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淡水养殖在哪里
1. 日本的工业区集中分布在哪里,有哪些着名的渔场,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 东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是主要的工业区。日本的渔业,北海道渔场 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是世界着名的渔场,日本发展渔业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日本拥有庞大的远洋捕捞和近海捕捞船队,沿海和陆上淡水养殖业也较发达。 日本的捕鱼量占世界第一位。 有利条件: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岛国多优良港口,海上航运便利。 不利因素:耕地狭小,矿产资源缺乏,许多重要的自然资源,需要从国外进口。 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铜矿石、棉花等工业原料90%以上,甚至100%从国外进口
2. 渔业的日本渔业
日本习惯上将渔业生产划分成海洋捕捞(包括远洋渔业、近海渔业、沿岸渔业,实际大致相当于我国渔业划分中的海洋捕捞和远洋渔业)、海水养殖、淡水养殖、淡水捕捞等几部分。
海洋捕捞历来是日本渔业的主导产业,尽管连续减产,但八成以上的产量仍由海洋捕捞所得。以产量大小排序,渔获主要品种为金枪鱼、鲣鱼、鲑鳟鱼、沙丁鱼、竹荚鱼、鲭鱼、秋刀鱼、鳕鱼、鲆鲽类、鱿鱼等。与2004年相比,2005年,日本的鲭鱼产量大幅上升,但沙丁鱼、扇贝、鲑鱼等产量有所下降;扇贝、鲑鱼等生产额有所增长,但鲣鱼、秋刀鱼和金枪鱼等的生产额有所下降。海洋捕捞总产量441.2万t,比上年减少4.7万t;生产总额1594亿日元,比上年下降0.6%。
日本的海水养殖产量近年来一直维持在120万t以上,2005年海水养殖总产量121.1万t,比最高年份1994年的134万t,减少12.9万t;2005年海水养殖总产值4392亿日元,比上年增加49亿日元。其中鱼类养殖26.9万t(比上年增加2.7%)、1918亿日元(比上年减少2.4%);贝类养殖42.2万t(比上年减少6.4%)、771亿日元(比上年增加6.4%);海藻类50.9万t(比上年增加5.2%)、1213亿日元(比上年增加2.4%)。海水养殖主要品种为𫚕鱼、真鲷、虾夷扇贝、牡蛎、海带、裙带菜、紫菜,以及牙鲆、河鲀、真竹荚鱼、日本对虾以及珍珠母贝等。
2005年,日本的淡水捕捞、淡水养殖总产量9.6万t,比峰值时1979年产量的一半还少。其中淡水捕捞产量5.4万t,淡水养殖产量4.2万t,总产值1021亿日元,比上年减少13亿日元。淡水捕捞的主要品种为溯河性鲑鳟鱼类、香鱼、鲤鱼、河蚬、鳗等,淡水养殖主要品种为鳟鱼、香鱼、鲤鱼、鳗鱼,另外还有鲫鱼、甲鱼等,单个品种产量通常在千吨以下。 日本水产加工产品主要有盐藏品、干制品、鱼肉调味品、冷冻食品、油脂与饲肥、冷冻生鲜品、罐制品等。2005年食用品加工总量为209.5万t,比上年减少3.9万t。主要产品加工量分别为盐藏品20.9万t、干制品33.4万吨、鱼肉调味品65.5万t、冷冻食品28.6万t、冷冻生鲜品162.5万t,其他食用加工品为48.4万t。与上年相比,2005年除干制品加工量略有增加外,其余如冷冻食品、盐藏品和调味食品等加工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日本是水产品消费大国,2004年国内的水产品消费量为1048万t,比上年减少5%。其中食用水产品消费量占80%,约相当于每人每年消费62.7kg。如果把不可食用部分除去,大约每人每年消费34.5kg。2004年,日本食用水产品的自给率为55%,低于2003年的57%,主要原因是国内渔业生产量减少的同时进口量增加。据统计,2005年海藻类自给率为65%。 日本国内有主产地渔港203个,2005年总起水量约288.7万t,与上年大致相等;起水总额为5255亿日元,比上年减少约4%。起水量10万t以上渔港有6个,烧津22.9万吨、铫子21.5万t、石卷15.8万t、八户14.9万t、钏路11.9万t、气仙沼11.6万t,此外起水量较大的港口还有松浦、境、波崎和枕崎。
目前,日本国内大约有900个产地市场,流通量和金额都在减少。针对出现的小规模市场成交量过小、无法发挥市场功能的情况,日本于2001年3月底制定并公布了《水产品产地市场综合和经营合理化相关方针》,各都、道、府、县据此开始市场整合,到2005年6月底,39个道、府、县共减少水产品产地市场33个。
