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日本资讯 » 日本出云改装什么时候结束

日本出云改装什么时候结束

发布时间: 2022-10-18 18:04:33

㈠ 为什么日本在二战时还在使用出云,八云等老式军舰

先看看历史吧:

出云舰,1898年5月12日在英国阿姆斯特朗船厂开工建造、1899年9月19日下水、1900年9月25日建成服役,被编入佐世保的第2舰队担任旗舰。日俄战争中参加了1904年4月16日炮击朝鲜海州邑的战斗,后在朝鲜海峡担任警备工作。对马海战时被编入第2舰队第2战队作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编入第一特务舰队担任执勤任务。后被编入第二特务舰队,充任旗舰,远赴地中海作战。1919年7月有幸成为天皇座舰参加了横须贺海上阅舰式。1920年在佐世保换装部分高射炮。1921年8月20日被编入练习舰队担任旗舰,随后载运海军学员进行环球航行。1921年9月1日被列为一等海防舰。1931年6月1日被列为海防舰。1932年2月2日编入第2舰队担任旗舰,开赴中国华北。1934年4月16日在佐世保完成水上飞机搭载的改装工作。1937年7月开赴上海参加侵华战争,后被中国海空军击伤。1941年12月31日触雷受创。1942年7月1日被列为一等巡洋舰。1943年在濑户内海担任练习舰。1944年2月20日改任练习舰兼警备舰。1945年春再次进行改装,撤除部分主副炮。1945年7月24日在吴军港被美舰载机炸沉。1945年11月30日除籍。1947年在吴军港的船坞中解体。

在二战的时候,因为中国海军弱,于是日本人当作可以移动的炮台开到中国耀武扬威,不过被击伤后,就只能作为训练用途了。如果遇到美国这样强大的对手,他就必须全力派出精锐,比如偷袭珍珠港的联合舰队,一次性派出了六艘航空母舰,中途岛海战中更是派出了实力最强的大和号战列舰。

㈡ 日本历史上真的有出云号战列舰吗

二战中平贺让所设计的出云号是超大和型战列巡洋舰,首舰是播磨号,不属于大和级。播磨型战列巡洋舰与大和型相隔两级级,分别是改大和级战列舰:信浓,近江,超大和型战列舰:纪伊,尾张(注意此处的近江,纪伊,尾张不同于原加贺级次级)后来中途岛海战后旧日本海军造舰重心移至空母,该计划遭到冷落,便将改大和型与超大和型战列舰合并至大和型,三号便为信浓,推断后来的大和级四五号舰(797, 111号)名称为近江,纪伊。而播磨与出云则有开建。

㈢ 日本在二战期间拥有多少艘航空母舰呢

长期以来,日本都有一种浓厚的航母情结。早在航空母舰刚刚问世时,日本就萌发了成为航母大国的强烈冲动。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造航母的国家,但比英国晚开工两年多的日本急起直追。20世纪20~30年代,日本疯狂地建造航母和巨型战舰,其军舰总吨位居世界第三。

回顾海战历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场上,航空母舰可说是最受注目的主角。从日本海军以6艘航母为主力偷袭珍珠港开始,历经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瓜达尔卡纳尔争夺战、马里亚纳海战。到莱特湾海战期间日本海军航空母舰的有效战斗力被完全摧毁为止,每次海战都有航母出现。除了瓜达尔卡纳尔争夺战之外,航母战斗力的强弱更是成为了上述海战胜败的关键。甚至在中途岛海战中,双方官兵几乎连对方舰艇是什么样子都没看见,仅凭航母舰载机的出击,就结束了这场被认为是扭转太平洋战局的海战。

诚然,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航空母舰活跃在海战舞台的起点。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各国海军心目中的主力——战列舰,在这场战争中被来自空中的打击搞得灰头土脸,根据《简氏二战战列舰年鉴》记载:二战期间总共有25艘战列舰在交战中被击沉。其中有14艘是被飞机击沉的,这还不包括德国“俾斯麦”号和日本“比睿”号。“俾斯麦”号虽然是毁于英国海军的万炮齐轰,但此前它已遭英国海军舰载机的鱼雷攻击而无法逃脱,这才是致命一击;日本海军的“比睿”号在瓜达尔卡纳尔海战期间自沉,同样也是在遭到美军空袭、舵机受损后才不得不自我了断的。

图2: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大量吸收西方文化,在军国主义兴起后,更是醉心于坚船利炮。和各列强海军样,最初日本海军内部也曾有过航空母舰与战列舰孰轻孰重的激烈争议,但仍从1911年就开始了航空母舰的开发工作。到1945年太平洋战争结束为止,先后建造了29艘航空母舰(其中有4艘已经下水但未完工)。二战初期,日本海军在山本五十六等一班深知海军航空兵重要性的将领的指挥下,几乎横扫大半个太平洋。直到中途岛战役,日本海军在一连串的失误下惨败而旧,大批优秀的飞行员和飞机维修人员伴随4艘第一线航空母舰命丧汪洋,从此日本国力的缺陷——物资、人力的不足——纷纷暴露出来。虽然日本倾尽全力赶造和改装各型航空母舰,但在美国一大批新造航空母舰的压迫下,不熟练的飞行员和不足额的舰载机使得日本海军纵有航空母舰,也无法挽回颓势。日本苦心经营了30年的联合舰队,在短短4年多的时间里灰飞烟灭。

谱系索引:规避《华盛顿公约》的产物

在1922年签订的《华盛顿公约》中,限定英、美、日、法、意五国新建造的航空母舰,每艘排水量不能超过23000吨;用战列舰、战列巡洋舰改装的航空母舰,每艘排水量也不得超过33000吨。日本所能拥有航空母舰的总吨位被限制在83000吨以下。当时签约各国为了维护自身的海洋霸权,或多或少地采取了一些阳奉阴违的策略,而处心积虑的日本军阀更是使出一切手段来规避条约的限制。日本联合舰队在二战期间拥有的大量经过改装或改造的航空母舰便是这些伎俩下的产物。

