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日本资讯 » 日本人怎么看自己的姓

日本人怎么看自己的姓

发布时间: 2022-10-18 23:03:37

Ⅰ 为什么日本人会把我的名字训读,难道看不出我是中国人还是他不懂怎么音读

日本人发音就是那样的

Ⅱ 日本人的姓、名如何区分称呼时称呼什么 请以“村上春树”为例说明。 谢谢!

日本人的姓名与中国人的一样,姓在前,名在后。村上春树的姓是村上,名春树。日本社会男尊女卑,男子之间尊称为xx君,比如村上君。女子之间一般是直呼其名,比如春子,良子等。

Ⅲ 日本人的5个字的姓名怎么区分姓和名

一般是姓氏两个字,剩下的都是名(1-3个字),部分姓氏也有一个字(比如:林,関等等)或者三个字(比如:佐佐木,长谷川等等)的。你只需注意他们递来的名片——姓氏和名中间都会有个空格,比如“関口刚”,一般名片会写:関 口刚,说明他姓関,如果写为関口 刚,说明他姓関口。

Ⅳ 日本的姓氏都有什么或者是怎样确定姓氏的

日本姓氏来历的33种属性

(1)地名型 比比皆是,不解释了。

(2)氏型 与古代的"氏"关系很深的姓氏。
如:苏我、物部、藤原。

(3)物象型 与动植物、器物、建筑物等物象有关的姓氏。
如:楠木、机(桌子的意思)、辻堂、沓(鞋子的意思)。

(4)职名型 与职业、役职、官职等有关的姓氏。
如:目(守介掾目四等官的最后一等)、卫门、锻冶。

(5)名前(名字的意思)型 由名字发展而来的姓氏。
如:源内、为贞、二郎。

(6)略姓型 由原来的姓氏简略而得的姓氏。
如:宗(惟宗)、追(追田)、物(物部。你看,"物"姓至少有两种属性了)。

(7)当字型 我也不很明了,似乎是原姓只有读音,汉字是后来才胡乱凑的。
如:池鲤鲋、不死原、新闻。

(8)佳字型 直接用祥瑞字眼作姓氏。
如:宝木、增满、龟龙(顺便一提,日本人看乌龟的观念与现在的中国人也不一样呀)。

(9)转字型 转音、转字(类似于使用了通假字)而生的姓氏。
如:若旅わかたび(若田部わかたべ的转字、转音)、棉谷(棉屋的转字)。

(10)消失姓 现在已消失的古怪姓氏。
如:释迦牟尼佛、言语同断、色魔(怎么样,日本姓氏奇怪吧?更奇怪的还在后面)。

(11)信仰型 与信仰有关的姓氏。
如:调月、星、天道(上面三个消失姓似乎也是信仰型)。

(12)古代型 与古代姓氏关系很深的姓氏。
如:武内、主、额田。

(13)外来型 外国传入日本,或与外国关系很深的姓氏。
如:高丽、秦、邹。

(14)冲绳型 与冲绳关系很深的姓氏。
如:与那原、上江洲、东风平。

(15)赐姓型 由下赐而得的姓氏。
如:橘、留目、日本、丰臣。

(16)合字型 由原姓中的两字相合并而生的姓氏。
如:麿(麻吕)、小柴(小此木)。

(17)商业型 与商业有关的姓氏。
如:鱼屋(鱼店的意思)、酢谷(醋店的意思,"谷"是"屋"的同音转字,下同)、丝谷。

(18)皇族型 与皇室、皇族、宫家等有关的姓氏。
如:有栖川、大后、闲院。

(19)人名型 从一般性的人名称呼发展而来的姓氏。
如:民、奴、早乙女。

(20)阿伊努型 与日本的少数民族阿伊努族有关,或从阿伊努语发展而来的姓氏。
如:小比类卷、金田一(哈哈,这个料不到吧?)、石狩。

(21)公家型 与公家有关,从称号等发展而来的姓氏。
如:九条、河鳍、公卿、菊亭。

(22)复姓型 与中国的复姓意义不同,指由两姓合并而生的姓氏。
如:长曾我部、竹田川边、疋田斋藤。

(23)部民型 从古代职业部、名代部、子代部等部民发展而来的姓氏。
如:祝部、服部、忍海部。

(24)かばね型 这个比较费解释,かばね是对上古的一些姓的称呼,看到例子后阁下可能就明白了。
如:直、连、臣。

(25)虾夷型 与虾夷有关的姓氏。
如:俘囚、夷、胡、夷俘、虾夷(都是原来大和朝廷侮蔑虾夷的话,不知谁会用这样的姓?现在大概消失了吧)。

(26)佛教型 与佛教关系很深的姓氏。
如:大佛、释、舍利弗。

(27)神道型 与神社、神道关联很深的姓氏。
如:三轮、神、福神。

