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日本资讯 » 日本人怎么进的中国东三省

日本人怎么进的中国东三省

发布时间: 2022-10-15 00:04:50

A. 918事变之前日本是如何进入东北三省的

张学良遵从蒋介石的命令率领东北军撤出东三省,由于张学良执行不抵抗政策,日本关东军长驱直入,“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

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它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由于张学良一再坚持“不抵抗政策”,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整个东北三省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日军占领。

日本对东北三省的大规模侵略强烈地震动了中国社会,一个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很快在全国许多城市和村镇兴起。

它的爆发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序幕的揭开,同时它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

B. 日本最早是怎么 进我国东北的

鄙人学浅,粗浅地认为,日本势力最早是进入中国东北,好像是明史中记载的万历朝明军,入朝对日战争。具体来说:

1、战俘新传,再赴沙场

众所周知,日本在近代崛起,而后,为了其大陆政策,一直觊觎中国东北的人杰地灵,物产丰饶。可是若论日本势力进入中国东北。丰臣秀吉的野心,以及留在中国东北卫所的日军降兵应该是这个问题,不严谨的答案。

要知道二十多万日军 ,在朝鲜半岛被明朝联军击败,南遁后,留下的百余日军铁炮侍们,就必须投效明军,以为被抛弃自己,选择好一点的归属。

而后这群日军士兵编入明军序列,参加了着名的萨尔浒战役,随后他这战役结果,诸公都知道了,明军百战精锐尽墨。而这群百余人日军辅助军又能活多少人呢!

2、机缘巧合、真实发生

所以,宏大的历史事件里中,总有不一样色调,日本势力在东北出现在万历年,这个看似很荒诞的事情,却真的机缘巧合地发生了。

C. 日本最早是怎么 进我国东北的

最早是1894年甲午战争
日本占据朝鲜后,渡过鸭绿江,进入东北,占领了旅顺,凤凰城,八面城等区域
三国干涉还辽后,撤出
1904年日俄战争后,根据普斯茅斯协议,获得沙俄在东北权益
日本开始驻军

D. 日本最早是怎么 进我国东北的

日俄战争,日本击败了沙皇俄国,强占了辽东半岛。
如果最早应该可以追溯到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的时候就有条规定“将辽东半岛划归日本”
后来因为“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日本人迫于三国的压力,向清政府索要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之后撤出辽东半岛,不甘心的日本人后来发动日俄战争,击败沙皇俄国,再次夺取了辽东半岛,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逐步占领东北全境,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

E. 日本是如何占领中国东北地区的

日俄战争后,东北三省成了日本的势力范围,但是日本还没有拥有对东北三省的主权。中国发生辛亥革命后,以军阀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占据着东北,而且势力日益强大。鉴于奉系军阀成为日本占领东三省的障碍,日本想方设法炸死了张作霖。张作霖死后,他的儿子并没有像日本人想象的那样将东北交给他们,而是宣布“东北易帜”,投靠南京蒋介石。同时,张学良计划引入资金和技术,修筑西满铁路,和日本人控制的南满铁路竞争。日本人对此咬牙切齿,准备采取一切措施尽快夺取东北。参谋部和陆军省制定了攻占东北的计划。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按照计划炸毁了沈阳北部的柳条湖段铁路轨道,然后说是中国军队故意破坏。在此借口下,关东军向沈阳发动突然袭击。由于蒋介石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关东军在三个月之内就占领了东北全境。1932年3月1日,日本在东北建立了以末代皇帝溥仪为首的“满洲国”,实行傀儡式统治。

F. 日本人是从哪里打进中国的

年日本是棒子半岛打进中国的,公元1931年9月18日,星期五,农历辛未年八月初七。这一天,在中国沈阳,日本法西斯制造了柳条湖事件,悍然以武力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人民就开始浴血奋战抗击日本侵略者。东北各阶层人民和爱国官兵纷纷组织抗日武装,奋起抵抗。这些抗日武装被统称为东北抗日义勇军。

