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兵的用途有哪些
㈠ 日军分为几类
1:战前的日本陆军常备军一共有十七个师团(称为常设师团),番号依次为近卫、第一至二十师团(内欠第十三、十五、十七、十八师团)。编制为四单位制,即师团下辖二个旅团,旅团下辖二个步兵联队,步兵联队辖有三个步兵大队,大队下辖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八挺重机枪)、一个大队炮小队(二门70mm步兵炮),步兵中队辖三个步兵小队,小队辖一个机枪组(二挺轻机枪)、一个掷弹筒组(二个掷弹筒)和二个步枪组。师团还辖有一个炮兵联队、一个辎重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骑兵联队(四个骑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以及其他部队。此时的师团分为两种,一是驮马制,炮兵联队辖有四个大队(三十六门75mm山炮与十二门75mm野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联队炮中队(四门山炮)、一个步兵炮中队(四门步兵炮),总编制为28500人。一是挽马制,炮兵联队有三十六门野炮与十二门120mm榴弹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联队炮中队与一个速射炮中队(37mm速射炮四门),总编制为25000人。此外还有以下一些独立的特种兵部队:骑兵旅团(辖二个骑兵联队与一个骑炮兵联队、一个装甲车队)、坦克联队、独立工兵联队、独立野炮联队(三十六门120mm榴弹炮与十二门75mm野炮)、独立野战重炮兵联队(二十四门150mm重榴弹炮)、野战重炮兵联队(十六门100mm加农炮)、独立重炮兵大队(八门150mm加农炮)、迫击炮大队(中型迫击炮三十六门)、独立山炮兵联队、电讯联队、铁道联队等等。
2:抗战爆发后,日军又重新组建了十三、十八两个新编常设师团,又组建了一批特设师团。所谓的特设师团是指由常设师团的预备役人员所组成的部队,其番号为常设师团、联队的番号前加一百(101-120)。其编制大体与常设师团相同,只是骑兵联队变为骑兵大队(二个骑兵中队与一个机枪小队),挽马制师团的炮兵联队为三十六门野炮与十二门山炮。特设的驮马制师团人数为28200人、挽马制为24400人。同时在做战时日军给各师团配属特种兵及补充人员等,可使一个师团指挥的人马达四万人以上。
3:日军要称机械化还差得远,光是有战车不算,还要看其它车辆的配属。日本部队连一般卡车都不多,更不要提其它轮型或履带载具。二战时日军的师团主要是以步兵为主,坦克是按需要临时配置。常设师团的骑兵联队为战车搜索联队,由1个战车大队2个乘车步兵大队1-2个骑兵炮或自走炮中队组成。特设师团的骑兵联队则是清一色的乘车步兵大队称快速打击联队。常设师团为全机械化步兵师团,特设师团则只有所辖的骑兵联队算机械化部队。常设师团的装甲力量来自所属骑兵联队骑兵旅团或战车联队,特设师团一般没有装甲力量。(而后续动员起来的两百多个师团基本上没有机械化力量)
4:日本陆军在最初结构设计上以师团为最大的独立作战单位〔地位相当于我军的集团军〕,而军则是战区陆军的指挥机构。师团与独立旅团没有固定的规模建制,按照用途分类有作战型与治安型两类(作战型师团主要指常设师团和特设师团)。作为日军核心力量的常设师团的基本建制是步兵旅团2个,每个步兵旅团的基本兵力是2个步兵联队,1个师团至少4个步兵联队,战争初期常设师团基本都是4个步兵联队,战争末期一些常设师团的步兵旅团辖5个以上的步兵联队,师团依然只辖2个步兵旅团,但步兵联队数量增加到了10多个。常设师团的配属力量最低配置为师团野炮联队1个,辎重兵联队1个,工兵联队1个,骑兵联队1个,最高没有上限。