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怎么发明面条
㈠ 日本拉面的起源
早期最普遍的是加上叉烧肉、笋子的酱油口味,但现在拉面的口味也越来越多样化。日本拉面源自中国。日本最早关于中国面条的记载是明朝遗臣朱舜水流亡到日本后,用面条来款待日本江户时代的大名--水户藩藩主德川光国。
“ラーメン”(日语罗马字:ramen)的名称的来源有多种说法。被最多人认同的说法是来自汉语的“拉面”,所以汉字写做“拉面”。另外的说法包括:老面、卤面、柳面(一个姓柳的中国人拉面师傅)。
在明治时代早期,拉面是横滨中华街常见的食品。1900年代,来自上海和广东的中国人在日本卖切面,配以简单的汤底和配料。在昭和年间,拉面在日本开始流行。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来自美国的廉价面粉和从中国战场回来的士兵使得中国风味的面条大行其道。1958年,华(台)裔日本人(出生于台湾台南市)安藤百福(中文名:吴百福)发明的方便面(方便面)叫“拉面”,创立日清食品公司。拉面成为流行的方便食品。由此“拉面”这个词的使用也超过了其他的名称的使用。1980年代,日本拉面成了日本饮食文化的代表之一,日本各地都有人研发出别具地方风味的拉面。近年来,由于对疯牛病的恐惧,日本人对和拉面的顾客层相同之另一快餐食品“牛肉盖浇饭”的消费明显下降,拉面成了上班族的第一午餐选择。
㈡ 方便面是怎么发明出来的谁发明的关于方便面的"历史"
据说,最早制作方便面的,是我国扬州一位姓伊的知府家中的厨子。他把面粉中加入鸡蛋,擀成薄片,切成细丝,放水中煮过,立刻再放入油中炸过晾干。这样处理过的面条放在热水中随时可以泡软,食用非常方便。这个发明可惜未获专利,方便面的大规模生产被外国人抢了先,首先在日本大行其道。 1 方便面的诞生及在日本的发展 面条是日本人的传统食品。日本人虽然以爱惜时间闻名于世,但即使是在上班的时候,为了能吃到一碗热面条,他们宁愿在饭馆前排成一条长龙。这个现象被一家公司的经理安藤百福注意到了。他想:"做面条太费时间,为什么不可以让它更简便呢?那样人们就不用排队了。"有了这样的想法,安藤百福马上开始试制方便面。 他在开发之际设定了五个条件:1必须简便;2必须可口、有营养;3必须能在常温下长期存放;4必须卫生;5必须廉价。 但是,这种面条并不是一般的面条。安藤百福制造的是一种可以由工厂批量生产的可保存的食品。他买了一台轧面机,开始了试制工作。随着轧面机轧出的不是一根根面条,而是像泡沫般的团块。经过复试验弄清了原因:面粉中的蛋白质遇到盐分失去了粘力。于是他先把没盐的面粉制成普通的面条,蒸熟后,浸到酱汤里过一下,面条于是带上了咸味。这一雕虫小技,无异于面食技术的一场革命。接下来就是如何将面条烘干,以便长期保存。最初,他曾采取原始的利用太阳光晒干面条的办法,但这太费时间且需手工操作,不适于工厂化的大规模生产。 他试用过油的办法,效果良好。油炸后,水分立即蒸发,面条上出现许多细孔,这使面条在 热水浸泡时吸水很多,很快变松软,而且过油的面条更富有弹性,味道之好,非普通面条可比。第一批方便面条便是今日老幼皆知"鸡肉方便面",1958年8月第一次上市销售。 正如安藤百福所预想的那样立即引起轰动,爆发性畅销,仅1959年4月,"鸡肉方便面"就出售了1300万包。这引起日本其他干面条制造商也来介入方便面行业的竞争。干面条制造商奥井清澄在1960年1月,用外添调料袋的办法,制造出食客可以随心所欲调味的方便面,挤入了这一新兴的市场。于是市场上出现了两种方便面:一种是不用调料袋的方便面,一种是外添调料袋的方便面。起初,安滕百福的方便面因为拥有专利权而畅销无阻,但不久后消费者开始青睐外添调料袋的方便面。