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日本资讯 » 日本海沟地理位置怎么样

日本海沟地理位置怎么样

发布时间: 2022-11-07 21:43:37

‘壹’ 马里亚纳海沟有1万米深,那1万米深处的水还是液态的吗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的最高峰,其海拔高度为8848米,是世界第一高峰,既然有世界最高点那肯定是也有最低点了!

一般现存海洋的平均深度都在3千米以上,4千米以下,但是世界上却有一个地方,其深度竟然高达10,000多米,这个地方就是马里亚纳海沟的勇士1号深渊,也就是说这个海沟深度可以放下一座珠穆朗玛峰。

深海世界,对于我们来说都是陌生的,而现在要讲的这个深海世界,迄今为止,只有三个人到达过!

马里亚纳海沟。

马里亚纳海沟,别称叫做玛利亚娜海沟,位于西太平洋靠近日本海域附近左右,全长大约2550千米,呈现弧形状,平均宽70千米.

它是世界上已知海洋中最深的海沟,经勘查可达6~11千米,由于那里处于完全黑暗状态,并且水压高温度低,含氧量也非常低,食物资源匮乏.

因此可以大言不惭地说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上环境最恶劣的区域之一,也有着“挑战者深渊”之称。虽然随着我们人类深海勘探技术水平的提高.

但是人类也只能够探测到马里亚纳海沟海面下深达11000米的地方而已,不过这已经很了不起了,毕竟海底里面可怕的压强并且温度仅仅只有2 (极少数海底受地热的影响水温可高达380 )。

这些外界因素都让所有人望而却步,我们人类如果不借助潜水器的情况下,潜水的最深距离也只能达到332米。在2019年5月美国探险家维克托·韦斯科沃在马里亚纳海沟打破人类最深潜水纪录下潜深度10928米,这是我们人类 历史 上对于 探索 深海的一大进步!

最近对马里亚纳海沟探测掀起了一阵热潮,由于我们人类有深海潜水器的助力,所以科学家们能够在马里亚纳海沟的8000米以下的地区进行探测,而我们的深海探测器竟然在8000米深的海底发现了生命的存在。

科学家发现这种生命并不像微生物一样,是一种简单的生命,而是一种身体复杂的鱼类。要知道在8000米的海底可是具有非常高的压强,也是很多海洋生物的生命禁区,在这个区域内不应该有海洋生物的存在。

但现在的发现却打破了我们人类以往的认知,最重要的是深空探测器在马里亚纳海沟的海底、也就是1.1万米深处的地方还探测到一个持续的神秘的声响,有点像“吱吱吱”的摩擦声音,并且一直持续了20多天甚至到考察结束还没有停止。

一开始科学家们只是以为这个声响是海洋漩涡或者海底漏水而发出的声响,但后来发现附近根本就没有形成海洋漩涡的条件。

于是经过科学家再次侦听和分析,认为这是板块之间的摩擦,而马里亚纳海沟是板块俯冲地带,海底地质运动本身也非常活跃,因此科学家们怀疑马里亚纳海沟海底的板块在缓慢的移动。

日本距离马里亚纳海沟仅有200公里远,根据地理位置而言,日本可是处于危险地带,有可能来一场大地震都能让日本沉入马里亚纳海沟,与此同时日本还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震非常频繁,这极大地加深了日本沉入马里亚纳海沟的可能性。

水的三态转换。

主要是由于在外界因素,比如温度、压强的影响下,水分子在空间的排列方式发生变化。

就像在我们常识中的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超过100 时,水就会沸腾,这时水的状态就由液态转化为气态,而当温度低于0 时,水会由液态转化为固态。

而水

的转换归根结底取决于两个因素:1.分子间引力倾向于使分子定向(有规则)排列;2.分子的热运动倾向于破坏这种定向排列。而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强,压强越低分子平均间距越大,引力作用也越不显着,这时水分子会比较自由的运动,而气体就是这样;

但当温度降低,压强增大时,分子间引力就会增大,而热运动则减弱,这时水分子就会呈现出比较有规则的排列,不过水分子仍有一定的流动性,出现这种情况就是液体;