总之,常设师团只有最低基本编制(4个步兵联队加炮兵、工兵、骑兵、辎重兵联队各1)没有统一编制。常设师团的步兵联队从来就没有削减过数量,相反随着战争继续步兵联队的数量还在不断的扩大,常设师团可以分出部分步兵组建其他的特设师团,但本身还会加倍扩充,日军21-30番号内特设师团多数是由独立野战步兵旅团扩充,101-120转现特设师团则是后备役步兵旅团转现役,不管是旅团师团都没有什么标准规模可言,旅团与师团都是战斗群一类的建制,规模大的与规模小的兵力相差10倍都有可能。按规模来看常设师团在1937年兵力都在25000-50000之间,到1945年则是35000-100000,特设师团不算少数几个超级特设师团在1937年为22000(转现师团)-15000人,1945年为35000-9000人(治安师团)。(常设师团是1936年以前非标准建制师团,而且此后再也没有标准过。到战争结束时常设师团兵力更大,第7师团兵力由3万跳到10万,近卫师团从5万跳到了8万,大部分常设师团的兵力都在35000以上,战前各常设师团则是25000-50000人的规模。)
5:1937年日军常设师团的典型编制
第2师团司令部(仙台)
歩兵第3旅团指挥部
歩兵第15旅团指挥部
4-5个步兵联队
师团直属骑兵第2联队
师团直属野战炮兵第2联队
师团直属工兵第2联队
师团直属辎重兵第2联队
(师团的电信兵部队规模不大一般都是大队规模,分别由师 团司令部与工兵联队掌握)
(常设师团的师团炮兵得到军炮兵加强后可达到2-3个野 战炮兵联队/重炮兵联队的规模)
6:日军陆军常设师团本身就相当其他国家军以上作战单位,师团长为中将,旅团为师以上单位,旅团长最少是少将,联队才相当旅级部队联队长为大佐,步兵联队就可以设司令部。按兵力来看日军步兵联队有4000人左右,联队直属炮兵压制火炮4-12门,步兵联队就有独立的步兵,炮兵,反坦克炮部队,工兵,辎重兵,通讯兵,医疗,防疫,化学兵单位,已经具备师与旅的架构,硬说是团也不符合实际情况。步兵联队是日军的基本独立作战单位,师团为最大独立作战单位。步兵大队不属于独立作战单位,因为步兵大队没有完善的后勤支援部队。步兵联队的步兵单位为3000人左右另外1000人为支援部队。(旅团与师团根本没有标准规模可言,大的旅团有30000多人,最大的师团兵力超过10万,与其他国家的师与旅根本不沾边。)
㈡ 日本自卫队有些什么武器
日本一向十分重视装备的发展,但由于军费预算上的限制,加上日本研制的武器装备一般比较贵,使得装备更新的速度不可能很快。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军方采取了引进、特许生产等多种方式,以加速装备的更新。陆上自卫队的各种装备正是以这种“混合”模式在逐步进行着更新换代。
坦克
在日本军方人士的眼中,坦克作为地面部队的打击力量,是“最终阻滞敌人入侵”的主力兵器。
陆上自卫队的坦克也算是“三代同堂”。1999年,其装备数量是:61式17辆、74式861辆、90式189辆,总计1 067辆。61式在今年年底就将全部退役,而74式也将加快退役步伐。到2006年,装备数量将是90式300多辆,而74式不足600辆。
由于90式的战技性能要比74式高得多,所以,尽管坦克装备总的数量有所减少,但其战斗力还是得到了提高。
目前,日本还在设想研制一种新型主战坦克,其战斗全重要求在40吨以下,动力装置是最大功率为882千瓦(1 200马力)的陶瓷材料柴油机或燃气轮机,采用车体姿势可调的液气悬挂装置等。主要武器将是120毫米滑膛炮,可与美军主战坦克的弹药通用(虽然电热炮被列为候补方案,但研制的难度相当大)。其防护性能要求比50吨级的90式主战坦克还要高。
由于采用了模块式装甲、遥控式观瞄装置、尽力降低坦克的外廓尺寸等措施,再加上安装了自动装弹机,新型坦克在达到设计要求后,乘员可减少到3名,战斗全重较轻,机动性将大为提高。
若新型坦克研制成功并服役,随着74式坦克陆续退役,今后将是50吨级的90式主战坦克和40吨级的新型主战坦克并存的体制。