参加太平洋战争的日本航空母舰,按建造过程大致可分为正规航空母舰、改造航空母舰和改装航空母舰三类。其中,正规航空母舰一开始就是按照标准航母设计建造的,如“翔鹤”级;改造航空母舰是指原本其他舰种的军舰,在施工阶段改变原设计,而以航母的姿态出现在联合舰队序列中,如“赤城”级改装航空母舰则是指将一些服役中或已经完工的战列舰、巡洋舰乃至征用的商船,拆除部分原有结构,增设飞行甲板和操作舰载机设备而成的航空母舰。
图3:

日本海军在条约的限制下,采取了一些可迅速增加航空母舰数量的方法。其中所谓的“航母预备舰”就是在部分军舰的设计中,事先就考虑了未来可能改装成航空母舰的需求,以利于日后的改装工作。另外,日本军方还以投资方式参与商船的设计建造,战时大量征用这些商船,进行改装服役以增强其航母力量。

由于日本航空母舰的建造受到《华盛顿公约》的限制,而且在早期不像战列舰那样受重视、有计划,因此其谱系相当混乱,只是在命名方面有大致规律可循。在早期,日本的航空母舰都是以特殊的飞禽为名,其中正规航空母舰的舰名中有“龙”或“鹤”字,如“飞龙”、“翔鹤”等;由其他军舰改造而成的航空母舰的舰名中均有“凤”字,如“祥凤”、“瑞凤”、“龙凤”等(但“赤城”号和“加贺”号例外,它们直接沿用了原来战列舰的舰名);由民间船只改造成的航空母舰的舰名中则有“鹰”字,如“大鹰”、“云鹰”、“冲鹰”等。在1943年以后,日本航空母舰的命名方式又有变动,改用日本历史上的诸侯国名或者山名来命名:其中排水量25 0 00吨以上的用国名命名,15000~25000吨级的以山名命名,如“天城”、“葛城”、“笠置”等。从命名方式上可以看出,日本海军对航空母舰的认同是从早期的存疑到后期的重视——在初期的命名方式中,每个舰名的词尾都有一个共同的字,类似于日本海军驱逐舰的命名方式;但到了后期所采用的山名和古国名,则明显是战列舰所惯用的命名方式。而战列舰向是日本人最看中的主力舰。

“凤翔”号:日本航空母舰的元老和试验舰

它是日本海军航空母舰中的元老。在该舰动工兴建之前,日本曾改装过一艘运输船“若宫丸”号,以进行水上飞机的搭载试验。而“凤翔”号在建造之初被归为“特务舰”,后来才自成一类,成为海军的第一艘航空母舰。1921年10月在浅野造船厂动工,1922年10月下水、12月完工。测试排水量9494吨,航速25节,有4门1 40毫米炮、2门80毫米高射炮,官兵550人。

图4:

由于在建造“凤翔”号之前,日本海军没有建造专门航空母舰的经验,许多设计仍在摸索阶段,所以该舰也算是日本航空母舰的试验舰。在原设计中,其前段起飞甲板向下倾斜5度,为的是利于飞机起飞加速,右舷的3根烟囱在飞机起飞时可由垂直转为水平;舰岛前方有专供水上飞机回收使用的起重机等。到1923年,“凤翔”号才一一改正了这些错误设计:前端飞行甲板改平,拆除舰岛,舰桥改在飞行甲板下面。

在1932年2月5日入侵中国上海的作战中,“凤翔”号所属的13式舰载攻击机首次与中国战机交锋并取得胜利,这是日本海军首次以舰载机击落对手的空战。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凤翔”号再度出没在中国青岛外海,而后从事训练任务。中途岛战役时,“凤翔”号负责主力部队的反潜警戒任务,搭载了6架飞机,未直接参加第一线战斗。1944年,为了搭载新式战机,“凤翔”号的飞行甲板被加长到180.8米。由于改装后的飞行甲板长度超出舰长太多,使得航母的耐波性降低,无法在远洋活动。但“凤翔”号也因祸得福,由于活动减少而得以躲过美军铺天盖地的攻击,存活到日本战败后,于1946年9月被解体。

“赤城”号:山本五六曾任舰长的名舰

“赤城”号原本是“天城”级战列巡洋舰中的一艘。“天城”级是日本海军“八八舰队”计划的产物,预定要建造“天城”号和“赤城”号两艘。“赤城”号于1920年12月在吴港海军造船厂动工建造,到了1921年,受《华盛顿公约》的影响,建造中的“天城”级面临停工解体的命运。日本海军在经过一番考虑后,决定将两艘“天城”级战列巡洋舰改建成航空母舰。1923在发生的关东大地震,震坏了放在船台上的“天城”号龙骨,最后只有“赤城”号以航空母舰的姿态面世。由于日本当时只有小型航母“凤翔”号的建造经验,因此在设计这艘排水量比“凤翔”号大近3倍的航空母舰时,煞费了苦心。

图5:

“赤城”号在1923年11月重新开工,1925年4月下水,1927年3月完工。其三层甲板设计相当特殊:最上层为飞机降落甲板;第二层甲板上有舰桥及2门双联装203毫米口径主炮,故称为“炮塔甲板”;第三层为飞机起飞甲板,长56.7米,可搭载60架战机(16架战斗机、16架侦察机及28架攻击机)。测试排水量34364吨,航速31节。
1938年,“赤城”号进行了一次大改装,拆除原来的炮塔甲板和起飞甲板,将最上层甲板延长变成飞行甲板,舰载机数量增加到91架(96式战斗机16架、96式攻击机51架、96式俯冲轰炸机24架),运送飞机的升降机也由2座增加到3座,飞行甲板左舷增设舰岛。测试排水量增为41300吨,航速31.2节。

