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日本资讯 » 日本人诺奖是什么

日本人诺奖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2-11-02 10:14:31

A. 2022年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

一生理学或医学领域:长谷川成人是日本东京都医学科学研究所脑神经科学部主任。他发现TDP-43以及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的其他贡献。二物理领域谷口尚--日本筑波市国立物质-材料研究机构(NIMS)国际材料纳米结构学中心研究员和主任。渡边贤斯--日本筑波市国立物质-材料研究机构(NIMS)功能材料研究中心电化学组电气和电子材料领域首席研究员。他们二位的联合研究,把二维材料电子行为研究推进了新方向,作为新材料的“石墨烯”的特性发挥到了极致。10月3日,诺贝尔奖将先公布2022年度--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迄今为止,已经有28位日本人获得了诺

B. 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概要

最早被提名诺贝尔奖的日本人,是北里柴三郎和野口英世。但1901年的生理学或医学奖只单独颁给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而忽略一同开发血清疗法、主导抗毒素研究的北里,使得诺贝尔奖自始带有歧视现象。
1926年的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约翰尼斯·菲比格的错误学说,忽略世界最初人工诱发癌症的山极胜三郎、市川厚一。因评委主张“别让黄种人太早获奖”。 如今,在大英网络全书介绍的“诺贝尔奖癌症研究”中,只提及山极的成就,菲比格被完全删除。
1929年的化学奖忽略世界最初成功提取硫胺的铃木梅太郎,因为铃木论文的德文翻译没有标榜“世界首例”。
1951年至1963年间,有6人被提名物理学奖、化学奖。其后,1969年的物理学奖单独颁给默里·盖尔曼,忽略共同提出盖尔曼-西岛关系的西岛和彦。1996年的化学奖忽略世界最初预言C60分子存在的大泽映二,因为大泽论文没有翻译,评委不懂日文。因1998年发现中微子振荡被视为“必将获奖”的户冢洋二,终生没有获奖。
时至21世纪,诺贝尔奖仍多次遗漏日本人。由于日本科学实力被长期低估 ,造成许多日本人未被提名或失之交臂。
首次获奖的日本人,出现于1949年。汤川秀树的获奖,鼓舞了战败后的日本国民的自信心。仅有大学毕业的民间企业技术员田中耕一在2002年的获奖,引起了世界性的话题。
基于《所得税法》第9条13号,诺贝尔奖金无需课税。

C. 截止到2015年日本共获得多少诺贝尔奖

到2015年,日本人(包括日裔)一共获得22个诺贝尔奖项。

1949年
汤川 秀树 物理学奖

1965年
朝永 振一郎 物理学奖

1968年
川端 康成 文学奖

1973年
江崎 玲于奈 物理学奖

1974年
佐藤 荣作 和平奖

1981年
福井 谦一 化学奖

1987年
利根川 进 生理医学奖

1994年
大江 健三郎 文学奖

2000年
白川 英树 化学奖

2001年
野依 良治 化学奖

2002年
小柴 昌俊 物理学奖
田中 耕一 化学奖

2008年
南部 阳一郎 物理学奖
小林 诚 物理学奖
益川 敏英 物理学奖
下村 脩 化学奖

2010年
根岸 英一 化学奖
铃木 章 化学奖

2012年
山中 伸弥 生理医学奖

2014年
赤崎 勇 物理学奖
天野 浩 物理学奖
中村 修二 物理学奖

上面列出的南部阳一郎在1970年成为美国公民,而获奖则是在2008年;中村修二2005或2006年加入美国国籍,而获奖是在2014年。所以严格来讲,如果是日本国获得的诺贝尔奖项应该是20个。

D. 日本一年获得一个诺贝尔奖,是凭借着什么

刚刚获奖的本庶佑是第26位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人,也是第5位获得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日本人。日本超过了德国、英国、法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诺奖大户”,其中23个为自然科学奖。日本人连年斩获诺奖,离不开日本政府对基础研究长期稳定的支持。早在1995年,日本国会就通过了《科学技术基本法》,其后制定了多个5年计划;去年1月,日本内阁审议通过了《第五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16—2020)》。该计划提出,未来10年把日本建成“世界上最适宜创新的国家”。

在日本,高校老师不会因为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出科研成果而担心受到冷落或失去饭碗,在研究过程中,也很少受政府和社会的诸如考核、评价等干扰,可以长期潜心从事研究。日本人获诺贝尔奖就是在这种体制下产生的。日本的科学技术基础计划,并不是由政府直接参与管理、评审,而是由专业机构进行。获得计划资助的学者,需要认真开展研究,研究成果不是由行政部门评定,而是由学术同行评价。

E. 几几年,日本人第一次获得诺贝尔

1949年日本人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奖(诺贝尔物理学奖)。

汤川秀树(1907~1981),日本物理学家,毕业于京都大学和大阪大学,历任京都帝国大学、东京帝国大学教授。1948年赴美国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4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汤川秀树,以表彰他在核力的理论基础上预言了介子的存在。1955年回国。他从电磁理论得到启发,于1935年提出了关于核子力的“介子理论”。他也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人。