装甲车辆
2000年,日本陆上自卫队总共装备大约1 000辆装甲战斗车辆。其中,60式装甲车150辆,73式装甲车约330辆,96式轮式装甲车131辆,89式步兵战车64辆,87式装甲侦察车93辆,82式指挥通信车232辆。
到2005年,60式装甲车将全部退役,73式装甲车也将加快退役步伐,而96式轮式装甲车的年采购数量只有30辆,89式步兵战车一年只采购2辆,装备的“缺口”较大。不过,4×4小型轮式装甲车已进入研制的最后阶段,不久即将装备日本陆上自卫队,由于其采购价格较低,估计年采购数量将较大。这样,年采购数量将大于退役数量,在不久的将来,日军的装甲战斗车辆总数将超过1000辆。
除小型轮式装甲车外,日本还在研制履带式装甲车,但估计近几年内难以定型。
火炮
迫击炮的更新,主要表现在64式81毫米迫击炮更新为L16型81毫米迫击炮,M2型107毫米迫击炮更新为RT型120毫米迫击炮。从64式到L16型,尽管迫击炮的口径相同,但最大射程却从3 500米增大到5 600米,全重则从52千克降低到38千克。L16型是英国皇家军械厂的产品,日本特许生产。
到2000年底,日军将装备424门L16型迫击炮、363门RT型迫击炮,再加上原来的64式和M2型迫击炮约700门,共计1 400门左右。
此外,近几年新研制的96式120毫米自行迫击炮(见本刊2000年第2期)也将陆续装备部队。
日本陆上自卫队现装备75式自行榴弹炮201辆,到2002年将有30辆退役,到2012~2014年,剩下的171辆将全部退役,换装为新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见本刊2000年第2期“图片新闻”),装备的总数将略有减少。
FH70式155毫米牵引式榴弹炮的采购计划已经完成,而后继炮的研制计划还没有确切消息。
目前,最新型的防空高炮是87式自行高炮,L90双35毫米高炮的性能已经落后,正以每年8%的速度更新为93式近程地空导弹。
在火炮技术的多项研究工作中,以先进的轻量级火炮技术最为成熟,通过采用先进的高强度材料(钛合金、碳纤维材料等)、电子控制驻退装置、低姿式炮架等,可以大幅度降低火炮重量。先进的轻量级火炮于1998年开始研制,预计将于2003年达到实用阶段。
轻武器
作为步兵班的主要轻武器,89式5.56毫米自动步枪将替换64式7.62毫米自动步枪,其重量更轻,射速更高。62式7.62毫米轻机枪将被“米尼米”5.56毫米轻机枪取代。
1998年开始研制的新型自动榴弹发射器也将于2001年后列装。
下一步的发展目标为“先进小火器”,口径20毫米,具有昼夜通用电子瞄准装置,有效射程达1 000米,具体列装时间不详。
导弹
日本陆上自卫队主要装备的防空导弹为81式地空导弹(通称“短萨姆”)和93式近程地空导弹(通称近程SAM)。
新研制的96式多用途导弹系统(MPMS),最大射程可达到8 000米,主要用来攻击靠岸前的敌登陆舰艇以及远距离坦克,其后继产品为XATM-4。
其它在研的导弹还有:
——XATM-5便携式反坦克导弹,是84毫米“卡尔·古斯塔夫”无坐力炮的后继武器装备,采用非冷却式的红外制导,缩短了发射准备时间,适于近距离攻击敌坦克。1998年开始研制,预计在下一个“中期防务计划”(2001~2005年)期间装备。
——XATM-6,将于2000年中开始研制,用以代替87式中型MAT反坦克导弹。预计2004年装备。它具有“发射后不管”的功能,并能对付反应式装甲,可以车载发射。
——中程地空导弹(MSAM),是现役地空导弹的后继型号,为车载式,具有反导弹能力。1996年开始研制,预计2003年定型并装备。
——未来短程地空导弹(未来短萨姆),是现役“短萨姆”的后继型号,具有反精确制导武器的能力,并将进一步提高对抗直升机的能力。采用主动制导和红外/可见光复合图像制导方式,抗干扰能力强。1999年开始研制,预计2003年定型。