(28)事象型 与事件、变故、原由等相关的姓氏。
如:栗花落、月见山、一入。

(29)艺名型 从雅号、艺名、笔名、别称等发展而来的姓氏。
如:幸若、锦城斋、善阿弥。

(30)敬称型 由敬称发展而来的姓氏。
如:卿、王、殿。

(31)屋号型 由屋号发展而来的姓氏。
如:泷の屋、增田屋、角谷(角屋的转姓)。

(32)族名型 由种族名发展而来的姓氏。
如:隼人、土蜘蛛、熊袭。

(33)未详型 成因不明的姓氏。

日本姓氏十万家

据日本一家姓氏研究会在全国范围所作的一项最新调查,日本人的姓氏已多达11余万个。由此日本已成为世界上姓氏最多的国家,远远超过人口10多亿的中国。

那么,日本人的姓氏为何如此之多呢?原来,近至二三百年前的江户时代,日本普通百姓只能有名不能有姓----只有王公贵族等统治阶级才配有姓。直到公元1875年,明治政府颁布了“姓氏法”,才规定人人必须拥有姓氏。但当时的平民百姓大多不识字,于是只能随意为自己“编”姓----如周围有山有田,就姓山田;有山有川,就姓山川……一下子全国出现了多如牛毛的姓氏,而且一直沿用至今。

按目前的有关法律,日本夫妇须同姓(既可用男方的姓,也可用女方的姓)。不过实际上大部分夫妇仍坚持沿用男方的姓----这恰恰反映了日本社会男尊女卑的一个侧面。

最近,要求政府修改有关法律,允许夫妇双方仍沿用本来姓氏的呼声越来越高。但一项调查显示,高达8O%的妇女表示并不愿意在婚后与丈夫有不同的姓氏,其理由是:为体现家庭的概念,为象征已婚,或为孩子着想等等。看来,夫妇同姓现象短期内还不会改变。

与中国相映成趣的是,日本人的“大姓”也有好几个,如姓铃木或佐藤的人各有200万之多,超过100万人的“大姓”还有高桥、田中、山本、伊藤、渡边等。

日本姓氏起源

在古代日本,一般百姓是没有姓氏的。公家、武士的姓氏往往是从地名演变而来。追溯这些姓氏,可以发现有些是同源的。皇族子孙中不能继承皇位的庶流(支流),就被任为京职或下放到地方;若累代皆为庶流,极可能就失去了公家身份而成为地方领主(再发展为武士集团)。其间可能即以所在地方名为姓氏;这一姓氏的庶流再分,也会出现另立门户的情况。足利氏源自清和源氏,祖上因继承下野国足利庄等地而改姓足利;吉良、今川、斯波、一色等,都是通过类似方法再从足利氏分出的支系大名。这些大势力后经过转封大都离开了原先的发迹地,而从大量较小的地方势力上还是能看到这种以地名为姓的情况,如讃岐十河城的十河氏、土佐安艺城的安艺氏、摄津伊丹城的伊丹氏、骏河葛山城的葛山氏、下总结城城的结城氏,等等。根据地名而改姓的例子虽然多数发生在镰仓时代以前,但战国时代以后仍有出现。今川氏真风雅亡国,最后依靠德川家康而定居于江户品川,其次子高久即改以品川为姓。

大量的是因过继而改姓。有的家族在绝嗣时只得将养子或女婿(婿养子)改姓纳入本家以存家脉。弘治年间(1555~1558),飞驒国司姊小路家无后,即由飞驒国内的豪族三木良赖(姊小路良赖)继嗣;而上杉谦信不近女色,继嗣的只有养子。然而,战国乱世,过继更多地带上了谋略与外交的色彩。游戏中,不少大家族的“一门”存在着异姓,除少数为同族的庶流(一般出现于历史悠久的名门望族中,如大友家的立花、户次、高桥,今川家的堀越、小鹿、濑名,南部家的北、九户、石川)外,其余像毛利家的吉川、小早川、穗井田、天野,三好家的安宅、十河,长宗我部家的吉良、香宗我部,织田家的北畠、神户,武田家的一条、仁科、葛山、松尾,伊达家的亘理、留守,都是以非嫡长子过继一些弱小家族的结果。这实质是一种和平兼并的手段,那些弱小家族大都并非绝嗣,但不得不将家督之位让给养子。两国同盟时较弱的一国还会将自己的亲子送去作养子,实质上类似于人质。例如上杉家的上杉景虎(北条氏秀)、上条政繁(畠山政繁)。有时候,亲族之间也互相过继养子。其中最有名的是三好家的养子关系,三好长庆的嫡子义兴二十二岁就去世了,即由四弟十河一存之子重存(三好义继)过继,又把二弟三好义贤之子给十河一存作了养子(十河存保);小早川秀包是毛利元就七十一岁时得的末子,与元就的三子小早川隆景虽为兄弟,年龄相差三十四岁之多,于是就作了隆景的养子。

