面积占总面积的80%,大多为库房,安装有自动化调控和监测设备等,馆藏总量按排架长度为4 万米,其中档案1003万卷,图书资料53万册,全部采用电动密集架。
馆内机构分庶务科、公文书科和内阁文库 3部分。庶务科为行政管理机构,负责掌管人事、文书处理、印信、财务、房屋设备及其他行政工作。公文书科是核心部分,负责档案的接收、收集、整理、编目、保管、借阅、陈列、调研和编印参考资料、目录、年报等业务工作。内阁文库是日本总理府的图书资料保管和史料编纂业务中心,明治十八年(1885)实行内阁制时即已成立,后与内阁档案一起归由总理府掌管,国立公文书馆一成立就成为它的组成部分。 内阁文库藏有 1603年以来的和、汉古籍,明治政府的地方志资料,西欧图书资料和文献译本,各省厅刊物及近代政治、行政区划等资料。
该馆图书实行开架阅览,档案除有保密或特殊限制者外均对外开放,计有总理府档案41944卷,459袋, 408件;其他省、厅的档案8091卷。凡年满20周岁者 (包括外籍人)为了学术研究,均可申请办理有效期为一年的阅览许可证。复制要经馆长批准并交费,并办理查询、借出等业务。仅1987年就接待查档者1683人次,提供档案11534卷册,借阅历史图书资料4970人次,70817册。该馆每年春秋两季定期举办各种档案展览,公布档案史料,如民政前期国政资料展、明治后期国政资料展、大正年间国政资料展,纪念内阁制度建立90周年国政资料展、日本及国外档案情况展、内阁文库所藏贵重资料展等。该馆还出版有《国立公文书馆年报》,报告一年的工作情况;《北之丸》研究报告杂志,报道馆务成果、馆藏档案内容等。1972年 8月该馆成为国际档案理事会会员国,积极开展国际档案交流活动。
--------------------------------------------------------------------------------
日本国立公文书馆
National Archives,Japan
日本国家级档案馆。隶属总理府。负责管理国家行政档案和其他文书档案、图书和古代文献资料,并提供借阅、进行调研和从事档案外事活动 。1971 年7月成立,馆址在东京都千代田区北之丸公园。建筑面积11550 平方米,库房安装有自动化调控和监测设备等 。馆藏总量按排架长度为 4万米,其中档案1003 万卷,图书资料 53 万册,全部采用电动密集架保存。馆内设庶务科、公文书科和内阁文库。馆藏档案对外开放,图书实行开架阅览。该馆每年春秋两季定期举办各种档案展览,还编辑出版有《国立公文书馆年报》和《北之丸》杂志。1972年该馆成为国际档案理事会会员国。
C. 二刻拍案惊奇的版本情况
凌蒙初的《二刻拍案惊奇》成书于1632年(崇桢五年),与其1628年(明崇桢元年)刊行的《初刻拍案惊奇》一样,由尚友堂刊行,二书合称“二拍”。《二刻拍案惊奇》版本系统有两种:
一种为日本内阁文库藏崇祯五年尚友堂刊本,该本是尚友堂部分原版的重印本,四十卷。 另一种为法国巴黎图书馆藏三十卷本。郑振铎1931年(民国二十年)为《明清二代的平话集》所写跋文将此本称为“别本”,并说:“未知编者,明末清初坊本。这部书世间流传绝少,我偶然的在巴黎国家图书馆中见到了它。”
这两个版本,清末董康《书舶庸谭》有作了论述。两相比较,巴黎图书馆藏本《二刻拍案惊奇》并无《宋公明闹元宵杂剧》。孙楷第《日本东京大连图书馆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缘起》称,内阁文库藏《二刻拍案惊奇》“已为唯一无二孤本”。内阁藏本《宋公明闹元宵杂剧》虽然不是尚友堂原刊本,却自然是现存的孤本了。董氏之前亦未见任何着录,傅惜华《明代杂剧全目》和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虽然都已着录了该剧,但都晚于董氏的《书舶庸谭》。