比较着名的有以马占山为总司令的黑龙江抗日救国军,以王德林为总指挥的吉林中国国民救国军,以李杜为总司令的吉林自卫军,以邓铁梅为总司令的东北民众自卫军,以耿继周为首领的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以苏炳文为总司令的东北民众救国军等。

(6)日本人怎么进的中国东三省扩展阅读:

经过对抗战敌我态势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分析,与会人员充分权衡对日宣战可能产生的利弊后达成共识,一致认为:不宣战、不绝交是中国目前对日关系的上策。其理由有以下几点:

一是恐援华军需物资的海运线被切断。中国的军需物资远远不能自给自足,绝大部分须依靠外国进口。如果中国公开对日绝交宣战,日本就会以交战国的身份通知各国禁止一切军需品和军需原料输入中国,并切断中国的海上运输线,而中国则没有能力保护大量的外国援华物资由海上输入中国。

二是担心德国军械装备来华受阻。中国在近几年的整军备战中通过德国军事顾问团刚刚整训装备起几个德械师,当时在德国还有大量预订的重要军事装备没有到货,如果宣战,日本就会名正言顺地迫使德国取消对华军售,这对中国的持续抗战十分不利。

三是无力解决双方的侨民问题。如断交与宣战,中国在日本的侨民将被驱逐或拘捕,而中国目前又无撤侨和护侨的能力,相反日本在华侨民则可迁入英法等国租界继续发挥侵华第五纵队的作用,而中国政府却无法驱逐和干预。

正因为不得不考虑与顾及以上的诸种因素,蒋介石才投鼠忌器隐忍不发。在相当长的抗战过程中,他一直采取着一面守城一面媾和的策略。不过这位委员长组织的几次大型保卫战确实打得很卖力很惨烈,尽管最终都失败了,但重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在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同中国一样对宣战问题十分重视。其内阁曾多次就与中国宣战和断交问题进行讨论。军方的一致意见是“以不宣战为宜”。

其理由是,宣战虽然可以阻止中国与第三国的经济往来,最大限度地切断中国军事装备的输入,但日本也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大部分军用物资原料要靠国外进口,

如果宣战,同情中国的国家就会限制对日战略原料的出口,日本甚至还会遭到国际上的经济制裁,这对日本来说无疑是弊大于利。

G. 1931年日本是怎样入侵中国东北的

有一首在中国人民中广泛传唱了半个多世纪的抗日歌曲,名为《松花江上》,歌中唱道:“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这伴随着血和泪的歌声,是对日本帝国主义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罪恶历史的控诉。1931年9月18日,中国沈阳柳条湖的一声巨响,揭开了日本法西斯侵占我东北、进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

日本侵吞中国的野心由来已久,早在织丰时代他就梦想到中国当皇帝。江户时代后期,侵华思想已成体系。明治维新时的1887年,日本最高军事机构参谋本部就制定了最早的侵华计划——《清国征讨方略》。19世纪末,日本先后发动甲午战争、参加八国联军侵华、进行以争夺中国东北地区为目标的日俄战争,相继侵占中国领土台湾和澎湖列岛,取得在北京和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的驻兵权、旅顺大连的租借权、长春至大连铁路的所有权和“附属地”的驻兵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借口向德国宣战,入侵中国山东、占领青岛及胶济铁路,并于1915年向中国袁世凯政府提出几乎要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急欲变中国为其殖民地。

1927年6~7月间,法西斯军国主义分子、日本新首相田中义一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要》。会后,田中义一在给天皇的奏折中提出了“惟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须先征服中国”的侵略扩张纲领,这就是臭名昭着的《田中奏折》。