“赤城”号是日本海军的名舰之一。在1928~1929年,日本海军名将山本五十六曾担任该舰舰长,偷袭珍珠港时,该舰也作为机动部队的旗舰,其后,“赤城”号还参加了爪哇海大战和中途岛战役。在中途岛海战中,“赤城”号被美军俯冲轰炸机投下的2枚炸弹命中引起火灾,大火殃及弹药库,连锁爆炸迫使“赤城”号船员不得不弃船,最后日本用自己的“野分”号驱逐舰发射鱼雷将其击沉。

“加贺”号:关东大地震使它得以顶替上岗

“加贺”号和“赤城”号虽然不是姊妹舰,但2艘航母从诞生到覆灭的命运却惊人的相似。属于“土佐”级的“加贺”号,真原始设计也是战列舰,同样也是“八八舰队”计划的产物。正当它受到《华盛顿公约》的影响而准备解体时,关东大地震报销掉了“天城”号,“加贺”号得以被改造成一艘航母来顶替。

图6:

“加贺”号于1920年在川崎神户造船厂动工,次年11月下水,1923年11月开始航母改造工程,1928年3月完工。其外观与“赤城”号类似,同样是三层式甲板,排水量33693吨,航速27.5节,可搭载60架飞机。

1934年,“加贺”号也进行了大改装,于一年后完工。主要是延长飞行甲板,使舰载机的数量增加达到90架(15架90式战斗机、45架89式攻击机及30架94式俯冲轰炸机),航速增大至28.3节,排水量增加到42541吨,续航力得到提高。

“加贺”号一直与“赤城”号搭配编为日本海军第1航空战队,曾参与侵华战争的所有大规模军事行动;偷袭珍珠港时战果颇丰,在进军南洋的过程中也出力颇多。在1942年6月的中途岛战役时,受到美军俯冲轰炸机的袭击被命中3枚炸弹而引起火灾,数小时后沉没。成军13年的第1航空战队至此全军覆没。

“龙骧”号:日本海军后续小型航空母舰的典范

在1924年的日本舰艇补充计划中,准备建造1艘27000吨和3艘10000吨的航空母舰。1925年,为了取代老旧的“若宫丸”号水上飞机母舰,有了建造“龙骧”号的腹案,后来又从水上飞机母舰变更到航空母舰。

图7:

“龙嚷”号最初计划的排水量为9800吨,使用“青叶”级重巡洋舰的舰体,航速30节,搭载约24架飞机。1924年11月,“龙骧”号在横滨三菱造船厂动工1931年4月下水后拖曳到横须贺进行艏装工作。此时军方要求舰载机数量增加到36架,厂方不得不更新设计,增加一层机库,以至于舷高度降低、耐波性变差。1933年5月完工时,测试排水量12732吨、66000马力、航速29节、续航力10000海里(14节),搭载飞机48架、官兵924人。

“龙骧”号的外形成为以后日本小型航母的典范全通式飞行甲板、无舰岛、露天式舰艏甲板,舰桥位于飞行甲板最前端的正下方。但1935年9月发生了一起日本海军史上着名的“第4舰队事件”:“龙骧”号在演习过程中遭遇台风,由于干舷太低导致舰桥被海浪冲毁。这次事件对日本舰艇设计影响深远。事后,“龙骧”号再度进坞改造,除了重新设计改善了耐波性的舰桥外,新加了层甲板以提高干舷高度。改造后的排水量达到12575吨,航速却降低到28节。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龙骧”号搭载有18架96式战斗机和12架97式攻击机。它与航母“祥凤”号、征用商船“春日丸”号编成第4航空战队,曾参与入侵菲律宾和进攻荷属东印度群岛的支援行动。偷袭珍珠港时,“龙骧”号负责进攻阿留申群岛的作战。第二次所罗门海战时,“龙骧”号搭载有24架“零”式战斗机、9架97式攻击机,在敬运输船队护航行动中遭到美军航母舰载机的攻击而沉没。

“苍龙”号:第一艘真正按航母标准建造的航母

“苍龙”号是日本第一艘真正按照航母标准设计建造的航母,在此之前的航母多半是由其他军舰改造而成的。“苍龙”号的建造过程也是一波三折。根据《华盛顿公约》的规定,当时日本还可建造总吨位21000吨的航空母舰,因而最初设计了2艘各10500吨的航空母舰。但海军方面却要求在10500吨的航母上安装5门203毫米炮、20门127毫米高射炮及100架飞机,这对万吨级航母而言简直是无理的要求。进入预算审核阶段后,这些要求有所减少,航母的自卫武器数量减少到5门155毫米炮、16门127毫米炮。

图8:

1934年,日本海军发生了着名的“友鹤事件”:第21水雷战队的2艘水雷舰在旗舰“龙田”号轻巡洋舰的率领下在日本外海进行夜间训练,返航时海上风速达到15~20米/秒、浪高3~4米,造成“友鹤”号水雷舰倾覆,约100名官兵丧生。事后检讨,导致“友鹤”号倾覆的原因是舰体重心过高,而且几乎所有的日本军舰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个通病。这主要是因为在《华盛顿公约》的限制下,为了尽可能提高单舰战斗力而盲目在舰艇上堆砌过多的武器所致。这次事件和前面提及的“第4舰队事件”对日本后来的舰艇设计产生了巨大影响,军方对“苍龙”号的设计要求也变得合理些。

“苍龙”号于1934年11月在吴港海军造船厂动工,1935年12月下水,1937年2月完工,测试排水量18800吨、152000马力、航速34.5节、续航力7680海里(18节以下),可搭裁飞机72架、官兵1000人。

该舰服役后与“飞龙”号一同编入第2航空战队,搭载57架飞机(21架“零”式战斗机、18架97式攻击机、18架99式俯冲轰炸机),曾支援日军在中国大陆和南洋方向的侵略行动,并且是偷袭珍珠港的主角之一。1942年6月的中途岛战役是“苍龙”号战斗生涯的最后一幕。该舰在美国航母“约克城”号和“企业”号的俯冲轰炸机的打击下沉入海底,舰上1103名官兵中只有385人生还。