今版有:《二刻拍案惊奇》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印行。其底本为王古鲁1947年从日本手抄交商务印书馆,因文字猥亵而被搁置,其中插入从日本摄回影印的图像若干,首图便有“内阁文库”钤记。《二刻拍案惊奇》青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二刻拍案惊奇》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二刻拍案惊奇》王根林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二刻拍案惊奇》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二刻拍案惊奇》中国盲文出版社2002年版;《二刻拍案惊奇》岳麓书社2003年版;《二刻拍案惊奇(插图本)》时代文艺出版社2006年;《二刻拍案惊奇》张弦生校点,台海出版社1998年版;等。
D. 三言二拍那个出版社的版本最好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印刷质量还不错。这个版本貌似是根据日本皇室收藏影印本出版的,据说原版在国内已失传。
今存版本,有金阊叶敬池本,藏于日本内阁文库。近代有人传抄叶敬池本,1921年上海生活书店世界文库根据传抄本排印成铅印本,郑振铎校注。1956年,顾学颉以世界文库本为底本,参考衍庆堂本(只剩39卷)和《今古奇观》加以修订,并删节了其所谓的“个别色情描绘的字句”,而且删去了第二十三卷,重作注释,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新本;数年后,顾学颉注释本改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个版本有被香港中华书局及台北里仁书局翻印出版。
1955年,现代的李田意至日本将《三言二拍》拍摄成胶卷。1958年,台北世界书局将《三言》的胶卷直接影印出版;三民书局据此出版铅印本,没有删节。
今日所说的《喻世明言》指的是原《古今小说》四十卷本。今存版本,有藏于日本尊经阁的天许斋《古今小说》原刻本与藏于日本内阁文库的天许斋《古今小说》复刻本,但都残缺。现代的王古鲁对此两版本予以拍摄成胶卷,互相补充,拼成较完整的版本,1947年由商务印书馆涵芬楼根据胶卷排印成铅印版,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重印。1958年许政扬以重印本为底本,参考《清平山堂话本》和《今古奇观》加以修订,并删节了其所谓的“庸俗”和“低级趣味”的内容,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新本。[3]这个版本有被香港中华书局及台北里仁书局翻印
E. 郭之奇的着述名录
郭氏“学博才富”,“沉酣载籍,以成一家之言,尤邃于声律”。着述甚多,所遗作品有:
《宛在堂文集》34卷。(明崇祯刊本,16册。日本《内阁文库汉籍分类书目》着录。)
《宛在堂诗集》6卷。(清初刊本。该集为郭氏手订。诗作起于天启7年(1627),终于永历15年(1661),含诗2840首。另有少量词、赋等。分《马上集》、《素得集》、《陋吟集》等18集。)
1627—1630年(21—24岁),作《马上》集;