此外,88式岸舰导弹的改进型及新型XSSM岸舰导弹的研制工作也正在进行之中,预计将于2001年完成研制工作。
陆航飞机
日本陆上自卫队陆航部队的大型运输机为V-107A和CH-47J“支奴干”直升机。其中,V-107A仅剩下数架,不久将全部退役。
CH-47J为陆上自卫队的“长官直辖部队”的直升机,以第1直升机团为中心,配备了34架CH-47J。从1995年起,以每年2架的速度开始从美国引进它的改进型CH-47JA。
多用途直升机为UH-1H型,装备数量约为80架。从1993年起开始引进其改进型UH-1J,以每年引进8架的速度进行更新。
日本自己研制的OH-1直升机准备替换现装备的武装侦察直升机OH-6D,第一架样机不久将开始试飞。今后更新速度将是每年5架。
现装备的反坦克武装直升机为AH-1S,它的换代产品可能是:AH-64D“长弓阿帕奇”、不带毫米波雷达的AH-64A、AH-1S的改进型AH-1W“超级眼镜蛇”或OH-1变型的反坦克武装直升机等。也有可能采用“阿帕奇”和OH-1变型的反坦克武装直升机混合编配。
通信联络机LR-1的后继机型为LR-2,1998年起开始换装。这种LR-2飞机以民用机型“空中霸王”350为基础,通过加装必要的侦察联络用仪表和仪器改装而成。
总之,在上述换代武器装备中,各种新型导弹引人注目。尤其是引用日本先进的民用电子技术,使得新型导弹的效费比相当高。
空军编为1个航空总队(辖北部航空方面队、中部航空方面队、西部航空方面队、西南航空混成团)、1个航空支援集团、1个航空教育集团、1个航空开发实验集团等。设北部、中部、西部、西南部四个防空区,其兵力均部署在这四大防区内。
空军参谋部设在东京都港区赤坂(将与陆、海军参谋部同时迁往市谷)。
航空总队司令部、航空支援集团司令部设在东京都府中市。
空军北部航空方面队司令部设在三泽。在北部防空区内部署有2个航空团、2个防空导弹群、1个航空警戒管制团、1个警戒航空队、1个基地防空群。其中第2航空团、第3防空导弹群、第1基地防空群部署在千岁,第3航空团、第6防空导弹群、北部航空警戒管制团、警戒航空队部署在三泽。
空军中部航空方面队司令部和航空开发实验集团司令部设在入间。空军航空教育集团司令部设在滨松。在中部防空区内部署有4个航空团,2个防空导弹群、1个航空警戒管制团、1个飞行开发实验团、1个航空救护团、1个侦察航空队。第1和第4训练航空团、第6航空团分别部署在滨松、松岛、小松;第7航空团、侦察航空队部署在百里;第1防空导弹群、中部航空警戒管制团、航空救护团部署在入间;第4防空导弹群、飞行开发实验团部署在歧阜。
空军西部航空方面队司令部设在春目。在西北防空区内部署有2个航空团、1个防空导弹群、1个航空警戒管制团。其中第5和第8航空团分别部署在新田原、筑城;第2防空导弹群、西部航空警戒管制团部署在春目。
空军西南航空混成团司令部设在那霸市。在西南防空区内的冲绳岛那霸市部署有第83航空队、第5防空导弹群、西南航空警戒管制队。
日本航空自卫队主要由航空兵、防空导弹及雷达警戒部队组成。编制定员4.72万人,实有兵员4.53万人。航空自卫队装备各型飞机上千架。其中有F-15J战斗机、F4-EJ战斗机、F-1战斗机;运输机主要有C-130H、YS-11运输机、CH-47运输直升机等。现有飞行员1800余人,战斗机飞行员年均飞行时间160小时以上。
美国在1980年就将当时先进的F-15战斗机出售给日本,并提供技术让日本自行生产F-15。到目前为止,日本共有F-15战斗机200余架,是除美国之外装备这型飞机最多的国家。
日本装备的F一15分为两型,F一15J和F—l 5DJ,其中F一15DJ是双座教练型。F一15J相当于早期F一15C的水平。
F一15C是F一15A的改进型,主要改进在于:发动机由F100一PW一100换装成F100一PW一220;利用内部的剩余空间,增加了900千克的内部燃油;在机身两侧加挂保形油箱,可以多装2200千克的燃油;最大起飞重量增加N30吨。除此之外,早期的F-15c相对于F-15A在航电设备和火控系统方面没有什么变化。F-15J和F15C相比,去掉了投掷核武器的能力,雷达告警设备、通信设备和电子干扰设备换成了日本专用的型号。