因为它能适应众多消费者对味道浓淡的不同需要,从而受到市场的欢迎。然而,大批量生产外添调料是一个难题,有兴趣向这一领域发展的一家东京食品公司攻克了这一难题。1962年开始,他们利用制造速溶咖啡的喷雾干燥法制作调料粉末,获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从此,外添调料方式的方便面占据了市场上的主要地位。鉴于方便面条已由多家公司大规模制造,日本农林省制定了方便面条的JAS规格,颁行于日本食品工业界。这样方便面条就从早期的幼稚产品成长为一种大众化的据有稳定市场的规范产品。 2 方便面在我国的发展历史 方便面在我国的发展始于1970年,中国第一袋方便面"诞生"在上海益民食品四厂。制造这方便面的机器是中国自己制造的土设备,年产量仅200吨。进入80年代,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引进的100余条生产线在全国迅速"开花"。到1989年,全国方便面生产线已达280条,年生产能力达70万吨。时隔6年后的1995年,生产能力猛增到700万吨。由于前几年生产盲目扩张,近年方便面产量增速缓慢
满意请采纳
㈢ 方便面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安藤百福1910年3月5日出生于中国台湾,早在日本立命馆大学就读时,他就在台北和大阪两地经营服装公司。1948年踏入食品业,并于1958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方便面产品“鸡味速食面”。
方便面,又称泡面、快熟面、速食面、即食面,香港则称之为公仔面,是一种可在短时间之内煮熟食用的面制食品。 方便面的原理是利用棕榈油将已煮熟与调味的面条硬化,并压制成块状,然后到要吃时,才放置在热水中,用热水溶解棕榈油,并将面条放出,在数分钟内便可以立即食用。 营养 棕榈油的主要成分是饱和脂肪酸,在室温下为固态。饱和脂肪酸的特性是不容易氧化,但是却对人的健康不利。为进一步避免棕榈油氧化,厂商还会添加维生素E作为抗氧化剂。 历史 现代的方便面是在1958年为台湾台南市人安藤百福(安藤百福、原名吴百福)发明,安藤百福并在发明方便面后,创立日清食品公司,经营鸡汤拉面,最初的售价为35日圆,但类似产品随即出现,导致产生削价竞争。2000年日本的一个民意调查显示,方便面是日本上个世纪最重要的发明,卡拉OK次之。2002年全球共消费方便面550亿袋。 日清公司在发明方便面后,便积极向国外发展。1963年先与韩国三养食品合作,1968年再与台湾的国际食品公司合作推出鸡汤口味的生力面。最初的生力面因为沿用日本配方,在台湾销路并不好。在调整过调味与面条的口感之后,成为台湾的畅销产品,顾客多半买回家当宵夜食用,或者是加蛋煮食。曾有一段时期,“生力面”几乎成为这类产品的代名词。然而由于经营不善,生力面最后黯然退出市场。截至2005年,过去的国际食品公司仅剩一家生力面包店在高雄市新兴区继续营业,但早已退出方便面市场。 虽然方便面在亚洲颇受好评,1960年代末期在美国却无法顺利打开市场。因为一般美国人没有烧开水的习惯,而且家中的餐具也以餐盘为主。为了让不习惯用碗的民族消费方便面,日清公司发明以发泡聚苯乙烯为容器的杯面,于1971年在日本上市,售价为100日圆(0.25美元),为当时袋装方便面售价的三倍以上。 杯面试卖期间在球场与赛马场等地点销售,因价格过高而不受欢迎,最后只能在某些必须夜间值勤的单位例如消防队与日本自卫队贩卖。为求打开市场,安藤百福在东京闹区与三越百货公司合作促销,创下四个钟头卖出两万份的纪录,才奠定日本人接受杯面的基础。由于杯面走高价路线,所以配料包括冷冻干燥法制成的干燥虾,同时也改以叉子作为餐具。