1631年(25岁),作《舟中》;
1632年(26岁),作《遂初》;
1633—1636年(27—30岁),作《感遇》、《騑怀》、《立言》、《秋思》诸集;
1637—1639年(31—33岁),作诗不过半百,附于《秋思》之末;
1640年(34岁),作《出谷》;
1641—1644年(35—38岁),作《闽辞》;
1645—1648年(39—42岁),作《素得》;
1648—1650年(42—44岁),作《复旦》;
1651—1661年春(45—55岁),作《海上》、《所思》、《徂东》、《稽古》、《瞻云》、《陋吟》、《巢居》诸集。
《稽古篇》55卷。(此书仿《汉书》体例,论次自上古至秦之物,严褒贬之义,自比《春秋》。书成于永历12年(1658),时佐桂王(永历帝)遁迹交距山中,故又名《交山遗史》。之奇殉难后,由其子校刊。)
《唐诗大观》5卷,10册。今存。
《古诗唐诗大观评语》抄本,7册。(该书选古诗4家,唐诗78家,略加评品。)
《新定道德经》。
《辑志副指》。(收入34卷之《宛在堂文集》)
《(崇祯)揭阳县志》。(有抄本,残)
F. 《封神榜》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谁
作者是明朝的陈仲琳(或许仲琳)。
G. 六大名着
《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和《封神演义》
曹雪芹 施耐庵 吴承恩 罗贯中 冯梦龙
《封神演义》的作者是谁,历来众说纷纭,
其一为许仲琳撰。
据明舒载阳刻本《封神演义》卷二题署“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此书明本唯日本内阁文库藏一部,仅卷二有题署。卷首有邗江李云翔撰写序文,序中云:余友舒冲甫自楚中重资购有钟伯敬先生批阅《封神》一册,尚未竟其业,乃托余终其事。余不愧续貂,删其荒谬,去其鄙俚,而于每回之后,或正词,或反说,或以嘲谑之语以写其忠贞侠烈之品,奸邪顽顿之态,于世道人心不无唤醒耳。
由此可知,此书原本为许仲琳撰写,后经李云翔加以增删刻印。许仲琳是南直隶应天府人,始末不详。
其二为陆西星撰。
据清·无名氏《传奇汇考》卷七“《顺天时》传奇解题”云:《封神传》传系元时道长陆长庚所作,未知的否?张政烺在《〈封神演义〉漫谈》一文中,据此认为陆西星是《封神演义》作者,“元时”乃“明时”之误。陆长庚名西星,是明代扬州府兴化县人,生于十六世纪后期,《陆仲远词稿序》说西星“以诸生雠学使贾祸”,有一定的造反精神。因“九试不遇,遂弃儒服为黄冠”。
明施有为万历中选《明广陵诗》卷二十二收陆西星二十四首,有“出世已无家”之语。张政烺还考证陆西星出家后是吕岩(洞宾)道派人,所以在《封神演义》中出现陆压道人,影射吕祖。
其三为王世贞撰。
蒋瑞藻在《小说枝谈》中云:俗传王弇州作《金瓶梅》,为朝廷所知,令进呈御览。弇州惧,一夜而成《封神演义》,以此代彼,因之头白。
蒋瑞藻注云引自“缺名笔记”。此说荒谬,不足为信。
其四为明代某士人所撰。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卷七“封神传”中云:昔有士人罄家所有,嫁其长女者,次女有怨色,士人慰之曰:“无忧贫也”。.. 演为《封神演义》,以稿授女,后其婿梓行之,竟大获利云云。
梁章钜在《浪迹续谈》卷六“封神传”中仍谈此事,并云这“士人”是“前明一名宿”。
以上四说中前两说影响较大,但一般刊印《封神演义》还是署名为明人许仲琳。关于陆西星之说也值得重视和研究,张政烺、孙楷第先生对此说有精辟论述,朱一玄先生在《明清小说资料选编》中也对此说颇为重视。