养子关系也可以解除。宇都宫广纲与结城、佐竹两家同盟,就将次子(结城朝胜)送给结城晴朝作养子,可是结城晴朝没有其它子嗣,丰臣秀吉想让德川家康的次子秀康入嗣结城家,最后又硬行将结城朝胜退回了本家。结城秀康则因反复入嗣,先后有德川、羽柴、结城、松平四个姓。

另有一些少见的改姓情况。松平氏据传为出自新田氏的德川(得川)义季的后裔,所以家康恢复了旧姓德川,也许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声望;但除家康的嫡流以及第九子义直、第十子赖宣、第十一子赖房三家(即后来江户时代的“御三家”)可用德川姓外,其余仍姓松平氏。至于木下藤吉郎改姓羽柴、丰臣的经历则更已为玩家所熟知。丰臣、德川政权还分别以羽柴、丰臣和松平姓赐予亲信或有力大名。丰臣秀吉统治时期得到赐姓的有五大老及细川忠兴、筒井定次、丹羽长重、堀秀政、长谷川秀一、蒲生氏乡、池田辉政、稻叶贞通、稻叶典通、蜂屋赖隆、佐佐成政、里见义康、京极高次、长宗我部元亲、岛津义弘、立花宗茂、福岛正则、小早川秀秋等数十人,然而关原会战之后,随着德川家康的霸权确立和西军方诸大名被减知转封甚至除封,这些赐姓大都被废止了。赐姓的一个特例是龙造寺四天王之一的百武贤兼,因武勇力敌百人而被龙造寺隆信赐予“百武”之姓。

僧侣是舍弃了俗姓的人,在游戏中往往被冠以寺号,如本愿寺、安国寺、曼殊院等,不能视之为姓氏。但公家常以菩提寺(作为一族永久的墓所而建的寺庙)的寺号为姓(西园寺、劝修寺等),寺院领地内的住人也会以所在寺号为姓(乐岩寺、大宝寺等),同样与寺庙有关,却都是货真价实的姓氏。总之,僧侣和商人的情况比较特殊,名称前加缀的可以是道号(太原雪斋)、商号(茶屋四郎次郎)、地名(山上宗二)等,不一而足;其中有的世代沿用,已经相当于姓氏了

Ⅳ 怎么区分日本人的名和姓

前面的是姓后面的是名,如小泉纯一郎,小泉是日本皇族姓,再如丰田章男,是丰田家族的一样,你说的称呼没区别,就像布什有人管他叫乔治,有人管他叫布什一样!

Ⅵ 日本人的姓

日本人的姓氏来源
明治三年(公元1870年)日本政府作出"凡国民,均可起姓"的决定。可是竟然没有多少人响应,于是,政府不得不在明治八年(1875年)颂布了强制性的《苗字必称令》,规定了"凡国民,必须起姓".确实是这样,与我们一衣带水的日本,1875年之前绝大多数人是没有姓的。可以说,日本人有姓不过只是才一百多年的事。

在古代,日本人只有贵族有姓有名,他们所谓的姓,与我们理解的姓并不一样。

公元四世纪末,日本的大和朝廷把日本列岛南部的许多小国统一成为一个国家,其政治统治的基础是氏姓制度。以大和朝廷的大王(即后来的天皇)为首的,掌握着中央政权的贵族与隶属于朝廷的小国国王之间建立了有血缘关系的集团,这些集团称之为"氏",一个"氏"也就是一个贵族世家。

氏的称呼有的来自官职,有的来自居住地、统治地的地名,有的来自神名,还有的来自技艺。例如,居住出云国的就叫做"出云氏",做祭祀工作的就叫"忌部氏".掌握大和朝廷最高权力的大王家,是当时最强大的氏。
f7Fd9Q/P此资料来源于:和*风*日*语 http://www.jpwind.com
q`oSVFk
后来,大王家又对隶属朝廷的许多氏按与自己的亲疏、血缘远近、功劳势力大小,分别赐予"姓".这个"姓"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姓,只是表示地位、门第、职务的称号,类似爵位。当时的姓约有30个,其中"相臣"、"君"、"直"等赐给皇族及显要的贵族,是最有势力姓。

由于人口繁衍,一个大的氏又有了许多分支。这些分支为自己起了"苗字"."苗字"意思是嫩芽、分枝,即从本家分出的支。例如,藤原是一个大氏,分出之后,居住在近江国的藤原氏,便取"近江"与"藤原"的首字,称为"近藤".住地伊势、远江、加贺的藤原氏就称为伊藤、远藤、加藤。到了明治八年,从来没有姓的人在取自己的姓的时候,也想沾点"藤"字的光,于是"藤田"、"藤本"、"藤井"、"藤山"、"藤川"、"藤条"等等姓氏就诞生了。