F. 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谁

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1968年获奖的川端康成与1994年获奖的大江健三郎。

川端康成“以卓越的感受力表现了日本人心灵的精华”,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鹤》。其他主要作品有《花的圆舞曲》、《名人》、《舞姬》、《古都》、《山音》、《睡美人》等。

(6)日本人诺奖是什么扩展阅读:

川端康成的创作,早期曾受欧洲达达主义、未来主义等文艺思潮的影响,并醉心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乔伊斯的意识流小说,同横光利一等作家一起,倡导并发起新感觉派文学运动,主张艺术至上,追求“新的感觉”、“新的表现方法”,致力于文体的革新,以对抗自然主义、传统小说和日本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

后期,他又参加了“新兴艺术派”和“新心理主义”文学运动。他的作品表现出这样的特点:将日本传统文学中的抒情美和意识流小说的创作技巧结合起来,追求静止的瞬间之“美”,着力于人物的感情世界和内心生活的描写,使心理与客观、动与静、景与物、景与人的描写得以和谐统一,创造出作品独特的“美”的世界。

大江健三郎把存在主义关于“自由选择”的哲学思考注入自己的文学创作,在创作方法上熔现实主义、心理体验、变异怪诞风格为一炉,在当代世界文学中独树一帜。由于他在作品中“以诗的力量创作了一个想象的世界”,描绘了“一幅当今人类在困境中惶惑不安的图画”。

G. 日本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是谁

日本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是汤川秀树。

汤川秀树,日本物理学家,1907年1月23日出生于东京一个具有深厚中国文化底蕴的家庭,童年时期就开始学习中国古代典籍,直到暮年。1935年他发表了有关核力的介子场理论,预言了作为核力及β衰变的媒介新粒子即介子的存在,并提出核力场的方程和核力的势,即汤川势的表达式。按照这一理论,质子和中子通过交换介子而互相转化,核力是一种交换介子的相互作用。

1947年英国物理学家鲍威尔等人证实了汤川秀树所预言的介子的存在。由于在核力理论的基础上预言了介子的存在,汤川秀树获得194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64年,汤川来到雅典参加一次国际物理学研讨会,他在会上发表了关于创造力和独创性的演讲,他在演讲中说:“作为一个已成为物理学家的人,我完全意识到希腊人给予我的恩惠,正是他们开创了把深藏在自然界中的真理揭示出来的伟大事业。

这一点,我当然也和其他演讲人意见相同。然而,对我来说还存在一种额外的情况。”什么“额外情况”呢?就是中国古代文化背景。

汤川说:“当我大约五岁时,我的祖父和父亲就违反了当时的风尚开始教我读中国古籍,例如由孔子的弟子们辑录而成的那些书籍了。在十三、四岁时,我在父亲的藏书室里找到老子和庄子关于道家的书,而且他们关于自然和人生的哲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哲学差不多和古希腊的哲学一样古老。”

汤川所说的“风尚”是指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学习西方文化而鄙弃中国文化的现象。

汤川说:“在这样一种背景上,我进入了建立在古希腊遗产的基础上的现代科学世界。”

H. 日本是谁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

日本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是物理学家汤川秀树。

汤川秀树为图中左起第二个人

1935年汤川秀树提出介子学说,以“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为题,发表了介子场论文。当时,量子电动力学正处于草创阶段,人们已逐渐认识到,电磁相互作用可以看作是在荷电粒子之间交换光子,光子是电磁场的“量子”,它以光速运动因而静质量为零。

参照这一理论,汤川把核力设想为带有势函数U(x,y,z,t)的特定场中的相互作用,这种场导致所谓U量子,U量子是核强相互作用时交换的粒子,其静质量约为电子的200倍(后来命名为“介子”),即质子和中子通过交换介子而相互转化(《论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

他预言,作为核力及β衰变的媒介存在有新粒子即介子,还提出了核力场的方程和核力的势,即汤川势的表达式。按照这一理论,质子和中子通过介子可以带正、负电荷或者是中性的,一个介子可以转化为一个电子和不带电的轻子(即中微子)。交换介子而互相转化,核力是一种交换介子的相互作用。

1937年C.D.安德森等在宇宙线中发现新的带电粒子(后被认定为μ子)之后,经C.F.鲍威尔等人的研究,于1947年在宇宙射线中发现了另一种粒子,认定是汤川秀树所预言的介子,被命名为π介子。由于在核力理论的基础上预言介子的存在。汤川秀树和坂田昌一等人在1937年展开了介子场理论的研究。1947年提出了非定域场理论,试图解决场的发散问题。

194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汤川秀树,以表彰他在核力的理论基础上预言了介子的存在。

I. 日本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是谁

是物理学家汤川秀树。

汤川秀树(1907-1981),日本着名物理学家,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现京都大学)和大阪帝国大学(现大阪大学)。历任京都帝国大学、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教授。