进一步的降低温度的同时增大压强,水分子间之间的引力更大,热运动更弱,分子将呈现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尽管分子还有无规则的运动,但主要在某个固定位置(晶格)附近作较小幅度的振动,而没有明显的流动性,这种情况下的水就是固体。

每下降十米大约就是一个大气压强,简单计算一下,马里亚纳海沟深处大约为11000米,那么底部的压强就会达到1100个大气压(110Mpa)。

马里亚纳海沟深处的水依然是液态。

地球的海洋都是由液态水组成的,所以马里亚纳海沟深处仍然是液态水,只不过这种液态水有点不一样,是水的第四种形态,被称为“超临界水”。(超临界水:是指当气压和温度达到一定值时,由于高温而膨胀的水的密度和由于高压而被压缩的水蒸气的密度正好一样时的水,此时水的液体和气体是没有区别的,完全相融到了一起,成为了一种新的、呈现高压高温状态的流体)。

其实“超临界水”也是“液态水”,而形成这种水所需要满足高温高压。而海底一般都是比较冷的,虽然马里亚纳海沟的10000多米满足了高压,但是高温海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经过科学家们研究发现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处不仅是地壳最薄弱的地方,还是最接近地幔的地方。在地球的内部结构中,地幔是所有岩浆产生的地方,因此才导致了马里亚纳海沟深处的环境温度保持在高温的状态,甚至超过了400 ,于是就满足了超临界水所需的高温高压的条件。

至于马里亚纳海沟的温度,在2012年,好莱坞导演卡梅隆乘坐“深海挑战者号”用了两个小时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深处,当时测量的海底温度是4 。

超临界水的发现让更多的科学家认为,在地球早期的时候,海底就有大量的超临界水存在,因此地球早期的生命是地球自己孕育而生的,而诞生之地就是海洋。

科学家通过研究还发现,超临界水有两个显着的特性:1.具有强的反应活性也就是极强的氧化反应;2.可以和油等物质混合,具有较广泛的融合能力。

‘贰’ 马里亚纳海沟有1万米深,那1万米深处的水还是液态的吗温度是多少

美国着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在2012年3月只身一人潜入到马里亚纳海沟10929米深处。这是人类 历史 上第二次载人潜水器探底马里亚纳海沟。在返回海面后,詹姆斯卡梅隆不无感慨的说:海沟极其荒凉,黑暗,这里是地球上最像外星球的地方!

图示:卡梅隆乘坐深海挑战者号下潜马里亚纳海沟

马里亚纳海沟最深的地方是斐查兹海渊,深度为11034米,詹姆斯卡梅隆下潜的地方只比最深的地方浅105米。这算是已经非常接近海沟的最深点了。 这里的海水压力相当于大约1100个大气压,然而这里的海水仍然是液态的,温度只有2℃。 这里是一个高压,低温、黑暗的世界。这里并非大家想象的那样高压、和高温并存。

图示:马里亚纳海沟

卡梅隆下潜的马里亚纳海沟海底没有海底火山和海底热液喷口,因此海水的温度很低。然而在一些极少数的海域,受到地热的影响,海洋底部有热液喷口的存在。 在这些热液喷口的周围,水温颗高达380℃。 在正常的压力下,水在100℃的时候就会沸腾。然而这里是万米深的海底,水压是地球标准大气压的1000倍以上,因此即使是水温早已远超出了正常水的沸点,这里的海水还是不会沸腾的。

海底的热液喷口是海底生物赖以生存的能量获取地点。它们就像太阳一样为海底生物提供着生命所需的能量。

图示:深海热液喷口

因此,在马里亚纳海沟深度1万米的海洋底部,那里虽然海水压力极大,但是海水还是液态的;这里终年见不到阳光,海水的温度只有几摄氏度。只有极少数受地热影响的海洋底部,水温可高达300℃以上,但由于海水压力的影响,水还是液态的。

这就是我的观点,欢迎大家点评!