由此可知,这时的氏可以表示部分家族血缘关系,但是姓只表示家族的地位尊卑,苗字则表示新的分支,但这时氏、姓、苗字只有贵族才有。

到了七世纪中叶,大化革新时期,废除了世袭的称号,表示家族地位的姓失去意义,氏与姓混合为一,有一部分成为流传到现在的姓。这时姓仍然是贵族的专利品,到
19世纪,姓也只限于武士、巨商和村里有权势的人。这些人向当局申请,经特别许可,才能有姓。能够"名字带刀"是一种极大荣誉,所谓"带刀"就是有姓,一般平民只有名而无姓。
3S?}A(tM此资料来源于:和风日语 http://www.jpwind.com
3%'tMmB=

明治天皇时,政府感觉到没有姓,编造户籍,课税征役,非常不方便,这才号召大家都取姓,可是由于人们长期以来的习惯,并没有谁想用个什么姓,至此,政府不得不下达"凡国民,必须取姓"的命令。这时候,人们才匆匆忙忙找起姓来,举国上下兴起一股取姓的热潮。住在青木村的就姓青木,住在大桥边的就姓大桥,家门口长棵松树的就叫松下;门前有一座山的,就姓山口。于是田中、三木、山田、日光、北风、前部、上方、观音,这些中国人觉得怪怪的姓一下子涌了出来。

以地名为姓的有"上野"、"田中"、"河内"、"上原"、"市原"、"陆前"、"近江屋"、"吉冈屋"、"三河屋"、"肥厚屋",以职业为姓的有"味香"、"味美"、"那妓男"、"猪饭"、"服部"、"锻冶","古井丸".有些人以古代武士的名当姓用,像"酒井"、"本多"、"上杉",这都是古代武士的名。也有的怕官府处罚,"慌不择姓",以鱼、蔬菜、寺院、职业作姓。铃木本是神官拿在手中的标志,也成了姓。有点文化的选择福寿、长命、千年、松竹、朝日等好听的词作姓。松、鹤、龟等长寿象征也成了姓,百、千、万也成了姓。有的人实在想不出好办法,只好随便对付一个,"我孙子"、"猪手"、"犬养"、"鬼头"、"茄子川"全来了,也有的让官吏随便给想出一个。

1898年,政府制定了户籍法,每户的姓这才固定下来,不得任意更改。因为日本人的姓来得突然,来得特殊,它的内涵也与众不同。世界各国的姓多是表示血缘关系的,而日本的姓却很少有这个意义,姓一个姓的不一定有血缘关系,不是一个姓的倒可能是叔叔、爷爷。

日本人姓多数由两个汉字组成,少的有一个字的,最多的有九个汉字。如:北、池、岸,田中、铃木,宇都宫、西园寺,敕使河原,勘解由小路等。因此,为了分清哪些是姓,哪些是名,在正式署名场合,要在姓与名中间留出一个字的空来,如,井上清,要写成"井上清",二阶堂进,要写成"二阶堂进",八木下弘,要写成"八木
下弘". E0c?^OW"此资料来源于:和风+日语 http://www.jpwind.com
P[z"]u;G
据说日本人的姓有十几万个,日本人口才一个亿多,平均一个姓只有几百人。最常见的有40多个,其中铃木、佐藤、田中、山本、渡边、高桥、小林、中村、伊藤、斋藤占总人口的10%,有1000多万。

日本姓这么多,但是天皇却没有姓。明仁天皇、裕仁天皇谁也叫不出他们的姓来。日本人认为,天皇不是人,是神,神是无姓的。天皇无姓,皇子、皇孙、皇女、皇弟、皇姑自然也是无姓的。一般女子出嫁后要改用夫姓,但是平民嫁到皇家却仍然用娘家的姓。皇子文仁妻子川岛纪子,姓的川岛,就是娘家的姓。

日本人姓怪,名也怪,日本男子的名多以郎、夫、雄、男等字结尾,以表示威武、英俊、忠信。而且多有表示排行的标志,长子叫太郎,二子叫次郎、二郎,排在第11位的就叫余一郎。也有的把"郎"去掉的,直接是太、一、次、二,用治表示二,用选、藏表示三,用助表示小儿子。长女称大子,次女称中子,三女称三子。小林光一一定是长子,寅次郎一定是次子。过去日本人的男子名多加上"兵卫"、"左卫门"、"右卫门",这是由军职变化的名,也有的是为了显示尚武精神。

日本女子的名多以"子"、"江"、"代"、"枝"结尾,如,川岛芳子、大关行江、宇野千代、大原富枝,听起来优雅、柔和。现在青年女子中,约有
90%的人用"子"命名。按习惯,女子出嫁后要改用夫姓。中野良子嫁给川崎善弘后,改名川崎良子;松崎君代,结婚后就改姓名为栗本君代。现在,越来越多的女子反对夫妻同姓,还成立了"反对夫妻同姓会",主张婚后仍用自己的姓。
=.Ui1g61此资料来源于:和风日语 http://www.jpwind.com QQ;9"m1*

