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日本资讯 » 以前日本分为哪些国家

以前日本分为哪些国家

发布时间: 2022-10-28 18:56:03

A. 日本战国分六十六国分别是什么地图是什么样

近畿

近畿地区9国,田产总计300万石。分别是丹波国、丹后国、山城国、南近江国、北近江国、伊贺国、纪伊国、和泉国、摄津国(丰臣秀吉根据地)。

九州

九州有9国,田产总计290万石。分别是:大隅国、萨摩国、日向国、丰后国、丰前国、筑前国、筑后国、肥前国、肥后国。

四国

四国地区有4个国,田产总计120万石。分别是:伊予国、土佐国、阿波_淡路国、赞歧国。

东海

东海6国,地区田产共280万石。为美浓国(斋藤道三根据地)、尾张国(织田信长根据地)、伊势国、三河国(德川家康根据地)、远江国、骏河国(今川义元根据地)。

北陆180万石

越前国、加贺国、能登国、越中国、越后国(上杉谦信根据地)。

山阳道+山阴道(即“中国”地区)

田产共有280万石,为播磨、备前、备中、备后、安芸、周防、长门、丹波、丹后、但马、因幡、伯耆、出云、石见、隐岐。

甲信120万石

北信浓国、飞騨国、南信浓国、甲斐国(武田信玄根据地)。

关东300万石

上野国、武藏国、伊豆国、上总国、下总国、常陆国、下野国。

东北地区250万石

岩代国、陆前国、羽前国、陆奥国、羽后国。

B. 古代日本岛上共有多少个国家

古代日本列岛群雄割据,曾出现过许多小国,严格说是部落:公元前一世纪成书的《汉书•地理志》有:“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后汉书•倭传》中说:“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除此之外,最详细的当数《三国志•魏志倭人志传》的有关叙述。 据《魏志倭人传》记载,一、二世纪时,日本列岛上有一百多个小国,到曹魏时同中国通使交往的有三十国,其中最大的是卑弥呼女王统治的邪马台国。从设在朝鲜半岛北部的乐浪郡、带方郡去邪马台国,中途经过有对马国、末卢国、伊都国、奴国、不弥国、投马国等。 其中有的例如邪马台国等与中国和高丽建立了宗藩关系。公元2世纪时,居住在京都地区的部落统一了日本。3世纪左右,日照天神在奈良县建立了大和国,并且逐渐征服了日本的大部分地区,首领称为“大王”,后来改称天皇。这就是今天皇家族的祖先,自称为"神"的一族 。

C. 日本战国时期,日本分为几个国啊(我的意思是类似尾张啊,越后,土佐这样的)。

一共是66国,一般的西海道的壹岐国 对马国不算在里面
【东海道 十五国】
伊贺国 伊势国 志摩国 尾张国 三河国 远江国 骏河国 伊豆国 甲斐国 相模国 武藏国
安房国 上总国 下总国 常陆国
【东山道 八国】
近江国 美浓国 飞驒国 信浓国 上野国 下野国 陆奥国 出羽国

【北陆道 七国】
若狭国 越前国 加贺国 能登国 越中国 越后国 佐渡国

【山阴道 八国】
丹波国 丹后国 但马国 因幡国 伯耆国 出云国 石见国 隐岐国

【山阳道 八国】
播磨国 美作国 备前国 备中国 备后国 安艺国 周防国 长门国

【南海道 六国】
纪伊国 淡路国 阿波国 赞岐国 伊予国 土佐国

【西海道 十一国】
筑前国 筑后国 丰前国 丰后国 肥前国 肥后国 日向国 大隅国 萨摩国 壹岐国 对马国

【畿内 五国】
山城国 大和国 河内国 和泉国 摄津国

D. 日本战国分六十六国分别是什么地图是什么样

战国六十六国如下:

近畿五国——山城、大和、河内、摄津、和泉

东海道——伊贺、伊势、志摩、尾张、三河、远江、骏河、伊豆、甲斐、相模、武藏、安房、上总、下总、常陆

东山道——近江、美浓、飞驒、信浓、上野、下野、陆奥、出羽

北陆道——越后、越中、越前、能登、加贺、若狭、佐渡

山阴道——丹波、丹后、因幡、但马、出云、石见、伯耆、隐岐

山阳道——长门、周防、安艺、备后、备中、备前、美作、播磨

南海道——阿波、赞岐、伊予、土佐、淡路、纪伊

西海道——萨摩、大隅、日向、肥后、肥前、筑后、筑前、丰后、丰前、对马、壹岐

近畿以东为东国;近畿以西为西国

(4)以前日本分为哪些国家扩展阅读:

日本战国时代(1467—1585年或1615年),一般指日本室町幕府后期到安土桃山时代的这段历史。最早出自甲斐国(今山梨县)大名武田信玄(1521年-1573年)所制《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条,其开篇即写道“天下战国之上”。

但酷爱中国兵法的武田信玄实际上是把中国的战国名称直接套用在日本,借此形容日本的政治格局。

应仁之乱后,日本各地大名纷纷崛起。16世纪中叶,地域武士中实力最强的织田信长崛起,永禄三年(1560年),在桶狭间以两千人马击败今川义元四万大军,名声大振。尔后逐步统一尾张、近畿。天正十年(1582年),本能寺之变爆发,信长身亡。

织田重臣羽柴秀吉先后击败明智光秀及柴田胜家,确立了自己的继承人地位。此后经过四国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战,逐步统一日本。后被天皇赐姓“丰臣”,并受封“关白”一职。丰臣秀吉的时代被称为“桃山时代”。

庆长三年(1598年),丰臣秀吉病逝后,丰臣家裂分为近江(西军)和尾张(东军)两派。身为丰臣政权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于庆长五年(1600年)发动关原合战,打败西军。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1614,15年在两次大阪之阵中逐步消灭丰臣氏,战国时代结束。

E. 日本古代有多少个“国”

日本古代的一国大约是现在日本的一个县
例如,大和国→奈良县,近江国→滋贺县,土佐国→高知县等

有时是两、三个国等同于当今的一个县
例如尾张国加三河国→爱知县,伊势国加伊贺国加志摩国→三重县等

也有一个国被划分为当今的数个县的
例如古陆奥国→青森县、岩手县与福岛县

日本现代的县级划分,大多是沿用几千年来所订立的国界
只有少数的地方有所更动而已
一国里面会有几城呢?

在战国时代,城池是可以依大名自己的需要而兴建的
一个国不一定有多少个城池

F. 日本古代为何会分那么多国家真田幸村那个时代,和中国的战国七雄有什么区别最后谁统一

日本古代的”国“并不是国家,而是一种地方行政区划。这和中国的战国时不一样的。

日本战国时代(1467年—1600年或1615年),一般指日本室町幕府后期到安土桃山时代的这段历史。最早出自甲斐国(今山梨县)大名武田信玄(1521年-1573年)所制《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条,其开篇即写道“天下战国之上”。

应仁之乱后,日本各地大名纷纷崛起。16世纪中叶,地域武士中实力最强的织田信长崛起,永禄三年(1560年),在桶狭间以两千人马击败今川义元四万大军,名声大振。尔后逐步统一尾张、近畿。天正十年(1582年),本能寺之变爆发,信长身亡。织田重臣羽柴秀吉先后击败明智光秀及柴田胜家,确立了自己的继承人地位。此后经过四国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战,逐步统一日本。后被天皇赐姓“丰臣”,并受封“关白”一职。丰臣秀吉的时代被称为“桃山时代”。

庆长三年(1598年),丰臣秀吉病逝后,丰臣家裂分为近江(西军)和尾张(东军)两派。身为丰臣政权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于庆长五年(1600年)发动关原合战,打败西军。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1614年和1615年在两次大阪之阵中逐步消灭丰臣氏,战国时代结束。



北陆道——越后、越中、越前、能登、加贺、若狭、佐渡

山阴道——丹波、丹后、因幡、但马、出云、石见、伯耆、隐岐

山阳道——长门、周防、安艺、备后、备中、备前、美作、播磨

南海道——阿波、赞岐、伊予、土佐、淡路、纪伊

西海道——萨摩、大隅、日向、肥后、肥前、筑后、筑前、丰后、丰前、对马、壹岐

近畿以东为东国;近畿以西为西国

具体按石高来算:

(1)近畿300万石

丹波国、丹后国、山城国、近江国、河内国、伊贺国、纪伊国、和泉国、摄津国、大和国。

(2)九州240万石

萨摩国、大隅国、日向国、肥后国、肥前国、丰后国、丰前国、筑后国、筑前国。

(3)四国86万石

伊予国、土佐国、阿波国、赞岐国。

(4)东海180万石。

美浓国、尾张国、伊势国、三河国、远江国、骏河国。

(5)北陆180万石。

越后国、越中国、越前国、加贺国、能登国。

(6)中国240万石。

长门国、周防国、安艺国、出云国、石见国、备后国、备中国、备前国、因幡国、但马国、伯耆国、美作国、播磨国、隐岐国。

(7)甲信68万石。

飞驒国、信浓国、甲斐国。

(8)关东320万石。

上野国、下野国、常陆国、武藏国、伊豆国、相模国、上总国、下总国、安房国。

(9)东北地区200万石。

陆奥国、出羽国

G. 日本战国时期时日本分裂成了多少个小国分别是什么国

68国,以下是那68国的名称和石高表及郡数
五畿内五ヶ国
二十二万五千二百六十二石,山城国八郡
四十四万八千九百四十五石,大和国十五郡
二十四万二千百五石,河内国十五郡
十四万千五百十二石,和泉国三郡
三十五万六千六十九石,摂津国十三郡
五ヶ国合百四十一万三千四百三十三石
东海道十五ヶ国
十万六百二十三石,伊贺国四郡
五十六万七千五石,伊势国十五郡
一万七千八百五十四石,志摩国二郡
五十七万千七百三十七石,尾张国八郡
二十九万七百十五石,三河国八郡
二十五万五千百六十石,远江国十四郡
十五万三千八百石,骏河国七郡
二十二万七千百六十石,甲斐国四郡
六万九千八百三十二石,伊豆国三郡
十九万四千三百四石,相模国八郡
六十六万七千百六石,武蔵国二十一郡
四万五千十五石,安房国四郡
三十七万八千八百九十二石,上総国十一郡
三十九万三千二百五十五石,下総国十二郡
五十三万二千百石,常陆国十一郡
十五ヶ国合四百四十六万四千五百四石
东山道八ヶ国
八十二万五千三百七十九石,近江国十三郡
五十四万三千石,美浓国十八郡
三万八千百五石,飞騨国四郡
四十万八千三百五十八石,信浓国十郡
四十九万六千三百七十七石,上野国十四郡
三十七万四千八十三石,下野国九郡
百六十七万二千八百六石,陆奥国五十四郡
三十一万八千九十五石,出羽国十二郡
八ヶ国合四百六十七万七千十三石
北陆道七ヶ国
八万五千三百十石,若狭国三郡
六十七万九千八百七十石,越前国十二郡
三十五万五千五百七十石,加贺国四郡
二十一万五千石,能登国四郡
三十八万二千九十八石,越中国四郡
三十九万七百七十石,越后国七郡
一万七千三十石,佐渡国三郡
七ヶ国合二百十二万五千六百四十八石
山阴道八ヶ国
二十六万三千八百八十七石,丹波国六郡
十一万七百八十四石,丹后国五郡
十一万七百七十三石,但马国八郡
八万八千五百二十石,因幡国七郡
十万九百四十七石,伯耆国六郡
十八万六千六百五十石,出云国十郡
十一万千七百七十石,石见国六郡
四千九百八十石,隠岐国四郡
八ヶ国合九十七万八千三百十一石
山阳道八ヶ国
三十五万八千五百三十四石,播磨国十四郡
十八万六千十八石,美作国七郡
二十六万千七百六十二石,备前国十一郡
十七万六千九百二十九石,备中国九郡
十八万六千百五十石,备后国十四郡
十九万四千百五十石,安芸国八郡
十六万七千八百二十石,周防国六郡
十三万六百六十石,长门国六郡
八ヶ国合百六十六万二千二十三石
南海道六ヶ国
十四万三千五百五十石,纪伊国七郡
六万二千百四石,淡路国二郡
十八万三千五百石,阿波国九郡
十二万六千二百石,讃岐国十一郡
三十六万六千二百石,伊予国十四郡
九万八千二百石,土佐国七郡
六ヶ国合九十七万九千七百五十四石
西海道九ヶ国
三十三万五千六百九十石,筑前国十五郡
二十六万五千九百九十八石,筑后国十郡
十四万三千七十石,豊前国八郡
四十一万八千三百十三石,豊后国八郡
三十万九百三十五石,肥前国十一郡
三十四万二百二十石,肥后国十四郡
十二万八十八石,日向国五郡
二十八万三千四百八十二石,萨摩国十四郡
十七万五千五十七石,大隅国八郡
九ヶ国合二百三十八万二千八百五十三石
日本六十六国合
二岛合一万三千五百七石
五千三百二石,壹岐岛
八千二百五石,対马岛
日本石高合千八百六十九万七千二百四十二石