田中认为,中国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背叛革命后,正处在群龙无首的“困难时期”,是其实现独占中国的好时机。蒋介石在反共问题上同田中一拍即合,取得了田中的信任。最后,田中在蒋介石保证“北伐”不出关,“统一”不反日,默认东北“任日本处置”条件下,承认了蒋介石的“北伐”,这也是蒋介石对日“不抵抗政策”的开始。日本要利用北伐时张作霖败退之际,“处置”东北。于是,炸死了张作霖,并想以“维护满洲治安”的名义出兵占领东北。但是,东北并没有因张作霖被炸而发生动乱,日军无机可乘。

1930年初,席卷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严重经济危机冲击日本,1931年达到高峰。经济危机使日本国内的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化,社会动荡不安。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分子急于从扩大对外侵略中寻找出路,攫取新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1930年下半年,军部开始酝酿新的侵华计划,至翌年四月,拟就了《昭和六年度情势判断》,下决心“解决满蒙问题”。6月制定了《解决满蒙问题方策大纲》,明确提出,在一年之内“如果反日运动变得激烈,则有必要采取军事行动”。

日本关东军对此仍然深表不满,他们提出“不可坐待偶然之良机,要主动创造机会”,解决“满蒙”问题。8月4日,日本陆相南次郎在日本军司令官及师团长会议上发表演说,指出必须使用武力侵占“满蒙”。侵华战争已不可避免。

既已决定侵华,“创造机会”是不难的。早在1931年6月末,在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和石原的参与下,炸毁柳条湖附近铁路的具体计划即已制定,其后,由柴山兼四郎(张学良的日本顾问)的助理官今田新太郎大尉向工兵出身而且熟悉爆破技术的河本末守中尉下达了密令。

9月18日22时20分左右,河本带领七八个部下窜到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南六七百米的柳条湖(沈阳与文官屯之间),点燃了预先埋在铁轨下的炸药。随着“轰隆”一声巨响,被炸毁的铁轨和枕木四处飞散,这就是“柳条湖事件”。

事件发生后,日本侵略者贼喊捉贼,无耻地宣称:“三四百名中国正规军将柳条湖附近的满铁干线炸毁”,并以此为借口,在事件发生的3个小时后,即19日凌晨1时20分,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向日本驻满各部队下达了全面进攻的命令。而在命令正式下达前,预先埋伏在距爆破点约4公里文官屯的川岛中队,爆炸发生后已根据预先计划向北大营发起攻击;驻沈阳的日本守备队则用早已标定好的大炮,向北大营的中国驻军猛烈炮击。22时40分,日本步兵第29联队也按预定计划开始向沈阳城攻击。日本侵略者蓄意制造的“九·一八事变”爆发了。

“九·一八事变”发生时,日本关东军不过万余人,而当时东北全境的中国军队愈40万,但是由于国民党蒋介石政府采取卖国主义的不抵抗政策,日本侵略者轻而易举地一夜之间占领了沈阳城,一日之内攻城20余座,略地千余里,并在随后的4个月零18天的时间里占领了东北全境,一口气吞下了相当于日本本土3倍多的中国国土。1932年3月,日本一手炮制的伪政权“满洲国”成立,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由此可见,“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蓄意制造的侵略事件,目的在于侵占中国东北,然后以此为基地,侵占全中国,实现其所谓“大陆政策”。日本为了欺骗本国人民和士兵、欺骗国际舆论,在苦无开战借口的情况下,自编、自导、自演了个“柳条湖事件”,贼喊捉贼地大喊大叫起来,作为出其兵的“理由”。殊不知,如此拙劣的演技又怎能逃过世界人民的双眼呢?