把数字用在姓名中,是日本人姓名的又一特色。有姓一丹、二井、三木、四岛一味川的,有姓六角、七条、八马、九鬼、十石的,还有姓四十五、五十铃、百元、六百田、千家的,甚至有姓百代、万岁的。在名中用数字表示排行更是常见的,但也有表示出生时间的。如山本五十六,就是因出生时父亲是56岁。

日本是注重礼节的国家,过去,孩子出世要举行命名仪式,而且规定,在孩子出生后的第14天内举行,通常以第七天为多,日本人叫这天为"御七夜",是命名的吉日,命名的当天晚上家中要摆上宴席庆祝一番。
日本小孩子可以在外人面前直接称呼父母的名,这在大多数国家是不允许的。

要说日本人姓名的怪,那可多着呢。日本人姓名的写法,通常是先姓后名,译成西文时,往往改为先名后姓,而且是按照日语原来的读法以罗马字拼写的。自1951年日本政府提出限制人名用生僻汉字以来,日本同姓同名的人越来越多,于是有人主张不用汉字取名,而改用"假名"。
xMt=xpry此资料来源于:和 风 日 语 http://www.jpwind.com
7h(Y[W#F

日本人的姓氏不但是数量多,在其读音,汉字的写法上也相当的复杂,读音相同的姓氏,汉字有几种甚至是十几种写法,而相同的汉字也会出现好几种读音。例如:ささき就可以读做以下几个姓氏——佐佐木,佐前,佐崎,佐佐喜,佐佐贵,陵,雀等等。姓为ことぅ的日本人,用汉字来写会有以下几种写法:后藤,五藤,吴藤,梧藤,梧桐,江藤,牛头,五岛,后岛等等。

日本姓复杂得连日本人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读,听到名字也弄不清楚汉字如何写。有调查表明,全日本一天交换的名片高达400万张,就是说每一秒钟就有231组人在交换名片。可在日本如果把对方的名字叫错是非常失礼的事,为了避免弄错,绝大多数的日本人都在用汉字写的名字旁边用假名注明日语的读音。

日本人还习惯称姓不称名。如果有人去找叫"佐藤"的人,多半会有好几个"佐藤"一起答应。

有个笑话是说:如果在日本上下班的高峰朝拥挤的人群内丢一颗手雷,炸死10个人,其中就有9个叫佐藤。

Ⅶ 日本的百姓什么时候开始有“姓”的

日本人的姓,有一些可追本溯源到1000多年前,例如“藤原”、“近卫”、“九条”等姓便如是。但是这些姓非常显赫,都属于王公贵族拥有。而另外的一些姓,可以说很大一部分姓却只有百年多的历史。因此,近代以前的日本人虽然也沿用中国的“百姓”一词称呼庶民,但这却是“有名无实”的,因为,那些被称为“百姓”的人,其实并非都拥有一个姓。那么,他们是何时开始有姓的呢?日本传统社会,尤其是德川幕府时代(因其所在地在江户,也称江户时代,1603~1867年)严格地施行一种身分等级制度,除了天皇、贵族和僧侣之外,将社会人口按出身和职业分为士、农、工、商4种身分等级,世代相袭,不可更改。其中只有士即武士可以拥有带姓和带刀的特权,而其他3个等级即农、工、商则不可带姓和带刀。当时的日本在政治上是一种幕藩封建体制,天皇居住京都,无权无势,恰似一个中小领主,而幕府作为中央政府统治全国,地方则由各大名(封建诸侯)及其家臣武士团所直接统治。农民、商人和手工业者则被限定在各自的村落、城镇的一种相互监督、相互协助的共同体组织之中,并经由这些组织的首领向幕府、藩府的属吏交纳赋税和负担徭役。那些共同体组织是固定的、封闭的,范围也是狭小的,因此,在各个成员之间相互熟识,没有姓而只有名字似乎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也并无太大的障碍。

然而,庶民中也并非所有人都没有姓。例如,有些大商人经营有方,为幕府或藩的封建统治者在经济上排忧解难:有些城乡的共同体组织的首领、有特殊功劳者、以及道德孝行有称于人口者也被准许带姓或带刀。但是即使如此,这也并非意味着他们因此而获得武士同等身份等级,而且被准许带姓有的可以永久沿续,有的则仅限于一代;此外,由藩府所准许的则只能限于在藩内通行。但尽管如此。在日本传统社会中,“姓”虽然不是什么官职的名称,对当时的普通人来说,它显示了一种不同寻常的社会地位。因此,必然为家庭带来名誉上的满足感和体面。