H. 日本战国时期有哪些国家

日本战国分国制
1)分国制起奈良时代,根据日本天武天皇所创的“近畿七道”作行政分区而划分,共有八十八国。
战国八十八国: 关东八分国房总三国——下总、上总、安房 上野、下野、常陆、武藏、相模 奥州六分国陆前、陆中、羽前、羽后、岩代、磐城 东海七分国伊豆、骏河、远江、三河、尾张、美浓、伊势(志摩) 甲信越三分国甲斐、信浓、越后 北陆六分国越前、越中、加贸、能登、若狭、飞驒 近畿十分国近江、山城、大和、伊贺、河内、和泉、摄津、纪伊、丹波、丹后 中国山阴五分国石见、出云、伯耆、因幡、但马 山阳八分国周防、长门、安艺、备后、备中、备前、播磨、美作 九州肥前、肥后、丰前、丰后、筑前、筑后、萨摩、日向、大隅 四国伊予、土佐、赞岐、阿波 三岛种子岛、隐岐岛、对马岛 近畿以东为东国近畿以西为西国 (2)近畿。 近畿地区9国,田产总计300万石。分别是丹波国、丹后国、山城国、南近江国、北近江国、伊贺国、纪伊国、和泉国、慑津国。 (3)九州。 九州有9国,田产总计290万石。分别是:大偶国、萨摩国、日向国、丰后国、丰前国、筑前国、筑后国、肥前国、肥后国。 (4)四国。 四国地区有4个国,田产总计120万石。分别是:伊予国、土佐国、阿波_淡路国、赞歧国。 (5)东海280万石。 美浓国、尾张国、伊势国、三河国、远江国、骏河国。 (6)北陆180万石。 越前国、加贺国、能登国、越中国、越后国。 (7)中国280万石。 播磨、备前、备中、备后、安芸、周防、长门、丹波、丹后、但马、因幡、伯耆、出云、石见、隐岐。 (8)甲信120万石。 北信浓国、飞驒国、南信浓国、甲斐国。 (9)关东300万石。 上野国、武藏国、伊豆国、相模国、上总国、下总国、常陆国、下野国。 (10)东北地区250万石。 岩代国、陆前国、羽前国、陆奥国、羽后国。

I. 日本战国分六十六国分别是什么地图是什么样

令国制起自奈良时代,至明治维新实行废藩置县后再行分划,其间不断进行改划。令国制之“国”乃根据日本天武天皇(てんむてんおう)(Tenn-mu-Tenn-ou)所创之“五畿七道”作行政分区而划分,除在明治时新加之“北海道”外,共有六十多国。令国制同时根据中国当时的地方行政“州”来命名地方行政区,所以各国都有“州”的俗称,各国之国府则是主要街道及官道之要站。

当时六十多国分别分布于五畿七道(ごきしちどう)(Go-ki-Shichi-Dou)内
五畿(ごき)(Goki),即天皇京畿一带之五国,又称“畿内”(きない)(Kinai):
山城、大和、河内、和泉、摄津

七道(しちどう)(Shichi-Dou)分为东山道、东海道、北陆道、南海道、西海道、山阳道及山阴道;依照日本地理及地势命名。

北海道(ほっかいどう)(Hok-kai-dou)共一国(十区):
虾夷(北海道)

东山道(とうさんどう)(Tou-san-dou)共六国:
美浓、上野、下野、飞驒、近江、信浓

东海道(とうかいどう)(Tou-kai-dou)共十五国:
伊贺、伊势、志摩、尾张、三河、远江、骏河、甲斐、伊豆、相模、武藏、安房、上总、下总、常陆

北陆道(ほくりくどう)(Hoku-riku-dou)共七国:
越后、越中、越前、佐渡、能登、加贺、若狭

山阳道(さんょうどう)(Sann-you-dou)共七国:
播磨、备前、备中、备后、安芸、周防、长门

山阴道(さんいんどう)(Sann-in-dou)共八国:
丹波、丹后、但马、因幡、伯耆、出云、石见、隐岐

南海道(なんかいどう)(Nann-kai-dou)共六国:
纪伊、淡路、阿波、赞岐、伊予、土佐

西海道(さいかいどう)(Sai-kai-dou)共十一国:
丰前、丰后、筑前、筑后、肥前、肥后、日向、大隅、萨摩、对马、壹岐

虾夷(えぞ) (Ezo):属北海道。现在之北海道地区。大和政权统治以外之地,以中国“化外之地”之概念起名,土着爱奴人之居地。鎌仓时代向北缩少,后来退至渡岛半岛及津轻半岛一带。明治二年(1869)及明治十五年(1882)前后分为渡岛(おしま)(Oshima)、后志(しりへし)(Shiriheshi)、胆振(いふり)(Ifuri)、石狩(いしかり)(Ishikari)、天盬(てしほ)(Teshiho)、北见(きたみ)(Kitami)、日高(ひたか)(Hitaka)、十胜(とかち)(Tokachi)、钏路(くしろ)(Kushiro)、根室(ねもろ)(Nemoro)及千岛(ちしま)(Chishima)十一国/区。