札幌、仙台、东京、横浜、名古屋、京都、大阪、神户、广岛和福冈10个大都市均设有中央批发市场,从平均价格的变化来看,成交价格总体处于下降趋势。2004年交易的水产生鲜品、水产加工品、冷冻品平均价格大致与上年一致,分别为生鲜品770日元/kg、水产加工品730日元/kg、冷冻品791日元/kg。由于秋刀鱼和鲣鱼量减少,主要产地市场鱼类、水产动物类(不含贝类和海藻类)的流通量比上年减少3%,平均价格为182日元/kg,比上年下降5%。虽然市场成交量减少,但是超市等需求量较大的单位不经市场直接购入的量却在增加。 日本进口的鱼贝类大部分为鲜活产品。2004年,日本进口水产品总量348.5万t、16371亿日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6万t和679亿日元。但是,进口数量较最高的2001年少了9%,金额较过去最高的1997年下降了16%。其中进口额1000亿日元以上的有:虾2380亿日元(约占进口总额15%)、金枪鱼2337亿日元(约14%)、鲑鳟类1036亿日元(约6%),其他进口额较大的还有蟹807亿日元、鳗鱼制品657亿日元、鳕鱼籽598亿日元、虾制品522亿日元和鱿鱼437亿日元。
2004年,日本出口水产品42万t、1482亿日元,分别比上年增加5400t和129亿日元,出口量12年来首次突破40万t大关。其中,贝类制品出口量和出口额都在减少,但金枪鱼、鳕鱼等近5年呈成倍增长态势。出口量以中国(除香港、澳门外)为最多,主要品种是鲑鳟类和鳕鱼;出口金额则是香港为最多,以珍珠、贝类干制品、干海参为主。出口的平均单价为350日元/kg,较上年的366日元下跌了4.3%。
2004年,日本进口水产品数量和金额前五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中国大陆66.5万t、3357亿日元(除香港和澳门,以鳗鱼加工品、蟹加工品、冷冻虾为主)、美国39.2万t、1477亿日元(以鳕鱼籽、冷冻鳕鱼肉、鲑鳟类为主)、俄罗斯19.9万t、1170亿日元(以冷冻蟹、鳕鱼籽、冷冻鲑鳟类为主)、泰国24.8万t、1103亿日元(以虾制品、冷冻鱿鱼、鲜活及冷冻虾)、台湾18.6万t、1085亿日元(以冷冻金枪鱼、活鳗、鳗鱼加工品为主)。 日本于1996年批准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随之导入了TAC制度和出口规制制度。2001年,日本制定了《水产基本法》,开展了资源恢复计划,并导入了渔获努力量的总体规制(TAE)制度。
日本除了通过法律法规和渔协渔民的自主规制,设置可捕量、渔获努力量、渔船数和马力数限制、禁渔区和禁渔期限制、渔具渔法限制、可捕尺寸限制等以外,非常重视渔业资源保护与增殖,不断加大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力度,并投入巨资建设人工鱼礁。
日本有比较完善的增殖放流体制。以静冈县为例,其建立了资源增殖推进协议会的体系,由县温水利用研究中心(种苗生产与增殖放流指导)、县渔业振兴基金(提供必要经费,监督放流活动)、县水产试验场(指导放流活动和检验放流效果)组成,下面分成伊豆、榛南和滨名湖三个地区协议会,其下再由各市、镇等渔协承担具体放流、统计、经费募集等任务。日本每年都有全国和地区性的增殖渔业会议,对渔业资源情况、增殖放流实施情况、放流效果评估情况和相关研究等进行交流。日本每年放流增殖的,主要是洄游小、固着性大的鱼礁性品种,近年来,放流种苗均在50亿尾以上,其中有鲑、真鲷、黑鲷、鲽类、牙鲆等鱼类,日本对虾、独角新对虾、三疣梭子蟹等甲壳类,鲍鱼、魁蚶、虾夷扇贝等贝类以及海胆等。2004年放流主要品种为白鲑18.5亿尾、真鲷1980万尾、黑鲷328.1万尾、鲽类308万尾、牙鲆2461.3万尾、车虾13464.5万尾、蟹2701万尾、鲍鱼2391.1万尾、赤贝63.8万尾、海胆7464.3万尾等,放流数比上年略为减少。
日本是较早开展人工鱼礁建设的国家之一,自1955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各种人工鱼礁。1975年出台《沿岸渔场整各开发法》,要求大力发展鱼礁设置事业、水生动植物的增殖场、沿岸渔场保全事业等三项公共事业。由中央政府每年下达计划,给予财政补助,分别由农林水产部和各都、道、府、县按规定执行。经过30多年的建设,目前全日本渔场面积十分之一以上已经设置了人工鱼礁,年均投入近30亿人民币。日本人工鱼礁的类型多样,结构差异大,根据不同海区的情况设置人工鱼礁,现已经掌握在深水区投放特大型鱼礁的技术。近年来,日本对天然海底藻场的保护和恢复也非常重视,包括政府部门、渔协和渔民都承担了相应的工作,如保护、调查、分析、恢复试验等。
渔业劳力与个体经营者收益
截至2005年11月1日,日本渔业就业人数为222510人,比上年减少8490人,减幅3.7%。渔业捕获量的减少、生产规模的缩小,都是导致渔业就业人数降低的原因。按性别来划分,男性186350人(占83.7%)、女性36160人(占16.3%),分别比上一年减少3.7%、3.8%。按年龄层划分,60岁以上的为最多,占46.9%,40—59岁的占38.6%;25—39岁的占11.8%;15—24岁的占2.7%。年轻人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而减少的幅度却越来越大。