到了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新政府积极推进“文明开化”和社会改良运动,除旧布新,同时标榜“四民平等”,取消了士、农、工、商的身份等级。着名的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在《劝学篇》中提出“天不造人上之人,亦不造人下之人”。而当时的民部省(相当于财政部)的官员细川润次郎则明确提议让平民也带姓,他说:“人有天赋之权利,但唯有武士有姓有名,农民和市民则只有名而无姓,实在是奇怪之事。人之有姓名原来是为了区别自己与他人,避免混乱,因此,即便是农民和市民,只要是人,就应该平等待之”。这些官方与民间的一些意见似乎促成了这一件事情的实施,但也有学者则认为,真正提出这一要求并推动政府实施的是陆军省。当时废除了封建性的身份等级制度以后,当兵打仗已不是武士的特权,为了建立新的国民军队,需要向普通人征兵,但是没有姓则难于征兵,即便征了兵,如果没有姓也无法登记注册和点名,此外。征税和义务教育制度也无法推行实施。因此。明治政府在1870年初开始颁布了一系列法令:从允许平民带姓到强制平民必须带姓。

由于这些法令的颁布,没有姓的日本人开始会合亲戚一起商讨决定自己的姓的名称。于是。家居在桥边上的则称“桥本”或“桥尾”,家居在河岸或海岸边的则称“岸”。其他的有以所从事的职业为姓,如打鱼的称“鲷”(一种海鱼的名称),刷墙的称“左官”(日语中“左官”一词意为粉刷业者)等等,不一而足。但是,明治初期的许多平民对此并不热心,也并不引以为荣,这也许是“物以稀为贵”原理的作用,人皆有之,也就没有什么可以自豪了。但是更多的是因为有了姓以后,便会上了户籍,上了户籍便带来了征税和征兵的烦恼,因此,他们非但不热心,甚至还存有戒心。因为这些人的拖延、推诿。地方官员与村长们只能率领木匠巡视各家,在没有姓氏木牌的住居门边钉上木牌。然后写上由这些官员随意想出来的姓氏来交差。对这种情形,1881年陆军卿(相当于陆军大臣)大山岩也不得不感叹:“因为户籍不完整,在长崎等地一个兵也无法征集到!”而当时爆发的一些城乡居民的暴动,也都公开号召人民不要听从村长的命令,并且去掉户籍上的番号。这一切。都反映了、或部分地反映了当时普通日本人对此的一些看法。

由于这些错中复杂的关系,致使日本百姓的何时有了自己的“姓”成为了除本人谁也说不清的谜。

姓,对近代日本的普通人民来说,是一件新鲜事,但是,它也许带来的不是传统社会中的那种名誉上的满足感与体面,而更多的是烦恼、甚至是痛苦。因为,从那时起,姓从传统社会中的一种特权变成了近代社会中的一种义务,即通过征税、征兵而为明治国家“富国强兵”政策做出牺牲的义务。但不管怎么说,日本的百姓从此开始有了“姓”,并同时从传统社会的封闭、狭小的共同体组织的圈子中走出来,成为日本国民的一员。

Ⅷ 日本名字前后哪是姓哪是名

日本姓名中,写在前面的是姓,后面的则是名,如仓木麻衣,仓木则是姓,麻衣是名。

相关介绍:

日本姓氏一般由一至三个汉字所组成,少数也有四个汉字以上的。日本人姓和名的排列顺序同我国汉族人的姓名相同,都是姓在前,名在后。但是,由于日本人姓名字数的不统一,结分辨姓和名带来不少麻烦。

日本人的姓均有一定的含义。以地名为姓是一大特征。例如:有的人住在山脚下,便以“山下”或“山本”为姓;有的人住在水田边,便称“田边”。日本人的姓有许多是以“村”字结尾的,如:西村、冈村、森材、木村等,这些姓最初都是来源于地名或村名。

(8)日本人怎么看自己的姓扩展阅读

相关背景:

1870年,为了征兵、征税、制作户籍等的需要,明治天皇颁布了《平民苗字容许令》容许包括以前不准拥有姓氏的平民在内的所有日本人拥有姓氏。

但已习惯有名无姓的日本平民对此并不热心,故创立姓氏的工作推行缓慢。因此,于1875年明治天皇又颁布了《平民苗字必称令》,规定所有日本人必须使用姓氏。

在日语中,苗字是中文“姓氏”的意思;而中文的名字则是名前。日语还有姓氏这么一词,指的是氏族,包括了源氏、平氏和藤原氏,也就是古时曾掌握过政权的氏族。

日本人结婚后,因为法律上禁止夫妻别姓的原因一般妻子改为丈夫的姓,如果是入赘的女婿则改为女家的姓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日本姓名