北京西南15公里的宛平城外,有一座横跨永定河的大石桥,桥旁的石栏上刻着形态各异的狮子,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卢沟桥。这里是“燕京八景”之一——“卢沟晓月”的所在地,同时也是轰动世界的“卢沟桥事变”的发生地。桥上的485只狮子至今个个怒目圆睁、愤恨难平,因为是它们见证了日本侵略者为了寻找战争借口而蓄意制造的“卢沟桥事变”。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国内加紧进行战争准备,同时以我国东北为基地,迫不及待地向华北地区进行扩张。1933年2月至5月,日本关东军首先在热河发动战争,并迅速占领热河全境,继而攻陷河北滦东地区,逼近平津。在华北危急的情况下,国民党政府不顾全中国人民的反对,在1933年5月31日,与日本签订了出卖领土主权的《塘沽协定》。这个协定,不仅事实上承认了日本占领东北三省和热河的合法性,而且划冀东各县为日军可以“自由行动”、中国军队不能进入的“非武装区”,日本帝国主义就这样打开了向华北扩张的大门。6月27日,国民党政府又与日方代表签订了《秦土协定》,规定撤退驻察哈尔省的国民党军和党部,解散抗日机关和团体,撤销宋哲元察省主席职务,成立察东非武装区。这样,日本侵略者便获得了河北、察哈尔两省的大部分主权,为全面侵华开辟了前进基地。

1936年2月26日,日本陆军中的法西斯分子在东京发动军事政变,上台的广田弘毅内阁完全听命于军部。8月7日,在首相、外相、陆相、海相、藏相参加的“五相会议”上,制定了日本的《国策大纲》,进一步确定了陆军准备“北进”对抗苏联,海军准备“南进”与英、美争夺太平洋霸权的长远的战略目标。于是,日本便开始以武力为后盾,策动华北“自治”,但没有得逞。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发生,给日本侵华政策以重大打击,于是其对华政策便转向以军事侵略为主。1937年1月25日,日本参谋本部在《关于对华政策给陆军省的建议》中指出,到万不得已时,准备给中国以“致命的痛击”。

1936年,日军侵略者又增兵丰台,从东西北三面包围北平,日军认为“丰台是一个突出点,位置和中国军队接近,容易接触”,也就是说容易制造发动战争的借口。这时,北平四周,唯有西南平汉铁路线一带还在中国军队的控制下,因此,卢沟桥就成为中国军队出入和取得补给的咽喉。一直对宛平城虎视眈眈的日军早就觊觎着卢沟桥,总想夺取这一战略要地,以四面包围北平,夺取平津地区。于是,为了挑起全面战争,卢沟桥就成了日军的首要攻击目标。

从1937年5月中旬开始,驻丰台日军经常在宛平北郊举行以县城为目标的演习,寻机制造事端。7月6日,即“七七事变”爆发的前一天,驻丰台日军要求通过宛平县城到长辛店地区演习,遭到宛平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纠缠达10余小时,至傍晚才退走。这一切迹象都充分预示着日军侵华战争的血雨腥风即将到来。

7月7日19时30分,驻丰台的日军清水郎中队到卢沟桥附近的龙王庙进行夜间军事演习。22时左右,第一阶段演习结束集合时,日军士兵志村菊次郎离队便溺,部队集合20分钟后才归队。清水节郎先是声称有步枪射击,日军士兵一名失踪,并报告了丰台的大队长一木清直。这名士兵归队后,他又命令传令兵向大队长报告失踪士兵已找到。当夜12时,日军仍诡称在演习中失踪士兵一名,要求进入宛平城搜索,被我方严辞拒绝。驻丰台的日军联队长牟田口廉大佐,仍以此为借口,立即令第三大队紧急集合,前住现地布置战斗,并令驻通县的日军第一大队,迅速向丰台进发。一木清直在得到联队长牟田口廉的同意后,于7月8日零时20分下达了作战命令:“以主力向卢沟桥前进。”4时20分,牟田下令进攻宛平城。9时,日本中国驻屯军命令:解除卢沟桥附近中国军队的武装,并占领该地区。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我驻军奋起还击。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七七”卢沟桥事变。

