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士兵可以怎么装扮
❶ 二战,日本士兵为什么都用一块白布来遮羞
我们看过很多影视作品,其中关于二战的,都会有那么一段,那就是日本兵的穿着,无论是相扑手,还是日本的武士,或者在战场上抓住的俘虏,当他们脱下裤子,看到的不是内裤,而是一块白布。难道他们都没有内裤吗?
日本兵的内裤都是这种,而且白布的形状还各不相同,有的是四方的,有的是三角的,有的简直乍一看像现在的丁字裤。这个如果仔细观察的人肯定会发现,日本士兵身上都有。其实,这个白布片有个名词,叫做犊鼻禈,最早是源自我国,这个犊鼻禈其实也就是古代的内裤,在最开始,汉族的服饰里面是没有内裤的。而都是穿长筒的大礼服,这样穿起来很是不方便,而且费布料。
而犊鼻禈的诞生就是改进,在汉武帝时期,着名的才子司马相如,在晚年很是贫苦,要当街做生意。而司马相如主要卖酒洗碗,如果穿着长衫很是不方便,而且长衫也很贵,于是其突发奇想,拿了块布,包在下半身,遮住关键部位,又利于干活,在夏天还解暑,因此,一时之间风靡全国。
主要是日本大化改新,全面学习大唐,连穿着也细致的学习,这个犊鼻禈自然也就被学了去。而不同的是,后来的中国人发明了内裤,而日本人却一直很是墨守成规的坚持使用犊鼻禈,还改了名字叫兜裆布,其实用处就是内裤了。而且只能是日本男子使用,在和平时期是内裤,但是一旦战争失败可以拿来做白旗投降。在日本人剖腹的时候,还能拿来沾血,擦拭刀……可以说用处很多。
真的是很奇葩的民族。
❷ 二战期间日军着装帽子两侧的布,是鸡肋还是另有用处
现在国人一想到穷凶极恶侵华日军的装扮,最明显的特征便是他们脑袋上那顶带有屁帘儿的帽子,无论是按照古代的审美,还是现在的审美,无疑都做到了丑陋之极。侵华日军军帽如此设计在战争当中还是有很大的保护作用的。
除了防止太阳暴晒和蚊虫叮咬之外,这种帽子还有其他的功能,比如在森林当中快速行军的时候,为了快防止树枝划伤自己的脸部,屁帘也是起到很大作用的。战争当中都会遇到很多极端寒冷的天气,屁帘包裹着耳朵后颈,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暖作用。震耳欲聋的战争环境下,极容易震伤耳膜,有了屁帘的保护,可以有效的减缓爆炸冲击波对耳膜的伤害。还有人说,这种屁帘儿可以起到侧方向风速的作用,便于远程射击。尽管日本这种军帽有这么多的好处,但由于其设计丑陋、戴上后不舒服不方便,早已被历史所淘汰,战后日军军帽便改成了比较宽大的、能够盖住耳朵和后颈的钢盔。
❸ 二战日本陆军士兵的军服颜色
日本陆军在二战中有好几款军服,主要是跟据的战场环境而更替,最着名的是“昭和5式”和“98式”。 日本陆军军服颜色为国防色,国防色是日本陆军基本颜色,就是茶绿色,国内影视剧道具军装不准。不是土黄色。陆军夏季的衬衫是枯草黄
“昭和5式”设有肩章,军衔也体现在肩章上面,领章则是体现兵种,分两叉型,以不同颜色来区分。红色(步兵)、绿色(骑兵)、黄色(炮兵)、黑色(宪兵)、棕色(工兵)、深褐色(工程)、蓝色(军乐)、深蓝色(汽车兵)、青蓝色(航空兵)、白色(军法)、桔红色(参谋)、桔黄色(山地兵)、深红色(装甲兵)、深绿色(药剂)、茶色(司务)、银灰色(军医)、紫色(兽医)。这种军服一直用到1938年,口戴为倒山字型,军纽口为铜制,很大很显眼,质地为昵子,在1937年攻打南京的日本陆军就是穿的这种军服。
“98式”军服特征是军衔表现在领子上,领章块很小,远处不易查觉。原因是“昭和5式”的军衔设在肩上,陆军将官金色肩章很显眼,由于在中国战场上游击战很频繁。日本军方担不少上战场视查或督战的陆军高级将领会成为中国游击队或狙击手的靶子,所以改穿这种“98式”,兵种表现为 “M”型胸章,一般别在右胸,颜色和上述“昭和5式”一样。
总的来说,二战时日本陆军的军服也不止上述两种,还有些寒冷地区,如在中国东北和西伯利亚使用的冬装。还有在东南亚和缅甸使用的“40式”热带作战服。
❹ 日本士兵每人都背着一个背包,有什么用
背包里边的东西太多了,一般来说背包里边的补给物资是要能够3天的消耗,包括食品、水、寝具、换洗衣服、鞋、餐具、还有一些个人用品什么刷牙洗脸的,有的时候还要有一些备用的弹药。就算现在的各国的机械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单兵携行装具+大背包的做法依旧是普通步兵携带物资的做法。
二战时期,美军的东西也背了不少,在电影《兄弟连》里边,E连在诺曼底跳伞前,曾经称过他们自己的负重,结果是这些负重比他们自己的体重还要重。当然,伞兵要带的东西要比普通步兵更多,像什么炸药普通步兵用不着带,但是伞兵要带。