H. 玉娇梨的创作背景
关于《玉娇梨》、《平山冷燕》创作出版的时间,学术界一般认为在明末清初,但尚未有足够材料加以证明。
现今所见《平山冷燕》单行本及《玉娇梨》、《平山冷燕》合刻本的大多有一篇内容相同的序,在“合刻本”中题为“合刻天花藏才子书序”(以下简称“合刻序”),而大连图书馆所藏《平山冷燕》刊本则署为“平山冷燕序”,在《天花藏批评平山冷燕四才子书藏本》中又题为“四才子书序”。弄清这篇序言的最初归属,是搞清楚《玉娇梨》、《平山冷燕》版本情况及出版时间的关键。
这篇序言中有一句话颇为费解:“岂必俟诸后世?将见一出而天下皆子云矣。天下皆子云,则着书不愧子云可知已”。这句话是根据《玉娇梨》小说正文的篇头诗而说的。诗云:“更有子云千载后,生生死死谢知音”。
“子云”是西汉扬雄的字,“子云千载”是个典故,作“后世知音”解。如果根据这句篇头诗以及“子云千载”这个典故去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难道小说一定要等后世知音们来阅读吗?(我们)将看到此书一出版,天下人都是它的知音。如果天下人都是小说的知音,就可以知道写小说的人不愧是扬子云一样的才子了。
既然这篇多种版本都出现的序言必须根据《玉娇梨》小说正文的篇头诗的意思才能读懂,那么,这篇序言最多只能作为《玉娇梨》、《平山冷燕》合刻本的序言,甚至更可能是《玉娇梨》的序,而“平山冷燕序”则可能是搬用了“合刻序”。
事实上,《平山冷燕》的确是搬用了“合刻序”。这点可以从《平山冷燕》小说的署名情况看出破绽。现今所能见到的《平山冷燕》的最早刊本,是大连图书馆所藏刊本(以下称“大连本”)。这个刊本没有署名。一般小说都会署名,即便是作者不愿暴露自己的身份,也会注明自己的笔名。只有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小说才不题撰人:第一,刊本是古本,不能查知作者的名字。第二,精刊且有自序的刊本,由于序言中已署名,故而正文就不再署名。第三,粗制滥造的版本一般不署名。而我们所看到的“大连本”,从版式上看是精刊本,并且不题是古本,却不题撰人,因此它的不题撰人的情况不属于上述情况的任何一种。于是,我们推测它很可能是从《玉娇梨》、《平山冷燕》合刻本分离出来单刻的,因为合刻本《平山冷燕》没有署名,所以,单刻本也就不能署名了。还有一条内证,柳存仁《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一书指出,雍正庚戌(1730年)间的《玉娇梨》、《平山冷燕》合刻本,玉娇梨卷题有“荑荻散人编次”字样,而平山冷燕则没有刻撰人或编次人的姓名。该版本是现今所见《玉娇梨》、《平山冷燕》的最早合刻本。所以,《平山冷燕》在其初刻单行本时,并没有署名。
既然《平山冷燕》单刻本是从《玉娇梨》、《平山冷燕》合刻本分离出来单刻的,从资料上来看,并没有比“合刻本”更早的《平山冷燕》单刻本子,所以,可以拟定《平山冷燕》的出现是在“合刻本”出现之际,即1658年前后。也由于《平山冷燕》的单刻本是“合刻本”分离出来的,“合刻序”写于顺治戊戌年(1658),则《平山冷燕》单刻本的初刊时间最早也是在顺治戊戌年(1658)后。
在确定了“合刻序”的归属及《平山冷燕》单刻本的初刊时间后,关于《玉娇梨》的版本的情况就能顺藤摸瓜地搞清楚了。有一条新材料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极有帮助。日本内阁文库所藏《玉娇梨》,封面题署“新镌绣像圈点秘本玉娇梨”,这个版本除了有一篇题名为“素政堂主人”所作的内容完全不同于“合刻序”(“合刻序”尾署“天花藏主人题于素政堂”)的“玉娇梨叙”之外,还有一篇交代小说来历的“缘起”。