F-15战斗机的气动设计很成功,推重比高,机动性好,虽然是上世纪60年代的设计,但是时至今日仍然不落后。不过由于数字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F-15J在航电设备和火控系统上就显得落后了。
F-15J的座舱显示仍然以机械仪表为主,只有一个垂直状态显示器,用来显示雷达探测信和光电制导武器传输回来的图像。而现代战斗机的座舱都是以大屏幕的多功能彩色显示器为主,可以综合显示雷达、导航、武器系统、飞机管理、战场态势等多种信息。F-15J装备的PG-63雷达对地功能比较简单,只有对地测距和地形测绘两种功能。而现代战斗机的火控雷达具有合成孔径地形测绘、多普勒波束锐化等对地功能,可以精确发现地面目标。APG一63雷达在对空方面不具备多目标跟踪的能力。F-15J的攻击瞄准系统比较简单,只能投放航空炸弹,不能发射空对地和空对舰导弹。也没有红外夜视导航系统,夜间AIM-7半主动雷达导弹,不能同时攻击多个目标。没有数字飞控系统,而是老式的模拟式控制增稳系统。
因此,日本计划为F-15J进行升级改装,目前正在进行飞行试验。改进的内容主要包括: 把雷达换成APG一63V(1):这种雷达采用了APG一70雷达的处理软件,而处理器速度是APG一70的3倍,存储容量是APG-70的9倍。APG-63V(1)雷达基本具有APG一70雷达的全部功能,在处理速度上更有优势,因此还有改进的余地。这是2001年美国空军才刚刚装备的新型雷达。
改进原有的电子战设备,加装综合电子战系统。
加装战术数据交换系统,使飞机之间以及和地面指挥系统之间可以直接传输战术数据。
挂载日本自行研制的主动雷达制导的AAM一4型空空导弹,此导弹技术上略逊于AIM-120导弹。
还可能给F-15助口装被动红外探测系统,以提高探测隐形目标的能力。
经过这些改进的F一15J,可以达到美军现役F一15C的性能水平。
日本的攻击机是自行研制的F-1,这种飞机载弹量小,作战半径短,在技术上已经过时。为了取代F-1,日本自行研制了F-2战斗机,实际上是从F-16C战斗机改进而来。这种飞机的外形基本与F-16一样,但是大量采用复合材料,而且还采用了日本自行研制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在局部技术上不乏先进之处,但是总体战术性能相比F-16C没有什么超越。日本在2004年终止了F一2的采购计划。目前F-2一共生产了60多架,其中一半是F-2A单座型,另外一半是F-2B双座教练型。
日本终止F一2的采购计划,有经济、技术和战术等多方面的考虑。首先,这种飞机单价高达8000万美元,而在总体性能上相对F-16C又没有什么超越,F-16C在目前已经为很多国家所拥有,日本继续发展这样一种中档的飞机,没有什么技术前途,在经济上也不划算。其次,日本以前研制F一2是为了替换F-1和F-4EJ,而F-1的主要用途是在抗登陆作战中执行攻击任务,并封锁对马、宗谷、轻津三个海峡,所以两个飞行队部署在北部的三泽基地,一个飞行队部署在西部的筑城基地。从部署的位置就能明显看出它的作战用途。目前,这两个基地的F一1分别各有一个飞行队换成F-2飞机,这些F一2替代F一1已经绰绰有余。
但是如果想在中国的沿海地区执行攻击任务,则F一2的作战半径远远不够。即使从冲绳基地起飞,到中国沿海也有600—800千米。F-2的带弹作战半径设计指标为800千米,但这是最理想的状况,飞机在实战中执行攻击任务采用低空航线比较多,航程会大大缩短,为了应付紧急情况,还要留有余地。F-2没有远程攻击能力,对于日本将来的作战重点没有太大用处,所以再继续购买也没有必要。