“飞龙”号:鱼雷“自我了断”,水兵得以逃生

“飞龙”号是“苍龙”级的2号舰,于1936年7月在横须贺海军造船厂动工,1937年11月下水,1939年7月完工。测试排水量20165吨、航速34.6节、续航力7670海里(18节以下),可搭载飞机72架、官兵1101人。

图9:

该舰在外观上的最大特征是舰岛位于左舷中央(航母的舰岛一般安排在右舷前端1/3处),以便为舰载机提供较长的起飞跑道。舰岛从右舷改在左舷,是因为右舷中央的位置是在烟囱的后方,而烟囱的排烟会影响航行操作、干扰飞机的降落。采用这种设计的还有改造后的“赤城”号。

“飞龙”号服役后一直随“苍龙”号同进退。在中途岛战役期同,该舰在“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横遭惨祸时躲过一劫,随后在第2航空战队指挥官山口闻多少将的指挥下,出动舰载机对美国航母“约克城”号实施了连续两波次的攻击,使其受到重创。不料在“苍龙”号遭袭6小时后,美机再度光临“飞龙”号上空。该舰被4枚炸弹命中舰桥右侧前方的飞行甲板,前段升降机整个被炸飞到舰桥上井引发火灾。6月6日夜零时15分宣布弃船,包括山口闻多在内的416名官兵丧生。值得提的是,当日本驱逐舰“卷云”号奉命向“飞龙”号旋射2枚鱼雷离去后,被困在“飞龙”号舱底轮机室的70名日本水兵竟从鱼雷命中爆炸后的缺口处奇迹股地逃生,在海上漂泊15天后有34人被美舰营救。

1942年6月4~6日三天之内,日本海军一下子损失了4艘一线航母及其所搭载的332架飞机和飞行员。从这时起,日本海军开始从进攻传入防御,直到1945年败亡为止。

“翔鹤”级:鼎盛时期的宠儿、偷袭珍珠港的干将

“翔鹤”级航空母舰包括“翔鹤”号和“瑞鹤”号。1936年,日本单方面退出伦敦裁军会议,从此海军的造舰工程便如脱缰野马一般全力扩张。“翔鹤”级航空母舰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

图10:

“翔鹤”号于1937年12月在横须贺海军造船厂动工,19 39年6月下水,1941年8月完工。而“瑞鹤”号则于1938年5月由川崎神户造船厂承造,1939年11月下水,1941年9月完工。测试排水量29800吨,可搭载飞机84架、官兵1660人。这两艘航母均属于第1航空舰队的第5航空战队,它们服役于日本海军的鼎盛时期,先后参加了偷袭珍珠港、东南亚和印度洋方向的作战。

图11:

“翔鹤”号在珊瑚海海战中因甲板中弹而无法起降飞机,之后回到吴港大修,第5航空战队因此避开了中途岛战役,免去了覆灭的命运。等到第三次所罗门海战时,该级舰成为日本惟一的主力航母,但由于缺少熟练的飞行员,舰载机损失惨重。在1942年10月的南太平洋海战中,“翔鹤”号再度受损,不得不回到横须贺大修。1944年6月的马里亚纳海战中,第5航空战队再度出击。19日,“翔鹤”号遭到美军潜艇“青花鱼”号发射的4条鱼雷的攻击,导致弹药库爆炸,1263名官兵与舰同沉。

图12:

马里亚纳海战中,“瑞鹤”号被一枚炸弹命中,随后回吴港进干船坞大修。1944年10月20日,“瑞鹤”号投入莱特湾大海战,担任日军北方部队的旗舰。25日,“瑞鹤”号遭到美军舰载机的猛烈攻击,被命中鱼雷和炸弹各7枚,在恩加诺角沉没,1700名官兵中只有970人获救。

“祥凤”级:名为潜艇支援母舰、实为航母预备舰

“祥凤”级航空母舰包括“祥凤”号和“瑞凤”号,前身分别是潜艇支援母舰“剑崎”号和“高崎”号,在设计之初已被列为“航母预备舰”。“高崎”号在1939年下水后立即进行航母的改造工作,于1940年2月完工,并更名为“瑞凤”号。“剑崎”号于1939年1月比“高崎”号早下水,但服役到1941年1月才进行改造工作,同年12月完工,更名为“祥凤”号。

图13:

由于是“航母预备舰”,“剑崎”号在充当潜艇支援母舰时就已设置了飞机机库和升降机,最上层甲板除了烟囱、桅杆和小得不成比例的舰桥外,几乎空无一物。改造后的“祥凤”号排水量达13100吨,航速28节,续航力7800海里(18节时),舰上可搭载6架“零”式战斗机、12架97式攻击机及10架99式俯冲轰炸机,合计28架。官兵788人。

“祥凤”号的第次也是最后班出击是在珊瑚海海战中。在战斗期间,“祥凤”号遭到美机密集攻击而被命中了7条鱼雷和13枚炸弹,1942年5月7日沉没,是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损失的第一艘航母。“瑞凤”号则在1944年10月于恩加诺角遭到美机轰炸,命中2条鱼雷和2梅炸弹后沉没。

“龙凤”号:甲板上设置一根烟囱以掩人耳目

“龙凤”号的前身是潜艇支援母舰“大鲸”号,1933年8月在横须贺开工建造,1934年3月完工,排水量13048吨。它也被列为“航母预备舰”,所以舱内没有安排太多设施;外观上与“剑崎”号相似,最上层甲板平坦且没有主要建筑物,只有为了迷惑西方军事观察家而设置的一根大而不当的烟囱。