东京街头促销让杯面在关东得以立足。1972年二月日本发生赤军连挟持人质与警察对抗的浅间山庄事件。由于警察吃杯面裹腹的镜头上了电视现场转播,杯面因此一炮而红。 早在方便面发明以前,中国已有类似的面食称为“伊面”或“伊府面”。相传清朝有个地方官在家宴客,厨师误将煮熟的鸡蛋面放入沸油锅,只好捞起后佐以高汤上桌。由于宾客吃过后赞不绝口,这道菜就流传了下来。不过根据香港2004年所做的调查,干烧伊面由于过份油腻又缺乏纤维素,是香港市面上最不健康的食品。方便面其实也差不多。 制造 就目前可以看到的方便面来说,绝大多数都是在工厂中以机器大量生产,几乎看不到手工制的方便面。因为多半是工厂生产并且包装过,人们多半以包装方式区分方便面:碗面是以保丽龙碗或纸碗封装的方便面、杯面是以纸杯包装,另外常见的就是以塑胶或纸包装,要实用时自行放置到碗内冲泡热水。在面条类型上,由于最早是由日本人所发明,因此早期方便面多是日本拉面,后来才逐渐有乌龙面等不同的方便面。 烹调方式 方便面除了是可以速食食用外,在某些地区也有人以烹调的方式食用方便面,例如以一般煮面条的方式煮方便面。在福建的金门等地区流行一种炒方便面,就是将方便面先煮过后,然后下锅炒,搭配菜叶或肉丝一同食用。 虽然方便面是设计成冲泡后食用,但是也有人不经冲泡便直接吃,在台湾某些品牌的方便面,例如“王子面”、“科学面”等,又或者泰国出产的“妈咪面”,人们多半便是直接压碎后混合调味粉食用。这种吃法可能是小学生发明的。在台湾,卤味摊贩有时候用方便面做为材料之一;在香港,茶餐厅可吃到的“捞丁”是方便面以捞面的方式食用;亦有炒方便面。 着名方便面品牌 中国大陆:统一,康师傅(来自台湾),伊面 台湾:统一,味丹, 维力, 康师傅,味王 香港:公仔面、寿桃牌生面王、统一福字面 日本:日清食品的“出前一丁”和“合味道杯面” 韩国:农心的“辛拉面”、三养食品的三养面 泰国:
㈣ 方便面是怎么发明的
方便面是日本日清食品公司的安藤百福发明的。这一发明使日清公司一跃成为食品行业的明星企业。在这其中,有着许多有趣的故事。 1959年,安藤百福经营着自家的一间小食品作坊。他是一个思想活跃、不安于现状的人,总思考着如何将自家的买卖做好做大。安藤每天都要乘坐电车,他常看到许多人在车站旁的饭馆前排队,等着吃热面条。有一天,他突然灵机一动:如果能生产一种“只用开水一冲就可以吃”的面条,估计居家旅行者都会愿意大量购买。于是,他毅然确定了开发“方便面条”的发明课题。安藤百福马上投入发明试验。他买来一个轧面机,在众人的怀疑下开始了方便面条的创新。为了实现“方便、简易”,他想到“油炸”,这样,可以很快就把面条炸干,便于贮存。 面条在油炸后自然会出现很多细孔,这些细孔在热水浸泡时起到吸水作用,可以使方便面很快变软,油炸后的面条味道还会更好。在这期间,他还发明了添加调味料的方法,使自己的方便面味道鲜美、可口。经过长达3年的苦心钻研,安藤百福终于研制成功了“鸡肉方便面”。1962年,安藤百福的日清公司获得了制造方便面技术的专利权,方便面开始打入市场。 方便面从1959年开始研究开发,1962年进入日本市场,1971年碗装面在日本上市,至1980年左右方便面登陆中国市场,如今已行销全世界。
㈤ 方便面谁发明的
方便面由日清食品创始人安藤百福发明。
日本人非常喜欢各种面,从二战前开始,乌冬面店、荞麦面店等就在日本盛行。战争后,日本受战败影响经济衰退,国民饮食条件也变得恶劣。这时,中式面条因为价格便宜、卡路里含量较高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安藤百福以美味、易保存、制作过程简单、价格低廉、安全为目标,开始进行研究。他曾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在家反复尝试,平均一天只睡四个小时,最终成功发明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方便面“鸡汤拉面”。当时这款拉面仅售35日元,和一般中式拉面店价格相当。
