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木刻版画什么意思
Ⅰ 日本版画的介绍
日本版画(Japanese Prints),彩绘版画是德川幕府统治时期(1603-1868年)的一种流行的艺术形式,繁荣于中下阶层,被称作浮世绘的版画派别是顺应日本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产生的。浮世绘版画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反映出普通人及其日常生活。交际花、艺妓、街头会演、着名旅游景观以及热门戏剧中的演员和场景,都被描绘在演出海报、茶馆广告和个人印刷单上。尽管日本人不把这些版画看作高雅的美术,它们却对西方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19世纪晚期,摈弃当时僵硬和具象派风格的欧洲艺术家们正在寻找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日本版画以其简洁的设计、装饰性花色图案和非自然的线条轮廓,影响了诸如莫奈、梵·高、惠斯勒和土鲁斯·罗特列克这样的艺术家。制作一张版画需要出版人、设计者、刻版工和印刷工的共同努力。出版人把一套图画委托给工匠们制作并监督他们的工作。设计者在透明的纸上绘制出毛笔画,将其贴在一块木版上。透过纸张,刻版工沿着图案刻掉周围的木头,留下凸起的表面,即木质浮雕。接下来,印刷工把用米糊调稠的油墨刷在浮雕上。版画是用湿润的纸张放在着色的木块上,用拓宝(一块覆盖着竹叶的硬垫)压擦制成的。单块木版用来制作黑白版画。一套木版,每块一种颜色,则用来制作彩色版画。
Ⅱ 木刻版画的介绍
绘画种类之一 。木刻是在木板上刻出反向图像,再印在纸上欣赏的一种版画艺术。版画,也是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古代版画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印。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Ⅲ 木刻的基本概念
即“木版画”,版画的一种。用刀在木板上刻画,再用纸拓印出来的一种图画。是中外版画的最早形式。使用的木版有梨木、黄杨木、白桃木等。用纵剖板面刻制的叫木面木刻,用横断板面刻制的叫木口木刻。以凸线为主构成白多于黑的画面者,叫阳刻,以凹线为主构成黑多于白的画面者,叫阴刻;也有阴刻、阳刻混用者。运用多块木版套印出两种以上颜色的作品,称为套色木刻。又因拓印使用的颜料性质不同,分为油印木刻和水印木刻等。过去木刻多用以复制绘画作品,绘、刻、印三者分工,称为复制木刻。现代木刻由作者自画、自刻、自印,充分发挥刀木所特具的艺术效果,称为创作木刻。凡在平面木板上,用不同类型刀具,根据画稿进行刻制,刻去不必要部分成凹版,再在留下的凸版上滚以油质或涂以水性等颜料而后拓印于纸上的画面,概称“木刻”,是中外版画最早的形式。使用的木板有梨木、黄杨木、白桃木或表层细洁的三夹板、五夹板等。 德国 凯绥·珂勒惠支(en:Kathe Kollwitz)(1867年-1945年)
挪威 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1863年-1944年)
西班牙 巴伯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 (1881年-1973年)
中国 改琦陈洪绶(1588年-1652年)
(1774年-1829年)
叶浅予(1907年-1995年)
陈烟桥(1911年--1970年)
彦涵(1916年-)
古元(1919年-1996年)
朱宣咸(1927年——2002年)
日本 东洲斋写乐(生卒年不详)
铃木春信(1725年-1770年)
鸟居清长(1752年--1815年)
溪斋英泉(1791年--1848年)
喜多川歌磨(1753年--1806年)
葛饰北斋(1760年--1849年)
歌川广重(1797年--1858年)
Ⅳ 什么是木版画
木版画作为以纸为媒介的艺术,它的发展与普及又与雕版印刷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民间年画中,木版画指完全由木刻雕版印刷的年画,或以木版印刷为主,兼以手工涂色(俗称半印半画)的年画。
Ⅳ 木刻就是版画吗
你好。
木刻是版画的一种,版画有铜版、锌版、木版多种,两者是包含关系。
Ⅵ 什么是木刻木刻需要的工具和材料有哪些
木刻俗称“木版画”。为最普及的版画种类。用刀在木板上刻画,再用纸拓印出来的一种图画;是中外版画的最早形式。使用的木板有梨木、黄杨木、白桃、白果木等,用树的纵部板面刻制的叫木面木刻、用横断版面刻制的叫木口木刻。以凸线为主构成白多于黑的画面叫阳刻;以四线为主构成黑多于白的画面叫阴刻;一颗阴刻,阳刻交替混合使用。