马里亚纳海沟是已知世界上最深的海洋深处,深度超过11000多米,人类目前有能力载人下潜到这个深度的只有美国一家,其他国家最多是使用无人潜水机器人,活人根本下不到这个深度,有能力搞深海研究的国家不超过十个,我国的深海研究载人潜水最大深度7000多米不到8000米,深海潜水机器人可以下潜到接近11000米。

马里亚纳海沟的地理位置是在日本南边,日本本土刚好在马里亚纳海沟边上不远,与之相邻,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岛国,为什么日本地震多发,其实就是跟日本的地理位置有关,刚好在地壳板块边上,板块活动导致产生地震,而马里亚纳海沟和日本海沟相连紧挨这里,日本的多发地震跟马里亚纳海沟有一定的关系,这个平均深度超过6000米,最深深度超过11000多米的海沟让日本寝食难安。

已知测量的数据来看,一万一千米左右的地方大约拥有1100多个大气压,超出我们地表1000多倍,普通人造设备下去就直接被压成铁饼,但是在已知的条件下,人类在海底8000米左右的地方还发现了有海洋生物存在,这个发现让人类彻底认识到了生命的顽强定义。

海洋深处超过1000米以下阳光的光线就会完全消失,剩下的就是无尽的黑暗和寒冷,距各国调查发现,海洋深处越深的地方海水就会越冷,马里亚纳海沟海沟深处的海水水温大概是2度左右,离形成冰点其实只有一步之遥而已,部分特殊的海底会有冰块的存在,但是那些冰块并不是普通海水,而是一些比较特殊的气体在海底高压低温的环境下形成的固体。

目前在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海沟没有发现海底温度和压力能使海水固化结冰的条件,马里亚纳海沟深处仍然是液态的海水,这是水压远远超过浅的地方,而且马里亚纳海沟是地壳运动非常频繁的地区,这个地区还有海底火山活动,所以会有不少的地方水温会达到网络以上的高温。

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也是目前世界上最神秘的地方之一,人类对海洋的了解是比较小的,在广阔的海洋下面有太多我们未知的东西,人类目前的能力也只能了解海洋的皮毛,都说海洋是生命的摇篮的确没错,8300多米的海底还有一些小型鱼类生存,不得不说在那种环境下能生存的生物就是奇迹。

基本上海水深度每下降10米,就会增加一个大气压。所以,马里纳亚海沟底部的压力足够有1000多个大气压。不过,即便压力如此巨大,海沟下面的水仍然是液态水。

由于阳光的穿透能力有限,所以500米以下的海水深度,基本上就没有阳光可以达到了。而马里纳亚海沟有10000多米,所以更是没有阳光可以达到。故而海沟底部是一片漆黑,根本没有任何光明可言。而没有阳光,在加上压力巨大而缺少对流,所以这里的海水温度极地,虽然没有达到0度,但是也相差不远。阿凡达的导演卡梅隆先生增加独自一个人驾驶潜艇到达过马里纳亚海沟底部,他所看之处除了荒凉和黑暗之外,并没有其它东西。这里没有任何生命,就像是孤寂的宇宙中一样,充满了荒凉的感觉。

水有固态、液态、气态和超临界流体四种状态。在正常的大气压下(一个标准大气压),0度时水结冰,100度时沸腾。但是,这些理化参数却是随着压力变化而变化的。比如说沸点,大气压越高,沸点也越高。大气压越低,沸点也越低。不过不论怎么变化,水都以这四种状态存在。而通过查询水的温度-压力和各个态之间的关系图可知,1000个大气压、1-4℃左右的水,状态仍然是液态。

所以,别看马里纳亚海沟很深,但水还是水,没事变化。

马里亚纳海沟可不止1万米深啊,那是一个陆地上生存的同学们绝对想象不到的世界。

马里亚纳海沟的最深处,名字是查林杰海渊。1995年,日本海洋 科技 中心“海沟号”无人潜水器对其进行了第一次完整的测量。由于深海中光波及无线电波均无法应用于通信,“海沟”号采用光缆通信。操作人员在母船上对“海沟”号进行操作。“海沟”号进行了试样采集及拍摄等考察活动,最后将一块书有“海沟”字样的纪念碑树立在海底。