Ⅸ 日本人的姓

日本,在世界上可以说文化上是个特殊的国家,并且从古到今(明治维新以前),全国人普遍是无姓有名。而由国家下令让全国人一齐取姓,也是从明智维新开始。

明治三年(公元1870年)日本政府作出“凡国民,均可起姓”的决定。但这并没给日本国民什么冲击,全国依然如故。于是,政府不得不在明治八年(1875年)颂布了强制性的《苗字必称令》,规定了“凡国民,必须起姓”。这才轰轰烈烈地兴起了全国取姓热潮。而1875年之前绝大多数人是没有姓的。可以说,日本人有姓不过只才一百多年的事。

在古代,日本人只有贵族有姓有名,但他们所谓的姓,与我们理解的姓并不一样。公元四世纪末,日本的大和朝廷把日本列岛南部的许多小国统一成为一个国家,其政治统治的基础是氏姓制度。以大和朝廷的大王(即后来的天皇)为首的,掌握着中央政权的贵族与隶属于朝廷的小国国王之间建立了有血缘关系的集团,这些集团称之为“氏”,一个“氏”也就是一个贵族世家。氏的称呼有的来自官职,有的来自居住地、统治地的地名,有的来自神名,还有的来自技艺。例如,居住出云国的就叫做“出云氏”,做祭祀工作的就叫“忌部氏”。掌握大和朝廷最高权力的大王家,是当时最强大的氏。后来,大王家又对隶属朝廷的许多氏按与自己的亲疏、血缘远近、功劳势力大小,分别赐予“姓”。这个“姓”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姓,只是表示地位、门第、职务的称号,类似爵位。当时的姓约有30个,其中“相臣”、“君”、“直”等赐给皇族及显要的贵族,是最有势力姓。由于人口繁衍,一个大的氏又有了许多分支。这些分支为自己起了“苗字”。“苗字”意思是嫩芽、分枝,即从本家分出的支。例如,藤原是一个大氏,分出之后,居住在近江国的藤原氏,便取“近江”与“藤原”的首字,称为“近藤”。住地伊势、远江、加贺的藤原氏就称为伊藤、远藤、加藤。到了明治八年,从来没有姓的人在取自己的姓的时候,也想沾点“藤”字的光,于是“藤田”、“藤本”、“藤井”、“藤山”、“藤川”、“藤条”等等姓氏就诞生了。由此可知,这时的氏可以表示部分家族血缘关系,但是姓只表示家族的地位尊卑,苗字则表示新的分支,但这时氏、姓、苗字只有贵族才有。到了七世纪中叶,大化革新时期,废除了世袭的称号,表示家族地位的姓失去意义,氏与姓混合为一,有一部分成为流传到现在的姓。这时姓仍然是贵族的专利品,到19世纪,姓也只限于武士、巨商和村里有权势的人。这些人向当局申请,经特别许可,才能有姓。能够“名字带刀”是一种极大荣誉,所谓“带刀”就是有姓,一般平民只有名而无姓。(其实带刀也是姓,是游侠武士的姓,这带刀和上面带刀不一样。)

明治天皇时,政府感觉到没有姓,编造户籍,课税征役,非常不方便,这才号召大家都取姓,可是由于人们长期以来的习惯,并没有谁想用个什么姓,至此,政府不得不下达“凡国民,必须取姓”的命令。这时候,人们才匆匆忙忙找起姓来,举国上下兴起一股取姓的热潮。住在青木村的就姓青木,住在大桥边的就姓大桥,家门口长棵松树的就叫松下;门前有一座山的,就姓山口。于是田中、三木、山田、日光、北风、前部、上方、观音,这些中国人觉得怪怪的姓一下子涌了出来。

以地名为姓的有“上野”、“田中”、“水原”、“河内”、“上原”、“市原”、“陆前”、“近江屋”、“吉冈屋”、“三河屋”、“肥厚屋”,以职业为姓的有“味香”、“味美”、“那妓男”、“猪饭”、“服部”、“锻冶”,“古井丸”。有些人以古代武士的名当姓用,像“酒井”、“本多”、“上杉”,这都是古代武士的名。也有的怕官府处罚,“慌不择姓”,以鱼、蔬菜、寺院、职业作姓。铃木本是神官拿在手中的标志,也成了姓。有点文化的选择福寿、长命、千年、松竹、朝日等好听的词作姓。松、鹤、龟等长寿象征也成了姓,百、千、万也成了姓。有的人实在想不出好办法,只好随便对付一个,“我孙子”、“我儿子”、“百目鬼”、“猪手”、“犬养”、“鬼头”、“茄子川”都有了,也有的让官吏随便给想出一个的。

1898年,政府制定了户籍法,每户的姓这才固定下来,不得任意更改。因为日本人的姓来得突然,来得特殊,它的内涵也与众不同。世界各国的姓多是表示血缘关系的,而日本的姓却很少有这个意义,姓一个姓的不一定有血缘关系,不是一个姓的倒可能是叔叔、爷爷。