这篇“缘起”交代,《玉娇梨》小说因为完成得晚,所以一直拖延耽搁,世人没有见过这部小说,更不知小说还有所谓“秘本”这个名字。这篇“缘起”还说,因为兵火的缘故,这部小说被迫拿出来刊刻。《玉娇梨》写的是江南生活,学术界已公认其作者为江南人,而江南明清之际发生的兵火,应该是指明末清初之际江南所遭兵燹,而所谓“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这两件大事都发生在顺治乙酉(1645年),比“合刻序”撰写时间顺治戊戌(1658年)要早13年。
所以,《玉娇梨》小说的创作时间比“合刻序”的完成时间要早。
由此可知,《玉娇梨》小说实际上有两篇序言,比较这两篇序言的内容,日本内阁文库本的“玉娇梨叙”及其“缘起”都明言,小说为王世贞门客所写,并受到了王世贞的赞赏,而“合刻序”则含蓄地表明自己是作者。再对照《玉娇梨》小说正文篇头诗中的诗句:“更有子云千载后,生生死死谢知音”,我们可以推断:《玉娇梨》小说创作出来后,作者并不知道小说的影响会如何,只期望后世的知音来赏鉴。因为不自信,所以借王世贞作幌子。但从现今所留下来的《玉娇梨》小说的版本众多的情况可以想见,这部小说在出版后相当畅销,作者觉得不需要王世贞作幌子,希望自己拿回小说的着作权,所以就不要了原来的“玉娇梨叙”及其“缘起”。(这个推测也有一条内证:大连图书馆所藏《玉娇梨》小说版本,是现今国内所见《玉娇梨》小说的最早本子,封面题署与日本内阁文库本一样:“新镌绣像圈点秘本玉娇梨”,却没有绣像,也没有叙言及缘起),另外写了一篇“合刻序”以声明小说的作者是自己。因为目的在于拿回《玉娇梨》小说的着作权,所以,“合刻序”的内容主要针对“玉娇梨”小说而言。据此推断,“合刻本”以及“合刻序”的出现应该距离《玉娇梨》的刊行时间不会太久,否则等人们已经习惯了《玉娇梨》的作者是王世贞的门客这一说法,作者再声明小说是自己做的,人们就很难接受了。这样,再根据“合刻序”的写作时间顺治十五年(1658),《玉娇梨》小说的“缘起”里提到的“近缘兵火”说法,则小说的成书与刊行很可能是在顺治十几年。
综上,《玉娇梨》小说的成书、刊行时间应是在顺治十几年;《平山冷燕》的成书时间比《玉娇梨》晚,但又在顺治十五年前,其单刻本初刊时间至早也是顺治十五年(1658)之后。学术界基本公认《玉娇梨》、《平山冷燕》是才子佳人小说流派的开山之作,既然这两部开山之作都出现在清初,所以,才子佳人小说流派也应该出现在清初,而不是人们常常含混地以为的明末清初。
I. 林兆恩的主要着作
林兆恩博学多才,学贯三家,着述颇富。从嘉靖三十二年开始至万历二十六年去世的45年间,几乎每年都有几种着作问世。
隆庆元年,林兆恩第一次将生样着述汇编成集,名曰《圣学统宗》共30余卷。此后,不同的总集相继问世,见于记载的有《林子圣学统宗三教归儒集》、《三教分内集》、《圣学统宗非非三一教心圣集》、《林子全集》、《林子三教正宗统论》、《林子会编》等等。国内外现存不同版本的林兆恩全集有16种,择其有代表性的简介如下:
1、《林子圣学统宗三教归儒集》,4册,日本尊经阁文库藏。据日本学者酒井忠夫介绍,该集子共收入17篇文章,其中成书于嘉靖年间的有7篇,隆庆年间的有4篇,万历元年至万历三年的有3篇,不明年代的有3篇。所以尽管该集子前有隆庆三年余道泰的序和隆庆四年洪文谊的总序,但成集时间不会早于万历三年。
2、《三教分内集·三教分摘便览》10册62卷,日本间野酒潜龙藏。据《林子年谱》载:万历十六年,林兆恩“命陈大道分摘三教诸集而类编之,村曰《林子分内集》、曰《三教分摘便览》,共十册”。可见是书问世于万历十六年。据间野潜龙介绍,该书前有万历十六年林兆恩撰写的自序,每篇文章独立成卷。