至今为止,直到目前,全世界只有三位深海探险者(瑞士工程师Jacques Piccard、美国海军上校 Don Walsh、大导演James Cameron),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史诗之旅:成功探底11000米深的最深海底。客观的说,还不如登上月球的人类个数多。

深海之所以让人望而却步,在于它巨大的水压。陆地上的同学们,身上承受着1个大气压的压力,相当于一平方厘米的面积上承受1.034公斤的压力。马里亚纳海沟最深的地方海水的压力相当于1100个大气压。当你在马里亚纳海沟底部行走时,你身上等于压上了275000个人的重量。

而在马里亚纳海沟永恒般黑暗而安静的世界中,温度只有2℃。对于人类来说,这里不比地狱的环境舒服多少吧。

当然,不是所有的海底都是如此高压、黑暗、寒冷,是生命望而却步的深渊。

受到地热和海底火山等的影响,海洋底部有热液喷口的存在。在这些热液喷口的周围,水温颗高达380℃,这是一种特殊状况,被称为超临界水。当海底温度、压强达到临界点后(T≥374.3℃,P≥22.1MPa),海水将处于特殊状态,此时的液态水和水蒸气将融合在一起,成为一道热泉。

海底热泉的出现,同时也带来大量的硫化氢和硫酸盐类。硫化细菌可以通过化学能进行有机物合成作用,为没有阳光的海底,带来一片对于海洋生物来说,难得的深海生命绿洲。

按照生态学的观点,一个完整的食物链中最重要的就是自养型生物,简单的说就是绿色植物以及微生物群落等,它们可以通过日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满足自我生长繁殖的同时,顺便提供免费的午餐给异养型生物。

深海这些都一无所有。当然对于只吃核辐射的哥斯拉等狂暴巨兽们,这都不是事,现不现身,就看它们的心情啦。但愿人类好运吧!

我是猫先生,感谢阅读。

如果说世界上最高的山是喜马拉雅山;那最深的沟就是——马里亚纳海沟了!这个海沟位于北大西洋西部海床,是两个板块的俯冲带,太平洋板块在这里俯冲到菲律宾板块之下。

最高的山,有无数登山家成功登顶过;但是最深的沟,却是很少有人能够涉足。

马里亚纳海沟的最深处为11034米。所以,马里亚纳海沟在海平面以下的深度,远远超过了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那么问题就来了,在这么深的水下面,到底是什么样的世界呢?待有书君一一道来!

一、水的状态

有书君从小就学过,水的形态有三种:固态、液态、气态!所以说,在一万多米的海底,水自然而然肯定还是液态,因为水分子的结构还是及其的稳定的。

但千万不要小看那里的水,海水的压强将达到1100个大气压,十分恐怖!那种恐怖是什么概念呢?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突然出现在那里,那么在一瞬间,就会被水压的粉碎。就相当于在一个成年男子身上,每平方厘米都有一只大象在上边趴着!

其次,由于光线只能穿透海面200米左右的深度。所以在一万多米深处的水中,那里可是真正无穷无尽的黑暗。要想见到阳光的影子,得往上游十公里左右。可以说,那里的黑才是真的黑。

二、水的温度

在马里亚纳海沟万米水下,水的温度基本稳定在3摄氏度左右,最低温度也有1摄氏度,不会低于零度的。但水底就像陆地一样,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如此黑暗、寒冷。

有些地方会受到地热和海底火山的影响,有地热喷口的存在,就像地面的火山口一样。在这些热液喷口的周围,水温就会高达380℃左右。

海底火山的出现,带来大量的硫化氢和硫酸盐类。硫化细菌通过有机物合成,为没有阳光的海底,带来一片难得的深海生命绿洲。也海底生物赖以生存的能量获取点。就像太阳一样为海底生物提供着生命所需的能量。

综上所述,在马里亚纳海沟万米深处,水仍然是液态水,就是温差和气压有些大。其它方面与我们常见的海水并没有多大差别。但有书君认为,在这个海底世界中,就像茫茫太空一样,仍然还有太多太多我们未知的东西等待人类去 探索 。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 情感 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超过11000米,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深的海洋最深处。海水和空气不同,这么深的海水,下面的海域压力大的惊人,在最深处,甚至超过了1000个大气压。

而人类不借助设备,一般也就能下潜一百多米,再深入一点,会面临诸多问题,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身体不能正常供血,造成心脏衰竭、昏厥等情况。那么,在这么深的海水里,如此高的压强下,最深处的水还能以液态的形势存在吗?