木刻的材料包括制版材料和纸张颜料,制版材料除了梨木、白果木等外,质量较好的白杨三合板,五合板均可使用,主要以木质细而不松,软而不脆的为好。油印木刻的颜料以胶版油墨为主,套色可适当用油画颜色调配,油印用纸一般宣纸、皮纸、道林纸均可,宣纸易于保存,道林纸色彩响亮、效果虽佳,但日久会发黄、变脆,不易久藏。水印木刻的颜料一般国画色、水彩色、水粉色均可,还可以用墨汁及民间染料,用纸一定要选择能吸水晕化的、纸质要厚实,一般吸水纸、过波纸、夹宣都比较理想,民间的土纸、皮纸亦可使用。
Ⅶ 木刻版画的简介
以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版画经历了由复制到创作两个阶段。早期版画画、刻、印者相互分工,刻者只照画稿刻版,称复制版画;后来画刻印都由版画家一人来完成,版画家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性,这种版画称创作版画。中国复制木刻版画已有上千年历史,创作版画则起自20世纪30年代,经鲁迅提倡,后来取得了巨大发展。在西方,16世纪的A.丢勒以铜版画和木版画复制钢笔画,到17世纪,伦勃朗则把铜版画从镂刻法发展到腐蚀方法,并进入到创作版画阶段。木刻版画进入创作版画阶段是在19世纪。
Ⅷ 木刻画是什么
从传统工艺来说,木刻画属于版画的一种形式。是一种用刀在木板上刻画,再用纸拓印出来的一种图画。使用的木版有梨木、黄杨木、白桃木等。用纵剖板面刻制的叫木面木刻,用横断板面刻制的叫木口木刻。以凸线为主构成白多于黑的画面者,叫阳刻,以凹线为主构成黑多于白的画面者,叫阴刻;也有阴刻、阳刻混用者。又因拓印使用的颜料性质不同,分为油印木刻和水印木刻等。过去木刻多用以复制绘画作品,绘、刻、印三者分工,称为复制木刻。现代木刻由作者自画、自刻、自印,充分发挥刀木所特具的艺术效果,称为创作木刻。
Ⅸ 版画是什么意思 版画的含义
1、版画(print),是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广义的版画可以包括在印刷工业化以前所印制的图形普遍具有版画性质。
2、当代版画的概念主要指由艺术家构思创作并且通过制版和印刷程序而产生的艺术作品,具体说是以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版画艺术在技术上是一直伴随着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的。古代版画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印。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的。
3、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版画仍然是复制版画,自1931年起,由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开始有了我国创作的版画。新兴版画和古代复制版画不仅在制作技术上有很大差异,而且在作为艺术的功能与现实意义上也有质的区别。新兴版画从它诞生那天起,便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紧密相关,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命运血肉相连,它是中国革命文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30年代左翼美术的主力军。版画家是以艺术家和革命战士的双重身份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毫不含糊地以艺术作为战斗的武器,在思想教育战线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Ⅹ 版画是什么意思
版画,以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
版画是以"版"作为媒介来制作的一种绘画艺术。只要艺术家运用刀、笔或其他工具,在金属、石板、木板、纸板、麻胶版、塑料板、绢网等不同板材上,进行绘制、雕刻、腐蚀等方法的制版过程,再通过自己印刷而完成的艺术作品均被认为是版画。
艺术特点
1、尽可能利用对象的本色,显出木味(木刻)。
2、巧妙利用“留黑”手法,对刻画的形体作特殊处理,获得版画特有的艺术效果。
3、发挥刻版水印的特性,让大块阳刻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4、通过巧妙构图,以丰满密集和萧疏简淡等不同风格来衬托表现主题风格。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版画在历史长河中有它自己的发展轨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版画具有可视性审美的平面性造型及其纯美术的功用。版画有艺术表现过程的间接性,艺术结果的复数,印痕艺术的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