“大鲸”号曾担任第6舰队第1及第2潜水战队的旗舰。1941年底,“大鲸”号开始进行航空母舰的改造工作,1942年11月完工,更名为“龙凤”号。排水量15300吨,航速26.5节,续航力8000海里(18节时),官兵989人。“龙凤”号可搭载21架战斗机和9架攻击机。

“龙凤”号曾参加了马里亚纳海战,轻微受损后回到日本。其后为搭载新式战机而将飞行甲板延长了15米。1945年3月19日,“龙凤”号停泊在吴港时遭空袭而役失动力,后被充作浮动防空炮台使用,直到日本战败。战后,“龙凤”号被用于运送海外日本战俘和侨民回国,最后在1946年4月解体。

“大鹰”级:只能用于训练及飞机运输任务

“大鹰”级航空母舰包括“犬鹰”号、“云鹰”号和“冲鹰”号。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前,就有资助民间航运公司建造大型邮轮的计划,以备有朝一日征用这些邮轮改造为航空母舰。

图14:

1937年4月,日本开始实施上述计划,凡是排水量在6000 吨以上、航速在19节以上的客轮、邮轮、货轮,政府均会在建造之中予以“奖助金”。1940年,日本海军急速扩充时,三菱长崎厂的“春日丸”号邮轮即被日本军方征用,当时该船的建造工程已经完成约30%。1941年5月,该舰转移到佐世保海军造船厂改造,于同年9月完工编入第5航空战队,稍后改编入第4航空战队。测试排水量为20000吨、航速21.1节、续航力8500海里(18节时),飞行甲板长172米、宽23.5米,官兵747名。

由于它是用商船改装的航空母舰,所以在性能上远不及正规航空母舰。完工后从未作为航空母舰使用,多半用于训练及飞机运输任务,只能算是飞机运输舰。1942年中途岛战役后,日本联合舰队第一线航空母舰损失惨重,因此“春日丸”号在1942年8月被更名为“大鹰”号,正式编入日本航空母舰行列之中。“春日丸”号的姊妹舰还有“八幡丸”号和“新田丸”号两艘。“八幡丸”号在偷袭珍珠港前夕被军方征用,1942年初开始改造,同年5月完工,更名为“云鹰”号。“新田丸”号的改造工作也于同年11月完工,更名为“冲鹰”号。

上述3舰的航速高正规航空母舰甚远,只能为运输船队警戒、护航或充当运输飞机平台,均末参加较着名的战役。“大鹰”号于1944年8月18日在吕宋岛西北方水域被美军潜艇击沉。“云鹰”号于1944年9月11日在东沙岛以东水域被美军潜艇击沉。而“冲鹰”号则在1943年12月4日在日本八丈岛以东水域被美军潜艇击沉。
“隼鹰”级:整体性能不亚于正规航空母舰

“隼鹰”级航空母舰包括“隼鹰”号和“飞鹰”号,它们的服役背景与“大鹰”级类似。为应付1940年东京奥运会,日本邮政省决定建造2艘大型豪华田6轮。日本军方愿意提供60%的补助经费,但要求这2艘邮轮必须达到船长210米、宽25米以上的规格,而且航速要在24节以上,排水置在26600~27000吨之间,并且可在3个月之内改装为航空母舰。

图15:

第1艘下水的“僵原丸”号于1939年3月在三菱长崎厂开工,第2艘“出云丸”号则于同年11月30日在川崎神户造船厂动工。1940年‘0月,邮轮的建造工作尚未完成,即被决定改造成航空母舰并由军方收购。“隼鹰”级的改造工程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进行,“僵原丸”号在1942年5月初完工,7月中旬更名为“隼鹰”号;“出云丸”号则在同年7月底完工,命名为“飞鹰”号。测试排水量均为27500吨,水线长215.3米、宽126.7米,飞行甲板长210.3米、宽27.3米,航速25.5节,续航力12251海里(18节时),可搭载飞机53架、官兵1187名。

“隼鹰”级的舰岛设计新颖,烟囱与舰岛合并向外倾斜26度以减少排烟造成的干扰。日本采用这种设计的航空母舰还有“大凤”号和“信浓”号。虽然该级舰由邮轮改造而来,内部有许多木制装潢隔间必须予以拆除以防火灾发生,但整体性能却足以与正规航空母舰“飞龙”号相抗衡,这一点颇令人意外。

“隼鹰”号在1942年7月与“飞鹰”号同被编入第3舰队第2航空战队。在中途岛战役结束一个月后,由于日本海军舰载航空兵严重不足,它们由二线预备部队调整到第一线作战;10月份参加了所罗门群岛海战和瓜达尔卡纳尔海战,攻击了美军“企业”号和“大黄蜂”号航空母舰。美军进攻塞班岛时,它们也有出击的记录。

1944年6月20日,在马里亚纳海战中,“飞鹰”号在舰载机倾巢而出后,被美军舰载机趁虚而人命中1条鱼雷,鱼雷爆炸后破坏了航空燃料库,挥发后的油气弥漫在舰艇内部。2个小时后油气被引爆,随后产生了场无法控制的大火,强烈的爆炸使舰上官兵误认为该舰又被一条鱼雷击中。“飞鹰”号在爆炸后不久便倾覆沉没。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海战中,有3艘日本航空母舰都是被鱼雷攻击后因油气引爆而沉没的。

在同一天里,“隼鹰”号也被2枚炸弹命中,坦损伤不重。它在修复后直担任训练和飞机运输的任务,未参加针对莱特湾美军舰队的作战,因此免去了被美军穷追猛打的命运。1944年12月9日,“隼鹰”号被美军潜艇发射的鱼雷命中而严重受损。但由于中雷时弹药库和燃料库都是空的,因此幸运地没有步姊妹舰的后尘而发生爆炸。修理完后的“隼鹰”号一直停泊在佐世保港,战后于1946年8月解体。