化学知识告诉我们,随着气压的升高,水的冰点会有所提升,也就是说,气压高到一定程度后,就算是零上好几度,都可能结冰,所以,在超过1000个大气压的海底,我们有理由相信下面已经结冰。

1960年的时候,科学家们坐了特制的潜水器,终于下潜到了这片海域的最下端,这里的气压高达1100个大气压,但是在下面并没有发现什么冰块。对这一区域的海水测温后,大家发现这里的水温在2度左右。也就是说,起码在这次的 探索 中,我们并没有在这片海域中发现冰块。

如此深的海域,下面处于绝对黑暗的状态,根本没有任何光线能够照下来。所以下面的海水得不到任何的温度补充,几乎永远处于一片冰凉的状态。但是两度的水温,为何能保证海水不结冰呢?按理说,这么高的气压,很可能会结冰了。

韩国的科学家曾经对常温下的水做过实验,在1万倍的气压之下,常温下的水有了结冰的迹象。那么,2度左右的水,确实是有可能结冰的。但是,别说在1960年没发现,在后来的 探索 中,也从未发现下面有冰块的存在。

原来,水在高气压下会结冰,但是像韩国的那个实验,是用纯水测试的,一旦在水里融入一些杂质,结冰温度也会受到改变。我们知道冬天下雪以后会撒盐来融雪,就是因为氯化钠易溶于水,而含盐的水是不能结冰的。

相信大家也知道,海水里面含有大量的盐分,我们吃的盐以前有很多都是从海上晒出来的。所以海水里面含有大量的盐,当然还有其他的金属离子,最终就导致了,即便是气压很高,温度很低,海水都不容易结冰。

这片海沟的形成,和大陆板块撞击有关,而因为这样的撞击,导致在这片海域中不断发生着强烈的火山喷发。

在靠近火山口的地方,因为炽热的岩浆的作用,这里的水域常年处于“烧开”的状态,温度达到可怕的300多度。所以,究竟下面的海水有多少度,这个问题是不好回答的,低的地方有两度左右,高的地方有几网络,那处于这两者之间的海域,显然温度处于一个中间的水平。

当然,我们对海底的探测,甚至还不如对月球的探测来的多,在那些为探测到的区域,究竟有没有冰块,这个谁也说不准。

马里亚纳海沟就位于西太平洋,在关岛附近,全长2500多公里左右,宽只有70公里左右,非常狭长。

这条全世界最深的海沟,水深大部分都超过了8000米.

最深的地方——挑战者深渊(Challenger Deep)的深度达到了10000米以上,也是世界的最低点。是把珠穆朗玛峰扔进去也露不出顶的水平。

转换关系如这张图所示:

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压强,蓝色、绿色、黄色的区域分别代表着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形式。当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时(~100kPa),液态水在0℃时冻结成冰,100℃时达到沸点,这其实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情况。

当压强增大但不超过100MPa时,水在固液态之间转换的临界温度其实变化并不大,基本还在0℃左右。但是当压强增加到一定程度,达到10GPa以上时,水就难以再以液态形式存在了。另外随着压强升高,水的沸点也随之升高,当压强达到10MPa时,要到300℃的时候水才会沸腾。

然后就来看,海沟底部的温度到0℃了吗?没有。

由于阳光无法抵达海洋深处,在海表面到海洋1000米左右深度的水温是逐渐降低的,但到1000米以下温度变化就不太大了。

另外呢,海沟底部也不是处处温度都这么低。有一些地方存在着热液喷口(通风口),这些喷口附近的温度能达到300℃甚至更高,但是因为海底压力大,喷出的物质也不会沸腾变为气态。热液喷口的存在还是很重要的,排出的矿物质能够让深海的生物维持生命~。