2005年,日本海上渔业每户平均收入为526万日元(约相当于人民币34.2万元),比上年减少0.6%。支出额为305万日元,同比减少1.2%。个人所得为221万日元,减少2.0%。支出明细表里,燃料费用占18.1%,折旧费16.2%,员工费用占12.7%。小型定置网渔业收入为594万日元,支出额为346万日元,个人所得额为248万日元。支出费用中,折旧费占18.6%,员工费用占12.5%,各种手续费占11.5%。据日本农林水产省表示,石油价格的飙升,使燃料费比前一年增加13.1%。但私营企业支出额未增反降的原因主要是企业为了节减经费,纷纷下调了员工工资。
3. 人工养殖珍珠有哪些种类 人工养殖珍珠主要产
(1)海水养殖珍珠
①海水养殖黑珍珠 目前已知的黑色珍珠,主要产地有夏威夷、大溪地、法属波利尼西亚,中国海南陵水、三亚等地。这些地区用于养殖黑珍珠的黑碟贝类的个体相当大,身长可达300 mm以上,重量达3-4 kg,因而养殖出的珍珠颗粒大,一般在10 mm以上。法属波利尼西亚产的一般为12-15 mm,最大者达20.8 mm,珠层厚、光泽强,呈深蓝黑色,外形圆,属极优质珠。
②海水养殖白色珍珠 白色珍珠产洲较多,但产量很低。主要是日本、中国,两国产量能占世界产量90%以上。
日本海水养殖珠的产地主要分布在三重、高知、爱媛、长崎、广岛及熊本等县,其中三重所产珍珠,属优质珠。日本海水养殖珍珠年产量40余吨,居世界首位,大部分品质较佳。
中国海水养殖珠的产地主要分布在广西防城、钦州、合浦、北海,广东海康(今称雷州市)、徐闻,海南陵水、三亚等海域。以合浦珠、海南珠品质较好,年产量约14t左右。
③半边珍珠 半边珍珠并非由圆珠剖开两半而成,它们也是珍珠的一大种类。以人们的传统观念,珍珠都应该是圆的。通常我们所见的海水珍珠直径5-7 mm,产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地的南洋珍珠直径均在10mm以上,不但价格十分昂贵,而且镶嵌、佩带均很不方便。因此,半边珠应运而生,在世界珍珠养殖业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日本人首创了这项技术,所以,半边珠的英文学名“Mabe”也源于日文。
这种半边珠除了日本、澳大利亚及南太平洋各国出产外,中国海南省三亚、陵水等地也有养殖。
④像形珍珠 像形珍珠是将人们喜闻乐见的形象(如观音、寿星、佛像、动物、走兽、仕女等)制成相应形状的珠核,植入珠母贝(蚌)的外套膜与内壳之间,然后将珠母贝(蚌)放回水中生活一定时间(2—3年)养殖而成。
⑤细胞片珠(亦称客旭珠—Keshi) 细胞片珠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养殖珍珠的过程中,所插入的珠核与细胞片分离脱落后,细胞片就和母贝外套膜长在一起形成珍珠囊,母贝分泌的珍珠质在囊内逐渐生长形成不规则的异形珍珠,实质上属于海水无核养殖珍珠。这种珍珠形状变化多端,尺寸由几毫米到8 mm不等。
⑥养殖过程中的小型天然珍珠(亦称籽珠) 在采收养殖珍珠时,偶尔会得到一些个头极小、半透明、形状多样(圆、椭圆、不规则等)的小型天然珍珠。这种像米粒一样大小的籽珠是在养殖过程中形成的,品质很高,是很珍贵的中药原料,其粉末是保健、美容的佳品,若口服效果更佳,因而极受欢迎。
人工养殖珍珠
(2)淡水养殖珍珠
淡水养殖珍珠一般为无核珠,而海水养殖珍珠一般为有核珠。中国的淡水珠业在世界珍珠市场中占据极重要地位。日本淡水珠在世界市场中也占有一定地位。
中国的淡水养珠,虽然从宋朝起就已养殖成功,但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养珠业停滞不前,直至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近20年来,才得到了迅速发展。淡水养珠产地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的四川、湖北、江西、浙江、安徽、江苏等省,其中以浙江最为兴盛,几乎遍及全省,仅年产100 kg以上的养殖单位就有150多家。最主要的珍珠产地分布在湖州、绍兴、德清、温岭、舟山、余杭和诸暨等。所产珍珠除少数属优质外,多为个体较小、形状不规则的劣质珠。这种珍珠,通常称商业珍珠,多半用以制作珍珠粉。少数7-8 mm的优质珍珠制成项链,每条售价在千元以上(2000-5000元)。
日本淡水养殖珍珠产地,分布在日本列岛中部的琵琶湖和霞浦湖(前者年产盆6.5 t,后者约3.5t,总产量约为10 t,远销德国、瑞士、黎巴嫩、叙利亚、美国、印度、中国香港等地。
4. 日本是世界上渔业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其主要分布在哪里请分析其成因。