日本还十分重视预警机的作用,目前一共引进了13架E一2C预警机和4架E-767预警机。其中E-2C预警机已经开始按照美军的E一2C“鹰眼2000”标准进行改进。E-767预警机和美国的E-3预警机相似。由于E-3预警机的载机波音707已经停产,所以改用波音767作为平台。
波音767的续航力、内部空间都比波音707大,所以E-767比E-3可以多安排乘员,空中指挥能力更强,续航力也长。E-767装备的是AN/APY-2型雷达,和E-3C上的雷达是一样,比早期的E-3上的AN/APY-1型雷达要先进,主要是对海控测功能更好。
日本航空自卫队的地空导弹群全部装备“爱国者”防空导弹。已经在东京地区部署了“爱国者”导弹的改进型PAC一2型,正在引进最新的PAC一3型,这种导弹具有拦截战术弹道导弹的能力。配合金刚级驱逐舰上的“宙斯盾”系统以及“标准一3”导弹,将构建一个比较完整的战区导弹防御体系。由此可以看出,日本航空自卫队将充当美国在东亚的防空前锋的角色。
航空自卫队在冷战时期主要承担国土防空的任务。以F-15战斗机为外层防御,中远程防空导弹为中层防御,野战防空导弹、高炮为内层防御,构成了一个看似严密的防空网。不过日本国土面积狭小,没有战略纵深,机场、雷达站和指挥系统很容易被对方摧毁,战时补充能力也较差。所以日本在作战上主要依赖美国的支援。
日美空军在作战上的分工是:日军主要负责防御作战,美军主要负责进攻作战。日本 航空自卫队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御苏军的首轮空袭,为美军赢得部署时间。而美国在1978年就同意向日本出售当时最先进的F-15战斗机,并允许日本自行生产200多架,说明美国希望日军具有较强的防空作战能力,能够承担“首当其冲”的角色。
这个分工在当前的形势下被延续下来。美军战斗机在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分布基本呈现如下特点: 在韩国和日本北部主要部署攻击机,比如F-16,另外F-117也进行训练性的部署。这是第一线基地,主要担负对朝鲜、俄罗斯和中国浅近纵深的攻击作战任务。
在冲绳部署F一15战斗机和E-3预警机。这是第二线部署,主要承担夺取制空权的任务。将来在战时还可能进驻F一22战斗机。
在关岛部署B一52战略轰炸机和巡航导弹,今后还可能部署B-2轰炸机,主要承担战略空袭任务。
按照飞机的作战半径,由近到远,层次十分清晰。
日本海上自卫队编制员额45752人,实际兵力 43668人,其中包括约3000名女军人。海上自卫队由海上自卫队参谋部、1个自卫舰队、5个地方队、1个教育航空团、1个练习舰队和其他直属部队(通信、后勤和院校)等组成。
自卫舰队由护卫舰队、潜艇舰队、航空队和直辖队组成。其中,护卫舰队下辖4个护卫队群;潜艇舰队下辖2个潜艇队群;航空队下辖10个P-3C航空队、5个 HSS-2B航空队、6个航空训练队、1个航空训练支援队、1个航空运输队、1个航空扫雷队;直辖队为自卫舰队的直属部队,包括扫雷队群、运输船队和补给部队。地方队共有5个队,每队通常编有2个护卫队、1-2个扫雷队及警备队等。
海上自卫队参谋部是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最高指挥、管理机关,主官是海上自卫队参谋长(上将军衔)。自卫舰队是日本海军第一线机动作战部队,是日本海军的主力,它可以进行海上、空中和水下立体的联合作战。舰艇吨位占其海军总吨位的2/3以上,飞机占其海军总数的60%以上,人员约占海军总数的40%。地方队是日本海军的地方性防御部队,直属海军参谋长领导,主官为地方总监(中将军衔)。