(5)日本人怎么发明面条扩展阅读:
2011年,为了纪念方便面的发明者安藤百福诞辰100周年,以及世界上最初的方便面“CUP NOODLE”发明40年,日本在横滨建立了第2个方便面博物馆。
人们熟知的日本方便面博物馆,爱称是“方便面博物馆”,其日文的正式名称则是“安藤百福发明纪念馆”。方便面博物馆一共有4层,在这里展出了自安藤百福发明方便面以来世界上的300多种方便面,还可以自己动手制作符合自己口味的方便面。
㈥ 方便面是怎么发明出来的
发明人:安藤百福,日本人。按安藤百福自己的话说,方便面的发明是“被饥饿催生的灵感”。
安藤并不是地道的日本人,他1910年出生在中国台湾,原名吴百福。自幼失去双亲,但父亲的遗产却给安藤提供了足够的创业资金。他吸取了祖父经营绸缎布匹商店的经验,起初他靠销售针织品发财,1933年渡海到日本,事业上还算成功。 二战前后,日本面临严重的食品不足情况,人们饿得连薯秧都吃。就在这一时期,安藤开始深信“有了充足的食物,世界才会和平”。即所谓“食足世平”,从而决定投身到食品行业。 有一天早上,安藤路过一个拉面摊。时间虽然还早,但是摊前却已经排起了二三十米的长队,人们在寒风中眼巴巴地等待着拉面出锅。站在拉面摊对面,安藤心里想,要是有一种面,只要用开水冲一下就能吃,估计大家都会喜欢。想归想,安藤当时并没有立刻去研制方便面。 1948年,安藤创立中交总社食品公司,开始从事营养食品的研究。他利用高温、高压将炖熟的牛、鸡骨头中的浓汁抽出,制成了一种营养补剂。产品刚上市,就深得日本人的喜爱,安藤也因此成为日本食品界的知名人士。营养补剂的生产,为日后方便面调料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天有不测风云,50年代一场变故使得安藤几乎赔光了所有的财产,不得不从零开始创业。这时生产方便面的想法再一次从他的大脑中闪现,从此,他开始了与方便面几十年的不解之缘。 老婆做菜激发油炸灵感 儿子怕鸡引出鸡汁调料 1958年春天,安藤在大阪自家住宅的后院建了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简陋小屋,当作方便面研究室。他找来一台旧的制面机,买了一个直径1米的炒锅以及面粉、食用油等原料,一头扎进木屋,起早贪黑地开始了方便面问世前的种种实验。 面条看似做法简单,实际上原料配合却非常微妙,偏巧安藤又是一个十足的外行,这就给他的实验平添了不少的困难。他把自己能想到的东西全部都拿到制面机上试验,结果做出来的面有的松松垮垮,有的粘成一团。他就做了扔,扔了又做。一次次不厌其烦地重复着。 试验让安藤有点痴迷,有一次在饭桌上,夫人做了一道可口的油炸菜,他猛然间从中领悟了做方便面的一个诀窍:油炸。面是用水调和的,而在油炸过程中水分会散发,所以油炸面制食品的表层会有无数的洞眼,加入开水后,就像海绵吸水一样,面能够很快变软。如此一来,将面条浸在汤汁中使之着味,然后油炸使之干燥,就制出了又能保存又可开水冲泡的面了。这种做法被他称作“瞬间热油干燥法”,很快便拿到了方便面制法的专利
㈦ 方便面是怎么发明出来的
面条是古代中国人发明的一种食品。
大约在汉朝时,面食开始成为中国人的一类主要食物。那时的面食统称为“饼”,人们吃得最多的是蒸饼,就是把没有经过发酵的面团做成圆饼形状,放在蒸笼里蒸熟。这种吃法一直到宋朝时仍很流行,《水浒传》中武松的哥哥武大郎是以卖炊饼为生的,他做的炊饼就是汉朝时的蒸饼。