3、《林子全集》20册40卷,日本内阁文库藏。据间野潜龙介绍,该集收入80多种作品,前有万历三十四年林兆珂的《林子存初总集序》和晋安门人蒋奕芳的《存初集叙》,末后附有万历二十八年林安的《跋》,可见成集时间不会早于万历三十四年。
4、《林子全集》32册112卷,日本学习院藏。据小柳司气太介绍,该书分元、亨、利、贞四函,元函7册30卷,亨函7册20卷,利函9册29卷,贞函9册33卷。所收篇目与日本内阁文库《林子全集》基本相同。
5、《林子全集》48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藏。据美国学者朱迪斯·伯林介绍,该集为明崇祯四年版本,全集杂乱无章,乃随心所欲编排所致,且有把一篇作品割裂开来,放置于不同卷中的现象。
6、《林子全集》,41册,崇祯四年版本,北京图书馆藏。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二五“杂家类”存目载《林全子集》,林兆恩撰,并谓是编乃其门人涂元辅汇刻而成,分元、亨、利、贞4集,每集10册。这一记载有误,即汇刻《林全子集》应为《林子全集》,涂元辅应为涂文辅,40册应为41册。此书于崇祯元年开雕,崇祯四年告竣。据《金陵中一堂行实》记载,此书“依先师在日亲笔旧稿,无半字更易,所谓不衍不忘,率由旧章也”。
7、《林子会编》30册118卷,北京图书馆和南京大学图书馆藏。笔者见过的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每篇独立成卷,前有林兆珂撰写于万历三十四年的《林子存初总集序》和蒋奕芳的《存初集叙》,还有林兆恩的《林子分内集分摘便览自序》。据附在该书前的清同治十二年方浚师手写的《跋》说,该书并不是完整的集子,可能佚失数十卷。笔者把《林子会编》的目录与日本内阁文库《林子全集》目录作了比较,发现二者所收藏篇目以及篇目的排列顺序基本相同。据此可以推断,《林子会编》与《林子全集》是异名同书,只不过在册数的装订和卷数的划分上不同而已。
8、《林子三教正宗统论》,36册。福建师大图书馆、莆田、仙游民间、台湾省民间均藏有此书。据《林子本行实录》载,该书编集于万历二十二年十一月,编集的原因是当时“礼部移文,购天下遗书,郡县征求教主之书甚切。教主以原版被煨,乃命卢子曰:‘遇变则革,乘其时也,余生平所论着诸书,每未暇删校,即为诸子录而梓之,是以多有叠出而未定,今子其为余财删校而编定之。’卢子承命,将《圣学统宗》、《分内集》、《分摘》、《标摘》、《约摘》、《拾余》等书再编次之,标其名曰《林子三教正宗统论》,凡三十六册”。这里所说的卢子即卢文辉。编集工作至万历二十三年基本完成。因为是“应礼部征取”,时间紧迫,初编的集子“不免叠出阙文,不暇删校,须合数集六十余册才见备悉,览者犹为未便”。卢文辉倡道涵江时,’复加编订,去其重复。又将《四书正义》之标摘与续者更加删汇,与道释诸经释略而合之。三教之旨灿然大明,共三十有六册,分元亨利贞四函,卷帙不繁,又且周悉,览者无不称快”。林兆恩在万历二十三年撰写的《三教正宗统论自序》中也说:”是集原系《圣学统宗》,兹复卢生文辉删而校之,概有三十六册,总标之曰《三教正宗统论》。“枫收的蓝本是《圣学统宗》。
《林子三教正宗统论》最后编订付梓是在崇祯十七年前后。据《目录纪因》载,当时卢文辉在莆田涵江一带传教,“求教者最多,建祠事冗甚,在致是书集刻尚未竣事”。万历四十六年,卢文辉临死前,遗命陈衷瑜曰:“教主倡道,其精神命脉俱在斯集。昔命区区编定付梓,以垂后世。今尚有未集者若干,子其与我成之”。陈衷瑜承命,完成了编订付梓工作。查《林子三教正宗统论》序跋,最迟为崇祯十七年,可以推断,此书大约在这年梓竣,或稍后一些。卢文辉在万历二十三年说:“复承编订校梓《三教正宗统论》之任,既竣事矣”,不符合事实。