马里亚纳海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深的海沟,最深可达—11034米。那么在那么深的地方水还是液态吗?当然,水当然是液态,即使在那么深的地方压力是那么的强大,但是水分子的性质是及其的稳定的,液压机就是利用的这个原理。

1960年美国海军用法国制造的“的里雅斯特”号深海潜水器,创造了潜入海沟10911米的纪录,马里亚纳海沟的海低温度一般为2℃左右,但是也有的海域受地热的影响,温度可高达380℃左右。

地热就是海底火山,水流进火山裂缝,温度被极速升高变成高温气态。而后从裂缝中再次喷出来,这时高温气体的温度会被周围的海水吸收中合重新变成液态。如此反复,海底的温度就变的非常的高。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这种温度下居然还存活着小鱼和小虾。
水的沸点其实与压力有关,在我国青藏高大气压稀薄,水只能上升到84℃~87℃就被蒸发了,而在珠穆朗玛峰水的沸点只有73.5℃。这说明在高的地方是烧不开水煮不熟饭的。

而在深一万米多的海沟里,可以想象得到,大气压是非常强大的。所以水的沸点是非常高的,不像在地面一样水最高加热到100就蒸发了,而在深一万多米的海底,水的温度则可以达到很大很大。所以说:在海底可以把东西煮的彻底熟透了。

先放结论:水深超过1500米之后,海水的密度就不再会有多大的变化了,即使是10000米深,也不会有太大变化。所以10000米深处的水的密度情况与1500米深处的水的密度是相似的,所以10000米深处的水当然还是液态的,本人还从未听说过固态的水。

这并不是说水不可被压缩,只是水的可压缩性很小很小,特别是液态水与固态水分子的分子间距相差不大,所以水很难被压缩。

通常我们说的是海底的水压大,并不是说海底的水密度大,这个要搞清,通常情况下,随深度每下降10米,水压增加一个大气压,那么在海底10000米深处,大约相当于1000个标准大气压,这样的水压不足以使液态水的分子间距变小,故而在10000米深处,水依旧是液态。

随着深度的增加,阳光无法进入,温度开始下降,到了深海处,阳光已经不可能进来了,海底的温度大部分是由地热供给,温度大概在2-4摄氏度之间,在少数的地热富集的地域,水的温度非常高。

文/科幻船坞

图/源自网络,侵删

一家之言,欢迎您们的补充!

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上最深的地方,深度达到11034米深,整体宽度大约70公里,最深的地方位于斐查兹海渊。

大导演卡梅隆曾拍摄一个纪录片亲自驾驶下潜器下潜到10929米深的海底,下潜了大约两个小时之后在海底探测三个小时作用,海沟底部漆黑寒冷测得温度大约是4摄氏度。不仅寒冷而且高压,简单计算一下每下降十米大约是一个大气压强,那么马里亚纳海沟底部的压强达到1100个大气压大约是110Mpa。

阳光穿过海面最多也就作用到一二百米的深度,在这个层次有植物类可进行光合作用。继续往下没有阳光照射,温度会越来越低。到达海底大约温度是4摄氏度左右。如果海底有火山或者热泉,那么温度就不一样了,这里的热量来源就是地球给提供的了。

海底热泉周围的温度一般处在300~400摄氏度中间,有的地方会超过400摄氏度。有的人可能会问400摄氏度的水不早都成了水蒸气了吗?其实这是一种特殊状况,被称为超临界水。当海底温度、压强达到临界点后(T≥374.3℃,P≥22.1MPa),海水处于特殊状态,这个时候水在高温下膨胀的密度与水蒸气在高压下被压缩后的密度相等,这意味着此时的状态就是液态水和水蒸气的融合状态,性质也变得特殊。

海底热泉的出现会从地球内部带上来大量的硫化氢和硫酸盐类,硫化细菌可以通过化学能进行有机物合成作用,这样在没有阳光的海底,也有了类似于植物的生物链基础。一些滤食性动物也有了食物来源。