日本人姓多数由两个汉字组成,少的有一个字的,最多的有九个汉字。如:北、池、岸,田中、铃木,宇都宫、西园寺,敕使河原,勘解由小路等。因此,为了分清哪些是姓,哪些是名,在正式署名场合,要在姓与名中间留出一个字的空来,如,井上清,要写成“井上清”,三阶堂进,要写成“三阶堂进”,八木下弘,要写成“八木下弘”。日本人的姓有十几万个,日本人口才一个亿多,平均一个姓只有几百人。最常见的有40多个,其中铃木、佐藤、田中、山本、渡边、高桥、小林、中村、伊藤、斋藤占总人口的10%,有1000多万。

日本姓这么多,但是天皇却没有姓。明仁天皇、裕仁天皇谁也叫不出他们的姓来。日本人认为,天皇不是人,是神,神是无姓的。天皇无姓,皇子、皇孙、皇女、皇弟、皇姑自然也是无姓的。一般女子出嫁后要改用夫姓,但是平民嫁到皇家却仍然用娘家的姓。皇子文仁妻子川岛纪子,姓的川岛,就是娘家的姓。

日本人姓怪,名也怪,日本男子的名多以郎、夫、雄、男等字结尾,以表示威武、英俊、忠信。而且多有表示排行的标志,长子叫太郎,二子叫次郎、二郎,排在第11位的就叫余一郎。也有的把“郎”去掉的,直接是太、一、次、二,用治表示二,用选、藏表示三,用助表示小儿子。长女称大子,次女称中子,三女称三子。小林光一一定是长子,寅次郎一定是次子。过去日本人的男子名多加上“兵卫”、“左卫门”、“右卫门”,这是由军职变化的名,也有的是为了显示尚武精神。日本女子的名多以“子”、“美”、“江”、“代”、“枝”结尾,如,川岛芳子、山田由美、大关行江、宇野千代、大原富枝,听起来优雅、柔和。现在青年女子中,约有90%的人用“子”命名。按习惯,女子出嫁后要改用夫姓。现在,越来越多的女子反对夫妻同姓,还成立了“反对夫妻同姓会”,主张婚后仍用自己的姓。把数字用在姓名中,是日本人姓名的又一特色。有姓一丹、二井、三木、四岛一味川的,有姓六角、七条、八马、九鬼、十石的,还有姓四十五、五十铃、百元、六百田、千家的,甚至有姓百代、万岁的。在名中用数字表示排行更是常见的,但也有表示出生时间的。如山本五十六,就是因出生时父亲是56岁。

日本是注重礼节的国家,过去,孩子出世要举行命名仪式,而且规定,在孩子出生后的第14天内举行,通常以第七天为多,日本人叫这天为“御七夜”,是命名的吉日,命名的当天晚上家中要摆上宴席庆祝一番。日本小孩子可以在外人面前直接称呼父母的名,这在大多数国家是不允许的。

日本人姓名的写法,通常是先姓后名,译成西文时,往往改为先名后姓,而且是按照日语原来的读法以罗马字拼写的。自1951年日本政府提出限制人名用生僻汉字以来,日本同姓同名的人越来越多,于是有人主张不用汉字取名,而改用“假名”。但是,现在假名重复率也越来越高了,所以就出现了汉假、平片杂合体,没有什么意义,就是为了区别各重名,所以翻译中,笔者认为,没什么必要对那些假名的名字给予特殊区别翻译,因为日本人自己都没想那么多,他们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太多重名。

日本人的姓氏不但是数量多,在其读音,汉字的写法上也相当的复杂,读音相同的姓氏,汉字有几种甚至是十几种写法,而相同的汉字也会出现好几种读音。如:ささき(sasaki)就可以写作佐佐木,佐前,佐崎,佐佐喜,佐佐贵,陵,雀等等。姓为ことう(kotou)可以写作后藤,五藤,吴藤,梧藤,梧桐,江藤,牛头,五岛,后岛等等,而名字也同样如此,じゅんこ(jyunko)就可以是纯子、顺子、敦子、润子、淳子等等。日本姓复杂得连日本人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读,听到名字也弄不清楚汉字如何写。有调查表明,全日本一天交换的名片高达400万张,就是说每一秒钟就有231组人在交换名片。可在日本如果把对方的名字叫错是非常失礼的事,为了避免弄错,绝大多数的日本人都在用汉字写的名字旁边用假名注明日语的读音。日本人还习惯称姓不称名。如果有人去找叫“佐藤”的人,多半会有好几个“佐藤”一起答应。有个笑话是说:如果在日本上下班的高峰朝拥挤的人群内丢一颗手雷,炸死10个人,其中就有9个叫佐藤。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400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744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043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300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359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041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994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854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019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