陆奥国(むつ)(Mutsu):属东山道。俗称奥州。现在之福岛、宫城、岩手、青森、秋田诸县,总石高大约167万石(根据庆长年间之检地)。九世纪时与虾夷半分,大化革新后以后白河以北之地称“道奥”(道之奥),意即“道路远奥之地”。律令制时代改称陆奥;元明天皇和铜五年(712)分为陆奥、出羽两国。明治四年的废藩置县后,分为陆奥、陆中、岩代、磐城。

出羽国(でわ)(Dewa):属东山道。俗称羽州。石高约32万石(庆长时),现在之山形、秋田县。远征虾夷族阿倍比罗夫后开拓而成,分属道奥、越国,和铜元年(708)脱离越后国,和铜五年(712)自成一国,外加最上、置赐两郡。室町时代属关东管领管辖。明治元年改分羽前、羽后二国。最后演化为山形、秋田县。

越中国(えっちゅう)(Etsu-chuu):属北陆道。石高约20万石(庆长时)。现在之富山县。古代越国(こし, Koshi))之一,天武天皇时代将其三分国(越前、中、后),大宝二年(702),拥越后国颈城、古志、鱼沼、蒲原四郡为国。明治四年的废藩置县后,与新川县合并为石川县,明治16年再独立为富山县。

越前国(えちぜん)(Echi-zen):属北陆道。石高约50万石(庆长时)。现在福井县东北部。古代越国之一,天武天皇时代将其三分国(越前、中、后);七世纪后期,除福井郡半部外,加入敦贺郡、丹生郡、足羽郡、大野郡、坂井郡、江沼郡、加贺郡、 羽咋郡、能登郡、凤至郡、珠洲郡十一郡构成越前国。明治四年的废藩置县后,敦贺、足羽、福井县分置。

J. 日本战国的分国制度

1)分国制起奈良时代,根据日本天武天皇所创的“五畿七道”作行政分区而划分,共有六十六国。战国六十六国: 近畿五国——山城、大和、河内、摄津、和泉
东海道——伊贺、伊势、志摩、尾张、三河、远江、骏河、伊豆、甲斐、相模、武藏、安房、上总、下总、常陆
东山道——近江、美浓、飞驒、信浓、上野、下野、陆奥、出羽
北陆道——越后、越中、越前、能登、加贺、若狭、佐渡
山阴道——丹波、丹后、因幡、但马、出云、石见、伯耆、隐岐
山阳道——长门、周防、安艺、备后、备中、备前、美作、播磨
南海道——阿波、赞岐、伊予、土佐、淡路、纪伊
西海道——萨摩、大隅、日向、肥后、肥前、筑后、筑前、丰后、丰前、对马、壹岐
近畿以东为东国;近畿以西为西国
具体按石高来算:
(1)近畿300万石
丹波国、丹后国、山城国、近江国、河内国、伊贺国、纪伊国、和泉国、摄津国、大和国。
(2)九州240万石
萨摩国、大隅国、日向国、肥后国、肥前国、丰后国、丰前国、筑后国、筑前国。
(3)四国86万石
伊予国、土佐国、阿波国、赞岐国。
(4)东海180万石。
美浓国、尾张国、伊势国、三河国、远江国、骏河国。
(5)北陆180万石。
越后国、越中国、越前国、加贺国、能登国。
(6)中国240万石。
长门国、周防国、安艺国、出云国、石见国、备后国、备中国、备前国、因幡国、但马国、伯耆国、美作国、播磨国、隐岐国。
(7)甲信68万石。
飞驒国、信浓国、甲斐国。
(8)关东320万石。
上野国、下野国、常陆国、武藏国、伊豆国、相模国、上总国、下总国、安房国。
(9)东北地区200万石。
陆奥国、出羽国。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398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743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043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299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357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039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993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854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018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