现在的影视剧里边,步兵一出动,就是把这身行头穿上,这种情况就是执行一次战斗的,所携带的物资连一天都支持不下来。美国人曾经出过一个战术设定,就是一个步兵排没有背包,出现了一个突发情况,美国人认为,这种情况还是尽量避免交火,因为身上没有任何的物资储备。
❺ 日本士兵(二战)为什么帽子后面有很多片“布条”看上去很威风。
郑重提示,那个布条叫“帽垂”。为二战日本野战部队官兵常备装备。是二战日本陆军很典型的标志,
日本陆军装备帽垂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当时的步兵足轻就在阵笠下佩戴白色的帽垂。如果玩过《信长之野望》或《太阁立志传》的人应该有印象。
近代日本佩戴帽垂一说是受法国影响,日本陆军军装受法国风格影响。
日本帽垂可以拆卸,平时不带。在野战的时候和战斗帽(日本正式名称是略帽)配套使用。在南方多使用,在北方不经常使用。
主要用途,防蚊虫,防风沙。
近代中国军装受日本风格影响,尤其是北洋军的军装就是日本陆军的翻版。南京政府军也受日本影响。不过当时日本不经常打仗,还没有经常带帽垂。中国也不知道帽垂是什么。后来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人才知道原来日本兵都带个“猪耳朵”。这是日本陆军典型标志,从这以后的中国军队都不能用帽垂了。
❻ 日军侵华时军官与士兵的颜色相同吗
士兵的服装是绿色偏黄,布料不显厚重,应该是一般军服耐磨布料,偏向帆布材质,由于耐磨所以透气性一般不会太好,所以日军是比较季节化的配备夏装。佐官的服装颜色比士兵的更黄一些,布料更为厚重,尤其军官服是呢子布料。舒适度相当高,而且是量产,每个佐以上级别军官都是量身定做,相当合体。给人一种穿西装的感觉。而到了将军级别的更不用说,颜色是最深极偏向土黄色,材质是纯羊毛的,不仅更贵重而且剪裁相当理想且细腻,到了战争后期比较广为使用。初期则多应用意大利及德国的上等西装细毛布料,随着战争的延伸物资输送不再容易,日本将军们穿起了亚洲的羊毛布料军服!
❼ 历史上日本兵为何非要戴“尿布”,死活都不戴钢盔呢
家会经常在电视上看到日军头盔加布的现象,看到日军的这一打扮,不自觉地让人感到他们这一装扮十分的滑稽可笑。其实,最早使用这种款式的是法国军队,那么为什么日本军队如此特别要军人帽子上加如此滑稽的两块布呢?
❽ 日本鬼子兵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时穿那种军装扎白绑腿穿的是黑布鞋吗,布鞋不是中国人才穿的吗
图片上看不出日本鬼子穿的是什么材质的鞋,我觉得是日本鬼子的一种黑色的军鞋,看上去像黑色的布鞋
应该是日本人的军鞋,被绑腿遮住了才看上去像布鞋的吧
❾ 抗日战争中,日本军人,穿的是绿色的衣服还是什么色
日本陆军的发展经历了2个重要时期,军服也有2次非常大的改变。明治维新建立现代陆军开始是学习法国陆军,军装上衣黑色,军官无肩章,通过在袖口的黑色刺绣线条表明军衔。士兵有肩章,在肩章上表明部队番号。士兵和尉官,佐官是黄色帽墙。尉官1条帽线,佐官2条帽线,将军红色帽墙3条帽线。军徽前期是旭日徽章,不久改为是金色五角星一直沿用二战结束。日本骑兵为红色马裤绿色裤线,金色衣扣。
一战后日本陆军颜色为国防色,国防色是日本陆军基本颜色,就是茶绿色,国内影视剧道具军装不准。不是土黄色。陆军夏季的衬衫是枯草黄
❿ 日本海上自卫队又几种军装,还有士兵的水兵帽上的字是什么
海上自卫队有几套军装的,冬、夏常服、作业服(作训服),常服又分士兵与军官的(好像士官海曹也有自己的常服)。具体样式与美海军很像,只是美军的所有用五角星的地方都是樱花。冬常服是藏青色,军衔军官在袖上,士官和兵是臂章。夏常服是白色,军衔军官是肩章,士官和兵也是臂章。作训服是深蓝色的,和陆自的M64差不多,只是颜色不一样,军衔都是肩章。飞行员的工作服是绿色的。出海时兵和士官戴的是带有本舰或本队自己标志的的类似棒球帽的帽子(舰帽),这个在陆军和空军也是如此。楼上说的“去掉屁帘的便帽”是一般训练时戴的,帽徽和二战时的日本海军一样,是带有樱花的锚
水兵帽的话正式场合用的是写有“海上自卫队”带子的帽子,平时使用写有所在舰队或编制的带子(ペンネント),比如“第xx护卫舰队”。这是传袭旧海军的东西。二战时候就分别写的是“大日本帝国海军”和所在相应部队、战舰名字。
还是不清楚的话可以去海上自卫队官网上下载介绍的视频,内容很丰富,可以看到很多内容。
http://www.mod.go.jp/ms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