《林子三教正宗统论》是现存林兆恩全集中较好的集子,本书采用这一本子。理由有三:
(1)《林子三教正宗统论》主要编集者卢文辉是林兆恩亲自选定的接班人。林兆恩的孙子齐岳曾这样评价卢文辉:“延征(即卢文辉)君聪明天挺,纯粹性成,得儒道释之正宗,明圣玄禅之秘旨,真可谓传道得人,三门之赤帜也。我大父实爱而敬之,复时时而示岳曰:‘继吾道者,惟卢生延征也,我若百岁后,汝当善事之,勿以吾言为忽。’”《林子三教正宗统论》初步编成后,林兆恩审阅了全稿,对卢文辉的编订工作表示满意,说道:“兹集删定,颇得余心。”所以此书更能较全面准确地反映林兆恩的思想主张。而其他集子如《林子全集》、《林子会编》等未经林兆恩审阅,均是门徒自发编集付梓的,史料价值自然稍逊于《林子三教正宗统论》。
(2)《林子三教正宗统论》以《圣学统宗》为蓝本,吸收了《分内集》、《夏一集》、《夏三集》、《分摘》、《标摘》、《约摘》、《拾余》、《复初》等以往所有集子的精华,反复删校编订而成,内容十分丰富,有40余篇作品未收入《林子全集》,林兆恩写的序跋就有35篇,门徒撰写的序跋也有33篇。第36册还附有卢文辉的《中一绪言》、《性灵诗》,郭曾照的《道统论》等作品,对于研究三一教的演变有较高的价值。
(3)《林子全集》、《林子会匾》等均在福建省外刊刻流行,有的还散失海外。而《林子三教正宗统论》在福建省内多次被重印,福建三一教徒奉之为经典,对福建省三一教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三一教主要流行地区是在福建,以《林子三教正宗统论》作为研究林兆恩思想的主要文献,也有利于对三一教演变的科学研究。
国内外现存的林兆恩全集还有许多种,诸如:(1)《三教正宗统论》,6册20卷,明万历二十八年版本,北京图书馆藏。(2)《林子三教正宗统论》,107卷,明天启版本,台湾中央研究院史语所藏。(3)《林子全集》40册,日本尊经阁、日本内阁文库藏。(4)《林子全集》39册,日本内阁文库藏。(5)《林子全集》119卷,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6)《林子全集》,卷册数版本不详,日本京都府立大学藏。(7)《林子全集》,卷山数版本不详,日本蓬左文库藏。(8)《林子全集》,卷册数版本不详,美国元清研究所藏。
为了更好地了角不同集子所收的篇目,更全面地掌握林兆恩的着述情况,现把《林子三教正宗统论》(简称《正宗》)、《林子全集》北京图书馆本(简称《全集》北)、《林子全集》日本内阁文库本(简称《全集》内、《林子全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本(简称《全集》普)、《林子分内集三教分摘便览》间野潜龙藏本(简称《便览》)5种集子的目录列表如下,凡有收入该集子的篇目注上“○”的符号。
(其中篇目分类出处表格统计另见附件在道统中一论坛中)