“神鹰”号:由德国商船改装的飞机运输舰

“神鹰”号也是艘由商船改装而成的航空母舰。但比较特别的是,它的前身是一艘德国商船“沙恩霍斯特”号。该船于1935年在德国不莱梅建造,属于德国洛德航运公司远东航线的定期邮轮,排水量18184吨。在次定期航程停泊于日本时碰上欧洲战争爆发,因为大西洋的制海权掌握在英国手里而无法回国,只好滞留在神户。

1942年被日本军方收购,同年9月进行航空母舰改装。由于该船的原厂材料难以获得,所以改装工作进展缓慢,一直到1944年春季才在吴港海军造船厂完成。测试排水量20900吨,水线长189.36米、宽25.6米,航速24节,26000马力,续航力8000海里(18节时),飞行甲板长180米、宽24 5米,官兵834人。

从航速上可以看出,该舰充其量也不过就是一艘飞机运输舰。它于1944年7月编入第1海上护卫队,担任船队的护航任务。1944年11月17日,在一次从日本到新加坡的护航任务中,在黄海济州岛以西水域被美军潜艇击沉,结束了短短5个半月的航母生涯。

http://army.bbs363.com/1/389c.htm
还有很多``字数过多``你自己上去看看吧``还有图``

参考资料:http://army.bbs363.com/1/389c.htm图片在这``

㈣ 日本“出云”号长248米、宽38米,为何满排只有2.7万吨

从日本出云号直升机驱逐舰的尺寸来看,这艘军舰的满载排水量应该会超过3万吨。世界上的国家根据需求的不同,很少会报告完全真实的装备数据,难免会出现多报和少报的现象。日本在二战时期就喜欢隐藏军事实力,当时的日本军舰吨位普遍少报,炮筒口径也故意少报。作为二战的发起国之一,日本在战败后被限制了军事实力的发展,因此在研制新型军事武器的时候,日本要么就起个不起眼的名字,要么就故意弱化武器的能力。

日本的出云级直升机驱逐舰的吨位是在改装成航母之前的,在改装成航母之后,出云级的吨位还会有所增多,到时候出云级的吨位应该不会低于3.5万吨。出云级直升机驱逐舰的出现,标志着日本开始朝着海上大国进发,随着二战战败国影响的淡化,未来的日本很可能更进一步,研制真真正正的航母,对于东亚国家来说,将会构成很大的威胁和挑战。

㈤ 日本准航母“出云号”下水,“出云”从何而来

旧日本海军命名军舰,习惯用古代的“国”来命名,

出云国(いずも,Izumo),是日本本州岛中国地方北部古代的令制国之一,属山阴道,又称云州。出云国的领域大约为现在岛根县的东部。此地常在日本神话中出现,传说有许多神灵居住于此。

㈥ 日本目前有几艘准航母

日本目前拥有几艘准航母?


实际上,严格意义上来讲,日本根本就没有航母这一说,因为,日本本身就属于二战战败国,所以,日本严格受到限制根本就不能拥有航母这种进攻性武器装备,这也就是为什么,日本从来没有公开称自己拥有航母,即便是两艘出云级也被他们说成是护卫舰的主要原因,当然,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一种护卫舰,长得像日本出云级以及日向级那个样子,这只不过是日本方面为了掩人耳目,试探国际社会的底线罢了,在日本方面看来,如果推出日向级舰艇之后没有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或压力的话,他们就会继续制造更大排水量的舰艇,以此来突破束缚,于是,日本紧接着就制造了出云级。

据公开资料显示,如果日本方面将出云级发挥到极致的话,至多能够搭载9架F-35/B,如果一个批次放出去3架的话,这9架战机就需要通过3个批次才能将全部9架放飞出去作战,其作战能力也是十分有限的,毕竟,出云级能够搭载固定翼战机的数量太少。再加上,F-35/B本身就属于短腿,由于要兼顾垂直起降功能, F -35/B根本无法满油满弹起飞,而垂直起降过程当中,又会消耗掉大量的燃油,所以,F-35/B的战力也是大打折扣的,除此之外,由于日本严格受到限制不能在其战绩上面搭载进攻性武器,所以,即使两艘出云级上面搭载了F-35/B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总的来讲,日本目前能够称得上的准航母也只有两艘出云级,日向级以及大隅级运输舰,根本就不能称之为准航母。

㈦ 日本准航母“出云号”下水,“出云”从何而来


甲午海战后,日本用从清政府手中获得的巨额赔款建造了“出云”号。

它是一艘排水量近万吨的装甲巡洋舰,属于出云级装甲巡洋舰中的首型舰,由英国阿姆斯特朗船厂建造,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日俄战争,并担任过日本天皇的座舰。

在1921年至1931年之间,“出云”号巡洋舰连续6次担任远洋航海训练舰。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出云”号奉命停泊在上海江面,成为第一艘外遣舰队旗舰。在1937年的“八一三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连续出击,重创“出云”号,大大鼓舞国人的抗日士气。

它在1943年年底从中国返回日本国内,此后作为海军院校的练习舰使用。1945年春,该舰在吴海军工厂加装大量防空武器。

1945年7月24日在美军的吴港轰炸中遭到3枚炸弹击中,翻覆沉没。



【披着驱逐舰外衣的准航母】

日本二战后建造的最大型战舰22DDH级护卫舰今天下水。命名为“出云”,而“出云”曾系侵华海军旗舰名号,到达过上海。有人指责这是时代的倒行逆施。也有人担忧引起东亚军备竞赛。

日本海上自卫队官网发布的公告显示,耗资1139亿日元(约合71亿元人民币)、历时1年多打造的22DDH将在日本海洋联合有限公司横滨造船厂下水。届时,日本海军将领武居智久和防务省代表以及海上自卫队和设备总代表等人员将出席仪式,并公开舰名。该舰预计于2015年3月服役。

