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没打到中国的哪里
A.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没有到中国的哪些省
在抗战期间,中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国土落入日寇一手,全国只有8个省份没有落入日寇之手,分别是:西藏自治区、四川省、西康省(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雅安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西藏东部昌都市等)、新疆省、宁夏省、陕西省、青海省和甘肃省。
B. 日本人没进中国哪个省
日本人没进中国的省份有:四川、新疆、青海、西藏、甘肃、陕西、宁夏。主要是因为太远,所以日本打不到新疆那边去。
日军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我国沿海的大城市,对于西部的这些地区,在优先级上没有东边沿海城市的优先级高。除此之外,这些地区地广人稀,他们要想在这片土地作战,付出的代价将会更大。
启示
即便是这八个省份从未被占领,但整场战争我们依旧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8个省份的人民支援前方战争的也不在少数。尤其是上面提到的四川,川军为了抗战胜利所做出的贡献永不可磨。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条铁律,我们只有不忘历史,奋发图强,不断进步,才能够不受欺负。先辈们为我们打下了江山,而守护家园则要靠我们每一个人。
C. 中国哪个城市日本人没打到有
多着嘞,,,重庆、昆明、西安、成都、贵阳等众多城市都未被日军攻下,也就是说四川、重庆、陕西日军连进都没进过,而贵州(后被收复)、湖南、广西(后被收复)、浙江、福建、江西、河南、云南(后被收复)、湖北、广东等地日本则只占领了一部分地区。
新疆、西藏、内蒙古及青海的大部分地区当时不属于国民政府的势力范围,等于说不属于当时的中国(仅名义上算是),新疆在1943年盛世才被蒋介石“抓”到重庆后,中央政府的势力才渗透到新疆。
D. 日本侵华期间中国哪个地方没被占领
没有被日本占领过的省份有:西藏、西康、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川。
被日军全部或部分占领过的省份有: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上海,江苏,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山西,热河,察哈尔,河南,安徽,福建,广西,浙江,山东,北京,天津,香港,澳门,云南,内蒙,贵州。
(4)日本人没打到中国的哪里扩展阅读
从1937—1945年8月15日,8年中,除西藏、西康、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川外,我国其它省份皆遭日军铁蹄蹂躏,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和间接财产损失共达5620多亿美元。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永难忘却。
自1931年日本开始占领东三省,至1945年日本投降时,日本共占领了中国936个城市,日本在中国的常驻兵力最高时约为:140万。其中在东三省常驻20万,主要是为了对付苏联,同时那里也是日本驻中国的大本营;在关内常驻120万。
E. 二战中日本人没到过的是中国哪个省
没有按现在的34个省份划分来说,只有澳门、贵州、西藏、青海、甘肃、四川、新疆7个省级行政区没被日军地面部队打到过,其中澳门是因为当时属于葡萄牙,而日本和葡萄牙在二战中保持良好关系才没染指澳门。
而被日军飞机轰炸过的,除了新疆都被日军飞机轰炸过。
F. 抗日时期中国哪个地方没有受到日本侵略
1、新疆。2、西藏。3、青海。4、宁夏。5、四川。6、甘肃。7、陕西。这7个地方日本人没到过。还有贵州、山西、内蒙谈不上军事占领,只能说有及少的日本兵到过那个地方,外蒙当时是苏联的势力范围。日本对东北统治最长,也最残酷 沦陷区有26省1500余县市面积600余万平方千米,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除了四川,西藏,新疆,宁夏,甘肃,云南,贵州西部省之外,几乎所有省都有大片土地或全部被日军占领。日军还侵入了外蒙,但被驻守在那里的苏军击败。
G. 日本人没进中国哪个省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没有到中国的7个省份分别是:四川、新疆、青海、西藏、甘肃、陕西、宁夏。
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走得十分艰辛,而最令中华儿女们难忘的应该还是此前抗日战争,南京大屠杀让我们所有人记忆深刻。现在的南京人都无法忘记那场战争,我国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更是永远的记载着日本的这种屠夫行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耻辱。
虽然最后是以我国胜利为结局,但是此次战争胜利背后却是我们无数同胞的血肉组成的。在此次这场抗日战争,我国牺牲的不仅是同袍们,也让我国就十分弱后的经济更是变得不好。我国这广阔的土地上,也是有着一些十分幸运的省份。
抗日纪念活动
2015年9月3日,是中国第二个法定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首个决定放假的抗战胜利纪念日。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2015年3月国务院专门发布活动通知,活动的主题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并对纪念活动作出总体安排。
中国将召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当天并在天安门广场组织盛大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中方还将邀请第二战主要参战国、亚洲国家和其他地区国家领导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负责人、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