《林子三教正宗统论》卷帙浩繁,不便观览,所以万历二十三年,“卢子又承命教主严命,将正宗采辑,结为《三一教主夏午尼经》三十六卷:《夏总持经》三卷、《夏讯释经》三卷、《如来性经》三卷、《众妙玄经》三卷、《大成时经》三卷、《反身诚经》三卷、《度世正一经》三卷、《中和位育经》三卷、《明光普照经》三卷、《最上一乘经》三卷、《洞玄极则经》三卷、《道统中一经》三卷,分作十二册”。日本大坂外语学院虽藏有“石滨文库本”的《三一教主夏午尼经》(又称《夏午真经》),但残缺不全,只有5册,15卷。现存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和莆田仙游民间的《夏午真经》,是民国27年据光绪十九年的刻本重印的,扉页上有“光绪癸巳夏五重刊”、“莆田黄巷悟原堂藏板”等字样。书前有光绪十九年梁普耀撰写的《重刊夏午真经纂要序》。《夏午真经纂要》与《夏午真经》是不同的两部书,不知何故把《重刊夏午真经纂要序》附在《夏午真经》前。序之后有方占梅民国27年写的跋,跋后有孔子、老子、释迦牟尼和三一教主的四张画像。《夏午真经》虽采辑于《林子三教正宗统论》,但内容不尽相同,如《夏午真经》收入了14则《林子三教正宗统论》所没有的“偈言”、“咏言”,这些偈言或咏言多为五字一句,也有四字一句或七字一句,最短的偈言为八句,最少的达256句。
万历二十五年,林兆恩又“虑诸经卷帙浩繁,命卢子于所集者纂其大要,以便观览,凡四卷,题曰《三一教主夏午尼诸经纂要》,又着《经训》一卷。《三一教主夏午尼诸经纂要》又称《夏午尼经纂要》或《夏午真经纂要》。共4卷。第一卷:《夏总持经纂》15章、《道统中一经纂》16章;第二卷:《最上一乘经纂》9章、《夏讯释经纂》15章、《如来性经纂》4章;第三卷:《众妙玄经纂》5章、《大成时经纂》4章、《反身诚经纂》3章;第四卷:《度世正一经纂》9章、《中和位育经纂》10章、《明光普照经纂》13章、《洞玄极则经纂》10章。现藏于莆田仙游民间的《夏午真经纂要》是光绪二十三年刊本。
注:
《经训》全称《三一教主夏午尼真经训》,又称《夏午经训》、《林子经训》。收入《经训》”14章、《诸生矢言》4章以及《性灵》、《心大》、《道一教三》、《颂章》等内容,现存莆田仙游民间的《经训》是民国15年的重刊本,前有顺治年间董史撰写的《经训叙》。
J. 中国禁毁小说110部的目录
孤本珍本有:
《绿牡丹》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有藏、《五美缘》英国博物馆有藏
《照世杯》日本佐柏文库有藏、《合浦珠》日本东北大学狩野文库有藏
《巫梦缘》日本佐伯市立图书馆和中尾松泉堂有藏、《骗经》日本蓬佐文库有藏
《春秋配》日本尊经阁文库有藏、《花影集》日本早稻田大学有藏
《无声戏》日本尊经阁、日本佐伯图书馆有藏、《五凤吟》日本浅草文库有藏
《山水情》仅存于日本东京大学图书馆、《蜃楼志》法国国家图书馆、英国皇家亚洲学会有藏、《生花梦》美国哈佛大学有藏、《鸳鸯配》日本内阁文库有藏
《四大美人艳史演义》日本内阁文库有藏、《情梦柝》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双红堂文库有藏、《八洞天》日本内阁文库有藏、
《龙图公案》日本名古屋蓬佐文库有藏
《新民公案》日本佐伯文库有藏、《辽海丹忠录》日本内阁文库有藏 《好逑传》英国博物馆有藏、《玉支玑》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有藏
《飞花艳想》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有藏、《婆罗岸全传》日本尊经阁文库有藏
《醋葫芦》日本内阁文库有藏
艳书奇书有:
本类作品皆因有过度的性爱描写,或因政治原因而屡遭禁毁。
《红闺春梦》、《续金瓶梅》、《红楼幻梦》、《续艳异编》、《九尾龟》、《巫梦缘》、《花案奇闻》、《品花宝鉴》、《青楼梦》、《情史》、《武则天外史》、《型世言》、《野叟曝言》、《隋炀帝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