蒸饼热的时候还好吃,冷了以后就很硬,因此后来有人想出一种新的吃法——将冷的蒸饼或生饼下锅入汤煮着吃。由于它是要放在汤里煮的,所以被叫做了汤饼。到晋朝时,有人对汤饼进行了改革,他们用擀面杖将面团擀薄,然后用刀切成长条形状下水煮。这样既容易煮熟,用筷子捞起来也更方便些。这就是面条了。
中国人发明的面条大约于奈良时代传入日本,当时样样以中国人为师的日本人很快就接受了这种食品,对之大感兴趣。不过,在津津有味地吃了1000年之后,居然会有一位日本人感到: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中国老师当年发明的面条也该改进一下了。他,就是日本一家食品作坊的老板安藤百福。
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为弥补国内粮食生产的不足,从美国进口了大批面粉。政府为了增加销售,鼓励人们吃面包,可东方的日本人对面包的兴趣远远达不到西方人的程度。在面食中,日本人对面条倒是更为喜爱的,可面条一般要用开水煮上20分钟才能吃,而且还要准备调料,这未免与现代社会快节奏有点不大适应。
有一天,安藤百福下班后想乘电车回家,在车站前,他看到沿街摆开的五六个“大排档”热闹非凡,边上挤满了人。“是卖什么食品的,生意如此兴隆?”安藤百福心中纳闷,走过去一看,“哦,原来是中国侨民摆的面摊,这些人站着是为了等吃热面条。”
在电车上,安藤百福脑中不断浮现出人们等候吃面条的情景。心想,日本人是喜欢吃面条的,目前正是经营面条的大好时机,因为政府对多吃面粉的还要予以奖励。可是,像这样吃面条太费时间,一定有许多爱吃面条的人为了节省时间而不得不吃面包。那么,能不能发明一种用开水一冲就可以吃的面条呢?
安藤百福为自己的想法所激动,第二天就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坊员工讲了开发“方便面条”的设想。不料,得到的反应却很冷淡,员工们都劝他不必枉费心机。但是,自信的安藤百福认为方便面条能方便人们,肯定是有销路的。于是,他搭起一间简易工棚,买了一台轧面机,在众人怀疑的眼光下,开始了他的发明工作。
安藤百福想,要制作只用开水一冲就能吃的面条,就应当往面粉里加调料,然后轧成面条,蒸熟烘干。他一边想一边这样干了起来,可是不知为什么,轧出来的并不是一根一根的面条,而是一堆堆像米饭一样的团块。安藤百福这才感到想象中的方便面条制作起来并不那么简单。
轧不出面条,原因在哪里呢?他先认为是面粉缺乏黏性,于是在和面时又加进了鸡蛋,结果情况更糟。是不是肉汤里的肉末颗粒太粗了呢?他把肉汤过滤后再试,还是轧不成面条。
经过几次失败后,安藤百福放弃了最初的将调料加进面粉里的想法,决定采取另外添加调料的方式。他把面粉轧成普通面条,蒸熟后再浸到酱油汤里,使面条吸进咸味,从而解决了轧面和加味的问题。
接下来,安藤百福要着手解决面条烘干保存的问题了。他想过用太阳晒,也考虑过用热风吹干等方法,但是这两种方法都太费时间,不适合于工厂化大规模生产。后来,他想到了用油炸的方法。经试验,非常理想,不但可以很快将面条炸干,而且油炸后面条上出现好多细孔,这些细孔在热水浸泡时能起吸水作用,可使面条很快变软;此外,油炸过的面条口味也更好些。
经过3年的苦心钻研,安藤百福的日清食品公司终于在1958年成功地发明了第一种方便面条——鸡味方便面。它在市场上一露面,就被抢购一空。1962年,安藤百福申请了方便面的专利权。
现在方便面都是由全自动流水线生产的,除油炸外,还有用高温蒸汽蒸熟的,调味一般都采用外加方式。在主要生产环节上,也比它初诞生时有了很大改进。
方便面已风靡世界。目前全世界方便面年产量已超过了300亿包,已成为仅次于面包的世界第二大面制主食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