据悉,22DDH驱逐舰长248米、宽38米、吃水7米,尺寸几乎比日本海上自卫队现役最大舰艇“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大50%。22DDH标准排水量1.95万吨,满载排水量高达2.7万吨,就连曾为英国皇家海军立下过汗马功劳的“无敌级”航母都无法与之媲美。此外,它还配备了3部密集阵武器系统和2部拉姆导弹发射装置。

日本海上自卫队称,22DDH可携带14架SH-60K“海鹰”反潜直升机,并可同时起降5架,另外飞机甲板升降机增至4部,更方便地为舰载机机群提供弹药。经过改造后,它还具备搭载F-35B型战机的能力。

美国“全球安全”网站指出,22DDH从吨位、布局到功能都已完全符合轻型航母特征。


【为何命名出云号】

‍ 中国国防大学附教授 房兵:

我觉得这个巧合其实已经不光是一个舰名的巧合,包括刚才讲的这个时间点,当然这个时间点我们知道,军舰下水的东西,又不像是打仗,日子没法选,你选哪一天,你刻意回避哪一个日子,或者刻意赶上哪一个日子,完全是你事先设计好的,当然刚才宋老师也说了,有些东西你也不好硬联系,所以我的感觉,从时间点角度来讲,这个时间点的选择,选择广岛核爆原子弹,人类历史上首次核打击这样一个纪念日,来下水他的现在最大的这样一个所谓的直升机驱逐舰,也就是我们讲的准航母,我想这个时间点,这样一个巧合,是貌似巧合,绝非巧合,当然这其中的奥妙、蹊跷,那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你纠不到它什么,但是你能感觉到,包括你刚才讲的舰名,这个舰名,“出云号”如果熟悉抗战历史,大家恐怕都知道,还是在全面抗战开始之前,是1932年,128淞沪抗战的时候,当时日本侵华的派出舰队就是“出云号”,当时中华民国的海军也好,空军也好,舍死忘生要打掉的就是“出云号”,现在你把它又复活了,现在其实我们看到,不是一个“出云号”的复活。


‍ 在此之前,日本海上自卫队,尽管他说我现在的海自跟过去的帝国海军没有任何关系,完全做一个切割,但是实际上大家看,舰名,日本帝国海军是在联合舰队的舰名,特别是主力舰的舰名,已经属于一个全面复活的状态,包括我们知道的“金刚级”导弹驱逐舰,“金刚号”、“雾岛号”、“鸟海号”、“妙高号”、包括“爱宕号”,这都是过去日本旧海军战略舰重巡洋舰的名字,特别是现在我们讲22DDH,前面181舰、182舰、16DDH、日向级、日向号、伊势号,日向号、伊势号也是日本联合舰队当年的主力战略舰,而且是曾经在二战期间被改装为航空战略舰,就沾航母的边了,再加上这次“出云号”,所以给大家感觉就是,我表面不说,但我实际上,我是把在过去日本帝国海军时代联合舰队,主力舰的舰名再全面地启用,恐怕未来某一天,大和号、武藏号的舰名也未必不会再出现,所以这个问题,我还是那句话,貌似巧合,绝非巧合。





相关资料与图片均来自于网络:通过网络搜索

相关参考来源如下:

http://www.takefoto.cn/viewnews-42444.html

http://ke..com/view/10831878.htm?fromId=578069

http://mil.sohu.com/20130807/n383553988.shtml

http://mil.sohu.com/20130806/n383511640.shtml

http://world.workercn.cn/c/2013/08/07/130807042156191427662_1.html

㈧ 日本计划将护卫舰出云号改造成航母吗

根据日本《读卖新闻》消息,日本政府多名人士透露,日本政府已开始研究将海上自卫队最大的护卫舰“出云号”改造为战斗机可以起降的航空母舰。

“出云号”护卫舰甲板宽阔,形状与航空母舰相似,全长248米,满载排水量约为26,000吨,可以搭载14架直升飞机。如果改造为航空母舰,可以搭载10架F35B战斗机。

㈨ 日本浅间级装甲巡洋舰造价,出云级装甲巡洋舰造价,有一个即可。

浅间级装甲巡洋舰(日本语:あさまがたそうこうじゅんようかん)是 根据日本六六舰队计划中的1897年第一期扩张计划订造的,同级共2艘,分别为浅间号(日本语:あさま)与常磐号(日本语:ときわ)。该级舰由英国着名的造船工程师瓦茨爵士(Sir Phillip Watts)设计,是大日本帝国海军(日本语:だいにっぽんていこくかいぐん)拥有的第一种装甲巡洋舰,水线部位主装甲带厚达7英寸,长86.6米,吃水2.15米;划分了更多的水密隔舱,分32个水密区,163间水密舱。此外还装备了双联装203mm主炮和众多速射炮,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性能首屈一指的巡洋舰。

排水量:9700吨(常备)主尺度:134.72米(全长)/20.45米(宽)/7.43米(吃水)动 力:2台直立式三段鼓胀往复式蒸汽机,12座燃煤锅炉,18000马力航 速:21.5节续航力:7000海里/10节防 护:舷侧180毫米,甲板50毫米,炮塔152mm,司令塔356mm火 力:2座双联装阿姆斯特朗式203毫米L/45炮,14座单装阿姆斯特朗式152毫米L/40速射炮,12座单装阿姆斯特朗式76毫米L/40速射炮,7座单装47毫米重型哈乞开斯速射炮鱼 雷:水上457毫米×1,水下457毫米×4舰载机:舰 员:726人