由于当时日军的兵力还未部署到位,日方提出由日中双方派员进城调查。9日凌晨3时,在中方做出了最大让步的条件下,双方达成停战协议。但是,侵吞中国是日本的既定国策,举行谈判,签署协定只不过是骗人的缓兵之计。在谈判过程中,日本不仅始终未停止武装进攻,同时又调集大批日军开赴华北。7月8日,日军陆军中央部接到卢沟桥事件爆发的电报后,立即决定调动其在东北、朝鲜及国内的大批陆、空部队开赴华北。到7月26日,日军增兵已达10万左右,进一步完成了扩大侵略的军事部署。在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下,7月30日天津失守,8月4日北平失守。不到3个月,华北几省相继沦陷。

由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七七”卢沟桥事变,是其阴谋策划的结果,是其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的开端,同时也是伟大的中华民族全民抗日战争的开始。由日本帝国主义点燃的卢沟桥战火,以其灭亡而告终。玩火者必自焚,这是侵略者应有的下场。

H. 日本怎么进入东三省,什么时候进入的

是这样的,在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各国获得了铁路周围区域的驻军权,沙俄当时在中国东北的铁路最多,为此获得了驻兵权

1904年,日俄战争以后,日本取代俄国,获得了旅顺、大连的租借权,以及南满铁路的权益,周围的驻兵和开采权也归他们了
为此,组建了关东军

1931年9月18日,日本人制造了柳条湖事件,随后进攻北大营,张学良这个王八蛋下令不抵抗,结果辽宁首先沦陷
借着,日本进攻吉林,吉林驻军里不少人早就被渗透了,结果只有少数人马抵抗,大部分投日
最后阶段,日本一方面继续进攻黑龙江,另一方面在锦州和张学良干了一下
张学良又是主动撤退,日军以东北没有中国军队,仅仅是剿匪行为为理由,加大了对马占山的进攻,最后东三省沦陷

I. 日本当年是怎样占领东三省

1931年9月~1932年3月,日军发动侵占中国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战争。

日本明治维新后,将侵略中国,变中国为日本的殖民地,作为对外的基本国策。30年代初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日本以沉重打击,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的阶级矛盾。日本go-vern-ment为转嫁危机,缓和国内矛盾,摆脱困境,加速了以武力侵略中国的步伐。继"东方会议"、"大连会议"策定《对华政策纲领》之后,陆军中央部于1931年6月制订了《解决满洲问题方策大纲》,伺机发动战争。据此,关东军相继制造"万宝山事件"、"中村事件"为进攻东北寻找借口,正当其剑拔弩张时,8月16日,蒋介石向张学良下达对日军的寻衅不予抵抗的命令。张旋即向所部转达了此令。日本关东军乘中国国民xxgo-vern-ment集中力量诛除异己和"围剿"工农红军以及东北边防军主力部队入关,东北防守减弱之机,以1.05万余人,采取以寡击众、先发制人、速战速决的方针,向中国东北三省19万守军发动攻击。