1948年,汤川秀树赴美国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49年,因在核力的理论基础上预言了介子的存在,时任京都大学教授的汤川秀树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5年返回日本。他从电磁理论得到启发,于1935年提出了关于核子力的“介子理论”。他也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人,他的获奖振奋了当时二战刚刚结束的日本国民的情绪,开启了日本人在诺贝尔奖的征程。

J. 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

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

1、汤川秀树:毕业于京都大学,194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在阳质子和中性子之间作为媒介作用的核力,他预言了中子的存在。

2、朝永振一郎:毕业于京都大学,1965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以“超多时间理论”和“鱼贯而入的理论”闻名,在量子电磁力学领域的基础研究方面做出重大贡献。

3、川端康成: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雪国》一书生动的描写了人生哀伤的幻想和美,从而被称作现代日本抒情文学的经典。另外《伊豆舞女》《千羽鹤》《山之音》等。

4、江崎玲于奈,毕业于东京大学,197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研究关于半导体,超导体隧道式效果,创始了隧道二极管。

5、佐藤栄作(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197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他作为日本第61任、62任、63任首相,代表国家自始至终反对持有核武器,对太平洋的和平安定做出了贡献。

6、福井谦一(毕业于京都大学,198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他开拓了“新领域的电子轨道理论”,对有关化学反应过程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7、利根川进(毕业于京都大学,1988年获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任麻省理工工学院教授。他获奖的原因是阐明了“多种抗体培养的遗传原理”,此项成果受到高度评价。

8、大江健三郎,毕业于东京大学,获1994年文学奖,日本当代着名的存在主义作家,以个人魅力来写人物以实现小说的现实性。

9、白川英树,毕业于东京工业大学,获2000年化学奖,开辟高分子电子学的先河。

10、野依良治,毕业于京都大学,获2001年化学奖,为“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的发展作出贡献。

11、小柴昌俊,毕业于东京大学,获2002年物理学奖,他的“神冈中微子观测”获得高度评价。对查找宇宙中微子作出贡献。

12.田中耕一,毕业于日本东北大学,获2002年化学奖,得奖成果“蛋白质解析技术开发”,是诺贝尔化学奖创设以来最年轻得主。他的研究使癌症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

13、南部阳一郎毕业于东京大学,美国籍,与益川敏英和小林诚共同分享了200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4、小林诚毕业于名古屋大学,与益川敏英和南部阳一郎共同分享了200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5、下村修,有机化学家、海洋生物学家,因为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而获得了200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他的儿子下村努是资讯安全及计算物理学方面的专家。

16、益川敏英,毕业于名古屋大学,同时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2008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使日本获得该奖项的人数上升至七人。获得诺贝尔各个奖项的人数上升至十五人。

17、根岸英一,毕业于东京大学1935年7月14日-),2010年诺贝尔化学家得主,普渡大学教授。

18、铃木章,毕业于北海道大学,1930年9月12日-),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北海大学荣誉教授。

19、山中伸弥,1962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府,日本医学家,京都大学再生医科研究所干细胞生物系教授,大阪市立大学医学博士,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心血管疾病研究所高级研究员。201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20、中村修二,1954年5月22日出生于日本伊方町,日裔美籍电子工程学家,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UCSB)工程学院材料系教授。2014年10月7日赤崎勇、天野弘和中村修二因发明“高效蓝色发光二极管”获得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1、赤崎勇,1929年1月30日出生于鹿儿岛县知览町,毕业于京都大学,是日本半导体科学家。2014年10月7日,赤崎勇与天野浩、中村修二共同获得了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们“发明了高效的蓝色发光二极管”,让明亮且节能的白色光源成为可能。

22、天野浩,1960年9月11日出生于日本滨松,毕业于名古屋大学,是日本电子工程学专家。因“发明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他与赤崎勇和中村修二共同获得了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3、大村智,1935年7月12日出生于日本,有机化学家,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北里大学荣誉教授。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6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24、梶田隆章,1959年出生,日本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日本埼玉县出身,埼玉大学理学部物理学科毕业。理学博士(东京大学)。现任东京大学宇宙线研究所所长、同研究所附属宇宙中微子观测信息融合中心负责人。201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25、大隅良典,1945年2月9日出生于日本福冈县福冈市。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日本东京大学理学博士。现任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前沿研究中心特聘教授与荣誉教授。2016年,因在细胞自噬机制方面的发现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6、本庶佑,1942年1月27日出生于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免疫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日本学士院会员。现任京都大学高等研究院特别教授、静冈县公立大学法人理事长。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迄2018年,已有26名日本人获得了诺贝尔奖(包括2名美籍日裔诺贝尔奖获得者)。除欧美诸国之外,日本是获奖人数最多的国家。日本七所旧帝国大学的毕业生或教职人员占据了亚洲地区超半数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和名古屋大学诞生了日本乃至亚洲最多的诺贝尔奖得主。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396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741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038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296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355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036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990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850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016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