目前,日本海上自卫队共有各型舰艇163艘,约40万吨,大中型舰艇数量位居世界第三。其中驱逐舰和护卫舰58艘,这些舰艇装备先进,均采用了隐形、新材料、电脑、垂直发射等一系列高新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大部分军舰是近10多年装备的新舰,有的舰艇甚至比美国的舰艇还新。潜艇19艘,有最新的“大潮”级1艘、“春潮”级 6艘、“夕潮”级10艘、“涡潮”级2艘(训练)。潜艇均设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配备日89制式重型鱼雷、“鱼叉”式反舰导弹共20枚。飞机330架,其中85%为岸基飞机,约280架。岸基飞机中,反潜机158架(P-3C反潜巡逻机100架),各种支援飞机120全架。日本海上自卫队固定翼反潜飞机和反潜直升机的配置数量,除美国海军外,其他国家海军难以比拟。
日本海上自卫舰队主要担负海上机动作战任务,地方队则担负近海防御任务如沿岸防御、基地警戒、反潜护航、扫雷、后勤补给、装备维修等。海上机动作战包括反潜护航、海峡封锁、保护1000海里海上交通线、水面打击、扫雷布雷等。这些作战以海上自卫队为主,其他军种协同实施。根据本国南北狭长的地理特征以及考虑到未来海上作战的需要,日本将海上自卫队的主要作战兵力相对固定地部署在横须贺、吴港、佐世保、舞鹤、大凑五大海军基地和鹿屋、八户、厚木、岩国、馆山和那霸六大航空基地,其中尤以横须贺和佐世保是兵力部署的重点。日本海军一半以上的主战舰艇和3/4的反潜作战飞机都部署在横须贺和佐世保基地以及周围的航空基地内。横须贺是日本海军舰艇部队的指挥中心,设有联合舰队司令部、护卫舰队司令部和潜艇舰队司令部,同时它也是美国第7舰队在西太平洋的主要海军基地。日本首都东京以及横滨、名古屋等大商港都在横须贺警备区内,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日本海军的重点设防区。横须贺地处日本列岛的中部,平时部署兵力,战时可南北支援和东西机动。日本1000海里海上航运带的东侧列岛屏障,也在横须贺警备区内,至美国的东南海上航线的反潜护航任务也将主要由部署在横须贺的部队承担。佐世保位于对马海峡的出口处,在佐世保部署重兵力,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战时控制和封锁对马海峡和朝鲜海峡,同时也是为了确保日本通向东南亚的西南航线的安全。
㈢ 日本兵是什么意思
鬼子兵畜生都不如的垃圾,日本鬼子杀人放火强奸,731细菌人体活人试验,慰安妇,强征劳工迫害致死,这就是日本鬼子做过的坏事,南京大屠杀,万人坑杀无辜群众,永远耻辱,背负着,日本就是畜生
㈣ 小日本的军帽上多出的两块布有什么用途
日本军帽为什么后面耷拉两块布
一、主要用途是遮太阳用的。这种军帽最先是法国北非军团使用的,在沙漠地区对防止阳光灼伤后颈效果不错 。日本古代足轻(普通步兵)的阵笠(出征作战时戴的斗笠)后面就有遮阳帘。现代的日军是明治时期组建的,最早采用法军的训练方法和服装样式,因此也有人说那个“屁帘”是遗传自法军军帽的。
二、主要用途是防蚊蝇叮咬的。有了这个,行军、作战、休息时受的影响要小多了。
三、主要用途是护身符。日本人较为迷信,军工部门在引进时,改为两块布,视为天皇赐予每个士兵的护身符,一块是“八宏一宇”,一块是“四海一体”。
四、主要用途是防炮震。一来是步炮兵或专业炮兵战斗时防止自己的耳朵被火炮发射的巨大声响震聋,二来防止被对方的炮声震聋耳朵。
五、主要用途是提防日军士兵被中国的大刀队直接砍掉脖子。这是日军的传统,在平安时代以后,日本军服盔甲就普遍采用护颈帘,足轻和枪兵队用布帘,而高级武士和剃刀武士则有钢制头盔,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了传统文化和西方相结合,加上崇尚武士道,也就衍生出了我们所看到的”屁帘”结构式军帽.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在喜峰口日军被我们的大刀片砍怕了,所以用布挡一下.其实,在侵华前,日军军服就已经定制了.但大刀仍然是他们最怕的东西.