有生物学家认为海底热泉很可能是地球生命的摇篮,一切都是从海底黑烟囱起步的。

‘叁’ 离日本最近的海沟是什么

离日本最近的海沟是日本海沟。

日本海沟在太平洋西北部、日本本州之东。深度超过6000米;最深处在伊豆诸岛东南侧,深达10374米,是世界上深海沟之一。向南艇琉球海沟同已知的世界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相连。

位于西北太平洋、日本列岛东面深邃海底洼地。是从千岛海沟,经小笠原海沟,延伸到马里亚纳海沟的一系列洼地之一。其北部的塔斯卡罗拉海渊(Tuscarora Deep,8513公尺。一度被认为是世界的最深点,已知最深点在马里亚纳海)。


成因

板块理论(当今主流地质理论)的观点认为,太平洋板块和亚欧大陆板块碰撞,太平洋板块俯冲在亚欧大陆板块下面,俯冲处形成了日本海沟,亚欧大陆板块被抬升形成了日本岛弧。

日本列岛位于西太平洋中,它所在的位置正是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与菲律宾板块交界的地方,基本上全部位于三者交界的亚欧板块之上。在日本列岛的东边,紧贴着日本列岛的位置都是很深的海沟,从北到南分别有千岛海沟日本海沟,马里亚纳海沟和冲绳海沟。

这四大海沟中最深的是马里亚纳海沟,已知最深处深达11,034米,比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还要多出2000多米,但实际上日本海沟和千岛海沟也都是极深的海沟,平均深度和马里亚纳海沟差不多。冲绳海沟稍微浅一点,但平均深度也在5千米左右,最深度则超过了7500米。

‘肆’ 每天了解一点地理知识-世界十大海沟

海沟是位于海洋中的两壁较陡、狭长的、水深大于5000m(如毛里求斯海沟5564m)的沟槽,是海底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达到10000米以上(马里亚纳海沟11034m)。

海沟是岩石圈板块的汇聚型板块边界(消亡边界),大洋岩石圈板块在此俯冲、消亡。主要分布于环太平洋地区,也见于印度尼西亚以西的印度洋和加勒比海域。在太平洋西部和印度洋,海沟与岛弧平行排列;在太平洋东部,海沟与陆缘火山链相伴随。

海沟有以下特征:

1:海沟长一般在500~4500千米,宽40~120 千米。地球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海沟在平面上大多呈弧形向大洋凸出,横剖面呈不对称的V字型,近陆侧陡峻,近洋侧略缓。

2:海沟两侧普遍具有阶梯状的地貌,地质结构复杂,发育蓝闪石片岩相高压低温变质带。海沟中的沉积物一般较少,主要包括深海、半深海相浊积岩。海沟是大洋地壳与大陆地壳之间的接触过渡带。

3:海沟的两面峭壁大多是不对称的"V"字型,沟坡上部较缓,而下部则较陡峭。平均坡度为5度到7度。偶尔也会遇到45度以上的斜坡。

4:沿海沟分布的地震带是地球上最强烈的地震活动带。震源通常自洋侧向陆侧加深,构成自海沟附近向大陆方向倾斜的震源带。

海沟分布在活动大陆边缘,主要见于环太平洋地区。在太平洋西部,海沟与岛弧平行排列;在太平洋东缘,海沟与陆缘火山弧相伴随。大西洋和印度洋也有少数海沟。环太平洋的地震带也都位于海沟附近。海沟与岛弧紧密共生构成统一的弧沟系。大多数海沟位于岛弧向洋一侧;也有少数海沟见于岛弧陆侧的边缘盆地中,如南海东缘的马尼拉海沟、所罗门海的新不列颠海沟和珊瑚海的新赫布里底海沟等。这些海沟除长度较小外,其他形态特点与一般海沟无异。