1、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由数千个岛屿组成,众列岛呈弧形。日本东部和南部为一望无际的太平洋,日本北海道有世界最着名的渔场之一——北海道渔场,其成因是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在东部太平洋一侧自南向北均被日本暖流(黑潮)环绕、东北部形成千岛寒流(亲潮),西部日本海一侧是对马暖流和里曼寒流。在寒流和暖流交汇处,鱼类资源丰富,成为天然渔场。 日本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其它6800多个小岛屿。 日本的总面积为:377,835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积37万多平方千米,水域面积3,091平方公里,领海面积310000平方公里。日本海岸线全长33889公里。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因此其海岸线十分复杂。西部日本海一侧多悬崖峭壁,港口稀少,东部太平洋一侧多入海口,形成许多天然良港。日本是世界上填海造陆最多的国家,填海造陆的面积多达1600平方公里。
而且我个人认为除了自然环境比较有利之外,我认为日本的科技力量发达是关键。主要表现在渔船建造,首开远洋和公海捕捞的先河,而大获成功。二是渔业技术的推广也是走在世界前列,比如鱼虾贝藻类新品种的开发、养殖,目前在我国沿海有相当数量的新品种引自日本。比较有名的有日本对虾等。三是水产品的精细加工,更是世界一流。
5. 日,小日本的农业主要分布在哪里主要是什么
主要有北海道,新潟,和一些较乡野的地方,主要是种植稻米,养殖牛羊等等
6. 日本排水沟为什么能养锦鲤
这样说来的话,日本排水沟里能养锦鲤也是有原因的。
7. 日本的淡水资源都来自哪里,光靠进口能解决这么多人的需求吗
日本不需要进口淡水,本身他们的淡水资源就够用的。河流湖泊很多,又是海洋性气候,季风季和台风季都有大量的降雨。也没听说他们需要用海水淡化。
8. 日本的工业区集中分布在哪里,有哪些着名的渔场,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
东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是主要的工业区。日本的渔业,北海道渔场
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是世界着名的渔场,日本发展渔业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日本拥有庞大的远洋捕捞和近海捕捞船队,沿海和陆上淡水养殖业也较发达。
日本的捕鱼量占世界第一位。
有利条件: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岛国多优良港口,海上航运便利。
不利因素:耕地狭小,矿产资源缺乏,许多重要的自然资源,需要从国外进口。
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铜矿石、棉花等工业原料90%以上,甚至100%从国外进口
9. 日本的淡水来源在哪里
水源如下:
日本虽然周边都是海水,被海水所包围,但由于大气降水的存在,使得这些岛屿淡水资源丰富,加之外于太平洋板块交接地带,构造运动活跃,有了非常好的形成湖盆条件,所以形成了很多湖泊。日本多火山,也会形成一些火山湖。而且海水的处理和地下水的利用都能形成有效的水资源。
简介:
淡水是汉语词汇,拼音是dàn shuǐ,意思是含盐量小于0.5 g/L的水。 地球上水的总量为14亿立方公里,地球上的水很多,淡水储量仅占全球总水量的2.53%。还有68.7%很难开采,所以要节约用水。
10. 日本的工业区集中分布在哪里,有哪些着名的渔场,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
东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是主要的工业区。日本的渔业,北海道渔场
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是世界着名的渔场,日本发展渔业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日本拥有庞大的远洋捕捞和近海捕捞船队,沿海和陆上淡水养殖业也较发达。
日本的捕鱼量占世界第一位。
有利条件: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岛国多优良港口,海上航运便利。
不利因素:耕地狭小,矿产资源缺乏,许多重要的自然资源,需要从国外进口。
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铜矿石、棉花等工业原料90%以上,甚至100%从国外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