六、主要用途是防晒通风。这叫透风襟,我国明朝以前士兵的帽子后面就有。这是最为可信的一种说法,由日本军事后勤研究专家青木孝治研究后提出。
㈤ 日本战国时期有哪些兵种
足轻(农民兵),步兵,洋枪兵,骑兵,步弓手,马弓手,忍者(斥候的作用),雉刀队,雉刀骑兵,僧兵,,,,各种各样多的很,
日本各种“第一”、“最强”虽然很多,但是有实际突出能力似乎只有信长的洋枪队和武田的骑兵队
㈥ 日本士兵每人都背着一个背包,有什么用
背包里边的东西太多了,一般来说背包里边的补给物资是要能够3天的消耗,包括食品、水、寝具、换洗衣服、鞋、餐具、还有一些个人用品什么刷牙洗脸的,有的时候还要有一些备用的弹药。就算现在的各国的机械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单兵携行装具+大背包的做法依旧是普通步兵携带物资的做法。
二战时期,美军的东西也背了不少,在电影《兄弟连》里边,E连在诺曼底跳伞前,曾经称过他们自己的负重,结果是这些负重比他们自己的体重还要重。当然,伞兵要带的东西要比普通步兵更多,像什么炸药普通步兵用不着带,但是伞兵要带。
现在的影视剧里边,步兵一出动,就是把这身行头穿上,这种情况就是执行一次战斗的,所携带的物资连一天都支持不下来。美国人曾经出过一个战术设定,就是一个步兵排没有背包,出现了一个突发情况,美国人认为,这种情况还是尽量避免交火,因为身上没有任何的物资储备。
㈦ 日本军人脑袋后的两片布是什么东西虽然样子丑陋,但却有大用处
相信许多熟悉抗战历史或者是看多了抗日题材影视剧的小伙伴,对日本士兵的形象肯定有很深的印象,和我军精炼的服装不同,日本军人形象往往会显得十分猥琐,除了龙套演员的演绎效果,这日本人的军服也为猥琐气质增添了不少色彩,而日本军服中最难看的无疑就是军帽后面的那两片布了。
战争时,屁帘其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日军在南方作战,屁帘一定程度上让日军避免了暴晒、雨淋和蚊虫叮咬的困扰,而到了北方,屁帘也能有一定的保暖作用,有效的避免了汗水和钢盔的接触,防止骤冷骤热,发生冻疮的病症,虽然屁帘在战场上不能防弹,但却有效的避免碎石和尘土的困扰,对士兵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除此之外,屁帘还可对剧烈的震动起到一定程度的缓冲作用,减少耳朵的受损几率,当然,日军的屁帘样子实在是太过丑陋,不过日本人压根不在乎,因为它的实用性一直装备到部队,直到二战彻底结束。
㈧ 二战日军的行军背包到底有多重要,里面都有什么
近年来,电视屏幕上,抗战剧可谓铺天盖地。常看抗战剧的人往往都会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剧中的日本兵无论行军打仗都会背着一个行军背包。这不免让人疑惑,这样的背包有何作用?为什么日本兵作战时也不将它放下?
电视剧中日本兵的行军背包并非虚构,在真实历史上,日本军队曾经装备过多种型号的背包和背具,不同的背包有着不同的用途以及使用方法。那么,日军的背包究竟有哪些讲究呢?
战场是残酷而又多变的,要想在战场上生存,士兵需要的装备比普通人所认为的“一身迷彩一杆枪”要多得多,即使是科技发达的美国,士兵也至少需要背负四五十斤的重量。要带着这么多的装备作战,并不像很多人想象中的那么轻松。日军的行军背包,也算是这种不易的一种体现吧。
㈨ 日本军队打仗时,士兵背后插的旗子有什么作用
打仗的双方是有很大矛盾的,在背后插旗子就可以很好的辨别对方是敌是友,不会杀错人。因为日本的国土面积是比较小的,也经常会发生地质灾害,很多士兵在平常的时候就是农民,有事的时候才会上战场。不过由于制造装备的费用很贵,所以就没有办法让士兵穿着整齐划一的服装,他们就发明出这种小旗子,这样就能很好的辨认。除了这个原因,插着旗子也是有利于整顿队形的,给人一种很整齐的感觉。
从中可以看出日本士兵插旗子不是为了装帅,就是为了辨认对方,也表示他们的军队是很穷的。
㈩ 日本兵的旗兵是干什么用的
在过去无线通信能力还比较差的时代,用旗字进行联系,传达信息。这样的联系方法种类角度,日本的旗兵就是专职的采用旗子使用旗语进行互相联系。下过去古代中国采用狼烟传达战争信息,现在军舰上还在使用旗语。夜晚使用灯光语进行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