1:马里亚纳海沟

最深11034米,为目前所知最深之海沟,也是地壳最薄之所在。该海沟地处北太平洋西方海床,即靠近关岛的马里亚纳群岛的东方。此海沟为两大陆板块辐辏之潜没区,太平洋板块于此潜没于菲律宾板块之下。海沟底部于海平面下之深度,远胜珠穆朗玛峰海平面上之高度。

最深处在斐查兹海渊,为-11034米,是地球的最深点。这条海沟的形成据估计已有6000万年,是太平洋西部洋底一系列海沟的一部分。

2012年3月,美国好莱坞着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独自乘坐潜艇“深海挑战者”号,下潜近11千米,探底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关岛当地时间26日7:52,即北京时间5:52,卡梅隆成功下潜至世界海洋的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的挑战者海渊底部,当地时间26日上午返回水面。这是人类第二次探底马里亚纳海沟,卡梅隆是单枪匹马潜至这一“地球最深处”的第一人。

2:汤加海沟

最深10882米,在太平洋中南部汤加群岛以东,北起萨摩亚群岛,南接克马德克海沟,全长1,375公里,宽约80公里。平均深6,000米,最深达10,882米。

太平洋板块在澳大利亚板块的东北角潜没于汤加板块,汤加海沟及其弧前在两块板块之间的岩石圈形成了活跃的潜没带。汤加海沟从在纽西兰北岛以北的克马德克群岛伸延至汤加板块以北,成为转形断层。两块板块以每年约15厘米的速度聚合,但最近全球定位系统量度得出海沟北部的速度是每年24厘米,这是全球板块移动最快的速度。

3:日本海沟

最深10682米,在太平洋西北部,日本群岛东侧南北分布的海沟。北连千岛海沟,南接伊豆诸岛东侧小笠原群岛附近的海沟。

长890公里,宽100公里。平均深度6,000米。本州岛鹿岛滩东部深8,412米,最深处在伊豆诸岛东南侧。

4:千岛海沟

最深10542米,是在太平洋千岛群岛附近的一个海沟。位于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以及日本的北海道东侧。千岛海沟是一系列海沟的起点,从白令海的西南边缘延伸到菲律宾海沟(民答那峨海沟)的南端。

5:菲律宾海沟

最深10497米,位于菲律宾群岛以东的海沟,从吕宋岛之东北方伸延至印尼哈马黑拉的摩鹿加群岛,长约1,320公里,宽约30公里。

菲律宾海沟形成的原因是板块的碰撞,由玄武岩组成的较重的菲律宾板块以每年16厘米的速度沉到由花岗岩组成较轻的欧亚板块之下。两块板块的交汇之处就是菲律宾海沟。

6:克马德克海沟

最深10047米,长约1500公里,平均宽度60公里。克马德克海沟是南太平洋底的沟槽,位于太平洋南部克马德克群岛以东,与汤加海沟相接。

7:波多黎各海沟

最深9219米,位于大西洋北部,波多黎各岛北9218公里,长约1550公里,平均宽度120公里。此海沟与两个地带的相互作用有关。

一个是沿着小安的列斯群岛的火山岛弧向南的隐没带;另一个地带是一个主要的转换断层或板块边界区域,位置在古巴与伊斯帕尼奥拉岛之间,穿过开曼海沟直至中美洲岸边。科学研究得出如果在断层沿线发生地震可以产生显着海啸的结论。

8:新赫布里底海沟

最大深度9174米,为珊瑚海的最深点。海沟长1200千米,宽约71千米,面积84,000平方千米。在新赫布里底群岛南端呈螺旋状弯曲,与汤加海沟的北端形成一斜对称。该海沟是等深特性的一例,它的存在可从新赫布里底地震带得到证明。由德国海军舰只于1910年首先发现。

9:布干维尔海沟

最深:9140米,位于太平洋西南面,布干维尔岛以西9140公里。

10:阿米兰特海沟

最深9074米,印度洋最深海沟。位于塞舌尔群岛之南,切割了连接塞舌尔诸岛、普洛比顿群岛、马达加斯加岛的洋脊顶部。最深点位于阿尔澳悉斯岛西方。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394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738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034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293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352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034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987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847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014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761