浅间舰1896年11月12日在英国阿姆斯特朗船公司的Whitworth工厂开工建造,1898年3月22日下水、1899年3月18日建成。5月17日回到日本横须贺。1900年6月18日被被编入常备舰队,担任旗舰。8月22日被派往中国大沽,参加镇压中国义和团的行动。1902年3月17日作为常备舰队司令官伊集院五郎少将的旗舰被派往英国参加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的加冕典礼。日俄战争中被编入第2舰队第2战队参加了仁川海战、黄海海战和对马海战。其中在对马海战中被俄舰302mm炮弹击中舰尾的舰长室和舰桥操舵室。1914年9月14日被编入第一南遣舰队参加争夺南洋诸岛的作战。后被编入遣美支队舰队,远赴美洲作战。1915年1月31日在墨西哥湾触礁搁浅。5月8日13时在常磐舰和工作船关东号的协助下出险,而后驶入中立港口紧急修理,12月18日依靠自身动力返回横须贺。战后多次与磐手舰组成练习舰队担任海军学员的远航任务。1921年9月1日舰级变更为一等海防舰。1931年5月30日舰级又变更为海防舰。6月6日在吴海军工厂增设了87式方位测定仪。1933年在吴海军工厂加装了3年式40mm高射炮。1935年2月20日与出云舰组成练习舰队,搭载海军学校的学员进行远洋航海。10月14日在驶往吴港的途中在仓桥岛南端的来岛水道(近广岛县白石灯塔)水域触礁,严重受损。此后,该舰成为吴海兵团的练习舰,主炮被撤去,在第1主炮塔和烟囱的位置各增设了1门6mm高射机枪。1942年7月1日被列为练习特务舰。1944年被拖航至山口县下关港外六连岛,作为住宿舰使用。该舰残存至二战结束。1945年11月30日除籍后被拖航至日立造船因岛工场。1946年8月开始拆解,1947年3月解体完毕。

常磐舰1897年1月6日在英国阿姆斯特朗船公司的Whitworth工厂开工建造,10月18日被命名为“常磐”。1898年7月6日下水、1899年5月18日建成。7月16日回到横须贺。1900年5月20日成为常备舰队的旗舰。6月19日被派往中国大沽,镇压义和团运动。日俄战争时被编入第2战队作战,参加了蔚山海战和对马海战。1914年被编入第2舰队第4战队,参加了青岛方面的作战,后编入第一舰队第3战队,从事日本至上海航线的护航任务。此后又远赴美西海岸执行警备任务。1917年起作为练习舰,与八云舰一起,搭载海军学校的学员进行远洋航海。1921年9月1日舰级变更为一等海防舰。1922年9月30日,开始接受敷设舰的改装。将后部主炮塔撤去,加装水雷库,共可搭载5号水雷200枚。1926年11月改造工程完毕。1927年8月1日9时39分在大分县佐伯湾的一次水雷布放演习中,右舷中央的1颗水雷突然发生了爆炸,9时41分,附近的2颗水雷又被诱爆。这次事故共造成5人死亡,28人受伤。该舰灭火后驶往佐世保修理。1932年1月赶赴上海,参加1.28事变的作战。1933年被编入第1遣外舰队赴中国华北,担任警备任务。1940年被列为敷设舰兼防备设施训练舰,与轻巡洋舰多摩组成了第18战队。1941年9月4日与冲岛舰被编入第4舰队第19战队,在东中国海水域执行布雷任务。1943年2月1日被美国舰载机攻击受重创。5月1日成为佐世保镇守府的警备舰。1945年8月9日在大凑港遭到美机轰炸,重伤搁沉。11月30日除籍。1947年4-5月被打捞出水,8-10月在函馆的大凑造船所解体。

出云级装甲巡洋舰原为日俄战争时期的旧式装甲巡洋舰,1921年9月1日变更为一等海防舰,在改装中拆除了旧式的燃煤锅炉,换装了6座燃油锅炉。出云号在1921——1931年间,连续6次担任远洋航海训练舰,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方称“第一次上海事变”)爆发,出云号奉命停泊在上海江面,成为第一外遣舰队旗舰。

出云号(lzumo)建造厂: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埃尔斯威克船厂1898.5.14作为装甲巡洋舰开工,1899.9.19下水,1900.9.25竣工1921.9.1变更为一等海防舰,1942.7.1变更为一等巡洋舰(重巡洋舰)1945.7.24被美机炸沉倾覆于吴港,1947年浮起解体

磐手号(lwate)建造厂: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埃尔斯威克船厂1898.11.11作为装甲巡洋舰开工,1900.3.29下水,1901.3.18竣工1921.9.1变更为一等海防舰,1942.7.1变更为一等巡洋舰(重巡洋舰)1945.7.26被美机炸沉轰炸坐沉于吴港,1946年浮起解体

排水量:9750吨(标准排水量)
主尺度:132.28米(全长)/121.9米(水线长)×20.94米×7.37米
动力设计:2台三段膨胀往复式蒸汽机,24座贝尔维尔式燃煤水管锅炉,
功率:14500轴马力,
航速:20.75节;
载煤:1402吨;
改远航训练舰后:2台三段膨胀往复式蒸汽机,6座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功率7000轴马力,航速16节。
防护主装甲带:178——88毫米,主装甲带上部:127毫米,水平装甲:65毫米,主炮塔:152毫米,司令塔:356毫米。
武装设计:4门203毫米阿姆斯特朗式主炮,双联×12门152毫米副炮,12门80毫米速射炮,
8门47毫米速射炮,4具457毫米鱼类发射管;
改远航训练后:4门152毫米炮 4门八九式127毫米高炮(双联×2 ) 3门三年式76毫米高炮,12门九六式25毫米机炮(三联×2,双联×2,单装×2) 两挺九三式13毫米机枪
编制:672人(设计)
预计单舰应该在190-240万两白银,毕竟就连吉野这艘4000多吨的渣渣防护巡洋舰都100多万两,虽然舰体增大可以减少部分对动力系统的消费,但是还是无法太便宜的,当然一艘浅间级/出云级比两艘吉野级便宜是肯定的,所以虽然找不到四舰的详细造价,但是大致估计一下还是可以的,而装甲巡洋舰的造价又大约为同吨位战列舰的70%,所以应该为210万两左右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400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744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043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300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359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041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994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854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019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