日军侵占辽宁、吉林省主要城镇9月18日22时20分,日本关东军独立守备队第2营第3连柳条湖分遣队队长河本末守率数名士兵,按关东军预谋计划,炸毁奉天(今沈阳)北大营西南约800米、柳条湖村东侧之南满铁路(长春-大连)铁轨1.5米,诬称中国军队破坏南满铁路,袭击守备队。接着,在爆炸点以北3公里待命的第3连立即由西北向北大营中国驻军发起攻击。随后独立守备第2营主力、第5营先后向北大营攻击;第2师第3旅第29团向奉天城攻击。19日1时20分至2时,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令第2师主力由辽阳向奉天集中,进攻奉天城;独立守备第3营进攻营口、第4营进攻凤凰城、安东(今丹东);第2师第3旅主力、骑兵第2团、独立守备第1营分别进攻长春宽城子、二道沟、南岭。驻守北大营的东北边防军第7旅突遭攻击,部分官兵被迫自卫还击,自发抵抗,但在蒋介石不准抵抗的命令下,未进行有组织的抵抗,几近溃不成军撤往抚顺、清原。6时30分,日军仅以24人的伤亡就攻占北大营。至10时,日军相继攻占奉天、四平、营口、凤凰城、安东等南满铁路、安奉铁路(丹东-沈阳)沿线18座城镇。驻守长春地区的东北边防军第23、第25旅和炮兵团遭攻击后,自发奋起抗击,战至次日,一部被缴械,一部撤往榆树等地,长春陷落。10月1日,洮南镇守使张海鹏投敌,旋奉日军命令派所部3个团向省会齐齐哈尔进犯。16日进至嫩江桥时,被黑龙江省防军守桥部队击退。守军为阻止日伪军进犯,将嫩江铁路桥的第1、第2、第5号桥炸毁。26日,日军第2师第29团进占四洮铁路(四平-洮安)沿线主要车站、城镇。27日,日本齐齐哈尔特务机关长林义秀以关东军司令官代理名义向黑龙江省go-vern-ment代主席兼代东北边防军驻(黑龙)江副司令长官马占山提出:限黑龙江省go-vern-ment于11月3日前修竣嫩江桥,否则,日方将以实力掩护自行修复。这一无理要求被拒绝后,关东军于11月4日以掩护修桥为借口,令嫩江支队向嫩江桥北守军发动攻击。马占山指挥3个旅又5个团共1.6万余人进行江桥抗战,在江桥、大兴、三间房、昂昂溪等地予日军嫩江支队、第2师以打击,战至18日晚,终因伤亡惨重、粮尽弹绝而弃守省城,撤往克山、海伦,并在海伦组建黑龙江省go-vern-ment,继续组织抗日。19日,日军陷齐齐哈尔。其间,日本陆军中央部于11月16日增调混成第4旅到东北。

日军侵占锦州、哈尔滨日军攻占黑龙江省主要城镇后,随即回师奉天,准备进攻辽西地区。12月15日,日本参谋本部令关东军攻占锦州。17日,日本陆军中央部由本土向关东军增派混成第8旅。随后又从朝鲜向关东军增调第20师司令部、混成第38旅、重轰炸飞行中队。28日,第2师主力由田庄台、营口间渡过辽河向锦州进犯。30日,混成第39旅由奉天、新民向打虎山(今大虎山)进犯。1932年1月2日,第20师司令部率混成第38旅由奉天进抵石山(今属凌海),次日进占锦州。此时,驻锦州的东北边防军第12、第20旅和骑兵第3旅已奉命撤往河北滦东地区和热河(今并入辽宁、河北、内蒙古)。之后,关东军趁中国爆发"一·二八"抗战,国内外视听都集中到上海这座中国最大城市之际,于28日晚令第3旅由长春向哈尔滨进攻,随即又从辽西地区调第2师北上增援。31日,以原依兰镇守使兼第24旅旅长李杜为总司令的吉林自卫军奋起进行哈尔滨保卫战。经五天激战,自卫军伤亡惨重,被迫撤往宾县,继续在哈东地区组织抗日斗争。2月5日,日军陷哈尔滨。随后,日军分兵向退守海伦的黑龙江省go-vern-ment和宾县的吉林省go-vern-ment进攻。3月1日,日本帝国主义的傀儡、清废帝溥仪出任"执政"的伪满洲国发表"诞生"通电。至此,东三省沦为日本殖民地。

J. 918事变之前日本是如何进入东北三省的

摘要 1904年前,东北主要被俄国所占据,甚至把租借地称为“关东省”。1904年,日本发动了日俄战争,最后日俄签订了《朴次茅斯条约》,规定俄国将租自中国的旅顺口和大连湾、长春至旅顺口的铁路,以及其他各项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1905年末,日本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及附约,获得长春以南全部权利,包括驻兵护路权,在营口、安东、奉天等地划定日本租界。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401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746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048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303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362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042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996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861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021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